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实验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实验报告范文1
一、基本情况
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进展,进中心办理的项目日益增多,市级机关45个部门的677项行政许可和非许可服务审批项目已有564项进行了集中统一办理,占总数的83.3%,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管理的项目达502项,占总数的74.2%,加强对有关审批工作的监察也显得日益迫切。全市各级行政服务中心自建立以来,各中心都在积极探索并建立部分审批业务系统,努力实现审批业务的信息化。但是,目前各中心的业务系统实际上是一个运行在局域网上的OA系统,只能在网内进行信息传输处理,还不能做到真正的网上审批。在这些系统中,通过中心监管模块,能实现部分监督功能,但仅限于中心内部使用这些信息。从市本级和三县的情况看,我市主要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为内部监控式。即没有审批功能的业务oa系统,以市行政服务中心为代表,包括吴兴、南浔两区的行政服务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业务系统建成于20*年*月,至今已进行过3次调整提高,是一个典型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吴兴区没有单独设立行政服务中心,有关业务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进行,南浔区行政服务中心与市行政服务中心系统是相同的,只是审批项目数量较少而已。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一是在地理分布上,系统运行在中心局域网上,各部门派出人员常驻中心窗口,利用业务系统初步实现了各有关部门集中办理审批和许可事项。三是在工作权限上,窗口不能自由裁量,还不能称为网上审批系统。三是在监督手段上,系统内有初步的监督手段,主要有:预警提示、超时提示,对于即将到期和已经超时的业务项目,可以在工作窗口给予黄灯提示和红灯提示,这些信息也可通过中心管理模块获得,了解各部门、各窗口的办理情况。四是在信息反馈上,有简易的反馈机制,通过公众电信查询系统向办事群众提供实时查询,了解项目办理情况,少走冤枉路。
第二种为部分监控式。以德清县、安吉县为代表,即具有初步业务审批功能系统上的监督模块。两县均在原来与市行政服务中心相类似的情况下,就如何开展网上审批、加强电子监督系统做了大量工作,并重新进行了平台开发与部署。德清县于20*年初新系统投入运行,安吉县于20*年5月投入运行。与第一种模式相比,其功能更加完善,并能兼容各部门网络。主要特点是:一是在办理项目上,除了进中心办理的审批项目大幅度增加外,整合了招投标项目。二是在地理分布上,一方面中心集中办公程度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借助政府办公内网,系统平台向下延伸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整个系统运行在局域网上。三是在监督手段上,有明显加强。系统具有完善的中心管理功能,可以实时查看所有业务办理情况,并以红灯(超时报警)、黄灯(即将超时预警)、白灯(正常办理中)醒目表示,相关业务窗口也会同步显示相关业务的提示信号。四是在信息反馈上,各县行政服务中心把有关业务提示信息通过短信方式通知业务相关人,在网站上实时显示中心项目办理的总体概况,服务对象可以在网上咨询所办业务情况,并就有关情况进行投诉并得到及时的答复。网站上公布了所有项目的详细办理资料,提供有关表格下载,通过加强信息反馈,自觉接受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五是在工作权限上,部门之间初步实现了网上审批,德清县行政服务中心还开展了面向公众的网上申报审批项目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为全面开展网上审批,加强实时监督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三种为全面监控式。以长兴县为代表,已具备了监察专用接口。长兴县在德清、安吉的基础上,根据上级要求,积极开展网上行政实时监察系统的试点工作,利用现有的行政服务中心平台,利用先进的网络和电子技术,对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事项、招投标工作等进行实时监控,建设了行政服务监察平台、招投标事项监察平台、电子眼现场实时监控平台,加强了电子实时监察工作。目前行政服务的监察平台、招投标事项的监察平台两大平台已经建成并进入正常使用阶段。而工作现场电子眼监察平台由于行政服务中心计划迁建的原因,尚未开通。相比前两种模式,其主要特点:一是在设计理念上,系统建设以行政监察的方式方法为主要设计理念,突破传统的监察手段和监察方式方法的束缚,突出强化行政监察的手段,强化对政府行政服务事项、招投标工作和政府采购等工作的监督,使行政服务中心的功能进一步完善,管理和监督的手段进一步提高和拓展,与政府行政服务部门服务窗口的交流、信息交互更加方便,从而使行政服务的质量和服务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二是在监察内容上,已突破了审批和许可项目的范围,除行政服务监察外,还对招投标事项进行监察。(1)行政服务监察包含了对行政服务事项的事前监察、事中监察、事后监察,可以快速掌握项目办理进展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而且对于超期服务事项能够发出预警,用户可以及时地发现并发出催办、督办的指令。因此,该平台的建成,大大地促进了行政服务事项的政务公开,也使行政监察的效率进一步提高。(2)招投标事项监察的内容与行政服务监察基本相同,用户可以查阅、跟踪和监管县招投标中心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相关工作,了解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了解招投标工作的操作流程,了解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展等情况,并且也能够进行信息交互,能够发出催办或督办的指令等等。三是在实时监控上,有了明显加强,通过对行政服务中心平台窗口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评估和现场观察,使监察部门能够在中心以外能够同步实时地查阅、跟踪和监管行政服务审批及招投标工作等事项。通过电子眼监控系统,能够在中心以外对工作现场的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四是在监察入口上,已不限于服务中心内部,监察部门可以在中心以外的位置对各系统上运行的各项工作内容进行实时监控,大大提高了监察的效率、质量。
