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创产品设计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创产品设计要点范文1
【关键词】自媒体;地域文化;旅游产品;推广;策略
自媒体是现代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每个人都能通过网络平台,完成信息资源的整合,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自媒体并非面向个人的,而是面向社会群体的。将特定的传播方式应用,或使用费规范性的信息平台,个人媒体是常见的类型。现如今自媒体平台诸多,在微博、公众号等平台之中,人们传播各种信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最终实现多点传播以及创新互动等方式。而旅游是我国现代社会支柱性产业,现代科技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能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文化类型,并到达文化发源地,体会旅游的文明性、特色性。自媒体与地域文化宣传,以及旅游产品推广工作结合,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去了解旅游产业的发展形势,强化人们的基础认知。当代人对文化有新的理解,且在平台互动的过程中,能理解本地文化与旅游地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利用创新实践策略,明确旅游文化传播的要点,能够将方法论与创新实践策略结合,是一种推广方式,本文结合实践开展分析如下:
一、自媒体概述
学界对自媒体的定义,最初是参与式媒体,人们在网络平台之中及参与互动,作为新闻、信息传播的主体,能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最终实现私人化、平民化的信息传播,信息共享能突破传统媒体宣传推广的局限性,更注重自主化的信息传播。现代社会在科技的引导之下,已经进入自媒体发展阶段,大众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信息,于是不会依赖主流媒体,获得相应的信息资源,而是倾听各方的声音,人们能实现信息的接收与应用,大众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有主动权,信息传播最终从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最终转变为点到点的传播。主流媒体在自媒体影响之下,需要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调整,结合实践优化传播形式以及传播策略,因此我国的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自媒体的支持。从自媒体发展实际来看,媒体发展以及技术应用,与人们的设想也有不同,自媒体产生之后,会对传统媒介带来冲击和影响,当然也会遇到一些现实问题。比敢说在自媒体媒介应用期间,自发性的信息传播,更多的是从“草根”开始,而民间群众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控与引导,传播者的自律性不足[1]。所以在各种独立个体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者对信息的偏好以及目的性有所不同,由此一来在信息选择以及价值判断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倾向性,这种情形之下,信息应用的真实性、可靠性不足,在传播伦理道德问题处理,以及信息真实性判断的过程中,大众可能会面临信息失真的实践问题,相对于传统媒体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之下,自媒体蓬勃发展,最终实现平民化与广泛化的发展目标,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自主性逐渐提升,自媒体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强。现如今在公共事件分析或处理的过程中,自媒体传播效应提升,甚至对政府部门相关事件裁决的执行力也有一定的作用。自媒体的传播特征较为明确,使用点对点的传播方式,能够将受众、编辑、记者之间的互动效率提升。受众在过程中能接受相应的信息,同时也会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创造者。这种围绕受众为核心的传播方式,能够突破主流媒体的局限性,能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甚至对媒体传播议程设置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传播舆情汇总与分析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进行监督管理,面临诸多的困难问题,出现传播主体与信息内容之间的分离,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随意性,自身的规律性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二、新媒体技术对旅游者旅游决策的影响
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的网民数量庞大,且互联网的普及度较高,互联网技术对人们的现实生活有极大的影响。从旅游发展来看,不同旅游者的引导,造就了不同的旅游消费群体。新一代的旅游者,更注重独立以及自主创新,对物质以及文化+的需求较多,希望能够在旅行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享受。青年群体对社交软件的包容度较高,日常使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软件,能够获得个性化表达自我的机会,这是一种展现旅行踪迹的新方式,在旅游宣传方面也有着重要影响。从青年群体搜集旅游信息的情况来看,旅游企业或者景区宣传人员,带有目的性的宣传景区,大众的接受度不足。而选择在社交平台上获取旅游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传播者亲身经历的,的方式有所不同,在旅游的过程中,对自我的经验分享,对景点有更加直观的表述,旅游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进一步提升。社交平台最大的特点是互动性,向传播者询问相关的信息,这种切实的体验以及交流互动,本身的吸引力较强,人们会利用这种信息进行决策。
三、自媒体时代旅游产品推广实际情况
(一)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不够深入
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不同,因此可以利用的资源条件也有所不同。我国有很多的旅游城市,调查研究表明,在城市资源应用期间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比方说沿海城市,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阶段,对海岸线景观开发,但是历史文化资源融合程度不足。在内陆地区,个别古城只注重怀古,在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化的发展特质未能有效展现。所以旅游资源单一匮乏的情况始终存在,在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足。
(二)旅游产品营销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从传统旅游业运营管理实际来看,无论是文化类的旅游产品,还是常见的旅游艺术产品,在营销推广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媒体推广主要是通过电视台、广播等媒体平台,在人流量较大的区域进行宣传。但是官方网站或者其他社交平台,推送的信息相对较为匮乏,缺乏有效的信息,在旅游产品营销管理期间存在问题。通过传统的管理方式,不能保障信息的有效性,所以在产品营销管理期间存在为。在博览会、平面广告、电视播报等方面,合理宣传旅游资源以及旅游产品,能够实现技术推广的目的,但是受众的接受范围未能有效地覆盖,最终的宣传管理效果不足,在产品品牌以及知名度等方面,对新媒体以及自媒体技术的应用力度不足,在产品以及景点宣传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品牌形象构建的影响力不足。
