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库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库建设调研报告范文1
一、三座智慧“桥梁”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融和,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整合、融通、拓展、求变。研训+互联网的实效,根本性的突破是人力资源与技术的高度融合。如何研发人力资源?这是教师专业发展要努力解决的问题,区域教育研修机构要有作为,努力拓展服务空间,建设三座智慧“桥梁”。
第一座是鹊桥。来自中国民间传说的鹊桥寄寓了渴望沟通交流、实现结缘团圆的美好愿望。研究型服务体系是为各校之间、各校与教育研修机构之间、区域与高校及科研单位之间、区域与国际之间、教学业务与行政之间搭桥牵线,尤其是需面向资源相对不足的学校、幼儿园,搭建个性化的智慧鹊桥,为需要支持的学校提供值得信赖的后盾支撑,形成优质资源辐射网,实现多元联动。
第二座是风雨桥。风雨桥是我国云贵等地供行人过往躲风避雨的桥。构建“研究型服务”体系就是要与学校风雨共济,有面向区域的整体设计和落地的具体举措,抓好四大项目: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培养规划、区域课程改革推进策略、研训文化建设、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建设,这是教育研修机构在助力行政和学校,整体推动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育评价等领域改革的信心、责任和担当。
第三座是跨虹桥。跨虹桥面向的是需要提升品牌的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集中力量积极总结、提炼、升华及推介学校在课改改革、文化与办学成就的力度。如加强优秀教师资源、优质课程资源、品牌特色资源的高端平台搭建、宣传推广,让学校、教师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格局。
二、三股改革“激流”
教育研修机构应将研训机制、教研方式、科研模式三合一,三股“激流”交互,形成源头活水,浚通区域教育生态系统。
1.以教师专业发展贯穿始终
教师专业发展始终是教育研修机构的关注点。未来五年,新教师将成为区域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发展决定了教育未来发展的高度和品质,精准物色,整体设计教师一体化的培养体系成为重点。
如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在贯彻和落实浙江省分层、分类教师研修工作指导思路下,结合江干区教师队伍建设实际,设计并架构了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江干“T”型研修服务体系。该服务体系以全员研修、新教师培养、骨干教师培养、班主任培养、干部培养、民办教师研修、研修者研修等七大研修模块为横轴,开展分类研修;以不同层次教师群体深度研修为纵轴,开展分层培训。如“骨干教师”的培训,建立了“三层次骨干教师―新锐教师―二层次骨干教师―精锐教师―名师培养”这一纵轴,实施分层进阶式培养。经过实践探索,既惠及全区教师,又兼顾个体“全面发展+个性需求”的江干区教师专业发展“T”型培养模式为江干区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队伍。“十二五”期间,江干区新培养国家、省级优秀教师166名,拥有特级教师22名,实现各所学校、各类教育名优教师全覆盖,成功创建“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实验区”,同时,采用“一网通”,整合江干教师研训网资源,建立五年全程性、过程性电子档案系统,实现各种培训、资讯、作业、评价等“一网通”,其中部分资源对外开放,让教师的过程性发展处于公众的视野中,锻造一支可以传承精神的“激情、奉献、智慧”的江干教师队伍。
根据新教师逐年猛增实情,杭州市江干区启动“3+2”新教师培养计划,推动新教师培训方式变革。一是新教师暑期入职培训综合化(理论提升、素质拓展、职业规划、教育梦想演讲、拓展课程建设大赛,微课制作展示,培训展示汇报汇演)。二是实践培训常态机制化。分别与多所中小学联动,开设多场师生沟通技巧、即兴演讲训练、小班化培训、五项基本功大赛等培训;开展新教师特殊教育志愿服务工作和户外团队拓展活动;举行“钱塘新潮”新教师第二年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达20场。三是新教师培训评价形成性、发展性和综合化。暑期入职培训填写综合评价表,实践培训关注参与情况,课堂教学及时汇报情况。四是新教师培训分层实施。整体规划新教师培养五年规划,分层设计新教师五年培养方案,扎实完成新教师第一学期培训、新教师第一年180学时培训、新教师第二年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16学时培训,新教师第三年教科研能力提升12学时培训。在三年培养的基础上挑选部分优秀新教师实施新锐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构建“三年基础,两年提高”的“3+2”新教师课程体系,夯实新教师队伍发展基础,着力推出素养全面、有发展潜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青年教师。
2.以课程研究引领深度
“课程研究”是教育的撑杆。教育研修机构应立足解决问题,针对需求设计,强化这四类调研方式:基于实证的综合调研、基于主题的专项调研、基于问题的跟进调研、基于常态的集体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区域学科教学报告、区域教师发展报告、区域学科质量报告、中小幼综合调研报告、试点学校跟进调研报告等3+2调研报告,做好研究提高基础性课程的教学效能,让教研真正成为区域和学校的营养良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学校改善师资良莠不齐状况。
比如,杭州市江干区提出了“以生为本、以标为纲、以学为主、以导为方”的“四为”课堂理念,通过拟定中小学各学科的“四为”课堂评价指标、梳理“四为”课堂理念的有效策略与路径、征评“四为”课堂教学优秀案例,从而推出了区域“四为”课堂新样态群,使得教师专业发展有方向、有标准、有抓手。
3.以复合资源形成合力
积极利用国家、省市的教师培养政策,以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需求为导向,努力探索大学和中小学合作的方式,拓充研修资源,共同承担对区域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师教育的任务。杭州市江干区从2013年始,先后引入浙大课程所、杭师大、浙师大等高校资源,组建各具特色的研修共同体,形成了以本土优质资源为核心、以不同实施载体为路径的“1+N”研修共同w运作机制。同时,根据学校教师面临相似发展境遇的现状,构建“校际联盟”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机制探索,整合联盟内各学校的发展优势,整体设计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与载体,为教师提供校际间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的平台。
