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设计的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的要素范文1
人类文化、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对教育规律认识不断提高,由一般媒体产生出来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学媒体的每一次发展,都会引起教学方式及教学观念的变革。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与深度,影响着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
一、教学媒体
1.教学媒体含义
从本质上看,教与学活动过程是一种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称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应具备以教学为目的进行信息的存储与传递、能够用于教与学的全过程等基本要素。
2.教学媒体特性
教学媒体主要特性有:丰富的呈现能力,即教学媒体呈现教学信息的能力;强大的重现能力,即教学媒体对教学信息的重现能力;广泛的接触面,即教学媒体将教学信息传递到学习者的空间范围;良好的可控性,即指学习者对教学媒体操控的难易程度。教学媒体主要的表现形态有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等。
3.教学媒体分类
教学媒体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按感官与物理性质分类是常见的两种。按学习者使用媒体的感知器官分类,可分为:听觉型媒体,如口头语言、广播录音等;视觉型媒体,如教科书、板书、板画、挂图、幻灯、投影等;视听型媒体,如电影、电视等;交互型媒体,如多媒体课件、语言实验室等。按物理性质分类,可分为光学投影教学媒体、电声教学媒体、电视教学媒体、计算机教学媒体等。
二、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内涵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有明确目的的活动。任何一项教学活动,事先都是经过认真考虑的,每位教师都要在充分理解教育思想及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各种方式、方法对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进行安排,这样的规划与安排就是教学设计。
2.教学设计模式
由于教学设计实践中所面对的教学系统情况各不相同,如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因此而产生出众多的教学设计模式。无论是哪种模式,它只能是教学设计者相互交流的方式、管理教学设计活动的指南及教学设计决策的规则系统。下图是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3.教学设计要素
教学设计模式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的思想是如何处理好学习的结果、过程及环境的关系。影响教学设计效果的要素很多,但其核心要素主要包括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
教学对象即指教学系统的服务对象(学习者)。这是教学设计的基础与出发点,教师必须认真分析、了解学习者的情况,掌握他们的一般特征、初始能力和信息素养等。教学目标即指通过教学活动以后,学习者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态度与情感及心理价值取向等。教学策略是指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组织策略、传递策略及管理策略等。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三、教学媒体与教学设计
教学媒体的形态各有不同,但总体来说它的教学功能及价值可以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它是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信息传递、交流和探索的主要渠道;它是进行教学资源的采集、加工及应用的主要形式;它使人们延伸教学活动、改变教学信息传播形式、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成为可能。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影响到教学设计的各个部分。首先,要考虑教学任务方面的因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其次,要考虑学习者方面的因素,如能力基础、知识现状、智力水平、认知风格等。再则,要考虑教学管理及技术方面的因素,如教学策略、学生反馈、软硬件及媒体维护等。
四、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原则
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中,应考虑到共鸣性、渐进性、重复性、可靠性及经济性等。所谓共鸣性,主要指所选教学媒体能够引起师生共鸣,这是师生交流的前提与教育传播的关键。如果教学媒体脱离任何一方的经验范围,教学设计都将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所谓渐进性,是指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中,所提供的教学信息必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有形到无形、从感性到理性、从一般概括到概念原理等,保持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及渐进性。所谓重复性,是指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要能够实现不同场合的重复使用及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形式。所谓可靠性,是指教学设计中选择与应用的教学媒体必须是真实可靠的、有权威、有信誉,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经济性,是指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中,要充分考虑到教学条件,争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对教学设计要素的作用分析
在一个基于教学媒体应用的传授型教学设计模式中,包括有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学需求及教学实践等要素。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对诸多要素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作用。
基于教学媒体应用下的传授型教学活动的若干要素
1.教学媒体的应用能与教学目标产生良好的互动
任何一个教学单元、课题及项目目标的实现,靠一种教学媒体都达不到较好的效果。所以,选择多种形态与功能的教学媒体,对于教学目标的阐明及实现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多维的教学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媒体来支持;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可以促进多元化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2.教学媒体的应用能为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呈现方式
教学目标的实现,渗透到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完成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其表现方式一定有所不同,每一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不同的特性。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的特性的一致性,是教学内容有效呈现的关键,也是教学媒体选择的主要依据。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可以为教学内容提供一个切合的情景,给学生一个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表达,也为学生的问题解决、学习目标实现,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媒体的应用能充分尊重教学对象的学习特性
教学媒体丰富的呈现力、便捷的可控性及友好的交互性等特性,让教学设计更加多样化,以便能够更好地切合学习对象的需求。教学对象的学习特性主要包括心理特征及认知特点两个方面。教学材料的数字化、多媒体化及网络化,使学习者获取更加便捷。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环境的多样化,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同发展阶段的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各有不同,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形象及抽象)、记忆力、注意力等方面。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可以充分考虑到知识传递及能力培养过程中学习者的心理及认知两方面的特点,为有效开展教学设计提供支持。
4.教学媒体的应用能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教学环境
在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材料及教学环境被称为四大要素,教学环境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学环境可分为物理环境及人文环境,物理环境更多关注于教学活动过程中所需的各类教学设施,人文环境则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如学习伙伴、学习氛围等。为学生提供适合学习需求的情境,是所有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5.教学媒体的应用可以制定出更好的教学策略