(三)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力不足
不同地区的生态资源不同,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民俗风情以及资源分布情况的差异,使得城市有自己的特点。为发展旅游业,做好文化产品的推广与研究工作,旅游纪念品研发的过程中,要更好地满足大众期待。调查研究表明,有不少地区发展旅游业,所提供的文创产品粗制滥造,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未能实现统一的管控引导,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产品观赏、应用的体验感。全国各个地区的景区,在文创产品原创性这一方面,纪念品的差异相对较小,文创产品不能反映当地的风景特点,对于游客来讲纪念意义是有限的,在品读文化或者观光游览的过程中,人们对文化产品的认同感明显降低。旅游纪念品创新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有潮流文化结合,展现地方的特色性。我国的故宫以及秦淮河的文创产品,之所以能够大范围的推广,不仅是因为设计阶段有精准的构思,而且在创作的过程中,历史与现代是紧密联系的。比方说在故宫售卖的文具、化妆品、腐蚀等等,都是人们在现代生活之中广泛应用的产品,将文化产品的应用性提升,融合地方的文化特色,是文化产品设计以及推广阶段的重要工作,显然有很多地区在实践期间存在不足。
四、自媒体时代背景之下,实现地域文化旅游产品推广的相关举措
(一)利用自媒体分享体验,实现信息传播
在文化旅游产品构建的过程中,以符号经济为基础,做好文化产品的设计与应用,确定消费取向之后,完成物质性消费过渡到体验感的传递,消费主体能展现旅游产品的文化功能,能展现文化产品的个以及美感等,显然这一市场定位,有别于一般的物质消费理念,人们能获得更多的精神体验感,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物质条件。消费社会人们所需要的物质有所不同,所以消费的经济形式,也是一种体验经济的展现。用户在消费的过程中分享经验,价值聚焦能有效实现信息传播的目的。在进行旅游文化产品推广期间,就需要关注文化的概念策划,要将品牌的人文关怀性以及价值体验感,在消费主体转变以及消费过程中,经过符号的解码以及完善,在消费主体以及消费使用的过程中,能展现地域文化的独特体验感,最终能强化产品的价值,并完成符号经济的策略优化。在符号经济时代,旅游产品推广策略合理利用,是品牌符号泛文化信息的传播,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将文化因素与体验互动、品牌建设等工作全面落实,能够给信息传播与应用奠定良好条件。在技术应用阶段,自媒体能够给消费活动提供助力,尤其是地域文旅产品的品牌推广,相对于以往能提升自身的丰富度与高效性。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以及现实虚拟技术应用期间,将传播媒介优化应用,并改变交流互动的方式。游客在旅行过程中,利用自媒体平台,能够将几何倍数增长的信息受众量确立,将自媒体视为基础,将品牌推广管理的方式转变,自然空间合理利用,能够实现技术的渗透、分割,并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关系构建。利用自媒体找到目标受众群体,并做好策划与管理,将自媒体传播以及营销管理平台构建,将文化旅游产品营销管理方式合理利用。突出技术应用优点,将数字化管理平台构建,后续在传播媒介应用的过程中,能强化地域之间的交流互动,自媒体以及其他的新兴技术手段的应用价值由此提升。
(二)构建文化符号,实现畅销的目标
在当前地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旅游产品的文化符号特征不明确,多半是人们在感受异域风情期间,随处可见的一种。因此主流生活商品以及价值设计、营销策划相关工作,本身的差异性较大。将传统工艺技术合理利用,不仅能让人们感受异域风情的吸引力,而且文化旅游商品,还能将文化推广以及产品价值展现[2]。分析旅游地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将生活产品有效推广,能够将文化价值的认同感、聚焦性进一步提升,最终地域文化在场生活之中,对各项工作的主导性不断提升,人们对生产以及价值消费的方式有基本的理解。现如今文化竞争的本质,就是文化产品象征性、传播力之间的竞争。在产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广义的生产行为与产品消费管理相关工作进行包装,构建特殊的形象,并建立系列化的符号产品,此时的旅游产业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联性,也由此展现。从消费者心理应激消费行为实际来看,消费是一种系统性的符号操控行为,商品在消费的过程中,被编码之后会形成符号。商品有自身的符号特点,而且经过编排之后,受到社会产品的主体影响。在消费活动之中,商品本身没有多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商品的意义以及象征符号,对购买者带来的影响。产品有一定的象征性,或者能帮助人们向更高的团体之中进发。分析编码所依据物品的差异,而不是物品功能、属性的差异,产品本身的符号象征,能展现一种地位或等级。从旅游产业发展实际来看,做好文化产品的开发与设计,要结合当地的景观特点以及历史背景进行。比方说在南京夫子庙,文化旅游产品之色的手绘明信片等产品,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将南京的文化发展,与历史背景结合,金陵这一别称是浪漫又多情的,品牌构建之后,在旅游文化活动指导阶段,有核心作用。品牌符号合理利用,必然能够在旅游文化推广,以及消费引导的过程中,提升产品的销售量,甚至能在全国范围之内,打造品牌形象。
(三)构建多元化的文化传播形态
应用自媒体的过程中,要分析旅游文化相关企业的实例,探索文化的基本构成,了解自媒体的形态特征以及基本属性,将网络传播文化的特征以及特色逐步展现。在发展地域文化,实现旅游产品推广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网络文化的研究分析。网络文化的覆盖面较广,网络搜索文化、游戏、购物等等,都是文化的基本构成。找到实现区域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不仅要满足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同时也需要契合消费者的需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分析现如今的旅游发展理念,以及文化传播、旅游产品设计的具体方式,了解游客的文化认同感,做好文化宣传与管理[3]。地方政府管理部门,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将宣传网站以及自媒体平台构建,分析视觉文化因素,在网络文化传播阶段的具体表现,分析在网络环境之中,如何处理文化形象,展现文化审美特点的有效方式。做好潮流因素的把控,实现地域文化的宣扬与应用,最终实现主流价值观以及文化发展观念的渗透,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展现旅游业的影响力。
(四)合理利用旅游产品设计,做好自媒体宣传
地方特色的美食、历史文化等等,对于当地人来讲都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对于外地的游客来讲,有很多文化都是陌生且新鲜的。所以在文化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从现有的包装入手,优化设计环节,注重品牌特色性的文化建设,将包装的特色性展现出来,从新媒体平台开始,制作相应的图文宣传页,面向全国甚至世界的游客进行宣传。此时在文化产品创造的过程中,视觉效果会更好,通过包装设计以及新媒体宣传的方式,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设计完成,在产品宣传以及推广的过程中,代表性也会更强。在文化产品推广期间,以文创设计为基础,辅助应用自媒体技术手段,需要设计人员以及宣传人员,做好文化的深层次探索,完成富有特色性的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最终实现旅游文化产品的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成宇,李明.刍议自媒体时代下重庆地域文化传播与发展的研究策略[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1(001):146-149.