二、存在问题
从我市行政服务中心加强电子实时监察工作的实践来看,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加强电子监督工作已成为提高政府效能的重要环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对开展电子监督工作的认识不足。各行政服务中心的建成运行才几年时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群众也比较肯定。但对于如何针对新形势下电子政务、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业务的特点开展电子监察,普遍认识不足,觉得也不是很有必要,因为传统的行政监察工作已有相对成熟的理论、内容、手段、方法,或者认为有必要加强,但可以缓一缓。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没有看到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进,国外和国内先进地区的成功案例的示范带动,社会各界期望值的不断提高,都要求我们顺应新形势的发展,加强电子监督工作。虽然各中心对开展电子监察工作都有一定的认识,并积极创造条件推进,但由于开展这项工作需要进行平台开发建设,经费投入较大,如果要做到覆盖所有部门所有审批事项,财政压力不小。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导致各中心工作开展很不平衡。认识不足,已成为加强电子监督工作的最大瓶颈。
二是电子监督工作的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大。经过几年来的艰苦工作,进中心办理的项目一直在增加,但还有一些审批项目尚未进中心办理。由于行政服务中心的电子监督系统只能对在中心运作的项目进行监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监督系统作用发挥。要做到所有部门所有审批项目都进中心办理,纳入电子监督的范围,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对于已进中心办理的项目,目前的电子监督还没有覆盖项目审批的所有环节,而且有些项目的部分环节在中心之外运作。电子监督要做到覆盖所有部门所有审批项目所有环节,任重道远。
三是电子监督的作用发挥不明显。由于这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作手段和方法,具体工作开展还在不断摸索当中,电子监督的优势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电子监督系统建设的针对性不强,针对监察部门特点设计的专用接口用得比较少,除长兴县外,其他中心还没有开通,这也影响了电子监督工作的深度、效率。辅助监督功能比较薄弱,目前对工作项目进行效能监察只能给出一些简单的统计数据,不能挖掘出更多的信息。由于缺乏相关配套制度,也难以根据监察结果提出效能责任追究措施,使电子监察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纪检监察机关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预防腐败、加强监督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要求效能监察工作必须符合并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根据近几年来我市行政服务中心运作情况,以及县区试点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外地成功案例,就下一步我市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网上实时监督系统建设,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总体思路。在指导思想上,明确政务实时监督系统是纪检监察机关依据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对各地各部门网上政务公开、网上行政审批、网上资源交易等内容进行网上实时监控的一项具体措施。在实施步骤上,应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在功能定位上,须突出监督系统的开放性、实时性、真实性,力求该监督系统能同时监控多个部门业务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在监控重点上,突出事中监督的作用,兼顾全程监督。
2、设计主要功能。围绕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重点,把全程监督、实时监督的要求贯穿于公共权力运作的全过程。主要分为:预警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全程监督(实时监控各业务系统运行情况)、辅助监督(为更加有效地实施监督而设立的查询功能和统计分析功能)、视频监督(对工作现场进行实时监督)。
3、系统建设要求。从我市总体情况来看,信息网络化水平较高,已具备建立政务实时监督的前提条件。在开发和应用政务实时监督系统的过程中,要确保系统的顺利开发、实施,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还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必须取得政府部门的配合和支持。随着近年来,作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展这项工作的大环境已基本具备,但还须做深入的宣传动员工作,取得政府部门的理解支持。二是必须建立“三合一”的开发班子。即纪检监察机关、业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三合一的开发班子,坚持网上监督和传统监督相结合,能确保系统建设真正切合实际。三是必须提供人员、经费和制度保证。注意搞好外部制度环境配套,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由市行政服务中心起草、市政府发文明确行政服务中心效能责任追究办法;二是定期公布审批事务效能监察汇总信息;三是定期公布审批事务效能责任追究处理情况。
四、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实时监督系统建设的具体设想
