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范文1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趋势;构建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化解企业风险的重要措施。任何企业要实现永续经营,必须进行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特别在当今社会,经济环境是风云变幻,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风险。企业构建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大势所趋。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现状
内部控制已成为当今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阶段。目前,内部控制理论正发展进入风险管理阶段。其中最为显著的研究成果是理论界的COSO报告,2004年美国COSO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nterprise RiskManagement,简称ERM),进一步强调了风险因素在内部环境中的作用,提出风险评估要素的下级要素为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要素,新增了风险反应要素;提出了风险容量、风险组合观和风险管理理念,并建议企业设立风险管理机构。从ERM框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来看,企业内部控制逐渐呈现与风险管理趋近和一体化的趋势。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尚处于刚起步或待完善阶段,未能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突出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系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具体表现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哲学存在问题、企业文化的培育忽视管理控制等。导致各个部门和岗位的人员对工作职责和操作程序不清晰,风险承担的主体不明确,从而无力承担起管理企业风险的职责。(2)企业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不能将企业发展目标与风险防范切实结合起来,在经营方面跟着感觉走,企业主动以减损防损为目的而安排风险转移的行为不多;决策上随意主观,存在经营理念上的短期行为。(3)在战略方面,企业往往存在过度性的冒险赌博,普遍没有储备进行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所必需的数据与信息;缺乏对风险进行定期复核和科学评估的实践,造成了我国企业往往承担了不该承担的风险,降低了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管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4)在我国企业中,或者不存在内部控制活动,或者内部审计监督弱化。即使存在所谓的政策和程序,也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没有人去执行考核、检查或只是搞形式、走过场,控制活动未实际发挥作用,最终不能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
二、中航油事件的借鉴意义
2004年从中航油到中储棉,大型国企巨亏事件屡屡爆发,就是上述现状的最好体现。我们不妨以ERM框架来剖析中航油事件发生的过程与根源,为中国企业如何进行内部控制,作一个初步尝试。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的海外控股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新加坡公司在取得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授权后,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期间,新加坡公司总裁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开始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结果由于操作失误导致中航油现金流量枯竭,实际损失和潜在损失总计约5154亿美元。
当然,陈久霖这种石油期权投机交易,中航油集团公司是明令禁止的。但交易时,未向中航油集团公司报告,而且中国航油集团也没有发现。为了掩饰公司的违法行为,中航油开始向上级公司提供假账,其亏损在财务账面上没有任何显示。最终使中航油事件从一个并不很大的失误开始,酿成为石破天惊的大案。
中航油巨亏事件,对国内外相关各方都产生了重大冲击和深远影响。与中航油事件几乎同期发生在国内的伊利股份高管被拘风波、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被捕以及金正数码和深圳石化原董事长被捕等事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相同的问题:我们的企业到底怎么了?从中不能不引发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因此,将ERM框架中的内容,与企业实际业务结合起来,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新构建,有一定借鉴意义。
三、构建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
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的本质特征是以风险要素管理为基础,企业构建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可以兼顾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两个方面的工作,是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大势所趋。
本文针对我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现状,借鉴中航油事件发生的根源剖析,提出构建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构建新企业文化,加强企业内部环境建设
企业内部环境是其他所有风险管理要素的基础,为其他要素提供规则和结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风险管理哲学和风险偏好、员工诚实性和道德观以及企业经营环境,企业的内部环境确立了企业的风险文化。通过建立新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忠诚,促进全体员工树立风险管理哲学观,随着企业文化中风险敏感程度的提高,企业管理者会进一步掌握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
