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股份制公司规章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股份制公司规章制度范文1
[关键词]:项目、管理、控制、模拟股份制
1.工程项目的组织架构
项目的组织架构主要为了做好组织准备,建立一个能完成管理任务,令项目经理指挥灵便,运转自如,工作高效的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因此集团公司在推介项目管理中合理设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高效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机构的建立是项目管理成功的组织保证。通常施工项目管理是指企业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科学技术对施工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全过程。施工项目管理随工程开工组建、随工程竣工验收、审计完成而解散,具有时间有限性,目标明确性,针对专业性强的特点,项目模拟股份制公司化是探索项目科学管理的又一启示。
2.项目成本管理
努力在承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基础上降本增效,增加经营利润,公司和项目经理之间的责任项目成本由谁来控制,这一直是业内探讨的内容。因为成本决定因素大,若由公司控制,项目经理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延长管理长度,或根据进度需要随意增加人员、资源,很容易超出项目成本,若可以由项目经理来控制是最理想的,但为了保证公司利润和员工的主人翁精神,需要在公司和项目经理及项目管理人员之间架设一种责任和约束机制,这是项目模拟股份制公司化建立的基础。建立项目管理的控制机制,从而建立从开始到结束项目的各个环节的制度,以及出现问题时的处理方法等一系列对项目资源、成本进度的控制制度,促进项目每一个成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全面系统地把人作为控制的主要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进而增加人的责任感的观念。
3.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的管理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地的生活条件也有了一定提高。这时安全标准化工地和文明工地成为当前搞好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三全”,即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内业资料齐全,总结经验教训全面。文明施工和安全标准化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螺旋上升的活动过程,是一项不断发展的管理工作方式。每一个循环都会有一定的新的经验教训,必须加以认真全面总结,为下一个循环提供宝贵的基础资料。由于当前施工现场作业工人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很多都是昨天在家种地,今天在建筑工地施工的农民工,“三违”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充分利用项目阵地开展各种安全教育培训,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强化施工过程控制,规范现场管理和作业行为,作为开展文明施工和安全标准化工地建设的核心。
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项目经理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全员性参与安全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模拟股份制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因而在生产活动时,为安全工作中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项目经理部作为施工项目安全施工项目的责任核心,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的安全负责,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中。制定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因此,如何做好安全文明施工至关重要,首先要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做到按专业、岗位、区域包干负责。在施工中加强了对各个方面专业的管理,开展文明施工竞赛活动,有布置、有检查、有考评、有奖惩,评比结果公布于众。在项目部为工人修建舒适美观的生活区,生活区里有宿舍、食堂、厕所、洗澡间、民工夜校、小卖部、理发室、阅览室、电视间、卫生所、保卫室、综合管理办公室、项目还特意设置民工调解室。项目部模拟股东定期接待工人,使工人与项目部建立快捷的沟通渠道,使得制度化和标准化管理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常得到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领导的认可,模拟股份制项目常做为标杆项目模式,并推广使用。
4.质量与进度管理
在工程施工中,影响进度和质量的因素很多。有工程技术,有地质、水文、气象,有管理,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有劳动状况,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因此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具体条件进行应对,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确保道路畅通,为保证质量和进度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和进度落到实处,着重是建立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模拟股份制以后,使之更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
模拟股份制让每个员工为自已的建筑产品产生责任心。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反映工作质量,当进度与工程质量有矛盾时,确保质量,当进度及质量与安全有矛盾时,确保安全,真正将每一道工序做到实处,严格遵守工艺流程,严格控制工序活动,及时检查工序活动的效果,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强化管理,设置质量控制点,使工序和进度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5.组织管理与信息风险管理
股份制公司规章制度范文2
1.企业重组改制后,原有的企业档案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工作要求
随着企业重组改制,一方面,企业逐步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转换,企业在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都有了相当的自,企业管理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在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自;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和企业档案所有权的多元化,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档案工作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的需要,客观上要求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调整和选择档案机构设置、实体管理、人员配置等方面的工作,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企业档案管理模式逐渐多元化。
