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中政治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中政治教案范文1
关键词:主动性;差异化教学;实践;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120-01
一、掌握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中国的传统政治教育中,老师都是用学生对知识的牢记程度来衡量学生的优秀与否。正是老师这种过分的对于政治成绩的要求,使学生不自然的陷入单一的学习状态,误入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之中,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学生一味只求成绩,不求理解,将来步入社会难成大器。所以,老师必须要认识到,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思维,而且对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起着抑制的作用。还会与政治课堂改革发生冲突,成为阻挠政治课堂改革的第一大敌人。
二、差异化教学与自主学习
1、差异化教学。
所谓差异化教学,其实质就是以在新课改中重点提出的因材施教为背景的教学方法。何为因材施教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将学生进行有原则的“分类”,这里指的分类不是按成绩好坏分类,而是按照性格特点进行分类。因材施教,将同种类型的学生放到一起,为每一种类型的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提高,感受到进步的兴奋与,从而增加学习政治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强劲动力,只要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还怕学不好吗。此外,老师上课时要注意方法,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力”这一节时,老师首先要明确教学任务和课堂目标,在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老师要想尽办法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可以通过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哲理使学生感悟、用感性的言语使学生对课堂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等等。不管老师用哪种方式,只要能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完成教学的最终目标,这节课就成功了。
2、自主学习。
要想贯彻落实差异化教学,还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基础。自主学习主要体现在学生自发的将自己的角色从“配角”变成“主角”,将老师的角色从“保姆型”变成“自由型”。自主学习的主旨为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例如,在讲“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这一节前,学生首先要通过自主学习事先知道公民的定义、权利和义务的内容等等。如果学生没有做到自主学习,单单靠老师在课堂上用抽象的文字来解释,那么学生对两者定义的理解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加束缚的成分。有教育经验的老师都知道,现在所学的政治知识只是学习的素材,真正使学生终生获益的应该是一套完整的高效的学习方法。所以,老师应该尝试着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最大可能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最后让学生自己谈论对政治的感知与心得,这样一来会使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的压力,还会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体会到主动学习的快乐。充分的为以后的政治课打下学习基础,方便老师在以后的课堂的教学目标的确立。
三、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初中开设思想政治课,就是要在学生各方面还没定型时给予一个正确的指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是一个学生的关键时期,将政治的向导和督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老师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课堂上模拟出一个现实生活的场景,用现实的方式去打开学生理解的大门,培养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众所周知,政治的所有理论都源于生活,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如果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仅仅是挑关键字解释理论,这会使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很抽象,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用生活中真实的案例来解释证明,那么老师所讲的知识就会变得容易理解学生认知程度也会加深。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这一小节时,老师就完全可以将课堂模拟成一场真是的拓展活动。既然是活动,就少不了气氛的烘托,可以放一些励志歌曲,如《我相信》等等,然后,老师提出一些有政治观点的问题,让学生举出身边的案例回答,最后由老师作评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学会了政治知识,还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问题后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这样的课堂氛围活跃,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政治知识的拓展教学
职中政治教案范文2
第二单元提升自我,适应社会
第一节:“自信让我如此美丽”
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做一个自信的人是提升自我、完善自我,适应社会的前提,并且能区别自负和自卑。
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自己,欣赏自己,在追求成功中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自信最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自信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感受自信的美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验自信的美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资料: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决赛中,小泽征尔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留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没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才,小泽征尔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语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的精心设计的“圈套“!
提问:看了“小泽征尔故事”,你有何感想?
(二)、心灵冰点的代价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21页:“可怕的心灵冰点”这一材料。
提问:对比“小泽征尔”,你看了这则故事又有何心灵上的撞击?
(三)、自信者的舞台
1、在课堂上创设氛围,激励学生上“班级的舞台”展示“自信的我”,活动形式可以是唱歌、跳舞、朗诵、绘画演奏等。通过此活动,让那些自信的、有才能的同学有表现的机会,也让其他同学去感受那种自信的美。
2、评选班级“自信之星”:
发动学生,根据进入初中来班级同学各方面的表现,评选出“自信之星”若干名。
3、小记者采访:
(1)采访“自信之星”:你被选为“自信之星”有何感想?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2)采访未被评上的同学若干名:你知道自己没被评选上的原因吗?你在哪些方面还存在差距?你打算今后将怎样做?
