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范文1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发明创造的渊源,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认识社会现状,培养他们的兴趣,扫除学习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环保兴趣。

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我国的环境保护不容乐观。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灾难性影响。曾风景如画的南京,十里秦淮,如今,已是堆满垃圾、臭气熏天,淮河水已经无法饮用。大运河的鱼虾绝迹、九七年黄河断流、九八年长江洪水、前几年的沙尘暴,还有近年的汶川地震、城市酸雨等,早已不是新闻。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意义深远的大事。

三、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地位

化学同物理、生物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学科。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初、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四、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策略

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例如作为大气污染物的头两号“杀手”SO2和CO,在初中课本和高中一年级课本中都做过初步和系统地学习。教师在讲授该节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除了这两种主要的污染物,你们还知道哪些是气体污染物呢?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讲解。

2.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教师可以环境污染物为实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测定大气飘尘的浓度、测定雨水的pH值、用SO2形成硫酸、硝酸的过程等等。另一方面,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地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毒性气体(如SO2、CO等)放出的实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对实验结束后的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的污染,又可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3.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

作为农村中学的孩子要多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保护他们的每块绿地。例如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测定日常附近河、湖水的酸碱度,到附近工厂进行污水排放观察及污水处理参观,还有到一些化肥厂、水泥厂参观,亲自体验一下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保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范文2

【关键词】实验教学;环保调研;环保教育;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235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71-01

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环境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联系环境保护的知识,重点介绍大水体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绿色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倡导绿色消费的新观念,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一、为培养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教师要制定好环境保护教育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

1、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学会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会运用化学原理消除污染。

2、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和社区资源,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3、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环境、关爱他人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也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有些化学实验会产生有害气体、有害废水等有害物质,对教室、实验室等造成污染,甚至影响到师生健康。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对每一个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实验,都要强调注意事项,讲解如何避免污染,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与环境有关的实验,都是一个很好的教材。环境保护无小事,环境保护从身边做起。

1、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稀的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硫粉的用量要尽量的少,只要不影响到实验现象即可,若实验后还有硫没有燃烧完,要及时熄灭,不能让其持续燃烧,防止二氧化硫逸散到教室中造成污染。

2、做一氧化碳还氧化铜的实验,为防止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尾气不能直接排放,要用气球收集或直接点燃,并引导学生讨论是否还有更科学的处理方法?(用导管把尾气引到氧化铜下方点燃,既可防止污染,又可节约能源)

3、在做酸、碱与指示剂作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时,把其中的许多反应改成微型实验,改在点滴版上做,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也减少了废液的产生。对实验后的废液,要求统一倒在指定的地方,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四、开展社区环保调研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社区资源,有效地开展与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环保参与意识,争当环保小卫士。

1、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积极开展与环境有关的社区调查活动,引导他们发现环境问题、展开探究、获取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密切联系现实和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如:组织学生参观本地企业如造纸厂、合成氨厂的生产和废水处理性况;组织学生调查本地水域中水葫芦狂长的状况;组织学生调查当的环境污染情况,提出治理的初步意见;组织学生调查常见食品添加剂种类,讨论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以上活动,可以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环境污染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范文3

在生物学习中,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生物教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环保内容,通过认真研读生物教材,紧扣教材中生态环保教育因素,学习环境概念、环境发展概念、环境污染和治理、人口问题、环境恶化和改善、环境政策法规、环境道德和价值等,在学习这些基本概念基础上,我们对生物教材中生态环境知识形成最基本的认知,了解生态环保问题,对生态环保有正确的观点和态度.

在生物学习中,我们其次接触到的是课堂讲授,生物课堂是我们学习生物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主场所和阵地,也是我们形成生态环保意识和态度的主战场.老师将生物教材中的生态环保教育知识点整合后,以生态德育教育为教学切入点,渗透生态环保教学,具体如出生率和死亡、细胞生活环境、光合作用等,这些都教会我们怎样利用生态环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通过学习这些基本原理,了解到生态环境内容,进一步加深自己对生态环保的认知,强化对生态环保的态度.