从中航油公司的内部环境来看,确实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陈久霖败走狮城,技术层面的原因非常简单。深入挖掘,还是其在期货交易中,根本没有意识到风险,而是相信自己的判断:油价冲高后必然会落。而在事情败露以后,陈久霖还认为:“只要再有一笔钱,就能翻身。”CEO如此看待风险,其独断专行的内部环境,可见一斑。而集团公司由于看重陈久霖过去的贡献,即使知道了陈久霖因场外期货交易发生了严重损失,不仅没有果断采取止损措施,反而通过出售部分股权,再次进行投机,使中航油损失达到了天文数字。所以,极端的风险偏好、畸形的风险文化和管理结构体现了中航油恶劣的内部环境。因此,制定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新企业文化,加强企业内部环境建设。这是中航油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2.制定合理的控制目标,实施风险防范战略
目标设定是有效的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前提。目标与企业的风险偏好是相对应的,风险偏好决定企业的风险容忍水平。一般来说,公司在认识到影响其业绩的潜在事项之前,必须有一定的目标。企业风险管理确保管理层参与目标制定流程,确保所选择的目标不仅和企业使命方向一致,而且应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符。反之,如果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对什么事件应采取什么对策并不清晰,特别是高风险事项,也采用一般程序来处理,也是导致公司内部控制失败的主要成因之一。从中航油的发展史来看,从一家船务经纪公司重新定位为以航油采购为主的贸易公司,又从一个纯贸易型企业发展到以石油实业投资、国际石油贸易和进口航油采购为一体的工贸结合型跨国企业。登陆新加坡资本市场后,陈久霖又不满足于单纯的油品现货贸易,从上市伊始就开始涉足石油期货。中航油管理层在没有向董事会报告并取得批准的情况下,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的禁止,擅自将企业战略目标移位于投机性期货交易,这种目标设立的随意性,以及对目标风险的藐视,最终将企业陷入惊涛骇浪之中。因此,制定合理的控制目标,实施风险防范战略,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
3.建立健全风险识别、评估体系
风险识别就是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风险组织流程,风险计量模型、风险数据库、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手段,采用列出事项目录、进行内部分析、推进式的研讨与访谈、过程流动分析、损失事项数据方法等技术,识别、分析风险与机遇。进而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组建一套统一完整的管理工具,帮助管理层更好地选择应对风险的措施。
一个组织必须识别影响其目标实现的内、外部事项,区分哪些是风险、哪些是机会。可能有负面影响的事项代表了风险,可能有正面影响的事项代表了能抵消负面作用的机会,通过事项识别,能引导管理层战略或者目标始终能保持不被偏离。2002年中航油的年报显示其当年的投机交易盈利,2003年下半年,中航油进入石油期权交易市场,到年底也赚了钱,这正是事项识别中的机会与风险问题。如果陈久霖能认清形势,在赚取巨额利润时,清醒地意识到可能产生的风险,或许中航油的历史会改写。因此,利用事项识别技巧(例如事项目录、流程分析等)来区分机会和风险,建立健全风险识别、评估体系显得十分重要。
4.加强风险控制活动,实施风险管理监督
管理层在辩识风险、评估风险之后应确定如何应对风险,加强风险控制活动。包括风险回避、降低风险、风险分担、风险承受等。风险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如核准、授权、验证、复核营业绩效、保障资产安全及职务分工等,是企业日常工作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控制活动中,要关注控制与风险评估过程的联系、控制活动的适当形式及其实施、以及对执行政策和管理指令的保证。并且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过程必须建立在各项约束、激励的制衡机制上,并辅之以及时的监督和反馈。
企业可以通过持续监督、个别评估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这个过程,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能持续有效地运作。ERM框架强调了通过控制活动的设置,建立独立的监督部门来保证框架实施的可行性。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组织,将所有业务活动分离出授权、批准、执行、记录及监督,并将这些职能分别授于不同部门执行,形成一个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过程,是内部控制的精髓。
从中航油事件来看,陈久霖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如果其有授权功能,就不应有执行的功能。即使其有执行功能,就不应有检查与监督功能。但是,在陈久霖越权从事石油金融衍生产品投机过程中,没有任何阻拦,而在事后还能一手摭天、隐瞒真实信息,足见该公司控制活动与监督这两个方面存在严重问题。通常,在比较规范的海外公司,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的实施,除了财务上必须既向公司总经理汇报,又应向董事会汇报外,还有一个不受总经理制约的内部审计委员会。这种风险控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5.实施中利用信息手段不断优化
最后,内部控制设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尤其在全面信息化条件下,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统来收集、整理、分析、评价各种信息,并在企业内部实时传递信息,进而可以分析内部控制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和实施改进方案,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综上所述,构建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大势所趋。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需要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逐步将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相互渗透,应用于企业管理过程和整个经营系统,使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不断完善,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和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华,邢鑫.论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新要求[J].中国经贸导刊,2008(10).