2. 企业重组改制后档案的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过去我国国有企业的档案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归企业所有与归国家所有是一致的。企业重组改制后,随着企业的倒闭、兼并、拍卖、转让、承包、租赁以及股份制改革等,出现了国有、国有控股、集体所有或全民、集体共有,还有合资合作双方所有、集体与私营所有,甚至私人所有等多种企业经营形式,企业不再是单一的国有制,这样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国有企业档案所有权及其处置问题。非国有企业档案属于企业法人所有,国有企业档案虽仍属国家所有,但也有一个国家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自主管理权相统一的问题,如何处置好企业重组改制前后档案的归属,确保企业档案的完整、准确,防止档案的流失和损毁,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 企业档案的结构、成分与内容发生了变化
企业重组改制,使国有企业在产权结构、组织形式、经营机制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企业档案的内容构成已不再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档案工作。随着企业活动的增多、企业职能增加及政企分开、企业改制的进行,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中产生的新的企业档案内容不断增加。如新产生了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企业股份、债券等方面的档案;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等新类型档案;重组改制后,企业将直面市场,参与竞争,企业不仅要抓好生产,而且要下大力气抓经营管理和开拓国内外市场,因此企业经营管理档案的比重逐步增多;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种经济纠纷、劳动用工和劳动仲裁过程中产生的文件材料及各种经济技术协议、合同等材料越来越多。
4. 企业对档案的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企业重组改制后,将直接走向国际、国内市场,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日趋激烈的竞争,要战胜对手,占领市场,对信息的需求和依赖日益增强,从某一方面说,市场的竞争就是信息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档案部门能快速、准确地提供系统的、综合的档案信息作为决策时的依据和参考。另外,企业利用档案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进行技术改造,国有资产评估、产权转让,解决经济纠纷,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都需要频繁利用档案,档案的原始凭证作用将会越发显得突出。
二、如何应对企业重组改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 因企制宜,建立灵活多样的档案管理机制。在坚持集中统一管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前提下,要允许不同企业档案管理体制形式的多样化。只要符合档案法律、法规和业务规范大的原则,对国有独资、国家控股和相对控股及其他多样化产权模式的企业可以采取分门别类的档案管理模式,因企制宜,灵活多样地决定档案管理的具体办法。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自主设置合理的、最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档案管理机构,力争实现低投入,高效益,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
积极尝试探索新形式的档案管理模式,满足不同企业档案管理需求。建立档案中介机构,如档案咨询服务中心、档案托管或寄存中心,将分散在各企业的档案管理设施和档案专业人员集中起来,有偿为企业管理档案。企业通过交纳一部分费用,将自己的档案交到企业档案托管或寄存机构保管,双方签订合同,档案所有权属于企业,由托管机构负责整理、编目、检索和提供利用等工作甚至还可以受托代企业有偿转让科技档案信息及其编研成果。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企业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减轻负担,轻装上阵,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档案得到更加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
2. 以法律手段管理企业档案工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企业档案工作将逐步由行政干预向依法治档转变。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要以“法”管理企业档案工作。《档案法》是我国档案工作的最根本法律,《档案法》的许多条款中都明确了企业在档案工作方面的责任、义务和权利等,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法律武器,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学习、宣传、贯彻《档案法》,通过深入贯彻学习,提高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企业法人的档案法治意识,使企业领导者和广大职工熟悉和掌握自己应负的法律责任,把做好档案工作当做一种自觉的法律行为,并从严查处档案违法行为,维护企业档案工作的正常秩序,使企业档案工作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次,加强企业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及标准体系建设,监督其在企业的实施,规范企业自主管理档案工作。针对企业重组改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充实、完善企业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比如针对企业在改组、改造、改制过程中档案结构、内容及成分的变化,及时修订、补充企业档案的归档范围、分类方法和归档制度,来规范和保证新类型档案的及时归档;针对档案在借阅利用、保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制定、修改档案的借阅、保密制度,防止企业档案的损毁、丢失和泄密;针对企业档案所有制的变化情况,及时制定企业档案的有偿使用和转让规定,以维护企业档案的所有权、占有权和收益权,避免档案的随意转让和无偿使用,致使国有资产的流失给企业和国家造成损失。
3.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档案所有权并做好企业重组改制前后形成档案的交接,防止档案损毁、流失。企业档案所有权及其处置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利益,而且也关系着合作方的利益和积极性。针对企业改制过程中档案所有权出现的新变化,1998年,国家档案局会同国家体改委、国家经贸委、国家国资局等部门联合了《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对档案的处置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是国有企业被国有企业兼并、收购的原有企业的档案归属于兼并方、收购方,国有企业被非国有企业兼并收购的,国有企业依法破产的,文书档案和会计档案移交企业主管部门或寄存所在地国家档案馆,其他档案则可随资产、设备等实物实行分流;二是国有企业被承包、租赁的,在承包、租赁期间形成的档案,由承包者、租赁者负责管理,期满后移交原企业档案部门;三是国有企业以其全部资产改组为股份制企业的,档案归属股份制企业管理,改制前后的档案分立全宗,部分改制的,档案应分别处置;四是国有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的,在合资、合作的前后形成的档案分立全宗,合资合作前的档案全宗委托有控股权的中方保存,其中基建、设备档案随资产移交给隶属的合资合作企业。合资合作期满,终止合同,合资合作后的档案全宗交由中方保存。
股份制公司规章制度范文3
关键词 国资公司 资本投资 运营 路径
一、国有投资公司的概念和特点
国有投资公司代表政府行使投资权利,但不是政府行政部门,它只是企业,它代表政府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增保值责任。国有投资公司的运营是根据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指示,为了实现国有资本的增长,或者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通过对公司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产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投资来实现运营目标。
