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教育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训教育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训教育设计

培训教育设计范文1

有效的企业教育培训是提高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提升员工个人职业能力、改善员工精神面貌的重要手段。以某设计院为例,探讨了构建企业教育培训新模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企业教育培训;课程设置;员工发展;激励机制

伴随着全国电力系统体制改革的推进,电网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进入实质性阶段,电力设计企业从国家电网系统剥离,一跃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这使得电力设计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挑战。设计企业必须制定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长期规划战略。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点是人才引进及其培养。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尽快培养一批符合市场要求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是有效提升企业实力、提高企业整体水平、面向市场竞争的重要保障。人力资源理论认为,一方面,有效的企业教育培训不仅能够经济可靠地获得企业所需人才,提高企业人力资源质量,而且可以有效激励员工,从精神层面培养员工对企业产生持久的归属感、认可感及忠诚度,从而成为企业竞争资源的重要资源之一;另一方面,企业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动态、复杂的全周期过程,为达到培训预期的目标,要通过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以及完善的培训评估体系来实现。本文以某电力设计院教育培训工作为例,分析企业培训工作措施,不断总结培训工作经验,以使这项工作趋于完善。

1搭建助力企业战略发展的具体措施

1.1“三通道”为特色的课程体系为适应

“从咨询设计业务向工程总承包业务转型、从区域公司向国际公司转型”的战略目标,某设计院在课程体系模式方面自主研发管理、项目、技术“三通道”课程体系。梳理课程需求,形成课程目录清单,组织对课程进行分步开发。邀请院内专家、主任工程师等进行课件的编制和授课,并对课程进行录制和整编,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上传课程,根据课程的受众组织学习讨论,根据学习后的评估意见进行课程的再次开发,逐步将此课程库扩展到所有专业,并增加标准的宣贯培训课程,使课程库成为知识管理的“蓄水池”。通过课程库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更新,实现课程体系的系统化。在教育培训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各部门(分公司、子公司)梳理课程需求,形成课程目录清单,对企业二级、三级培训体系形成补充,组建具有专业性、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更重要的是,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以及面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设契机,企业对外工程总承包业务将面临新的机遇。为了响应新的发展需求,该院特别重视员工的涉外语言运用能力培训。专门开设语言交际及工程专业类英语培训课程、项目管理知识基础课程,并积极开展FIDIC菲迪克工程咨询师培训项目,以满足企业打造国际工程公司的要求,为企业发展工程总承包业务提供支撑。通过为期90~180天全封闭式英语学习与训练,不但提高了学员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而且开阔了学员国际化视野,了解当地风俗习惯、基本礼仪知识,懂得工程专业英语的含义和应用范围,基本掌握商务合同谈判的礼仪、方法与技巧。开设项目管理培训着眼于对企业项目管理者及相关专业学员进行现代项目管理理念、体系、流程、方法的教育培训活动。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广大培训对象具有系统思维、战略思维的主动意识,改变管理习惯,降低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1.2采用多层次培训形式

根据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和员工多样化培训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培训,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确保培训质量。坚持以自主培训为主,外部委托培训为辅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搞好基础培训和常规培训,着力做好相关专业培训。该院利用网络在线培训智能管理系统和全面丰富的课程库,成立了网络学院,为职工提供一种快速、便捷、丰富的学习方式。网络学院具有丰富的教学课程资源,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学习到国内一流讲师主讲的课程,能够较为全面地满足公司不同层次、不同部门员工的学习需求,实现全员参与、全员学习;以网络多媒体为载体的学习方式,员工可以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实现自由学习;培训管理系统中丰富的互动学习方式,提高了对培训内容的接受效率。更重要的是,这种全新的学习形式能够面向全体员工提供系统且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课程,充分调动广大员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积极进取的企业氛围,有利于学习型企业的构建。同时,该院注重培训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使员工自由安排培训时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APP等手段,采取案例分析、研讨会、模拟及角色扮演、户外培训、workshop等方法,结合读书讨论、微信交流等形式,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1.3探讨培训效果评估新模式

