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管理理论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系统管理理论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系统管理理论案例

系统管理理论案例范文1

1.1电子文件的内涵。电子文件是对档案进行电子化管理的一种方式,电子文件是指计算机对档案进行处理和储存的一个方式,用数字代码的形式进行记录文件中的信息。世界档案管理协会对于电子文件进行了定义:电子文件是以代码的方式进行记录,通过磁盘或者穿孔带对档案进行整理和储存,使计算机中处理档案的格式符合美国处理文件的格式。

1.2信息时代中电子文件所存在的特点。

1.2.1电子文件对于信息具有不可识别的特点。电子文件在对档案进行记录时,一般记录的形式以符号代替,人们不能用肉眼直接进行识别,需要用技术进行解码和分析,可是传统纸质文件中的信息是直接用文字和图片进行记录,可供人们直接进行阅读。

1.2.2信息具有动态的特点。电子文件和传统的纸质档案中有着相同的物理特性,但是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即阅读和记录的形式不同,储存信息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在信息媒体记录下的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存在一定差异,它是根据逻辑的形式建立起来的,用键盘进行存储、修改和记录的操作,按照不同需要完成不同的表述,形成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

1.2.3信息具有可控性和容易丢失的特点。电子文件相比纸质文件,直接运用计算机对文件档案进行处理和修改,一是为了创新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使档案的整理和分类工作更加便捷和高效,二是由于电子文件极易发生删减、丢失甚至损毁的状况,所以文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低于纸质文件。

2、信息媒体时代对传统档案信息管理带来的挑战

2.1社会环境给传统档案带来的挑战。档案信息管理最开始是为了查阅者提供档案资料,经过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管理,使宝贵的资料得以保存,传统的管理模式将纸质档案不被损坏作为保护重点,纸质的保存方法成为了信息化时代中的缺点,管理者除了保护资料之外,还要尽量使资料的保密性得到保证,所以很少有人能接触到这些资料。这样的管理模式虽然有不足,但是对于资料的保护是很有益的。随着信息化的时代出现,使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对档案进行管理,这些档案会帮助人们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但是又要保证信息的秘密性,这就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需要将信息化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之中,利用网络的方式进行档案的整理和对归档,更好的适应时代变化。在信息化时代中更注重的是档案的分享和传递,这就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这和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不相符,在档案管理中将信息化加入进来,可以大大的满足人们的需要。

2.2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人们对于信息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信息化的应用使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和快捷,信息化的普及也逐渐应用到社会的服务领域,社会服务促进档案管理模式不断进行创新,服务信息化可以使用户从被动的地位上升到主动的位置,建立信息化的服务之后,可以直接要求服务部门提供相应的服务,传统的管理模式使用户处于被动的位置,将信息化和档案管理相结合之后,就可以使用户在网上直接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由于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使人们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并不会满足人们对于资料的需求,并且传统的管理方式使服务的质量受到影响,为档案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3信息化管理档案方式的出现。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使电子档案应运而生。从信息化的服务层面来看,电子化管理模式对档案管理的创新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为档案管理从传统模式转入信息化模式起到了推动作用。电子档案的管理模式产生的影响:第一,将传统模式转化为媒体服务,将电子档案中单一的方式转化为媒体,第二是传统的定期模式转为随时模式,建立了档案之后,客户可以不定时的在电子档案中进行查找资料,第三,可以将专业的服务和休闲服务结合在一起,不管是方案的对象还是查找者所要查找的目的都是不一样的。

3、进行电子档案管理的建议和意见

3.1使思维方式得到转化和更新。电子档案是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人却将这种方法只是作为档案管理的辅助措施,这样会在不久之后,使档案管理面临危机,电子档案的重要性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来进行建立,并且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在纸质档案管理的基础之上,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电子档案管理模式,这样才可以时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