(四)、自我解剖
你有过因自信而获得成功的经历吗?你有过因失去信心而与成功失之交臂的经历吗?请将你的经历记录下来,并就此在班内交流。
职中政治教案范文3
关键词: 中职经济与政治教学 新教材案例 取舍
1.中职经济与政治教材的改变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德育课程在课改步伐的推动下,教材内容在不断更新。目前中职德育课程中的经济与政治知识教学主要使用了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也有部分学校使用《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等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无论哪种教材,隔一段时间就会修订一次,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主要内容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教材中更换最频繁的就是使用的案例和数据。
2.中职经济与政治新教材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取舍
国家规划新教材是根据教育部最新的德育课程、文化基础课程和部分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并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经济政治与社会》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供全国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选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各地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都需要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新教材中的案例进行取舍,做到更加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生活。
2.1“舍远取近”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是面向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材,所选案例需兼顾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课堂教学中舍弃一些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的案例,选取或更换一些距离学生生活近的案例能更好地引发学生共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
例如第二单元“投身经济建设”中第4课有一个名为“关于‘水’的思考”的案例,以“北京水价”为例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江苏学生会感觉距离有点远,可以更换为江苏当地的商品举例讲解。然而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中第3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以“江苏省华西村”的例子讲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就让江苏的学生觉得距离很近,甚至有学生去华西村参观过,介绍得比教材详细丰富得多。第3课最后还有一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小张参加了意外伤害保险,后来被车撞伤后获得了保险理赔的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本校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理赔的案例,如我校学生校运会受伤理赔的例子,能够更加贴近学生。
2.2“舍旧取新”使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2009年6月出版了第一版,经过两年的使用,一些教师对该书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2011年又修订了第二版,但现在距离第二版出版发行已经过去两年多了。为适应新的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教材中部分案例做到“舍旧取新”,才能使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整本教材中案例时间标注为2008年的有近10个,标注为2009年和2010年的也各有5个左右。第3课中关于华西村的案例所用的全村销售收入450亿元是2007年的数据,其他统计数据截止日期多在2010年之前。第11课的案例“中国载人航天——自主创新的典范”中有“2011年底,中国将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表述,而实际上“天宫一号”已于2011年9月29日成功发射;第7课关于我国伟大成就的图片中有一张“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的场景,然而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已成功送入太空。还有第8课“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中提到“近年新的法律出台”是以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和2008年施行的《就业促进法》为例的。这些案例在上课过程中虽然依然可以使用,但需要跟学生强调教材的编写时间,并且补充新的数据,跟上时代步伐,让学生养成关注时事新闻的习惯,这也是经济与政治知识教学的一大特色。
2.3“舍生取熟”使课堂教学贴近职业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内容中每一章节都会有很多枝枝节节的内容,教师不可能在上课过程中全部展开讲解。对于通俗易懂学生又较为熟悉的案例,学生可以自己阅读。对于较为陌生的案例,教师可以适当取舍,尽量找寻贴近学生所学专业的案例进行更换。
比如第一单元第2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中关于“企业中的劳动者”部分内容共使用了王洪军、孔祥瑞、李斌三个模范人物的例子,学生都比较陌生,可以选择一两个详细介绍或者更换一个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模范人物加以说明,做到更加贴近职业。
2.4“舍表取里”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经济政治与社会》新教材为了精简文字,有许多案例只有一句话或一张图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补充许多相关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案例所表达的具体内容。
