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倍增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村集体经济倍增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村集体经济倍增计划

村集体经济倍增计划范文1

一、低收入农户发展资金投入情况和主要成效

1、低收入农户发展资金投入情况

2013年共投入低收入农户发展项目资金7244万元。其中,省级低收入农户发展资金投入221万元,农户自筹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投入3784万元。

2、低收入农户发展资金补助项目成效

2013年全县低收入农户发展资金补助项目中,发展农作物种植面积24000亩,发展水产养殖面积1300亩,发展畜类饲养8400头,发展禽类饲养61900只,发展食用菌种植45万袋。

二、主要政策和措施

1、明确思路,规范项目实施

为适应新形势下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加快低收入农户增收步伐,我县把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和三大特色产业放在整个扶贫工作的突出位置,明确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攻方向,以“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为平台,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有竞争力的农业主导产业,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强化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大力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来料加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拓宽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渠道。同时参照《自治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扶贫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以奖代补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成立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扶贫专业合作社项目的规划、实施、监督、检查。

2、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

今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紧紧围绕茶叶、笋竹、食用菌、蔬菜、水干果、畜禽、中药材、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优势农业产业,不断推进生态农业发展。通过政策导向,逐步明确特色农业发展重点,促进主导产业集群化,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全县累计通过国家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10个、市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个、市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20个、市级以上绿色农产品认证16个;全县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6.75万亩,比重达58.62%。

三、主要困难和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农民群众的持续增收,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一是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尽管近年来产业扶持力度逐年加大,但由于立地条件差和县域农业总体规模小,主导产业很难在短期内形成规模,发挥支柱作用。二是建设投入不足。我县作为全省重点欠发达县,县乡财政财力有限,扶贫开发类项目配套资金压力很大,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金融资本投入途径缺乏,社会资本流入渠道不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三是农村基础还比较薄弱。由于地处山区,村居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而贡献率低,地方财力的制约又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滞后,公共服务仍然相对滞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不多,村级债务仍然很重。四是影响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依然存在。土地要素、支农投融资机制等方面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三农”服务工作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和扶持,各类有偿服务、企业服务、科技承包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能有效地建立和运作起来,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强。

四、下步打算

1、立足农民增收,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培育计划

坚持走精品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茶叶、毛竹、香榧等三大主导产业,积极推进食用菌、高山蔬菜、现代林业等三大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园区农业、庄园农业、观光农业、原生态精品农业、物流配送农业和电子商务农业等农业新业态,通过推进山区农业现代化特色工程,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资金投入回报率,让农民从农业生产经营中得到更多收入。茶产业着力于打造惠明绿茶和白茶品牌,迅速推进茶叶全域化开发种植;竹产业着力于建设竹林便道,大幅度提高专业化生产和合作化经营水平;香榧产业着力于打造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香榧发展“燎原计划”;

2、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是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培育壮大现有农业企业,要围绕市场需求和特色优势产业,探索建立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聚集资源要素,扩大基地规模,加快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集群。二是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开展业务培训,规范项目实施、账务处理、资金管理等,促进规范化管理,提升发展质量。三是加大家庭农场培育力度。对现有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培育建立示范家庭农场,指导帮助其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学习。

五、几点建议

村集体经济倍增计划范文2

一、切实加强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从保障粮食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依法治土责任,将耕地数量平衡及质量提升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使用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展情况的考核体系,把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作为各地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及离任审计内容之一。各级涉土涉农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在农业“两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村住房改造、中心村建设、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下山移民脱贫致富等项目上与垦造耕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有机结合,相互衔接,统筹推进。

二、全面深化农用地整治。坚持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调查和摸清我省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编制并安排好垦造耕地规模、时序和区域,确保完成垦造耕地任务。推行耕地保护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管理,在项目选址、实施、验收等环节更加突出质量监管。严禁坡度25度以上山坡开发造地,防止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全面开展移土培肥和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地力培育和农业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评价制度,定期公布耕地质量状况。规范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及示范县建设,努力建成若干“万亩方、千亩方”基本农田保护示范点,坚决纠正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现象。逐步推广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鼓励建立村级农民耕地保护组织,探索管控性保护、建设性保护和激励性保护并举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三、合理规范建设用地整治。坚持城乡统筹,节约集约,按照“先减后用、增减挂钩、平衡有余”的原则,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从政府推动型向农民意愿型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对地方政府宅基地复垦率的责任考核,推行“先补后占”,引导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从建新主导型向拆旧主导型转变。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流转和退出机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制度。有效盘活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加大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清理力度,加快低效用地改造,有序推进“亩产倍增”计划,以土地整治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土地整治从外延扩张向内部挖潜转变。积极探索“全域联动、全域整治”的整镇、整县大国土整治,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中心村培育,推动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四、进一步强化资金投入管理。设立土地整治专项资金;调整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及补充耕地项目补助标准,提高垦造耕地质量;调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财政补助标准,加大对乡镇的扶持力度。在严控融资风险的前提下,鼓励政策性银行增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长期信贷资金;支持民间资本投资低丘缓坡、滩涂及围填海造地综合开发试点项目。充分利用增减挂钩试点结余指标发展二、三产业,平衡项目资金。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使用、各记其功”的思路,聚合涉农涉土资金,发挥资金整合效益。深化县级支农资金整合平台建设,切实提高支农惠农效果。

村集体经济倍增计划范文3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的家乡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我在家里的亲人和乡镇府的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并做了一份报告总结。

一、村民的就业现状

为了让村民转变观念,村主任带领村干部帮助村民联系到鞍轮集团以及大连等地企业去打工,现在全村600户农民中几乎家家都有人外出打工赚钱,每人年均可增收8000元以上。而村里的地则由少数人承包起来,形成了规模效益。村里刚建成占地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蔬菜加工厂,每年可以对6000吨蔬菜进行加工。经过3年发展起来的2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也实现了机械化自动排灌,生产出来的蔬菜绝大部分经蔬菜加工厂加工后卖到大连、鞍山等各大城市的超市,年产值可达300多万元,仅蔬菜一项全村人均收入提高近1000元。找到致富良方的农民,人均收入从不到2000元一举升到4660元。村里还多方筹资,新建了1500平方米的小学教学楼,修建便民桥6座,村组道路20余公里,实现了组组通桥涵,9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电话,近300户富裕农民先后住进了楼房。2000余农户经营以温室山野菜为主的“苦味产业”,年户均收入达到2.2万元以上。正如该县经营“四味产业”的农民所说:“政协主意好,政府抓得实,农民的好日子没个跑。

二、新农村建设新视点

用新的视野把握大局,用新的视点思考现实,切实定位工作的出发点,找准结合点、挖掘切入点,明确落脚点,是当前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年,将抓住机遇,用足用活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动员一切力量实现农业产业化要有新进展、农民收入要有新提高、农村改革要有新突破、社会事业要有新发展、社会风气要有新变化、党的建设要有新举措。农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0000万元,比去年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增长8%。

(一)一转多变

“一转”就是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按照“工业化”的思维方式经营“三农”。要用工业化的视点思考农业产业化,推进单一农业向复合高效农业转变。要切实克服规模就是产业化的落后观念,把科技和效益放在第一位,用延长农业产业链和单位面积最大效益吸引规模,实现农业产业化。