3.2档案管理应依赖科学技术解决档案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事例证明:计算机的安全问题无法得到基本上的解决,最为有效的办法是从系统编辑和工作人员的管理中进行解决,使档案管理在技术上得到保障,实施的方法有:一是对电子档案进行物理方面的保护。第一,注意防磁,因为电子档案的空间中存在着很多磁场,应使录磁介质和磁铁表面保持一定的距离。第二,使环境的温度得到控制,最为适宜的温度是18摄氏度,而适合的湿度是百分之四十,第三是防止机械受到损伤。二是建立一套有效的防灾措施。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档案的备份机制,备份机制可以满足多方面的要求。进行备份之后就可以避免物理故障的发生,将软件技术和人工的方式相结合,有效的解决因操作产生的问题,使电子档案形成多层防护模式。三是可以加强保密措施来保障档案的安全性。四是增加密码的保密性管理。密码是信息技术中保密的常用方法,这一方式尤为重要。

4、结束语

系统管理理论案例范文2

关键词:仓库管理模块化设计安全报警。

一、引言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为仓储管理自动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当前已有的系统其功能一般比较单一。如防盗系统只管防盗;仓储管理系统只负责仓库物品的数据处理;控制系统只完成简单的环境控制功能(如开关门、开关灯、通风等)。将这些功能彼此独立的系统有机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既能完成管理,又能实现实时监控的一体化自动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所设计的这套仓库安全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是把门禁系统(IC卡开门)、环境监控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报警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手段。它既能通过音频、视频以及红外线、雷达、震动等传感器实时监控对所有分库的开门、取物、检修等操作,又能对防区内的警报信号立即处理或自动上报;它还是一个仓库的数据中心,能完成人员、仓储信息处理以及自动报时、鸣号、熄灯、开关高压电网、布撤防等控制。另外,该系统还与财务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集成在一起构成一个安全、主动和综合的仓库管理系统。

二、系统的基本要求

目前的仓库管理系统一般技术比较落后、性能较差且很不完备,有的甚至没有安全防盗功能。即使有安全防盗功能其性能一般也不太理想,人工干涉多,操作使用不方便,有的还故障率高而不实用。随着社会信息交流的日益加强和信息量的集聚增加,再加上盗窃活动的团伙化、智能化和高技术化等特点,仓储管理部门越来越需要一套低成本、高性能、方便使用、功能完善的综合仓库监控管理系统。要求它具有立即捕捉警情并提供警情发生地的有关信息(如地图、位置、类型、程度、平面图、地形图、结构图以及警情发生地的仓储情况等),计算机系统马上对警情做出反应,迅速通知值班人员和仓库管理员(通过声光等信号形式),可能的话还可立即对警情发生地实施控制(如接通高压电网、自动封闭门窗、拉响警笛、打开探照灯等)。对重要的警情要立即通过计算机网络或内部电话自动交换网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特别是要求系统能完整记录从发生警情到上报,进而做出处理的全过程,以便于事后分析处理。

仓库大门的钥匙管理和开门方法应采用较科学的电子识别手段(如磁卡、IC卡)进行控制,仓库内外的温度和湿度用温湿度传感器自动测量和记录。发现越限时报警通知管理员,以便于管理员及时采取通风降温和除湿等方法,确保仓储物品的安全。除此之外,系统还可以对仓储物品的出入库、物品订购合同、财务信息以及人员信息等内容进行统一的管理,以提高办公自动化的程度。

三、系统功能描述

1.定时自动测量和记录湿度和温度,并能够触发越界报警;

2.可挂接多种类型的防区,每个防区可以是震动、雷达、红外线等类型的一种;

3.系统对每个警情立即反应,指出地点、位置等,给出警情所在地的结构图,并能自动启动警号、灯光等报警设备,必要时可立即自动拨号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4.双IC卡开门,并自动记录开门时间,持卡者身份等信息;

5.对钥匙统一管理,记录取钥匙的时间,人员等信息;

6.可以进行人员管理、仓储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等内容;

7.自动记录管理员交接班日志,对仓库的操作也均有记录;