三、三道靓丽“景观”
教育研修机构应着力“课程、评价、智库”为主的三道“景观”,提升教育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基于“学生立场”的智慧课堂。“个性发展”的课程建设要做好三个研究:课程整合实施实践研究;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拓展性课程;设计和逐步构建具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国际理解课程。
二是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教育研修机构要建立基于标准的区域绿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完善区域学校的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不仅应该完善书面测试,而且要针对音、体、美、品德、科学实验、动手实践能力等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分时段推出基于“绿色质量”各学科评价方案,改进教育教学。
智库建设调研报告范文2
1 充分认识学会工作的重要作用。伟大的实践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工商学会作为研究我国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理论与实践的群众学术团体,在新一轮工商机构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要发挥“智库”和“智囊”作用,主动适应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战略转移的新形势,强化理论创新和咨政育人功能,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
2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会工作。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会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理论研究,把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结合起来,把系统内智力资源和系统外智力资源整合起来。把决策前研究与决策后反馈组合起来。不断发展壮大学会会员队伍,加强学会标准化建设,发扬团结、奉献、创新精神,把学会建设成一个团结、和谐、进取的集体,增强学会的凝聚力。
3 争取领导支持是做好学会工作的关键。工作搞得好的学会。都做到了领导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制度落实。局领导班子和分管领导定期听取学会工作汇报,帮助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放手支持、放心交办、放胆发展,把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过硬、理论功底扎实的干部配备到学会,并亲自出课题、亲自调研、亲自撰写调研文章。
4 办好学会刊物是做好学会工作的主产品。学会刊物是学会工作的主阵地和主产品。是学会交流成果、宣传政策法规的载体,是探讨问题、建言献策的窗口。要与时俱进办好学会刊物,发挥正确的舆论和理论导向作用。在稿件质量上做到严而又严,在刊物发放上做到细而又细,不断优化栏目设置、美化刊物设计,突出特定群体,逐步扩大赠(订)阅范围,增强刊物影响力。精心培养写作队伍,不断提高作者写作水平。
智库建设调研报告范文3
(一)开展“岗位―技能”专业调研
1.构建企业调研机制
组织教研组深入企业开展专业建设调研,了解楼宇智能专业相关岗位群,并对每个具体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解,获取完成工作任务的核心技能,然后,以能力为核心,设计教学项目,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2.开展专业相关岗位分析
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类建筑施工企业、智能化集成公司、房地产及物业管理企业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规划、现场施工设计、安装、调试、检测、维护、招投标、工程监理等工作。其中涉及的具体岗位有:“楼宇供配电与照明系统、安防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音像广播系统的安装员、施工员,智能化系统集成工程师、业务代表,房地产及小区物业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员”等。依据每个具体工作岗位,分解岗位工作任务,掌握岗位核心技能,为后续培养目标的制定、人才规格绘制打下基础。
(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对岗位、工作任务、核心技能进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的实际,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招收初中起点的毕业生,专业以电路、智能设备知识和安装、调试、维护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计算机为主要控制工具,依据楼宇智能相关岗位能力分析,本专业旨在培养能胜任楼宇智能物业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维修及相关设备的操作维修等工作的技能型“灰领人才”。
二、立足岗位,绘制“人才培养规格书”
通过岗位系统调研,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详细绘制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书》,具体内容包括:人才规格及其基本要求。
(一)核心工作岗位分析
通过楼宇企业调研,我们发现:目前,中职楼宇专业所涉及的核心工作岗位内容主要有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故障排除;管理和维护建筑设备,室内安防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使用与改进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和管理火灾报警与安全防范系统,从事楼宇智能的方案设计、项目预算、市场营销、技术培训等工作。
(二)人才需求规格描述
通过调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描述为: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拥有扎实的楼宇专业知识,熟悉楼宇行业相关法律、条例,掌握中高档写字楼园区的弱电、门禁、综合布线、消防监控、巡更等系统的安装、运行与维护等核心技能。具有一定的市场开拓与人际沟通能力,开展智能楼宇系统相关营销活动。
