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1
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属于教学结构的范畴。从广义上讲,教学结构主要是指教师、学生、教材三大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组合关系,从狭义上讲,是指教学过程整个环节、步骤诸要素的组合关系。体育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框架。
传统的体育教学一直遵循的是凯洛夫的五环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知识―布置课外练习。世界教育史上,不论是夸美纽斯、赫尔巴,还是凯洛夫、布鲁纳,这些教育家们提出的教学结构,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在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制的地位,许多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课内却死气沉沉,学生的智能不仅得不到发展,就连表现自己的机会也争取不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已显得太不合时宜。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构建适应时展的,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推行素质教育以来,许多学校创造了不少可以借鉴的新型教学模式,如: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目标―调控模式,碰壁―点拨教学模式,自练习―指导教学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都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独占讲台的格局受到了很大冲击。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探索中的课题,需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首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作指导,以先进的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其次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再次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评价反馈教学结果。另外,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过程中要大力加强对体育教学设计原理的研究,努力实现由传统备课型向课堂教学设计型的转变。同时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时也应注意:一要以教师为主导,二要以学生为主体,三要以身心为基础,四要以训练为主线,五要以能力为目标。总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不能赶时髦,也不能图形式,而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为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寻找一条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新途径。
二、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包括教法与方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或者为了建立某种新的学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运动场地为阵地,以教材为内容,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不明确。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另外,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还存在只注重对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对学法的研究,致使学法的目的、作用不明,严重影响了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确定。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这些过分注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和忽视对学法研究的现象就显得十分落后了,必须冲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创建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够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学方法。
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体育教学方法,一要坚持内因(学生)与外因(教师)的辩证统一;二要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三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策略为龙头;四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选择,合理组合,正确运用。
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课堂教学格局
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传统的课堂体育教学存在如下弊端:一是重知识轻方法,二是重技术轻素质,三是重应试轻应用,四是重继承轻创新。这些弊端严重阻碍了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因此必须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格局的束缚,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课堂教学格局。
1.教师要实现角色变换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教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教师要打开封闭的教学大门,突破狭小的教学空间,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走向娱乐场、多媒体教室,进而走向社区、农村、大自然。总之,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就教材教教材,造成书本知识脱离实际。教师要大力开发体育教育资源,使体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现代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场所,群体训练、小组合作练习、同学互相帮助、个人自觉练习、师生互相磋商,应成为当前普遍的教学形式,也只有这样的灵活教学才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
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2
>> 注重“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 注重“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协作教学 浅谈“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英语教学模式 谈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试析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下的项目管理双语课教学设计研究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师主导生主体”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法学教学中“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初探 音乐休验教学模式实现主导与主体的统一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中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浅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的应用 主导主体模式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 “主导―主体”混合模式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研究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在配置路由选择协议实验中的应用 引入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 探索新的英语教学思路 “主体+主导”型英语教学模式初探 学生主体、老师主导新英语教学模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王佑镁,王娟,杨晓兰,伍海燕. 近二十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基于中西方对比的研究综述[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1):49-55.
[4]张居晓. 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给特殊教育的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7):36-39.
[5]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谭支军. 基于Web2.0的网络教学系统结构模式初探[J]. 中国电化教育,2006,(09):96-98.
[7]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刘清堂,叶阳梅,朱珂. 活动理论视角下MOOC学习活动设计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4,(04):99-105.
[9]程志,龚朝花. 活动理论观照下的微型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J]. 中国电化教育,2011,(04):21-26.
[10]詹青龙. 活动理论视域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J]. 电化教育研究,2010,(02):58-62.
[11]杨婷婷. 基于活动理论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12]赵呈领,万力勇. Web 2.0环境下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活动理论与支架理论整合的视角[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06):41-46.
[13]余亮,黄荣怀. 活动理论视角下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J]. 远程教育杂志,2014,(01):48-55.
[14]孔利华,温小勇,焦中明. 微视频支持下的“学―教”学习模式:活动理论视角[J]. 电化教育研究,2014,(04):87-93.
[15]黄荣怀,Jyri salomaa.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8.
[16]杨卉,王陆,韩雪涛. 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 电化教育研究,2007,(10):47-50.
[17]李云飞,王敏娟,王加俊,谢伟凯,申瑞民,杰森・吴.移动学习系统及其相关学习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2,(01):152-158.