教学活动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为既定的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的策略。教学策略是要完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及形式等因素的总体。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没有哪一种教学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中只有根据教学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媒体的再现力、传播力、参与性等特性,使学生的自主式、控究式及协作式学习成为可能。教学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参与程度提高、反馈更为及时,教学策略因此可以制定得更加多样化与针对性。
6.教学媒体的应用使教学评价更为及时、全面及多样化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按其目的,可以分成教学前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及诊断性评价等。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的教学媒体应用,可以设计出互动式、网络化及多媒体式的客观及主观性试题,帮助我们提高教学评价的多样性、有效性、及时性及广泛性。教学评价本身的教学、激励、调控及诊断功能,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教学媒体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要充分体现教学媒体的高效度、高信度及高效率。这里的效度是指教学媒体能够测得的评价信息的程度,它是教学媒体在教学评价中应用的最重要的条件。这里的信度是指教学媒体在评价前后的一致性程度,它是对教学媒体在专家评价中的可靠性的估计。这里的效率是指教学媒体在教学评价中应用所得到的信息与所需的资源消耗之比。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以及可获得的教学媒体综合考虑,尽量选择与应用高效度、高信度及高效率的教学媒体。
六、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媒体的合理选择与应用,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的开展、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制定及教学效果评价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对构建和谐教学环境的影响
教学系统中两个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教学情景的构建,进而对教学目标及其它要素产生影响。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学生的信息来源越来越丰富,在对教学媒体的应用与处理中,师生处于一个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的状态。如何组织现代教学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如何体现等,都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2.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对多元教学目标实现的影响
教学目标包括多个维度如知识、能力、技能及情感态度等。教学媒体构建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拓展了教学时空,让师生可以异时异地开展基于现代教学媒体条件下的教学活动。
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对教学策略制定的影响
现代教学媒体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及智能化等特征,选择及应用于教学设计中,可以实施个别化、合作式及探究式学习策略的制定。
————————
参考文献
[1] 乌美娜.教学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盛群力.教学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王知非.现代教育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王太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影响.中国电化教育,1999(8).
教学设计的要素范文2
[关键词]项目教学 项目设计 设计要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5-0145-02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和最终目标,目的是使学生在职业情境中培养出从业所需的职业能力。项目教学中的教学项目既可以是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也可以是一项具体的生产(工作)任务,或是排除设备的一个故障,或是对人的一项服务。
目前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大量采用了项目教学法,但是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却不尽相同。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项目设计、教学项目实施两个环节的把握不同。如何开展项目教学设计才能真正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的课程理念和课改要求?在进行教学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应考虑那些因素?
本文以展览策划课程展会宣传推广项目为例,研究项目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的四个要素。宣传推广是在实际的展览策划工作过程中的一个典型工作内容。在将工作内容转化为教学可实现的教学项目时,要考虑四个要素:1.学生基础――学生是否有能力完成这样一个项目;2.学习目标――这样一个项目完成以后是否可以达到该学习任务设定的目标;3.知识含量――教学项目本身是否足够综合,涵盖相关的理论知识;4.开放程度――教学项目本身是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下面以展览宣传推广为例进行说明。
一、学生的基础
对学生的基础分析能确定学生起点,保证设计的项目符合学生的能力,能保证教师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自信心。
本项目的授课对象为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前期专业课程包括会展行业认知、会展设计、展商促进服务与管理、观众促进服务与管理,同期课程有会议与节事策划。通过前期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会展的基本知识,招展和招商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会展设计、展商促进服务与管理、观众促进服务与管理均采用项目教学法,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过展商促进与服务管理以及观众促进与服务管理,有一定的市场营销的理论基础,所以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不必要再过分详细解释。
本课程学生通过完成主题策划、立项策划,完成了展会的基本框架的构建以及展会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展览宣传推广项目的主要任务是展览宣传推广策划。课程需要帮助学生建构宣传推广策划的基本理论框架,而且重点是知识的迁移能力,即如何能把理论迁移到展览实践中。
在授课学生中,女生比例占总人数的82%,男生比例占总人数的18%,全部为北京籍生源。北京生源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但是,对于项目进度的控制不是很好,总是有拖沓的现象,学习上吃苦的精神也比较差。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女生偏多,好多项目的开展,男生不是很主动,总是等靠女生,这样也不利于今后的职业发展。因此在项目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组搭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多针对项目设计具体的任务和个人工作页和小组工作页,教学步骤要更细一些。
二、学生的学习目标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特别注意将单元目标与课程目标对应,将项目任务与学习任务目标对应。设计具体的项目任务时,要对照单元学习目标来设计,以展览营销策划-展览宣传推广项目为例,项目任务与学习目标对应如下:
■
三、教学项目本身涵盖的专业知识容量
设计教学项目时,充分考虑学习任务“展览策划”的要求,将展览策划的专业知识融合进去。专业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是什么)、过程性知识(怎么做)、反思性知识(为什么这样做)。在设计具体项目任务时,要考虑到项目本身能够涵盖相关的专业知识,以保证项目教学体现做中学的特点。
■
■
四、教学项目本身的开放性
任何一个项目的结果都是有差异的,因此一个综合性的项目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本项目构成一项完整学习工作任务,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步骤性特征明显。在这一项目中,要给学生很多创新的空间,虽然展览宣传推广计划的步骤以及方法对于学生来讲是没有差异的,但是不同类型的展览会宣传的重点不同,那么其宣传推广的方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学生通过完成不同类型的展会的宣传推广,实现有效的宣传推广,能不断创新,富有自己的特色,培养创新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项目的完成需要小组的成员鼎力配合沟通, 这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同时,课堂上通过头脑风暴、连连看、小组讨论等方法以及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能培养学生独立、全面、统筹分析的能力,在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项目设计充分考虑和遵循了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有计划、有能力、按步骤完成项目任务,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通用能力,能够满足企业对展览策划人才的需求。
[ 参 考 文 献 ]
[1] 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1).