国有投资公司作为政府主导的企业,有其不同于一般企业公司的权利,主要包括:一是有资本经营权,包括买卖资产或买卖企业的权力。二是不仅有完整的经营权,而且应有与授权经营相联系的所有权。三是在资本的功能方面,既要有普通资产性资本功能,也要具备一定的金融资本功能,通过金融功能实现一些金融活动的职能。
二、国有投资公司的主要运营方式介绍
企业并购、重组上市和股权转让以及这三种方式的综合运用是国有投资公司开展资本经营的重要形式。
(一)企业并购
(1)横向专业化发展的规模化并购。横向专业化发展的规模化并购,指对那些与公司本身的经营业务一致或者产品一致的企业公司进行并购的行为。这种并购的好处很明显:一是因为业务相同或者相近,或者生产线相似,因此并购后能在最短时间内形成生产力,公司企业的对接比较容易。二是通过对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并购,有利于本公司扩大市场规模和市场影响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三是对其他地区同行业对手的并购,既可以实现企业占领市场的迅速增加,也能形成一种市场垄断。
(2)纵向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化并购。纵向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化并购,是指国有投资公司或其控股企业并购生产与销售阶段中互为购买者和销售者关系的企业。这种并购方式具备的优势主要有:一是化企业间的交易为企业内部的协调统筹活动,为企业节省大量的交易成本消耗。二是与原材料供应商和销售终端及客户的距离更近、对于市场价格的决定权更大。这种并购方式带来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向产业链两端的纵深过长,导致在固定资产和物流、中间渠道的投资也需要大幅增加,这种大量投资集中于单一产业链的行为会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大减,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巨大影响。
(3)混合多元化发展的集团化并购。混合多元化发展的集团化并购,指的是对跟公司业务没有或者很少有联系往来的企业的并购。这种并购方式最大的好处在于通过扩大公司的业务面,提高了公司应对市场动荡带来的冲击和风险的能力,简单来说,即便某一行业不景气,依然还有其他行业可以为企业牟利成为增长点。
(二)重组上市
重组上市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即项目重组上市模式、并购重组上市模式和买壳重组上市模式。
(1)以项目重组模式上市。项目重组上市模式,是指国有投资公司将其投资的项目进行重组后上市。其优点在于:第一,操作比较简便,能够尽快把所投项目重组上市。第二,增量资本投入较少,比较容易实现上市目标;还有第三个优点是重组方式灵活多变,既可以是单一项目重组,也可以是多项目重组。这种重组模式是我国国有投资公司的主要重组上市模式之一。
(2)并购重组上市。这种重组上市方式指的是通过收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具备相当的发展潜力的企业来实现国有投资公司资产的增加,在并购该企业后将所有资产进行重组并改制为股份制公司,给予所收购公司一些股份,尽快让新成立的股份制有限公司上市进行融资。这种重组上市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时效性好,完成重组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还有对企业可预期的效益回报和财务状况都是很理想的,所以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产业链。
(3)选择买壳为重组模式。买壳重组上市模式,是指国有投资公司或其控股企业通过购买已上市公司的股份,从而获得对该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再将自己的有关业务和优质资产注入该上市公司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间接上市。这种重组模式主要有这几个好处:借助对企业效益好的企业的并购实现上市渠道的直接拥有,完成了企业自身的上市目的;整个买壳重组的过程简单明了;并购后投资公司能够通过股市来取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三)股权转让
这种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国有投资公司将其控制的投资公司的部分或者全部股权转让给其他投资人。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将存量资产盘活,结合自身情况和市场情况,利用市场做好投资收益。这种做法具有三个优势,分别是:通过股权转让将企业的部分或者全部存量资产盘活,有时候还能从这种转让中获益;将企业的资源集中起来向优势产业倾斜;能够更好地借助股市来完成资金引入,对企业扩大规模、渡过难关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有投资公司必须以产权纽带关系为基础,认真对内部管理机制进行战略性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建立起战略管理型控股公司的母子公司关系。
(1)要成立一套规章制度来对资产的保障与监控。重点是要关注监督问题,对于附属的子公司要一切遵循公司的法律制度的要求来进行管理,改造和完善对法人的管控。投资公司直接派人担任全资子公司和控股的关联公司的董事长和监事主席等职位,同时项目经理也由投资公司派人担任,杜绝类似经营者不听管理者指挥的现象发生。通过公司治理,理顺产权关系,加强投资公司的内部监督管理,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责分解并落实到子公司、控股公司。
(2)要成立财务审计制度。尝试成立集团公司的内部金融中心,把公司内部的闲置资金同一调度起来,统筹统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减轻的公司贷款压力,缩减了财务费用的支出,与此同时子公司的资金也纳进入了调度中心,确保了其资金的自由性,安全也得到保障。为了起到监管被投资公司的经营过程和管理活动目的,投资企业应该向被投资公司委派财务经理。加强制度创新,研究制定相关管理规章制度,保障资产运作和财务监管规范化、制度化。严格审计制度,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3)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用人机制的改革出发,运用多种手段不拘一格吸收人才为企业所用,并注重运用企业培训方式来提高人员能力素质,特别是职业经理人等高级别人才。坚持以内部培养发展为主,外部吸收引进为辅,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形成企业人才优势,并通过科学的用人机制将这种人才优势化为竞争力优势。
(4)必须加强对所有的上市公司的监督管理。我国的经济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目前来看有些方面存在着诸多阻碍企业公司发展的情况。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一些规定条文的不明确导致解读人也就是地方政府对于上市公司的发展管控盲目随性。实际工作中,可以在上市公司中依法合规的派出产权代表及选择高管,将“战略规划、投资决策、财务管理、人员配置、资本运营”五个方面的职能统一集中在国有投资公司,以实行“五统一”来体现股东意志,达到管控的目的。
