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工作职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残联工作职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残联工作职能

残联工作职能范文1

一、体制及机制障碍初探

20年实践证明,各级政府残工委组织架构设计合理科学,政府主导作用和成员单位协同作用发挥较好。但残联组织架构和业务体系已不适应发展需要,障碍主要表现为:

(1)残疾人干部进入残联严重障碍,专门协会工作困难重重,残联代表性较弱;(2)服务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专业人才能力弱,传统化服务模式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3)内设机构业务重叠,分工不清,协调不够;(4)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手段单一,资金使用绩效低,缺乏有效监督,有所抬头。

二、改革的背景

(一)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作用趋势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政府职能由包办企业转向宏观调控,企业按市场规律运行。人均GDP达1000至3000美元,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突出,市场和政府出现“双失灵”,此时,政府必须进一步转变职能,由包办社会转向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建立公民社会,社会组织按志愿精神运行。

(二)国家治理结构发生变化的趋势

国家治理的最佳结构是政府、企业和社会三足鼎立,政府处于相对主导地位,宏观调控和转变职能。政府属于规制领域,核心是公平,为第一部门,为民服务。企业属物的生产和再生产领域,核心是效益,为第二部门,创造利润。社会属于人际关系生产和再生产领域,核心是整合,为第三部门,改善人类。政府通过纳税合同和民主政治提供服务,属二次分配。企业通过市场机制提供服务,属一次分配。社会通过志愿精神和行动提供服务,属三次分配。三者按各自规律基本独立运行,少部分重叠。

(三)社会问题多发趋势和社会政策时代

改革开放30年,社会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变化时期,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社会经济利益和权力分配不公平,结构不协调、不合理引发大量现实和潜在问题。

社会政策包括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个人服务及其他。20年来,大量经济法规和政策集中出台,为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公正,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社会政策相对集中出台,预示进入社会政策时代。

(四)社会组织发展趋势、特点及问题

社会组织快速发展,数量、种类、独立性、合法性日益增加和提高。据统计,已注册基金会975家,其中非公募253家,占26%,年度资金规模约50亿。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近32万家。还有大量未注册“非法”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发展呈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经济驱动、非制度化等七大特点。

社会组织发展存在五大问题:专业化理念有待加强;管理体制障碍;政策扶持不到位,购买服务制度未建立;自身建设有待加强,人才匮乏,经费不足;政府监管难以到位。

广州市为残疾人提供服务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不足300家,不能获得财政资助,生存困难。香港有17000家社会组织,近3000家为残疾人服务,70%资金来自政府补贴。

(五)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趋势

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关系:社会政策在制度、规划层面制定策略,通过计划和项目操作;社会工作将社会政策转化为行动,落实到社区和个人。

近年来,国家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健康服务、社区建设、社团管理、家庭婚姻、住房改革、教育改革方面出台不少社会政策,但效果不尽人意。除制度设计有缺陷,实施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是因为缺少专业化、职业化落实政策机制,即社会工作机制。目前主要依靠政府行政体系――劳动、民政、卫生、城建、教育等和“准”行政体系――工、青、妇、残联,明显与公众行动脱节,也与经济和社会转型趋势不适应。社会工作专业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恢复,已有上万毕业生,但大部分没有发挥专业能力,缺乏专业化职业服务系统是重要原因。

(六)残疾人服务需求量猛增,残联力不从心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全国残疾人数量增加到8300万,广东省增加到540万。全国8万残联系统干部,广东省4000多人,面对残疾人权利意识觉醒,服务需求量猛增,服务要求提高,残联干部感到力不从心。

(七)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趋势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国务院及各级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即将启动,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深入。这次大部门制整合的核心是政府转型,即政府由经济性建设主体转变为经济性和社会性公共服务主体,进一步明确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为企业和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供环境和基础条件。新一轮改革,残联要顺应改革大局,积极配合,找准定位。

(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趋势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着手对社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及机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领域。建议选择残疾人服务和管理领域试点,改革服务和管理体制及机制,理由有5点:

(1)残疾人福利服务大多数属于非核心福利服务,只涉及特殊人群而非全体公民,不会引起社会动荡不安;(2)服务和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职能交叉严重,问题较突出,具有普遍性特殊性;(3)服务和管理体制及机制改革成本低,投入小,易于突破,试点经验便于推广;(4)残联具有政府部门不具备的独特组织优势,社会公众认可度较高;(5)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培育发展和监管社会组织及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问题,这些问题易于从残疾人社会组织获得突破。残联有能力承担培育发展和监管的责任,切实履行义务。