教学设计的要素范文3
[关键词]设计素描 玩具设计 造型能力
设计素描又称“结构素描”。这种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它除了画出看得见的外观物象,还画出了看不见的内在的结构以及看不见的外部轮廓。设计素描是玩具设计教学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
设计素描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准确的描绘能力,结构的分析能力和塑造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眼观察、心理解、手表现的协调能力,通过素描认识自然,发现设计能力。逐步掌握准确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方法,对自己的设计构想设计意象进行直观的形象表达。这种训练在表现手段上与明暗素描训练有较大的区别。而对形体、透视、比例等要求则与明暗素描差不多。
为什么设计素描舍弃光影变化的刻画,而刻意强调物象本质的结构特征呢?这是由它的训练目的决定的。我们知道,绘画素描是培养造型能力,训练正确的观察能力和在平面上描绘立体形象的能力,用艺术语言再现物体的形象为目的。而设计素描除了培养造型能力外,最终目的在于训练设计者用立体的思维去看待和理解设计对象。如画一个玩具时,首先要对该产品进行全方位观察,甚至把它拆开来研究,这样就会对该玩具有一个立体的空间概念。只有对所有的面进行观察,才能理解其结构,从而能够达到离开具体物象,从各种设想角度去描绘和把握对象或者进行重新的设计组合。这就是设计素描的训练目的。这种学习过程,不受光影变化的影响,只与结构特征有关。因此设计素描学习干脆舍弃光影因素,强调本质结构特征,更能表达其设计辅助功能。就设计素描训练的本质来说,仍然是为了提高美术造型能力,达到不仅能熟练地设计,而且能把设计师创造思维过程中形成的形象用设计素描方式表达出来。
设计素描在玩具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1.强化“线”的训练,是培养玩具设计的塑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在设计素描中“线”是形体塑造和表现的重要手段,线条表现力的强弱,对表现技巧有很大影响。因此,设计素描一直把线条表现能力的学习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学习中首先通过各种模型、图像和资料,使同学们掌握设计素描的表现特征、线条的形成原理、线与面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安排相应的设计素描练习。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特别注意用线的主次、强弱、轻重、虚实、直曲、刚柔等变化,丰富其表现力。比如画树头时,可以用质感粗松的线条;画石头等物体可用坚挺的线条;画玩具可用圆滑的线条。对物体的形体结构、体面转折、体块凹凸起伏关系的表现,用线要明确肯定,多用实线。其他部分则相对减弱,多用虚线。而对物体空间的表现,则采用前实后虚,前重后轻,前粗后细等线条的变化予以表现。如在石膏模型的写生作业中,大多数同学都能运用几何化归纳的方法将形体概括为简单的几何形,以明确肯定而又有轻重、虚实变化的线条,表现出形体结构和体块凹凸起伏关系,有较强表现力。
2.运用“立体”的观察方法,是培养对观察物象本质的能力。
提高观察力是设计素描训练的基本任务之一。而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提高观察力的重要途径。设计素描的学习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整体观察与比较观察的能力外,更注重培养学生本质观察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解地去观察,去表现,从对物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通过学习启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开拓设计思维。
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观察的方法,在练习中要求学生先对物象作上下、左右、前后全方位的观察,不清楚的地方,甚至可以用手触摸感知,对结构关系、体面关系、比例关系、空间及透视关系等形成一个全面的“立体”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要牢固地树立结构与形体的概念,紧紧把握结构与形体这一本质不变的因素,去分析表现反映物象外部的各种关系。如通过观察分析准确把握物体的外轮廓结构线和内轮廓结构线的关系,形体的透视变化及形体体面转折与形体结构的关系等。
只有通过全面的本质的观察,才能获得对客观物象的正确认识。这是设计素描学习的前提。