(作者单位为苏州市吴江东方国有资本投资经营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股份制公司规章制度范文4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载体的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已经取得世人瞩目的成果,中国银行、中石化、中石油等特大型国有企业纷纷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开始登陆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当前,外部监管不得力、内部治理不到位,不仅是国有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的基本国情,也是国际资本市场发展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一些会计舞弊、粉饰报表等欺骗投资者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严重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和资本市场的公信力基础。因此,公司治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人们认识到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治理系统,才能彻底解决舞弊、腐败和管理不当的问题。在这一系统中,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三者释义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目的是协助组织的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控制成本费用,达到服务于企业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顺应内部审计理论及实务的变化,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1999年对内部审计重新定义,即“内部审计是用来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的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它以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新定义将内部审计的范围延伸到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认为内部审计是针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所必需的。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于2008年7月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该规范将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根据该规范,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企业战略,经营的效率和结果,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公司治理,从狭义的角度进行理解,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若从广义角度进行理解,是指包含法律、文化等在内的有关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其决定企业目标的实现。从主要功能上来说,公司治理的范围可以包括:股东、董事会(决策者);管理阶层(执行者);审 计人员(包括内部审计人员及外部审计人员等监督者);其他利益关系人(如顾客、供应商、债权人及员工等影响者)。从这个角度来讲,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在公司治理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沟通公司治理各功能主体的重要工具就是会计信息系统。因此,会计信息系统本身是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部分,而且会计信息更严重地制约和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中其他制度安排效用的高低。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内外部激励机制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而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是确保这一前提条件实现的关键。外部审计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对其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从而起到增强会计信息可信性的作用。而内部审计处于公司内部,对于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经营活动、风险管理都有透彻深入的了解,与外部审计人员相比,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发挥的作用在层面上更为深入,在范围上更为广泛。
三、如何辩证看待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三者的关系
第一,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内在需求。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永恒命题。公司治理是相当严密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企业生产要素、产权要素以及企业相关利益者的权、责、利得到合理匹配与分工,要求权利制衡、激励和监督机制的严格和周密的控制运行,通过完整系统的制度安排和控制程序,使企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能按照既定的流量、流速、流向在执行中起动、运行、停止。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伴随着股份制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从股东到公司员工的层层授权和,就成为公司内外部各利益相关者最为核心的关系。为了防范可能发生的委托人与人的利益目标错位甚至背离,规避可能存在的人为自身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即所谓“道德风险”的发生,在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各种对人的经营管理、经营绩效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的制度安排和控制机制被设计和制定出来,并逐步形成了“关系框架+制度安排+控制机制”三者合一的公司治理架构。
第二,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股份制公司挂牌上市了,并不等于现代企业制度就已经建立了,如果没有公司治理,或者公司治理不到位,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前审计长李金华在总结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势和不足的时候,针对目前内部审计存在的“重监督轻服务、重结果轻过程、重财务轻业务、重合规轻效益、重单项轻系统、重当期轻长远、重查处轻建议、重独立轻互动”等问题,多次强调“内部审计机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你所在的单位、部门在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秩序方面发挥作用,这就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提出了要“把内部审计作为一个控制系统,而不是一个检查系统”、“内部审计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内部审计要以事前、事中审计为主”、“内部审计要以体现中国特色为主”等全新的内部审计理念,为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方向。
第三,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公司治理既是一个静态的组织架构和控制机制,也是一个动态的螺旋式不断趋向完善的过程。在公司治理初始,治理目标定位在防范“道德风险”,治理手段主要依靠资本市场的作用和社会中介的会计控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人们把关注的目光从道德风险转移到管理风险、经营风险、被兼并风险上,因为这些风险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公司治理的目标也从股东和公司利益最大化,转变提升为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这些都迫切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监督的内部机制,与外部约束、控制和监督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建立科学严密的公司治理机制、完成公司治理任务的重任。