三、改革总体目标

通过改革残联机构,强化“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培育发展残疾人和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组织,逐步形成以残联为主体的准政府组织及政府有关部门开办的服务机构,与残疾人及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组织携手合作,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新体制及机制。

四、改革总体要求

为残疾人及为残疾人服务社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提供环境和基础条件。

(一)只要残疾人有服务需求,就有相应的残疾人及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组织出现,残联受政府委托作为主管部门,扶持发展,并以“项目管理”和“招投标”方式,向这些组织采购服务提供给有需求的残疾人,成为分配资源机构。

(二)建立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交流平台与信息渠道。提供服务项目中,政府和社会组织获取公共资源机会均等。

五、改革核心内容

调整残联内设机构,重建残联业务体系,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六、改革配套内容

借鉴香港及发达国家经验,在政府残工委组织架构内,增设专家咨询机构:残疾人事务专业委员会。在残联组织架构外,增设法律监督机构平等机会委员会,监督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的实施,受理残疾人投诉,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

七、改革具体措施

(一)中国残联人员编制数、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数保持不变,只对内设机构和业务内容做调整。

按残疾类别新设视力残疾人工作部、听力言语残疾人工作部、肢体残疾人工作部、智力残疾人工作部、精神残疾人工作部,与五大专门协会合署办公,部门负责人由本类别残疾人或亲友担任,兼任本类别协会主席或副主席、理事会理事。新设残疾人服务项目管理办公室与计划财务部合署办公。在原组联部基础上,并入原宣传文体部职能,新设组织宣传部,增加制定社会工作人才建设规划。撤销人事部,将职能并入办公厅,撤销研究室,将其指导研究职能并人维权部,单独设立直属研究机构:中国残疾人研究院。撤销康复部、教育就业部、宣传文体部,将其职能分别并入视力残疾人工作部、听力言语残疾人工作部、肢体残疾人工作部、智力残疾人工作部、精神残疾人工作部。原宣传文体部“开展残疾人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的职能由中国残联文化和体育直属单位承担。

(二)省级(副省级市)残联人员编制控制在50~80名,领导职数相应增加,内设机构10个,与中国残联上下对应。

八、残联任务及业务分工

(一)中国残联和省级残联除向残疾人提供基本福利服务及少量高尖端核心福利服务外,其主要任务:(1)制定福利服务政策;(2)拟定福利事业发展方向和规划,(3)向残疾人及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组织提供资助及监察;(4)研究、开发服务高科技项目,组织推广。

残联工作职能范文2

调研组认为下列问题必须在此加以讨论。

问题之一:如何较准确地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情况?

掌握需求的方法不外乎两种。一是不断地组织各类专业人员对各类残疾人进行全面康复普查;二是组织基层社区康复协调员,定期较准确地收集社区残疾人的康复信息,并将其及时输入“残疾人综合信息系统”,以便上级残联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前一种方法涉及的人力、财力十分庞大,显然不适合频繁地使用。因此,后一种方法可能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主要选择。如何保证此种方法的有效实施并产生期望效果,调研组认为应从4个方面入手。

1.尽快完成“残疾人综合信息系统”在全省的推广普及工作。系统网络的终端在城市要普及到社区,在农村现阶段至少要普及到乡镇,并创造条件逐步普及到行政村。

2.培训社区康复协调员。不但要培训其“残疾人综合信息系统”的操作技术,而且要培训其对康复需求的正确收集方法、正确筛选需求适应症的基本技能和对已提供康复服务的效果正确评估技术。对收集、筛选和评估所获得的信息,现阶段至少要做到每半年收集和更新输入一次,为有效地提供“一对一”式的康复服务提供保障。

3.鉴于正确收集康复需求、正确筛选需求适应症和正确评估服务效果涉及较复杂的医学、教育、心理、康复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要求社区康复协调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些知识困难较大,因此当前还要研发和推广诸如“智力、听力残疾评估系统”之类的高科技含量的康复需求筛查评估工具,使基层的康复需求筛查评估操作逐步“傻瓜化”,让基层同志通过培训掌握这些工具的简易操作方法后,可以胜任较复杂的康复需求筛查评估工作。

4.探索建立对基层社区康复协调员的激励机制。促使这支队伍在稳定中不断地提高素质。

问题之二:在康复服务能力明显低于残疾人康复需求的事实面前,我们应当怎么办?