建立科学、全面的培训评估体系,利用访谈、问卷调查、直接观察、测试和模拟、档案记录分析等多种方法,从反映、学习和行为3个方面对培训进行评估。建立题库,编制问卷调查模板,通过评估确保培训的质量,提高培训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首先,加强对培训需求阶段、培训课程开发阶段、培训师资开发阶段的评估。明确培训要点是否全面、准确,培训课程目标是否适当、课程组合是否合理,选择师资是否适当、经济。培训内容结合工作实际,拟定一份可量化的“改进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由学员的直接主管负责跟踪指导。3个月后,学员对“改进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由主管就学员“改进工作计划”实施情况与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座谈,上司、同事、下属、客户、教育培训中心和培训师联合对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其次,对培训活动的组织实施进行评估,建立考试题库。通过填写《授课教师评价表》《培训项目承办单位评价表》问卷以及笔试等形式,了解受训人员对培训的反应及通过培训有哪些收获,并且对课程、培训师、培训形式、机构、效果满意度等进行了解,据此把握培训需求,并随时改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培训模式。再次,对重点项目培训进行全过程控制,前期进行训前测试,对培训对象进行遴选,详细描述培训方案的设计,系统设置课程,并且在课程中间对学员进行评估,随时调整课程和教师。培训结束后,学员对教师和培训机构进行一个总体测评,为开展下一步的培训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企业培训体系评价工作的经验

在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活动中,培训效果及培训体系的有效性具有一些普遍性标准:有效的企业培训体系是投资行为,其组织目标应当与企业总体目标保持一致;有效的企业培训体系与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应保持匹配,也就是说,应对工作能力强的员工的待遇和职务晋升采取倾斜政策,把适合的员工安排在最适合其发挥能力的岗位;有效的企业培训体系可以满足员工的个人职业规划需求,将其个人的职业发展、价值追求、个人精神层面等物质与精神层面的诉求纳入到企业培训体系的通盘规划中,最大限度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有效的企业培训体系应当充分整合企业内部与外部资源,不仅要充分挖掘企业现有资源,而且要合理调动和催化企业外部资源,使培训效果达到最佳。总之,企业培训效果的后续评估是全部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设计院在培训工作结束后,会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与手段,并结合培训阶段各个环节的实际管理,通过工作实效、岗位考核、业绩考评、薪资管理等方面对员工的培训质量进行全面考察,对培训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估,其直接目的就是通过培训提高员工个人工作效率及业务水平,继而推动企业的全面提升,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大局。我们的具体作法是:首先,反应评估。观察学员学习后的反应,采取问卷调查或面谈方式,分析学员对课程讲义、师资水平、教师的授课方法以及授课内容等培训项目的看法。其次,学习评估。通过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多种方式,从授课内容所涉及的技术原理、产品机制、实践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对学员进行考查。再次,行为评估。利用目标观察法,对学员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中的效果进行较长时间跟踪研究,并通过预期目标效果指标和实际效果指标进行比较。最后,结果评估。这是全部评估活动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对受训员工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有帮助,员工的有效生产率、生产时间、生产成本以及工作方法是否有所改进等方面进行“硬性”评估,并对员工对于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适应水平、员工对于新技能的掌握程度、员工对工作环境满意程度、员工的精神面貌等方面进行“软性”评估。

3结语

在很大程度上,员工的基本素质决定其个人发展的前途,员工的技术专业水平则决定企业发展的未来。企业教育培训工作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规划,因此,对员工进行有效培训则是企业人力资本增值的合理方法。该院将在未来的规划中,继续以完善培训、考核、待遇、使用一体化的激励机制为抓手,不断完善企业培训的形式,规范员工激励方式,把握培训控制与激励的平衡点,在工作实践中提炼创新有形和无形的激励因素,并注重工作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培训、自主学习积极性,在企业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员工不断获得内在成长动机的激励,助推企业快速发展。