在生物学习中,我们再次接触到的是生物实验,在生物实验中也涉及到很多生态环保知识,加上我们能够自己亲身参与和体验实验操作,更加深了自己对实验的认知,加深了自己对生态环保重要性的重视.可以说,在生物实验全过程,都渗透着生态环保意识.在生物实验前,为了更好的顺利操作实施,我们需要预习实验内容,把握其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初步构建生态环保意识,注意在实验中节约使用材料和保护环境;在生物实验中,虽然我们都标注了操作中注意事项,但是很多时候仍存在操作失误,需要老师及时纠正和指导,尤其是错误操作带来的生态环保问题,我们印象深刻,也加深了我们对生态环保问题的认识.在《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中,操作中因方法不当,导致有丙酮、苯等毒气蔓延在空气,老师及时帮助我们修正实验方案,控制实验操作,避免严重事态发生;在生物实验后,老师也要求我们做好生态保护工作,注意实验后剩余材料的处理,老师告诉我们如果直接将这些剩余的材料倒入下水道,很可能带来很严重的后果.我们慢慢学会在实验后,将剩余材料分类处理,将废液废渣回收利用,避免、减轻、消除带来的环境污染.在生物实验全过程,老师向我们宣传生态环保教育,我们直观了解生态环保重要性和做法,也切实减少生物实验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让我们从生态环保意识上升至新境界,将生态环保意识外化为生态环保行为.

在生物学习中,我们可以接触到的还有课外活动,包括课外阅读和课外实践活动.我们通过阅读课外资料,进一步扩展自己的生态环保知识,将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可以和实际生活中的状态相联系,深化生态环保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们也更愿意阅读课外资料,因其内容比教材更丰富、趣味.我们也通过参与课外活动,将生态环保知识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如地球日、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节日,老师也举办相应的主题知识讲座,组织课外植树活动等实践,生态环保教育融入到课外活动,大大激发了我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锻炼了我们生态环保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了生态环保意识.

在生物学习中,我们最后接触的是社会实践活动,集中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性,我们在接受生态环保理论教育后,老师让我们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学习真正外化为行为.我们组建“环保志愿小组”,在校园宣传生态环保知识,开展生态环保活动,如我们创办了环保手抄报、环保生态墙,倡导在校园内践行生态环保行动,在全校范围内捡垃圾、分类垃圾,改善校园环境;组织小组参与社会生态环保实践,对学校周边的工厂、社区、河流进行调研,观察和记录考察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动态记录区域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数据,以社会实践的方式,深度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的污染状况,观察当地河流环境变化.通过我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身参与生态环境接触,更加激发我们生态环保的热情,深化生态环保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范文4

一、将环境保护教育融入课堂

将环保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各个部分的化学教学当中,让他们明白现今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自主保护生存环境,保护家园的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污染主要可以分为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几种,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则应当以此为切入点,拓宽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

(一)水污染

高中化学教师可以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讲述我国的水资源概况,让他们了解到我国人均水资源的贫乏以及生活中的浪费、水系污染等等和现况。另外,还应告知学生工业生产当中各种饱含重金属的产生废水对水资源将造成极大的极大污染,以及著名的“赤潮”等有害生态现象,让学生了解和明确现今水资源污染的严峻形势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通过这样将生活的各种水资源污染实际融入到教学当中,树立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基础意识。

(二)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同样是对环境污染的重要形式之一,这主要是源于人们生活、交通以及工业生产中所排放的烟尘和气体对大气造成的污染,继而形成酸雨以及臭氧空洞等等足以危害我们生产和生活的自然灾害,同样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所以,在化学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大气污染的诸多形式和各种严重危害,让学生了解其对生活的危害性。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就如何减少和治理大气污染进行研究讨论,例如对污染气体排放的控制和交通燃料的改进等等,在这样的过程当中逐渐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土壤污染

污染是农作物赖以生长的重要条件也是必须条件之一,然而现今农作物种植过程当中各种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却对土壤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污染。化学教师可以对学生概述土壤污染后的各种危害,同时在网上下载或制作各类土壤污染危害的图片和短片,让学生观看了解,以此教育他们在生活当中应充分树立对土壤污染的抑制和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对塑料制制品的使用从而减少各种“白色垃圾”。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如周边环境清扫的类似活动,让他们在亲身参与的环保劳动过程当中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将环境保护教育融入实验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实验对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可以通过环境保护相关的实验设计,在实验当中完善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例如我们以“水质探究”的实验为例,教师可以收集在附近河流中被污染的河水,布置任务,让学生测定水中金属离子种类、微生物数量、河水对花草的危害或是其他更为深入的研究等。教师在实验当中应当尽量保证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则充分做好引导作用,让学生亲身完成整个实验。实验过程当中学生不仅对教材知识和实验器材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同时也能更加直观的认识到环境污染,这个时候教师在适时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显然是收效更佳的。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范文5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世界经济处于高速发展中,在给人类带来精神和物质上极大改善的同时,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土壤遭到破坏,土地不断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空气污染严重,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森林面积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这些问题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面对上述问题,作为地理教师,除践行环保行动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实践中形成注重环保的行为模式。

