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1
(一)协调性 一是财务关系是协调的;二是财务活动是协调的;三是财务管理系统与企业其它管理系统是协调的。当然协调性仅仅是一种定性描述,还难以定量化表述。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怎样才算是协调的,只能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并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定量标准。
(二)均衡性 一是财务关系人之间的均衡;二是财务活动的均衡,如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现金流转等的均衡;三是财务管理与其它管理的均衡等。最优资本结构理论可以说是均衡性的具体体现,它体现为资本成本与资本收益的均衡关系。企业财务管理的均衡发展需要在筹资、投资、财务分配、财务关系处理、财务文化建设、财务状况改善等诸多方面得到彼此相适应的全面发展。
(三)稳定性 企业和谐财务管理只有在稳定的前提下才有其长期存在的价值。稳定性是一种抗干扰的能力。如果企业财务管理不具备抗干扰的能力,也就失去了稳定性,也就难以实现财务管理的和谐。企业财务管理的稳定性越好,其生命力就越强。如企业有稳定的销售收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企业就有可能实现和谐财务管理目标。虽然市场不断地变化,企业也能排除干扰,使财务管理处于稳定状态。这就说明企业财务管理的稳定性较强。
(四)优化性 企业财务管理如果仅仅是协调的、均衡的、稳定的,但收益不高,不是处于优化状态,也不能称为和谐财务管理。企业和谐财务管理必须是处于优化状态,即相关财务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处于最大值或最小值状态。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和谐财务管理的优化性是指企业整体达到最优化,而不是局部或个体的最优化。优化通常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优化,并无一个绝对标准。什么样的财务状况算是最优状态,要依据具体情况来分析。构建企业和谐财务管理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要在协调、均衡、稳定的基础上,创造条件,追求财务管理的最优化。
二、企业和谐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互惠、共赢”原则 如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贯彻“互惠、共赢”原则,实质上就已经开展了和谐财务管理。讲和谐财务管理,也是很务实的活动。如果将和谐财务管理作为一种理论层面的认识问题,那么“互惠、共赢”就是实现和谐财务管理的具体方法。
(二)坚持“财权受监督”原则 企业由财务管理到和谐财务管理的建立,还任重道远。仅仅有组织高层的和谐财务管理意识还不够,还需要开展艰苦的工作。特别是对有很大财权支配共同财产的人的监督非常重要。财权无约束是实现和谐财务管理的最大障碍。只有当财权受到监督和约束,和谐财务管理才有可能实现。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2
论文摘要:新型合作醫疗作为我国醫疗体制的重要部分,对我国的醫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有着极其深刻的作用,本文根据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合作醫疗的财务管理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对其有效措施进行了阐述。
引言
总体来说,有效地进行合作醫疗的财务管理,对于新型合作醫疗制度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健全的有效的合作醫疗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相关财务管理,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醫疗保健制度,对我国的醫疗体制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合作醫疗的财务管理的特点一般来说,新型合作醫疗制度的主要特点,也是确立合作醫疗财务管理基本原则的基础
1.积极性较弱
由于原有的农村合作醫疗体制,在经过一系列不足的操作之后,物质基础遭到极大的破坏,农民积极性也遭受了十分严重的打击。同时,由于前些年农村的农业生产力水平还很低,收入水平有限,同时,由于过去国家的国家财政够重视,相关的农村合作醫疗的投入资金极其有限,这些都造成了农村人口参加农村合作醫疗的积极较弱。合作醫疗作为农民群众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醫疗保障制度,便成了解决农村居民疾病醫疗与保健问题的主要依托。因此,合作醫疗是农民创造的,也为农民的健康服务,从而主要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集中性较差
简单来说,由于农村经济的基础性决定,农村合作醫疗制度的层次较低,合作醫疗的内容较为简单,以村为基本核算单位,以个人为主要缴费对象举办合作醫疗是近期内农村办醫的主要形式,合作醫疗资金必然广泛分散在各个行政村,由各个行政村具体负责合作醫疗资金的日常管理,只有合作醫疗制度推广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推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农村合作醫疗的制度。
3.自愿性突出
农村合作醫疗制度,根本的任务就是满足广大农民对醫疗保健基本需求的保健制度,实质是上群众的互助互济,它从一开始就强调群众自愿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实施效果引导以及群众相互影响等来吸引群众参加。
二 合作醫疗的财务管理的措施
1.有效的平衡收支
首先,作为合作醫疗的重要物质基础,合作醫疗基金收入对于合作醫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管理单位在没有取得基金收入以及相关财政补助以前,不得私自批准办理农村合作醫疗的减免事项,这也必须作为农村合作醫疗财务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切实落实下去。其次,在农村合作醫疗组织中,必须确保抚育每个村民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无论合作醫疗的内容是联办还是独办合作醫疗,在主要缴费主体未按规定进行资金的缴纳,主要是指行政单位,或者缴费个人未按规定履行缴纳合作醫疗基金义务的,均不得享有合作醫疗减免醫药费用的权利。最后,一定要坚持先收后支的原则,这也是促使缴费主体足额按期收取合作醫疗基金的根本保证。
而且,由于合作醫疗基金筹集标准的高低、基金收入情况以及农民群体健康状况将直接确定合作醫疗合作程度的高低以及范围的大小,因此,以上两个因素应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在原有的合作醫疗制度中,片面的为提高农民积极性为减低合作醫疗基金标准,盲目的提高报销比例的不切合实际的做法要予以避免,防止出现财政收支过分投入的现象的发生,要切实做到量入为出,将此作为合作汉疗财务管理,特别是设计合作醫疗财务管理制班时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这才是能够积极取得群众信赖,增强合作醫疗经济实力的一条必要措施。