“多变”,就是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上,方法要多,变数要多。一是“粮变肉(蛋)”。大力发展畜禽产业,加速推进粮食过腹转化,到年底,全镇要有30%的粮食转化为肉蛋,猪、牛、羊、鸡饲养量要增加40%。二是“小变大”。以无公害蔬菜基地为代表,通过发展合作经济、推进土地流转和专业化生产,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逐步整合成大规模、大生产,形成规模效益。三是“少变多”。充分发挥各家各户优势,通过依靠科技发展多种经营,实现由“一元”增收向“多元”增收转变。四是“粗变精”。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精细种植业和精深加工业,全力加大出口麻栎、出口蔬菜的种植面积,新上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五是“农变工”。通过对二、三产业的加速发展,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实现由农民向市民、向工人的转变。年农业劳动力工人化要达到60%,外来打工人员要增加到4500人。

(二)一策多略

“一策”,就是坚决贯彻“打造三力,强镇富民”的指导思想。“打造三力”就是打造新甸建设气势上的活力,经济上的实力,环境上的魅力。狠抓集体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实力--强镇;狠抓个体经济和致富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富民。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为新甸发展服务。

“多略”就是在具体的工作方式上,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目标,多角度、多渠道地谋划工作新方略。一是传统创新的方略,在科技成果运用上下功夫。就是要提升、加快科研成果和实用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上的推广应用,重点在粮、畜、果、菜、食用菌产业上实现新突破,通过科技联姻、技术指导、资金扶持、市场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切实把传统产业资源转化为效益。二是产业延伸的方略,在农副产品加工上下功夫。通过大力发展粮、菜和食用菌等农副产品加工业,牵动产业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走向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三是统筹协调的方略,在开放联合上下功夫。广泛宣传,广交朋友,广用人才,在鞍轮附属企业、龙头企业、农民致富产业、服务行业等领域,加快同工业和城市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对于“彩色飞碟”等一批具有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新项目,要放开手脚招商引资,全面推进农业企业化、工业集团化的实现。四是政策保护的方略,在政策运用上下功夫。要切实运用好国家各项扶持“三农”政策,敢于设想,敢于争取,敢于碰硬,敢于拼抢。通过对政策的积极争取和灵活运用,不断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后劲,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年将围绕这一发展策略,紧紧抓住“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落实的有利时机,更多地把项目和资金的“协调”、“争取”作为主攻方向。既要把计划中的项目找准落实,又要把自身优势开发成新的项目,做到项目开发下有底线,上不封顶。尤其是要重点围绕鞍轮集团、小城镇建设、区位环境、人文环境等投资优势寻求更新更多的开发项目。年计划中的底线建设开发项目是:利用惠农政策千方百计支持鞍轮集团的发展;投资500万新上保营机械设备配件厂;投资300万元新上大福修配维修中心;投资300万元扩建木工机械设备厂;投资300万元启动镇砖瓦厂;投资200万元扩建新鑫无公害蔬菜基地;投资200万元构建腰岭村养殖基地;投资300万元扩建面向冰峪风景区服务的“饮食服务小区”;投资100万元扩建卫生院;投资300万元完善中心校为标准寄宿式学校;投资50万元完成金矿村4公里柏油路工程。

(三)一局多式

“一局”就是要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全镇工作的一盘棋。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指挥部署;各行各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多式”,就是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上,要科学整合社会资源,按照社会资源的范围、产业、功能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经营和管理模式。一是“三农”联动式资源整合。就是充分整合农村、农业和农民这三大基本社会资源。充分认识和利用农村现实的机遇地位,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揽新甸全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推进新甸改革。要充分认识和利用农业现实的项目和资金地位,围绕新甸区位、资源、环境等特殊优势,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集中发展外向型蔬菜加工厂、两个缫丝厂和粮食酒厂,带动农副产品和农户走向市场。要充分认识和利用农民现实的政策地位,积极稳妥地做好土地流转和转让工作,切实抓好生产基地建设。要按照标准化、专业化、区域化和服务系列化的生产要求,继续扩大“新鑫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完善其余8个专业村的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架起基地与农民之间紧密相联的桥梁和纽带。二是“三产”联衡式经营方略。就是要用发展的观点、快富的观点科学处理好新甸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实现“强镇、发商、富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要把新上工业项目与新上龙头企业、农事企业、致富项目等同对待,用工业化的管理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要确定第三产业对一二产业的服务和促进地位,正确把握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与第三产业的平衡关系,重点解决好农副产品批发、饮食商贸提档、休闲场所齐全、环境秩序文明等急需解决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把鞍轮集团定位在牵动新甸一二三产业加速发展的核心地位。三是“三轮”联转式功能驱动。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镇、村、户三个建设主体的功能,实现三个轮子一起转。要充分发挥镇级的主驱动功能、村级的传带功能和农户的“旋转”功能,切实把镇级的发展愿望化为村、户的发展热情,落实在具体的发展项目和成果上。要结合新甸实际,充分运用政策和典型的引导、科技和服务的指导、荣誉和利益的诱导,切实调动全镇上下的积极性,让镇、村、户三个主体以大功率、大作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奋勇前进。

三、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一)积极落实惠民政策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近日,党委、政府召开全镇各村、各单位负责人及全体机关干部参加的工作会议,传达上级有关惠民政策。要求全镇紧跟市、县工作思路,发展农村经济,落实好惠民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年全镇将新建标准化温室大棚500座,每座大棚将享受市、县补贴1万元,此项工作现已全面展开。预计这项工作完成后,会使农民收入增加200余万元,将会带动农业经济的新一轮大发展。

(二)庭院经济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新的亮点

县是山区大县,有着发展庭院经济的诸多优势,许多农民在自家庭院内,充分利用每一块空间发展种养项目增加收入。腰岭村村民石成明利用家住山坡间,山上有林,山下有水的有利地势,发展养鸡业,如今已建设鸡舍30余间,发展存栏蛋鸡5000多只,年收入达到4万多元。杨家堡镇苏家堡村村民王银刚,在自家庭院内建起标准化猪舍育肥猪,年收入达2万多元。一个并不算大的院子,能创造出如此可观的经济收益,被越来越多农民看好。如今,县农民们在发展种养短、平、快致富项目的同时,又把目光盯在了发展绿色养殖、种植业上,收入倍增。随着种养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作用,广大农民在以住宅为中心发展庭院经济的基础上,又利用自留地扩大了庭院经济的种养规模。庭院经济的发展,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增加了农民收入的同时,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更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县未来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理清发展思路。鞍轮企业要发挥自身与市场结合紧密的优势,针对结对的特点,大力提供智力支持,帮助村支两委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计划。

(二)发展经营项目。鞍轮企业要结合实际,发挥优势,为结对新店镇发展一定的经营项目,帮助发展集体经济。搞好村企合作,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引导企业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

(三)搞好农民培训。企业要着眼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在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想办法、出主意、拿措施,必要时采取捐资助学、结对帮扶等方式,力所能及地帮助农民解决教育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四)提供就业岗位。鞍轮等企业要多方搜集就业信息,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企业也可根据自身实际,安排一定的后勤、餐饮、保洁、保管、保安等就业岗位,吸纳本地农民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

村集体经济倍增计划范文4

肖庆岭不擅酒,喝茶却很“挑”,自从和芦笋结缘后,他便不再饮酒,喝茶则只喝“芦笋茶”。

这位曾经的雷达兵战士,如今的下屯村带头人,引领全村百姓依托沙土地,大力发展芦笋生态农业,把小小芦笋变成下屯村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金钥匙”,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实践者。采访中,肖庆岭谦逊地表示,个人没做出什么成绩,主要是中央的富农政策好,加上县、镇领导执行有力,指导有方,所以才有了下屯村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今天。