对此问题,我们的思路也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积极为残疾人“买服务”;二是本着拾遗补缺的原则,潜心为残疾人“办服务”。第一方面的展开表述就是,社会康复资源属于全体人民,理应为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体人民所共同享受。那么究竟哪些康复服务能够买到呢?从调研组收集到的信息分析,医疗康复类、住院期间的医学康复训练类、学龄残疾人群的特殊教育康复类、成年残疾人群的特殊职业康复类和老年残疾人群的特殊康复护理类等服务是能够向卫生、教育和民政等部门购买到的,只是目前所能购买到的服务数量还远远不足。对此,各级残联应当采取的策略是:

1.在进一步帮助残疾人享受现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的同时,进一步呼吁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为残疾人制定优惠政策,使其在享受上述保障时得到比健全人更多一些的实惠。此外,各级残联还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针对残疾人的特殊康复救助政策,从而综合以上几方面的资金力量,以保证残疾人“有资金”享受康复服务。

2.呼吁政府敦促卫生、教育、民政等部门进一步提高诸如医疗康复类、住院期间的医学康复训练类、学龄残疾人群的特殊教育康复类、成年残疾人群的特殊职业康复类和老年残疾人群的特殊康复护理类等服务的数量与质量,以保证每个有此类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人人都“有地方”享受康复服务。

对上述各类康复服务,各级残联无疑应当致力于“买”,而不是致力于“办”。因为如果“办”,必将造成服务能力的重复建设,造成人、财、物的很大浪费,而且就残联系统人员技术结构的现状来看,也不见得“办”得好。

问题之三:残联系统应当“办”哪些康复服务?如何办?

通过对问题之一、之二的讨论,残联系统应当“办”哪些康复服务这个问题应当是比较明确的。即本着“拾遗补缺”的原则,致力于办那些向社会还“买”不到的康复服务。这类康复服务包括:针对在医疗机构经过致残性疾病治疗和早期康复后出院,又需有专门康复训练机构对其进行进一步训练并辅以物理、传统医学等治疗,而后才适合转入社区和家庭进行康复的康复训练类服务;针对学龄前听力、言语、智力和精神等残疾儿童及其家长的教育康复和培训类服务;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类服务等。各级残联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办”好这些康复服务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之必须。任何等着社会开办这些康复服务,然后再花钱购买这些服务的想法都是不作为、不思进取和有碍于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如期实现的。为此,各级残联当前应当认真做好的事包括:

1.各级残联在“办”康复服务时,要统一思想。使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买”和“办”两条腿走路的认识,成为各级残联的上下共识。还要通过不懈地宣传,使之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最大限度地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

2.各级残联在“办”康复服务时,要认真分析当地残疾人的各类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能力现状。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把针对出院后和回归社区家庭前的“三瘫一截”(偏瘫、截瘫、脑瘫和截肢)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心办好,使这类患者最终不致残或少致残;把针对学龄前听力、言语、智力和精神等残疾儿童及其家长的教育康复训练培训机构办好,使这类儿童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最佳时期获得正确及时的康复训练干预,为其将来融入于社会,贡献于社会打好基础;把针对各类残疾人的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办好,以改善残疾人的生存质量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3.在“办”康复服务时,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主旨。要认同“办”好康复服务就是对当地残疾人事业的一种发展,就是对“以残疾人为本”理念的一种实践。“办”康复服务的基本要求是在全面提升当地康复服务能力的前提下,找出符合实际情况且残疾人最迫切希望开办的康复服务项目,并将其首先办好。从而带动其他康复服务项目协调有序地跟进提高。同时还要探索建立有利于所“办”康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机制,调动这些机构的内外在发展动力和积极性,促进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各级残联特别是市级残联还应坚持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做好区域内残联办的各类康复服务机构合理布局的规划工作。通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逐步实现区域内各级残联康复机构的服务内容既重点突出又余缺互补,进而在逐步实现中国残联提出的“使残疾人就地、就近、及时地得到康复服务”要求的同时,避免重复建设,保证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4.要注意处理好各类康复服务机构的上下级关系。上级康复服务机构不但自身承担着直接为残疾人服务的任务,而且还承担着为下级同类康复服务机构提供指导、示范、进修培训、帮助解决疑难技术问题和组织区域内实施康复重点项目等职责。特别是县(市、区)级康复服务机构还承担着对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乃至家庭的康复训练服务和指导的职责。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地方的康复服务机构忽视了这些指导职能。尤其是一些将康复服务机构承包给个人办的地方,这些指导职能几乎是不落实的。我们不反对将康复服务机构承包给个人办,但是承包后如何落实指导职能,特别是对社区、家庭的指导职能,是每位残联理事长所必须重视的要点之一。如果一个康复服务机构不承担指导职责,我们认为其最多只能算“办”成功了一半。

