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抗击疫情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抗击疫情报告范文1
近日,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向北京市卫生局和工作在抗击“非典”一线的首都医务工作者捐赠100部移动电话和SIM卡,全力支持北京市防治非典型性肺炎的工作。
作为全球领先的移动通信厂商,诺基亚也是北京乃至中国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长期以来,诺基亚始终致力于成为中国最佳的合作伙伴和优秀企业公民。在北京面临“非典”带来的严峻挑战时,诺基亚凭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率先向北京市卫生局捐赠了100部诺基亚移动电话,使他们能够在疫情防治过程中始终保持通信畅通,同时使战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能够与家人及时沟通,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北京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北京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率先向国家防治非典型肺炎科技行动北京组捐赠100万元研究经费,关注公益事业,支持政府,支持医务界,早日攻克“非典”难题;同时向战斗在 “非典”防治一线的首都医务人员捐赠100万元中国移动通信手机充值卡,感谢医护人员无私无畏、夜以继日地救助“非典”病人的同时,帮助他们通过移动电话安全及时地进行疫情报告并与家人信息沟通。此次北京移动再次向北京市卫生局捐赠100张中国移动通信SIM卡,旨在通过中国移动富有专家品质的移动通信网络,使奋战在“非典”防治一线的北京医务工作者随时随地保持与外界的良好沟通。
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企业资讯总监庄南滨先生表示:“诺基亚始终坚持对中国的长期承诺,在这个特殊时刻,我们愿意以实际行动投入北京市抗击‘非典’的行动。同时,我们向所有坚持工作在防治“非典”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对于中国的未来,诺基亚充满信心。我们将不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生产和研发投入,把中国发展成诺基亚全球的生产、出口和人才基地。”
北京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市场经营部副总经理高念书先生表示:“北京移动关爱客户,回报社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北京发生疫情以来,我们对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首都医务工作者所表现出的无私奉献精神由衷的钦佩;也借此机会,希望尽快将SIM送到他们的手中,使他们通过移动电话与家人进行及时沟通,让家人放心,也能够及时向上级报告疫情,彼此之间及时沟通信息”。
抗击疫情报告范文2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档案管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5-075-02
甲型H1N1流感(以下的简称甲流)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流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在全球暴发流行,通过呼吸道和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首先容易发生聚集性病例的学生、青壮年、孕妇,(就我院2009年12月收住的8名住院患者中多是青壮年、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2岁,多是女性,只有一名男性重症,2名孕妇)其次是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2009年4月30日卫生部经国务院批准、将甲流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一、建立医院甲流病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传染病管理是社会卫生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甲流又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档案管理是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染病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建立其档案管理非常必要,它不仅可以全面提供有效的防控传染病、预防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及采取必要的治疗的和防控传播措施与防止蔓延的资料,也为今后传染病防治研究提供真实科学的理论依据,因此建立高质量的甲流档案,为管理甲流提供优质服务,是档案部门的重要职责和任务。
二、甲流档案的收集范围与内容