从中石化集团公司2006年审计工作会议披露的情况来看,目前中石化经营管理中出现了部分单位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不严格,私设“小金库”账外账、乱拆借、乱担保;违反总部物资采购管理规定,加大采购成本,收受回扣;违规动用企业资金和补充养老保险资金进行股票炒作和委托理财,形成较大的资金风险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内部控制不严、内部审计不力、内部监管不到位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由此看出,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三者辩证关系的重要性。
四、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三者的目标: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随着风险管理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发生了变化,现代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更加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观念下,年度审计计划与公司最高层的风险战略连接在一起,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保其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使用风险管理原则改变审核过程。风险管理成为组织中的关键流程,促使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不仅是测试控制,而且包括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的方法。在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中,控制仍然重要,但分析、确认、揭示关键性的经营风险,才是内部审计的焦点。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日趋紧密。在决定内部控制政策,并在此基础上评估特定环境中内部控制的构成时,董事会应对诸多风险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执行风险控制政策是管理层的职责,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管理层应确认、评价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并执行董事会所设计、运行的内部控制政策。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风险管理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风险在企业内部具有感染性、传递性、不对称性等特征,即一个部门造成的风险或疏于风险管理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担,而会传递到其他部门,最终可能使整个企业陷入困境。因此,对风险的认识、防范和控制需要从全局考虑,而各业务部门又很难做到这一点。内部审计人员不从事具体业务活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这使得他们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控制风险。二是控制、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处于企业的董事会、总经理与各职能部门之间,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充当企业长期风险策略与各种决策的协调人。通过对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的调节,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调控、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三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更易引起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管理部门,其风险评估的意见可以直接上报给董事会,这会加强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部门意见的重视程度。
公司治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公司治理这一制度安排所决定的企业目标、决策人及风险和收益的分配都围绕风险展开;风险直接影响目标的实现;而决策人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直接决定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公司治理结构中各部分的人员需要承担所分配的一定风险并获得相应的收益。另外,从解释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经济学观点来看,无论是契约理论中提及的不完备契约,还是信息经济学中提及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理论中提及的问题,这些引发公司治理产生的因素究其实质都属于风险,都是使企业目标无法实现的各种潜在的、可能发生的事件。公司治理是组织应对风险的战略反应,其职责核心就是确保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的适当性,因此公司治理中包含一些战略性的风险管理的因素。例如:公司董事会所设定的公司经营管理基调是风险偏好型或是风险规避型;再如公司高层管理当局(CEO)在经营风格、理念、管理哲学中包含的风险态度等。这些战略性风险管理因素就是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的交汇点。
显然,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在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特别是强化内部管理和控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时俱进的内部审计,应该围绕公司治理机制的健全完善,以风险控制为导向,以监督检查内部控制活动有效性为主线 , 以 促进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为目标,坚持跟着风险走,哪里有风险,内部审计就跟到哪里,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五、结语
风险管理框架必须和内部控制框架相协调,把控制目标的建立嵌入到某种形式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去,公司治理方见成效。而在内部控制方面,将领域扩展到控制环境等“软控制”要素上时,就决定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相互交汇。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基本上未与公司治理相结合,成为公司治理的有机部分,对风险管理也不够关注。为此,要逐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企业外部和内部的委托关系,培养管理者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形成内部审计的需求市场,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顺应内部审计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推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从强调确认和测试控制的完整性,逐步转向强调确认和测试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管理;从传统的强调关注风险因素,逐步转向关注前景规划。内部审计的建议应不再仅是强化控制、提高控制效率和效果,而应该通过风险管理的有效化,评价并改进组织的治理程序,提高公司整体的管理效率和效果,做到内部审计、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避公司风险,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由“亚细亚”失败引发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0,(9).
