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意见范文1
前言:
安全文化伴随着人类的产生社会进步不断的向前发展。人类社会有意识地发展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也是由现代科技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所决定的。安全生产是彰显一个国家的民生状态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既是国家法律法规对企业行为的强制要求,也是企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更是维护和保证企业生产者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近年来,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在安全保障的投入上逐步增加,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保障,但在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安全意识培养、安全技术培训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大多数企业并未形成适合本企业的安全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继承企业先进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总结、宣扬现代安全文化,吸收借鉴国内外现代企业先进的安全文化理论和方法,不断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企业安全文化就是指企业的安全管理者根据企业内外安全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企业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企业安全生产的理念和价值体系。因此,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培养职工新风尚、企业新形象,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全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任何企业必须把安全文化建设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多角度、全方位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以促进企业安全、健康、科学、快速发展。
二、企业安全文化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安全发展”的观念。十七大又提出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然而党的十报告中再次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人们的需求就决定了企业必须采取确保安全生产的方法,“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人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所创造的确保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观念、环境和条件的总和,企业安全生产“一年靠运气,十年靠制度,百年靠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起到重要的作用。
(1)、改善工作环境
企业安全文化不仅仅体现在制度、法制、管理等精神层面,也体现在技术和物质层面,发生事故的原因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还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会促进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防护、维修、淘汰,会激发企业员工改进技术确保更加安全的操作,会对现场进行整顿、整理、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的6S管理,确保工作环境不仅安全,降低危险源和职业危害,而且会使员工操作简便,感觉舒适。
(2)、实现管理规范化
发生事故是人――机――环的不协调所致,环就是指的管理,对于管理,三流企业靠惩罚,二流企业靠制度,一流企业靠文化。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思想、态度、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而不是只靠冷冰冰的制度和时刻的监督,通过教育、宣传、创建小组、渲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安全意识,使职工从被动执行管理制度转变为自觉地按章操作,以安全操作为荣,以违规操作为耻,用员工的自觉遵守和提醒监督来弥补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提高管理绩效,实现管理规范化。
(3)、提高员工素质
企业安全文化要求员工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就会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对员工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各个方面对员工进行熏陶,通过不同的文化形式树立员工的热爱安全文化的激情,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在安全生产中做到“四不伤害”,树立正确的安全思想作风和安全价值观。既为员工安全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又相应地提高了员工的素质。
(4)、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安全管理的整体趋势是由滞后的总结手段,逐渐向依靠科技和企业安全文化进行预防转变,安全文化在这一转变中起到重要作用,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做指导,可以提升员工队伍的安全素养,可以确保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转,可以促进管理的规范,使企业的安全生产以预防为主为方针,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树立企业新形象。
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用的具体实现
(1)、坚持五项原则,实现长治久安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时刻把“人”放在首位,尊重生命,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坚持严字当头,不论是安全文化建设,还是安全文化的学习贯彻,都要狠抓落实,坚决执行。三是坚持求真务实,严禁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讲空话,力求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四是持之以恒,要自始至终本着对企业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工作负责态度,决不能有丝毫麻痹松懈。五是坚持全员参与,在企业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大安全”格局,确保安全生产。在市场经济竞争已经形成的今天,企业只有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并将安全文化融合于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让企业安全文化创造出安全生产力,让全体员工自觉地约束自身行为,规范作业,按章操作,才能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2)、创新管理机制