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3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意识;学生
职业学校体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起着基础、指导作用。但是,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不喜欢或讨厌体育课的人数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许多喜欢体育活动的学生也不喜欢体育课。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向学生传授体育的价值观念、知识与技术,同时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此笔者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一、教学设计
1.教材的选用应准确,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体育理论课教学,要正确地选用教材,教材的安排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对生命的价值,向学生传授锻炼原则、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及各类比赛的规则。教材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别特点,特别是对高年级女生出现的心理、生理变化特点,更应从体育运动美、形体美、矫健美等美学角度出发,鼓励其自觉参与锻炼。高年级教学可尝试男女分班教学,男生多安排对抗性强的教学内容,女生可依据其生理、心理特点多安排柔韧性、协调性的教学内容。趣味性、娱乐性越强的教材越具有魅力,越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2.利用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要经常组织体育竞赛,特别是高年级的足、篮、排球对抗赛,都能在学生中掀起一阵锻炼热潮。组织体育活动竞赛的同时,还必须组织包括体育知识竞赛在内的以促进学生体育意识为目的的一系列比赛。这种竞赛不仅具有参与人数多、受益面广,而且时间、地点可以任意选择,其受客观条件限制小,举办容易等优点;同时还起着舆论导向作用和寓教于乐的作用,是学校对终身体育发挥主导作用的体现。
二、教学实施
实施“开放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障,以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主体接受、改进、加工、转换信息的能力为根本任务。“开放型”教学在思想上要求教师放心;在实践中要求教师放手、放开、放活;在师生关系上要求教师是民主型的,能听取学生意见,和学生交朋友;在成绩评定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程改革提倡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实施“开放型”教学就是让学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目标的制订中。在组织形式上,以往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整齐,步调一致,限制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而“开放型”教学的着重点则是取消和放宽某些限制,能放则放。例如跳远的起跳点是否正确、跳高横竿放置的高低等均不要过分限制,应根据能力高低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在教学中可从兴趣入手,从局部或辅助练习导入。
三、教学评价
在成绩评定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所谓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把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的成绩进行比较,或把个人有关侧面进行相互比较判断的评价。此评价法可以综合或动态地考查学生的发展变化,能够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潜能生的提高尤其有效。所以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应将学生在体育课(活动)中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作为重要依据,考核中宜采用“模糊量化法”,设优、良、合格等级。这样才能符合当前课改提倡的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
四、教学环境
环境可以直接影响人的视觉、心情和行为,因而环境的不同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
1.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经验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没有健康的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不仅是学生完成当前学习任务的需要,也是他们今后争取事业成功的需要。学校体育工作应遵循当前的实际情况,加大健身意识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学校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如设立体育节、体育选修课、健康教育课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利用电视、广播、黑板报等进行体育活动宣传及组织教工体育比赛,激起学生的体育兴趣;也可开展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体育熏陶。
2.做好器材设施的配备工作
学校要加大体育投入,做好器材设施的配备工作,加强体育场地建设。没有条件的学校要因地制宜,自制简易器材,为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和满足学生的体育需要提供有利条件。增设更多运动设施,教会更多锻炼技能,提倡家长参与,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的锻炼环境。如设置小羽毛球场、纵跳摸高器械,在空旷场地规划各种学生所熟悉的游戏图案、标志线吸引更多同学参与锻炼。建议学校体育器材室更多地出借体育器材,活跃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意识与体育锻炼乐趣。
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教师的教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干预着学生的学,进而影响学习效果。“亲其师,信其道。”体育教学中应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教师应关注每一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教学中应热情并多方面鼓励,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要坚持用终身体育理论指导体育教学,一切从学生出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实践和探索,就一定能够改变当前体育教学的现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高丹娜.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S1):168-169.
