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体系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体系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体系建设

教育体系建设范文1

关键词:南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价值诉求;基本路径

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现代职业教育的全面改革、协调创新与永续发展。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全面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了明确的部署。要加快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通、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融通,提供全体社会成员“人生出彩”的机会,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益实现中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

伴随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渐强与质量时代的来临,通过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人力资源的综合素养,进而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正日益成为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普遍性做法。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1}-2,}2,}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①在推进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和谐发展的进程中,建立起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确其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工程与关键环节。关于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界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外部适应性,即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二是内部适应性,即坚持育人为本,强调人的终身发展;三是自身的协调性,即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11]这三个主要特征,分别指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三组关系:“‘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指向了体系内部的关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指向了体系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指向了体系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

二、南宁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价值诉求

(一)推进南宁市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

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理想愿景。当前,南宁市正处于实现这一宏伟战略目标与美好理想愿景的起始阶段,正处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而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把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南宁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升级的关键,特别是通过加强和改进与南宁市经济发展方式创新与转型升级相契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促进南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实现南宁市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通过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人力资源整体质量的提升支撑南宁市产业结构升级,既是南宁市推进世界水准、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南宁市作为“一带一路”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重要节点城市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事实上,现代职业教育是支撑区域产业升级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柱。作为地处欠发达地区的南宁市更加迫切需要通过加强与改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地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突破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掌握区域竞争“制高点”与主动权。

(三)优化南宁市教育结构的应有之义

目前,南宁市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水平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集中表现在南宁市的教育结构总体上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还不太适应的问题。南宁市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布局合理、内涵丰富且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教育体系结构是提供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性工程。而要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重点是要把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作为当前南宁市调整教育结构、健全教育体系的着力点与突破口,全面推进南宁市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南宁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在加快南宁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一要明确职责、科学规划,积极承担在促进本区域内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的责任,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系统制定本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二要注重保障、强化协同,通过建立健全南宁市现代职业教育保障机制,全面畅通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路径,深人拓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合作、融通渠道。三要根据南宁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以院校布局、办学规模、层次结构、专业设置等方面为着力点,完善职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f310

(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彰显职业教育特质

所谓产教融合,一般是指“职业学校或专业部系按所设专业开办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技术服务、生产科研,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办成集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能历练、经营管理、科研服务于一体的校企联姻培养人才”[4]。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强调的是职业院校要真正实现与推进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相契合,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统一,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相融合,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

(三)开发课程标准体系,实现课程有效衔接

在加快南宁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进程中,务必做好“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之间课程的科学规划与有效衔接。其中,开发课程标准是基础,实现课程有效衔接是关键,课程设置及标准动态管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当前,部分职业院校课程体系,特别是课程设置及标准与南宁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行业企业需求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ll}需改进与完善,即通过动态管理,引导教师在整合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标准,推进课程体系及教学与南宁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同频共振”以实现“动态平衡”。

(四)设立学分互认转换,推进各类教育联动

对于职业院校层面,通过建立“学分银行”等先进做法,实现“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与转换,推进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良h}互动。为此,应积极引导南宁市各职业院校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兴趣爱好、专业性质、职业规划等科学安排学习时间跨专业、跨校选修课程、合理规划“上升渠道”,课业修满且考试合格者,给予其学历证明及相应学分。打通学分互认转接,增强现代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提升现代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五)优化双师教师队伍,完善教师考核机制

现代职业教育更强调职业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这在客观上要求南宁市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教师“既能讲课又能指导实训操作,既是教师又是师傅,改革职业教育教师晋升职称的标准,将专业技术等级、对口专业职称、企业工作经历作为主要考核标准,从而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相应的品牌专业[[5]。为此,职业院校既要从行业企业聘请行家里手与能工巧匠,作为指导学生实验实习实i)I}的兼任教师;又要安排本校专任教师定期、定岗、定员参加行业指导、到企业挂职锻炼,直接、适时参与企业一线生产活动。

(六)构建“双证”模式,实现技术技食撇通

在南宁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进程中,要充分尊重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学生个性及特长,根据专业类型及特点,通过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对学生的分类指导与分层培养、定向或订单式培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其中,最迫切的是打造学历与技能相融合的“直通车”,即通过全面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相融与互通的“双证书”教育模式,进一步建立健全南宁市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校政行企四方联动机制与协同创新、互利互惠的学历技能“双提升”的继续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培育优质师资、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为构建“双证书”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优化类型结构,重构职业教育培}Jil体系

教育体系建设范文2

>> 高职院校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定位探讨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高职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 谈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中的改革与拙见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 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 地方政府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未来十年的主线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服务国家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体会 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刍议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职业大学的使命与责任 教育发展背景下的湖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国际比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EB/OL].[2013-05-15]..