[2]薛祖云.会计信息市场与信息管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2.
[3]陈少华.内部会计控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06.
[5]王光远 .制度基础审计学:审计测试、审计风险、审计决策[M].湖 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6]陈汉文.审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股份制公司规章制度范文5
有关餐饮合作经营协议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中国其它法律、法规规定,出资人遵循自愿和协商一致原则,共同出资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餐饮公司。
第二章 公司基本情况
第二条 :加盟店中文名称:_______(以下简称公司)
公司中文地址:
电话:
邮 政编 码:
第三条 :本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
第四条 :公司经营范围:西餐、中式快餐、冷热饮料制售。
第五条 :公司经营期限为_____年,自公司批准登记之日起计算。
第三章 投资资本及出资人
第六条 :公司投资资本为_______万元人民币,出资人出资额和所占注册资本比例的基本情况为:
甲方:_______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住所地:______________,占注册资本比例__________ %;
出资额:_________,占注册资本比例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住所地:_________,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出资额:_________ ,占注册资本比例_________%;
丙方: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住所地:_________,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出资额:_________ ,占注册资本比例_________%;
丁方: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住所地:_________,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出资额:_________,占注册资本比例_________%;
第四章 出资人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出资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出席股东会,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二)、选举和被选举为董事、监事;
(三)、可查阅股东会记录和公司财务会计报告;
(四)、按出资比例分取红利;
(五)、按出比例分取公司清算后为出资人可分配的资产;
(六)、按章程规定转让出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权利。
第八条 出资人的义务:
(一)、承认并遵守公司章程;
(二)、按时足额缴纳认缴的出资额;
(三)公司依法成立后不得抽回资额;
(四)、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五)、保守公司内部经营方式及营运机密;
(六)、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
第五章 资金到位及核算约定
第九条 :
(一)第一期资金到位:甲乙双方于《投资预算》制订后____日内按投资比例缴交该预算之总投资____%金额汇至_______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指定账户。
(二)第二期资金到位:甲乙双方第一次次资金到位后____日内或双方协定本店之营运日前____日,按投资比例该投资预算之总投资____%金额汇入_______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指定账户。
第十条 :本店营运前所有未列于《投资预算》之追加投资款项,将列入本店投资总资本额,该金额于正常营运前7日内依投资比例补足缴交至甲方指定账户。
第六章 组织管理
第十一条 :公司最高权力机构为股东会,股东会由全体出资人组成,为更好地经营、管理好本店,在与甲方互相协商的基础上,就聘请甲方经营人员管理本店。