在“宜居北京”的美丽京郊,肖庆岭和下屯村的故事并非个案,正渐成潮流,肖庆岭还提出“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的命题。

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属燕山山地与华北平原交接地,是华北通往东北、内蒙古的重要门户,素有“京师锁钥”之称,是北京市土地面积最太的区县。全县山区面积占八成,辖17个镇1个民族乡,有66个居委会,339个村委会。

要说下屯村,在偌大京郊谈不上“衔玉而生”,但近年还真扎扎实实闹出些动静。这动静和一个人有关,他就是肖庆岭。

立足乡村,探索出一条符合地方特色的新农村之路

说到全国各地土地流转,在北京,要论典型,密云县下屯村必雀屏中选。下屯村不大,209户514口人,辖水浇地1160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905万元,人均纯收入9190元。村民们心里雪亮,从温饱到小康,也就是近几年才发生的事,是肖庆岭让村民们悟到了农村土地的价值,并且学会利用这片“希望的田野”,进行颇具乡村特色的“财富倍增计划”。

肖庆岭复员回乡之初,先是进镇政府任计生委副主任,后又回到下屯村里任党支部书记,主任。当时的农村,体制机制都还比较僵化,不能尽情施展的他,心里就琢磨着自己出去开创一番事业。事实上,从1998年到2004年,他也确曾干过一段时间的个体户。虽然个人的腰包鼓了起来,可他心里仍找不到成就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农村的影响,土地的价值越来越凸显,但在京郊农村,许多土地因为产权原因,无奈地成为被闲置的资产。肖庆岭由此决定利用经济杠杆,进行土地流转承包。他认识到,农村土地流转,有两个关键问题势必突破:一是选好项目;二是发起人整合资源的能力。如果这两点得不到保障,再好的形势都是空谈,都是祸害农民。

2004年换届选举,他再次被推举为下屯村主任。此时,京郊农村的经济,因体制机制的优化,正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肖庆岭预感到,自己大展拳脚的时代到来了。

这一次,走过南、闯过北的他对下屯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雄伟的抱负,他携村委定下工作目标:1年稳定,2年发展,3年带动农民致富。

2005年,下屯村合作社成立,当时根据市场需要,种了232亩糯玉米,也由此拉开了下屯村经济从计划向市场,由传统农业向非传统农业转变的序幕。

“我们依据什么呢?依据人口变化情况,下屯村1991年还有646口人,到2004年,就只剩下514口人,其中还包括外来人口60人,这一方面说明计生工作见成效,以及考学出去的孩子多了,但一个不可忽视的情况就是,本地自然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这种情况的出现,必然导致农村土地的传统经营难以为继。为啥呢?人少了嘛,如果不转变思路,土地撂荒的情况必然越来越严重。”

土地流转之前,下屯村和其他村没什么两样,主要以种植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为主,每亩收入也就四五百元,多年如此。村民们因此务农积极性不高,靠外出打工谋生的人不在少数。

“土地流转之后,不但省事了,每年收入也增加不少。”当地村民对此深有感触,“没有肖庆岭带动,咱们不会富得这么快!”

其实肖庆岭看得还要远,“下屯村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南临顺义木林镇,北接京承高速路密云站出口,顺密路穿村而过,如今密云又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县,提出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下屯村的发展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齐备,我们必须乘势而上,带领村民们走上一条致富奔小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开拓创新,将小小芦笋做成富民强民的大产业

建芦笋合作社,肖庆岭谋划已久。自2005年与北京隆源农嘉禾公司一起发展糯玉米生产后,又与密云县农委、河南寨镇有关领导一同开始考察芦笋项目。

芦笋是一种品味兼优的名贵蔬菜,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较高的药用价值。现代营养学分析,芦笋蛋白质组成具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含量比例恰当,无机盐元素中有较多的硒、镁、铝、锰等微量元素,还含有大量以天门冬酰胺为主体的非蛋白质含氮物质和天门冬氮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对健康防病要求的普遍提高,芦笋正在被广大消费者认识和青睐,在国内市场上畅销,经济效益较好。

作为世界十大蔬菜之一,芦笋在中国属于种植面积很小的稀、特蔬菜。目前生产大多为加工出口。随着出口生产的发展,加之芦笋的营养价值及较高的药用价值,肖庆岭相信,国人的食用习惯会逐渐培养起来,而生产面积的扩大是必然趋势。

肖庆岭说:“芦笋种植是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它不光是一种高档的蔬菜,还能够防风固沙,而且适合大面积种植,经济价值高,前景广阔。”

2006年8月,在县、镇有关部门指导下,下屯村53户农民本着“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原则,以土地入股和现金人股的方式,成立了下屯村芦笋种植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共筹集资金60万元,流转土地1120亩。

据了解,合作社采取股份制经营,企业化管理的方式来进行,每股3000元,以每年每亩支付村民土地风险金600元的形式,承包使用15年,3年递增100元。在利润分配上,采取40%留作下年积累,40%用作退股股金,20%用作股金分红。

合作社成立之初,村民们确曾有过顾虑。为此,合作社成立伊始,就明确了“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对外追求利润最大化,增加农民收入”的宗旨,及“自愿入社、民主管理、限制股息、盈余返还”等原则,并健全了各项制度,而且,对于流转土地的村民采取流转即付(款)的方式,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得到村民们广泛的认可。

而后,土地流转格外顺利。至2007年底,合作社芦笋基地面积已经达到3500亩,入社社员达到780户。2008年初,合作社计划再新发展芦笋1500亩,使基地规模达到5000亩,其中设施农业400亩,建春秋棚150亩,日光温室50亩,实现下屯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四季有芦笋上市的目标。在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下屯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形成京郊集中连片发展最大规模的优质芦笋产业区。目前,3500亩芦笋已经进入采摘期,日采取优质鲜笋7000公斤以上。按每公斤销售价6~7元计,日收入已突破5万元。

在谈到下屯村芦笋产业发展时,肖庆岭说,

“我们现已初步形成主导产业、土地流转、合作组织、科技支撑‘四驾马车’联动的格局,对合作社实行企业化运作、工厂化管理,最终就是全部实行集约化经营。”

过去的农村,基本上都是以种植传统作物为主,效益低下,土地又分散在农民手中,这与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生态、节水、集约、规模、高效的特点是不相符合的,要想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就必然要突破传统农作物种植结构,选择适宜本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

对于下屯村来说,选择芦笋种植无疑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因其属于沙质土壤,又在平原地区,适于芦笋种植,且易形成规模化,而芦笋不但节水、节肥,且生长发育快,国内外市场需求大,能很快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此外,芦笋种植合作社领导深悟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力度。据了解,合作社成立不久,就专门建立了专业芦笋育苗基地。县、镇两级投入220万元,为基地全部安装节水滴灌设施,芦笋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为主,农药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施用。

同时,他们社里还聘请一些农技专业人员具体负责技术的推广落实工作,保证了芦笋种植的技术含量。此外,合作社定期对芦笋生长情况、土地墒情、养分等情况进行检查并采样化验,及时做好植保工作,合理配方施肥。

据悉,合作社现已在全村1000多亩土地上安装了监控设备,工作人员不出屋就可掌握芦笋生长态势。合作社还先后与多家公司签订了产品销售合同,保证了产品的销路。

如今,下屯村芦笋种植合作社已是遐迩闻名,土地流转的面积也越来越大。

芦笋合作社坚持“靠引领农民致富的好政策,靠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好思路,靠便于生产管理的好机制”的发展理念,统一品种、统一生产、统一植保、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使农民不断地从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自身由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转变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工人。