[2]翟萧.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4).
[3]王剑英.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4(12).
[4]金或,李若山,徐明磊.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J].会计研究,2005(2).
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范文2
关键词中小企业 金融危机
另一方面取决于国内刺激
中小企业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为充分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及其政策需求,更好地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调研组于2008年11月25日--28日赴广东省进行了调研,与省发改委、经贸委、中小企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以及广州市、东莞市、佛山市顺德区的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并走访了纺织服装、建材、电子、有色金属加工、电工材料等不同行业的多家中小企止。
一、当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省的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在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户数占全省企业户数的99%以上。2008年以来,全省中小企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1--9月,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079.7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2.8%。近期,受相关因素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一)市场萎缩,出口大幅下滑
危机对一些外向度较高的中小企业出口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由于美、欧、日等经济体增速放缓、订单减少,导致企业出口萎缩,并将面临更多的贸易保护壁垒。广东属加工贸易大省,美国是广东企业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国,美国经济衰退必将使企业的出口受到影响。从统计数据看,2008年1--10月全省出口增长回落近10个百分点,环比近乎零增长。2008年1--9月全省私营企业出口511.5亿美元,同比增长5.6%,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了30多个百分点。全省2007年有出口而2008年没有出口的中小企业有9000多家。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出现明显回落势头。如2008年1--9月,广东玩具出口增幅同比回落16.2个百分点,有出口实绩的企业2191家,同比减少1391家,仅占2007年的六成;其中,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出口同比回落了57.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只增长5.6%,比2007年全年增速低30多个百分点。2008年1--8月东莞市企业签订加工贸易合同出口总值同比下降了近16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国出口仅增长10.35%,比上年同期增幅回落近8个百分点。
(二)成本上升,企业效益整体下滑
多种成本上升因素叠加,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了一些中小企业无利可图,甚至出现亏损。一是原材料价格等生产经营成本大幅上涨。2008年1-9月份,广东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4%,与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剪刀差达5.3个百分点,企业生产高进低出的格局没有改变,部分企业陷入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局面。原材料年初涨价,企业买进了,但是产品还未卖出去,最近又跌了,加大了合同履约的难度。虽然当前原材料成本已经出现下降的趋势,但企业要完全消化掉在高能源价格、高原材料价格下的较高的生产成本,还需要一段时间。在产品销售不畅的情况下,企业的库存成本、资金占用成本以及筹资成本都将进一步增加,导致其总体经营成本上升。二是人民币汇率、出口退税率大幅调整。2008年以来国家在人民币汇率、出口退税、利率调整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由于这些政策调整力度过大、范围过广、适应期过短,有不少中小企业一时难以消化。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升值直接导致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和进料加工出口结汇少收入261亿元。很多企业不接单怕失掉客户,接了单又怕招致亏损,处于两难境地。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明显,导致效益下滑。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合同期满员工不再续签合同要给予经济补偿,但没有设定补偿年限和补偿上限,存在重复补偿和过度保障状况,增加了用工成本,加重了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负担。加班费用和社保缴费的增加也给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成本带来了较大的增幅。
成本上升导致企业效益下降,亏损面上升。从行业来看,以外向型企业为主,中小企业比例达到90%以上的玩具制造和纺织服装企业所遭受的打击无疑是首当其冲的。2008年上半年以来,广东有不少中小企业倒闭,其中主要是玩具和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东莞玩具业巨头合俊玩具厂的企业主甚至弃厂逃匿。造成了非常坏的社会影响。根据广东省经贸委的数据,1月至9月全省企业关闭总数为7148家,包括关闭、停业、歇业和搬迁。其中东莞市以1464家倒闭企业列居榜首,其余依次为中山、珠海、深圳、汕尾和佛山等地。就连情况稍好的顺德区,2008年1--9月份中小企业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从2007年的64.4%下降到2008年的44.6%。全区约有20%的企业出现账面亏损。