5.各级残联在“办”康复服务时,还要注重相应工作载体的设计和运用。如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县城、社区、单位)创建、计划生育先进市(县、乡镇)创建等载体的成功设计和运用,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的。就残疾人康复领域来讲,近几年在全省开展的“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就是一个较成功的范例。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使这项工作成为了政府的关注重点,使残疾人得到了实惠。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推广。总之,好的载体将为我们工作提供抓手和切入点,将为相应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来自政府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激励性动力,各级残联应当予以重视。

建议

通过调研,调研组提出下列建议,供各级残疾领导决策时参考:

1.要尽快完成“残疾人综合信息系统”在全省的推广普及工作。了解残疾人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效果信息的动态;培训社区康复协调员,使之基本具备残疾识别、了解康复需求信息、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和将需求、服务结果动态输入“浙江省残疾人综合信息系统”的能力;同时还要积极研发和推广高科技含量的康复需求筛查、康复服务效果评估工具,帮助社区康复协调员相应能力的形成;探索建立促进基层社区康复协调员队伍稳定和提高的激励机制,也必须予以重视。

2.要继续帮助残疾人享受现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同时还要继续制定和落实残疾人康复救助政策。为残疾人享受康复服务建立保障机制。

3.各级残联既要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为残疾人“买服务”,又要本着拾遗补缺的原则为残疾人“办服务”。为“办”好服务,首先要积极宣传,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要坚持“发展”、“以残疾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其次要在“办”康复服务时,通过责任机制的建立,处理好各类康复服务机构的上下级关系,其中尤其要处理落实好逐级指导的职责。还要注重相应工作载体的科学设计和运用。

残联工作职能范文3

基层残疾人工作是指县以下(含县级市、区)行政区域内的残疾人工作,直接为残疾人服务和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因而是改善残疾人状况的重要环节。由于残联是一个新型的事业团体,组织建制时间短,所以过去我们在重视自身服务及其岗位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等方面化了很大功夫,创立了一个崭新的事业,然而却忽视了服务整个系统的有效链接,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服务缝隙,只重视共同需求服务,忽视了个性化服务。江苏省太仓市残联从工作的本质功能定位入手,切实团结教育残疾人,努力为残疾人服务,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树立服务理念,从理念、体制、体系、制度等四个方面积极构建服务型工作部门,用诚信、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品牌和延伸服务内涵,成效显著,获得了江苏省“九五”期间残疾人工作先进市光荣称号,这是充分注重个性化服务的良好结果。

二、工作环境因素——有形展示

残联的工作职能是“代表、服务、管理”,是按照“弘扬人道主义,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的工作宗旨开展工作,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基层残联的整个单位是“窗口单位”,直接面对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所以基层残联的工作环境因素十分重要,工作环境的有形展示它直接体现了工作的水平与工作能量,这对于残联组织这样一个新型事业团体来说尤其重要。太仓市残联在积极构建服务型工作部门的工作中,将有形展示的表象性扩展到服务内涵的人文性,这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工作内涵拓展。该上墙的上墙,该公示的公示,工作环境醒目了然,办公区就是服务区,让残疾人一进入就感觉到是到了“娘家”一样,工作的成效就必然会令各方面满意。