1、系统总体设计:业务系统在实现“中心局域网”、“政府门户网”、“各部门专业网”安全互通的前提下,实现行政服务中心内网、外部公网、政府办公内网互联一体的网络体系,增加项目受理、预审、信息的多渠道、效能监察系统,审批业务系统、网上预审系统、网上查询系统、内外网门户平台、中心监管系统、远程业务审批系统、信息交互系统、行政监察系统、网络安全系统等。*市网上审批业务系统的建设,是要实现市政府及市政府各委办局面向企业和市民的审批项目的网上审批,并对各市民政务服务系统整合,为企业和市民提供“开放式、交互式、一站式、一表式”远程申报、内部流转、全程跟踪。领导和部门能在第一时间了解项目审批情况,提高协办效率,缩短审批时间,优化投资环境,降低企业成本。初步探索实现“网上审批一站式、服务办事一网式。”这个方案的特点是以方便企业和市民为宗旨,把网上审批和大厅审批有机结合,使网上审批和大厅审批业务同时并存,实现各单位数据共享,统一数据管理、业务的授权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各级领导和行政监察部门对行政审批的监管得以加强,企业和市民觉得更加透明便利。系统的基本目标是形成横向联接市级具有行政许可权的部门、纵向联接各县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计算机网络和行政审批应用系统,实现全市审批业务的统一管理和数据交换与共享。
2、电子实时监督系统功能设计,主要包括两部分:
电子实验报告范文2
概况
2010年6月,宜春市全面开展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全市一个市级公司和十个县级公司,统一部署,统一行动,走靠大联强之路,加盟江西欣荣农村数字院线公司,有数字电影放映机147套(其中国家资助29套,欣荣院线公司配置103套,各市县区公司自购15套),数字电影放映队147个,放映人员250人(其中经省市培训并取得省数字电影放映资格证的有160人,其余跟机学习),仅2010年7月份至年底就放映数字电影18832场(全年放映农村电影36135场),实现了农村电影节目更多更丰富、放映质量更高更稳定、服务水平更好更优,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的目标。
决策
随着全国农村数字电影的不断普及、数字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广普及数字电影是电影业的发展方向,是时代进步和农村电影事业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提高农村电影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利于提高农村电影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宜春市农村电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是通过几年来农村电影工程的实施,农民群众对电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全国、全省数字电影迅猛发展,全国放映场次的50%,全省放映场次的60%都已实现数字化放映,数字电影优势全面显现。三是胶片向数字转型的过渡期,胶片节目数量少,质量差,交易环节不畅,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农村电影何处去?唯有改革和创新,实施数字电影放映。宜春市广电局领导带领市公司的同志,一道向省局汇报,向欣荣院线了解情况,实地考察已经实行了数字电影放映的兄弟设区市公司和放映单位,掌握实施数字电影放映的第一手资料。根据群众的呼声、市场的需要,于2010年初召开全市电影公司经理会,就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作共同谋划,共商举措,共同探讨,形成共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宜早不宜晚,宜主动不宜被动,宜争取不宜等待。上争中影新农村公司和欣荣院线支持,下联县市公司和放映队互动,向电影行政主管部门呈报了“关于全市农村电影实施数字化放映的请示”,主管局立即呈报市政府和省广电局,获得市政府和电影行政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全市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正式启动。
实施
强化组织领导。按照项目化、责任人、时间表的要求进行实施,宜春市广电局党组专门召开会议听取市电影公司关于实施数字化放映工作的情况汇报,就数字电影行文向市人民政府请示,确立项目为全市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责任人为市广电局分管领导和市电影公司领导,全面启动数字化放映工作,协调数字电影节目站(基站)建设,争取国家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组织放映人员培训,2010年元月启动,2010年7月全面实现数字化放映。
多渠道解决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建设节目供应站。宜春市采取“国家资助一点,自己筹资买一点,院线配一点”的方法解决数字机147套。根据国家支持和鼓励数字电影发展的政策,市局领导高度重视,专程专电请求省局支持,最终搭上了国家资助数字电影机的末班车,落实国家资助数字机29套,数字电影放映车一辆。按照市场化方式,各县市区公司筹资30多万元购置电影数字机15套,走靠大联强之路,全市11个电影公司筹资22万元入股加盟江西欣荣院线公司,由院线公司配置数字电影机103套,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每15个行政村一套数字机的标准。市财政拨付专款5万元用于节目站(基站)建设。
加强培训,提升素质。针对数字电影的新技术新特点,为更好地发挥数字电影的技术优势,提高数字电影的放映质量和服务质量,市电影公司进行组织协调,欣荣院线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于2010年1月和5月,在六个县市设立培训点,组织培训工作。全市共有250余人参加培训,经考试考核,160人获省数字电影放映资格证。同时全市选派20位技术骨干参加全省数字电影骨干技术学习班。
问题
放映队伍水平有待提高。数字电影是科技革命与科技创新的产物,是数字技术应用于电影的结晶,对放映人员的要求大大提高。而宜春市放映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仅仅是扳开关,能放映而已,对于节目下载、授权等操作程序,什么是数字电影和数字电影的特点,以及设备的保养维护等都是一知半解,很难发挥设备的全部效能。
培训工作有待加强。宜春市实施数字化放映起步较晚,但从启动到实施的完成时间却较短。一是培训时间短,很多放映员实践操作只轮上一两回;二是数字电影机型号不一,生产厂家不同,操作方法的差异给培训带来难度;三是培训资料短缺。
发挥广告传媒平台作用有待加强。数字电影院线制的运作方式,赋予数字电影广告传媒平台极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数字电影放映网络普及,点多面广,放映场次多,群众喜闻乐见、观众聚集等优势未能宣传推广,厂家商家缺少了解,缺少战略合作伙伴。该平台仅仅是强档影片本身贴片广告和院线投放部分广告,总量小,费用小,效益低,基层公司和放映单位缺乏广告市场开拓营销策划能力。