8.可根据综合条件检索历史记录,并可打印输出。

9.对人员的情况、密码(管理员)、防区所接传感器参数均可随时更新。

综上所述,系统所完成的功能是比较全面的。其中以处理警情的优先级最高,一旦发生警报,应立即停止其它事务性处理工作,转为响应处理警报。由于这种系统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可以对仓储信息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

四、系统的设计结构

系统实现采用结构化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技术,硬件结合了单板机廉价、稳定的优点和PC机大容量、高速度、界面友好的特点,将整个系统分成功能相对独立的若干子模块,使系统结构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极易于维护和使用。由于系统采用结构化设计,自顶向下逐步分解精化而成,由多个模块组成,因此可按散件组装法则根据现场实际需求,灵活取舍组合系统各组成部件。对于一些特殊要求也可以采用模块化形式方便地实现其功能的扩展,从而形成由低成本、简单功能到高投入、复杂功能不同层次的系列产品,但无论怎样组合均不会降低系统整体性能。系统的逻辑功能结构。

五、操作使用简介

系统运行于WINDOWS环境,其界面同时具有字符、图形、动画、菜单命令等各种输入输出格式,友好且直观形象,再加上采用了WINDOWS所特有的联机提示和后援帮助作辅助手段,使系统的使用简单易学,非常便于普及推广。整个操作可分为四大部分::

1.利用按钮完成各种控制功能;

2.图形操作界面,利用鼠标代替键盘输入,快速直观,一学就会;

3.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综合条件的检索,查询并打印输出,可用鼠标选择查询条件;

4.基本信息库的更新,维护(如人员,仓储,值班员密码、报警代码表、IC卡发卡等)等。

系统管理理论案例范文3

关键词:交通工程;安全施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 A

在交通工程施工控制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交通工程危险的各种因素做好充分的认识和打算,同时还要针对重大的交通工程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危险关键因素,进行重点的控制。因此为了将交通工程的安全事故降低到最小限度,运用科学的、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策略迫在眉睫。

1、交通工程企业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1.1安全意识淡薄

一些建设主管部门的主管领导和协调部门的工作人员,根本不懂安全工作却要领导和协调这方面的工作,以致只能应付任务,造成所管辖范围的安全工作滞后于质量管理和资质管理,而有些交通工程企业的领导不能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摆在应有位置,看不到安全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责任制度不落实,甚至还有的管理者认为“交通工程施工死人不可避免”,片面强调妨碍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的客观原因,忽视或开脱自己的主管原因和责任。

1.2相关部门安全监管不力

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建设主管部门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专职监管人员少、监督覆盖面小、监管力度不够、责任不落实,主要体现在:与有关部门沟通不力,事故处理不当,造成了很多同类事故在同一个地区屡次发生,发生后又不能及时结案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和教育; 部分建设主管部门虽然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还未能落实在行动上。如有多起事故发生时施工单位却没有按照交通工程市场的规定办理交通工程施工手续,照样施工,对此建设主管部门有监管不到位的责任;对开发区、高教园区的工程,村镇建设工程以及房屋拆除工程管理体制不顺,存在监管盲区。

1.3建设工程各方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部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重效益、轻安全,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培训教育流于形式,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防护不符合标准要求,“三违” 现象时有发生,未能建立起真正有效运转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一些建设单位,包括有些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单位,未能真正重视和履行法规规定的安全责任,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忽视安全生产管理;部分监理单位对应负的安全责任认识不清,对安全生产隐患不能及时做出应有处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监理责任未能真正落实到位。

1.4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从目前交通工程业的总体情况来看,操作工人主要是来自农村的多余劳动力,其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安全意识、安全技术普遍缺乏。主要原因是企业对使用的职员教育培训不到位,甚至放任不管,招来即用,这部分人员目前占操作者的绝大多数。他们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不具备起码的安全意识。从伤亡事故的统计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伤亡者也是这部分人。