2.合理的资金筹措
作为合作醫疗的基本内容,相关的合作醫疗的资金筹集直接影响了财务管理的稳定性,合作醫疗基金筹集情况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合作醫疗保健制度能否巩固和发展。因此,合理的进行资金筹集对于创造一个和谐的合作醫疗经济环境,巩固和发展合作醫疗至关重要。要做到合理的进行资金筹措,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筹集资金的最低限度,要能够满足广大农民对醫疗预防保健的基本需求,这也是推行合作醫疗的宗旨;筹集资金的最高限度,应切实考虑农村现实生产力水平,切实考虑广大农民经济承受力,这也是举办合作醫疗的社会基础。通常来讲,农村合作醫疗的资金的收取应不高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半成,而且这部分应由集体和个人共同负担,当然这一标准也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应提高上述比例,各级财政也应及时的将资金落实到位,避免资金投入的拖欠问题。
3.科学的监督管理合作醫疗
作为一项公益性的集体福利事业,直接影响了广大农村人口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利益,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各级合作醫疗的财务主管单位,应该充分体现依法办事、安规办事的工作思想,提高科学管理的意识。在实际的工作红,应将农村合作醫疗基金的收支情况定期向社会进行公布,欢迎各界监督,并对财务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广泛的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不断地进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以取信于民。同时,各级行政管理单位都应积极建立合作醫疗管理机构,科学的配备相关的管理人员,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应对对下级合作醫疗资金活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实行财务监督,通报收支情况,并进行抽查,分析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解决办法,以强化财务管理。
三 结语
合作醫疗作为我国基本醫疗形式,对我国的卫生醫疗事业的快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醫疗管理单位,应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积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为合作醫疗的有效开展和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3
新《会计法》并非只强调了会计监督,同时使单位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工作获得了法律依据,它的颁布、实施为单位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提供契机,让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获得更加完善的、科学的尺度。内部审计监督是经济监督活动的一种,是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要做好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处理,并且审计人员还需要按照具体的规定,做好方法和程序的选择,然后利用专业的技术知识进行审核与鉴证,并且对于下述单位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合规性等进行直接的评价,并且分析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同时针对单位工作的改进提出建议。
2 内部审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密切联系
通过审计和会计对象、原则、职能以及任务方面的比较,就可以清晰的了解到:会计的对象是商品生产环境的价值运动,而审计对象是经济效益以及财务收支效益;反映经济活动、对费用开支的控制与监督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而监督经济活动是审计最基本的职能;会计的基本原则包含了社会性、真实性、统一性和政策性,而权威性、依法性、客观性以及独立性就是审计的基本原则;经济管理的强化、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会计的任务,而审计监督、改进并完善管理是审计的任务。从中可以发现:
一是会计与审计都拥有监督职能,会计主要体现在事中监督,而审计主要体现在事后监督,这两种是彼此配合,相辅相成的。
二是会计与审计拥有共同的目的,也就是对违法违纪的预防,做好相关制度的完善,帮助其提升效益。
三是会计与审计在基本原则和对象方面的相同之处较多,从发展史可以看出,会计衍生出审计,而审计师将会计作为其基础。也就是说,审计师来源于会计的,但是却又需要对会计进行监督控制。
3 单位进行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一方面,在组织内部确保内部审计更加深入,这样才可以对会计舞弊目标实现预防处理,在具体的分析方面,也可以实现主观化和个性化,如果刻意掩饰,就无法发觉。另一番见过面。对于会计信息的是真,内部审计拥有治理功能,主要通过监督工作,就可以找出问题,然后做好相对应的纠正,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能够遵纪守法,能够严格的按照制度来执行相应的操作,实施各项经纪业务的会计核算,并且将会计信息真实披露出现,以此来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此外,单位还需要考虑到内部设计职能对于风险降低的有利性,同时能帮助单位提高经济效益,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4 单位进行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的意义
(1)进行内部审计在治理好单位方面的意义:管理的实质是一组制度安排,对单位相关各方的责权利进行规范,它对现代社会而言是最关键的制度架构。从广义来看,管理指的是有关单位的经营者、投资者、劳动者以及监督者的责任、权利、义务和与外部关系的一种法规体系;从狭义来看,管理指的是单位的决策人员、执行人员、监督人员之间的一种制度安排。因此,将一个单位的收支管理好的本质就在于对各个利益相关者契约关系的规范,有完善治理结构的公司往往设有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