[2]张兵,艾昌勇.自媒体时代的旅游微营销策略研究与实践——以都江堰为例[J].企业导报,2016,(13):104-105.
文创产品设计要点范文2
有人说他"生财有道",有人说他"长袖善舞",还有人说他是中国高校发展新模式的拓荒牛。他,就是李瑞成先生。
出身教育
他的第一重身份,也是他永恒的身份,是老师。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李先生任中学体育老师, 1975年加入香港理工大学,仍然教授体育,一干就是30多年。数十年的高教生涯,让李先生对高等教育理解甚深,对中国高教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认识,并怀着迸发的热情。
回顾香港高教的发展历程,人们了解到香港的高教走了一条和大陆截然不同的路。起初,香港模仿英国,大学均为公立,由政府拨款。有政府支持,可谓经费无忧。
然而在2002年开始,香港政府的政策有所改变,在高等教育的拨款只提供最基本的资助;至于一些个别项目的研究或设施与学生发展的提升则需要大学自行筹措。正因如此,香港的大学便踏上了仿效美国大学的筹款文化的第一步。
经过多年的探索尝试,香港高校逐渐形成以"全人教育"为理念的特色,独树一帜。其软硬件设施、学术水平、学生质量渐渐逼近世界一流。但问题接踵而至,最大者莫过于经费。尤其是当年港府因为财政赤字削减资助后,问题更显严峻。而面临经费紧绌的同时,香港理工大学一个名为"拓展处"的部门所肩负的责任便显得格外任重道远。它的使命是要充当大学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并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为大学的发展争取支持。
置身于时代潮流中的李瑞成先生,对此的感受自然与众不同。在学校经费困难时期,他欣然受命出任理大高级发展经理,成了"知识王国"众生中的一个"商场尖兵"。
临危受命
2002年,由于财政赤字,港府做出了减少资助高校的决定。对于正在冲击世界一流的香港高校而言,这无疑是当头一棒。为此,理大学生曾罢课抗议。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财政缺钱,罢课也无法挽回政府的决定。港府坦言:1、经济不景气,无力全力资助;2、希望大学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自力更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政府的淡出,很大程度上还给了高校的创新空间。此时,理大等高校推行"全人教育"正如火如荼,需要资金,同时也需要企业提供实习机会。面对严峻而迫切的局势,理大拓展处极需具备筹募经验及热诚的人才,校长指名李瑞成出任高级发展经理。
所谓全人教育(all-around education),是指教学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力、经验、性格、意愿等主观条件,并加以配合来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而能快乐学习。简言之,即考虑到施教对象是"学生这个人",施教历程包含知、情、意、行四个层面。全人教育是要促进个人的完整发展,一个完整的个体有其道德、心智、身体、社会及情绪等面向。因此,教育的本质就是追求这些面向的均衡且具体的实践。
李瑞成先生历任过中学、大学老师,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在理大已工作超过30年,对理大更有着深度的了解;从1985年开始参与社区活动,有近20年的社会经验,建立了广阔的人脉;搞体育出身的他不但身体健康、能说会道,脸皮也比一般教授"厚"。凡此种种,校长认为高级发展经理的位置非他莫属。
李先生则表现出了迎难勇上的大度和当仁不让的自信,坦然接受这一职务。"经理"是当上了,但款怎么筹呢?像乞丐那样挨家挨户乞讨?当然不行!像卖商铺那样广告招商?也不行!怎么办?李瑞成先生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应变能力。他是搞体育的,是国际专业网球注册教练协会发展总监(中国),还是香港网球总会执行委员,马上想到以"球"为媒介,上演"小球转大球"。用体育文化的形式,向企业和社会募集。
李先生在体育赛事中加入文化的内涵,借文化的元素吸引企业和社会各界。经过多年历练,到2006年4月2日的"理大・宏泰网球邀请赛",活动已相当成熟。
在"理大・宏泰网球邀请赛"中,李先生把赛事分为小组杯赛和冠名杯赛,以企业匹配赛事,为其宣传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以此向企业招商。由于赛事计划周全,不落俗套,吸引了大批企业和众多个人踊跃参加。得到宏泰集团、创科实业、立艺珠宝、董氏集团等公司及诸多热心个人的赞助。通过球赛及杯赛冠名权及各式广告赞助等,为"理大发展基金"及"理大学生发展基金"筹得不错的款项。无怪乎香港媒体将李先生称作"财神爷"。