(三)专业人才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具有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职业素养;掌握照明电路、电子电工技术等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智能楼宇与物业设备安装工艺知识、安装工具及测试、调试的应用技术知识;熟悉一般智能楼宇物业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安装工艺并掌握智能楼宇与物业管理整个安装、调试过程;熟悉各种设备的结构原理、懂得测试技术、设备的拆装调试技术、设备的维护及维修技术。
2.能力要求
(1)具有现代楼宇设备安装、运行、测试、调试、维护、改造和管理能力。
(2)具有对楼宇设备系统和室内环境品质的构造,性能和状态评价及故障分析排除的能力。
(3)与物业设施管理相关的项目管理能力。
3.证书要求
本专业旨在培养“一专多能型”中职智能楼宇专业初中级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一证三书”,即本专业的毕业证、加上楼宇智能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电工证”、“智能楼宇管理师”、“物业管理员”。
三、工作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一)“工作任务导向”培养模式
楼宇专业“工作任务导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智能楼宇行业国家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为核心,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岗位工作项目为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岗位―技能”系统调研,制定楼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然后,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职业功能模块校本教材,采取“工作任务导向”实践教学策略,组织学生进行实训,提高学生的岗位核心技能。该模式强调“以技能为核心,以素养为根本”的多元评价模式,制定专业核心能力目标,通过建立科学的实训机制,构建完善的实训管理制度,保证教学质量和实训工作规范运作。
(二)基于“DACUM”课程开发
基于楼宇“工作任务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强调课程开发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作岗位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综合实训为手段,重在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岗位实战型人才。
学校楼宇专业可以采用“DACUM”课程开发模式,从企业需求出发,在楼宇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企业人才需要调研报告》、《企业用人需求规格报告书》,系统掌握中职楼宇专业人才市场状况,以及行业企业对人才基本素养规格要求,从而为后续岗位能力的分析确定提供必要的引领和参考。
组建由DACUM课程研发团队,该团队除了要有本专业骨干教师、课程理论专家意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校企合作与集团化办学的方式,吸纳楼宇行业高级技师加盟团队,通过召开DACUM专业研讨会,以职业分析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内容,以岗位技能为核心,设计与开发专业课程。
(三)“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改革
依据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教学内容和专业现有的教学条件,确定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思路,由任课教师实施推行。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师资队伍的培训、专家指导、企业实践专家参与等方式,对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究,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展示、总结、提升,形成系统的楼宇专业“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模式。
1.教学项目设计
组织教研组深入行业、企业开展专业调研,通过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的形式,详细了解楼宇智能专业相关岗位群,并针对每个具体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解,提取完成工作任务的专业核心技能,然后以专业能力为目标,设计实践教学项目,策划整个专业教学实施过程。
2.教学资源库建设
结合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引进企业机制,建设教学资源;营造适应工作任务导向课程模式的学习环境,加强教学硬件建设,创设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情境,建设满足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
(1)打造专业“学习资源库”,形成供学生学习查找资料的平台。购买专业参考书籍,包括购买楼宇智能化与物业管理杂志,拓宽专业知识面;购置各类施工规范、设备原理等方面的书籍,提供资料供学生检索;购买电子学习资源库,包括购买智能楼宇设备资料、维修手册、工具手册等,配合课程开展;开发建设专业学习资源库,包括组建团队,配合课程任务进行课件、视频的制作,提供多样化教学手段;开发培训考核题库。
(2)加强教学软件建设,营造仿真和模拟教学环境。校企共同开发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教学平台软件;提升物业电工、智能楼宇物业、物业给排水及其他实验室的建设效能。
(3)建立一个专业“企业化”教学场景(包含备料区、咨询区、学习区、服务区),使学生真实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
(4)信息化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实训室进行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徐书芝.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李明.面向企业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2).