抗击甲流不仅是国家、社会之责任,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切个人与单位都将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规范防控行为强化社会责任,严格履行甲流防控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所以收集范围与内容也将涉及很多方面,收集的范围主要包括从预防到疾病治疗的全过程以及病情痊愈后的分析、论证、科研,从甲流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标准、住院、出院指征、疫情登记报告、预防控制措施、会议记录、上级批示、宣传材料、接种甲流疫苗的情况(如接种登记册、不良反应、接种率等)疫情动态分析情况、传染病爆发疫情调查报告处理结果,疫情个案调查、统计分析材料以及发病控制情况、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等资料。
收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上级主管部门对甲流防控的安排,通知、批示、指导原则。
2、医院关于甲流防控的安排、统一应急防控抢救措施、防控领导组及分管领导成员、科室的职责任务。
3、甲流防控诊断标准、治疗方案、隔离措施、重要的电话记录、传真资料、简报、宣传资料、照片、录像带、录音带、光盘等磁性栽体材料等。
4、甲流预防控制方案、工作计划、总结,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疫情报告、隔离消毒、护理治疗感染管理等资料,健康人注射甲流疫苗的反应、随访统计情况。
5、对门诊就诊病人、住院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筛查、确认、隔离、消毒、治疗处理形成的资料,其中住院病历交归病案室管理,门诊病历由患者本人保管,以便复查时查阅,但医院就诊登记册要详细,包括姓名、性别、联系方式、住址、治疗、隔离措施、疑似病人以及与公安机关协助采取的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同时居家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和居家治疗的轻病患者,并配合疾控机构的流调。
6、甲流重症住院患者病例调查表[包括基本信息、发病诊疗经过和主要表现、既往健康信息(是否慢性病、是否怀孕、疫苗接种史、有无过敏史等)、治疗情况(发病后是否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病毒药治疗、是否使用中西医药治疗、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否使用抗生素治疗、是否使用氧气治疗、是否收治ICU病房)、有无并发症、结局(治愈、好转、死亡),临床检查及治疗情况报表,胸部影像学检查报表,上级疾控中心实验室检验报告。
7、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情况,考核记录及预防和治疗甲流医院各项经费的开支,相关设备(如救护车、负压病房的呼吸机、监护仪等抢救监护设备等)。
甲流病人需住院形成的病历由医院病案室保存,其它管理性材料归档案室管理,保存期限均为30年。接种档案将保存15年。
三、甲流档案管理的开发利用
通过甲流病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开发重点应取得以下三方面的利用效果:
1、为决策层提供有针对性、明确的建议。传染病管理档案是记录传染病发病情况、流行病学三间分布、疫情动态变化趋势以及传染病流行规律等的原始资料。通过对其整理、分析,可以为决策层提供针对性强、目的明确的建议,供决策层参考。
2、为公众提供有价值、有依据的信息。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疾病,如果不能通过媒体将有效的预防控制知识和措施及时传播给其主要受益者――公众, 它就失去了价值。而在政府决定公布疫情时,必须依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研究公布内容,分析其含义,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传达科学的防治知识,避免造成不必 要的恐慌。
3、为传染病防治、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传染病监测是长期的、连续地收集、整理、分析传染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资料,为传染病流行特征和自然规律提供研究线索。同时传染病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开拓需要依靠经验材料和理论材料,要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因而传染病研究离不开档案资料。
抗击疫情报告范文3
1基本理论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有轻度呼吸道症状。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若人群对变异株缺乏免疫力,易引起暴发流行,迄今世界已发生过5次大的流行和若干次小流行,造成数十亿人发病,数千万人死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建设。
根据NP抗原性,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按H和N抗原不同,同型病毒又分若干亚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变异就是指H和N抗原结构的改变,主要是H。在亚型内部经常发生小变异(量变),称为抗原漂移。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较快,2~3年可发生一次,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很慢。大的抗原变异出现的亚型(质变)即称抗原转变,其为H和(或)N都发生了大的变异,由此而产生新的亚型,可引起世界性大流行。变异的病毒株称为变种。流感病毒不耐热、酸和乙醚,对甲醛、乙醇与紫外线等均敏感。