建立职工自愿遵守、能激发保安全积极性的激励约束机制,是打造安全制度文化,实现安全生产刚性约束柔性操作的有效手段。一是完善机制。把安全制度建设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针对安全管理制度内容不规范、不具体,有的过于原则、不便于操作的实际,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使每个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的安全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序可控。二是约束考核。没有考核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也是不完善的管理。安全文化建设要与安全管理过程融为一体,纳入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纳入安全评估考核,纳入日常管理,做到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抓好安全标准岗,安全自控班组,安全放心车间等重点工作和岗位,实现安全文化建设考核的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3)、坚持教育与处罚并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总有少数人对安全工作不在乎、我行我素,怎么顺手怎么干,大问题不出,小问题不断,对这类典型的习惯性“三违”,这就要求在安全教育上必须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对“三违”人员及时进行曝光,视其情节轻重,该检讨的要写出书面检讨,该罚款的要罚款。但是,不能够一罚了之,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活动,注重心理干预,使“三违”人员从思想上要真正认识到违章的严重性,以及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既要让当事人受到教育,也要消除当事人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4)、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企业要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把安全生产作为强基固本的重要举措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确保安全投入、安全管理、技术装备、教育培训等措施落实到位。不断完善企业绩效工资制度,加大与安全生产挂钩比重。政府部门要把安全生产作为加强经济社会管理、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行政首长安全生产负责制和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及时纠正查处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并做好事故查处的公开公示工作,确保公众的知情权。
(5)、搞好安全培训,发挥教育功能
搞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多种方式方法和渠道,但安全教育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教育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承担重要职能和作用,应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和途径,经过长期不间断的培训教育,让安全思想和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员工的心中,形成牢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并变为自觉行动。如果企业注重安全文化建设,注重安全生产教育,做到年年讲、月月讲、时时讲,铭刻脑海,深入骨髓,“安全第一”不只是一条标语,就是告诉人们要学会有效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达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质的飞跃。
搞好安全文化建设,不光单纯是让员工在安全意识上提高,在技术水平和技能上也必须达到安全生产的需要。对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在上岗之前进行特种作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保证特种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做到持证上岗。可见,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宣传教育培训,才能使员工的整体安全意识和文化素质全而提高,自觉做到人人懂得珍爱生命,人人自觉遵章守纪。
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意见范文2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an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 and discusses how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rough constructing excellent enterprise culture.
关键词: 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Key words: enterprise culture;enhance;core competitive capacity of enterprises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108-01
0引言
世界500强企业的经验表明,企业出类拔萃的关键是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文化在企业竞争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的各种管理行为当中,都充满着文化因素。他们的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往往包括引人注目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1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理念
1.1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倡导、积累,经过筛选提炼而形成的,是以企业共同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最高目标、管理哲学、优良作风、行为规范、标识、环境等为主要内容的,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企业文化是企业无形的资产,是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它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辐射功能,这些共同构成了企业文化的功能体系。
1.2 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创始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并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判断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标准:①应当是难以替代的。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这个特点,北大的张维迎教授做出了精辟的论述“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②应当是异质的;③必须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只有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才能使企业占有永远的有利地位,后来的研究者在此基础之上添加了一些判断标准;④必须给客户带来特别利益,它可以帮助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或创造价值来扩大客户利益,给企业带来最高的效率;⑤必须为市场认可,既能够提供进入相关市场的机会。