例如在第四单元“参与政治生活”第9课“依法行使民利”的“关注社会”栏目中提出:“从相关公务人员因‘华南虎照片事件’被处理,到湖南省株洲市全国首个网络反腐文件,将网络反腐推向制度化,再到抽‘天价烟’的房产局长被免职,网络在推动舆论监督和制度反腐方面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这一句话提到了三个在社会上有巨大反响的案例,学生很感兴趣但书上又没有具体说明内容,这就需要补充“华南虎照片”、“天价烟”照片等材料或相关新闻报道,让学生通过文字描述、图片、视频等全方位了解,构建多维知识空间。另外,书上还有许多没有多加文字说明的图片如“南京长江大桥”、“三峡水利工程”、“青藏铁路”等,也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文字材料,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职中政治教案范文4
关键词:初中政治;学案教学;问题;应对方略
20世纪90年代,“学案教学”这一教学手段在一些地方的一些学校悄然兴起,由于设计新颖、效果显著的优势,随后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不断效仿,在当时掀起了一股狂潮。“学案”是与“教案”相对的一个概念,学案更加侧重于告知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去学,即使经过多年的实践,“学案”一词的概念依旧有争论的地方。
一、分析初中政治课学案教学应用所遭遇的问题
1.结合不够紧密
从学案教学的研究理论层面来看,学案教学已经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其自身的一些弊端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这些优秀之处仅仅只限于理论研究方面,在实际与初中政治学科结合应用的实践过程中,依旧会出现一些裂缝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学案教学的实践研究成果不够深入,二是学案教学与政治学科结合应用的经验成果资料过少,从而导致两者结合不紧密。
2.地域分布差异
就目前学案教学的分布情况来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学案教学的普及度较大,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应用范畴广阔,而且反馈上来的成效也是比较令人欣喜的。但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偏远山区,学案教学的应用范畴就十分狭窄,只有个别省会城市的个别学校普遍采纳了这种教学手段,难以在短时间内反馈出具体应用成效,这样的现象对西部地区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十分不利于西部基础教育的开展,同时也影响了西部地区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深度。
3.应用探讨失衡
从目前收集的资料来看,学案教学已经不局限于政治学科的应用,而是在其他学科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历史等学科,在美术、音乐、体育这样所谓的“副科”中应用就很少。除此之外,关于学案教学在各类学科中的具体应用探讨文章,也是比较贫乏,针对此种情况,教育部需要增强对部分学科的重视度、关注度,从而缓解应用探讨失衡的问题。
4.实施出现偏差
学案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意外状况,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现象即为“习题化现象”。习题化现象指的就是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往往是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归纳好的内容罗列在学案上,同时选取了较多量的检测试题来充实学案内容,使学案充当了家庭作业的另一种形式。除此之外,学案对学生的学习帮助极大,但如果每一位代课教师都布置学案的话,学生的学习任务量、作业量将会直线上升,稍有不妥便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得不偿失。
二、有效于初中政治课堂应用学案教学的具体方略
1.学案设计遵循原则
关于学案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1)生本原则。生本原则就是以学生为设计的中心,在任何时候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置,让学生自己感受到教学中的快乐、亲和、趣味等特点,使学生渐渐爱上政治、爱上学案。(2)启发原则。启发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前的情景创设、课中的提问问题、课中的问题论辩等环节都要出其不意地给学生一些惊喜与启发,让学生在了解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学会至少两种知识。(3)时间原则。时间原则对学案教学来说十分重要,这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热情等多方面内容,切记要把握好学案的完成时间和学案问题导入的时机,尽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精讲原则。精讲是针对学案内容量提出的一个原则,要求教师尽可能删除一些繁杂的东西,精简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把握教材时也有一定的方向性。(5)引导原则。引导是教师应该彰显出的一种作用,因而政治教师在学案的拟定中,务必要把握好方向,切忌出现内容有失偏颇的问题,旨在保障学生的学习方向不脱离主线。
2.学案教学要遵从教学组织程序
按照常规的学案教学组织程序,教师要经历个体备案、个案形成、课前发放、检查学案、课后交流等多个情形,也是教师要亲身参与的多项内容。学案形成的初始时期,就拿《我们的人身权利――隐私受保护》一节内容来说,教师首先得仔细钻研教材中此节内容的精髓,归纳出此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制订出教学目标,完成个人编案的过程。在基础上,教师应该添加一些学生个人的感情,或综合分析班级学生的日常表现,或询问学生对于自身隐私权利和他人隐私权利的看法,对学生的看法如样编写到学案中去,保留差异、。再者,教师也可以搜集一些现下比较火热的时政热点,如网络上各种关于明星或名人的绯闻事件,将此类事件作为一个讨论中心,事先在学案上以思考题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最终完成政治学案的编写工作。随后就是按部就班地分发学案,检查学生学案的完成情况,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学案提及到的事件,进而简要总结学生观点,解决学生疑难问题。在课堂后设计一个交流环节,其实是教师获取学生学习反馈信息的独特渠道,在交流中升华政治知识,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继续成长。
总的来说,“学案教学”的教学手段既然能够形成并成长,那么自然存在适宜其成长发展的土壤,所以初中政治教师在应用“学案教学”进行教学时,应该努力找寻到适合“学案教学”发挥成效的基础条件,随即在实践的基础上更好地解决学案教学与政治学科之间的摩擦问题,推进两者的融合、推动学案教学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严建新.高中政治课学案教学策略反思[J].教育,2010(06).