2、交通安全设施施工的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是指施工管理者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技术、舆论、决策等手段,对人、物、环境等管理对象施加影响和控制,排除不安全因素,以达到安全生产目的的活动。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2.1优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在开始所有的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前,首先应组建项目部门,同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质量监管领导小组。小组的其他组织机构构成情况为:任命总工程师、书记以及副经理为管理小组副组长,并由各部门质量管理精英组成质量管理成员。由质量监管领导小组全体人员共同编写、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并由各部门的精英成员负责管理以及监督自已部门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2.2全员培训,遵守环境保护法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制定施工现场环保措施。施工开始前,应按国家规定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培训,使施工人员了解,由于施工可能为自然环境带来几种污染情况:1、水污染;2、大气污染;3、噪声污染;4、固体废物污染;5、油料、化学品的污染等。通过培训,使施工人员掌握文明施工,减少环境污染的若干种措施。同时,做好施工的环保实施计划,对几种重要污染源进行定期监测,保证做到小于或者等于高于国家限定标准。

2.3做好文明施工

由多名具有丰富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组建文明施工管理部门,对施工地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文明施工的培训工作。按国家规定的《文明工地建设标准》,制作标示牌,并悬挂于施工区域的安全出口及入口处。将工程相关的各单位以及工程简介列示其中。施工单位对标志牌应定期清理并实行每月检查,如发现变形、破损等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及及时修整或更换。

对于原材料的存放场地,应有规划的安排。在进料前,对存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等地面处理,保证场地的平整度以及清洁度,确保原材料的存放安全。进料后,应对原材料的摆放进行合理安排,对于不同类,不同种的材料分别堆放,材料与材料之间用留位、搭建棚架或者砌砖墙等分工分隔开来。按照出库的频率程度,将进出货频繁的原材料摆放于仓库的出入口处,以利于施工作业。做好进出库的记录,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减少原材料因存放不当,造成损坏所发生的经济损失。施工区域实行严格管理,除施工人员持工作证上岗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准入内。

2.4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

实行安全工作阶梯管理,由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全面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将工作按部门做到细致划分,纵向实现层层管理,层层把关,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人。将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制定多种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宣传,并定期进行岗位安全工作的培训,通过考试以及安全演习等形式,交叉测评施工人员的理论以及实践当中的安全知识掌握情况,并与工资、绩效挂钩,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对于各部门、各岗位设立各自相应的安全生产制度,各专业人员上岗前应做好培训工作,对于特殊岗位要保证人员经国家认可的正规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上岗证书,方可进入施工场地。对于其他施工人员,要对三级安全、工种变更安全和转场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普及教育。对于全体人员,均要进行《国家安全操作规范》等条例的学习,使全员了解安全施工的各项规定和内容。同时,确保安全管理部门做好安全监管工作,将安全问题与管理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工程期间安全预防工作做的好的,以及没有出现安全事故的部门及个人进行奖励,做安全认识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提升。

2.5做好预防事故发生的工作

事故的发生,通常是在人的危险行为与设备、设施的不安全操作或摆放状态的同时出现,或单一的出现而造成的。防范事故的发生有以下几种途径:一,减少或者控制人的危险行为。二,设备、设施的规范操作。三,采取隔离防护,减少不安全的人与危险的设备等不安全状态同时出现的机率。同时,应按工种、岗位采购并统一发放适用的安全防护用具,保证施工场地人员的施工安全。对场内的安全隐患区域设置醒目的标志牌,并增加夜间照明设备,起到安全提示的作用。

3、结语

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事关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交通工程企业的信誉,我们一定要充分的认识到其重要性,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交通工程不断健康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系统管理理论案例范文4

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是一项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多环节配套的复杂系统工程,系统建设发展到目前阶段,研究探讨对系统的协调组织、加强管理和科学决策,是十分必要的。