2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都是其“灵魂”,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统帅”,是企业行为的“指挥官”,在企业成长中具有无法替代的核心作用。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植于企业良好的文化中,企业文化各个方面都对核心竞争力起着推动和发展的作用。
2.1 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文化的本质就是个性,就是利益。文化个性一旦转变成产品竞争力,也就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所独有的,它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哲学,很难被竞争对手和其他企业所模仿,因此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性。
2.2 企业文化决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企业管理历经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两个阶段,企业文化作为文化管理的工具,无疑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现代管理方式。核心竞争力的知识性是以人力资源为载体的对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实质上是对人的管理。
2.3 企业文化决定核心竞争力的积累方向由于企业所处环境及自身实力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企业要不断的调整,周而复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价值观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企业的一切行为本质上都要受价值观的指导。企业努力的方向也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积累方向。
3以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企业文化之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可以得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企业的竞争优势,从文化入手,不失为明智之举。
3.1 提炼优秀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被全体员工所共同认同的基本价值判断,它影响着员工对知识的获取,直接决定着员工的行为方式,提升企业文化,必须以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提升为本。提炼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企业价值观,不能用生硬的概念和术语来表达,应该能够为所有员工认识并具有想象的空间,由领导表达为一幅生动具体的蓝图,将员工团结在为企业愿景奋斗的历程中;其次,价值观要正确反应企业长远目标;再次,为了使建立的共享价值观,被员工接受和认同就会变得容易而顺畅,企业领导者应当发动和鼓励管理层和所有员工共同参与讨论并提炼企业价值观,只有这样做,员工才能够深刻体会、认同并内化企业价值观。
3.2 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积累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企业文化着力于以文化因素去挖掘企业的潜力,尊重和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使企业成为全体员工都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共同体。一是要形成“以人为本”的氛围。充分释放员工对事业追求和个人价值实现的能量,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二是强化惟才是举的导向。用好一个人才等于树立一面旗帜,在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上,应当做到知人善任,不拘一格,惟才是举;三是构建人才成长的平台。企业应当形成一个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氛围,切实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创造条件,为人才成长构建发展的平台。
3.3 建设学习型的团队建设学习型的团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一是在学习理念上要高度重视,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可能在经营上、精神上、形象上有新的表现、新的进步;二是在学习机制上要提供保障;三是在学习氛围上要着力营造,才能真正地爱惜人才、保护人才、为人才充分发挥才能创造好的条件;四是在学习型企业的建设途径上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形式载体,开展创建活动,使学习型企业建设体现时代特点、贴近企业实际、富有成效。
3.4 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要想持续不断的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创新,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演变与发展的过程,创新已经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企业创新中,企业文化主要发挥着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是防止伴随企业的成长而形成的企业文化上的惰性,这种文化惰性使企业不能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创新动力不足;其次是积极塑造企业文化,引发创新潮流,推进持续的创新过程。
参考文献:
[1]林国建.现代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M]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意见范文3
关键词: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做法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1.1.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又被称之为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 orOrganization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以企业管理整体优化为目标的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相依的关系,最终使员工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依恋自己的企业。因此,企业应塑造健康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促进员工的知识、能力的进步与发展,激发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与成就感。企业文化是在一定背景下形成的,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企业制度、企业产品、企业精神、历史传统、道德规范、文化环境等多层面的内容。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1.2企业文化的特征
1.2.1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
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是谋求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能够有效反应企业的经济组织的价值观以及经营理念。
1.2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