在下屯村,由合作社统一领导,将芦笋基地以20亩为单位分给社员承包管理,社员严格按程序、标准对承包地进行管理,并负责采收芦笋,合作社统一回收。承包管理的社员日工资35元,每采收1公斤鲜笋,合作社另补助0.1元。社员年上岗工作满240天,给予一次利奖金1000元。这样,社员从土地中获得收益,由过去单一的生产收入变为“土地流转金+工资收入+福利奖金+股份分红”4项收入,想不富都难。

与时俱进,将合作社打造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现代化农业产业

通过30年改革,中国的城市经济已有长足发展,已到足以反哺“三农”之时,而农村的产业化已是人心所向。而肖庆岭和他的同事们正是通过产业发展,带领农民实现致富奔小康。因此,在换届选举时,村委班子整体当选,仅根据个人特长进行了一些内部调适。

现在,下屯地区芦笋种植专业发展的“基地+合作社+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的集约化发展、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的模式如滚雪球般壮大,已初步形成以下屯种植合作社为核心,辐射下屯及其周边9个村近5000亩土地的芦笋产业区。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2008年合作社又增加投资1920万元,建设占地5843平方米,年加工农产品总量为2250吨的加工厂和库容2500吨的冷库,使5000亩芦笋实现加工升值,最终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

下屯村芦笋种植体现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涵,这里有设施农业,有合作组织,有服务体系,有科技支撑,最终体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值。下屯土地流转并没有农地转用,而是保持土地性质不变,此举可操作性强,具有复制性。以至有的研究者,把下屯的这种作法称为“密云模式”。并归纳出以下几点:

确立主业。下屯芦笋合作社依靠本地自然资源优势,主动适应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主动满足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

整合资源。下屯芦笋合作社有效地整合农村生产关系,调动区域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从而降低农业生产的自然和市场风险。

规模生产。下屯芦笋合作社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前提下,创新土地使用方式,有效解决个体经营与集中管理的矛盾,为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提供了保障。

借力科技。下屯芦笋种植合作社的芦笋基地建设,全面应用现代经营管理模式和科学技术等有效手段,形成了以集约化、规模化、科技化、高效化手段为特点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

创新机制。下屯村探索实施新型管理方式和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使农民变单一的土地生产为土地经营,变传统的土地生产者为“股东+农业工人”,农民从传统的土地获得单一生产收入变为多项收入,从根本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目前,合作社已经制定了阶段性目标,到2008年,完成5000亩土地的流转,并且建成农产品深加工工厂,到2009年,加工厂将投入使用。

随着合作社的发展,也相应带动了下屯村的建设。2006年,下屯村全村都安上了监控设备,村里的村容村貌也进行了彻底整治,路边也安上了环保节能的太阳能路灯。有了集体经济的支撑,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能领到50元钱补贴,春节还有150块钱的红包。

“合作社的成立,主要还是为解决农村闲、散人员的就业问题,我们这里的员工,最大年龄为74岁,我们保证,所有上了岁数的老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都可以安排一份工作,或分装芦笋,或负责包装,总之做到老有所用。”在记者采访中,肖庆岭强调,社会的和谐离不开农村的和谐,而农村的和谐必须建立在农民都富足的基础上。这种富足不仅是指经济上,更包括精神世界的富足。如今的下屯村,不仅经济健康发展,各项文化事业也蒸蒸日上。

通过近3年努力,2009年下屯合作社将迎来全面收获季节,至少采收芦笋2000吨,实现1000万收入。

村集体经济倍增计划范文5

这次全镇经济工作会议的任务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及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年工作,分析形势,部署年工作,动员全镇上下推进科学发展,加速湘阴渡崛起,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而努力奋斗。下面,根据镇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的精神,我讲四点意见:

一、全面总结工作,充分肯定“十一五”收官之年来之不易的成绩

年,全镇上下全力攻坚“十一五”,备战“十二五”,积极抢抓我县南延西扩建设机遇,大力开展“工业建设年”活动,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升、活力增强、民生改善、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一是经济发展全面提速,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社会总产值完成54117.22万元,同比增长27.0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1347.70万元,同比增长9.41%,第二产业完成26184.96万元,同比增长53.94%,第三产业完成16584.56万元,同比增长10.47%,固定资产投资额77600万元,同比增长79.88%;财税收入持续增长,实现收入3807.5万元,同比增长38.64%;农民人平纯收入8297元,同比增长20%。实现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二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转型实现新突破。全镇共投入资金1.5亿元,加大工业企业提质扩能,全镇关闭4个煤矿,现有8个煤矿全部启动技改扩能,技改成功后全镇煤炭产量可达60万吨,其中高亭司煤矿通过技改,煤炭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年生产能力从9万吨扩至20万吨,实现了产值、利润翻番。坚持采用新工艺、推行新标准,率先在全县推行壁式采煤工艺,推行标准化建设,其中马家一矿被评为全市质量标准化建设示范矿,全镇煤矿实现了规范、安全、效益办矿。加大了金银加工、造纸、烟花鞭炮企业的改造提质,瑞晶金银回收公司、振兴纸厂、松柏烟花鞭炮厂年内都完成改造目标,启动了新的生产线,进一步完善了企业配套设施,扩大了生产能力,实现了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振兴纸厂引进最先进的引硝纸生产线,可年产引硝纸达3000吨,有效解决全市引硝纸市场紧缺的问题,填补全市引硝纸生产线的空白。打造品牌抢抓先机,农业经济稳步升级。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发展集群农业,全镇已成功创建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2家,全国种粮大户1家,全国500强养殖示范基地1家,全省直接出口1家。共兴办投资过亿元的项目2家,过千万元的项目8家,全镇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占地面积2.7万亩,形成了养猪村、养鱼村、种菜村等农业种养区域,大力推行牲猪、养牛、果木、蔬菜、油茶、玉米、水稻、水产等种养农业标准化生产。坚持依托科技、打造精品的思路,做大做优农业企业。中南三泰投入资金50万元与湖南农大合作开发无病毒草鱼研究,投入30万元引进新材料塑料管道技术,滩洞原种猪扩繁场投资100万元引进自动配料系统和牲猪体质监测系统,乐活蔬菜公司自行开发无菌包装技术,成为全市唯一的蔬菜直接出口基地。

三是项目建设势头强劲,招商引资展现新局面。全镇共兴建投资项目23个,计划总投资10.35亿元,实际投资完成7.144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发展湖南华润高亭司分公司、振兴纸业技改扩能等新型工业化项目6个,中南三泰、百果大观园、旺盛种养、龙王岭油茶等续新建现代农业项目7个,互通口扩建、湘阴老墟、中低田改造等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项目7个,其它项目4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全镇共流转土地6480亩,征用土地2170亩,完成拆迁32户。互通口拓宽工程、振兴纸业等2个项目列为全市重点项目,3个项目列为全县“百亿投资计划”项目。大力开展优化环境服务,全镇完成招商引资任务1.2亿元,超额完成2500万元。