加强对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的目的在于开发应用,离开推进应用水平的提高,就脱离了实际。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一是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争取条件采用先进技术;二是要充分掌握系统的综合性、系统性、统一性,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是要从现实出发,循序渐进。如何提高应用水平,需要深入考察与自动化系统相关的诸多方面的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本文试从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阐述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推进自动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系统的主要矛盾不是硬件设备的缺乏,而是硬件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系统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这一认识上的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二、自动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根据系统论思想和集成化要求,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得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应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三、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试点,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录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四、慎重选定技术路线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当代技术革命的主要特征。目前,对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工程影响最大的技术是微机工作站、服务器性能的提高,网络技术的成熟及数据库技术和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局域网、广域网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开通。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条件下,选择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路线是十分重要的,应当推行适应的先进技术,使经济效益的合理性和技术的先进性相统一,技术路线的选择要符合我们的实际。档案部门对先进技术的潜在需求很大,但现实的需求又往往跟不上,宏观监测需要的信息量和使用频率同微观经济需求有很大差别,因此不断发生买了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建了网络而传输量很少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充分考虑先进技术的发展,再进行每一项具体的决策。

五、实事求是地改进管理体制

集中统一是管理任何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方式,信息自动化这一高新技术系统也不例外。人机结合是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方针,其含义为档案业务人员直接使用微机开展工作,这亦是研究自动化系统管理时必须考虑的原则之一。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要能使高度集中管理和方便使用相结合。目前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同时存在集中统一管理不力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主要方面是集中统一管理不力,这同我国档案工作是在各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系统建设从“微机起步”有关。应下决心解决分散现象,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业务技术规范、标准,硬软件的选用,上下各个层次和各专业办公自动化等都应纳入统一的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之中,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能各行其是自建系统,造成信息分割和资源浪费。也要下决心解决方便使用的问题,如长期将档案部门的“硬任务”集中于一个部门,在档案部门这一信息系统之内再组建一个“档案信息系统”,就很难提高档案工作整体水平。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下的分散式系统,是较理想的模式,但这种高技术结构,必须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不具备这些条件,从集中向分散过渡,反倒有可能退回到分散式。

六、充分发挥系统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档案自动化系统建设是档案部门投资最大的项目,在资金筹集和管理使用方面,较好的做法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实行中央拨款、地方拨款、单位自筹和争取外援相结合,资金使用上做到按项目管理,进行项目论证并跟踪考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没有在国家和地方财政长期建设发展计划中立项,档案信息自动化项目资金大多通过领导特批解决,为此耗费了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很大精力。“九五”建设规划被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作为国家经济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定名为“金信工程”,为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打下了良好基础,但要落到实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各地也应及早积极争取。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在资金管理上不够科学合理,有分散和浪费现象。如有的项目因各种原因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这都有待于今后注意改进。

七、重视人才管理

推进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关键是人才。加强培养教育,造就一大批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已被广泛关注。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骨干力量是计算机技术队伍,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当前有些单位的队伍不稳,有人才流失现象。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是一个重要课题,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育其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有计划组织进修,掌握信息技术的新知识;在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上给予关心和照顾,解除其后顾之忧;研究专门人才成长和流动的规律,以形成最佳人才结构等方面都需要给予重视。在管理上,还需要研究如何增强计算机机构和人员的活力,例如

引入竞争机制,对某些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在保证完成档案建设的前提下,开展对社会有偿服务等等。

系统管理理论案例范文5

1 推进自动化,必须提高计生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计生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是计生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计生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计生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计生档案业务要规范,计生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计生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计生档案自动化建设,必须抓好计生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 自动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根据系统论思想和集成化要求,计生档案信息自动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得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应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3 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计生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计生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试点,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计生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计生档案目录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4 实事求是地改进管理体制