感染某株病毒可获2~4年的免疫力,但这种特异性免疫常不能抵御因抗原变异所形成新病毒株的再感染,使流感反复多次发生。由于流感病毒经常变异,每次感染的病毒株亦不相同,因此不同人群对流感的免疫状态不一致。
2 基本知识
2.1流行病学
2.1..1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5天内均可有病毒从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传染期约1周,以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2.1.2传播途径:病毒随咳嗽、喷嚏、说话所致飞沫传播为主,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也有可能。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
2.1.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抗原型可获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型与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
2.1.4流行特征:突然发生,迅速蔓延,发病率高和流行过程短是流感的流行特征。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为多。大流行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时,人群普遍易感而发生大流行。一般每10~15年可发生一次世界大流行,每2~3年可有一次小流行。乙型流感多呈局部流行或散发,亦可大流行。丙型一般只引起散发。
2.1.5临床表现
潜伏期1~3天,最短数小时,最长4天。各型流感病毒所致症状,虽有轻重不同,但基本表现一致。心急性起病、高热、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部分病人有鼻塞、流涕、干咳等。 3诊断
3.1流行病学资料:冬春季节在同一地区,1~2天内即有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发生,或某地区有流行,均应作为依据。
3.2临床表现:起病急骤,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表现较轻。结合查体及X线检查进行诊断。
3.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分类正常或相对淋巴细胞增多。如有显著白细胞增多,常说明继发细菌性感染。
3.4治疗:对症治疗包括解热镇痛药物和支持治疗,也可进行抗病毒治疗和防治继发性细菌感染。
4预防与控制
4.1推广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尤其是高危人群(65岁以上老人和体弱多病者)的免疫接种,以减少发病,特别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4.2根据监测资料,在可能出现流行的季节前,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流感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落实综合防制措施。
5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尤其暴发疫情。
5.1管理传染源。病人应就地隔离治疗1周,或至退热后2天出门。不住院者外出应戴口罩。单位流行应进行集体检疫,并要健全和加强疫情报告制度。
5.2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不到病人家串门,以减少传播机会。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可用食醋或过氧乙酸熏蒸。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曝晒2小时。
5.3药物预防。已有流行趋势单位,对易感者可服用金刚烷胺或甲基金刚烷胺0.1g,每日1次(儿童及肾功能不全者减量),连服10~14天;或利巴韦林滴鼻,均有较好的预防效果。此外,亦可采用中草药预防。
5.4应用流感疫苗。流感疫苗适用于所有≥6月龄且无疫苗禁忌症的人,接种途径为肌内注射或深度皮下注射,分成人剂型和儿童剂型,成人0.5ml,注射1次,儿童0.25ml,注射2次,间隔≥4周。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接种。
树立长期打硬仗的准备,还必须做好医药等物资储备,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流行病学专家提醒我们,流感病毒十分容易发生变异,不排除甲型H1N1流感在传播中毒力增强的可能,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承担防控救治任务的各级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都要克服松弛心理,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抗击疫情报告范文4
“还好,这样的病猪只出现过一头。”
2007年末,成都市郊区标准的“养猪村”傅家碾村里,一户村民兴高采烈地宰了一头猪,准备好好开开荤,但是从割开的猪肉中“发现了两条大拇指粗的白色怪虫”。这户人家的女主人说:“包括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肉虫’,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吓得我们都不敢吃那头猪的肉了。”