四是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统筹发展取得新成效。完成新一轮湘阴渡镇镇区总体规划修编。投资2亿元,进行了高速公路永兴互通口拓宽改造、湘阴老墟改造、新镇区拓宽改造工程、3个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高矿社区等工程的建设,拓宽了全镇的城镇区域范围。以城镇“三创”建设活动为契机,狠抓城镇卫生管理,投资30万元完成道路水沟、路边绿化、路灯安装等工程建设,大大改善了城镇宜居环境。以s212线两旁村落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投入资金1500万元大力推进镇村道路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全镇涌现出以松柏、山冲村为代表的一批村庄整治建设新亮点。

五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构建和谐呈现新气象。完成11件实事工程,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有效,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农合医疗保险参合率为116%,全年新农合住院和门诊补偿达280万元。成立教育基金会,筹措资金113.3万元。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镇新建文化站作为全县样板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建立全县第一所乡镇老年人学校。建设了农村体育活动场所6个,腰鼓队、军鼓队8支,农家书屋5家,藏书8万册,大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平安创建、维稳等工作扎实有效,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六是党的建设整体推进,保障能力得到新提升。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党支部的“四议四公开”制度,推进村为主工作,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得到提高。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创新绩效考核制度,推行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改进干部作风,整治突出问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集中开展廉政准则主题教育活动,纵深推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专项治理工作,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人大、政协职能得到较好发挥。宣传思想、统战、武装、群团等工作均取得新的成绩。

总体来看,年是我镇实现大发展、大跨越的一年。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良好势头。尤为可喜的是,我县将我镇互通口一带10平方公里划定为工业园区。可圈可点的是,我镇在城镇建设和现代农业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难能可贵的是,村级经济发展势头正在崛起。继滩洞村后,湘阴村在经济发展强势崛起,取得了很好成绩。令人欣慰的是,一批民生工程和实事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并发挥效益,标准化渠道建设和中低田改造,日益彰显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作用。

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有力保证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超额完成。与“十五”末比较,全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0.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番或多倍增长。这充分表明,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迈向了加速崛起的新阶段。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蕴含艰辛。在此,我代表镇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向辛勤工作在全镇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向参与全镇经济建设、在湘阴渡镇投资兴业的各位企业家,向所有关心支持湘阴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深入分析形势,准确把握“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总体工作要求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们推动湘阴渡镇加速崛起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全镇上下务必以宽广的视野和敏锐的眼光看形势、谋发展,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一要在准确把握向好的总体形势中增强信心。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于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入分析,明确了更加注重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宏观政策导向,提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具体来说,将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有序启动“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大幅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加大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的投入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这无疑为我们争取相关支持拓展了新的空间。去年下半年以来,省、市、县也相继召开了一系列重大会议,深入剖析了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指出了国内外产业资本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大趋势,分析了扩大内需、中部崛起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带给我们的诸多机遇,强调了当前是我们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特别是我县南延西扩发展战略,我镇工业园区已被县委、县政府纳入“一园十区”建设规划,城镇建设纳入永湘碧城乡统筹体系,农业建设纳入永湘碧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农村建设纳入s212线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这些规划使我们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另外,我镇的区位优势在互通口拓宽后更加明显。每天通过互通口车辆高峰期达到8000多辆,是名副其实的永兴第一互通口。目前,该区域的经济开发潜力得到县委、县政府的认可,周围部分项目纳入全县十二五计划,大规模开发指日可待。投资10多个亿的中醇开发项目、电镀产业立项取得重大进展,只要我们顺势而为,牢牢把握机遇、用好用活政策,就一定能够化发展潜能为发展实效,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长时期的发展。

二要在充分估计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中保持清醒。这种困难和挑战,来自于我们自身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受土地、资金、人才等制约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方面还存在突出难题,发展要素制约仍然较为明显;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尤其要正视问题,克难攻坚,努力通过破解一个个发展难题推进跨越发展。

综合判断形势,年,全镇总体发展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四化两型”战略,立足地利优势,找准城镇建设发展带动这个切入点,紧攻互通口罩门,全面提速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建设,先行先试,高举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共建两面创先争优大旗,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继续坚持各行各业领先于全县乡镇的发展目标,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进入全县前三名。生产总值增长2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30%以上,出口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三、突出抓主抓重,努力开创新一年各项工作新局面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总体工作要求已经明确,全镇上下要立即行动起来,围绕既定的工作目标,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奋勇争先,奋力突破,努力开创新一年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突出抓好农业四大特色产业,在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上开创新局面。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一要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在现有发展基础上,主要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发展深加工,形成品牌,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继续扩大规模,加大县域内的农业企业合作,年内形成1-2家产值过亿的省级龙头企业、8家产值过5000万元以上的市级龙头企业,扩大竞争实力。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拓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链条。二要大力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抢抓国家大兴水利机遇,优先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完成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10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亩。新建沼气池100口。三要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认真做好摩托车、农机、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工作。加强新型农民培训,鼓励农民创业和就近就地就业。积极引导、有序推进集体土地经营权流转,形成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体制机制。四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积极引导鼓励各村依托本村优势,发扬创业精神,发展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壮大村级经济实力。

村集体经济倍增计划范文6

____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有力、奋发有为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基调,认真遵照省直管县试点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创新机制中谋发展,在狠抓落实上求实效,在统筹兼顾中促和谐,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快推进,一批重点基础设施相继建成,一批重要民生实事有力实施,取得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新进步。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亿元,增长11.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2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亿元,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6307元,增长19%。三次产业比调整为30:44.9:25.1。

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3条措施,落实银企对接贷款13亿元,为中小企业发放担保贷款1.53亿元,拨付贴息贴费资金215.2万元,兑现困难企业“五缓四降三补贴一减免”资金780万元,帮助招工6382人。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2.6亿元,增长17.5%;技改投资16亿元。新增规模企业12个,7家骨干企业销售额和税收实现翻番。新添“安徽名牌”3个、著名商标3件。7个减排项目通过核查,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县工业园更名为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9.8亿元,增长32.2%;利税9117万元,增长22.9%;竣工投产企业12家。振兴大道、学校等基础设施完成投资5亿元。县临江产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2.16亿元,增长23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3亿元,增长300%;财政调度资金1.25亿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通江排放口、3条主干道路基本完工;新开工企业5家。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67.8亿元,增长5%。个私经济展现活力,新增私营企业331家、个体工商户1500户。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6.32万平方米,交易额4.8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增长2.52倍,成为全省第9个超亿元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迈上6亿元台阶,国、地税收入分别完成1.93亿元和2.61亿元,工商税收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68.4%。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力度加大,贷款余额突破47亿元,存贷比升至38.6%。银行业对财政贡献度不断提高,纳税总额增长58%。

三农工作扎实有效。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得到落实,发放涉农补贴2.06亿元,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39.7万农民。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高产创建成效明显,粮棉油大宗作物稳产增效。水产品总产量达8万吨,产量超千吨企业新增2家。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进一步提高,新增万头养猪场3家,金安禽业成为首个国家级标准养殖小区。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三品”认证4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6个、土地流转面积3万亩。洲头积极探索产村相融发展模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开工建设,万亩现代农业产销一体化基地带动效应初显。佐坝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新投产工业企业3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启动实施。林业工作取得新进步,造林3.27万亩,建设绿色长廊110.2公里。破凉、程岭花卉苗木产业快速发展。乡镇农技站经营与服务实现分离,农业科技服务得到加强。美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整合项目资金7567万元支持29个示范点建设,洲头金坝、河塌黄坂、陈汉河口等一批示范点面貌改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修建村组道路276公里,改造农村危房3800户,改水改厕1000户,建成小型水利工程1980处,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共9.7万亩。24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任务基本完成。陈汉隘口农村环境连片治理项目积极实施。