3.强化造型方法的训练,培养对玩具结构的分析理解、综合判断以及重新造型的能力。
设计素描中结构造型的练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逻辑性结构造型练习。逻辑性结构造型,即是在对客观物象观察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联想、推理、判断和科学技法知识的求证进行结构造型的方法。
(2)基本形体重构的结构造型练习。基本形体重构的结构造型,是根据重构的要求,以形象思维的形体空间想象为基础,运用逻辑性结构造型的方法完成。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切形体都可以通过相对应的基本形体重构去实现和表现。如动物玩具的结构造型,其形体的结构、比例、空间关系及形体特征,即是从相对应的矩形板块体重构而来的。
基本形体重构结构造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训练课题。要求学生在练习时始终贯穿着从整体出发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的过程,深化对形体结构的认识,提高对形体的空间想象力和概括的表现力。
4.强化默写和速写训练,是培养对玩具空间想象力和快速表现能力。
默写就是要求对规定的器物作短时间的观察后作多角度的默写,如仰视多角度,俯视多角度等。
这种训练对提高概括能力与培养敏锐的空间想象力有较大的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玩具写生训练时,往往整体观察与刻画的意识逐渐减弱,究其原因,主要是被物体表面的细节部分吸引或过分注意局部的刻画,以至陷入误区;因此不敢大胆地处理细节部分,也就不能概括地表现大的形体透视关系。这种毛病在初学者当中尤其普遍。针对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将部分玩具写生训练内容改为短期默写练习,并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默写作业,使同学们在观察方法,形象记忆等方面得到锻炼。这种练习的效果尤其明显,同学们刻画的整体感与形体把握能力都有了提高。
为了适应高效率与高频率的设计需要,设计素描的训练课程着力于快速而准确地把握形象整体效果的表达。作业以短期写生和速写为主,写生训练中更多地强调运用形体结构的基本规律、透视基础知识对物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写生。在表现内容上,按照由简到繁的原则,循序渐进,由简单的几何体开始,逐渐增加复杂的内容,拓宽学生的造型观念和塑造领域。
经过长时间的设计素描学习,同学们对形体的观察能力,塑造能力,对结构的分析理解能力都有了明显的的提高,尤其是空间形象思维能力方面呈现了质的飞跃,在设计作业中显示出了一种多方位的“立体”设计意识,开始时生硬的表面拼凑方法被一种理性的创造思维意识与科学的设计思路代替,部分同学中出现的设计灵感苦于在画面上表达不完全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不同步的问题亦通过默写和速写练习得到了改善。
可见设计素描基础扎实与否,对设计能力,特别是玩具设计表达能力有较大的影响。
当然,设计素描课程只是设计教育中的一个基础学科,设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必须经过系统的基础训练与专业学习才能达到。不过,一个造型能力差的学生永远不会成为个出色的玩具设计师。因此,在设计基础课程中,应重视对设计素描的学习,掌握其特别的表现方法,培养准确的造型能力与丰富的空间思维能力,为以后的玩具设计专业课程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产品设计素描(高等院校产品造型基础教程).殷正洲.2007-8-1
[2]设计素描(全国高等教育十二五精品教材).易雅琼.2012-3-1
教学设计的要素范文4
【关键词】 中药化学;苯丙素类化合物;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169-02
Abstract:Based on overall design concep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mistry,the department launched a sub-chapter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work,integrated old,middle aged,young teachers teaching ideas and the analytical results and feedback of teaching students,targeted and phased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design for each chapter.