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4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个体要达到身心和谐,就必须完成心理整和过程。随着职校生心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许多新的问题接踵而来,结果导致了他们在心理整和上出现了暂时的混乱,不能很好地在短时间内适应自己、接纳自己,出现了一些消极心理,增加了许多烦恼。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学生体育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害怕做出的身体练习别扭好笑,在学习过程中不敢参与练习,敷衍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对基础差的学生采用降低动作难度、加强个别辅导循循善诱,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另一方面应营造融洽轻松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心理定势;还可运用激励机制,对学生取得的不同程度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及时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必须要建立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和个体成功的运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以形成成功的期待到自信再到成功的良性循环。真正自信的学生是“在自己的内心与自己进行比赛”,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二)完善学生人格
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体育教学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失去兴趣的学习,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学生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再由于体育教学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学生兴趣爱好不一致,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性。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需要,完善学生的人格。另外,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均不相同,教师只有最大限度适应学生的需要多给学生关爱与尊重,因材施教,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尽量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学习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增添勇气,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防止学生的孤僻怯懦,培养良好的气质特点,塑造其统一的人格。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进入中学后,职校生由于长期不受老师重视显示出与其他学生不同的特点。他们需要一个能倾吐烦恼交流思想并能保守秘密的朋友,因此他们交友范围逐渐缩小,他们要好的朋友一般只是一至两个。而体育教学为我们提供了积极有利条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体育活动多数是以集体形式出现,人和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横向联系。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的交往机会多于其他学科。体育教师在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可通过体育教学特点,创设明朗而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通过教学比赛和游戏教学,教育学生形成尊重他人、团结友爱、民主合作、互相谅解、公而忘私等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在从集体中摄取力量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学生之间的保护与帮助、分组练习等教学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往,形成友谊,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交往心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5
关键词:高中体育 快乐教学 高效 竞争意识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营造快乐的体育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和谐、开放的体育课堂环境下学习体育知识、锻炼身体,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目的。快乐体育教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课堂,通过快乐体育课堂的引导充分体会运动的乐趣、体育的乐趣。体育课程中的快乐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掌握体育的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学生在快乐教学法的体育课堂上能够自由发表意见,能够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获得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因此能够积极创新和提高。快乐教学法满足了新课改的需要,满足了社会对创新人才、全面人才的需要,符合社会人才需要的培养体系,快乐教学法在我国体育课堂中得以广泛实施和开展。
一、开展分类教学
以往的教学模式中统一的教学安排并不能够真正使学生得到锻炼,反而会使学生因为固定的模式和内容感到厌倦,既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使体育课的教与学陷入僵局。相比之下,分类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师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师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兴趣。开展有选择的专项化学习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使学生在符合自己兴趣的情况下又可以择优而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遵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体育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打好基础,同时也使教学的安排和组织更加灵活多变。体育教学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运动中体验乐趣,逐渐形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而长期以来旧的教学设计和练习方法使体育课变成了学生被动的在老师的指示下统一练习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虽然能够使学生的锻炼得到一定的保证、便于管理,但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压抑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仅仅是为上课而上课,并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相比,分类教学的模式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能够更好地顺应学生的个体需要和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上课积极性,并逐渐培养他们对体育和锻炼的爱好。
二、抓住学生兴趣,营造快乐的体育课堂氛围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改变传统文化课班级为体育课班级教学的形式,可将3~4个班级合并到一起,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选择相应的项目,再对学生根据其选择的项目进行分组,组成新的教学班进行分类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教学,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选择的课程也通常是自己擅长的或感兴趣的,更容易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体育水平,发掘学生的潜力,从而因材施教提高体育教学水平。让具有共同爱好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互相沟通、互相帮助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帮助学生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另外,教学组织形式上,还应充分利用体育课娱乐性强、竞技性强的特点,积极开展各种比赛,使学生在不断比赛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观察其他学生身上的优点,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体育水平。竞赛形式开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班级内部的比赛,也可以是年级或者全校的比赛,可以采取授课时的比赛,也可采取周、月、季度比赛。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学生在教师单调的理论讲解和死板的体育体操影响下失去了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因此,体育课堂中的教学效率不高,要在高中体育课堂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教师首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入手,传授学生渴望获得的体育知识,同时穿插一定的体育游戏,快乐课堂可轻松获得。例如,许多高中生热爱篮球,体育教师应该从篮球入手,传授学生在平时打篮球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上篮、定点跳投、急停跳投、篮下脚步技术等问题,并现场实际演示,通过这些专业的技术表演使学生们意识到原来体育课中还有这么多技巧,篮球教学原来这么有用。此后,上体育课请假、缺席的人数越来越少,大家也越来越喜欢上体育课,因为在欢乐的体育课程中学生不仅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获得了体育的快乐,更能够收获平时学不到的体育技术,改变了体育课程在学生心中的地位。通过竞技比拼,学生参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也获得了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正确竞争意识的培养,可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在循序渐进基础上形成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例如,在体育课堂中教学短跑,教师应该教育学生脚踏实地付诸行动,空谈空想将永远无法实现,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培养能力的必要性及真正目的和现实意义,还要让学生了解影响竞技意识的诸多因素和相互关系等。还有就是利用竞争合作法培养竞技意识。合作与竞争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才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而合作之间有竞争,竞争之中也有合作,两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如此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但不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是以学生个人能力为起点的,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既是上级目标又是起点,如大部分田径项目。而群体性项目需要通力合作才能获胜,如篮球、排球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自我竞争也同样重要,而自我竞争的本质是自我。