无论企业规模大小,企业的内部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这一管理过程。现代管理的核心强调的是人,在管理过程中重视对人的管理。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更应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核心地位,不断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与昂的积极性、创造性,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1.3.企业文化是一种双重的组织文化
企业属于经济组织,为了达到特定的企业目标对内部成员进行协调控制。利用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进行协调控制,营造健康轻松的工作环境和组织氛围。这种组织文化不仅仅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而是两者的有效结合。这类组织文化不仅对企业的产品、工作环境以及生产设备产生影响,而且可以对社会以及企业的传统特色产生影响。
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内涵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的主体作用以及地位的有力肯定,强调了人对与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价值取向的体现,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展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强调了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以及为了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有效避免企业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以及道德规范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来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习,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一局――九队进行“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的做法和思考
3.1.一局――九队的企业文化建设概况
一局――九队作为一支有着60多年发展创业史的地勘队伍,历史的沉淀,使其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历届――九队领导班子都注重“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之路。
60年来,一一九队获得市级以上集体荣誉称号100多个,省部级以上荣誉30多个,涌现出市级以上劳模21人,其中省部级劳模3人。近年来先后获得过全国模范地勘单位、全国煤炭文明单位、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及连续多年荣获邯郸市文明单位称号。
3.2.一局――九队进行“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3.2.1.撰写文化刊物,确立“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为企业文化理念
――九队在建队50周年时,搬入了新办公楼并设计了队标,出了《队史》、《征文集》,全队职工配发了服装,职工精神焕然一新,极大产生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原下属――九队机修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过成功的经验,全厂员工以“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为企业文化理念,他们以厂为家,建功立业。由几十人的小厂,扩大到近200人,产值由年产值几十万元,增加到3000多万元的产值。
3.2.2.建立“三室”进行文化宣传教育
利用建队60周年契机,成立队史陈列室,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参观,弘扬老一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传承“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团结进取、献身勘探、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企业文化精神。
每年,新来的大学生来到――九队上班,要进入“三室”(队史陈列室、党员活动室、职工活动室)参观,通过队史介绍和先进人物事迹宣传,引导大家增强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其次开展“最美一线工人”评选活动,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将评选出的人物先进事迹广泛宣传,并制成宣传广告参加总局企业文化部组织的“最美中国煤地人”评选。把坚持“三光荣”传统教育(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学习老一代地质工作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引导职工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好结合起来,并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了强大的引领作用,并为企业吸引了更多的人才。
3.2.3.三是关心员工,帮扶济困
2014年6月――九队广大干部职工为救助身患癌症的员工时俊刚筹措善款,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时俊刚及其家人感受着爱的正能量,短短三天时间,筹措善款16840元。也许这个数字对于这个家庭所要承担的高额费用是微不足道的,但它承载的是――九队机关员工沉甸甸的关爱,带去的是大家满怀的祝福与希望,涓涓细流可以流淌成浩瀚大海,点滴爱心可以汇聚成爱的洪流,流进这个家庭每个人的心田,让他们看到希望,多增添一份战胜困难的力量。
3.2.4.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
党工群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根据职工爱好先后成立了书画小组、足球队、乒乓球小组、男女拔河队、女职工读书小组等文体活动小组,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受到员工们的欢迎。
3.2.5.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
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双休日开展文明环境、文明交通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活动,增进了员工的融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发挥正能量作用。
3.2.6.利用有效载体进行宣传
充分利用《中煤地质报》、《地勘简讯》等行业媒体宣传,宣传正能量,扩大影响力。每年在各类报刊发表40多篇稿件。这些企业文化软硬件设施的提高,收到明显效果。
当前,结合――九队的现状,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创新创建企业文化措施,建立长远有效机制。第一,细节决定成败,在做好单位办公环境亮化工程的硬件基础上,着手加强职工的素质,提高软实力水平。例如:开展礼仪讲座培训,以适应现代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对外来人员来有问候语,去有欢送言,因为每个个体都是代表――九队形象的窗口,是――九队的名片。第二,利用每年节假活动日,开展员工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为员工搭建成才平台,充分展现员工的特长。“花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为以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供依据。第三,选派有潜力的优秀员工出去培训学习,开拓员工的视野,为储备后备力量打下基础。