Keywords:Chinese Materia Medical Chemistry; Phenylpropanoids; Instructional design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中药中所含有效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中药所含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为学好其它后续相关课程和就业后从事中药现代化研究和研制新药等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实现教学目标,本教研室在前期教学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综合老、中、青三代教师教学设计优势和对授课学生的分析和反馈,分阶段制定各章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整理并撰写了中药化学《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的教学设计,在此作一阐述。
1 中药化学课程《苯丙素类化合物》一章教学设计
1.1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理念 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布《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医学院校要根据现代医学模式和我国卫生服务的发展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着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加强考试和教学评价方法改革,逐步建立科学的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价制度。”本教研室对于中药化学课程整体教学理念是抓住课程章节的共性,提炼各章节个性,有的放矢,不拘一格。近一年来,本教研室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之上,一直在摸索建立一套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良好方法。[1]
1.2 中药化学课程中《苯丙素类化合物》一章教学设计内容
1.2.1 明确本章的教学目标 本章的教学目标是基于教学大纲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而确定的,主要涉及4个层面:①知识目标:掌握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理化性质和检识方法、香豆素的提取、分离方法;熟悉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结构和分类、香豆素和木脂素的波谱分析;了解苯丙素类、香豆素和木脂素的分布、生源途径和药理活性。②能力目标:能根据理论课中学习的苯丙素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提取分离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建立中药材中提取分离苯丙素类化合物的思路和方法;能看懂并分析结构简单的苯丙素类化合物的波谱图;学会运用现代知识体系和工具进行拓展学习。③学习态度目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批判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④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刻苦的学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强调合作学习,包括师生、同学之间相互的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团结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
1.2.2 完成学情分析和教学预测 ①中药化学课程及本章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确立的基础,准确和客观的学情分析将有助于确定和调整教学安排。基于开课前的学情分析、前四个章节的小测试结果分析和测试后进班级的上课情况反馈结果分析,做出本章《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学情预判和教学设计。②教学预测及解决预案:针对本章内容难易程度和学情分析,确定本章的教学预测及解决预案。教学预测,学生对章节中陈述性知识,掌握基本没有困难,对于贯穿“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理念,因为涉及到大一、大二相关课程知识点,如果学生不及时复习基础知识,这一学习要求将很难达到;学生对于本章中要求熟悉香豆素、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波谱分析,是学生普遍反应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对于本章中要求熟悉蒽苯丙素类化合物的波谱分析,相对于之前第四章醌类化合物的学习,应该有所改观,初步建立了结构鉴定的知识框架,结构鉴定这部分知识涉及知识点较多,加之学习难度较大,学习过程中,仍然还是存在困难。解决预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涉及有机化学知识点时,适当给予复习;告知学生课前要进行预习,可通过大学精品课程网站,提前进行章节内容的学习;推荐经典有机化学教材和书籍,同时提示学生登录国家精品课程网站,通过精品课程录像、视频公开课等多途径进行以往课程的复习和回顾;针对学生应用光谱法鉴定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的能力较低的问题,教研室提供一部分简单化合物的光谱图,让学生分组去查阅文献和标准图谱,确定该化合物的结构后,将结构解析过程做成PPT进行汇报。
1.2.3 本章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学习解决方案 ①本章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是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基本理化性质和提取分离方法,通过学习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掌握其提取分离的原理和方法;教学难点是苯丙素类化合物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的应用。②重难点学习解决方案:中药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在进行本章实验《秦皮中七叶苷、七叶内酯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与实验老师及时交流或课下查阅资料,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一过程有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查阅相关文献,比如在进行苯丙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先经过思考,查阅文献设计提取分离流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对于遗忘的基础知识,在带领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对于经常用到的理论和知识点,要求学生课下及时复习并做好课前预习。
2 本章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广泛、化合物类型繁多,以知识点为基础,突出教材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现有中药化学教学素材,包括文本、化合物结构、工艺流程、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素材资源及网络资源,在此基础上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2]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方法取长补短,优化组合,即传统讲授式、讨论式、提问式和多媒体联合应用。设置知识单元讨论课,在完成某知识单元教学后,有计划地开设本知识单元及相关单元的综合讨论课,对课堂疑难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和解答,积极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交换学习经验和体会。 同时融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方法,中药化学是一门与科研同步的课程,教研室的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如化合物的光谱测试数据和实际图谱)以及新药开发经验都可以作为授课中的一部分。