“很多人在问养猪的情况时,只是关心我们有没有赚钱,事实上现在这个已经不是我们最在意的问题了。”傅家碾村的养猪户朱兵说,“让我们害怕的是近几年来猪经常得一些莫名其妙的疾病,没病的要预防,有病的要打针,而且往往一死就是一大片;猪病了、死了,首先经济上有损失,而如果传染给人,就更不得了。”
畜牧业已成为四川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繁荣经济的重要途径,2005年四川省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已占其现金总收入的60%以上。与此同时,各种“人畜共患疾病”的危险也在不断袭击着这里的人们。
2007年3月,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信息系统项目开始筹建:该项目的用户是省、市卫生执行部门、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医院、血站、医学研究单位、紧急医疗物资储备部门等承担医疗救治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该系统的作用是动态收集和掌握医疗卫生资源信息,承担指挥系统布置的任务,实现医疗资源调度,救治队伍组织,病人和伤员转运,以及对一线医务人员开展快速培训等功能。
猪链球菌的考验
2005年6月至7月,四川省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猪链球菌感染事件,有206人被染病,最终导致38人死亡,使这个猪肉外调大省的养猪业短期内几乎遭受“灭顶之灾”。四川省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全面落实防控措施,成功控制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从2005年6月24日傍晚起至7月12日,四川省资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连续收治了多名“怪病”患者,呈现出几个共同特点:均为40岁至50岁的壮年农民;发病前均有直接接触病、死猪的历史;发病前身体健康;均出现高热、皮下淤血、休克等症状,部分病例呈现发病急、病程短、病死率高。
2005年7月11日早晨,资阳市雁江区松涛镇石梯村的申宝成帮邻居家杀了一头死猪,当天下午就告诉家人身体非常难受,第二天上午已经痛得起不了床,到了傍晚由救护车送进了资阳市第三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尽管资阳市第三医院并非最先收治“怪病”患者的医院,却是最先警觉并将疫情上报的医院。随即赶到的四川省卫生厅专家组明确将此次事件定性为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并迅速将情况上报国家卫生部。
随后,资阳市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落实责任制,加大督查力度。采取了“五包、四不、两补贴、一无害”的措施。“五包”即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社和社包户的堵源责任制;“四不”即不宰杀、不食用、不售卖和不外运病、死猪肉;“两补贴”即补贴村民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和病人医疗费用;“一无害”即对病、死猪进行消毒、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另外,资阳市迅速组织专家对171个乡镇的179名传染病主检医生进行了集中培训,实行疫情日报和零报告制,主动搜寻、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向定点医院转诊救治。各定点医院成立救治领导小组,组织医护力量,实行一对一护理、24小时值班。卫生部从中国协和医大、北京地坛医院、四川华西医院、四川省医院抽调临床资深专家,组建医疗专家组进驻定点医院。
卫生部赴资阳专家组组长杨维中及时公开表示:资阳市发生的病例,是一种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疾病,该病与人接触病、死猪有密切关系;患者均有非法私自宰杀感染猪链球菌Ⅱ型病、死猪的历史;该病的传播分为“猪发病”、“人接触的发病猪”和“人发病后的治疗”三个环节。
调查发现所有疫情均发生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偏远农村地区,动物疫情也只发生在散养户,且大都为养殖场地卫生条件差、圈舍通风不良、阴暗潮湿;卫生条件相对较好的养殖大户和规模化养殖场未见疫情报告。另外,没有发现人传人的现象。
卫生部、农业部分别派出督查组和专家组指导和配合四川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并分别制定下发了《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临床表现、诊疗要点和防控措施》、《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诊断和核实程序》和《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取得实效。
重庆市兽医学博士王健随后表示,猪链球菌病毒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给人:皮肤伤口、消化道和呼吸道,其中损伤的皮肤是最主要的传播通道,对于一些农村养猪户来说,防治猪链球菌尤其重要。该病病发突然,病猪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再采取药物治疗就已经来不及了。但可以预防:在疾病高发季节到来之前,将“猪链球多价灭活苗”的预防注射纳入常规的免疫程序;因该病传染源为病猪和病愈带菌猪,病猪污染的固舍及饲料、饮水等均可造成感染,因此要对病猪隔离饲养,将死猪深埋,一头猪发病经确诊后应对周围的猪进行药物预防,并改善猪舍的卫生状况。