作者:漆敏 单位: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参考文献

[1]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哈佛公开课研究会.人力资源总监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培训教育设计范文2

关键词:绩效技术:职教师资;教育技术;培训模式;绩效改进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21-0031-0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现代教育技术日益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教育部强调“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为了紧跟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职业教育,改革也迫在眉睫。对肩负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重任的职业教育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是实施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目前职教师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只注重培训本身,不注重培训绩效

目前的信息技术培训由于与教师职称评定挂钩,教师参加培训只是为了取得合格证书,为以后的工作考核、职务聘任、晋级加个筹码,忽视了这类培训是否有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即培训的绩效问题。培训的绩效除了体现在参与的行为上,更多的体现在培训后受训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价值上,即体现在这种培训是否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方式单一

首先,培训内容陈旧。由于历史的原因,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第一反应就是去学习计算机技术或是某种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实际上。这种类似的、一轮接一轮的计算机扫盲教育在我国早已进行了多年,培训内容与教师的实际需要脱节,造成教师产生了对此类培训的反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其次,培训方式单一。多采用灌输式。不给受训教师提供参与的机会。上课仍然是“培训教师讲,受训教师听”。同时,培训中缺乏交流,培训教师无法掌握培训的真实情况。

(三)培训成本高、增加教师负担

常规培训往往都是在固定时间、地点进行集中培训,这种培训一方面需要聘请有关专家来授课,并且需要多次培训才能完成培训任务,这将是一笔不小的经费。而这笔费用虽然有国家的投入,但毕竟是有限的,受训教师所在学校也要提供一部分的培训经费。因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四)忽视培训对象的差异性

目前大多数的师资培训都采用统一化的教学,不注重区分培训对象的差异性、学科的具体情况、学校的实际发展水平。教师得不到最切合实际需要的、最直接的指导,学无所获。

(五)评价体系不健全

在培训结束时,仅采用试卷答题的方式进行培训成果检验。由于培训成果具有复杂性、多元性,培训不仅是为了让受训人员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还有人际、操作等方面的能力。目前的评价方式具有片面性,评价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培训效果。

综上所述,目前职教师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薄弱。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培训缺乏对职教师资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较全面、系统、深入的需求分析、设计、实施以及评价,培训效果不佳。而绩效技术出现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好满足解决这些问题的要求。

二、绩效技术及其特点

绩效技术,虽然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定义,但总结起来,笔者认为绩效技术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关于如何提高组织与个人绩效的理论和系统方法。通过发现、分析重要的组织或人类绩效差距,制定出改善绩效的计划和方案,并设计、开发和实施合理的干预措施,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价,以不断缩小绩效差距,实现绩效目标。它具备了如下一些特征:

(一)整体性

绩效技术注重整体规划,有清晰的绩效目标和达到该目标应采取的干预措施,并按计划和步骤来执行相关的干预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系统性

绩效技术强调系统观点,绩效被看成是各种因素(选拔、培训、反馈、资源、管理、支持、激励、任务干预等)相互影响的结果。同时绩效技术力争使每个子系统都得到合理的发展,以此实现系统的整体发展。

(三)应用性

绩效技术是多种理论和实践的汇合,包括系统论、控制论、学习理论、认知理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等。它以多种学科的理论为依托,从其研究成果中吸取理论营养,通过应用实践和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始终以实践作为其价值的导向。

(四)目的性

绩效技术的重点是人类行为的效益和系统的价值。努力以低成本实现高价值,促进个人和系统的共同发展。

根据绩效技术的定义与特点,我们可知。教育领域引入绩效技术,可以很好地通过干预措施,如整体规划、绩效评价、环境建设和政策导向等去解决许多教育问题,能促使教师用有实效的手段合理地影响和改善人类的行为和绩效,制定出合理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