数字电影设备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设备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放映质量的高低。目前宜春市配置的数字电影机服务器故障频发,据统计,半年来返修40台次,返修率高达30%;院线维修量大,技术不足,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售后服务严重不到位;缺乏维修网点,返厂维修时间长,部分设备维修甚至达数个月之久,严重地影响农村电影正常放映,挫伤了放映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建议
农村电影实施数字化放映后,放映质量和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农民群众对电影的选择权、知情权和自进一步提高。要把农村电影这一民心工程做好做实,许多工作仍值得探索。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探索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性放映和市场化放映相结合的新途径。在人口相对集中,经济较发达的乡村、集镇、郊区乡村,村民人均发放公益电影券4-6张,券到农户。放映单位利用集镇、村组礼堂或文化活动室,设立固定售票放映点,实行定时定点售票放映。公益电影券也可随到随看,每200张公益券折算一场公益电影,领取政府补贴。这样做好处有三:一是改善农村观映条件,做到从室外到室内,从站着看到坐着看;二是促进电影队及时引进高质量的商业大片放映,提高农村电影效益,解决大片进农村难的问题;三是培育农村电影市场,有利于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电影市场,为农村电影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电子实验报告范文3
[关键词]教学管理;开放式电子实验教学;模块设计
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实训设备的利用率,规范实验实训教学过程,拓展实验实训教学空间,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现有职业院校实验实训管理系统,主要面向实训室管理人员和实训指导教师,‘缺少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方法及教学管理规范的研究,特别是没考虑校企合作下的实验、实训、实习项目管理,不能按教学评估要求汇总信息提供真实可信的报告供教学行政部门及上级主管单位评审。同时该系统是一个网上教学管理系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学生在高职电子实验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为解决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繁重问题,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可借鉴的平台。
一、系统功能概述
高职电子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具备五个方面的功能:1)学生自己网上注册、登录功能;2)学生自主进行实验预约功能;3)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电脑进行在线学习的功能;4)生成、提交实验报告的功能;5)老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学生查询实验成绩的功能。
二、系统模块设计
系统设计中将电子实验教学管理分成三个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实验员模块。如图1所示,每个模块都有详细的功能设计,在形式上是相互独立的,而在功能上相互依存。实验教学主要通过上传理论指导资料来实现。由于是网络教学,指导资料的形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譬如视频演示实验步骤,动画演示实验原理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通过数字信息流的形式,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做大量的改进。在线辅导通过网络通讯工具QQ,与学生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方式进行实时辅导。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直接从系统中抽取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批阅后在记分栏内给出分数。
(一)学生模块
学生模块的功能有:注册登录、实验预约、在线学习、自由讨论、实验报告。图3学生模块流程图1)注册登录和在线学习。注册和登录,是进入电子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和实验员的用户名是特定的,不需要再进行注册。学生注册时要求输入学号、姓名、班级、专业等信息。这些信息在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中都将显示出来。登录成功并进入实验界面时,系统根据登录信息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从用户信息表中查找该用户的相关信息,并反应到实验界面。这样能方便教师对学生信息进行辨认和管理。学生登录系统后在列表中选择要预习的实验题目,在线进行实验前的预习。2)实验预约。实验预约模块是为学生和实验管理员设计的。实验员将近期内可做的实验在网上,学生提交预约意愿,实验员收集到足够的预约信息后,对实验人员及对应的实验时间、实验地点进行安排,上传安排结果,学生通过系统了解到实验安排的情况。学生在系统内进行实验预约,保证了学生选择实验题目、实验时间的充分自由。3)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模式已经由系统定制好,学生只需填写相应的内容,提交时自动生成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学生需要填写表格的数据及计算结果,讨论并回答实验检测题,写出实验结论。进行完上述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后,实验结论、实验讨论分析等内容由学生手工填入至实验报告的相应位置,在确认实验报告各项内容都完成后,将实验报告上传。即完成了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4)自由讨论。自由讨论这项功能则通过网络通讯工具来实现。本系统中主要是利用班级QQ群和群空间进行群内讨论与交流,讨论的主题围绕实验展开,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扩展知识面。