[3][7]李安萍等.学位与学历关系的误读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18):39-42.

[4]李玉静等.拥抱学位 职业教育的诉求与期待[J].职业技术教育,2014(24):26-38.

[5]骆四铭.学位的起源、发展及其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6(4):35-39.

[6]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8]汤霓.“不成体系”的美国职业教育[J].职教通讯,2014(34):75-77.

[9]许明.从基础学位制度的建立看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J].教育评论,2000(6):57-60.

Analysis of Misunderstandings in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Li Anping, Chen Ruoyu

Abstract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the hot issue at present. Some misunderstandings on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still exist in varying degrees both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s setting up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middle level, higher level, undergraduate level to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level with exis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middle level as a starting point; owing to commo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re mainly for academic education, some commo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need to transfer to develop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undergraduate level; 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western countries to promote forming a system of 4 level degree as associate degree-bachelor’s degree-master’s degree-doctor’s degre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Behind these misunderstandings, some vague understandings such as what is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ow to underst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emerge, and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emphasizing the theory ,despising skill” though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emerge as well.

教育体系建设范文3

关键词: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理念创新;介入视角

作者简介:申天恩(1979-),男,河北藁城人,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系主任,副教授;

张宏(1977-),女,辽宁大连人,大连海洋大学团委书记,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教学型高校文科专业大学生科研训练能力提升路径与实践探索”(课题编号:JG12DB346)、2011年度大连海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应用型高校文科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DLOU2011Z007)、大连海洋大学首届“青年英才”工程项目“海洋类高等院校办学特色研究”(大海大[2010]138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001-02

大学生创业教育日前已成为理论和实践高等教育最为推崇的词汇,研究领域的各论者对此较多关注于两个方面:一是本校层面的实施状况;二是考察国外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事实上,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遵循的逻辑基础在于需要界定大学生所创为何业,而这一点被现有的文献有意或无意予以规避。上述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上述争论焦点既可视为对大学创业文化的元初构造,又可看做大学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理念。有论者认为高校保守、求稳的特征文化以及大学生所接受的家庭体面工作教育使得高校创业教育面临诸多困境,而解决瓶颈基本理念的建构需要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切入点予以澄清。梳理大学生的创业基础理念需要明晰如下问题:一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二是大学生创业与大学生就业的区别何在?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的认识误区

在意识层面,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中国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氛围营造还有待强化。另外,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时往往陷入以下三种错误判断:一是将创业教育作为提升大学知名度或效仿其他大学的一种手段,典型表现是将“创业学”等课程只列入专业任选方案,更甚者只在学生大四学期开设一门创业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使得创业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创业最终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号。二是将创业教育作为个别群体教育对待。某些高校为了能与政府创业支持政策挂钩,专门遴选某些学生实行全方位的创业培养,并以学生最后能否实现实体创业作为毕业的必备条件。三是某些高校为突出特色实践教学理念将大学生创业教育视为高等教育的全部,用行政化方式要求每名学生接受校方所提出的创业观,大学理念中最为原始的中心内核被彻底颠覆。典型案例是,某浙江高校要求学生在新生伊始每人要设立淘宝账户,课堂上教师授课时学生可以随时随意处理自己的订单。

在执行层面,创业教育自身体系先天不足。宏观建构上,基于理论教学层面,创业课程开设不足,内容体系松散;而实践教学层面只限定于基本进行的大学生实验教学活动。此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也格外明显。十年前有论者就指出各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从而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和基础知识学习脱节,似乎创业只是某种技能或技巧的掌握而已。[1]十年后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在微观层面上,由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整体起步较晚,师资力量匮乏,支撑教材短缺,支持体系不完备。考查业已开设创业课程的各高校情况,授课教师多属经济或管理学科门类下的专职教师,或干脆由专管学生的院系副书记和辅导员担任。师资的匮乏直接导致创业教育教材处于简单引进国外教科书或形而上的空洞理论研究,真正体现我国国情并适用于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教材凤毛麟角。另外,虽然政府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创业政策的制订还缺乏理论上的系统思考。[2]