三、主体因素——人员的素质与工作过程

在残联工作的人员是残联服务的主体因素,工作人员担当着服务表现与宣传残联事业的双重任务,因此对工作人员的甄选、培训、情绪、举止等方面要求尤为重要。工作的精简高效是个基本工作原则,但在工作中工作人员的表情愉悦、专注和热情是一个重要的工作要求。我在一年多的残联工作中深有体会:到残联来要求解决的问题许多都是很难解决的;有的残疾人到残联来压根就不是来要求解决什么问题的,他只是有些困惑或者说是有话无人讲而到残联来“聊天”的,把残联当作可以说说知心话的一个“家”;当然也有个别人是提出一些无理要求的。凡此种种,只有用热心、细心、耐心、爱心的工作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愉悦的表情、专注的眼神和热情的说服可以减轻来访者的不耐烦情绪,这样,不能解决的问题当事人也理解了、来“聊天”的转化为送上门来的“调查研究”、提无理要求的也在工作人员的热情中放弃了固执等等。太仓市残联用统一原则强调服务的自觉性,比如,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实行桌卡、胸卡制度,挂牌上岗、亮证服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有效地解决了一个工作态度问题;全面推行“一站式”办公制和“一条龙”服务管理,简化程序、减少环节、加快节奏、方便办事,有效地解决了一个工作效率问题;全面推行限时限次办结制,在公开承诺的时限内,实行“立即办”工作方式,同时对所办事项必须一次性明确告知必备的材料、手续、时间,并热情引导和帮助完备,不得让办事者多次往返,努力为残疾人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有效地解决了一个工作责任问题等等。太仓市残联工作实施一体化策略,独创了服务结构扁平化、服务终端个性化、服务关系互动化的基层残疾人工作模式,收到了极好的工作效果。

残联工作职能范文4

残疾人干部在残联的地位之重要,有如青年干部之于共青团,妇女干部之于妇联,少数民族干部之于民委,文学艺术者干部之于文联。因为社会是由不同群体组成的,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和利益。只有这个群体内的人最熟知这个群体的需求,最能体现这个群体的特征、代表这个群体的利益。世界上有色人种的解放、少数民族的解放、妇女的解放和现在的残疾人的解放,无不是群体内的代表人物在呕心沥血、奔走呼吁,无不是群体内大批精兵强将在不懈奋斗。如果缺少群体内有识之士的正确引导和强力推动,一个群体的解放事业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和目的,甚至会出现“断层”、出现“两头热,中间冷”的局面。朴方主席说:残疾人不活跃,残联不可能活跃。这话语重心长。

目前,在残联工作的干部中,有不少有事业心、有责任感、能吃苦耐劳、有奉献精神的人,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但是,不可否认,还有一些残联干部,是被这个事业迅速发展起来的洪流“卷进来的”,他们之所以被“卷进来”,是被残联组织“科级”、“处级”、“厅级”等职位所吸引。我在湖南省残联从事宣传工作15年,全省120多个县(市、区)基本跑到,除了知道一些残疾人干部是主动要求来残联工作外,几乎很少遇见有其他干部主动要求来做残疾人工作。听他们讲得最多的是:先到残联上一个台阶再说。如果把他们调进残联,在职务上不提一级,就会怀疑“

自己是不是犯了错误?”、“自己的工作能力是不是不行了?”有些残联干部不愿在外面理直气壮地讲自己在残联工作,也不愿跟残疾人打交道,认为和残疾人在一起“丢格”、“倒霉”。因为有这种心态,这些人对残疾人工作多半采取能“应付”就“应付”的态度。而对个人利益则是看得很重,在内部千方百计争待遇、要规格;常和其他单位的同级去比,觉得自己吃亏了。个别干部甚至情愿残联垮掉,好合并到别的单位去“当官”。一些理事长(正职)想尽办法离开残联,情愿到其他单位做排在三、四位的副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湖南省14个市、州残联相继成立。十七、八年过去了,现在市级残联尚未完全配备残疾人副理事长,绝大部分市级残疾人副理事长也是朴方主席2002年7月到湖南考察工作后近年内才配好的。一些县(市)没有残疾人干部。在基层残联,残疾人干部可有可无,残疾人干部的意见可听可不听。残疾人干部在残联“声音”很弱,甚至没有“声音”。残疾人干部在残联的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更不用说重要地位了。

二、残疾人干部和残疾人事业血肉相连,千方百计想把工作干好,但是目前残疾人干部的处境令人担忧。

1992年,我主动要求到残联工作。当时只有一个想法:我是残疾人,只有残疾人事业发展了,自己才能发展,那些同病相怜的残疾人兄弟姐妹的日子才会有所改善。带着这样的理想来到残联,我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命运、前途和残疾人事业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血肉联系。据我了解,大部分到残联工作的残疾人干部都有这种想法、这种愿望、这种理想、这种热情。残疾人干部在残联总是千方百计想把工作干好,生怕工作出了差错,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但是尽管他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付出了很多的心血,面对现实,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无奈。