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意见范文4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那么,企业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贯彻“和谐”的理念,善于吸收企业所在地的优秀文化成果,敢于营造有时代特色和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以人为本,尊重员工文化差异
1.从人的本性需求出发做好管理工作。只要抓住了人的本性需求,事实上就抓住了企业管理的命门,这是企业管理最起码切入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十七大强调建设和谐文化的任务,而企业文化建设本身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企业信奉并付诸实施的价值理念,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砝码,是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要发展,文化必先行。大庆钻井一公司按照“优先一线、优先基层,确保职工生产生活需要”的原则,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近两年来就完成了公司办公楼、离退休管理中心活动场所等多项矿建工程,完成厂区“平改坡”工程,厂区绿化。这些“民心工程”已成为职工的“满意工程”。
2.尊重员工的文化差异。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员工,尊重员工的前提就是承认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而员工行为及心理的多样性、差异性无不与其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因此企业要充分了解、认知甚至熟悉大庆油田的文化风俗习惯,真正的搞好自身企业的文化建设。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取向是存在差异的,同一种激励手段对不同的员工激励的效果不同,对于企业,一是一线的生产工人,二是具有较高学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这两类员工的激励手段就应该采取差异化的方式。考虑到高层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企业价值的重要创造者和企业的核心力量,同时这些员工一般来说在经济上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果采取的还仅仅是奖金或者增加工资的方式,就很难进一步提高此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类员工在基本的物质方面得到满足之后,对内在的精神方面,比如成就感的需求就会更多一些。而且对于这类员工,企业迫切希望能将他们长期的留下来为企业服务,因此,对于那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除提供高工资外,还应该增加福利待遇等,同时还应提供培训的机会。
3.要善于利用属地文化价值观为企业服务。任何一种正在传承的文化肯定有其独特的价值。就拿大庆会战时传唱至今的歌曲来讲,且不说这些歌曲中保留了很多优秀的文化内涵,最重要的是这些歌曲的大部分歌词有励志的作用,这些歌词内容比一般意义上的励志内容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石油工人有力量”这首歌,就可以当做创业精神来传唱,在员工的非正式聚会和歌咏比赛中,这首歌的点唱率是较高的。这些歌曲的这种励志性,在当时大庆开发的初期,在当时一穷二白的背景下,对于开发大庆油田肯定是有激励作用的。今天,在大庆二次创业的新的伟大征程中,它仍然具有鼓舞斗志,激励前行的重要作用。大庆油田的企业文化,是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中,通过油田一次创业的实践,生根发芽、孕育成长,历经风雨,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经过认真地提升、提炼、总结,现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要让广大职工在内心深处真正接受,在思想上真正认同,在行动上真正践行。
二、营造员工与管理环境的和谐与途径
1.企业管理环境要适应员工发展的要求。企业管理环境具体来讲也就是由企业所提供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集团及其成员企业所倡导的企业观念、价值、理念和企业精神等,以及所执行的制度、程序等。常言说得好,“日望三餐,夜望一宿”,作为企业就必须把保障基本的生活条件必须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重视。另外在生活环境上还要适当照顾属地的生活风俗习惯,比如东北地区的风俗习惯,这也是自身本地员工的需要。对于工作环境就是要把握好不能一味地强调经营管理条件而忽略了自身员工的工作及生活条件。没有处理好维护员工权益及方便经营之间的辩证关系。事实上,作为企业,就要牺牲自身存在的一些个性,因此在生活及工作上就要更加照顾好自己的员工,唯有如此把自己的员工照顾好了,也才能服务好企业。另外内部管理环境的和谐,还要在本土化上下工夫,也就是人才本土化,经营制度措施要本土化,让管理氛围更加适合员工的发展。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要因人而异。 对于一线的生产工人来说,其物质水平相对于其它职业一般比较低,从个人需求来讲,采用物质激励会更有效。对于知识型的员工来说,对员工需求进行细分,以采取恰当的激励手段。要深入的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奖励,使激励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2.妥善处理与企业管理环境不和谐的员工。和谐不是一团和气,更不是“和稀泥”,对于与企业管理环境不和谐的员工必须妥善处理。最常见表现的外在形式就是行为方式上的冲突。近年来,部份员工主要来源于新进招收的市场化员工和部分新入厂员工。他们大都没有经历过较大的磨练;还有的就是员工技能跟不上企业管理发展的步伐,这一般是从未涉入石油行业的员工,主要是采取培训与使用一体化的办法来让员工跟上管理的步伐。对于营造员工和管理环境的和谐,充分认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理念的整合和传播,改革不适合人才发展的人事管理环境;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在人才市场中选人,选那些认同我们企业理念并能为其所用的人才;让人才在开拓市场的过程和结果中,让市场来检验人才,来检验这支队伍。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1.处理好企业员工需求和管理手段的差异。比如员工的需求排位来讲,一般员工的需求排位是:安全与依附、生存、自我发展需要;而属地企业员工的需求排位是:生存、自我实现,然后才是安全与依附。人才商品化的倾向在一些企业非常明显,人力资本的流动更加活跃。再拿所采取的常规管理手段来讲,在理性与人性、法制与人情、物质与精神激励、个人与集体这些方面上,在一些发达企业在前者肯定比一些国企占有较大的比重。
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意见范文5
关键词: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
一、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奠定稳固的思想基础,为企业在前进的方向上始终不偏离正确的航向,使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都遵循科学发展观,更是企业构建社会主义道德相一致的企业文化的保障。
(一)非公企业的员工急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非公企业的员工因为长期忽视思想政治工作,不少人接受各种不同的思潮的熏染,对人生、世界乃至人的价值有着不太正确的看法。[1]有些企业一直弘扬唯目的论的思潮,员工为了达成业绩目标不惜使用任何手段,采取没有底线的竞争乃至不正当竞争的手段,这些员工之所以能如此肆无忌惮的开展坑害消费者的行为正是他们缺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表现,企业应当有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但是正确的底线并不能缺失,这就需要在正确的三观塑造上加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参与。