三、基于绩效技术的职教师资培训模式及其设计

将绩效技术应用于职教师资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必须遵循绩效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一是强调结果与成效,以绩效为培训目标;二是采用系统观点,不仅要考虑影响培训效果的教学因素还要考虑非教学因素。尽量做到全面性:三是强调组织合作。强调以团队协作创造价值:四是强调产出一效益比。根据此原则笔者设计了基于绩效技术的职教师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

(一)绩效分析

绩效分析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开始,它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根据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和教师个人的工作需求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确定是否有培训的必要性,而在此基础上确定通过培训所期望达到的具体绩效目标。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知识技能获取、任务绩效、关系绩效和组织绩效。知识技能获取是培训的基本要求。是指通过培训。个体从外界和自己的经验中获得某种知识或新的行为。这一目标也是目前大多数培训的主要的、惟一的目标。知识技能的获得只是达到绩效目标的基本前提,受训者还要学会合理运用知识技能完成工作任务,即任务绩效。现今社会发展迅速。个人成绩的获得必须基于一定的团队协作。在培训中,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能够帮助他人。与他人协作,即关系绩效。它是个体任务绩效向组织绩效(学校目标)转化的桥梁。二是个体特征分析。确定目前受训者的实际水平,识别出与期望绩效的差距。

(二)原因分析

差距的产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只有对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有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我们可归纳为三

个主要方面: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环境。例如,一部分教师已有教育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学校重视并提供了教育技术的应用环境、但真正运用教育技术教学的老师不多。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他们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法,不愿改变现状;或他们认为利用教育技术教学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的效果相同:或是他们害怕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教学设计,对好的教学思想、理念产生排斥心理等等。

(三)干预措施的设计

干预措施的设计是在基于绩效分析、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培训方案的设计。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培训都是在没有对现状进行完全、彻底的调研与分析之前,在没有弄清楚需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之前。就盲目地开始制定培训方案。显然,这样的方案不利于绩效改进。干预措施可分为两类:学习性干预和非学习性干预。学习性干预方案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获取知识与技能。例如,经验中的学习,在职培训、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非学习性干预包括更广的内容,如培训基地建设、培训政策制定、培训手段改革等等。具体的干预措施为:

1、加强学校领导和职教师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意识

学校领导对教育技术的认识水平及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水平,只有他们重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才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在物质、资金以及政策上给与支持。而对于教师来说,我们不能期望通过一两次培训就能使各教师熟练掌握教育技术并在培训后积极地利用教育技术来设计教学,我们需要组织各种教学竞赛活动。唤起教师的竞争意识,使得他们有主动寻求利用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的需求。同时,学校要增强教育技术技能培训的宣传力度。让广大教师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培训的重要性和它的教学优点。提高他们参与教育技术培训的积极性。

2、创设教育技术运用环境

教育技术运用环境是教师培训绩效实现的必备条件之一。它包括各种硬件设施的建设、制度保障、体系建设等等。比如学校应建设各类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的硬件环境,这是教育技术运用物质条件。教育技术运用与否还得由教师个体来决定,因而,我们除了要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意识外。还要建立良好的激励体系和奖赏制度。例如,对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适当增加课时费: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给予鼓励;把教育技术素养作为教师评优、职称晋升的一个前提等等。这样才能把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运用随时随地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学情境和过程中。改进绩效。

3、运用多种培训方式和手段

要改变以往培训者满堂灌、受训者被动接受的状态,培训者应根据培训内容的需求创设不同的培训方式,尽量多地让受训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采用问题讨论教学,让培训者与受训者围坐在一起,双方自由讨论;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根据培训内容与受训者的工作经验,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受训者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有利于调动受训者的学习动机和参与热情。