(2)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经济关系通过财务会计这一纽带来联系。在信息时代下,财务会计就会根据制度和特定的会计准则,来监督与核算单位经济活动,也就是对于信息的提供与解释,主要是为了实现现代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于管理目标。如果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财务管理目标的明确不可或缺。目前,人们将财务管理目标定格在最大化利润、产值以及股东财富这几个方面,所以,在设定财务管理目标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科学性与合理性。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以及职工等都是最关键的财务管理目标的组成成员,他们需要共同分享利益,承担一切的风险。实际上,市场经济就是一个广泛联系社会的,并且将每一个单独的经济主体进行相互的整合联结,而这种经济活动就通过会计记录来反映,因而企业经济联系的纽带是财务会计。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4
1企业财务政策的简述
1.1企业财务政策的含义企业财务政策就是指企业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运用一系列财务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以实现财务目标的策略。它是以企业为财务主体,在宏观财务政策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现实要求所制定或选择的一套自主的财务行动准则。
1.2企业财务政策的特点财务政策的类型多种多样,但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企业财务政策运用的主体是企业;财务政策的运用应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企业财务政策应具有相对稳定性。
2财务政策体系的构建
企业完整的财务政策体系应当包括财务政策战略、财务政策类型和财务政策实施三个部分。
企业财务政策涉及到财务活动的方方面面,一个完善的企业财务政策体系,应当与理财的基本观念和基本内容相适应,它能有效地指导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活动,从理财观念上看,尽管管理者应当树立的理财观念很多,但风险观念和信用观念是极具重要的两大基本观念;从理财内容上看,尽管涉及到资金运动的各个环节,但融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股利管理是理财的四项基本内容。据此,企业财务政策的类型应当包括:风险管理政策、信用管理政策、融资管理政策、营运资金管理政策、投资管理政策和股利管理政策等六个方面。具体如下:①风险管理政策。②信用管理政策。③融资管理政策。④营运资金管理政策。⑤投资管理政策。⑥股利管理政策。
3财务政策选择遵从的基本前提
3.1财务政策选择的基本假设:理性选择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会在给定的条件下争取自身的最大利益。这些约束条件包括法律、政策条令与生产技术条件等社会规范。
3.2政策选择的基本原理:优化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经济人在法律制度加以确认和保护的一般规则的约束下,根据利润极大化原则上,生产者可自主做出经济选择与决策。
3.3财务政策选择的基本原则企业财务政策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从理财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并在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行为规范,它反映着企业理财活动的内在要求。为了财务政策选择的结果,其基本原则应包括:风险与收益对等原则;边际分析原则;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4财务政策类型的选择
4.1风险管理政策的选择风险和报酬是现财行为中必须正确处理的一对基本矛盾,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是风险越大要求的报酬率越高。事实证明,不顾及风险,一味地追求过高报酬,极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风险管理政策选择的目的不在于一味地追求降低风险,而在于在报酬和风险之间做出恰当的抉择。供选择的风险管理政策类型主要有:回避风险政策;控制风险政策;转移风险政策。
4.2信用管理政策的选择信用管理政策是企业财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宽松的信用管理政策和从紧的信用管理政策两种类型。任何一个信用管理政策均由以下三个要素构成:
4.2.1信用标准政策它是企业评价客户信用等级,决定给予或拒绝客户信用的依据,通常以预计的坏账损失率表示。若企业信用标准过高,将会使许多客户因信用品质达不到所设定的标准而被拒于企业商业信用之外;反之,则会使企业冒较大的坏账损失风险和支付较高的收账成本。为了评价、证实和判断客户的信用情况,用以确定对其可否给予商业信用的标准,一般可采取“5C”评估法:客户品质;偿债能力;财务能力;提供的担保品;经济情况。采用以上五项标准,对需要给予商业信用的客户分别进行评价,是保证应收账款安全的必要手段。
4.2.2信用条件政策它是企业接受客户信用订单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两个方面。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的过程中,首先必须确定赊销需要采用的最佳信用期,企业采用的信用期越长,赊销的商品就越多,发生的销售收入就越大,取得的利润也可能越大,而且坏账损失也可能越高。其次还要确定合理的现金折扣政策,它是为了鼓励客户提前付款所给予的优惠。现金折扣的实施可以加速应收账款的收回,但要发生折扣成本。
4.2.3收账政策它是企业对收回账款所采取的措施。企业对收账政策的制定要宽严适度,若收账政策过于宽松,可能导致客户更加拖欠货款,增加与应收账款投资相关的成本;反之,则可能导致企业失去较多的销售机会,影响公司未来的销售和利润的增长。因此企业必须根据现实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收账政策。我们认为,信用管理政策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①应收账款占用水平;②市场竞争的程度;③公司的销售状况;④客户的信用等级;⑤公司信用制度;⑥公司管理能力。
简单地说,当公司的应收账款占用少,面临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产品销路差,客户信用等级高,信用制度严密以及自身的管理能力强之时,可实行适度宽松的信用政策;反之,则可以实行适度从紧的信用政策。
4.3融资管理政策的选择企业融资管理政策选择的核心问题在于确定一个良好的资本结构。一般而言,融资管理政策的类型有以下几种:仅有普通股的资本结构政策;兼有普通股、优先股的资本结构政策;兼有普通股、优先股与债务资本的资本结构政策。