李先生成功策划的网球赛不胜枚举,而高尔夫球邀请赛的推出,充实了活动的内容,拓宽了筹款的方式,更在档次上提升了一筹。李先生的高明之处,也许并不在于所使用的模式,而在于他能正确的估价自己,恰如其分的利用优势,整合资源。而他手头最大的资源,无疑是香港理工大学,也因此得到他的"格外关照。"
"推销"理大
理大是一所既充满活力又拥有骄人历史的大学,前身为香港理工学院(由香港工业专门学院和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发展而来),于1994年正名为香港理工大学。七十年来培育了近24万名莘莘学子。这些毕业生在社会不同阶层担当独特的角色,以其知识才能回馈社会,为香港、为国家出力。
由于李先生对理大的深厚感情和对她的爱,所以为理大筹款甘之若饴、不遗余力。他和领导、教授的关系密切,清楚学校正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了解教授们手头有什么项目,缺什么资源;明白学生们在干什么,需要什么帮助……带着这些问题,与人攀谈时,李先生总不忘把不同的项目向对方推荐,寻求合作。
理大有一个医疗康复专家队伍,卓有成就。此队的主管人员陈方灿博士与国家体育总局有很好的关系,通过李先生与大学高度反应,陈博士这支专业康复队伍即被于以推荐,而体育总局的官员很感兴趣,热情邀请理大康复专家为国手们一试。由于效果良好,并得到校长的同意与国家体育局签约,为国家2008奥运会的"科研合作伙伴",理大医疗康复专家队提供康复医疗技术支援。如此有效益地联系理大及国家体育局,为中国奥运队伍作出有益及有贡献的安排,不能不佩服李先生的能力。
当然,把理大推销给企业家,为理大筹集巨额资金,也是李先生的拿手好戏。理大很多以企业或企业家命名的大楼及设施,都有着李先生的功劳。有一次,李先生和一位企业家谈教育,谈理大。企业家很感兴趣。李先生就邀请他到理大参观,并推荐了一个项目。原以为能让他感兴趣,多少给点资助就很不错了;能得到港币20万,就谢天谢地。出乎意外,这位企业家听完介绍就说:"项目很好,我同意赞助两千万,分期付清!"提起这事,李先生至今还眉飞色舞,他说:"不要放弃任何一个机会,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也许和你闲谈的人捐不了款,但谈得投机,他可能就会介绍有能力捐助的人,没准就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因此,要全心投入你的工作,对任何人都要真诚热情。"李先生为理大筹款,实质上是在推销理大,他说:"我对我的产品有足够的信心。"他在理大工作30多年,对理大了如指掌,并深刻的知道筹款对于理大和社会的作用。理所当然对他的"产品"有足够的信心,对他的工作有足够的信心。"推销不但需要厚脸皮,还需要有说服力的语言。"李先生说,"当然广阔的人脉也是关键。"李先生在香港从事社区活动多年,又是广州市政协委员,加之个性豁达,善于交际,可谓高朋满堂。当然,他也不可能认识所有有能力捐款的人,但却能通过朋友的推荐而认识,而成为朋友,所以他的交际圈子越来越宽,筹款工作也较想象中容易。
在交际中,在理大的"推销"中,李先生的用心无微不至。"做事的态度非常重要。"李先生说,"我经常随手带着数码相机,和人认识后,就要求与他合影留念。回来后将合影和名片对应录入电脑,并记下认识的时间、地点、场合……有机会合作了就完整的e-mail给对方。交换名片时,还必须问这位企业老板的手机号码。如取不到老板的手机,打公司电话时秘书就把你挡了。所以,记下秘书的名字也很重要。因为如没有老板手机,打公司电话能说出老板秘书的名字,她相信你跟老板很熟悉,则不会把你挡了。名片、e-mail、手机、秘书的名字,一个都不能少!"由于李先生用心细致,很多人都被他的真诚感动,愿意和他交朋友,募集自然水到渠成。私下里,李先生通过报纸、网络搜寻资料。"里面有他们个人及公司的资料,我必须仔细了解其背景、爱好及需求,看看哪些方面可以配合学校的发展。约见时,才有话可说,有的放矢。"
李先生用心做人和做事的风格,在其策划的《名道》上得到很好的体现。而《名道》的成功,也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李先生的事业。
《名道》"聚气"
如果把大学比喻成一只鹰,那么自由是它的灵魂,学术是它的心脏,经费则是它的翅膀。作为打造理大新翅膀,助理大腾飞的人,《名道》则是李瑞成先生的翅膀。他用这对翅膀为理大聚气――财气和人气。
《名道》,是创意的结晶。李先生说:"命名《名道》起源于三个不同的意念。第一,取于老子《道德经》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二,就是希望知名人士诉说其成功之道;第三,则是凡有名有姓的人士,都有自己的道路,他们亦可以分享他的人生道路,让别人得到更多更深的体会。"本着分享名人之道"的宗旨,李先生还赋予《名道》为广大读者提供借鉴榜样及启发,受访《名道》的嘉宾都欣然献出爱心,为香港高等教育出一份力。
在李先生精心筹划下,《名道》表现出众,得到了各界认同。《名道》每期定量采访50位知名人士,以二三千字的篇幅、精炼的语言讲述他们人生路上的艰苦与喜悦,探讨个人的成功之道。由于编入的人物来自社会各界,有明星,有导演,有企业家,有政府官员……使得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宽广,具有很强的比较性和借鉴性。