4、改革培训内容

绩效技术在职教师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应用,应注意以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受训者为中心。使培训所学能够在受训者的实际工作中直接运用,这样才能达到高的产出――效益比。因此。我们必须对培训的内容加以改革。教育技术关注的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培训的内容除了技术知识,还包括教育技术的应用理论。而且各受训者所习惯使用的技术不同,掌握技术的熟练程度也不同,培训者就必须对受训者进行层次与类型划分,再依据受训者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需求来设计培训内容。比如,针对习惯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的受训者,则可设计如“利用office2003制作交互式试卷”类型的内容。对习惯使用动画制作软件的受训者,则可设计“利用flash软件制作‘光的反射’的交互式教学课件”一类的专题内容等等。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员,培训组织者可以开发一个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包括技术讨论、理论前沿、经验交流、资源共享等栏目,为受训者提供一个协作交流的空间。还可邀请一些教育技术专家,定期开展教育技术讲座和指导。这样丰富了学习内容,也满足了学员的学习需求。

(四)实施与管理

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意料之外的障碍,需要设计者积极与培训者、受训者进行有效沟通,征询他们的意见以及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寻求问题解决对策,完善干预实施。

(五)评价与反思

绩效评价是培训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评价应是多元化评价,应针对不同的绩效目标设计不同的评价内容。除了在培训结束时,对知识技能的评价以外,还要对受训者的技能应用能力、技能应用的意识态度、受训者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的评价,而评价的方式也应包括自评、他评。最终将评价结果反馈到培训的各个环节,完善整个培训过程。

绩效差距的缩小,主要的影响因素还在于受训者。受训者应该在培训过程中,通过经常性地反思自己学到了什么,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优缺点,从而自己有针对性、有意识地改进。

培训教育设计范文3

 社会机构调查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在我国各级教育、工商、人社等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的培训机构已超过10万家。这些机构的出现和发展为满足老百姓多种教育的需求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正如一些学者和专家(方芳、钟秉林,2014;汪W,2013;胡天佑,2013)近几年所指出的,我国民办培训教育行业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机构品质良秀不齐、乱象丛生就是其中之一。在谈到问题如何解决时,他们都提到了标准。可见,我国民办培训教育机构标准的价值取向应是规范性和优质性,规范机构的办学行为,提升行业办学的整体质量。为此,民办培训教育机构标准建设应从准人、评价和质量等方面人手redlw.com。  

  (二)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标准建设的内容设计   

 1.准人(设置)标准    民力、培训教育机构的设立属于政府行政许可事项。为此,许多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出台了准人(设置)标准,从启动资金、课程、师资、场地设备、举办人、机构章程和制度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但这些标准是一般性标准,未考虑到不同类型机构的个性,不够科学、合理,适用度不高,应修订与完善。   

 2.评价标准   

 目前,对经批准设立的民办培训教育机构办学行为和质量的评价主要靠政府部门的年检或评估,地方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也出台了年检或评估标准。不过,这些标准也未考虑到不同类型机构的个性。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对民办培训教育机构的评价缺乏由行业或职业团体组织实施的认证。认证是机构的自我规范活动,具有很强的行业自律性质,相比于政府部门的检查评估,其专业性更强。认证能为机构准人、退出、评价提供更为专业的标准和依据,也为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做好准备。方芳、钟秉林指出,要根据不同类型机构的共性与个性制订标准,加强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认证工作。

   综上所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年检或评价标准应修订与完善,民办培训教育机构的认证标准应尽快研制。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来看,认证标准的研制更为重要redlw.com。   

 3.质量标准   

培训教育设计范文4

关键词:部门行业培训 培训评估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9-148-02

教育培训评估是教育培训管理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衡量教育培训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实施教育培训评估,对总结教育培训经验,发现教育培训不足,探索新的教育培训需求,满足事业发展对教育培训提出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实施教育培训评估也是加快培训机构的能力建设,全面、快速的推进培训机构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1 柯氏评估模型简介

柯氏模型是培训评估领域一种比较成熟可行并广泛应用的方法。它将评估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反应层评估、学习层评估、行为层评估和结果层评估。

反应层评估(一级评估),主要是及时了解学员对整个培训项目或培训有关环节的真实感受。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主观感觉和满意程度),以弥补培训工作中的不足,积累培训经验,不断改进培训工作;学习层评估(二级评估),主要是了解学员在培训前后,知识及技能方面深度与广度的掌握程度和提高程度;行为层评估(三级评估),主要是评估学员在工作中的行为方式有多大程度的改变;结果层评估(四级评估),其目的是评估学员经过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行为的改变,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