第十二条 :董事、监事的权利、义务、议事规则由公司章程规定。
第七章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
第十三条 :公司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
第十四条 :公司每月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并依法经审查验证,第二或三个月份派利润予各出资股东。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财务会计报表及附属明细表:
(一)、资产负债表;
(二)、损益表;
(三)、财务状况表(有变动时提供)。
第十五条 :聘请甲方对其经营成果进行月度核算,并根据具体经营业绩情况,向出资方收取一定的经营管理费用及给予经营成效奖励,具体按下列方法计算并支付:
(一)、甲方每月纯利润的____%作为甲方的经营管理费用;
(二)、当本店的纯利润在____万元(含)人民币以上时,甲方除了收取当月利润____%的经营管理费用外,超出金额按利润____%作为经营成效奖励给甲方;
(三)、经营管理费用计入当月份之营运成本。
第十六条 :在经营期间,若出现盈亏,均按出资比率共同承担。
第八章 其他
第十七条 :公司财务会计、利润分配、出资人的变动、合并与分立、解散与清算等重大事项另由章程规定。
第十八条 :出资股东至本店享有买单原价七折优惠,本店店长及甲方短期督导人员享有本店免费住宿。
第十九条 :本协议经全体出资人签字后生效,并由出资人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法定代表人:
委托人:
签章:
日期:
乙方:
法定代表人:
委托人:
签章:
日期:
丙方:
法定代表人:
委托人:
签章:
日期:
丁方:
法定代表人:
委托人:
签章:
日期:
餐厅合作协议书范本
甲方: 身份证号:
乙方: 身份证号:
现有甲、乙合股(合伙)开办一家__________________,全面实施双方共同投资、共同合作经营的决策,成立股份制公司。经双方合伙人平等协商,本着互利合作的原则,签订本协议,以供信守。
一、 出资的数额:
甲方出资________、出资的形式________出资的时间__________
乙方出资________占公司股份______%.出资的形式________出资的时间__________
二、股权份额及股利分配:
双方方约定甲方占有股份公司股份______%; 乙方占有股份股份______%;甲乙双方以上述占有股份公司的股权份额比例享有分配公司股利,双方实际投入股本金数额及比例不作为分配股利的依据。股份公司若产生利润后,甲乙可以提取可分得的利润,其余部分留公司作为资本填充。如将股利投入公司作为运作资金,以加大资金来源,扩充市场份额,必须经双方同意,并由甲乙双方同时进行。
三、在合作期内的事项约定
1、合伙期限:
合伙期限为________年,自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____年________日止。如公司正常经营,双方无意退了,则合同期限自动延续。
2、入伙、退伙,出资的转让
A入伙:①需承认本合同;②需经甲乙双方同意;③执行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
B退伙:公司正常经营不允许退伙;如执意退伙,退伙后以退伙时的财产状况进行结算,不论何种方式出资,均以现金结算;按退伙人的投资股分60%退出。非经双方同意,如一方不愿继续合伙,而踢出一方时,则被踢出的一方,被迫退出时,则按公司当时财产状况进行结算的60%进行赔偿。未经合同人同意而自行退伙给合伙造成损失的,应进行赔偿。
3.、出资的转让:允许合伙人转让自己的出资。转让时合伙人有优先受让权,如转让合伙人以外的第三人,第三人按入伙对待,否则以退伙对待转让人
4、的终止及终止后的事项
合伙因以下事由之一得终止:①合伙期届满;②全体合伙人同意终止合伙关系;③合伙事业完成或不能完成;④合伙事业违反法律被撤销;⑤法院根据有关当事人请求判决解散。
合伙终止后的事项:①即行推举清算人,并邀请____________中间人(或公证员)参与清算;②清算后如有盈余,则按收取债权、清偿债务、返还出资、按比例分配剩余财产的顺序进行。固定资产和不可分物,可作价卖给合伙人或第三人,其价款参与分配;③清算后如有亏损,不论合伙人出资多少,先以合伙共同财产偿还,合伙财产不足清偿的部分,由合伙人按出资比例承担。
纠纷的解决
5、人之间如发生纠纷,应共同协商,本着有利于合伙事业发展的原则予以解决。如协商不成,可以诉诸法院。
四、在成立股东后,全权委托________作为公司运作的总负责人(法人),全权处理公司的所有事务,必须实现公司一元化领导,独立处理公司事务,如有以下重大难题和关系公司各股东利益的重大事项,由股东研究同意后方可执行:
1、单项费用支付超过________元;
2、新产品的引进;
3、重大的促销活动;
4、公司章程约定的其他重大事项。
五、公司今后如需增资,则甲乙双方共同出资,各占总投资额的50%.