智库建设调研报告范文4
目前,国内众多高校已经基本实现了实验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如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试系统等。但是,国内高校在实验室建设项目与仪器设备的购置审批以及经费的使用管理仍普遍采用纸质材料逐级审批的手工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
1.1审批繁琐,效率低下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是多校区办学,教师要申请购买一台仪器往往要往返于不同校区的不同部门来逐级送审,流程繁琐,工作量大;尤其对于较大金额的申请,还要经过价格调研、可行性论证等审批流程,审批时间长,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教学和科研的进程。
1.2“孤岛信息”,难以共享
学校管理部门和相关学院在忙碌各自工作时,并没有搭建一个有效的信息化沟通平台,“信息孤岛”里的信息无法及时沟通。导致统计查询工作繁琐、沟通成本增加,工作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1.3建设进程,难以把控
传统的纸质审批办公方式让审批者和管理者都感到诸多不便,学校的设备项目建设进程不能一目了然,有时会因为信息不畅通,发生进程停滞现象。此外,要想了解经费使用情况,还要通过财务部门才能理清,理出的数据还不能确保及时性和准确性。这些都给实验室的建设项目和设备采购的过程管理带来盲目性和不确定性,难以保证建设项目任务的当年完成和建设经费的及时使用。因此,通过研发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实现网上办公,提高工作效率,是现代高校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它不仅使办公流程制度化、规范化、数字化,还可以及时关注和管理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避免项目经费超支的情况发生。能实现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有效监控和管理、根据项目执行的情况及时做好宏观调控,确保实验室建设项目有效执行。
2管理系统的开发思路
实验室建设项目与仪器设备管理系统以提高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和管理质量为主线,探索信息化办公新途径,加强理论研究,提高管理质量,以做好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与仪器设备管理的网上审批和经费管理工作。对于学院和相关教师角度能实现实验室建设项目和仪器设备的网上申报,申报后能在网上全面跟踪和了解申报审批情况和设备采购工作进展状况。对于设备管理人员角度能全面了解全校实验室建设项目和仪器设备申报进程和经费使用情况。
2.1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1)管理操作的规范性。
主要体现在审批流程的规范性和提交材料的规范性。管理系统通过合理的角色划分和严格的权限控制促进管理的规范化。系统的申报数据可以在网上由申报单位从使用人发起申请,通过既定的流程执行。审批的每一个步骤,系统都有记录,申请是否审批通过,或者审批未通过的原因,以及设备采购执行到哪一步,申请单位和申请人都可以登录系统进行实时查询。省去了以往纸质逐级送审的繁琐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根据采购办法相关规定,仪器使用部门申请购置价格超过一定数额的须提交价格调研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及调研方案等相应的文本材料,但以往在实际操作过程往往因为许多人为因素,提交的材料不合格或者甚至不提交材料。针对这一现象,系统专门设立条件实现预筛功能,并提供相关文件模板,对于未按照要求规范提交相关材料或材料提交不全的申请,系统就会无法执行下一步,这样可以大大简化工作流程,也规范了采购申请和管理工作。
(2)良好的数据统计性。
设备采购部门及时登录设备执行招标、公示、预付款以及付款金额等状态,方便设备采购申请单位和设备采购部门及时了解仪器设备采购进展情况以及经费使用和余额查询,这样更加有利于全校实验室与设备的管理和规划。
(3)便捷的运行过程提示性。
系统除了能全面了解全校实验室建设项目和仪器设备申报和经费使用情况外,还能提前筛选并监控危化设备的采购和管理工作,并能实现设备质保期和定期安检等短信自动提醒功能。在质保期和安检规定日期到期前,分别向使用人和分管领导发出提醒短信。可以帮助设备使用单位更好、更加安全的使用仪器设备。同时也可以大大节约国家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2.2管理系统的体系构架
根据系统开发的基本要求,构建了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管理系统主要有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执行、查询统计、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等模块构成。项目申报主要是:项目建设者在线提交项目申请,申请包括项目名称、仪器名称、申请经费及经费渠道等信息;项目审批主要是: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主要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发展要求对申报项目经费渠道、资助经费金额等进行审批;项目执行主要是:对前期申报的项目进行管理,包括任务分配、设备采购以及验收与安检。查询统计主要是:系统可以根据项目建设者和管理者的需求在线即时统计并反馈项目执行的情况;系统管理主要是: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除了包括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执行和查询统计,系统针对项目执行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功能配置,还要根据学校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决策;数据库主要包括:采购计划表、采购设备表、审批流程表。系统运行关键在操作控制,主要包括:用户提交设备采购申请,经过学院院长审核、设备处综合科和安全科审核、设备处处长审核后开始执行采购,由设备处综合科等科室将计划分派给具体的采购人员,在采购人员完成了采购工作后再进行验收工作。系统的实现基于Web技术,采用.Net+MVC方法进行程序设计。