(三)生产经营资金短缺,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广东省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出口受阻,产品库存加大,由于现金无法回流导致生产经营资金紧张,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加大。这些问题对小企业而言更为严重。另一方面,融资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受银行信贷紧缩、贷款实际利率上浮等影响,前段时间国有银行普遍减少了对企业的授信额度,缺少抵押物而又不符合担保贷款条件的企业首当其冲,往往成为信贷挤压的对象,或者银行减少中小企业贷款规模,或者中小企业生产资金被其他企业拖欠,不少中小企业为获得资金不得不以各种渠道接受高成本融资。广东省2008年1--10月对中小企业实际货款利率普遍上浮了30―40%。加上因广东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有的银行相应增加了对贷款的管控,提高了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虽然有关部门取消了信贷规模的限制,但由于中小企业在融资能力上的天然劣势,这些政策措施仍然难以惠及中惠及中小企业。
(四)《劳动合同法》实施对中小企业影响较大
《劳动合同法》有些规定现阶段尚不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如最低工资标准及其增长机制、不续约员工的经济补偿等,危机时期更是难以做到。受劳动合同
法约束,一方面带来用工成本的直接上升,据东莞市外商协会的材料,劳动合同法实施增加企业用工成本约30%,最低工资标准逐年提高增加企业用工成本约30%,两项因素造成企业总体成本上升8%左右;另一方面,更带来企业经营机制方面的影响,使员工中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难以发挥作用,企业主一般不敢轻易辞退工人,一是经济补偿很高,中小企业难负担;二是劳资关系更为紧张,雇主不安全感加强。因此也就不难理解目前存在大量隐性失业,农民工提前返乡,长期放假,未来取决于市场回升情况,否则这部分失业会成为显性失业。劳资关系存在不稳定因素,这些异地民工的权益无法保证。但让危机重重的中小企业承担失业工人高额的经济补偿,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且相关法律法规需要一个适应期,企业需要,工人也需要。有些企业主反映劳工的意识形态变了,他们的劳动议价能力增强了,但很不规范,动不动就把工厂围起来或是把道路堵死,造成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混乱。劳资关系紧张使潜在社会不稳定因素压力加大。
(五)政府在结构调整、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政策力度,使中小企业难以适应
这些政策从长远来看是利国利民的,但由于政策力度大、范围广、适应期短,叠加效应日益明显,短期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效应较大。加之广东省中小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是从事高消耗、低附加值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劳动保护等政策的不断推进实施,中小企业面临着两难境地:不调整、不转移,就面临原所在地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和产业发展政策的制约;调整、转移,又难以与原有产业集群、产业链条相衔接。要在新的经营场所重新组织产业链配套,成本反而会上升更多。由此造成有些企业不得不停业。
二、地方帮扶中小企业应对危机的主要措施
为应对危机的冲击,缓解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国家已从财政、税收、融资等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广东省也积极贯彻落实总理调研广东时的四点意见,积极酝酿出台《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加大政策措施和财政投入力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积极帮扶中小企业克服困难和转型升级。
(一)完善政策体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调研期间,正值广东省酝酿召开全省中小企业工作会议之时。12月5日出台的《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从宏微观多方面着手梳理各项政策,缓解当前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省委书记强调:抓住世界经济新生的倒逼机制机会,抓住中央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机遇,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和转型升级。除了采取应对危机的各项政策,还尤其重视营造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大力宣传和贯彻实施《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把各地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列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明确将其列为《广东省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的重要内容,还专门制订了《广东省民营经济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及《广东省民营经济工作考核评分标准》。与此同时,制订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政策落实等七个行动方案》,从政策落实、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市场开拓、企业融资、人才服务、信息化等七个方面,务实推动解决当前阻碍中小企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最近,有关部门还将联合出台针对中小企业公平竞争市场待遇的指导意见,旨在营造更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二)运用财政手段,加大资全扶持力度