六、公司正常运营后,生产所需原材料必须由____方单独供应。
九、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本协议一式3份,双方各执一份,见证方留存1份备案,自双方签字并经公司盖章确认后生效。
甲方(签名) 年 月 日
乙方(签名) 年 月 日
公司盖章确认:
公司负责人签字确认:
餐饮合作经营合同书
甲方:广州市xx餐饮有限公司(以下称甲方)
乙方:xx
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同意在号合作开设xx餐馆,为明确甲乙双方权利义务,特签订合作合同如下:
一、上述地址合作期为年,自2XX年月日至2XX年月日止。
二、上述地址总投资由乙方单方全付,包括租金、工人工资、装修费、所有设备等所有费用;合作期满后店铺及设备属于乙方所有。
三、乙方须付甲方加盟费人民币伍万元;签订合作合同当天乙方即付甲方启动资金人民币贰万元,其余可在店盈利每月付人民币壹万元。
四、双方签约后,甲方有专门班子协助乙方筹建门店,提供:
1、有偿:门店设计图纸及广告内容(也只有甲方负责设计);物料、器具、服装样品。
2、无偿:《xx营业手册》一套;物资采购计划;对加盟门店的主要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考核,使其工作能力达到开业要求。
五、工人工资在营业额的15%内甲方有权调整。
六、乙方在以下情况须向甲方支付管理费:
1、每月店的营业毛利率达40%至44%,乙方付甲方管理费为当月营业额的3%;
2、每月店的营业毛利率达45%至46%,乙方付甲方管理费为当月营业额的5%;
3、每月店的营业毛利率达47%以上,乙方付甲方管理费为当月营业额的6%;
七、每月的净利润属于乙方。
八、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签字后生效。
股份制公司规章制度范文6
我国高速公路历经近3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建设规模逐年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许多方面的工作,比如公路养护、高速收费、路政建设、服务区等方面的经营和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在经营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亟须加以解决。
1.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关于高速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对高速公路建设做的一些规定,在管理方面只有一些地方管理办法,没有上升到国家层面,对高速公路经营管理进行设定的法律法规几乎没有。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在管理高速公路的过程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到高速公路的经营管理,给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1.2管理机构繁多
虽然我国大多数高速公路企业大多采用“一路一公司,谁投资,谁管理”模式,但我国高速公路管理机制设置繁多,重复设置现象严重,在管理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政企不分、多体制管理现象。不同的管理机构实现的管理模式不同,导致同一地区不同的高速公路既有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又有股份制公司管理模式,以及不同的省市之间施行不同的收费标准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管理职能的发挥,影响企业形象。
1.3管理设施跟不上节奏
由于高速公路经营管理涉及路政管理、养护管理、服务区管理、收费管理等方面,在管理的过程中就要有相应的管理设施以配合其管理。但由于高速公路企业及国家层面资金不足,导致很多管理设施不能一次性配齐,在管理工作开展后,由于管理设施与管理工作脱节,导致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再者,有些高速公路企业虽然配备了先进的管理设施,但在人员培训上不舍得投入,导致企业虽然有先进的设施,但却没人可以操控。还有一些企业管理设施常年运转,却不进行必要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也会导致管理设施的老化,影响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
2.高速公路标准化经营管理体系的构建
可见,在高速公路经营管理过程中进行标准化操作是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高速公路标准化经营管理体系的构建可以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路政管理标准化
路政管理主要是指交通系统的一支执法队伍依法行使公路路政权,保护公路设施,依法查处违法占用、污损或破坏公路的行为。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路政系统内部的规章制度进行路政标准化建设,从路政执法、路政巡查、路政内部管理等方面来规范路政服务系统,提高路政执法水平,确保高速公路畅通无阻。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标准化建设主要包括:路政执法程序、路政内业管理、路政外业巡查、路政路面畅通、路政队伍等方面的标准化,从这几方面入手,建设快速高效的路政执法队伍,更好地为高速公路运行提供保障。
2.2养护管理标准化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主要是对道路、桥涵、隧道及公路沿线的附属设施、交通工程设施、照明设施、绿化等方面的养护。按养护性质及规模来划分的话可以分为日常维修保养、专项工程、大修工程三个方面的养护,如对高速公路的巡查、清扫、排障及除雪防滑、路面局部修补、翻修或重建等工作。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体系还不健全,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低,亟须对养护管理系统进行标准化操作,规范养护管理的作业流程和作业方法,优化作业环境,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的技术和经验,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水平。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标准化可以从养护程序、养护制度、养护考核体系等方面入手。
2.3收费管理标准化
高速公路收费管理主要是指在对通行车辆收取过路费的过程中对各要素进行组织、计划、决策、指挥、控制和激励活动的工作总称,主要包括确定收费目标及政策、选择收费方式、确定收费标准、设置收费站、配备收费人员、管理收费票证及款项、收费稽查等方面。将高速公路收费管理进行标准化,就是对这些收费活动进行规范化,全面加强收费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2.4服务区管理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