集中统一是管理任何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方式,信息自动化这一高新技术系统也不例外。人机结合是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方针,其含义为计生档案业务人员直接使用微机开展工作,这亦是研究自动化系统管理时必须考虑的原则之一。计生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要能使高度集中管理和方便使用相结合。目前我国计生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同时存在集中统一管理不力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主要方面是集中统一管理不力,这同我国计生档案工作是在各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和系统建设从“微机起步”有关。应下决心解决分散现象,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业务技术规范、标准,硬软件的选用,上下各个层次和各专业办公自动化等都应纳入统一的计生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之中,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能各行其是自建系统,造成信息分割和资源浪费。也要下决心解决方便使用的问题,如长期将计生档案部门的“硬任务”集中于一个部门,在计生档案部门这一信息系统之内再组建一个“计生档案信息系统”,就很难提高计生档案工作整体水平。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下的分散式系统,是较理想的模式,但这种高技术结构,必须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不具备这些条件,从集中向分散过渡,反倒有可能退回到分散式。

系统管理理论案例范文6

关键词:系统安全 安全管理解决对策

Abstract: from computer virus concept, analysis of computer virus the connotation, types and features, and lists several main virus. On computer virus and analyzed, finally introduces the main protection of computer virus. This to u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uter virus has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omputer virus; protection;

1.加强安全制度的建立和落实

1.1制度建设是安全前提。通过推行标准化管理,克服传统管理中凭借个人的主观意志驱动管理模式。标准化管理最大的好处是它推行的法治而不是人治,不会因为人员的去留而改变,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可以得到很好的继承。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所采用的技术条件,参照有关的法规、条例和其他单位的版本,制定出切实可行又比较全面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操作安全管理制度、场地与实施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软件安全管理制度、密钥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等。并制定以下规范:

1.2制定计算机系统硬件采购规范。系统使用的关键设备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ups、关键工作站,都应统一选型和采购,对新产品、新型号必须经过严格测试才能上线,保证各项技术方案的有效贯彻。

1.3作系统安装规范。包括硬盘分区、网段名,服务器名命名规则、操作系统用户的命名和权限、系统参数配置,力求杜绝安全参数配置不合理而引发的技术风险。

1.4问控制列表参数配置规范;规范组网方式,定期对关键端口进行漏洞扫描,对重要端口进行实时入侵检测。

1.5应用系统安装、用户命名、业务权限设置规范。有效防止因业务操作权限授权没有实现岗位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所造成的风险。

1.6备份管理规范,包括备份类型、备份策略、备份保管、备份检查,保证了数据备份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制度落实是安全保证。制度建设重要的是落实和监督。尤其是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更要注意,如系统管理员应定期及时审查系统日志和记录。重要岗位人员调离时,应及时注销用户,并更换业务系统的口令和密钥,移交全部技术资料。应成立由主管领导为组长的计算机安全运行领导小组,凡是涉及到安全问题,大事小事有人抓、有人管、有专人落实。使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上报,隐患能及时预防和消除,有效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息化建设进行综合性的长远规划

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门类繁多复杂的电子系统,各部分设备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从设备的选型开始就应考虑到它们的高可靠性、容错性、备份转换的即时性和故障后的恢复功能。同时,针对计算机系统网络化、复杂化,计算机系统故障的影响范围大的现实,对主机、磁盘机、通信控制、磁带机、磁带库、不间断电源、机房空调、机房消防灭火系统等重要设备采取双备份制或其他容错技术措施,以降低故障影响,迅速恢复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

3.全体税务干部计算机系统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意识是安全关键。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工作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而事故和案件却不是经常发生的,尤其是当处于一些业务紧张或遇到较难处理的大问题时,容易忽略或“破例”对待安全问题,给计算机系统带来隐患。要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真正认识到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和解决这一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及复杂性。决不能有依赖于先进技术和先进产品的思想。技术的先进永远是相对的。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今天有矛,明天就有盾。安全工作始终在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只有依靠人的安全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才能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不断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要将计算机系统安全工作融入正常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去,在规划、设计、开发、使用每一个过程中都能得到具体的体现和贯彻,以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

4.什么是漏洞

也叫脆弱性(Vulnerability),是计算机系统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漏洞一旦被发现,就可使用这个漏洞获得计算机系统的额外权限,使攻击者能够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从而导致危害计算机系统安全。