广东省财政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投入力度。其中包括,从2008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投入1.8亿元作为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发展;2009年全省安排了22亿元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包括一次性新增10亿元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注资lO亿元成立政策性担保机构、安排2亿元扩大出口专项资金等。2008--2012年省财政安排的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专项等资金60亿提前在2008--2009年预安排。针对当前中小企业困境,各地也在加大资金扶持的力度。如,东莞市财政专门出资10亿元,用于中小工业企业贷款贴息和帮助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广州市开发区将设立10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投资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及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三)完善担保体系及授信机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到2012年前,广东省将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扶持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鼓励发展商业性担保和互助担保机构。目前,广东省财政已明确出资10亿元组建省级再担保公司,正在考虑吸纳社会资金的加入。广东省政府已经通过《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准备进行相关试点。还将申请开办两家村镇银行试点,以各种手段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同时,加快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努力完善中小企业授信机制,建立小企业贷款专门管理部门和队伍。目前广东省辖内小企业授信户数为18万多户,比年初增加1.6万多户。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都建立了信用担保机构。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担保机构有441家。纳入备案管理的176家担保机构平均注册资本1.03亿元,累计为6万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2160多亿元融资担保。此外,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支持中小企业上市直接融资,2008年上半年全省上市公司新增了13家,面对目前的困境,对中小企业上市的前期辅导工作仍在进行,为未来早做准备。
(四)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减免部分收费
广东省还积极用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对中小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正常纳税确有困难的中小企业,可由企业申请,当地税务机关审批,减征或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从事非限制类和禁止类业务的中小企业,所得税按20%征收。同时,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环节,适当减免如堤围费等相关收费,全面清理并取消涉及企业的不合理收费。广东省还将对省内大量的港澳台中小企业在税费方面实行特别优待政策。
(五)健全服务体系,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广东省加快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发展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政府服务,提升各类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首先是完善机构设置。各市、县、区综合服务机构覆盖率达88%,并基本健全了中小企业技术支持、融资服务、信息咨询、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五大服务平台及网络。其次,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举办了中小企业服务项目推介咨询、开展服务日巡回推介、开通邮政服务中小企业绿色通道、开通全省中小企业服务热线等活动。主办了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努力为广大中小企业构建展示、交流、交易、合作平台。第三,积极搭建中小企业自主创
新服务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帮助中小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四,做好相关善后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发生企业欠薪逃逸事件后,当地政府快速拟定解决方案,防止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例如,在东莞合俊玩具厂倒闭清算之后,东莞市樟木投镇政府及当地劳动部门立即组织27家企业提供了近2000个工作岗位分流员工,及时化解了1600多名职员的失业压力。
三、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未来走势不容乐观
中小企业面临内忧外患,内忧是主要矛盾,中小企业融资难是老问题,近两年来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逐步累积,使企业盈利能力趋于恶化,再加上面临9月中旬以来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衰退和外需疲软,市场定单骤减和不确定因素加大,这些外部因素使矛盾迅速恶化。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反映最紧迫的问题是生存问题,与过去圣诞节到来之前加班赶工相反,今年是订单少,开工不足,普遍低迷。雇员、用电、企业订单、开工能力等都是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关键指标,目前看前景都不乐观。虽然失业统计数字还不高,主要是许多企业采取无限期放假的措施;从原来的用电严重短缺到现在过剩,用电量下降也间接反映出企业开工不足;2008年秋季广交会,出口成交额仅为315.5亿美元,比上届下滑了17.5%,超过七成企业订单下降;大宗商品价格的大起大落给相关中小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成本上升,由于企业本身已经微利或无利,出现经营亏损难以避免。