(二)实验员模块
实验员模块的功能:实验安排、器材管理、实验指导。1)实验安排。根据学生预约的情况,实验员对实验学生人数进行控制。由于在学生进行预约时,学生能够了解到其他同学已经预约的情况,在预约时不会导致在某一个时间段人数超员的情况。实验员需要做的是对具体时间和具体实验人员的统一安排。2)器材管理和实验指导。实验室器材的管理和每个学生做实验的实时指导都由实验员来完成。这就要求实验员具备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总结
电子实验报告范文4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 自适应重合闸 线路保护
中图分类号:TM7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1-012-03
1 高压输电线路的保护新原理及自适应重合闸技术发展的现状
1.1 高压输电线路的保护原理发展现状
高压输电线路保护一般有三种方法:输电线路分相电流差动保护、输电线路单端全线速动暂态电流保护、输电线路能量方向保护。这三种方法针对不同的方面对输电线路进行保护,有其独特的特点。
(1)输电线路分相电流差动保护。
这种保护方式从原理上面来说是最理想的,其在对输电线进行保护的时候不会受到系统的影响,因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选相功能,这种方法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由于高压输电线的分布电容较大,在轻重负荷区会分别有误动和拒动的保护产生,而这种保护会给高压输电线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这个方法进行保护的时候最好还是采用分布电容补偿措施。输电线路分相电流差动保护是可以根据其取用的电量进行划分的,一个是基于工频相量,一个是基于瞬时值的采样值。根据长期的研究表明,如果说基于工频全电流的这种分相电流差动保护有能力克服分布电容带来的影响,则其有能力成为最为合适的高压输电线分相电流差动保护的方法。
(2)输电线路单端全线速动暂态电流保护。
单端全线速动暂态电流保护技术最为关键的点就是对于边界的选择性,就我国目前而言就只有阻波器和母线杂散电容这两种边界。由于电容式设备在高压输电线上广泛运用,同时阻波器又不是高压输电线的主要装置,因此在这种保护当中最受欢迎的还是以母线杂散电容作为边界的基于暂态电流信号的单端暂态电流保护,而这种保护只会受到电容大小的影响和输电线沿途衰减程度的影响。
(3)输电线路能量方向保护。
输电线路故障分量方向保护在传统的保护基础上提升了保护的速度,同时对于这种方法而言,电路负荷和串补电容等都不对其产生任何的有害影响,即使是系统出现一些问题对其也只会产生不大的影响。对于这种保护方法而言,输电线路中产生的能量波动对其影响是较大的,而输电线路又非常的长,产生故障的可能性又大,因此就必须对其进行一个输电线路能量方向的保护,这样就可以让输电线路故障分量方向保护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1.2 输电线路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输电线的电压要求越来越高,而随着输电线的电压的不断升高,杆塔的高度和相间的距离也是成正比的增加的,这样产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可能性就大大的增加了。而过电压的产生也会使得两相运行时产生故障的概率增加,因此在过电压不超过一定值的时候,可以采用单相重合闸技术来进行控制,这对于保护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过电压是高压输电线最为头疼的一项影响因素,对于系统来说,由于过电压而产生故障对于系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合闸的原因进行一个有效的判断,比如是重合于永久性故障还是瞬时性的,这样就可以进行不同的操作,避免重合闸给线路造成很大的影响。经过长期的研究,基于并联电抗器是否运用于输电线路的识别器被发明出来,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一个较详细的判断。
2 对于现新技术的研究
2.1 基于分布参数的分相电流差动保护新原理
当高压输电线是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对于输电线上面每一个点之间的电压和电流理论上是相等的,如果考虑到实际情况,会存在一些误差,但是幅度也不会很大。但是当线路中产生故障的时候,故障两端的电压差就会很大,因此可以通过计算两端的差值的最大来作为保护线路不会因为故障而毁坏全部线路。
根据研究发现,故障点两端的电压是趋近于相等的,因此在进行各个点之间差距的计算时,当差值达到最小,这个区间则为故障点,而根据这个原理即可研究出特高压输电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新原理。设该点位置为距离线路始端l处,则具体公式为:
上式即为保护新原理的计算公式,最后一项为电流的定值。虽然说这个方法对于非故障相来说存在一些缺陷,对于故障点的判断会有一定的失误,但是这个新原理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是对于线路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流程如图1。
2.2 两种高压输电线路自适应重合闸技术
此处通过仿真测试的相关数值来说明两种高压输电线路自适应重合闸技术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达到其想要的结果的。在本次仿真测试中,两侧系统等效电势的相位差用 表示,Rg为故障接地电阻, ’为断开和闭合两种情况下的电压和的相位差,L是指故障距离,从故障点到起送点。
(1)不带并联电抗器的情况下幅值与相位综合判据的方法研究。
本次仿真的软件是采用的PSCAD,所显示的仿真结果都是依据实际的情况而模拟得出的,表1、表2、表3为仿真的数值。
通过表1、表2、表3数据显示,幅值与相位综合判据是具有明显的作用的,故障发生的情况不同,其幅值与相位是不同的,对于瞬时性故障而言,其产生的相位差和幅度值都非常的小,而对于永久性故障而言,其产生的差值角度均可大于40`互比较可以明显的发现丘S睹出故障的睬永久性还是瞬时性的b淹方便工作人员及时的作出颖措试な涞缦呗肥艿降挠跋熳钚 T谡G榭鱿拢庵址椒ㄊ蔷呓细叩牧槊舳鹊摹K淙徽庵址椒ǖ牧槊舳雀撸故怯幸欢ǖ闹圃家蛩兀惫傻缱柙龃蠡蛘呤歉汉杉又兀飧龇椒ǖ淖既沸跃突岽蟠蛘劭哿恕?