(二)思想政治工作为非公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怕没有钱、没有人才,就怕企业的领导者缺乏正确的发展观。[2]在发展的过程中揠苗助长、急功近利,为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的商誉,采用不实的宣传或冒进的发展战略,或者在发展中没有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式,以牺牲环境和不人道的方式强行采掘,最终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埋下了隐患。这些都需要通过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来指导企业的健康发展的,可以说企业的发展确实有其自由发展的必要性,但是每一个企业都肩负这社会责任和全人类的发展的神圣使命,要提高认识,达到全局观的统筹,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要跟上来。
二、非公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具体指企业的核心理念、企业精神、企业愿景等一系列文化建设工作。通过整齐划一的企业文化,形成公司上下员工的共同认识,有强烈的认同感,从而凝聚企业的向心力。
(一)企业文化建设是凝聚企业向心力的重要方式
企业毕竟和普通的社群的形式有着不一样之处,其除了一般的人合性之外,更多体现的是资合性,但是虽然一个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构建的,但并不表示大家一切向钱看就是能一道努力的同志。[3]而要形成一定的企业向心力就必须提供企业文化的路径。企业文化使一个企业的员工即使来自不同的领域,来源于五湖四海,都能够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共同创业。
(二)独特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走出个性化道路的重要方式
如今市场的大潮起起伏伏,一个企业也许一时风光无限,但要能屹立与浪潮的尖端,始终是要有与众不同的魅力的。而这种让一个企业从千万企业中脱颖而出的特质正是来源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以自己的行为代表这个企业的整体形象,为了构筑这么一个不同的企业而思量自己的行为的后果,从而有一个全局的观念维护好来之不易的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非公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企业文化建设是构建员工的共同价值和思想观念进而形成统一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在科学先进的理论的指引下,保障企业的发展壮大健康进行的必要保障。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将科学发展观融合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为企业文化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4]企业文化在有了思想政治工作保驾护航,就不会走入邪路,而能将企业的利益、职工的利益乃至社会的利益有机统一起来。这就保证了一个企业能够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二)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
非公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为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将企业的发展和其社会使命结合起来。然而非公企业往往在这些方面投入的并不足够,相比之下,企业文化的构建因为有其天然的商业利益,而备受非公企业的重视。因此在非公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融合在企业文化的构建中,良好的企业文化极大的便利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
四、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建议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精神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上至国家下至企业,都应当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的指导思想,所以在融合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谋求一个共同的落脚点即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精神,注重尊重每一个企业员工、理解和关爱每一个员工的发展,正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纽带。这就必须对两者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了解到两者都不能偏废,而且也必须通过两者的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改变过去思想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局面,同时在塑造企业文化的同时确保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两者围绕这个共同目标相互映衬,员工既能够在思想上获得人文关怀,又能在行动上获得人文的体验。整个公司才能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二)革新形式,将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
过去的思想工作的开展方式往往充满了说教意味,员工的接受度不高,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觉得很难办,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随着这些年在非公企业中备受重视,方法层出不穷。有集体的培训也有小组的素质扩展,有寓教于乐的文艺演出也有精彩纷呈的知识竞赛。
非公企业只有既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又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杜凤君.以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探析[J].才智.2011(24)
[2]胡安纲.谈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融合[J].理论导报.2010(08)
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意见范文6
【关键词】和谐校园,校园文化
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互联网等现代科技信息手段的普及,各种思想观点和行为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高校,这对新时期高校的建设与和谐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应对挑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唱响高校和谐发展主旋律,把多种影响思想的源组织引导到营建和谐校园、促进高校科学和谐发展的同一目标中,应当成为我们每一个大学人的应尽之责。
一、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由师生员工共同创建、信奉、遵循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和谐校园文化主要表现为:浓郁积极的学习氛围、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整洁卫生的校园环境、健康愉悦的人际关系,它可以让每一个走进校园的人都有一种想在这里生活与学习的愿望。
二、和谐校园建设的现状
现阶段,校园建设很多还停留在重视硬件而忽视软件的层面。一提到校园建设,管理者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扩大学校占地面积、更新教学设施、兴建功能强大的校园数字化系统等硬件设施方面。目前,虽然有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对诸如校园文化氛围建设、运用新型管理手段替代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师资队伍的锻炼、管理者管理素质的提升等软件方面进行建设。但多数学校还没有真正将“和谐”文化引入校园,少部分学校也正在进行初步的尝试,概括来说目前高校的“和谐”校园建设在以下几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