2.1 本章教学过程安排 教学过程是课堂的灵魂,是付诸于具体实施面对学生授课的过程,针对本章教学内容,将6个学时课程进行分解,教学安排根据具体内容精确到分钟,主要包括两大块即:现代信息媒体设计(PPT)和讲课流程与设计、板书设计。
2.2 学习资源及说明 基于授课教师经验推荐以下学习资源:①教材:所用教材《中药化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匡海学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②教学参考书:《中药化学》,肖崇厚主编,上海科学出版社出版;《天然药物化学》,姚新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③网络资源: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课程中心、新疆医科大学中药化学精品课、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精品课程、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精品课程、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专业期刊库资源。
2.3 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①学生可以通过本校课程中心网站下载中药化学课程学习资料,观看PPT,以及点击相关学习网站链接进行自主选择性学习;②引导学生学会查阅文献,撰写小综述。对于本章苯丙素类化合物,设计2个小综述作业:一是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二是查阅文献,有哪些上市并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属于苯丙素结构。
2.4 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①课上互动:本章各小节中均涉及到互动环节,将进行具体展示,例如以生活中大家熟悉的香豆中具有特殊香味的是哪类化学成分的作用。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下面的内容,另外涉及到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的知识点时,进行提问,并给学生“1min查阅”的时间,查阅和思考问题并组织回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中药化学课程中各类化合物结构记忆也是非常重要,借用课上1min画结构,增强记忆和学习积极性。②课下互动:根据讲述章节进度,酌情在下课前留思考题,并借助校内课程中心-中药化学互动版块,进行网络提交作业与答疑,建立教师与学生即时互动平台,比如中药化学学习交流QQ群或微信群,以便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疑惑,及时予以指导和帮助。③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环节在课上互动与课下互动均有体现,生生互动需要教师进行设计和安排,如PBL教学模式的运用,[3]将学生分成小组,各司其职,配合完成,在查阅文献,讨论问题的过程中,相互指导帮助,查缺补漏,真正达到学习的互相促进。
2.5 教学测量与评价 教学效果的测量除了终结性考试外,主要是借助形成性评价进行动态、准确的、真实的反应教学效果。通过形成性评价,在课程理论、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反馈、调节和促进作用,帮助学生不断修正其学习方式与习惯,同时为教师持续改进和弥补教学活动提供重要信息。形成性评价将作为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综合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全面实施。针对中药学类课程特点,课堂提问、互动问答、口试、案例讨论、综述、机动小测验、实验报告等。
2.6 教学反思与改进方法 中药化学涉及大量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理论,在讲解过程中,用于复习以往知识点的时间较多,占用了课程内容讲解进度;上课过程中,发现提问环节,部分学生回答积极性不高,了解情况后得知,基础知识欠佳,课下又疏于复习。本教研室采用以下改进方法: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二是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习的引导者,给予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设置问题,加强互动和及时互通信息;三是一章内容学习完毕后,要进行单元模块的学习情况汇报和反馈。
2.7 中医药思维的培养 中药的开发和研究的基础是中医药知识,树立中医与中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意识,建立中医药科学研究思维,鼓励和提示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可以用来研究的中药资源,去掉中医药研究的神秘感和复杂感。在课堂上讲解中药化学理论时,注意切入点,比如以讲解某个从中药中提取分离得到的新药,从药到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一步步引入课程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中药化学是借助现代化学理论知识,阐释中医药的作用机理,是研究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3 结语
中药化学课程的教学,在贯彻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和学生之间的不断沟通和协调的过程中,在不断地修整和引入更新更好的教学方式,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一门课程是多个不同章节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素材,要想将每一章讲得出彩,效果良好都需要用心得做好每一章和每一节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徐暾海,徐M,桂海水,等. 自主学习模式在中药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1,27(2):39-41.
[2]邹中杰.《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医药导报,2008,14(3):104-105.
教学设计的要素范文5
关键词:生物技术 生物工程 实践教学 实训基地
目前本科专业中,生物技术是理科性质,生物工程是工科性质。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十分强势的生命科学学院,如何建设好上述两个实践性强的专业,有许多教师做了深入的调研和筹划,根据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思路进行梳理,针对国内高校同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已经出现的利弊,在指导思想方面提出建议,以利于高校实践教学地位的进一步提升。
纵观国内高校,有的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自身实验硬件条件有限,有的由于外出参观实习对口单位难以联系,有的由于学生感觉在企业实习学到实用知识不多,有的因为校外实践教学与校内理论教学的时间冲突等,诸多原因削弱了实践教学。