3主要系统模块的设计
3.1项目申报
项目申报主要包括申报的项目名称、设备名称、设备数量、经费渠道、经费预算及价格调研报告、大型仪器购置可行性论证报告等相关辅助文件。项目申报者根据实验室的发展和需求,在前期做好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线提交项目申报。
3.2项目审批
项目审批主要包括分管院长、综合科、安全科和处长审批。各学院的院长对本单位提交的项目计划进行初步审核;综合科、安全审核:对各学院提交的项目进行信息审核和安全审核,并可以补充标注和修改设备的安全属性;处长审批:对各学院提交的项目进行审批,并确定资金使用渠道。
3.3项目执行
项目执行主要包括综合科分配项目、管理科、设备供应科、安全科执行和采购信息录入。项目经处长审批以后,综合科根据项目及设备的类别将设备计划下达给相关科室执行,各科室再根据分工将计划下达给具体到采购人员人。采购人员接到采购任务后,根据项目的实施进度修改项目的执行状态;并根据项目执行阶段完善项目的相关信息、录入资金支付情况流水信息;执行金额超出批准金额时,对采购人员进行提醒,同时提醒相关学院提交超计划执行申请。及时更新采购的动态信息以便于项目申报者、相关学院负责人和设备处管理人员能准确的查看到相关信息。当采购人员完成某项设备的采购工作后,该设备可以进行验收,当设备在完成验收工作的同时,系统会根据该设备的验收时间和质保期计算出该设备的下一次安检时间。当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即将需要下达时此设备将显示在案件提醒界面中。安检人员选择需要进行安检的设备点击设备安检按钮完成安检操作。
3.4查询统计
实验室建设项目与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它可以让相关学院和仪器设备申请执行者实时掌握仪器购置的进展情况,可以让设备管理人员随时准确了解学校仪器购置经费的使用情况。实验室建设项目与仪器设备管理系统是基于校园网运行,在数据集中存放、统一管理、充分共享的基础上,面向学院、仪器设备购置申请人、学院审批人、设备处管理人员提供服务。在国内外任何地域都可以通过权限控制使用系统。弥补了传统纸质办公,跑腿审批,机械统计的不足,为设备管理数字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3.5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指管理全校的实验室建设项目系统。它除了包括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执行、信息查询和统计等等,还根据建设项目的不同阶段配置不同功能、结合学校的发展及时维护和调整项目。系统管理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的主管全权负责。时间维度上看,系统管理不同于一般管理,一般的管理主要对管理对象的目前状况进行控制,使之与预期的目标保持一致,而系统管理则不仅注重当前项目的管理,而且还注重对相关学院的学科发展及实验室建设项目过去进行分析和为将来发展进行规划的预测,把系统看成是时间的函数,根据各项目执行的情况宏观调控全校的实验室建设项目。从空间维度上看,系统管理也不同于一般管理。系统管理从整体、联系和开放的观点出发,关注具体实验室建设项目和仪器设备购置审批的同时,还考虑该建设项目与学校其他学科发展以及仪器设备共享等事物的关联性以及对象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更大、更加广泛的视角来统一管理。从经费成本维度看,系统管理更加有利于高校经费的合理运用和经费的科学调控。
4结语
智库建设调研报告范文5
1、常委会强化对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监督。就全区“三房”建设、平安社区建设、民办教育发展、食品安全监管、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残疾人保障法》实施、道路出新及背街小巷整治等工作,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组织人大代表调研视察区政府为民办12件实事项目进展情况,督促政府强化组织、细化措施,促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的问题,不断提升全区的社会和谐度和群众幸福感。
2、常委会依法决定重大事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广泛、长久地惠及全区人民群众。作出了动员全区人员实施《区文明城市建设-年行动计划》的决议,积极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3、深入调查研究,为区委、区政府出谋划策。在每次常委会会议之前,围绕议题开展调查研究,坚持深入基层和实际开展视察检查活动,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群众实际问题,向区委、区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年撰写调研报告不少于8篇。