基于以上因素,明年上半年经济依然在下行通道中已经成为许多人的预期,且何时到达谷底并不乐观,形势趋缓一方面期待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经济复苏,另―方面取决于国内刺激经济的政策见效,但要显现在中小企业身上可能还有一个相当的滞后期,企业主普遍担心明年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恶化。这一时期,中小企业投资和经营都非常谨慎,有些已关门歇业,有些正在收缩经营范围和规模。他们捂紧钱袋子,不允许有决策失误;盯紧价值链条的上下游企业,供货方和客户只要一方出现回款方面的问题,相关企业都会到牵连,信心普遍不足,因此未来走势仍不乐观。很多中小企业经过长时间的繁荣期,没有应对危机的经验,不排除由于反应过度而造成的信心不足,使经济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减弱。
(二)对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要客观分析
对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的原因要客观分析,有些是受危机直接影响的,如出口贸易型企业;有些主要是受《劳动合同法》出台等政策调整的影响,如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有些是自身经营不善或投资决策失误所致,危机只是雪上加霜;但当前经营品可难的原因还应更多地从企业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中去寻找。一是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不高。很多中小企业大都集中在传统的第三产业和加工制造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尚未根本转变;二是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还较少,自主创新能力不高。广东省IT领域的专利85%来自国外,高新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达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2%,低于全国1.4%的平均水平。全省鞋类和皮具箱包类产量虽然分别占全国的1/2和2/3,占世界的1/3左右,但知名品牌却屈指可数。这些销往国内外市场的广东货大多是以贴牌的形式变成了外国货。三是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效率低的中小企业还比较多,包括相当一批20世纪90年代进入广东的港资和台资企业,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们在广东所走访的两家企业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上两家企业,甲企业濒临关张,乙企业正在调整出口市场结构,积极化解危机的影响。这充分说明拥有创新能力、先进管理理念、市场开拓能力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应对危机、抗风险的能力强,危机相对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三)靠中小企业自身实现结构调整不太现实
中小企业在目前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只是某个产业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广东省众多的出口加工型贸易企业,只是在价值链条的最低端,靠出卖劳动力赚取微薄的加工利润,到终端市场有其它许多环节以及中间商,他们不掌握市场和技术,靠自身结构调整不现实。同样,让这些加工型企业直接面向国内市场也不现实,他们一般不具备营销方面的能力。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目前关键不是升级转型,而是如何生存下来,很多小企业在危机时刻用于工艺、技术改造方面的研发投入和人才的引进或是没有能力进行,即使有能力也暂且滞后。
我们认为。中小企业整体上看规模偏小,素质不高,管理水平欠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生产装备、生产方式、产品技术含量都处在低水平,要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调整应有一个缓冲期,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能靠一纸之令或一句口号就能完成。急功近利只能带来难以负担的社会成本。与结构调整相关的就业问题涉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短期看,与全球救市策略相一致,防止失业过多是政策的着力点,因为失业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信心和支出水平,对拉动经济增长不利。从长远看必须坚持结构调整为主线,在结构调整中逐步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因为只有结构优化升级才会产生新的增长点,并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劳动岗位。已饱和的传统产业受市场制约,就业难以扩大,且利润空间小,职工的福利状况也难以改善。
从调研的情况看,只有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聚和分工协作关系,才能完成中小企业结构升级的使命。在广东顺德以美的、格兰仕等企业为龙头的家电产业为例,由于形成了家电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的有机联系和垂直一体化的分工模式,这样就避免了同质性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实现了产业集聚功能倍增和溢出,大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产业协作链条传递到中小企业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带动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使它们走“专、精、特、新”之路。因此对中小企业创新和结构调整方面的政策,要实施龙头企业工程,重点支持这些企业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及商标,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最终形成以大企业为骨干、大中小企业相互配套、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群体。