项目建设力度加大。88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8.5亿元,增长66.2%。县本级再次投入1亿元全面推进11条县乡道路升级改造。宿两线、太下线太许段基本贯通,宿复线、坝滨线洲头段、坝汪 公路竣工通车,破界线墨界段改造和长河大桥新建完工,五桃线路面改善工程启动建设。荆许公路等5条道路共152公里升级为省道。重点水利项目完成投资1.25亿元。年度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完工,11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二郎河大河段防洪工程加快建设。投资4300万元的86个城乡电网项目完成升级改造。招商引资“双十工程”项目加快推进,投资7.8亿元的风电一期即将并网发电,标准化厂房一期、三祥服饰、觅仙泉等项目竣工投产,天地化工二期、亿博皮革、晨曦陶瓷等项目进展顺利,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六国化工仓储物流等10个项目集中开工。“唱黄梅、品湖鲜”经贸活动成功签约项目17个,总额达89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内资18亿元、外资800万美元。项目谋划储备成效明显,____长江大桥列入国家长江干流桥梁(隧道)建设规划,22个重大项目进入省《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北沿江一级公路____段进入国道网规划,被列为明年开工建设项目。铁路支线、大湖综合利用与保护、华阳河蓄滞洪区安全区、黄大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开展。获得中央及省项目资金5.12亿元,继续位居全市前列。政府融资取得新突破,实现信托融资8000万元,3.6亿县城防洪工程中长期贷款顺利发放,注资6000万元成立经开区龙兴投资公司,交司启动组建。“双保工程”深入推进,新增耕地2100亩,争取建设用地指标4139亩,报批土地4902亩。全县征地拆迁工作依法平稳推进。

城镇建管同步推进。“城乡建设提升年”活动扎实开展。县级投入规划编制经费1200万元,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修编,全域统筹城乡规划、滨江新城概念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和长铺、高岭、千岭等6个乡镇总体规划公布实施,县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健全。十大重点工程全力推进。庐山路、环城东路商贸城段和105国道园区段升级改造基本完工。通德街改造一期部分安置房主体工程封顶。百货大楼区域整体改造、龙门南路和长宁路前期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客运中心开工建设。东北新城龙湖路等路网工程加紧施工,政务大楼、司法环保人防等业务用房主体工程完工。体育中心和城市规划展示馆启动建设。十件惠民实事认真实施。____南路改造及绿化、105国道河西山段亮化、东方盛世农贸市场新建、将军山路龙井路路牌路标设置和9条街巷综合治理等工程相继完成,向阳河治理、孚玉中路亮化、人民西路配套等工程加快推进,公交站台升级改造和龙山生态修复工程完成规划设计。小城镇形象和功能不断提升,洲头集镇风貌改造初见成效,凉亭、五里等集镇改造投入加大,二郎、许岭等乡镇新区建设步伐加快。“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市容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整治效果初显,县城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垃圾5.3万吨,车辆停放行为不断规范。“两违”整治成果得到巩固,拆除违法建筑2.1万平方米。干部违规建房清理纠正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违规建房行为得到遏制。

改革创新步伐加快。省直管县体制正式运行,顺利承接54个省直部门下放权限867项,地税、工商、质监“三权”划转地方。复兴镇“双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汇口镇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龙井、玉龙社区实行委托代管,东北新城管理体制逐步理顺。经开区、临江产业园管理机构得到健全,职能更加完善。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新进50个项目,全年办结服务事项突破4万件。清减行政审批项目143个,建筑工程推行“四联合”审批。城市管理领域实现执法权相对集中。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营改增”试点和公务卡改革积极推进。耕地占用税、契税征管职能顺利划转至地税。财税库银横向联网机制不断健全。财政投资评审规范运作,完成项目评审36个,审减资金1.18亿元。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启动,实行药品 零差率销售。“企业一套表”改革、县级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和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稳步实施。企业改制攻坚克难,依法处置资产12处,安置改制企业职工1598人。招标采购活动实现统一监管,公开进行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279项,交易额达10.9亿元。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38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6.9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万元。168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顺利,廉租房租赁补贴实现提标扩面,发放资金340万元。6.03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校安工程改扩建面积24.9万平方米。改造、加固农村公路危桥34座。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农家书屋全面建成,并免费开放。拨付财政“一事一议”奖补资金2687万元,完成项目211个。贫困弱势群体救助再次提标扩面,30350名农村低保、7076户五保对象和4863名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得到救助。农村敬老院新增床位200张,集中供养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医保兑现补偿金2.63亿元,新农合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56%。完成新型农民培训2822人次。社保“五险”统一数据库初步建立,扩面1.7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3.7%。创建创业型城市活动扎实开展,首次设立40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324万元。城镇新增就业8866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176人。高度重视农民工维权工作,帮助清欠工资287万元。免费提供法律援助631次。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全面启动,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社会事业协调进步。高考应届本科达线率位居全市第一。复兴中学、实验中学新校区建设前期工作积极推进。30所幼儿园建设进展顺利,学前教育普及率达72.6%。率先在全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计划。新黄梅演艺公司获文化部文艺团体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表彰。文南词新创大戏《杨馥初》在“六艺节”成功展演。乡镇文艺调演成功举办。《松兹历史文化丛书》出版发行。新增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养英山庄启动修复。久久红木旅游工艺品被评为“安徽知名旅游商品”。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实施。乡镇卫生院改革增活力,门诊、住院人次同比增长140%和44%。首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成功开展,文明风尚进一步彰显。计生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强化,33项奖励扶持标准全面提高。打击“两非”力度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4.45个点。县乡计生服务站所“三化”创建活动扎实开展,计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科技、人才工作取得新成绩,荣膺全省科普示范县称号,专利授权42件,公开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2名。《政区大典》(____篇)完成编纂。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和标准化建设取得实效,排查治理事故隐患2189处,查处非法生产经营行为165起,考核指标控制在省政府限定范围内。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效果明显,一批假冒伪劣产品被集中销毁。基层武装部正规化建设和征兵任务顺利完成。3大类20项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全面推进。21支应急救援和16支专业应急队伍组建完成,公安消防、经侦、情报、监管工作获全国表彰。重拳打击涉黑、涉恶、涉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防控进一步加强。化解积案28件,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实现常态化,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物价、气象、档案、保密、地方志等工作得到加强,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工商联、红十字会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自觉接受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办结62件人大代表建议、123件政协委员提案。“六五”普法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廉政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共排查109个新建项目,完成75个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检查和问题整改,专项治理成果进一步巩固。开展社保资金专项审计和保障性住房跟踪审计,审计监督不断加强。政府网站完成改版升级,政民互动渠道更加畅通,政务公开不断深化。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和各种不利因素,始终做到锁定目标不动摇、牢记宗旨 不懈怠、科学发展不折腾,保持了经济平稳向上的良好势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八十四万____人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识共为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群,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宿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____发展的各界人士、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宏观经济持续低迷、区域竞争更加激烈、要素制约日益增多的大背景下,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纺织等传统行业因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冲击,部分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影响了全县规模工业增长速度;二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展不快,投资受宏观环境影响,力度减弱、增速放缓;三是安全生产领域隐患多,治理难度大,采石行业因为安全生产不达标而被停产整顿;四是全县城乡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形势依然严峻,城区征地建设历史遗留问题多、处理难,已成为制约____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将客观面对,冷静分析,创新举措,认真解决。