4、加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公开力度,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以信息简报、《人大》刊物、“人大”网站为载体,及时向全社公开公布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议题安排,决议决定、审议意见等,增强常委会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5、畅通民意表达,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突出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和社区“人大代表工作室”的平台作用,全面推行代表接待选民制度,力争全年代表人均接待选民达3-4次。认真收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和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代表建议,加强督促办理,确保民生类建议在全面、定期办结的前提下,办成率超过79%。健全人大工作机制,落实专人接访,强化件的催办、督办工作力度,加强与行政、审判与检察机关的沟通、联系、协调,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二、服务企业方面
6、落实区委关于四套班子领导挂钩重点企业的要求。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每人至少挂钩5户以上重点企业,每季度各走访1启遍,以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企业加快发展为核心,为企业解读相关政策,提供营销、融资等方面的的信息线索,鼓励企业迎难而上,坚定企业发展信心,了解掌握企业发展状况及遇到的困难,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反映并积极推进解决。
7、强化对“一府两院”的工作监督力度。通过履行法定监督职权,加强对“一府两院”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及司法不公等行为,在全区着力营造适合企业发展的良性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
8、围绕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难题,主动送法上门。结合常委会对全区实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工会法》情况开展的检查、视察活动,重点向企业开展环境保护、劳动合同等方面的法律宣讲,降低企业违法风险,扶持企业健康发展。
三、服务项目方面
9、落实区委关于四套班子领导分工挂钩区重点项目的要求。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每周至少到挂钩项目现场1次,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对可能欠进度的项目作出预警提示,督促相关责任人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保证项目的序时进度。
10、保障项目平稳运作。围绕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报告,了解区国资公司融资平台作用发挥情况,探索突破项目资金瓶颈的有效渠道。对全区安全生产监管、政府采购、实施《劳动合同法》等情况持续监督,保障各项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11、推进项目有序实施。上半年、下半年各组织一次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活动,发挥人大代表智囊团、人才库作用,围绕全区项目发展不平衡、项目融资跟不上、拆迁工作难度大、报建手续办理难、施工环境不理想、工程管理难到位等问题,组织代表积极建言献策,破解难题。
四、服务人才方面
12、大力实施代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代表学习法律法规、科学文化、经济管理、人大业务等知识,不定时举办代表培训班、讲坛,在“人大”网站增设“工作研究”、“代表风采”等版块,拓展代表学习交流的平台与内容,提高代表的综合素质,为代表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创造条件。
13、发挥代表业务专长。落实常委会领导走访联系与接待代表制度及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密切常委会领导、各工委负责人与代表之间的联系,每双月的10日为常委会领导及相关工委负责人接待代表日,采取年中、年底两次集中走访与日常分散走访相结合的形式,收集代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意见,组织代表参加常委会专题调研、执法检查、专项视察等活动,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全年列席常委会会议及参加常委会专题调研、视察的代表不少于100人次。
五、服务基层方面
14、突出街道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战场作用。建立常委会领导、工委(办)负责人、责任秘书三位一体的联系街道工作机制,确保每周至少走访1个街道,了解街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明城市建设等各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研究对策措施,协调解决。
15、提升街道人大工委工作水平。全年组织召开街道人大工委工作例会不少于4次,针对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确定不同的会议主题,指导街道人大工委切实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积极融入、服务街道科学发展大局。
16、深化机关党支部与挂钩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组织机关干部深入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开展“送温暖”等帮困抚贫助学活动,竭力协助社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全年组织人大机关干部到社区不少于60人次。
智库建设调研报告范文6