1.大部分残疾人干部在残联有职无权,或无职无权,代表的作用发挥不出来。残疾人干部在基层残联属于“小门小姓”,由于缺少“人脉”,在实际工作中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干着急。很多好的想法、方案、意见,就是提不到会上讨论,或提到会上讨论,“和者寡”,往往通不过。

2.对残疾人干部呵护、关心少,歧视、偏见多。在工作中,残疾人干部和其他干部一样,有优点、有成绩,也有缺点、有不足。但是一些同志对残疾人干部的优点和成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缺点和不足则“两目圆睁”、“品头评足”。如果有了优点、成绩,他们认为你是残疾人,是残

疾人中的代表,多做残疾人工作是应该的;对于缺点、不足,认为你是残疾人,就是水平差、素质低。那种为了使残疾人干部能够健康成长,对其热情呵护、有意栽培的情况不多见。有些干部甚至有意无意拿残疾人干部生理缺陷开玩笑,不愿和残疾人干部走在一起,或一起出去办事、出差等。残疾人干部在自己的“娘家”有一种被压抑的另类的感觉。

3.残疾人干部在残联难以提拔和重用。① 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认为自己是来做残疾人工作的,残疾人是自己的工作对象,残疾人能到残联来工作已经是很不错了,到顶点了,只有老老实实做事的份,还想当什么“官”?在思想上,“俯视”残疾人,把残疾人干部低看了一等。② 另有一些人认为:我一个健全人干了几十年,也还是一个处级、科级,你一个残疾人再怎么地,也是个残疾人。在观念上,歧视残疾人干部。③ 还有极个别人认为:上面要求要培养、重用残疾人干部,因而生怕残疾人干部妨碍了自己升迁、抢先占了自己的位置,千方百计想把残疾人干部挤压出局。在职务升迁上,把残疾人干部视为绊脚石。“正面”问题往往出在“投票”和“考察”这两个关键环节上。“票数不够、缺少民意”、“还不成熟,需要锻炼锻炼”,是两个大棒。如果你是非常优秀的残疾人干部,成绩摆在那里,宁愿给你荣誉,如记功、评先进工作者等,职务则抱得死死的,不到那一步就是不放手,尽管你做残疾人工作已从青丝熬出了白发,也无济于事。因此,有的残疾人干部在残联准备“自生自灭”,也有不少残疾人干部对残疾人事业不愿做孔圣人“乱而隐,祸而避”,而是壮志未酬,雄心不改,一边拼命工作,干出成绩;一边勤奋学习,“宁静致远”。

三、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来做好残疾人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要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来培养、重用残疾人干部,为残疾人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动力。为此,必须加大残疾人干部的培养力度,现有三条建议供参考:

1.支持一批真正优秀的残疾人干部做省、市残联的理事长。理由:①各省市残联都成立十几年了,不少残疾人干部在残联这个“洪炉”里得到了锻炼,“炼铁成钢”。他们有切身体会,熟悉残疾人工作,热爱残疾人事业,并已把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与残疾人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有知识、有能力、也有成绩。面对这样一批残疾人干部、残疾人工作的老兵,中残联要有信心、有决心,充分利用残联干部双重管理的文件精神,放手支持他们去挑重担。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国妇联在成立之初对自己的干部不拘一格培养、提拔。那些妇女干部开始做妇联的负责人时也是在“票数不够”、“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干起的,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很快适应了自己的位置。②残疾人干部做残联负责人的优势:a、熟知残疾人情况,和残疾人的感情拉得更近。“我们都是残疾人”,可以让大家的心贴得更近,手拉得更紧。b、其工作热情可以感动周围的人,包括领导。“他(她)身体不方便,为了残疾人工作跑上跑下,我们从心底里佩服,应该给予支持。”c、残疾人干部得到了锻炼,积累了“当家”的经验,为下一轮残疾人事业更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创建培养残疾人干部的长效机制,加大残疾人干部的培养力度。①建立残疾人工作者培训基地(培训学校)。以一年、半年的中、短期培训为主,或把残联干部的培训纳入党校(行政学院)的培训计划,设立残联干部培训班,每期培训要有一定数量的残疾人干部参加。只有通过培训才能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工作队伍,特别是一支专业化的残疾人干部队伍。②给一批优秀的残疾人干部挂职锻炼的机会。挂职锻炼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水平,这是很多部门、很多单位培养干部的一个重要办法。这个办法目前在我省残联尚未出现,也没有看见我省残疾人干部到中残联挂职,更没有到外单位挂职。建议从中残联做起,定期让一批基层残疾人干部到中残联挂职锻炼,并建议中残联推荐一批优秀残疾人到其他单位挂职。③健全残疾人干部的管理制度,如定期考察制度、激励与约束制度等。现在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不进则退,请中残联多和各省组织部门沟通,对德才兼备的残疾人干部要从残疾人事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敢于破格提拔重用,大胆放手支持他们的工作。④严把残疾人干部进入残联工作的关口。进入残联工作的残疾人干部一定要起点高。现在有些在残联工作的残疾人干部文化底蕴有限、心理素质有限、活动、协调能力有限。具体体现在人格上缺少尊严、血性,思相上缺少主见、远见,处理问题上缺少大气、果敢。是不是残疾人中就没有千里马?绝对不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现在挑选“千里马”,外在的因素太多,严重影响了“马”的质量。