在编排上,《名道》一丝不苟,别出心裁,形成了以简介、人生感悟、故事、"漫画点睛"四部分讲述主人翁的风格。要点突出、结构紧凑、简洁明了、图文并茂。更邀请香港著名漫画家阿虫先生为特约嘉宾,主理"漫画点睛"环节,绘着漫画并附上特别为各位嘉宾的访问而题的精简及哲理诗句,更是增色不少。
而考究的装帧,也体现出做书人的良苦用心。《名道》分为精装版和普通版,但不管精装版还是普通版在排版装帧上都十分优良。散发出浓烈的书香气。显示出了策划人的态度和编入人物的分量。
当然,李先生不是为了出书而出书,是要借《名道》,为香港高等教育,为理大筹集资金。同时,"除秉承创刊号的意念外,《名道・贰》的主题是启发年轻人应如何把握、抓紧与创造机遇及如何面对竞争"。围绕这个宗旨,《名道》的一系列活动便粉墨登场。
被邀请支持《名道》的嘉宾,不仅将其宝贵的经验透过访问与读者分享,当中亦有不少嘉宾更作出捐助,支持这项目,这些捐款更可以作为大学及学生发展作出有意义的运用。
《名道・创刊号》便得到200万的捐助,而《名道・贰》则是超过300万的捐助,而至于《名道・叁》则希望能有超过350万的捐助。
而在2006年底举办的《名道》友好表彰晚宴,便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场合让《名道・创刊号》《名道・贰》及《名道・叁》的被访嘉宾能济济一堂并交换彼此心得。当晚大家共同怀着支持理大的目标,并透过这些友好的捐赠及献唱为理大的发展基金筹备额外的一笔资金。这正好说明《名道》聚集了一众热心支持高等教育的有心人。
《名道》作为系列丛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是项筹款项目获得国际知名组织Council for Advancement and Support of Education"教育促进及支援协会"颁发2005年最佳筹款计划银奖。在募集资金的同时,理大还将书免费捐赠给各图书馆,用成功人士的成功事迹启迪、教育下一代。海内外的出版社也注意到了《名道》,大陆已有出版社计划引进《名道》。从市场的角度讲,这也是对理大、对高等教育、对筹款的宣传。能吸引更多的眼球,为李先生的事业集聚更多人气。而人气,就是财气!
在《名道》的运作上,李先生们不断发掘,不断创意,不断推陈出新,在筹款、交际上屡创佳绩,"翅膀"的羽毛越来越丰盛。《名道》渐成理大的品牌、李先生的王牌。而《名道》所采访的知名人士,也都成了《名道》的朋友,成了李瑞成先生的朋友,
成了理大和李先生筹款事业的"推销员"。大事业,正在进展……
李先生不仅为理大透过不同创意的活动筹得可观的发展基金,更让理大的办学理念得到社会多方面人士的认同,鼎立支持这所被誉为“应用大学”的高等教育学府。过去年多以来,李先生带领不少工商界新知旧友参观理大,亦撮合了不少理大与工商企业的合作机会。
其中最为人所乐道的是在安排朱古力糖果制造商老板与设计学院师生的会面,促成了一个三赢的局面,为理大与商界合作开创另一个里程碑。糖果商鉴于自身设计队伍在设计上需要新意而觉得年青的理大学生创意无限,遂在李瑞成撮合下开展合作计划,由制造商提供设计经费,让一队设计系学生尝试设计多款创新的朱古力产品,如获采用的设计将来生产销售获利其中一个百分比将捐赠理大,结果全部多个为理大创意无限及新颖的设计都获得厂商欣然采纳,厂商亦向设计者捐赠两个奖学金名额,开展更长远的厂校合作。设计系学生亦在产品及平面设计外,多了一个宝贵的历练和实践的机会和将来不错的产品设计出路。该等产品设计亦刺激了厂商生产路向的新思维,为香港糖果工业开创更新的领域。大学方面可与商厂一起分享这些产品的成果,这绝对是多赢的成果。
自此,李瑞成更积极、主动接触理大各学系和不同部门,了解他们的运作、成就、优势和潜力,从而透过安排不同界别的工商政界朋友探访和参观,继续撮合更多的企业与理大的合作,让理大得到更多的资源,去实现理大"首选"及"应用为本"的大学的理想,促进更多的研究合作计划,向更深层次的理想迈进,希望发展及研究成果将来能造福人类。
问到李先生的人生追求时,他说:"要做一个快乐的人,要有好的教育,要尽力做好你的事情,好好的对待家人。"轻描淡写间就将其拓荒牛的精神、敢为人先的气魄、左右逢源的交际、新意迭出的创意推脱一空,仿佛那些能力和成就不过是身外之物。这,无疑是遍历世事后的一种胸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但是,李瑞成先生的举措,为理大源源不断的筹集经费,加固了理大腾飞的翅膀,为理大学术上开明、运作上独立、教学上自由出力巨大、贡献甚伟。而理大的腾飞模式,也让内地有志于创办世界一流的高校眼前一亮。李瑞成先生的故事,本身就是《名道》的最好范本。理大和李先生所开创的高校经费来源新路,也许就是中国高校登顶世界之巅的出路。
清华大学前校长、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对什么是一流大学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时至今日,大学之大不只需要大师,也需要大楼,更需要如李瑞成先生这样为大学推销、筹集的"大员"!