关键词:电网企业 调度系统 培训规划 编制 实施 管控
电网调度系统培训规划是指电网企业组织内对调度系统专业培训的战略规划。调度系统培训规划必须密切结合电网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在电网公司教育培训资源与员工素质基础的基础上,从调度系统技术发展和岗位培养需求出发,科学客观、适当超前地确定调度系统教育培训工作目标,有效支持调度系统管理工作。
一、电网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对电力供应的“安全、优质、经济、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南方五省(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到2020年,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38亿千瓦时,最高负荷2.28亿千瓦,区内电源装机3.2亿千瓦,全网将形成以直流为主的跨省区输电通道,西电东送规模达6250万千瓦,并将分为2-3个独立的同步电网,呈现出全新的网架形态。交直流输电混合运行,大型水电站群、百万级火电机组、核电等先进技术的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大量接入,可控串补、AGC、AVC等电网运行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保护、自动化、通信等二次技术的融合,对调度系统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研究,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地开展调度系统管理和技术培训,培养一支在规模和技术能力等方面与电网发展相适应的调度人才队伍,是电网公司特别是各级系统运行部及调度机构立足当前、利于长远的重要任务。
二、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编制需关注三个方面的衔接关系
1.与电网公司培训规划的衔接关系。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南方电网公司人事部、人力资源部是干部培训和员工培训的归口管理部门,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编制出台了干部培训规划、人才发展规划、员工培训规划,提出了培训的方向和总体规模目标,是对各分子公司干部及员工培训的宏观性指导文件。调度系统是电网企业最重要的生产环节之一,细分为调度运行、运行方式、发电调度、水库调度、继电保护、电力通信、调度自动化、综合支持等业务领域,无论是在细分专业上还是在网省地(县)各层级的调度系统人员能力素质培训需求上都存在差异性。因此,调度系统培训规划作为专业培训规划,一方面,必须有效承接电网公司的培训规划宏观目标,全面落实公司相关培训规划的任务,体现电网公司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必须细化分析调度系统业务各专业以及各层级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和发展的需求特点,在培训目标、培训任务、培训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补充和完善,以指导各层级系统运行部(调度)和相关运行值班单位开展培训工作。
2.与电网发展规划、技术发展规划、人力资源配置的衔接关系。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调度系统培训规划必须符合电网发展规划、技术规划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并适度超前以发挥对电网发展和技术发展的支撑作用。一是要做好调度系统团队人力资源需求测算。要根据电网发展规划,科学评估员工队伍的增量。同时,由于调度系统业务的自身业务特点和团队素质能力特点,各级系统运行部(调度)作为人才的高地,还肩负着向公司其他部门和单位输送人才的任务。因此,调度系统团队的增量应包括纯增量――根据电网发展而必须增加的人力配置,以及潜在增量――为公司输送人才发生的人力资源补充,根据多年数据评估,潜在增量一般为10%左右。做好对人员增量的培训规划,为电网发展做好适当的人力资源储备。二是要根据电网技术发展方向,如:3G绿色电网发展技术、超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快速控制保护技术、二次设备集成技术等新技术发展方向,强化新技术应用的培训,为电网运行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发展做好智力储备。
3.与培训需求、培训能力的衔接关系。南方电网各级系统运行部承担着系统运行管理职能,各级调度机构承担着调度生产业务,合署办公。一方面,调度系统培训规划从全局上要充分体现公司对调度系统业务相关岗位的胜任能力要求,同时也要考虑不同层级的系统运行管理及调度生产业务以及不同电网层级、不同区域电网的技术应用对员工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的差异,多渠道地开展针对性调研,全面掌握调度系统各层级、各专业、各类员工的培训需求。另一方面,培训规划是一个特定时期内对将要进行的培训工作预先拟订的规划,是年度培训计划的编制依据,因此在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层级、各单位年度培训计划的饱和度和可执行性,避免因规划目标设置过高或过低。另外,随着电网和技术的发展,规划将不可避免地与实际培训需求和培训能力发生一定程度的差异,故必须建立培训规划滚动修编机制。
三、专业培训规划应具备的框架体系
专业培训规划是大型企业子专业领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文件,是一个涉及面广、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第一,从培训业务管理的角度上,作为专业培训规划,在宏观层面应承接公司发展和子专业领域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在实施层面上需明确未来时期内的主要培训任务、重点工作、保证措施与机制、实施步骤等内容。一般应包括:现状分析及发展要求、规划目标和实施路径、规划任务、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四大主体部分。