[2]何阿奉.学案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成功:教育,2010(09).
职中政治教案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指导;方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是当前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不仅可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有助于创造个性,突出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潜移默化间让学生感悟道理,正确认识、分析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可谓一举多得。下面我简单地介绍下案例教学的运用。
案例教学以案例为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课前思考,并在课堂上将所想到的和同学进行交流,最后由老师来阐明该节课上的中心内容,教学形式得到改变,学生从被动变主动,以老师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吸收了知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走在老师之前,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进行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并最终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另一方面,对老师的要求也大大提高,需要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即时表现进行教学指导,所以教师也要提前熟悉案例,这极大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综合素质。案例分析法的使用,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改变,同时对于老师的要求也大大提高,老师也需要提前熟悉案例,并掌握其中所包含的知识,以便于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
那教学如何选择案例呢?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政治作为一门对学生思想以及行为进行规范的课程,所选取的案例一定要具有教育意义,能正确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弘扬传播正能量。让学生在这些案例中汲取精神营养,潜移默化,从而对思想产生影响,往正义方面发展;选择关注度较高的案例:一般来说,社会热点的传识度高,广为人知,极具教育意义,以此作为案例来分析,更具有说服力,相对来说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有利于熟悉案例,方便找到切入点。而且社会热点更具有讨论的余地,或多或少反映了一定的社会价值,这对于培育学生的政治将有极大的帮助;选择具有生活性真实性的案例: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案例,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这样在案例谈论以及分析的時候更容易进入主题,将案例生活化,方便给学生提供多个思考角度,每个学生对于案例的看法不一样,容易产生不同的结论,这样将大大地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等,有利于学生真正得到思想交流,并从中看到案例之中所要表达的本质内容;选择具有多样性典型性的案例:给学生选取的案例一定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涉及的知识尽量广泛,同时可以在学生中能产生多个讨论点,复杂多样最好不过,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在讨论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产生激烈的辩论,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思考辩论能力。
案例教学的应用也很重要,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组:首先需要把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最好每个小组中要包含不同类型的成员,同时每个组员的分工应有不同的分工,这样有利于增强小组的多样性和提高讨论效率,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向,这样可以使每个小组尽可能地全面理解案例的本质,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选择合适的案例:老师在把案例教给学生之前,自己应当对该案例先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该案例所要描述的主题,掌握案例所表达的思想,同时根据案例来设置问题,难度适宜,数量不多不少,由简到难,循序渐进,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一致,还要与所教知识相挂钩,能将知识的重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讨论的时候百分百地投入进去。选取了一个合适的案例就说明成功了一半,可见选取案例的重要性;学生对于案例的讨论:每一组的学生在自己的小组里面自由发言,其他成员在听的同时记录下要点,有疑问的及时提出来,由一名同学进行总结。讨论要先限定一个时间,让学生提高讨论效率,老师则可以在各个小组讨论的时候在一边旁听,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但是以听为主,不宜过多发言打断学生的讨论。在小组讨论时间结束后,各个小组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小组的看法还有疑问等,进行全班性的讨论,这样进一层次的交流,对案例的理解将更加透彻,使得大家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思想,并从中深受启发。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说出不足的地方,但也要表扬优秀的意见。案例分析法在政治教学的应用不是一日两日就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老师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实验,所以课后的反馈建议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试验中发现不足,并在下一次进行修正,这样逐渐积累经验,从每一次失败中汲取教训。
职中政治教案范文6
1.生动的情境性。在案例教学模式中,案例是其中的主要载体,是将生活中真实事件进行再现或将其模拟出来,将课程中的抽象内容还原为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将理论与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2.主体的参与性。案例教学法是将一些较为典型的生活事件作为题材,属于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法的直观性使得教学起点有了较大程度的降低,使全班学生都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通过案例教学法找到自身的定位空间。另外,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案例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对政治课中的抽象知识概念进行积极探索与思考,从而使学生从以前的“苦学”逐渐转变为“乐学”,由讨厌学习变为自愿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3.深刻的启发性。在案例教学法中,往往会运用一些典型事例对政治课中的抽象概念进行解说,寓理于事,使枯燥乏味的政治教学课堂气氛得到改变,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强烈欲望,在解决问题中享受乐趣。4.较强的实践性。案例教学法更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寻找一些社会中的实际例子,再通过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这就将学生带到了实际生活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在社会的实际事件中去感知道理,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