2 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效果评估的可行性分析

柯氏评估模型为部门行业教育培训评估工作的科学性提供了保证。同时部门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为柯氏评估模型的深入应用提供了可能。

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它们承担着两项主要任务;一是为本系统和行业培养人才队伍,二是就本系统和行业的工作问题进行专题研讨。而国家级部门行业教育培训中心和干部院校处于本系统培训工作的龙头和中心,承担着辐射和带动本系统培训工作的重任。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职责定位,决定了其培训目标既是为本系统和行业人才培养服务,教育培训对象明确,为本系统的职工。部门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为柯氏评估模型在部门行业教育培训评估中的深入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部门行业教育培训为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评估数据获取提供了保证。获取评估数据是培训评估进行的最基本条件,部门行业教育培训对象固定,为本系统的职工,固定的培训对象,为原始数据获取提供了条件。

其次,部门行业教育培训为评估数据的客观科学性提供了条件。部门行业职工队伍稳定度高,岗位关联性强,通过他们反映培训效果的评估数据更具可信度,评估结果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

第三,部门行业教育培训为评估工作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保证。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有专门的研究队伍、保证了评估工作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化发展,更有利于使评估工作符合本部门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尤其对于国家级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其评估工作的开展,更有示范和带动作用,对促进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整体能力及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使得评估工作更具生命力。

3 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柯氏评估模型,本文将部门行业教育培训评估分为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四个层次。

反应层评估主要是通过学员对培训设计与安排、师资、学习材料、培训环境、培训保障等方面的看法,来了解学员对培训的总体反应和感受。

学习层评估主要是通过测量学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评估学员的学习效果及培训对工作岗位和个人能力提升的帮助。

行为层评估主要考察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岗位工作中,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行为的转变,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带来的贡献。

结果层评估上升到部门的高度,即判断培训是否由于学员行为的变化,对促进部门科研业务发展的贡献程度。这个层面效益的发挥也是组织培训的最终目的(见表1)。

3.1 反应层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反应层的评估目标,针对部门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本文设计了以下评估项目,包括:培训设计与安排、授课教师、培训班主任、学习材料、培训l教学条件、饮食条件、住宿条件7个项目,并细化了每个项目的具体评估指标,以衡量学员对参加培训所做出的总体反应,全面评价部门行业教育培训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及保障工作。

3.2 学习层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学习层的评估目标,针对部门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本文设计了以下评估项目,包括:学习内容收获和学习效果两个项目,从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培训内容对岗位工作的帮助和培训内容对个人能力提升的帮助三个指标来测量学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评估学员的学习效果及培训对工作岗位和个人能力提升的帮助。

3.3 行为层评估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行为层评估的任务,本文设计了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率三个指标来对学员行为的转变程度进行评估,以判断学员在多大程度上将培训中所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

3.4 结果层评估评估指标体系

结果层评估是指参训学员参加培训项目之后,能够实现的最终结果。根据结果层的评估目标,本文从部门行业效能、部门行业战略目标、投资回报率三个指标来评估培训对组织效能和目标的促进程度(见表2)。

4 结论

教育培训评估是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加强教育培训评估工作的研究及实践,是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的必然要求。但是培训评估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管理活动,尤其是评估指标的设计和客观评估数据的获取与积累。

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最为经典的培训l评估模型是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培训评估模型,但大部分评估工作只进行“反应层、学习层”两阶段的评估。对于“行为层”与“结果层”的评估使用与实施的相对比较少,大部分集中在理论方法探讨与实践摸索阶段。

较少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很难找到特别合适的数据对培训行为及结果进行评估;二是即使知道怎样做,用充足的理由证明积极有效的结果是通过培训项目取得的也有一定的困难;三是通过培训效果或效益取得的程度如何。