二、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比较与经验启示

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先驱及成果集大成者莫过于美国,从创业教育的实施机构和主导者来看,自1999年所设立的“创业学委员会”伊始直至2012年美国已有超过1600余所大学或学院设立了创业教育课程。从教育机构开展创业教育实施的广度及深度来看,美国的创业教育几乎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直至研究生教育的整个教育体系。实施创业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除进行普及型创业教育外,还培养创业学科专业人才,如百森商学院专门设置创业学科培养专门人才。从创业教育课程的具体设置来看,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比较系统化,涵盖了创业构思、融资、设立、管理等方方面面,综合起来有:创业涉及的法律、新兴企业融资、商业计划书等几十门课程。[3]从创业教育的具体模式来看,形成了学院型及工程型两种。在前者中,资金提供、教师来源、行政管理组织、教学活动(包括课程、实习、系列讲座)、研究活动、校友活动、社会服务等主要集中在商学院,并且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商务知识、发展创业意识或商业思维,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倾向自我雇佣更好地创造机会和发现机会创造企业。[4]而后者设置的主要面向为工程技术类学院。从创业教育活动与方式上进行探讨,各高校运用课堂讨论、课堂练习、制订商业计划、客座讲授、案例研究、企业家讲学、可行性研究、实地访谈、市场调研、行业参观、小企业研究小组、创业俱乐部计算机仿真、行为仿真模拟等方式交叉综合进行。

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可以泛化归纳为:创业教育的广泛展开、实施途径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创业教育的实践面向。在宏观教育模式上,形成了以培养创业意识为主的百森商学院、以培养实际管理经验为主的哈佛大学和以培养系统的创业知识为主的斯坦福大学三种创业教育模式。[5]针对创业教育系统自身,在创业教育理念上侧重将外在功利化的创业实践训练内化为非功利化的系统性教育活动。在创业教育管辖上,设置创业教育研究室、小企业中心等机构。前者主要负责创业教育的实施、评估、考核等事务;后者与当地小企业紧密联系,除可以作为实训场所外还可为学生提供设置小企业咨询等服务。在创业文化的塑造上,欧美各高校都以举办创业大赛为主要抓手,通过创业俱乐部、创业交流会等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创业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西方国家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之所以会取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建立了一个系统化、特色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涵盖了创新、创业的构思、融资、管理、法律、财务、营销等方面。[6]

三、基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创业教育体系理念创新及课程谱系探究

结合国内外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实践方面成果,应系统并线性地思考以下问题: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面向是学院型还是工程型?我国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课题培养面向是自雇型还是专业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第一个问题涉及各高校所属类型,诸如以财经类作为唯一或专长的特色高校,只能选择学院型;以行业特色型立身的高等院校应当转向为技术型;而综合型高校则可以选择学院型和工程型混合类型。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高等教育的纠结所在,是突出培育学生的职业技能还是坚守象牙塔?至少可以明确的是,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应当培养学生创造、创新、创业技能。专以职业技能为训练标的则是职业院校所承担的主要任务。第三个问题在上述分析中已进行相应解答。创业教育的核心就是进行创业课程教育的体系化建设,这一点也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切入点及主要抓手。各高校应建构课程谱系、实践面向、生态体系三者互动有机结合的创业教育体系。有论者认为课程论视角下的创业教育体系建构应当设置以人文主义课程论为基础,以学科中心课程体系为支撑,逐步发展以经验主义课程论为指导的课程体系。[7]此系统的建构点及侧重点是基于创造力系统观体系的创业教学体系应当把创业教育的理念嵌入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嵌入不是仅仅设立几门公选课,而是将创业理念融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中,通过建构“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创业教育平台+创业文化”实现创业人才的全程化培养。

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当注重的是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进阶性,一是创业教育年限上的进阶性;二是课程的进阶性。[8]教育年限的进阶性应当突出从学生大一学年就要进行培养,以培育学生创业意识为主;大二和大三学年要突出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教育;大四学年要进行创业实战。课程的进阶性需要强调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科学结合,建构专业+创业的教育课程体系。采取方式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在挖掘学生所修专业应有的创新性、创造性教育内容的同时融入或渗透有关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创新知识与创新技能。[9]诸如设置“工商登记与财税规划”、“创业趋势分析及连锁加盟实务”等创业系列课程。另一方面,多科性或综合性大学可以通过学科交叉培育工程型创业人才,诸如开设“创业精神与水产企业”、“艺术工作室与市场营销”、“小企业法律事务”等课程。