李瑞成先生座右铭:
看准目标,全力以赴;
文创产品设计要点范文3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是国家四大战略举措之一,《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基本纲领既对义乌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也为其提供相应的鼓励措施和资金支持提供了政策保障。加之义乌素有“小邹鲁”之称,浓厚的历史底蕴为小商品城的商业氛围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也形成了义乌人崇文重教的良好风气。因此,在试点背景下,针对义乌市人才优先理念缺乏、人才总量不足、人才配置结构和布局不够合理、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措施,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其一,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实训培训基地是培养“双师型”教师、创业指导师的保障平台。为此,义乌市政府提出“创新强市”的口号,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同时为响应《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通知,在中央支持下,浙江省政府联合义乌市政府、工商学院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准则和指导手册,并以展销会、义博会、课题承担等形式引导、鼓励高校教师将科研创新与城市经济转型结合,先后出资建设创意园区、搭建创意工作室、印刷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等,支持“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研讨会及相关沙龙举办,以实现资金集合和人才集合,充分发挥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调控作用。其二,义乌市政府积极实施引进与培养人才并举,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系列人才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义乌市人才领导工作小组和人事劳动保障局专门出台了年度人才工作要点,先后《义乌紧缺人才白皮书》和《义乌紧缺人才薪酬导向目录》,明确并吸引紧缺人才来义乌;2011年义乌市委市政府又制定了《义乌市人才发展规划(2011-2015年)》,强调优化人才结构、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针对住房问题,政府相继出台《人才住房建设和使用管理实施意见》、《〈义乌市加强人才住房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兑现工作方案》、《关于加强人才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2014年义乌市基础人才、企业实用人才住房保障实施意见(试行)》等政策,并以政府津贴、引进人才项目申报、优秀人才评选等予以嘉奖。最后,市政府坚持《教师法》的基本原则,不断制定并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并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繁荣工程,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二、校企合作
“工学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市场导向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模式。目前,义乌工商学院在教师进企业、学研基地建设、校企课题合作等多种形式下,逐步完成了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至师生共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首先,学院规定,专业教师需进企业实习、考察企业实践。为此,义乌市工商学院出台《工作室管理办法》、《教师下企业实施细则》等,以政策保证产研结合的正确实施;其次,如前所述,在政府支持下,校企双方共同建立的培养基地为教师培训提供了更多平台——目前,我院教师依托创意园平台已成功申报科研课题10余项,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也通过创意园传递给企业以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受到好评;此外,学院针对各专业不同特点,积极寻求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基点,如与浙江亿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创立浙江亿丰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创新基地,旅游专业则与义乌万方旅游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工商学院市场开拓部,艺术专业成立了麦奇克工作室、服饰品工作室等,形式多样,合作广泛。进而,学院结合国际贸易改革下小商品市场发展,实现课堂从工学结合到师生共创的模式转变。试点背景下,创新产业、旅游产业高速发展,传统的服装饰品由劳动密集型向自主研发转换,因此,学院教师积极带领学生,与企业一起进行市场调研、研发新项目、新产品,以实现教师贸易水平、实践能力的高速提升和企业利润升级、创新能力的双赢。此外,随着义乌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是大势所趋。因此,学院在进行教师计算机技能和英语水平培训的同时,更注重教师基础商贸培训,以使教师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经济形势中与时俱进。最后,学校开设了电子商务班,用创业的形式以教促改,将企业运作与高校教学融为一体,以推行真实运作的班级公司化教学改革的方式,考验并培养教师的市场把握力和战略眼光,树立“先实践后理论、教师就是教练、课堂就是战场、业绩就是成绩”等适应创业教育要求的新思想新观念,培育、扩大“富于激情、敢于尝试、勇于补拙、善于搜索、乐于分享”的创业指导师队伍。对于工作出色、成果突出的教师,学校与企业合作设立奖励基金,保证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学院出台《义乌工商学院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教师从行业、企业、政府等部门聘任,他们以兼职教师身份入校讲学、参与专业指导委员会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活动,深化校企合作。
三、教师参与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终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进而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终身教育实质是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并倡导学习的个性化、创造性,适应了全球性知识爆炸趋势和国际贸易改革背景下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因此,教师必须主动、适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首先,通过社会、学院的大力倡导及自身学习,学院教师基本确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职后积极参与各项培训,并通过在职攻读学位、职业进修等形式提高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其次,教师们在主动实现从双师型教师向创业指导师的角色转化的基础上边实践边总结,以教促改,编写了《创意文化学论纲与案例》、《创意设计学》、《成为淘宝创业的超级毕业生》、《创新思维与创业实践——贾少华教育行思录》等系列创业创意教材,深化理论知识与市场导向的结合;进而,教师以积极参与学院开展的以“编写让师生满意的创业教材”为主题的创业沙龙、课程设计等各种形式,使教学实践内容切实贴近社会服务和企业项目,深化市场认识。职业能力不仅指操作技能,更指综合、称职的就业能力。因此,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师生同创平台建设,打造“学、做、创”一体化的专业创业教学模式,先后带领学生成立麦奇克视觉传达设计、三景商业空间设计、时尚饰品设计、服装设计、新锐产品设计等一系列工作室,与创意园联动,形成高校、企业、政府互动的网络化社会组织体系。此外,教师们还积极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如从2002年开始,学院外语外贸分院教师翻译志愿者团队就一直担任义博会、文博会、旅博会等义乌主要展会的重要外宾接待及笔译、口译等工作,并先后被评为“义乌市巾帼文明岗”、“金华市巾帼文明岗”,这既是学院教师优秀专业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师人文修养的集中展示。
四、结语
文创产品设计要点范文4
论文关键词:ERM,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发展前景
一 引言
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关联性越来越强的风险因素使得企业全面风险管理(ERM)备受热捧。ERM同时兼顾了不同风险的综合效应,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符合,与企业所有者利益相一致,是一种承担增加公司价值使命的新型风险管理体系和手段(李社环,2003,张琴、陈柳钦,2009)。它正迅速成为企业的最低标准,成为主导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Stroh, 2005)。在这样的背景下,真正理解企业风险管理的内涵,掌握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规律,成为企业决胜未来的一堂必修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根本上理解ERM理论发展的来龙去脉。ERM主要有两个理论来源[②]:风险管理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发展至今已不再是彼此孤立的理论体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发展前景,相互糅合在一起,并最终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同一个方向——ERM。