残联工作职能范文5

以下是**年度我社区残协所做的几项具体工作。

(1)定期对社区残疾人进行了走访服务,共计走访服务129人次,电话问询服务63人次。

(2)为5名社区贫困残疾人办理了医保申请。

(3)1月6日,“春节”前夕,市残联走访了我社区的贫困残疾人黄文发;为他送去了新年的祝福及助残金。

(4)3月10日,我社区邀请冯丽等3名残疾人参加了由市残联和市就业局共同开办的“磐石市残疾人联合会、就业局一传十代百暨创办你的企业”残疾人创业培训班。在这次培训班中参加的学员都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为他们今后的自主创业提供了必要的知识。

(5)5月11日,我社区残疾儿童朴奕择的母亲参加了由市残联举办的“脑瘫儿童家长培训班”,对该残疾儿童的康复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残联工作职能范文6

县委、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残疾人工作会议,主要是回顾总结年残疾人工作,对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过去的一年,上级残联的正确指导下,各级党政组织的重视关心下,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县残疾人工作者的艰辛工作和广大残疾人自身的不懈努力,县残疾人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残疾人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此,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向所有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各位获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刚才,理事长就残疾人工作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完全赞成。下面,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残疾人事业的责任感

党的十七大把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上十分重要的位置,提出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关爱,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残疾人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没有残疾人的稳定,就不能说社会的完全稳定;没有残疾人的小康,也不能说全社会进入小康;没有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就更谈不上社会的协调发展。对这一点,我们在思想上要有正确的认识。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残疾人工作,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残疾人政策,全力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全县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残疾人收入低、就业难、竞争力弱、承受力差的弱势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特别在农村还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没有劳动能力,生活十分困难。全县残疾人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个别乡镇领导认识不到位,重视力度不够,对残疾人工作研究少、关心少,残疾人工作离广大残疾人的愿望和要求差距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基层残联组织职能发挥不充分,个别残疾人组织履职能力较低;三是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事件仍时有发生,全社会关残、爱残、助残、扶残的浓厚氛围尚待形成。对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性,切实学会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指导残疾人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虚心倾听残疾人的呼声和要求,切实维护和保障残疾人的权益,认真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条件,努力为残疾人营造平等、充分参与社会建设的环境和条件。

二、抓住重点,努力开创残疾人工作的新局面

要紧紧围绕全县发展大局,抓住残疾人工作重点,突破难点,努力打造残疾人工作亮点,使全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相协调,力争使我县残疾人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

(一)开展康复助残,努力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今年县政府将下大力气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这不仅是政府的一项实事工程、福利工程、民心工程,也是切实为广大贫困白内障患者解决痛苦,重见光明,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重要举措,更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需要。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的按照《望城县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实施方案》的部署和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创建工作,确保今年顺利的通过中央、省、市的验收。在开展好白内障复明工作的基础上,同时还要重点抓好残疾人假肢装配、聋儿语训、肢体矫治、精神病防治等重点康复项目,不断拓展康复业务,让不同类别的残疾人都能得到康复服务,努力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二)抓好就业培训,做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残疾人就业是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文明成果的基础。各级各部门要立足工作实际,切实加大残疾人就业工作力度。一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制定颁发的《残疾人就业条例》和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加大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力度。县残联要组织人力对各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积极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二是做好残疾人社会就业工作。县、乡残联要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和服务工作,认真落实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要树立一批残疾人创业致富典型,并进行适当的扶持,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就业。三是加大残疾人就业执法检查力度。要按照《残疾人就业条例》的规定,重点检查各用人单位与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情况,切实维护好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四是要加强残疾人保障金的征收和管理。向各用人单位征收残疾人保障金,是国家法定的征收项目,县残联和财政、地税部门要坚持依法征收,确保应收尽收,加强对此项资金的管理,专款专户专用,坚持按规定要求把钱用在最急、最实、最需要的残疾人事业上。