一些综合性、生产性强,与职业岗位所需能力吻合度较高的实践技能训练项目,如谷氨酸、柠檬酸、啤酒、葡萄酒等生产型项目,由于涉及发酵工程基础、发酵食品生产技术、发酵设备与维护、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等多门课程,操作难度较大,因此一些院校对实践教学安排往往不够重视。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的一些实践项目,由于技术难度大、耗材成本高、设备价格偏贵等原因,也往往被取消。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最终表现为学生毕业后实践能力差。
1 实践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实习企业难寻
(1)近几年各高校生物专业的学生数量增加,而可接受本科生实习的企业有限。从1998年设立生物工程专业以来至2006年,专业办学点从57个发展到234个,在校本科生人数从6 896人增至88 854人。由于超常规发展,实践教学有欠缺,生物技术(工程)专业毕业生已经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1]。
(2)现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出于商业保密原则,企业为保护其核心技术,不接待参观。
(3)担心影响企业生产。
1.2 学生动手机会少
现在大多数生物技术(工程)企业都是大型连续化生产,要求生产连续稳定;同时,大型生产装置越来越系统化、自动化,学生只能看到表面现象,无法对生产进行深入、具体了解,使生产实习流于形式,生产实习的效果欠佳。
1.3 实习经费不足
企业实习费用剧增,而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入滞后于企业收费、物价等因素的增长速度, 造成实习经费相对不足。
2 如何推动实践教学
2.1 以学院科研机构的科研内容带动实践教学
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该校设置的7个实验板块中,设计性和综合性本科实验项目的来源,均围绕教师的科研项目或科研成果而设置。例如:在微生物学板块中,部分实验教学项目是根据基金项目“虾青素高产酵母菌的选育及其产物功能研究”等课题而设置。
再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生命科学学院工业微生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投入建设经费2 000余万元, 建成省属高校领先水平的发酵工程中试车间[2]。目前该车间配备有多台10~1 000 L 全自动发酵罐及其配套的辅助设备和下游工程设备,如空压机、空气净化系统、电锅炉、制冷装置、管式离心机、三足离心机、微滤系统、超滤系统、纳滤系统、喷雾干燥器等先进的仪器分析系统,完全可以满足该院师生进行相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在学生毕业实习之前,由学院下属的5个研究中心根据自身特色,各负责1个本中心课题组特色教学训练项目。将学生分为5个大组, 轮流进行互动实验,每个项目安排4~5天,整个教学训练项目在短期内完成[3]。
天津科技大学认为上述做法实质上相当于工业产品开发中的中试环节,具有连续或半连续的生产方式,并可以全面监测产品过程,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它是学生将知识从理论上升到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
2.2 以校企产学研合作关系推动学校的实践教学
例如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与娄底百雄堂高科技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校企产学研合作关系,合作内容是:(1)开展科研合作。(2)每年接收生命科学系学生实习。(3)共享资源。例如公司提供腊八豆菌种和腐乳菌种等现有产品和技术,作为科研合作的起点和生命科学系实验课的内容;生命科学系提供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设备供公司产品质量分析使用。此举可供其他高校借鉴。
2.3 以校内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教学
2009年以前,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实验装备中多数涉及上游技术的设备已经基本配置到位(如基因工程操作设备,萃取、离子交换、吸附、层析、蒸馏、结晶干燥等实验室级别的代谢产物分离设备),缺乏的是下游生产级别的设备,所以要重点考虑配置实训车间设备。
在高等教育装备博览会上,同样可以看到国家对高等教育实验室装备的一些新理念,以及设备制造业满足市场新需求的动向。浙江天煌公司的实验室设备,以典型工业产品范例和个案研究开发,作为高校实验实训的装备依据。涉及生物技术的实训系统,就有啤酒自动化生产线过程控制(工程型)系统(含5器和4发酵罐)等。
高校还需建设固体制剂生产线实训车间(含30万级洁净水平操作间)和分离制备生产线(包括发酵罐、多功能动态提取罐、旋转薄膜蒸发器、结晶罐、迭片式离心机、板框压滤机等),适合各类食品或药品的生产操作训练。
校内小型实训车间,其生产过程完全与工业化生产过程相同,使学生能够从生产原料预处理、培养基制备、菌种扩培、发酵罐灭菌、接种及发酵过程中工艺参数的控制、产品分离提取等各个环节进行实际操作和系统分析。
不过,各校对实训车间的投入还是普遍偏少。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校内实践基地,设备总价值近500万元,包括好氧发酵、果酒酿造、啤酒生产、分离提取、精制纯化等中试系统,涵盖了生物工程产业上中下游生产环节[4]。
华中农业大学从2000年起分3期,建成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室1 000 m2,包括有通风发酵、固态发酵、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啤酒加工等实验室及仪器分析室和准备室等。在引进现酵控制系统、发酵后处理设备的同时,成立了生物工程设计室,通过工程软件AutoCAD 电脑绘制,进行发酵工艺和设备流程设计等操作。
3 实践教学中新手段、新体系的运用与推广
3.1 仿真实验手段的运用
对于和实际生产联系最紧密的课程,如化工原理、发酵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发酵工艺等,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考虑到设备的限制问题,增加了模拟教学,从专业教学仿真软件开发公司购置了仿真教学模拟软件,保证一人一机的实践演习。这些软件的仿真性强,尤其是配备的实践操作演练,能让学生真正达到工厂模拟化的操作练习。
烟台大学生物工程系将计算机模拟仿真引入实践教学[6]。这种仿真系统能逼真地模拟工厂运行和各种事故状态的现象,大大缩短培训时间。
在计算机仿真环节,该校选用了北京东方仿真公司开发的青霉素发酵工艺仿真软件,以单元操作的形式进行仿真模拟。青霉素发酵工艺仿真包括青霉素发酵生产、青霉素的精制和提纯等内容。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监测系统,全程跟踪每组学生的操作,真正达到实践训练教学的目的。
3.2 建立和推广微量化实验体系
传统实验项目普遍存在反应体系大、样品处理量多和处理时间长等特点,也使微量移液器、微量与狭缝分光光度计等现代科教仪器不能充分发挥其先进性。微型化实验于1988年末开始引入我国,关于微型实验已有文献报道[7]。
微型化实验的研究,是着眼于环境保护和实验安全的需要,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要求。微型化实验具有现象明显、操作简便快速、节省经费、减少污染、安全和便于携带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段德君,梁运祥,陈守文.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111-114.
[2] 陈建平,陈必链.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3):48-51.
[3] 夏海锋,饶志明,堵国成.本科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探索:江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四阶段递进式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J].中国轻工教育,2010(4):56-59.
[4] 杨华,贾士儒.加强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0(4):59-62.
[5] 徐亚维.生物工程综合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20(2):113-115.