二 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1930年美国管理协会的一次保险会议上最早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自此而始。按照一般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我们将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风险管理阶段、现代风险管理阶段和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一)早期风险管理阶段
1952年3月马科维茨发表《资产组合的选择》一文提出了著名的均值——方差理论。他首次将统计学中期望与方差的概念引入资产组合问题的研究,提出用资产收益的期望来度量预期收益用资产收益的标准差来度量风险的思想,将风险定量化,为金融风险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路。同时,他首次引入了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概念,给出了在一定预期收益率水平下使投资风险达到最小化的最优投资组台计算方法,改变了过去常识或经验等定性的衡量风险的方法。与此同时,美国保险统计从业人员开发出了正式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ALM),用于估计和管理寿险公司中长期产品涉及的利率风险。ALM方法逐渐发展成为寿险公司、养老金、银行和衍生产品所用风险管理技术的基础。1963年Myer和Hedges的《企业风险管理》最早系统地对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1964年Williams和Hans著成《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进一步全面、系统地对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成本实现损失最小化。在均值一方差模型的理论框架下,William Sharpe (1964)、Limner (1965)、Mossin(1966) 分别推导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根据CAPM模型,单种资产的总风险中只有其中的系统风险对资产的预期收益有贡献,投资者不会因资产具有的非系统性风险而得到任何附加的预期收益。迄今为止,西方国家的企业财务人员,金融界以及经济学界一直将CAPM作为处理风险同题的重要工具,将其大量运用于财务决策与风险管理等方面杂志铺。1975年Murton提出了多因素C A P M模型对传统C A P M模型予以修正,在市场因素的基础上引入了其他市场之外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期风险管理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发展就是期权定价理论,它为衍生产品设计理论引入风险管理之中以及对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提出了理论与决策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时期风险管理的重要特点是专注于防范不利风险,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信用风险和财务风险,保险是风险转移的基本方法。风险管理实务主要涉及设立信贷控制、投资与清算政策、审计程序以及保险范围。这些防卫性风险管理实务的目标是最小化损失。
(二)现代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以损失为基础的风险管理方法(Value at Risk,VaR)引领了风险管理的潮流。摩根大通将VaR定义为在既定头寸被冲销或重估前可能发生的市场价值最大损失的估计值。VaR的一个更通俗的定义是[③]:给定置信区间的一个持有期内的最坏的预期损失。VaR成功将风险标准化和数量化,因此在金融领域应用广泛发展前景,非金融机构也因此受益量多,VaR正逐渐成为风险管理领域的规范。而且,VaR目前仍在不断地被改进完善。1992年Kent D.Miller提出了整合风险管理,指出企业可以根据具体的风险状况对多种风险管理方式进行整合,强调风险研究范围的扩展。风险管理的目标由最初的以最小成本实现损失最小化转变为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 Skipper, 1999)。之后在VaR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整体风险管理(Total Risk Management,TRM)综合考虑了影响风险管理的三个因素:价格、偏好、概率,谋求在三要素系统中达到风险管理上客观计量和主体偏好的均衡最优,使投资者承担其所愿意承担的风险从而获得最大的风险报酬。TRM为完整的企业风险管理开辟了新的道路。这一时期,另类风险转移(ART)不断涌现,传统的衍生产品和保险不再是公司风险转移需要的完全解决方案。此时,风险管理专注于管理业务和财务成果的波动性,管理方向从纯粹风险向投机风险转变,由保险型向经营型转变。同时,基德·皮博迪、巴林银行、埃克森、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等明星企业的危机事件使得企业对营运风险管理的重视骤升。
(三)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Zail et al.(1996),James(1996),Matten(2000)相继提出了经济资本框架(即风险资本框架)的主要内容,掀起了经济资本技术的发展热潮。经济资本技术将风险控制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同时,在其理念下的EVA指标和RAROC指标将利润指标同风险指标统一起来,以实现风险调整收益最大化。经济资本技术凭借以往风险管理方法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被迅速推广应用于银行、保险、大型跨国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中。经济资本注重风险的模型化和定量计算,大大提高了风险管理的精密度。经济资本有效参与业务战略规划。在制定战略规划时,权衡业务发展与所面临的风险变化之间的平衡,提高业务发展规划制定的科学性,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日益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促使企业深刻反思巴林银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等金融业巨子在金融动荡中难逃浩劫的缘故。血的教训使得他们进一步深入考虑风险防范与管理问题。他们逐渐发现金融风险往往是以复合的形式存在,不同的金融风险之间往往具有相互联动性。风险管理不应该是对单个业务的单个风险进行管理,而应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对所有风险进行综合管理。在这种背景下,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ERM)理论应运而生。2001年北美非寿险精算师协会(CAS)在一份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全面企业风险管理(ERM)。在该报告中发展前景,CAS认为风险管理包括环境扫描、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集成、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7个紧密联系的步骤。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BASEL Ⅱ)。新资本协议首次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同时关注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④],明确了主动控制风险的原则,鼓励全面风险管理模型的建立和使用,并把激励商业银行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作为两大监管目标之一[⑤]。2004年9月,COSO委员会颁布了《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报告。报告强调从整个组织的层面识别和管理风险的重要性,明确提出应该把风险管理提升到公司战略的高度,突出了风险管理的战略意义。Harrington和 Niehaus(2004)认为,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风险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ABA则认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并不是人们通常误认为的风险最小化 ,而是风险与收益的优化” [⑥]。在这一阶段,企业风险管理以主动处理所有类型的风险为特征,以创造价值为管理导向(张维功,何建敏,丁德臣,2008),成为企业管理的进攻性武器。许多公司将ERM看作是一种衡量重大投资的工具,并最终将其转化为包括成本可容度、提高收益等指标在内的股东价值战略(Adams,Campbell,2005)。
三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关于内部控制的较早研究来自于审计领域杂志铺。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首先提出“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开创了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先河。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⑦]:
(一)以内部牵制为基础
1936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独立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审查》的文告,首次提出审计师在制定审计程序时,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审查企业的内部牵制和控制。1939年10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公布了《审计程序文告第1号》文件,在修改的标准化审计报告中首次增加了对内部控制审查的内容。在内部牵制阶段,账目间的相互核对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设定岗位分离是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