第二,从培训规划实施主体的角度上,子专业领域培训规划在四大主体部分应对本企业各层级单位进行纵向分析和定位,分别明确各培训主体需实施的规划任务。
第三,从培训对象的角度上,子专业领域培训规划在规划任务上,在分别明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新到岗人员的培训规模和目标的基础上,需针对内部细分专业制定培训班、课程建设等任务。
第四,从培训资源建设的角度上,应明确各层级单位的培训管理、各专业培训课程、内外部师资、培训平台、培训网络等子系统的建设目标和各规划年的建设任务,以不断强化可持续发展的培训能力。
第五,从培训规划管控的角度上,子专业领域培训规划应具体评估各培训任务的完成时间、费用概算等因素,为培训主体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申请年度培训费用提供依据。同时,还应明确规划与年度培训计划的衔接以及规划定期修编等机制,以确保培训规划的有效落地。
四、南方电网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编制实践
2013年底,南方电网公司系统运行部印发了《2014-2017年调度系统教育培训规划》,总结分析调度系统培训工作现状和发展要求,在南方电网公司的教育培训管理框架下,提出了调度系统2014-2017年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和人员培训目标,将公司培训管理要求与调度系统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较好地满足了电网调度系统近期培训需求及远期专业发展要求,是推进调度系统创先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也是规范和加强南方电网调度系统未来四年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规划编制主要实践经验可归纳总结为五个方面。
1.分层分类,开展深入量化调研分析。综合运用深度访谈和调研问卷等调研手段,从总调、中调、地调、县调四个层级开展调研工作。调研对象包括网省地系统运行部领导、培训工作管理人员、技术专家、技术人员、技能人员、调度员、新入职员工。收集各类人员及各专业培训需求,调研各级调度机构的培训体系现状,结合公司战略要求、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绩效改进要求等,量化分析目前调度系统培训工作在培训制度建设、培训管理人员配备、培训计划管理、培训师资队伍、培训课件开发、培训平台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并形成调研报告。
2.总结借鉴,构建先进的培训规划目标。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编制工作组总结了调度系统培训近年来在共享培训班、电子化标准课件开发、培训教材及题库建设、专业竞赛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学习借鉴法国RTE电网公司、中华电力、大亚湾核电站、南方航空公司等企业对关键运行岗位人员培训的经验,提出了构建与南方电网公司打造国际先进电网企业相适应,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目标:关注打造“安全、责任、共享、发展”调度特色教育培训品牌。
3.多维扫描,细化明确了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目标和任务。通过对培训管理、课程、师资、基地、网络等培训要素的现状进行盘点,在公司的教育培训管理框架下,结合调度系统专业发展需求,提出了关注“系统运行管理能力、技术提升能力、技能实操能力、员工适岗能力”,完善一体化的“管理、课程、师资、专业培训平台、培训网络”等五个子系统,构建调度系统一体化培训管理体系的规划目标,形成与公司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互补、具有调度特色的调度系统一体化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以规范调度系统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以一规划(培训规划)、一报告(调研报告)、一附表(规划任务表),明确培训任务。规划任务编制深度参见附表示例。
4.统筹协调,调动各层级各专业深度参与。电网调度系统培训规划是个系统工程,参与单位多、周期长、任务重。网公司系统运行部作为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编制的组织单位,部领导亲自主持培训规划的编制,成立了由各个专业部门专家组成的项目工作组,各专业专家深度参与在需求调研、规划设计、评审把关、规划落地等关键环节,重点做好培训规划的顶层设计,确保培训规划的科学性。同时,统筹组织省(区)系统运行部和部分地区系统运行部参与培训规划的研讨,提出修正和完善意见,提高培训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5.落实任务,确保规划有效承接落地。按照网公司系统运行部(总调)为主导、省公司系统运行部(中调)为主体、供电局系统运行部(地调)为延伸、县调为补充的责任机制,总调主要负责调度系统管理、制度标准和高新技术培训;中调主要负责常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并承接网公司系统运行部的培训任务,统筹地(县)调度系统培训计划;地调主要负责配合省公司系统运行部(中调)开展常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同时统筹县级调度系统培训任务。同时,为确保各级责任的落实,建立健全相应的培训管理组织体系,其中,网省调度综合部门为培训归口管理部门,搭建由培训主管负责、各专业培训员组成的培训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