部门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困难,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以上几点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是,进行行为层与结果层评估关系到进行培训的根本目的,培训人员应该尽可能找出一些实实在在的证据,根据培训目标,设计一些科学合理的指标,找出合适的方法,证明培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本文基于柯克帕特里克模型,结合部门行业教育培训特点,尝试构建了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部门行业教育培训评估指标体系。但是,由于培训目标的差异性,在针对某一培训项目的专项评估工作中,还需进一步细化和调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充实评估方案。

参考文献:

[1]“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核心能力建设研究”课题组,论教育培训机构的核心能力――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核心能力建设研究报告[R],现代企业教育,2008(13)

培训教育设计范文5

解决3点半难题

在北京,很多家长下班比孩子放学时间晚,只好给孩子报社会机构举办的各种托管班或培训班。然而,在这些托管班中,虽然大都存在师资差、安全隐患问题,但还是成为不少家长“无奈的选择”。

从2014年1月开始,北京市教委明确要求: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各中小学在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放学后的3点半至5点都会安排课外活动,费用由财政部门按照城区学生生均400元、远郊区县学生生均500元给予补贴。这项为家长解忧的教育公共服务,成了北京推进素质教育资源整合和发挥学校、社区以及家庭教育合力的突破口。对家长来说,不用花钱,孩子有人管,还能满足孩子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

事实上,孩子课后失学失教问题并不仅限于课后3点半,在周末以及寒暑假期间,家长无暇照顾孩子的问题同样存在。在北京市推出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前两年,朝阳区已经开始探索构建更加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体系,帮助家长解决孩子课后失学失教问题。

朝阳区青少年社区教育培训中心主任石立龙说,培训项目包括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4种素质能力的课程模块,建成了300多名包括知名专家、中小学教师和志愿者在内的师资队伍,建立了覆盖76所试点校、20个社区、10个综合基地在内的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基地,将课外活动引入社区。社区提供场地、人员,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提供师资、课程和教具,让孩子们在社区里开展课外活动。此举受到很多家长的欢迎。

从机器人到3D打印机

2015年12月,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特邀两家机器人公司在体艺楼展示大黄蜂机器人、仿真机器人、助力机器人等各式机器人。机器人公司还专门为学生举行机器人表演和机器人足球赛,为学生上了一堂格外生动的“机器人科普”拓展性课程。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大都是第一次与机器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此次“机器人科普课程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学生在获得科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对机器人有全新的了解。六年级学生姜维也不例外。他酷爱科学,喜欢做小发明。观看了机器人表演后,他下定决心要加倍努力学习,长大以后设计出更加先进的机器人。

同样是科技进课堂,珠海北大附属实验中学则从珠海西通电子有限公司采购了一批3D打印机,建成了3D打印教室,让3D打印技术融入课堂。教室里,几个同学围着3D打印机,正在打印着设计好的模型3D立体挂饰,直径大约四五毫米的白色塑料线从打印机入口经过高温挤压,变成直径1.75毫米的线条,再经过不断叠加,慢慢变成了3D图的立体形状。看到设计好的平面作品变成了实物,同学们兴奋地感叹:“没想到这么先进的‘高科技’我们在学校就可以学了,以前只是在电视上见过,现在终于可以在做中学了!”

学生们憧憬着:数学课上,打印一个几何体,更直观地去了解几何体内部各元素之间的联系;历史课上,用它来复制有考古意义的物品,以便进一步观察;美术课上,将平面设计的作品制作成3D版本的艺术品以及一些基本模型;地理课上,用它来绘制真实的地势图,人口分布图等;化学课上,把分子模型打印出来观察;生物课上,打印出细胞、病毒、器官和其他重要的生物样本。

校长于涛博士说:3D打印技术实现虚拟世界与实体世界的有机结合。3D打印机进校园,将使得学生在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上得到训练,将学生的创意、想象变为现实,极大发展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从而实现学校培养方式的变革。