四、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教学策略
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学生兴趣、爱好、心理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类教学。具体的分类方法有集中组合式和班级组合式。集中分组式是先进行集体授课,对学生统一讲解某项运动要领,再根据学生的体能,让学生进行分组训练;班级组合式是由多个班级组成体育室外课堂,对体育项目进行分类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体育训练。一般来说,男生喜欢篮球、足球等运动,可让男生在足球场、篮球场进行此类活动;女生喜欢体操、排球等,可让女生在空旷地活动,对于不喜欢运动及体质较差的学生,可安排其进行跳绳、羽毛球等一些难度较小的运动,逐渐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中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需要充分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再将教师自身特长及风格融入教学之中,实现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改革,将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体育教学之中,使得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有效提高。比如,在能够充分展现出学生个性的篮球等球类体育运动项目的课堂上,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循循善诱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整套动作进行学习和思考。作为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时,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那种注入式或者训练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比如,可以在体育课上增设一些令学生放松的下棋、唱歌、打球等游戏,从而使得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达到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特长的目的,以便能有效激发高校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充分掌握体育健身的知识、技能与方法等。
总之,高中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着巨大的作用,体育教师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的教学内容等多项措施,实现学生健康与能力的提升,全面促进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军.多措并举,提升高中体育训练教学成效[J].体育世界,2012.
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6
【关键词】心理;体育;教学
随着初中生生理和智力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变化,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表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日常心态和同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学生的个性心理对于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在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完善学生的统一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等方面运用个性心理学理论进行辅助教学,目的在于探索出增强本课程教学效果、适应教学改革新的路子。
在体育课上,青少年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可以在一个较为广阔的领域中尽情游戏、运动、竞赛,他们的个性可以充分地显示,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成功地诱导主体积极有效地投身于体育课程的学习活动、完善练习过程、达到良好教学效果,是每个任课教师梦寐以求的境界,同时也能反映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掌握与应用初中生心理学,根据体育课程特点,采用优化的教学设计和各种教学模式,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是现代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方法。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各种心理因素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熟练运用心理学原理是至关重要的。对此,我从四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个体要达到身心和谐,就必须完成心理整和过程。随着身理心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许多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初中生在心理整和上出现了暂时的混乱,导致不能很好地在短时间内适应自己、接纳自己,出现了消极心理,增加了许多烦恼。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学生体育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害怕做出的身体练习别扭好笑,在学习过程中不敢参与练习,敷衍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应对基础差的学生采用降低动作难度、加强个别辅导循循善诱,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另一方面应营造融洽轻松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心理定势,还可运用激励机制,对学生取得的不同程度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及时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和个体成功的运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以形成成功的期待—自信—成功的良性循环。真正自信的学生是“在自己的内心与自己进行比赛”,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二、完善学生人格
注重个性发展能完善学生人格。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体育教学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失去兴趣的学习,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由于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学生兴趣爱好不一致,致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需要,完善学生的人格。另外,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均不相同,教师只有最大限度适应学生的需要,多给学生关爱与尊重,因材施教,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尽量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学习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增强勇气,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特点,塑造其统一的人格。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间关系
进入中学后,初中生显示出与儿童时代交朋友团伙现象的许多不同特点。将情感的重心逐渐倾向关系密切的朋友,他们需要一个能倾吐烦恼、交流思想并保守秘密的朋友,因此他们的交友范围逐渐缩小,初中生要好的朋友一般只有一至两个。而体育教学为我们提供了积极有利条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体育活动多数是以集体形式出现的,人和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横向联系。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交往机会多于其它学科。体育教师在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可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创设明朗而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通过教学比赛和游戏教学,促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团结友爱、民主合作、互相谅解、公而忘私等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在从集体中摄取力量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学生之间的保护与帮助,分组练习等形式教学,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往,增进友谊,等等,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交往心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