(三)做好基础工作,核发第二代残疾人证。残疾人证是认定残疾人及残疾类别、等级的合法证件,是残疾人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的重要凭证。随着广大残疾人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和覆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完善与落实,残疾人证的功能与作用日益突出,第一代残疾人证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实需要。根据上级残联的部署,我县将在今年核发第二代残疾人证。核发和管理残疾人证是党和政府委托各级残联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直接涉及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关系残联形象。县、乡残联务必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做好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核发和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为更好的实现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供保障。

(四)开展助残活动,营造扶残助残社会环境。弘扬扶残助残的优良风气,营造关爱残疾人的社会环境,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进步水平的客观要求,也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条件。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以第十九个“全国助残日”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关心残疾人,举全社会之力,开展各种“社会大助残”活动,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关爱残疾人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氛围。要大力宣传扶助残疾人的政策法规,进一步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全力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环境。要继续开展对贫困残疾人的法律援助活动,同各种损害和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要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广泛开展创建无障碍城镇、无障碍行业、无障碍单位和无障碍住宅活动,打造一个处处方便残疾人、照顾残疾人的无障碍文明社会。要通过宣传表彰残疾人自强模范和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广泛开展结对帮扶、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社会捐赠和助残日活动,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等形式,扩大残疾人工作的社会影响,使扶残助残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五)落实优惠政策,保障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认真落实国家及省市县提出的一系列帮扶城乡弱势群体的政策措施,在推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贫困群体的医疗救助制度时,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关注贫困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和实际状况,分别不同情况给予优惠照顾,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都能纳入新的保障体系之中,使他们的衣食住行和就医就学问题能够得到基本保障。要加大对重度残疾人及一户多残家庭生活保障和特殊救助力度。在开展慈善捐赠、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中,要把困难残疾人作为重要的受惠对象,以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六)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确保残疾人群体稳定。残疾人群体的稳定对全县的稳定大局和“平安望城”建设至关重要,当前,在残疾人群体中不稳定的因素还是存在的,侵害残疾人利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我们要以深厚的感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在解决残疾人困难方面出实招、求实效,通过不断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来化解矛盾。要充分发挥广大残疾人在各项事业发展中的主人翁作用,为他们参与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始终把实现“平等、参与、共享”作为残疾人事业的奋斗目标。残疾人群体稳定工作,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维权。要加强对残疾人的法律常识教育,提高残疾人的法律意识,教育引导广大残疾人正确认识和处理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通过合法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各部门和各级残联组织要充分利用法律和政策手段,切实保护好残疾人的合法利益,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三、加强领导,建立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长效机制

残疾人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要求高。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各有关方面要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建立健全扶助残疾人的长效机制,扎扎实实地推进残疾人工作。

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领导作用。各乡镇要把残疾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担负起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职责使命。主要领导要经常听取残疾人工作汇报,主动研究、及时解决残疾人工作中的大事、急事、难事;要适应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积极探索新时期下残疾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二要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政府残工委要加强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所有涉残部门都要各司其职,积极主动地做好残疾人工作,努力为广大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在制定政策、部署各项业务时,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保障他们的平等权利。县、乡残联要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密切联系广大残疾人,了解和反映他们的愿望要求,掌握残疾人的基本状况,做好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当好党委和政府的参谋助手,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三要强化残联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各级残联组织要代表残疾人利益,服务残疾人工作,管理残疾人事务,把各级党委、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要适应时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要经常深入到残疾人特别是贫困残疾人中,把他们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想残疾人之所想,急残疾人之所急,帮残疾人之所需,解残疾人之所困,多为残疾人办好事、实事,做人道主义的传播者、实践者。要团结和鼓励广大残疾人发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各种困难和身体的障碍,做生命的强者、生活的强者。要及时掌握残疾人工作的动态,听取残疾人的意见,反映残疾人的呼声和诉求,为党委、政府决策残疾人事业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