创业教育平台实际上是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延伸,如果把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第一课堂开展,创业教育平台则是更好地建构第二课堂,在具体操作中应当着重建构模拟仿真+实战全真的时间教学平台,进行税务登记、工商注册,提供企业管理、法律咨询、专利申请、科技计划申报等服务,提供会议室、接待洽谈室、培训教师等公共设施服务,安排学生创业成果推介会。诸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这些场地可以免费或者以优惠的价格提供给在校的大学生,大学生自身也必须提供一份具有说服力的创业策划书,才能有进驻创业园的机会。[10]作为无形的、不可低估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创业文化在创业教学体系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与意识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聘请知名企业创始人或负责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创业家论坛或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加强文化塑造。

参考文献:

[1]衣俊卿.对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2,(10):13.

[2]刘营军,吴彦宁,狄传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现状与对策——基于江苏省部分高校的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2):23.

[3]任路瑶,杨增雄.创业教育:第三本教育护照——国外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10,(11):19.

[4]游振声,徐辉.多样化推进: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途径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11):63.

[5]许朗,熊素兰.“项目参与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策略[J].江苏高教,2011,(2):104.

[6]王保义.西方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与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9.

[7]徐茂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5):107.

[8]张桂春.高等学校学生创业教育的若干问题探析[J].教育科学,2011,(4):58.

教育体系建设范文4

一、着力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积极构建完善的现代职教体系是这次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要实现服务需求的目标,为产业发展培养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建立完善的体系,按类型教育特点来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办好各个层次的职业院校,打通职业教育纵向的人才培养通道,同时,既要重视学历职业教育,也要加强短期技能培训,并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技能教育,培养树立广大学生的劳动和技能意识,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衔接的通道。

一是积极推进中高职衔接。要努力构建职业学校学生升学成才的立交桥,积极探索以专业对口为基础的技能型高考,实行中、高职相衔接的招生制度。目前我们多年实行的统一文化课招生考试制度,有利于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选拔,但是不利于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选拔和培养。按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要求,建立从初级到高级,从中职到专科、本科、专业硕士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以专业对口为原则、课程体系衔接为基础的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制度,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打通职业教育学历提升通道,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省教育厅从去年开始进行中高职院校对接培养试点工作,第一批有21所高职院校和55所中职学校参与试点工作,今年又有一批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参与试点。2015年开始,我们要支持本科职业院校招收专业对口的专科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专科职业院校招收专业对口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开展3年中职教育与4年本科教育、2年专科教育以及3年高职教育与2年本科教育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招生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招生比例。

二是积极推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衔接。市、县政府要统筹考虑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科学规划和协调发展。在高中阶段,要始终坚持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普通高中招生要严格实行“三限”政策,要更多地鼓励、引导学生就读职业学校。各级政府要切实改变对教育工作的评价主要与高考升学率挂钩的做法。不能只关注考取了几个北大、清华,一本、二本的学生,必须关注全体学生,为所有的学生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普通教育学生要加强劳动教育,进行基础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在普通中学开设技能课程,组织普通中学学生到当地的职业学校或公共实训中心进行一些基本技能训练,使他们在训练中找到劳动的乐趣,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品质。现在从小学到中学、大学,都存在以知识、分数代替能力、品德的现象,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现状。高等学校要实现转型发展,今后我省相当部分高校都要办成技术型、应用型大学,少办研究型、综合型大学。而这当中,特别是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校时,都应该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

三是坚持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教育并举。建立完善的职教体系,要高度重视加强各类短期技能培训,建立终身学习制度。要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的良好资源,面向在职职工、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广泛开展职前培训、职后培训、转岗培训等各种形式的培训。要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课程,实施“培训包”式的培训服务,提高培训效率和办学效益。在县一级,要重点加强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拓展县级中等职业学校的服务功能。县级政府要统筹各种政策性培训任务,利用职业学校的资源优势来统一承担这些培训任务,使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在完成学历教育任务的同时,成为本地的实用技能培训中心、就业转移培训中心和普通中小学生劳动技能教育的训练基地。