在长期的研究中对于上述方法进行了一个改进,仿真测试结果如表4、表5、表6、表7。
由表4、表5、表6、表7可以看出,改进后的方法基本还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同时也不会受到线路、负荷、故障距离等的影响了,这也是一大提高。
(2)带并联电抗器情况下的新的拍频判据研究。
此次实验中在输电线路中加装了并联电抗器,数值为4.2325H, =20,Rg=500 ,L=200km,中性点小电抗电感为0.6718H,自由分量频率计算值为46.6401Hz,仿真时采样率为1kHz。本文通过对幅度U0jb进行计算,从而了解两种故障下负荷电流对其影响,影响非常的明显。
这次的仿真实验其实是两个拍频实验的结合,此实验就是利用了并联电抗器的拍频特性和利用不同频率的正弦量之间具有正交性消除断开相电量中的基波分量来进行实验,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从上面的表格中很简单的就可以看出,有并联电抗器时可以利用电抗器的特性来进行判断,了解故障是瞬时性还是永久性,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其实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在进行判据的时候,必须预先对自由分量的频率进行估算,这样才能让其兼具灵敏性和准确性。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压输电线路保护新原理及自适应重合闸技术进行了分别的研究,从两者现状入手,然后利用仿真实验来分别说明其最新的原理与技术。本文中介绍的原理和技术就目前而言都是可行性比较高的,但是科技在发展,需求在发展,新的原理和技术还需要后来人进行发掘,以保证其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高要求。
参考文献:
[1] 索南加乐,孙丹丹,付伟,等.带并联电抗器输电线路单相自动重合闸永久故障的识别原理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11).
[2] 程玲.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单相自适应重合闸的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
[3] 刘超.特高压电网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
电子实验报告范文5
关键词:实验教学;电路;电子;创新能力
Reform experiment teaching of circuit and electron to cultivate 3C innovative students
Wu Yanmin, Deng Wei, Cao Weifeng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tract: To cultivate 3C applied and innovative students, the circuit & electron experiment teaching content, methods, tool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re explored and considered. A hierarchical ladder teaching mode is carried out, a mission-driven teaching method is adopted, computer-aided experiment teaching is introduced, experiment teaching platform is constructed, and experiment elective course and laboratory are open. Because of these reforms, the learning initiative, project awareness and innovation capacity of students are greatly improved.
Key words: experiment teaching; circuit; electron; innovation capacity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路电子技术应用遍及各个角落,渗透到越来越多的学科领域,在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彰显[1]。电路电子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电路、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基础,对培养3C型(consciousness,competence and certification of engineering,即工程意识、工程创新能力、工程资格认证)创新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培养3C工程技术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本着“为学生负责,为教育负责,为社会负责”的原则,围绕电路电子实验课程建设,不断尝试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
1 电路电子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近几年教学经验的交流与总结以及对二年级以上电类专业部分学生的调研,笔者从当前电路电子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1.1 实验教学模式古板
传统电路电子基础实验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对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时间进行安排,统一组织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做讲解和演示,学生按教师的演示重复一遍,将实验结果填入统一格式的实验报告中。这样的实验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3C型高素质人才。
1.2 实验教学仅为理论教学的补充,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电路电子实验教学内容是根据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的,实验内容被分割成若干个小实验,每个小实验为2学时,以验证某一理论知识为目的,学生只需简单记录实验数据即可。总的来说,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阻碍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1.3 缺少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
传统实验教学是使用硬件验证教学理论,注重培养学生对孤立的元器件的认识与使用能力,忽视了计算机技术在电路分析和设计中的应用。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可能会因接错电路产生故障,造成器件或仪器损坏,导致学生不能放心大胆地做实验,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对新技术的掌握应用能力为出发点,结合实验教学经验,对电路电子实验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改革探索。
2 电路电子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2.1 开展分层次的阶梯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将实验教学由传统的单一模式改变为循序渐进的分层次阶梯化教学模式,将实验内容分成基础验证性、综合应用性、设计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引导学生从基础着手,循序渐进阶段式提高。学生刚接触电路电子实验,缺乏系统的电路电子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动手实验能力,可以先通过验证性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基础实验技能,调动他们做实验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创新性实验的设置,此类实验选题要紧密结合现代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应用水平和教师的科研成果,同时应具有新颖性、工程性和创新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2.2 采用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设计难度适当的实验任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结合任务的主题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实验中,学生需要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3 引入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实施软硬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传统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触实际的仪器仪表、元器件以及真实电路,并通过亲手搭接电路的过程,锻炼动手能力[2]。但是,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常常受到实验元器件以及实验设备的品种、规格和数量不足的限制,不能满足各种新电路设计和调试的要求,学生的一些独特想法和设计思路难以实现。另外,在实验过程中,电路的安装、调试、测量过程往往需要重复多次,难免出现错误连线和器件损坏的现象,不仅使电路调试费时费力,还可能造成错误的性能分析,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借助EWB,Multisim和Protues等仿真软件,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地进行实验过程的动态仿真,有助于对整个实验过程的理解;并且可以通过修改电路结构和选择不同的元器件及参数,设计、校验和测试各种不同的电路及系统,弥补传统硬件实验的不足,节省实验时间。但是,仿真实验中的电路并不是实际的电路,而是由虚拟的元器件、仪器仪表连接而成的虚拟电路。在真实的、实际的实物实验中,可能会出现某些异常现象和故障,而这些现象和故障在虚拟实验中不会出现,用虚拟实验方法也不能解释。所以,要让学生真正接触、了解和掌握现实的各种电路和系统,必须把软件与硬件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软硬结合、相互补充的实践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4 构建电路电子实验网络教学平台