二、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承担着环境教育的重任。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利用课堂教学传授环境知识,进行环境教育渗透

1.传授知识与培养意识相结合

中学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这个阶段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使传授环境知识与培养环保意识相结合,可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非常有益。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现阶段教师可利用的现代教学手段很多,如幻灯、图片、视频影像等,这些都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现在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不能再局限于“我讲你听”的模式,要善于突破,利用情境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开展互动活动。如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编排科学小品,把环保理念寓于有趣的表演中,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获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的责任感。

2.传授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传授知识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和重要作用,才有意愿学习。同时,这样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摆脱理论学习的繁琐枯燥感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发生在周围的事例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身边能够感受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如在讲授城市的发展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本地当前的环境状况:本地有多少人口,有多少辆汽车,排出的尾气对大气是否有污染,污染严重与否;本地区的工业企业有多少,区位是否合理;每年本地有多少个一级天,多少个二级天等等。

(二)利用丰富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感知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深化对问题产生原因的认识,并力求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有效强化,学生在自身付诸环保行动的同时,会积极主动地向世人宣传环保理念,督促他人保护环境。

1.宣教文艺活动

与保护环境相关的节日和活动很多,如植树节、地球日、人口日、世界环境日、无车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地球熄灯一小时等。学校可以在这些节日和活动前后,配合相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环保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对环境保护有更新的认识。

2.社会实践活动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范文6

化学 环保意识

一、环保意识的内涵

环保意识不同于传统社会中人们对自然环境所形成的零散朴素的认识,而是一种在对生态系统科学的认识和把握基础上的全新的现代意识。一方面,它试图使学生整体地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环境不是一种被动的依赖,而是一种的,动态的依赖,人不仅要维护生存环境,也要在与环境和谐的基础上谋求发展,主动地建设自己的地球家园;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人类行为的多种生态后果,认识到人类一些出于改善自然的良好愿望可能会导致环境恶化,如埃及在尼罗河上建造阿斯旺大坝,以防止洪水泛滥,便于农业灌溉,结果却使土地盐渍化程度加重。此外,环境教育还要使学生整体认识和把握人类所应当承担的对环境的责任,这是一种伦理道德教育,它使受教育者自我反省、自我批判,意识到生态危机和环境破坏源于人类的行为,同时也只有人类自己才能够拯救自我和地球。

二、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中的重要地位

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同物理、生物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学科。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三、高中化学环保意识的培养策略

1、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良好的环保意识

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我们自身的素质和环保意识将决定和制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效果。

1)、教师要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我们许多正在执教的化学教师在中学和大学时接触环境保护的知识太少,对其了解不深,难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所以当务之急是我们教师需要重新学习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多读书、多看报,扩宽自身的知识面,真正认识到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主动的担负起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责任。学校和教委也应注重对在职教师进行环保方面的培训,力求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实验时,常用到各种会污染环境的化学物质,实验时怎样确保有毒物质不扩散到空气中,尾气如何吸收,反应后废液如何处理等等这样几乎每次实验都会碰到的问题,我们化学教师正确的处理习惯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他们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逐步培养其环保意识。不仅如此,日常生活中教师良好的环保习惯,如不用一次性方便饭盒等等也会言传身教逐步影响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目前,各级化学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对中学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其目标之一就是增强环保意识,相信会令更多的化学教师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进而影响更多的学生。

2、抓住教材的环保内容渗透环保教育

国家应把环保教育列入中小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考试栏目中。在此之前,我们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化学教材中的许多章节向学生介绍环保的相关知识。如高中阶段结合氯气、硫化氢和苯蒸气等有毒气体的教学,在课堂上介绍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和相关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结合硫酸、硝酸的工业制法及炼钢炼铁的工业流程,介绍工业污染及废气、废渣的处理;结合重金属元素的教学,介绍重金属对水的污染并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结合硫、氮的氧化物,介绍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结合磷酸盐的相关知识,介绍湖泊水质的富营养化;结合烃的有关知识介绍光化学烟雾的几次事件及其原因;结合有机物中高聚物的内容介绍白色污染及其危害和解决方法等等。课堂是教师的第一阵地,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抓住这一阵地,紧密联系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理解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步培养起环保意识。

3、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按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毒的有一半。而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所以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生刚接触化学,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在每次学生实验中我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让学生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动脑设计环保实验都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使用有毒气体时,要强调尾气吸收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一个惯性思维:凡是涉及气体的制备就应考虑尾气的处理。总之,改进一些实验装置,不仅可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而且可把化学实验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