二、着力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

按照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省教育厅已启动达标中职学校建设工程,印发了《江西省达标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标准》,并审核确定了一批达标职业学校,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今后几年全省上下要加大工作力度,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

第一,必须坚持“一县一所”的布局要求。除了少数不举办高中阶段教育的城区,其他县、市、区必须办好一所达标中职学校。这既是《职业教育法》对县级政府的要求,也是县级职业学校承担的任务具有其他学校不可替代性所决定的。各县要根据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要改变重普教、轻职教的现象。要强化教育督导的作用,加强对县级政府履行职业教育发展责任的督导,对没有办好一所达标中职学校的县(市、区),不能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县。

第二,市、县政府切实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规定,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改善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要制定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并根据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制定以同级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分担办法。明确规定,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这为加大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提供了经费政策保障,各级政府必须落实到位。各市、县要根据本地的产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学校实际情况,加大对经费的统筹力度,认真做好达标学校建设规划,出台政策激励、推动本地达标学校建设。

第三,必须统筹推进达标学校建设与资源整合工作。据统计,全省现有534所中等职业学校,但多数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不具备,实习实训设施缺乏,专业师资不足,办学规模很小,办学效益低下,办学水平不高。根据本次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和省政府《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各市、县(区)要加大统筹力度,对没有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学校,实行“关、停、并、转”,鼓励优质学校采取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整合办学资源,推进达标学校建设。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总体思路,加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优化整合,通过努力,使全省保留300所左右的达标中职学校,使其办学条件和规模保持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

第四,要高度重视加强职业学校专业标准化建设。专业标准化建设是达标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各设区市要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和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合理规划专业设置,避免专业设置重复。要科学制定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标准,明确专业建设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实训室装备标准、专业师资配备数量等,保证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省教育厅将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重点推动一批专业标准建设,大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职业院校和专业,大幅提升我省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服务水平。

三、着力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2008年以来,我省提出“坚持三个立足,建立四项机制,实行九个对接”的职业教育办学思路,并围绕这个思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校企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我们要看到,目前校企合作普遍存在学校积极性高、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要在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真正做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实现校企实现深度融合。当前有几项工作必须加快推进。

一是加紧研究制定推进校企合作的意见。要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来确定校企合作的内容、合作的方式,规定企业在技能性人才培养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以及承担培养任务后应享受的相应权利和优惠政策,使校企合作规范化和长效化。

二是要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双向挂职交流制度,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职业教育研究所、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建立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实行订单式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制度。

三是要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在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的统筹下,在职业院校和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培养高技能人才。制定现代学徒制相关政策、制度、标准。建立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报酬制度,鼓励企业建立对学徒制学生给予一定劳动报酬等相关政策,对学徒制“师傅”“教师”给予一定报酬的制度,等等。

四、着力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教师缺乏是我省职业院校办学的一个瓶颈。很多职业学校办不好,不是没有设备,而是缺少一批“双师型”“师傅型”的专业教师。据统计,全省职业学校生师比是28∶1,而国家要求是12.5∶1,全省专业教师缺额很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扩大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规模,优化师资结构,提高专业素质,加快解决生师比过高、“双师型”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比例偏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我省县级职业学校大部分是普通中学改办而成的,大多数是文化课教师,不能适应职业学校教学要求,必须对他们实施转岗培训,使之成为合格的专业教师。对完全不能适应职业学校教学要求的,要采取措施调离或安排其他岗位。各地要制订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计划,提升教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建设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要建立专业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定期到对口企业实践制度,强化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完善教师年度教学质量考核机制。

二是要建立多元化的专业教师来源渠道。各地要落实扩大职业院校教师自主招聘权和办学自的各项政策,允许学校招聘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但在专业对口企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学校任教。地方政府要统筹当地人才资源,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在职、离职或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担任专业教师。

三是要重点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造就一大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名师。专业教师的水平决定了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我省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也取决于是否有一支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专业教师。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要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将专业经验、技能水平、教学实绩、技术开发能力、信息技术能力、职业资格等作为专业教师职务评聘、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职务(职称)评聘、工资待遇要向一线专业教师倾斜,要为专业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着力加强职业院校管理