4.4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的选择良好的营运资金管理必须依靠一种切实可行的、能够有效地考虑风险与报酬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一般来说,营运资金管理政策有以下三种类型:中庸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稳健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冒险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以上各类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各有利弊,其中:冒险型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的净流动资本最小,风险最大,但其总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稳健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的净流动资本最大,风险最小,但其总成本最高,收益最低;中庸型营运资金管理政策的收益与风险则介于二者之间。
4.5投资管理政策的选择企业投资管理政策按性质不同,可划分为稳定型、扩张型、紧缩型政策三种类型。我们认为,企业应根据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情况等为依据,正确选择投资管理政策。在确定投资管理政策时必须考虑以下“三性”原则:第一,从属性原则;第二,指导性原则;第三,风险性原则。
4.6股利管理政策的选择选择科学的股利政策对于保障股东权益,协调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稳定股票价格和维护企业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按股利支付的稳定性划分,企业股利政策包括以下几种类型:①固定股利政策;②固定支付率股利政策;③低正常加额外股利政策;④剩余股利政策。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5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 基本原则 新趋势
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要研究财务管理的适当模式,必然首先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所应达到的预期效果要求财务管理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应该保持一致,因而确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
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所希望实现的预期结果,它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财务管理活动产生根本性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明确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相关性原则。二是明晰性原则。三是简约性原则。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过程
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
(一)产值最大化
以产值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主要存在于建国初期,当时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预定的产值指标。
(二)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推动技术工艺改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前发展和时间的推移,此种观点的弊端和局限性也日益显现出来,企业在以利润最大化为自己的财务管理目标之时,忽略了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
(三)股东财富最大化
这一目标的确定也存在一些弊端,在这样一种企业理财目标下,股东地位凌驾于其他利益相关人之上,它忽略了“多方合作”的因素,反而影响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存在的问题
社会环境的变化影响企业观念发生转变。在环境问题日益威胁人类生存、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的今天,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理论具有局限性。
(一)不能准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
环境资源尚未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不能通过货币来计量,因此企业的经营成果中未去除环境成本,容易造成利润高估。
(二)不能准确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
评估风险既要着眼现实,又要兼顾未来。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在环保方面只考虑排污费等简单因素,没有考虑企业经营环境引起的远期环保负债,导致企业承受潜在的财务风险。
四、科学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近年来,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模式,即从企业财务所有权的主体出发,将企业财务主体作为利益关系人,不同于传统的将企业本身作为财务主体的观点。笔者认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将财务管理的目标确定为财务主体利益最大化很好的弥补了传统财务目标的缺点,更为科学有效,能够更好地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完善企业财务管理计划
要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要求,认真做好财务计划。财务计划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同时要做好预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加以考虑,充分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件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反应能力。在总体财务计划确定的基础上,要将计划细化和具体化,重点针对财务预算,细化各种现金收支、长期资金筹措、短期资金信贷等方面预算。确保科学的财务预算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控制标准和考核依据,在实现财务主体价值最大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提高投资报酬率
在企业增加盈利的过程中,成本控制是根本途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单纯追求成本最低,并不科学,同时也不能改变风险。因此,企业在投资管理、流动资金管理、资产运营、证券管理、筹资管理等经营活动中,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不断提高企业总体边际收益,另一方面要以利润换效率,在综合平衡并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及潜在的投资的风险价值基础上,求得股东投资报酬率最大。