从概念上理解计算机系统漏洞只是文字意义,现在举个现实中的实例让你更能透彻理解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系统漏洞。

如今用电子商务支付是非常方便快捷的交易方式,很多人都开通了网上银行坐在家里通过计算机 网络 可以进行各项业务的办理。如果一个人在使用网上银行交易的过程中,如果计算机本身安全系统不健全,这时黑客就可以通过您的计算机系统漏洞把病毒植入计算机中窃取您银行卡的账号和密码,那么存款在瞬间就会被黑客转走,您的存款无形中已被窃走。发生的这一切都是黑客通过网络系统远程在操作。有了系统漏洞无疑计算机系统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5. 漏洞对计算机系统的影响

从计算机系统软件编写完成开始运行的那刻起,计算机系统漏洞也就伴随着就产生了。计算机系统软件分为操作系统软件和应用系统软件,因此相对应也就有系统软件漏洞和应用系统软件漏洞。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漏洞对计算机系统的影响进行。首先分析一下系统软件漏洞对计算机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对windows操作系统常见的若干漏洞分析。

(1)UPNP服务漏洞。此漏洞允许攻击者执行任意指令。Windows操作系统默认启动的UPNP服务存在严重漏洞。UPNP(Universal Plug and Play)体系面向无线设备、PC机和智能应用,提供普遍的对等网络连接,在家用信息设备、办公用间提供TCP/IP连接和Web访问功能,该服务可用于检测和集成UPNP硬件。UPNP存在漏洞,使攻击者可非法获取任何XP的系统级访问、进行攻击,还可通过控制多台XP机器发起分布式的攻击。

(2)帮助和支持中心漏洞。此漏洞可以删除用户系统的文件。帮助和支持中心提供集成工具,用户通过该工具获取针对各种主题的帮助和支持。在目前版本的Windows XP帮助和支持中心存在漏洞,该漏洞使攻击者可跳过特殊的网页(在打开该网页时,调用错误的函数,并将存在的文件或文件夹的名字作为参数传送)来使上传文件或文件夹的操作失败,随后该网页可在网站上公布,以攻击访问该网站的用户或被作为邮件传播来攻击。该漏洞除使攻击者可删除文件外,不会赋予其他权利,攻击者既无法获取系统管理员的权限,也无法读取或修改文件。

(3)RDP信息泄露并拒绝服务漏洞。Windows操作系统通过RDP(Remote Data Protocol)为客户端提供远程终端会话。RDP将终端会话的相关硬件信息传送至远程客户端,其漏洞如下所述:①与某些RDP版本的会话加密实现有关的漏洞。所有RDP实现均允许对RDP会话中的数据进行加密,然而在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版本中,纯文本会话数据的校验在发送前并未经过加密,窃听并记录RDP会话的攻击者可对该校验密码分析攻击并覆盖该会话传输。②与Windwos XP中的RDP实现对某些不正确的数据包处理方法有关的漏洞。当接收这些数据包时,远程桌面服务将会失效,同时也会导致操作系统失效。攻击者只需向一个已受影响的系统发送这类数据包时,并不需经过系统验证。

(4)VM漏洞。此漏洞可能造成信息泄露,并执行攻击者的代码。攻击者可通过向JDBC类传送无效的参数使宿主应用程序崩溃,攻击者需在网站上拥有恶意的applet并引诱用户访问该站点。恶意用户可在用户机器上安装任意DLL,并执行任意的本机代码,潜在地破坏或读取内存数据。

(5)帐号快速切换漏洞。Windows操作系统快速帐号切换功能存在问题,可被造成帐号锁定,使所有非管理员帐号均无法登录。Windows操作系统设计了帐号快速切换功能,使用户可快速地在不同的帐号间切换,但其设计存在问题,可被用于造成帐号锁定,使所有非管理员帐号均无法登录。配合帐号锁定功能,用户可利用帐号快速切换功能,快速重试登录另一个用户名,系统则会认为判别为暴力破解,从而导致非管理员帐号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