二、案例教学法在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案例的选择要精细。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案例是最开始的步骤,也是其核心。可选择的案例有许多种,但究竟哪一个案例最适合呢?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对案例进行精挑细选。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所选案例一定要贴近生活实际;第二,所选案例一定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第三,所选案例必须具有新颖性;第四,所选案例要尽量真实。2.案例的呈现方式要丰富多样。案例的呈现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在讲授新知识之前,也可以在讲授知识之后,通过案例的呈现,对学生所讲述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一般来说,呈现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通过多媒体对案例进行呈现;第二,通过教师的个人讲述来呈现案例;第三,通过学生讲故事或是学生讲小品的形式对案例进行呈现。一般来说,学生讲故事、讲小品或是多媒体的方式更能够吸引学生。3.在案例讨论中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案例教学法运用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师生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将案例的内容同课本中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将案例与课本知识点的联系挖掘出来,进而培养学生揭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在对“劳动合同法”这节内容进行讲述时,可选取百度公司的“裁员门”事件作为本次教学的案例,使学生围绕该案例进行辩论,学生能够了解“劳动合同解除”的相关法律制度。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对课堂的气氛进行有效控制,并在讨论结束后进行及时总结。这样才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政治学习热情,一改以往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极大提升教学效率。又如教师要想使学生能够理解“最低工资制度”这一概念,可选择一个关于最低工资案的案件,使学生围绕该案件进行讨论,这些都能够促使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更好地掌握教师所要讲述的知识点。与此同时,在“劳动合同法”案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上讨论的话题,向课外进行延伸,使学生根据相关的法学知识尝试写出一些与案件有关的法律文书,如答辩状、词等。对这些材料的整理及写作,就是让学生对案件进行归纳与整理的过程,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4.总结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学生所提出的观点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甚至会有一些偏激,因此,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去伪存真,并在讨论结束后,对本次讨论进行总结评价。在总结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1)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学生提出的观点偏激或怪异,也不能打击学生,防止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2)教师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行灌输给学生,而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方式,使学生在对比之中自觉地接受正确观点。(3)教师在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时,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次学习目标为出发点。与此同时,要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5.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讲述的知识。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生的地位发生了转变,不再被动接受教师讲述的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充当主体,由之前的配角变成了主角。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地位,由之前的一言堂变成现在的引路者。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不能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案例教学法所取得效果的好坏,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关键,如案例的选择、在学生讨论时的恰当引导、对学生恰如其分的点评等,都需要依靠教师的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既要扮演“导演”,又要扮演“演员”。6.教师要处理好案例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首先,教师要对政治课本有深刻的认识,要深入研究。由于教材的内容对教师所选择的案例起到方向指引作用,教师只有深刻认识教材,才能够选择一个好案例。其次,在选取案例时,不能够脱离教材,否则案例就会失去理论支持,案例教学法也就没有效果。再次,案例不能取代教材。案例虽然生动易懂,但永远不能取代教材,教材具有案例所不具备的特点,即科学性、知识性和系统性。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应突出教育性
在中职院校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主要课程,对提升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一定要将教育性放到首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向课外活动延伸,课本内容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如围绕当前的时事政治开设专题讲座,或是教师在网上下载一些主流人物的事迹,在课堂上用视频播放出来,或者下载一些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总之,要将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题材放入教学中,这样才能使政治教学更具有时效性,才能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结束语案例教学法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在政治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的体现,它能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推进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余永龙 单位:建阳农业工程学校
参考文献:
[1]刘月桂.中职政治课案例教学模式浅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