(三)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企业要想求得发展,单纯通过降低成本和资产消耗等因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通过效率的提高求得利润的增长。在资产的运营增值过程中,通过调整资产的用途和经营方式,利用有限的资产多生产盈利更高的产品也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特别是对于存在资产闲置现象的企业,更应通过盘活闲置资产,通过资产利用率的提高赢得利润水平的提高。盘活存量资产、增加产品产量、调整产品结构、销售更多社会需要的商品、丰富资产运营方式、提高产品利润率来增加数量收益,既是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一种市场策略,同时也是一种成本利润策略。对于企业而言,提高资产利用率是迅速实现企业主体利益最大化最为有效的途径。
(四)提高财务分析水平
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筹资结构、利润分配差等方面的全面深入分析,便于进行决策,从而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同时财务分析还承担着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的重要作用,是企业进行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提高财务分析水平还可以在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作出科学评价的基础上,不断发现并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科学的应对措施提高资产收益率、资金周转率,从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胜利.财务管理创新问题研究一论中国特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J].经济师,2012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6
为加强我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有效遏制农村新增不良债务,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经市政府研究决定,现就健全和完善村会计委托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健全和完善村会计委托制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和保障村民权益的前提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辽宁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完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体制,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二、健全和完善村会计委托制的基本原则
实行村会计委托制,必须坚持民主自愿原则,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方可施行;必须坚持“三权不变”原则,在会计核算办法不变的前提下,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
三、健全和完善村会计委托制的工作目标
通过实行村会计委托制,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提高村务、财务公开水平,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腐败行为,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杜绝新增债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四、健全和完善村会计委托制的主要内容
1、明确机构设置。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各镇(区)成立村会计委托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办设在镇(区)农经站,负责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资金项目的日常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审核、监督及部分档案管理等工作。
2、完善人员配备。办主任由镇(区)农经站长担任,办按各村实际业务量设置记账会计和现金会计。办的人员配备,必须坚持权、钱、账分离原则,必须坚持直系亲属回避原则。办人员必须定期接受业务培训,取得上岗资格,持证上岗。办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任何单位不得随意调换。
3、建立三级监督机制。一是群众监督。村集体经济的每笔收、支必须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监督,并签字盖章后方可报账;二是乡镇办监督。办会计对每一笔村级收支原始凭证在入账前进行严格审核监督,审核原始凭证是否符合相关规章制度,手续是否齐全,对不符合规定或手续不齐全的票据,要坚决退回或补办;三是审计监督。市农经总站和镇(区)农经站定期或不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或检查,同时监督办人员是否履行职责。
4、规范办工作。根据村级财务规章制度要求,要健全财务预决算、货币资金管理、财务审批、票证管理、结算资金管理、财产物资管理、民主理财、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使用规范的收支凭证,定期核算,及时公开。
5、实行会计电算化。各镇(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加快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步伐,尽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并建立健全电算化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行为。
五、健全和完善村会计委托制的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镇(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把健全和完善会计委托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2、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各镇(区)要加大对村会计委托制工作的投入,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和办公经费。组织、监察、农业、财政、人事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加强指导,努力提高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