二、____年工作安排

____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加速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尽管宏观经济走向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偏紧,但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有利因素。一是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向市场传递了积极、理性的调控信号。二是随着国家在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上有更多的政策出台,我们从深化省直管县试点工作、推进皖江示范区建设、扶持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等方面获得的支持还将进一步延续和扩大。三是我们多年来力抓的三化联动发展、城乡统筹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与中央和省的总体决策部署精神高度契合,并已初见成效。加之全县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促赶超的氛围日益浓厚,为我县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只要我们遵循经济规律,把握良好机遇,坚定发展信心,超前谋划,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明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围绕主题主线,紧抓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着力扩大有效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城乡统筹,加强生态建设,倾力改善民生,进一步为打造区域强县、建设美好____夯实基础。

按照上述要求,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全面完成年度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以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

做实项目储备工作。建立项目编报、储备、争取目标责任制,形成统一领导、部门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健全完善争资争项激励考核机制,加大以奖代补项目资金支持力度,有力保障前期工作经费,激发工作积极性。突出围绕国家、省“十二五”规划和大别山扶贫连片开发等重点规划,在重大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利用、产业升级、城镇化等领域,精心谋划和储备一批基础性、战略性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铁路支线、国家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华阳河蓄滞洪区安全区、长江公路大桥、沿江深水岸线利用、105国道改建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北沿江一级公路____段、“两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小企业孵化器等项目进入省“861”计划。确保获得中央和省项目补助资金规模超上年度。

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初步安排127个项目重点推进,完成投资51亿元以上。坚持“六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实行重大项目集中调度、责任包干、督查督办和考核奖惩制度,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争取北沿江一级公路____段一期、湖区生态保护暨综合开发一期、汉白玉开采及深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实施疏港通道二期、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二期、220千伏黎河变电所扩容改造等新上项目,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锦绣二期等在建项目进度,力促风力发电、天地化工、亿博皮革、晨曦陶瓷等分期建设项目竣工投产,争取精致磷酸深加工、浩瀚汽车商贸服务等重大在谈项目签约落户。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加大政府融资力度,完成县临江产业园和交通建设投融资平台组建。落实县城防洪工程3.6亿元后续贷款的发放。壮大县担保公司实收资本,确保担保规模达1.5亿元以上。鼓励各商业银行增设分支机构和便民网点,创造条件支持县农合行改制为农商行,规范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确保全年新增贷款规模不低于上年度,力争存贷比提高到40%。积极探索信托、基金、债券等多种融资模式,扩大社会融资规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积极争取重大项目独立选址用地指标,加强与华阳河农场的垦地合作,大力实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确保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500亩、耕地20__亩以上。开展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清理,提高投资强度。依法推进征地拆迁,合理安排土地供应计划。

(二)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坚持强势招商不动摇,围绕优势资源开发和产业升级,大力推行组团招商、委托招商,促进全民招商、专业招商、产业招商紧密结合,加大帮办服务力度,强化过程管理和考核,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实效。突出招大引强,主攻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推进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继续以招商引资“双十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重点在谈、在建项目建设。在突出承接工业项目的同时,更加注重引进现代农业和为工业配套的生产业项目。进一步深化区域协作,密切与央企、省企、知名民企和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推动园区合作共建,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力争新引进投资超10亿元项目2个、超5亿元项目5个、超亿元项目10个,实际利用内资20亿元、外资1800万美元以上。

夯实工业发展平台。新增投入10亿元,加快“一区一园”开发建设。围绕“产城一体化”发展方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开发,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推动县经开区向综合发展转型。启动新耕河景观、龙山生态修复等工程,抓好标准化厂房二期、中小企业孵化器等项目建设,建成城北污水处理厂、公租房二期,完成区内主干道景观工程,确保九年一贯制学校秋季招生。落实入园项目评审和不良项目退出等管理制度。加快完善县临江产业园基础设施,启动经七路、纬三路、对江排涝泵站、自来水厂建设,确保燃气站及管网、110千伏变电所、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完成安置还建房一期、启动二期工程建设。确保新增投产企业5家。重点支持佐坝、凉亭等一批乡镇产业集中区加快建设。

做大做优工业经济。发挥工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推进五大产业规划实施,促进工业发展提速。力争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家,五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以上。加速产业集聚,推动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壮大机械制造、矿产加工 、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力争五大产业和新兴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18%以上。继续实施“骨干企业翻番计划”,促进重点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力争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5家、税收超千万元企业1家。安排企业技改贴息资金270万元,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创新,加强品牌和标准化创建。确保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40个,完成技改投入23亿元以上,新增专利申请50件、专利授权40件。积极发展加工型自营出口企业,力争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以上。强化帮扶工作,办好第八届银企对接会,加大力度帮助解决用工难题,通过行政协调、政策孵化、融资支持等手段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三)强力推动城镇化进程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抓好县城规划区建设用地控规优化、东北新城拓展区远景规划、集镇重点区域控规编制和相关乡镇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县经开区扩区规划、滨江新城核心区修建性详规和县城 “蓝、紫、绿、黄”四线规划编制,实施城市排水、道路交通、环境卫生、商业网点等专项规划。运用城乡建筑风貌研究成果,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加大规划宣传和执行力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提高县城承载能力。坚持以十大重点工程为引领,加速县城建设。推进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完成通德街一期改造、105国道园区段二期改造、百货大楼区域整体开发、青弋江路、二郎河龙跃新耕段防洪工程和农村客运中心主体工程。加快推进长途汽车站迁建和龙门南路、长宁路、体育中心、职教中心建设。新增实施人民东路延伸及洋河西路一期、城区孚玉路“三化”升级、新耕河治理、城市绿色通道示范段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东北新城龙湖路、黄湖路等8条主次干道、龙湖公园、市民文化长廊、南片安置区和7幢业务用房。加快住宅小区开发,提升新城人气。在推进新区拓展的同时,着眼老城区配套功能的完善,实施新一轮年度十件惠民实事,完成城西沟治理、物资南路改造、高速出入口区域形象提升、人民西路延伸、____路向阳河桥拓宽、松兹北路西小区道路、西畴北街北段排水顺接、黄鸭堰区域道路排水亮化、重点住宅小区楼体景观亮化以及小街小巷治理等项目。确保人民西路配套、公交站台升级改造等上年度惠民实事完成。

完善集镇配套功能。继续安排20__万专项资金,支持乡镇加快集镇建设,促进“城乡建设达标年”活动目标实现。实质性启动滨江新城起步区建设,强化各组团基础设施衔接和功能互补,促进与县临江产业园的融合互动发展。因地制宜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完善以停车场、农贸市场、休闲广场、道路拓宽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配套。全面实施6个中心集镇清洁化工程。鼓励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结合产业集中区、重大项目和集镇新区开发,佐坝、凉亭、陈汉、二郎、破凉、五里、千岭、许岭等乡镇每年至少完成一处集镇重点区域的风貌改造及形象提升。

强化城乡综合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建立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和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四位一体”执法监察网络。深化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和乡镇行政执法的执法体制改革。突出城乡结合部、重要交通干道沿线,强化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巡查、制止、报告和拆除工作,规范城乡建设秩序,确保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零约谈”、“零问责”。妥善处理老城区土地和建设历史遗留问题。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目标,深入开展以交通秩序、经营秩序、环境美化为主的专项整治行动,抓好常态保洁,增强广大市民的文明公德意识。拓展城市公交覆盖范围,规范出租车和公交车营运行为。加强交通运输超限、超载治理,完成源头治超监管点建设。坚持建养并重,明晰竣工景观、市政等设施的管养责任,加大绿化保护、公园管护、市政维护力度。加强房地产市场和建筑质量监管,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大力整饬乡容镇貌,强化集镇道路沿线环境卫生管理。