电路电子实验教学是面向全校电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学生人数多,实验学时少,实验设备数量少。另外,由于发展需要,学校目前处于新老校区同时运行阶段,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教育,我们借助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了电路电子实验教学网络系统,主要包括实时模拟实验系统、交互性的答疑系统、报告上传系统等。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或者手机登录电路电子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系统,在线查看实验教学大纲,明确每个学期需要学习的实验项目,还可以在线预习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观看实验教学录像,并可进行网上答疑和讨论,通过网络平台提交实验报告。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入实验室建立的QQ交流群等,与同年级同学进行交流讨论。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综合性、创造性、自主性的实验学习环境。
2.5 开设选修课,注重课外培养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给学生营造自主合作的实验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开设了电路电子实验选修课,并全面开放电路电子实验室[3]。在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补做实验课上未完成的实验,做自己设计的综合性的实验,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完成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等[4]。实验选修课由实验教师制订具有一定梯度的培训计划,其中主要是设计创新类实验项目,学生自愿报名,课程成绩优异的学生还可进入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进一步学习和锻炼,并可参加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等多项全国性大学生电子技能竞赛。
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对电路电子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为了促进电类各个不同专业的沟通交流,我院分团委成立了电子协会。协会主要开展各项实验、培训、专家讲座、科研项目、社区维修服务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操作体验、经验交流、充电学习、开展实践性科研的交际平台。学院每年都会设立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提高学生的创新主动性和积极性。
2.6 加强实验过程管理,改革考核方式
正确合理的实验考核办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实验成绩主要由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三部分组成。做实验之前,要求学生预习所做实验,并采用抽查提问的方式检验预习效果。在实验成绩构成中,实验预习成绩占10%;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占70%,具体按照:实验内容,实验结果正确性,有无创新性三部分实验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实验报告占20%,主要根据实验报告中实验数据记录是否完整、客观,数据处理是否正确,故障分析是否合理等进行评定。
此外,为了鼓励喜欢钻研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实验考核增加了创新性实验成绩,对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可适当给予高分,如果学生在全国性大学生电子技能竞赛中取得名次,还可以适当增加学分作为奖励,这也是学校卓越工程师计划所倡导的思想。
3 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
电路电子实验教学改革实施三年以来,我校本科生的自主学习、思维创新、动手实践能力均有所提高,电子电气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每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等均有我校学生获奖。2010~2013年,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得了赛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并获全国二等奖三项;2010~2013年,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学生参加“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获得建筑电气设计一等奖一项,团体二等奖一项,团体三等奖一项。此外,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在稳步提高,在全国高校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我校每年都有不少电类专业学生应聘到许继集团、美的集团、格力空调、周立功公司等国内知名大型企业从事研发工作,有不少学生已经成为企业研发骨干。
电路电子实验教学改革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全体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推进各个教学环节改革,扩大学生受益面,完善学籍激励机制。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生的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更多适合社会需求的优秀大学生也将被培养出来。
4 结束语
围绕电路电子实验教学课程建设,坚持以培养3C型工程技术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办学特色,对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和思考。分层次的阶梯化实验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任务驱动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电路电子实验教学中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借助Multisim及Protues等仿真软件,实现了电路电子实验中软硬件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网络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设实验选修课,成立电子协会,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自主合作的课外实验氛围,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增加创新型实验的成绩比例,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喜欢钻研实验的学生提供了保障。通过学生的实验成绩、毕业设计情况及参加竞赛情况来看,这些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后续实践课程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革思,谢红,王松武.电子电路虚拟实验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1):93-96.
[2] 黄勤易,陈金玉,徐小青.电路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5(4):32-34.
电子实验报告范文6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验;双语教学;可行性
作者简介:宋璐(1987-),女,河南洛阳人,河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助理实验师;王红霞(1961-),女,河南洛阳人,洛阳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副教授。(河南 洛阳 47102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7-0115-02
David Crystal在《英语即全球通用语言》一书中说:“英语是全球通用语言,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人们对此是无可奈何的。”[1]只有具有较好外语能力的人才,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发达国家先进的知识文化和科学技术。我国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都很重视英语教学,但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双语教学是针对这个问题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它是外语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实践,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外语手段获取学科相关信息,进而融入到今后的学科国际交流中去。
随着国际间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国家急需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2]是现代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各高校都致力于实验教学改革,以改善学生只注重实验结果,不重视实验过程的现象。在实验课中开展双语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改革措施,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进而训练学生使用双语进行思考和交流,便于学生接触国外先进的知识与技术。此外,相较于理论课程开展双语教学面临教材缺乏、课时少、学生多等问题,实验课的特点使其更易于采用双语教学。