(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要政策和环境双管齐下
目前中央、地方都密集出台了一些刺激经济的政策,但真正惠及到点多面广的中小企业效果相当有限,时间上还有一个滞后期。直接面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如广东成立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地方财政贴息、产业引导基金等,还有其它一些贯以财政扶持下的专项资金,名目很多,但金额很有限,洒胡椒面,即使充分放大其效应,更多是象征性的支持,解决企业目前的困境还远远不够。
走访的中小企业普遍反映,支持的政策最好是普惠的政策,或门槛公开的政策,达到标准就能享受,否则,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寻求政策扶持的成本非常高,也可能使相关部门产生寻租腐败的机会。与其出
台繁多的财政扶持政策,不如实施对中小企业减免税的政策,明租正税,轻徭薄赋,以保证中小企业渡过危机。借鉴国外对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对限额以下小企业予以免税,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下调所得税等,还要清理不合理收费,为企业维持正常经营提供空间。金融方面的支持政策要有惠及面较广的包括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股权基金、上市筹资等相关机构和政策在内的立体金融支持体系,而非单一的或适用面较窄的支持政策,否则是形象工程,样子工程,仍起不到整体促进作用。此外,政策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调研中企业反映政府要审慎出台相关政策,切忌“政策的大起大落”,忽左忽右,朝令夕改,如从调低出口退税来抑制出口,现又调高出口退税来鼓励出口,或是人民币加速升值或贬值,企业经营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太大,未来难以预期,新增或外来投资信心减弱。希望提供稳定的可以预期的政策。
从根本上说,应对危机要政策和环境双管齐下,最终要落在发展环境的改善上。创新体制,提供良好的环境,中小企业发展最终要靠市场和中介组织的服务,而不是靠政策。因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与大型骨干企业择优择强不同,众多企业难以鉴别,择优缺乏一定的评价标准,且这个过程成本太高,也会引导中小企业寻求支持的寻租行为,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扭曲资源配置的环境。对中小企业更重要的是创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外部环境,设立简单公开的门槛而非审批的支持政策,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发挥作用。
(五)企业雇主逃匿暂为个案现象,恐引起示范效应且影响极坏
企业雇主逃匿拖欠工资及债务,虽然在广东目前属个案现象,但影响极坏。这些企业的工人工资暂由当地政府垫付,并协调引导安排其它企业吸收就业,雇主的责任追究不到。若形成示范效用,其它企业主效仿,则局面难以控制。广东省有关部门正在研究酝酿成立欠薪保障基金制度,规定企业交纳一定数额的欠薪保障金,再加上各级财政出资,政府日后视具体情况用这笔资金来解决恶意欠薪逃匿,以维持金融危机下新的劳资矛盾恶化状况。我们认为这种政策是事后应对之策,一人有病大家吃药,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且补偿不应仅是对工人欠薪的影响,还有对上下游供应体系的影响和补偿,关乎整个社会的生产体系和信用体系,必须从源头上加以解决。
可采取疏堵结合的措施,一方面通过减税等措施尽快缓解中小企经营困难,暂时降低中小企业对辞退员工的经济补偿,因为过高的标准脱离中国的实际。并且要从根本上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对员工的权益予以保障,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要同解决农民工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结合起来推进,建立企业、政府共同承担责任、义务的体制机制,而不是只让企业感到负担很重的政策。更为紧迫的是,加大对欠薪逃匿雇主法律和经济方面的惩罚力度是必要的,必须采取严厉的警示措施以防止这种现象的蔓延,如公布相关责任人的姓名,建立黑名单,不良记录录入企业及个人信用体系,必要时要采取市场禁入和启用司法程序等方面的措施。
(六)化解危机更主要靠企业自身加强能力建设
首先,企业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市场风险抵御能力,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大对核心技术的人才和资金投入,要有自身的产品、品牌、技术。调研中了解到东莞和顺德受危机冲击的程度大不相同。东莞的企业所在行业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大部分中小企业以贴牌生产为主,技术含量不高,依靠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优势换取低微加工利润。“两头在外、大进大出”,企业对外依存度高,经济自主性差、产业根植性弱,易受到国际市场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影响,抗外部风险能力差,因而这次受冲击的程度就比较深。而顺德则有一批有自有品牌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比如美的电器、格兰士、万家乐、华宝等,这使得顺德受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
其次,市场结构多元化才能船小好调头。从调研的情况看,产品市场拓展到新兴市场,如南美、俄罗斯、中东等地,或是从外需转向内需,积极扩展内销市场,在广大的农村寻找市场,以国内市场的增长弥补外部市场的下降,才能在经营方面有更多的灵活性。
第三,需要具备一定的金融手段和工具来减轻实体经济的亏损。既然汇率变化过快,既然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具有了金融属性,应对其涨落必须借助于金融工具,如采取锁定汇率的手段减轻汇率变化带来的损失,在期货市场做套期保值操作以减少原材料价格涨落的亏损,这些工具手段需要专业方面的知识和人才。在苦练内功的同时,盯住上下游客户也是重要的,否则业务相关企业的连锁反应对中小企业的打击也是致命的。为防止由于个别企业经营问题造成整个产业链条的断裂,建议仍要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工具,对应收账款提供保险服务,起防火墙的作用,免除一方受损给关联企业的灭顶之灾,这种信用保险过去国外机构曾提供相关服务,但目前国际金融秩序动荡之时,国外机构的信用体系发生问题,国内无机构能够替代服务,与美国金融泡沫过多相反,我国是金融工具短缺、服务不足的问题,希望政策引导建立相关的支持服务体系。