(二)以内部会计和内部管理为基础
单一的内部牵制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的管理需求。195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将内部控制区分为两类: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的内涵得以扩展到管理层面。在这段时期内发展前景,内部控制的重点是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控制和管理活动。
(三)以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为基础
会计体系的不断完善成为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日臻完善的会计制度被看作是内部控制的一种有效方式。系统、完整的政策程序成为规范的会计制度的有益补充。经济全球化日益开放的格局使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商业环境。巨大的内外压力下,控制环境理所当然的进入内部控制主体的视野。1987年,美国Treadway报告关注避免虚假财务报表和引导公司治理问题的学术讨论,它认为内部控制包含三个要素: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这一时期,内部控制被认为是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四)以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控为基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政府干预逐渐减弱,审计人员处在一个非同寻常的弱势地位,企业的内部控制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巨大转变。两个重要的因素促成了这种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审计方法的改变。大型的关联数据库不断涌现,数据库存取和操作软件的成本不断降低,这意味着系统需要经常进行改良,信息的及时有效的沟通至关重要,传统的过程控制过时了,控制活动异常活跃起来。科学技术和审计的变化促使控制向组织层面转移,而且,最初政策和程序式的服从被风险语言所代替,在风险系统中,组织高层关注重要的风险。
1992年,Treadway报告的机构(COSO)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专门强调了公司治理中内部控制的关键作用。该报告包括了内部控制特点分析和其构建与评估的框架,它把内部控制定义为[⑧]:
一个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个体影响,用于为以下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效力和运营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
1992年Cadbury 报告指出,董事会应该就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体系的效力做出声明,并且审计人员应该就此作出相应报告[⑨]。1994年Rutteman 报告借鉴了COSO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但着重强调了与内部财务控制有关的部分。它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为了提供以下合理保证:(1)防止资产未经许可下使用和处置;(2)保留相应的会计记录,维持商业和公共使用的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这样,信息的沟通和监控被纳入了内部控制体系。同一年发展前景,COSO对1992年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进行了增补,形成内部控制报告。1995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提出了COCO(Criteria of Control Framework)框架,它提出了控制的定义和一系列评价效力的分类标准。该框架从更高的层次上反映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与组织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
(五)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为基础
1998年Hampel报告首次把内部控制的注意力从财务报告问题上移开,开拓了内部控制新领域。1999年Turnbull报告走的更远。它是第一个强调公司治理中内部控制和企业风险管理关系的文件[⑩]。它认为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在风险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对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11]。ICAEW在如何实施Turnbull报告要求方面走的更远,它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完全结合起来。1999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提出“内部控制应该包含风险的识别和应对”。Krogstad et al.诠释新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时提到:内部控制是帮助组织管理风险,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法案》,第一次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出了明确要求。
随后,在内部控制领域具有权威影响的COSO委员会于2004年9月颁布了《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报告杂志铺。报告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全面风险管理的过程以及实施的要点,是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在运用上的重大突破。内部控制也由最初的“一点论”发展为当前的“八点论”——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这样内部控制框架经历了点——线——平面——三维——立体的发展过程,发展至今的《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代表着国际上内部控制研究方面的最高水平,是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历史性的突破。
至此,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发生了巨大转变。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已不再是孤立的或是包含的关系,而是完全等价的(陈关亭,2009)。风险管理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成为ERM的两大理论来源。
四 ERM理论发展前景展望
ERM是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和实务上的一次重大转型(韦军亮,陈漓高,王炜,2008),“是要以风险损失为分析基础转变为以企业价值为分析基础,化分离式的风险管理为整合式的风险管理,变单一的损失控制为综合性的价值创造”(卓志,2006)。ERM的特性从实践上契合了企业在风险交互影响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更高层次的管理需求。另一方面发展前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BaselⅡ)、国际财务报告标准(IFRS)、萨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等法规法案的颁布和实施在理论层面上进一步促进了ERM理论的发展和推广。正如James Lam(2006)预测的那样,ERM将不断发展成为风险管理的行业标准。
尽管ERM是一种很受企业热捧的战略经营工具,但对很多公司来说,ERM能够得以成功实施的路依然很长[12]。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有来自企业操作层面的[13],还有来自理论体系层面的因素。这主要表现为ERM理论框架中有诸多尚待完善的部分。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ERM的界定问题至今国内外学术界仍然争论激烈[14],尚未达成共识。在ERM实施过程中,企业上下连什么是ERM都搞不清楚,这显然不利于ERM在企业的全面顺利实施。再加上ERM牵涉面极广,影响极大,ERM的推广和实施困难重重。实践和理论的需要将引导ERM的后续发展逐步解决这一问题。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目前ERM体系中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方法。令人欣慰的是,理论研究一直在继续。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此给予了特别关注,协议指导并鼓励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其他多种风险于一体的各种新模型的创立,实现对全面风险的量化管理。
参考文献
【1】Laura F.Spira and MichaelPage. Risk management:The reinvention of inernal control and the changing role of internalaudit[J]. Accounting, Auditing&Accountability Journal.Vol.16 No.4,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