电工电子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实践课程之一,开设的专业广,参与的学生多,改革受益面大。目前,关于在电工电子技术理论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探索实践已经在一些高校中广泛开展,并从教材选择、教育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总结,[3-6]但是在电工电子实验课方面开展双语教学的并不多见。为了更好地开展电工电子实验改革以及推进双语教学研究,笔者在此对电工电子实验课开展双语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一、电工电子实验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目的)
1.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电工电子技术是面向非电专业开设的平台课,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门课程与其专业培养和职业规划没有联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学探讨的关键议题。开展电工电子实验双语教学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一直以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相对较高,但是苦于没有办法进行实践。实验双语教学提供了这样一个途径,教会学生如何将英语这门语言与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联系在一起的,以此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并能在这个实践环节得到充分的运用。
2.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河南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承担全校20多个专业的电工电子实验课程。在电工电子实验课进行双语教学改革,受益面广,有利于从听、说、读、写各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以改善学生“哑巴英语”的现状:预习实验教材,查阅相关外文资料,可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课堂教学与讨论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听力、口语能力;课后实验报告的撰写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上参与互动,课后进行总结,都有利于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提高。
3.为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做准备
河南科技大学地处中原,虽然面向全国招生,但大部分生源来自河南本地,再加上长期的应试教育,招收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英语应用能力差,特别是听力和口语,因此直接决定了理论课的双语教学有一定困难。从较为简单的电工电子实验出发,进行双语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接受并进入双语教学的模式,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推动基础外语的学习,为进一步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做准备。
4.易于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接轨,便于吸纳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
电工电子技术源于西方国家,许多专业术语来自音译,简写符号来自英文首字母,不便于理解记忆,例如用D表示二极管(Diode),用T表示三极管(Transistor)等。通过实验的双语教学,联系国内外的专业知识,加深了这些理解,提高了学生专业素养,了解国际前沿科技。此外,便于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观看国外公开课,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国内外教学的不同,从而获得实质性的提高。
二、电工电子实验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设计)
电工电子实验一般开设在本科的第二学年,编排次序与电工电子技术理论课程紧密配合。通过大学英语和大学物理一年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和专业知识储备,为该实验进行双语教学创造了有力的前提条件,而且其电工部分是高中物理电路的延伸,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容易,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之于双语教学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实验课采用小班教学
每个实验班级30人左右,授课时间短(25min左右),学生自主空间大,与老师交流及自主讨论的机会多。
2.实验课采用自编教材
理论课双语教材的选取一直是高校教师探讨的问题。电工电子实验教材电路公式所占比例较大,且有固定的模式,易于组织教师自编。
3.实验课对语言的依赖性不大[7]
学生在做实验前,已经在理论课上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且通过预习实验教材,了解了实验目的与流程。实验教学的术语单一,环节固定,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手段以及肢体语言,这样学生对教师的英语讲解就容易接受多了。
4.实验课双语教学有助于理解实验内容
实验课使用的仪器本身就是英文标识,比如常用的示波器,以及在实验课中较多选用的英文版本的仿真软件multisim等。
5.实验课可以进行英语综合训练
从预习教材、课堂听讲、课间讨论,到课后撰写实验报告,给学生提供了完整的英语听、说、读、写练习,使学生逐渐培养双语思维能力。
三、电工电子实验开展双语教学的探讨
1.基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材施教
在实验分班时,按不同的专业背景、英语水平进行划分。授课教师切实根据学生情况制订教学计划、授课标准,注意英语渗透力度。对英语水平高的班级,突出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对英语水平低的班级,则突出专业英语的理解能力锻炼。[6]注意不同水平的班级两种语言使用的比例。授课教师要把握好,切不能使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语言的学习脱节,要让学生明白英语只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2.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电工电子实验一般分上、下两个学期完成,或分为电工、电子两个部分进行教学,可逐渐过渡采取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一是维持型,侧重母语讲解,渗透英语专业词汇,即上半学期或开始几个实验可制订英汉双语的教材,教学中也注重中英文交替,复杂的地方用中文讲解,以便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二是过渡型,逐渐过渡到纯英语的教材,加重英语讲解的比例,最终,学生逐步适应后采用沉浸型实现全英文授课。
3.实验考核形式多样化
造成学生只注重实验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考核形式单一。欧美国家的实验教学对前期的预习要求很高,而且实验的每一个步骤都能得到老师的评价,学生的参与度较高。教师可以借鉴国外的模式,在实验过程中增加考核环节,改革考核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对实验预习(英语及专业知识)进行适当的考核,激发学生进行前期预习的兴趣;实验报告按照科技论文的模式,不局限于data analyses,而注重于discussion,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增加加分项目,选择设计性实验拔高训练,分小组讨论,自行设计方案,验证操作,撰写报告,全程要求使用英语。
4.打造高质量的实验教师队伍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也要有良好的英语授课能力。一是对现有的教师进行语言及专业培训,二是吸引具有双语语言能力的专业老师进入实验教师队伍,可以像外语专业一样聘请外籍教师来华授课。
四、结束语
目前,实验教学相对于课堂教学还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希望采用双语教学能逐步提高教师的重视。而双语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对于电工电子实验的双语教学,就要求任课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总结,寻找恰当的双语切入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可以预见,高效实用且适应中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必将会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使之成为国际化的开放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谢慕君.地方高校工科电类专业双语教学实施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330-333.
[2]雷瑞庭,宋跃,李仪,等.电工实训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151-152.
[3]熊兰,吕厚余,韩力,等.《电工学》双语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1):50-52.
[4]葛红娟,刘海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1):51-53.
[5]张俊梅,高林, 撒潮,等.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