学农教育感悟生活

2015年10月,北京市城区启动初中学生学农教育活动,基地设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在这里,学生们可以体验集农事教育和农事劳动为一体的除草、施肥、养殖等课程,既有传统农业又有现代农业。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开发了一系列接地气、接课本、接生活的学农课程,并推出学农教育课程平台。学院同时加大了对基地的改造和修缮力度,比如,新修缮了农家小院、青年农场等,还原了原汁原味的劳动生活场景。该基地共有18个课程套餐、共90门课供学生自主选择,涉及农业与生产、农业与生活、农业与创意、农业与生态、农业与文化五大类,60%以上为实践课程,实现了学校学科课程与劳动实践课程的有效整合。学生学农经费由市级财政承担,该项生均经费标准为1800元。

培训教育设计范文6

【关键词】装饰艺术设计;实训教学;设计观念培养

一、装饰艺术设计教学的意义

装饰艺术设计教学,是针对于现代装饰装修所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设计到了设计、艺术、绘画、技术、材料、色彩等多方面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先进的装饰装修技术和方式方法,促进装饰装修行业的快速发展。装饰艺术设计将传统装修模式同现代科技技术紧密结合,合二为一,取两者之所长,以打造最完美的装修效果。

针对于装饰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和创新性等多种教学因素的灵活应用,促进学生的快速成长。对于学校来说,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也是装饰艺术设计发展的一个方面。因此,特殊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装饰艺术设计教学工作的开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实训教学要强调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实训教学重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摆脱单纯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在进行实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树立学生正确的设计观。装饰艺术设计教学,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去了解中华文化,对于学生的装饰设计能力将有非常大的提高。

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装饰艺术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和民族观。我国不乏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在学习中去借鉴,在学习中发扬,将个人的艺术才华与民族文化紧密结合,更能够创造出独特而完美的艺术作品。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带领学生进入社会当中,不要一味的进行闭门造车,让学生去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让学生在接触中获得不断的成长和进步。对于我国装饰艺术设计来说,应该融合博大的民族文化,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这一点,对于我国装修装饰艺术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对于民族文化的推广也有极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们多去参观具有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景区,去认真调研和分析,去感受传统装修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独特的民族魅力。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借鉴和融合,创造出具有更高价值的艺术作品。

三、实训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提高综合教育能力,加强学生的学习实践

综合教育能力,就是加强学生全方面的培养工作,而不仅仅注重对学生但方面的培养工作。往往许多学校仅仅是注重对学生某一方面进行着重培养,而忽略了其他知识,我们知道,装饰艺术设计涵盖了设计、技术、色彩、绘画、艺术等多方面内容,在每一方面的教育上都要保证学生都能深刻的理解并能具有自己的见解,能够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得到灵活运用。因此,我们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门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保证学生能力的提高,促进我国装饰设计行业的快速高效发展。此外,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践,对于学校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所教课程内容,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装饰图的设计工作,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然后根本相关材料进行装饰艺术设计图纸进行制作,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水平。

2、创新作业布置,加强合作意识的培养

在作业选题方面,要结合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布置有利于提升学生设计能力的作业。作业要求详细多样,具有趣味性,让学生首先不会对作业产生抵触情绪。作业的模式,可以考虑团队作业模式,加强作业的严密性和复杂程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的完成。社会调查、结构组成等各个环境由学生分开完成,依靠团队力量来解决问题工作。这样,有利于学生去巩固和加深所学内容,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学生设计能力考核方面,应该多以学生设计作品为主要参考对象,以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确定学生的真实水平,并按照相应分析结果来做好学生的培训工作,做到有针对性、有目标性的学生能力培养,从而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设计观。

三、设计观念对于艺术设计教学的意义

设计观念,就是人们对装修艺术设计的看法和理解,能够帮助我们教育人才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艺术设计能力,适应社会新文化发展的需要,适应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速度,所以,我们要注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结合传统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的研究和探索全新的教育思路,坚定学生的学习创作之路,认真履行教育使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具有优秀设计技术的装饰设计实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