(四)统筹做好“三农”工作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继续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抓好10个万亩示范片建设,稳定大宗农作物生产。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生态休闲农业。力争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农业加工企业3家。改造提升畜禽产业,新建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养殖小区5个以上。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5家。加快洲头、佐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支持程岭龙安、北浴高山蔬菜等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发展。强化农业产业化招商力度,引资新建有机农产品基地1-2个。力争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个以上,新增土地流转3.5万亩。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支持黄湖牌系列水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整合全县茶叶品牌,力争新增“三品”认证7个以上。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保持县本级投入不少于1亿元,持续加大农村路网建设和管养力度,完成五桃、库南等70公里7条公路和24座危桥改造工程。努力解决通乡公路路况差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完成二郎河石头段和凉亭河高岭姚圩段等防洪工程,确保11座小型水库和小农水项目汛前竣工,新开工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启动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农网改造续建项目,实施35千伏凉亭变、千岭变、许岭变增容等一批农网改造工程。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规范发放涉农资金,强化农民负担监管。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农民进城创业和务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农企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活动。从种子、农资、农技服务、疫病防控等源头工程抓起,提高良种覆盖率和种养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实施26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工程,提升产业化扶贫水平。

(五)切实加强美丽____建设

合力建设美好乡村。完成村庄布点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优化设计方案,细化建设内容和标准,增强美好乡村建设指导性。高标准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按照每年12%的比例,围绕“三线两区”,重点建设整治25个中心村和26个自然村,同时巩固提高首批29个示范点。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确保做到“建一个美一个”。制定中心村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培育壮大水果蔬菜、茶叶油茶、花卉苗木、休闲渔业、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夯实美好乡村建设产业基础。强化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其主动参与环境保洁、公益设施建设和日常管护的积极性。强化四级联动,加大投入和帮扶力度,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不少于1.4亿元,集中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村民理事、建设管护、产业发展、动态考评等长效机制,推动美好乡村建设持续发展。统筹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00户,硬化村组道路200公里,改水改厕1000户 ,解决6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建设综合文化活动室29个,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10个,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5万户。

加强生态文明创建。以争创省级生态县为抓手,大力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围绕建设集湿地保护、生态涵养、水上旅游、水产开发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示范区,加快湖区生态保护暨综合开发规划编制和实施,启动大湖综合治理开发。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分段综合治理“两河”流域。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完成造林2.6万亩,新建森林示范长廊30公里、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 10个。启动林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谋划皖西南苗木交易中心建设。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深度开发,实现矿产资源的倍增价值。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确保陈汉隘口连片治理和汇口同马、下仓东洪、孚玉联盟等治理项目通过验收。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完成1500户户用沼气建设。扎实做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实施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坚持关口前移、控防并举,严把工业项目环保准入和“三同时”验收关,防止工业污染。

(六)大力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以上。加快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设立发展引导基金,出台用地、用电、用水、税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扶持措施。鼓励组建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引导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价格协调、调节利益纠纷等方面发挥自律作用。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以建设省际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为目标,推进宝龙物流园、六国矿业仓储物流等项目建设,新引进1-2家大型物流企业。启动东北新城商业综合体开发,引进苏宁、肯德基等知名连锁企业入驻____,建成奇士商城、国贸城市广场、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加速推进华中世贸城建设,引资建设农副产品和水产品交易等专业市场。加强商业布局管理,引导经营户向专业市场集中。加快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会计评估、电子商务和信息科技等新兴服务业。

重视发展文化旅游业。深入贯彻文化立县战略,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巩固扩大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黄梅戏、文南词创作演出市场化进程。创作《小孤山传奇》动漫作品。建成县文化影视中心,启动县博物馆、档案馆建设。启动凉亭至趾凤旅游大道建设,引资推进白崖寨、九井沟景区综合开发。完成养英山庄修复。实施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二期项目。促进明珠国际、东方君悦酒店开工建设。开发特色农家乐和乡村旅游产品,创建2个省级优秀旅游乡镇。

(七)毫不动摇地深化改革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落实汇口镇全国改革发展试点各项举措,巩固扩大复兴镇“双试点”工作成果。支持佐坝、洲头乡深化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加快资源配置、区域合作、体制机制等领域的改革创新。继续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引导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推动农村产权和要素资本化进程,建立县、乡两级农村产权流转平台和土地流转奖补机制,促进耕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产权、林权等有序流转。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适时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逐步完善管理体制、法人治理机制、药品采购和运行补偿机制,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在基建领域全面推行“四联合”审批。大力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大电子监察系统运用力度。进一步完善“一区一园一城”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责任与事权相统一的运行机制。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全面推行公务卡改革。

(八)着力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实施好年度33项民生工程,确保在全省考核中争先进位。强化民生工程项目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管护长效机制。深入创建创业型城市,抓好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52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推进社保扩面,逐步把个体工商户、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保障范畴。加快完善“五险”统一征缴联动机制,新增参保人员1.68万人。提高农村低保、新农合补偿、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扩大受益面。加强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进一步提高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率,鼓励民间资本兴办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续建项目,新建1600套保障性住房。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实施力度,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合理配置各类教育资源。开展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开工建设实验中学新校区,推进复兴中学整体迁建。扩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食堂供餐覆盖面。全面完成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1所。实施“县农村区域文化服务中心”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做好省级“非遗”申报工作。加快乡镇有线电视分配网改造和环网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快东北新城卫生综合服务项目建设。加强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落实利益导向政策,着力抓好违法生育控制、孕环检到位、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和计生站所“三化”创建,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建设县残疾人服务中心。迁建殡管所公墓。认真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进一步做好“四上”企业联网直报工作。逐步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推进国防动员“一委八办”正规化建设,建成国防训练基地。加强民兵预备役和优抚安置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文联、科协、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创新发展,进一步做好机构编制、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物价、保密、档案、气象、地震、新闻、老龄、保险、地方志等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平安____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快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工作,突出源头治理,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整合调解资源,化解矛盾纠纷,建立“三调合一”的大调解机制。加大积案化解力度,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全民诚信意识。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标准化建设,抓好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公共场所、危化物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和监管,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开展重大工程抗震设防工作。加强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整合政府应急指挥系统和各级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提升各类灾害事故、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水平。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带来新要求,新体制赋予新使命。我们将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更好地服务发展、造福人民。

狠抓落 实,强化执行力。新一年,政府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梳理排定__项重点工作,并对进度指标进行量化,责任分解落实到牵头领导和部门。同步建立“部门每周、牵头领导半月、集体逐月、重大问题即时调度”的工作机制,实行挂图作战,一线办公。定期公示工作进展情况,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强化工作检查、政务督查和绩效考核,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抓落实,提倡真抓实干,反对弄虚作假和逾越红线,确保权力规范运行。

先行先试,增强创造力。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深化省直管县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完善与新体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用足管好下放的审批管理权限,进一步优化管理程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力争在整合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上先行突破。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思想适应形势发展、知识适应时代要求、能力适应工作需要的公务员队伍,为推动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崇尚改革者,宽容失败者,支持各级各部门敢闯敢试,创新突破,运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解决工作难点和突出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