卫生部派驻四川的国家临床专家组组长陈志海表示,“这次四川出现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后,为了尽快抢救危重病人,北京ICU(重症监护)学会基本搬到四川来了,赶赴现场的国家级临床专家一直在收治危重病人的医院带领抢救小组定点救治病人,及时制定救治方案,提高救治成功率。”他指出,患者感染初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初期死亡率较高,但随着专家组和医护人员对该病的认识逐步深入,以及宣传的普及,患者及时上报身体异常情况的意识增强,临床救治的标准和条件不断完善,死亡率明显下降了。
基层防疫的教训与代价
当然也有人指出,四川猪链球菌病被确诊之前,农村地区早有许多病死猪出现,但是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没有能够及早发觉、扑灭,致使可怕的猪链球菌Ⅱ型病毒,通过伤口和消化道入侵宰杀病死猪的农民。
资阳市雁江区南津镇王家村的一名村民表示,“(防疫部门)过去只收防疫费,不打防疫针。连到集市上去卖仔猪,也要每头收取2元,但从不打针喂药。”资中市高楼镇得猪链球菌病农民袁昌柏的女儿表示,她父亲所杀的那头猪,当地兽医曾经去治过病,并没有诊断出是猪有病,然后袁“杀了猪,中了毒”。
和非典一样,四川猪链球菌病事实上在2003年非典事件之后,再次击中了基层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的软肋:首先是基层防疫部门形同虚设,只收钱不作为;二是基层防疫人员技术力量薄弱,无以担当防疫之重任。与此同时,在当地政府启动应急预案
之后,每日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呈现逐步下降趋势;专家指出,“应急措施如此有效,预案应该早―点启动”。
口蹄疫、猪瘟、新城疫和禽流感等危害严重的动物疫病对畜牧业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而目前已知的300多种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中,有200多种可以传染给人类,而因为之前不了解,所以人们对猪链球菌病的发生感到惊恐。
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需要指出,四川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工作很辛苦,责任很重大,待遇却很差,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已经严重影响到基层公共防疫体系的实际作用。
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国家设在基层的事业单位,承担着动物免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动物疫情监测、动物疫情扑灭等许多具体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建站以来,这支队伍为预防控制动物疫病、促进畜牧业发展、维护人民健康、改善人民生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现在它们多数承担着公益性职能却享受着“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待遇。
目前,四川各级政府财政对乡镇畜牧兽医站投入非常少,却给他们赋予了巨大的工作责任(猪、牛、羊、鸡、鸭、鹅、兔、狗的预防针要打,动物产品的安全要管,动物发病要治,出现疫情要灭,病害动物及其产品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四川省一名乡干部表示,兽医们的工作很危险,如果打预防针和采血(疫病监测)时遇到比较凶猛的动物(如牛、母猪、狗等),受到攻击的可能性很大;如果诊疗、监测、扑灭疫情时遇到人和动物共患的传染病,感染传染病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检疫和处理染疫动物及其产品时遇到不理智的管理相对人,受到人身伤害的可能性很大。
另外,对于广大并不富裕的农民而言,所饲养的家禽、家畜患病或者死亡后,经济上所受的打击是很大的。所以有的人想减少损失而销售,有的舍不得丢掉而食用,还有的不愿花钱、出力去处理而乱抛尸体。
同时,四川省一些地区的农村卫生工作现状也令人担忧,在某县一份调查报告中透露:所有乡镇卫生院均“投入严重不足,设施设备落后”、“技术人才缺乏,医疗队伍青黄不接”、“业务状况欠佳,亏损严重”、“公共卫生人员全部为兼职”。
“本来公共卫生人员的职责是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保健、疫情的报告和控制,医药市场、食品卫生、学校卫生的监管等,任务十分繁重,但同时,他们又都是卫生院的医生,又要负责看病开药。这样,往往多数公共卫生人员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业务上,重业务轻防保现象普遍存在。”
另外,各种村卫生站“不归位、布局不合理现象严重”、“设备环境差”、“执业素质差,相关部门监管不严”。至于农民就医用药情况更是“看病难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看不起病的情况比较普遍,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比较突出”。
专家指出,无论是从预防控制动物疫病、促进畜牧业发展、维护人类健康的角度考虑,还是从提高畜产品质量、促进畜产品外销的角度考虑(尤其是保持川猪出口优势),加速推进无公害畜产品标准化生产都势在必行,尤其对于畜禽养殖数量居全国之首的四川。