四、进一步的政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对危机,政府需要在前期出台一系列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同时要注意政策的长短结合。从短期来看主要是化解企业的经营困难,从长期来看则是要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形成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一)短期对策
1、采取积极措施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
一是要进一步清理不合理的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有条件的地区可对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贷款给予一定的贴息补助等措施,增加出口信用保险补贴力度,以减轻企业负担,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三是考虑设立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配套补助资金,对购置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给予定额补助;对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一次性投资较大的重大工业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可酌情给予一定的前期经费补助;对于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对核心技术的人才和资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增强市场风险抵御能力。
2、适当调整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在上调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家具和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改善外贸环境,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可再考虑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以更好地缓解企业经营压力。这个过程中要加快退税款回款速度,以解企业的燃眉之急。当然,这仅是缓解国内就业压力的应急对策,长远看,还应从根本上改变外贸依存度高且附加值低的状况。
3、出台相应的就业扶持政策
做好年底前农民工的工资和其他正常利益的兑现,防止出现拖欠,导致新的社会矛盾出现;加大对单
位招用失业人员的引导力度,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包括社会保险补贴、工资性岗位补贴等措施,鼓励用人企业招用登记失业人员。
4、政府采购方面适当向中小企业倾斜
制定对中小企业的专项扶持政府采购计划,适当降低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注册资金的门槛要求,对中小企业的产品在采购价格、品种、数量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在保证质量和交货期的前提下将更多的中小企业产品纳入到政府采购范围内,为中小企业提供得到更多政府资源的机会,促进其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二)长期对策
1、建立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长效机制
要继续加强对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的支持,建立起全面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同时,探索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企业信用征集评价和信息制度,以帮助中小企业规范经营行为,得到更好的金融支持。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协调财政部门建立贷款担保风险补偿金。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适当给与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总量较大的县级市(区)如顺德的分支机构市级分行的贷款审批权限,以便其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中小企业。
2、理顺中小企业政府管理体制
一是在政府机构设置中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总局,管理范围覆盖三次产业,而不是目前的仅限于工业领域;二是放宽市场准入。2005年颁布的“非公经济36条”,为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广大非公经济提供了发展的基础,但由于缺少细则,进入垄断行业还存在明放暗不放的“玻璃门”,设置较高的行业准入门槛,要求从业经验或很高的规模,民营企业难以进入,以石油领域为例,南于新制订的门槛奇高,民营批发油企、加油站纷纷关闭,或者转卖给国企。可见,放宽市场准^政策上要落在实处,体现非禁即准的原则;三是政府管理上尽快转型,按照管宏观不管微观,管外部不管内部,管市场不管企业,管服务不管事务等原则,转变政府工作的观念,把管理转到服务上来。按照市场机制要求,加快市场、各类社会保障和服务支撑体系的构建。减少政府管理的随意性,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增加政府的透明度。
3、加快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除了要面对市场,还要兼顾信用、环境等许多企业没有能力顾及的其它问题,因此应加强中介服务的功能,在信用服务、金融服务、人才培训服务等方面为中小企业建立更为全面的服务体系。可考虑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先进行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基地和融资服务创新试点,并将先进经验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