1、教育产业化带来的教育目的过于功利化、教育行为发生变异。伴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发展,学校管理者、师生都陷入了对短期利益的追求,很多人忙于追求经济效益,希望用最小的付出、在最短的时间里换取最大的收益。这就导致部分学校的教育功利性倾向明显,文化却在逐渐衰弱,教育行为混乱。
2、社会的变革所带来的价值取向多元化,使学校同教师、教师同学生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不和谐。高校教师被住房、医疗、教育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困扰着,有部分教师喜欢固守陈规,较少借助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式或是使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不得当,这些并没有给被管理者带来 “增效减负”的作用。管理者喜欢在教学管理中过分强调规范统一,甚至细化到案、统一板书格式、统一使用投影仪、幻灯片,统一学生的自习时间等要求,这样很容易导致某些学科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刻板。
3、在对学生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者也忽视大学生的特点、喜欢凭经验或者是习惯进行管理。学生管理者缺乏对大学生心理需求的研究,还有的虽然办事认真负责但过于谨小慎微,对学生的能力充满了不信任,很难真正与学生打成一片。有的强调细枝末节,对学生的行为要求片面追求统一、整齐,而缺乏在人生大方向上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当中的程度很低甚至没有,多数决策都是管理部门直接说了算,很少真正听取学生等被管理者的意见,只能被动的服从各项规章制度的管理。
三、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我院校园文化建设偏于形式化。其主要表现有: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文体活动。”认为只有轰轰烈烈的文体活动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结果使学生疲于奔波,专业技能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却因频繁的活动得不到有效保证,让人很难感觉校园应有的学习氛围。同时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在抓精神文化建设时,片面地强化制度管理,注重制度约束,而不注重营造文化氛围去诱导学生,没有把制度管理提高到文化层面来建设,导致管理工作只能是管得了当面,管不了背后,学生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反而对执行制度抵制、反感甚至阳奉阴违。
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校园文化活动应贴近教育目标。学院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带进第二课堂,澄清大学生中的模糊思想,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要坚持的、什么是要抵制的、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可耻的;通过道德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们把正确的思想认知提升为信仰信念。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使全校师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逐渐转化为和谐有序、协调高效的精神文明状态,能够主动向周边的同学进行思想扩散,最终转化为广大学生的进取心,让全体学生自觉地将这种精神状态转化为自身践行,能更好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把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可能转化为全面发展的现实。
2、应贴近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大学生既然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校园文化教育效果的评价者。 所以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教育者要贴近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和满足性感受。一是要深入了解大学生,尊重大学生成长发展内在需差异性的客观存在。 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是校园文化发挥教育作用的基础。二是要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贴近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才会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事实证明,校园文化活动越是贴近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则越能产生教、受双方的心理共振,越能催发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的良好心理状态。
3、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学院可以在抓思想道德建设活动中,强化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着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体现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带动文化建设大面积提高。在学校入园道路处设置有醒目的办学标语、办学宗旨等宣传标语牌,花坛里设置有惜花爱草的警示牌,教学楼道置有精美塑料方框,图文并茂的“弟子规”、“诚信”等名言哲理,使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浓郁文化氛围的熏陶。加之校园环境幽雅,布局整齐,绿草如茵,花树相间,产生了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促劳,以美健体的功效;四是坚持“校园无空地,处处都育人”的环境教育理念,使校园的墙壁、花坛、等处处都是无声的教育,处处都有无穷的启迪;五是实行“文明班集体”评选活动,并发放“流动红旗”。实行班级量化考核,落实日检查、日公布、周评比、月汇总,掀起全校性比学习、守纪律、讲卫生竞赛,促进校园文明行为。
4、加强活动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为此学院应以广大学生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丰富第二课堂。一结合本校实际,通过校训、校徽等形式,弘扬校风,形成自己的特色,引导学生养成文明、守纪、勤奋、上进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二积极开展主题化传统性教育活动。通过元旦、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开展活动,使全体师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使教师能够在充满人情味的校园文化中,怀着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学生能够拓宽发展空间,胸怀远大理想,从而使校园成为师生不断学习、交流和提高的场所,使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知识殿堂的神圣,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遇秋兰,余文龙.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J].长沙大学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