四川省的学者指出,猪链球菌也不会无缘无故感染家畜并危机人类,如果不加强事故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不重视农村问题的复杂性,那么类似事件很可能又会不期而至,“动物防疫工作不仅关系到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全社会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江苏省高级兽医师袁日进认为,“畜牧业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因为人畜共患病的客观存在,对人类构成很大威胁。实现发展畜牧业生产与造福人类有机和谐统一,是当前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命题。”他表示,人类要保护自己不受人畜共患病的侵害,最关键就是不要接触病畜禽和病死畜禽及其产品。
在四川省,政府部门的广泛宣传已初见成效:养殖者发现发病或病死畜禽,不要随便处理,而应报告当地兽医进行诊断,视病因做出无害化处理等科学决策;经营者不要收购、屠宰发病和病死畜禽,收购畜禽时,必须取得经兽医检疫,有检疫合格证明的畜禽;消费者不要购买没有经过兽医检疫人员检疫合格的畜产品,购买畜产品应到正规农贸市场或超市等正规经营单位。
尤其是资阳、内江等地的农民可谓教训深刻。一名当地农业干部表示,以前向农民们强调关于养猪的各种政策及管理要求,他们反问:“养猪是各人自家的事,政府管那么多干啥?”而现在情况明显不同了,“千万不能私自宰猪”和“千万不能再吃病死猪”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但这样的觉悟却是靠许多人失去生命才换来的”。
四川省副省长刘晓峰在2007年11月表示,要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预防控制传染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他也承认,四川省农村爱国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比如农村爱国卫生工作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差异较大;生活污水、垃圾和各种废弃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大,部分地区环境状况较差;有限的资金制约了农村改水改厕和环境卫生工作的开展;一些农村群众卫生习惯仍未养成,环境卫生和卫生防病的意识较差。
并非没有成功先例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徐树安说,每一种传染病的基本消灭,都标志着一个地区公共卫生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在,面对随时可能突如其来的人畜共患疫情,四川从县乡到地市到全省,均能启动有效的疫情紧急预案,一一应对处理,这不能不说是2003年非典发生后,其在对重大疫情的发现、处理和控制工作上已经逐渐步向成熟的表现。
在抗击“非典”硝烟正浓的2003年5月2日,四川决定在省内建立两所非典型肺炎病人集中收治医院。其中远离市区的四川省第六人民医院被选中。6月初,这所医院作为四川省两家非典病人集中收治医院之一,并陆续从省内10多个省级医疗单位抽调了近200名医生护士进驻院内,被媒体誉为“20天建起四川‘小汤山’”。
现在,这所位于成都市中和镇应龙村的特殊医院已经成为四川省集处理突发疫情、接受治疗传染病人及医疗培训为一体的大型医疗储备医院。四川省卫生厅有关官员表示,四川省第六医院将作为一个应急储备医院,在四川防治非典工作中将起到有备无患的作用。在平时,除了第六医院的招牌外,它的大门口还分别挂着“四川省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医疗救治与科研基地”、“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新校区”和“指挥保障中心”等招牌。
一名工作人员表示,2003年非典后这里基本没有启动过什么工作,目前主要是当作医务人员培训基地使用,“但是各种准备都是到位的,一旦有事发生,整套工作迅速就可以运作起来,有关人员马上会从四面八方赶来”。
事实上,四川省在群体性疾病防治方面是有过成功先例的。
在20世纪80年代,因为没有控制好疟疾的存在和蔓延,四川省曾经被国家卫生部严厉批评过,于是四川下了决心加强整治,从政府到民间都对疟疾问题非常重视;另外就是随着农业耕作技术的发展和改变,四川省许多地区在种植水稻只是初期蓄水,而到每年八九月高温期则把田里的水放干,使蚊子丧失了最佳生存环境而大大减少;同时随着各种知识的传播,群众的卫生保健意识增强了,除了政府和卫生部门发放的防灭蚊药物外,群众也愿意自己购买此类药物了。
眉山市东坡区的一名农民说:“政府和医生告诉我们,并且教会了我们,让我们用简单的方法摆脱了打摆子的痛苦。”他表示,包括在蚊帐上如何打驱蚊药、如何在家里点蚊香,都是政府的工作人员教的,他们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免费领到这些药物。
四川省副省长刘晓峰去年10月曾表示,保障公共卫生体系有序高效地运行,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会继续抓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机制。要做到关口前移,早作准备,有效应对,及时处置。要对非典、人禽流感、鼠疫、霍乱等急性传染病保持足够的警惕,加大监测力度,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同时,加快建立公共卫生体系、城市社区卫生体系、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履行各级职责,做好人员技术储备以及物资储备,全面提高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