教学设计的要素范文6
关键词 高职教学 教学设计 技能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活动体系中,课堂教学仍然占有极大比重,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高职教育精神,完成高职人才培养的任务呢?除了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外,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更好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成为每位高职教师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
1 何为教学设计
现代教学设计产生的标志为1974年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西方教学设计已发展成为较为成熟的学科,并出现了不同的理论:如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梅里尔的成分显示理论、斯堪杜拉的结构学习理论。可以说,关于教学设计已有了许多的研究与积累,在这样的前提下,综合各种观点,笔者认为: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基于一定的教学目的,以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将教学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寻找合适的策略,为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体系。教学设计必须立足于实现学生积极学习,强调综合考虑各教学要素的关系,并需通过一定的评价手段进行反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目标。
2 教学设计的原则
2.1 以“学”为主,突出教学全过程的设计
教学设计不是传统意义的“备课”,而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点,探究如何“教”,即“以学定教”。教学设计以预设开始,对课堂新情况的随机调整是教学设计的继续和发展,课后总结则是对之前设计的沉淀和提升,并为之后新的教学设计再延伸与上升奠定基础。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2.2 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本”,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设计出发点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知识背景,终极目标是顺利使学生学有所获。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能把握学生学习不同情况并及时调整,并善于反思和完善,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能发展自我。
3 教学设计技能构成
(1)课程标准解读技能。课程标准的解读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具体应重点把握以下内容: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比如:新时期高职教育要求。高职教师如能正确把握这一指导思想,就能真正着眼于高职教育开始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设定技能。教学目标的设定既是基础,又是方向。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尚在进行,新旧课程交替。我们首要注意的就是教学标准的设定。高职教育以技能培养为主,但不应仅限于此,教学的目标应更广泛地体现在认知、情感、社交、学习方法与思维等多个领域。切忌将教学的具体内容标准替代教学目标。
(3)教学要素分析技能。教学活动是由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反馈和教师七个要素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所有各因素的中介。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不是简单地叠加要素,而是先规划哪一要素实施何教学活动,即先进行单个的功能分配,而后对各要素综合整体调配,使之互相配合,协调统一。
(4)教学资源开发加工技能。课程资源是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内资源空间范围限于校内,校外资源包括网络、实训基地、社会资源等。高职教师在课程设计上,一方面对校内资源,应加重实训室利用比例,另一方面要注意开发校外实习基地等资源,尽可能地对各资源综合开发加工,实现校内教师的校外延展,突出学生“技能”的培训。
(5)教学结构布局的技能。教学结构布局技能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各教学要素统筹思考,各模块优化组合。设计过程除了有整体全局观的视野外,特别要关注“同课异构”的实践。高职教师面对的学生来源较为复杂,必然地要求同一教师,同样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结构设计。“同课异构”体现了对教学本身多样性,个性化的理解,是高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特殊体现。
(6)教学情境构想技能。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学生的接受水平决定了教学活动必然要突出实训实操,场景再现是最为合适的教学情境。教师在“任务驱动”的前提下,应当在教学活动进行前充当一个优秀的编剧,一个称职的导演,一个成熟的心理分析师,多角度综合地构思和预设教学活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保障教学活动流畅进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7)教学效果预测技能。教学效果预测技能并非在教学活动后自由呈现,而应当由教师在教学活动前能够基本预测。教师有策略地预测教学效果,是对自己教学设计的一种检验,是教学目的的有力保障。预测的内容主要在于预测学生课堂的心理状态,学生融入教学情境的过程和状态。显然,这种预测技能对于我们宏观把握教学任务,有效落实教学预设,了解学生学习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增强教学的灵活性起着重要作用。
(8)教案撰写技能。教案撰写是教师教学设计的物质表现,教案撰写体现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功,建议高职教师采用“任务式”或“问题式”,即教案以模块任务形式出现,以具体工作情境中的问题引入,以问题举例,以任务牵引,以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为小结。这种方案可以少一点教师讲,多一点学生“做”与“思”。在选择任务和问题时,切忌任务太大或任务太多,问题太乱或问题太难,任务和问题要能反映教学本质,要使学生能够破解与完成。
(9)教学临变设计技能。教学活动是一个多信息交汇与撞击的动态过程,永远存在变数,教师不应一成不变,或“临时抱佛脚”应对变化,针对不同变数,预先设计迅速生成教学,针对性地提出新方案,设计使教学能够流畅进行的技巧与方法,如:顺势力导,溯源回望,疏堵变通等等。当然具备该技能需要长期、持续、有意识的训练,但只要坚持,总会有成效。
(10)教学设计再思技能。教学设计再思技能是在上次教学活动完成后,对原有设计的反思与修订,分析设计教学环节与实际教学环节的异同,相同的原因及如何保持,差异的原因及如何改进。提高教学设计再思技能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明确它与课堂教学反思的不同,进而掌握相应方法,长期实践,形成固定习惯。
该论文为学院2012年科研项目“高职法科教师教学设计技能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xyxb1114)
参考文献
[1] 李秉德.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