在努力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的同时,要创新职业教育管理,提升职业院校管理水平。

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管理要率先现代化,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要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职业教育管理方式,减少部门职责交叉重复,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政府主要通过总体规划、政策引导等手段,以及税收金融、财政转移支付等杠杆,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扩大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

二要抓制度建设,完善学校管理基本制度和办学标准。要努力建立具有职教特点的现代学校制度,从改善治理结构入手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同时积极完善学校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包括教学制度、实习制度、学生制度、后勤制度、财务制度。要针对办学需要和我省省情,研究制定职业院校的各项办学标准,如学校设置标准、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教育教学标准、实习实训标准、条件装备标准、信息化建设标准等等,通过完善标准体系来促进职业院校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

三要抓示范引领和常规管理。要重点建设一批起示范作用的职业院校,以此来带动和提升全省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我省已有31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中职学校,5 所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12 所省示范高职院校。这些院校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学校管理等方面有效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要抓好职业院校的常规管理工作,完善管理评价评估制度。当前要特别加强学生学籍管理、教学管理和实习工作管理工作。有关部门和职业院校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严查“双重学籍”“虚假学籍”等问题,坚决杜绝套取国家资助资金的现象发生。

教育体系建设范文5

为改善职业院校落后的实习实训设备条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从2004年起,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启动实施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支持各地在重点专业领域建成专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重点支持数控技术、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工、建筑技术、煤矿安全、护理技术、生物技术等8个技能型紧缺专业。之后,专业范围不断扩大,现已达类约200多个专业。2004年至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资金64.9亿元,支持建设了3806个实训基地。

从2006年起,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启动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支持全国培训15万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安排专项资金约30亿元,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支持2万名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支持职业院校设立兼职教师岗位,优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结构;支持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基地重点建设300个职教师资专业点,开发100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

从2006年起,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遴选了100所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学校定位准确、办学实力雄厚、学生就业率高、辐射能力强、具有一定影响、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起示范作用的高水平高职院校进行重点建设。5年来,示范建设院校在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单独招生试点、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跨区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育体系建设范文6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大学;使命;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8-052-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提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标志着我国又一个“职教春天”的来临。

2011年12月中旬,笔者有幸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第二期高等职业学校领导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题研修班的学习。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研修班上作了题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国家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讲话。鲁昕的讲话分“《纲要》实施一年来职业教育取得新成就”、“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对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发达国家经验为职教体系建设提供新视角”、“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对职业教育提出新任务”等四个部分,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存在问题和目标任务。

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批职业大学,开创了现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先河。职业大学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担当了改革发展的先锋,很好地履行了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笔者所在的南通职业大学就是我国职业大学30多年“摸爬滚打”的生动缩影。学校发展历经探索、转型、跨越、提升等四个时期,如今,办学规模已经达到较大的“体量”,现有高职生、中职生、成教生、培训生等各级各类学生近2万人;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该学校是首批获得立项的江苏第一家市属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各项招生指标稳居本地高职院校“第一名”、江苏高职院校“第一方阵”,各项就业创业指标亮点纷呈,取得省级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六连冠”;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也达到了较高的层次,自20世纪70年代办学以来,已累计为地方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被誉为南通建筑、机械、化工、纺织、旅游等行业技能型人才的“摇篮”。然而,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一大批新生代高职院校作为后起之秀涌现并迅速崛起,再加上国家对高职院校升本政策的“封口”,职业大学的发展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职业大学的明天在哪里”、“下一步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等问题,突出地摆在了现有各职业大学的领导层与广大教职工的面前。成为一时困惑各个职业大学共同的难题。

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纲要》的颁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战略的提出,对上述问题给出了清晰答案,为职业大学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鲁听的讲话更是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以及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科学内涵和目标任务的理解。对职业大学而言,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学校今后改革发展的“导航仪”和“助推器”。这一战略的价值与意义不仅在于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创造了一个“黄金十年”,更重要的是由此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未来十年将是职业大学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承载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的“伟大十年”。

一、作为老牌院校。职业大学应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先导作用

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当是一套层次结构完整、功能定位准确、布局科学合理、体制机制健全、上下贯通协调的有机整体。一条完整的职业教育链条应当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鲁昕在讲话中指出,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类型的教育,其体系之内既要有层次,又要有结构,层次包括专业层次和学科层次,结构体现在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