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建设的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建设的内容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假期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社会实践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我国高校普遍实行,在过去的2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就。随着高校人数的增加,给高校社会实践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提出把假期工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之一。假期工就是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企事业单位打工,假期结束后辞掉工作,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作用
1、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社会是最好的学校,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对社会认知的前提,学校有一定的封闭性,大学生对社会认识存在着片面性,缺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调整心态,提高社会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2、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大学生就业难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生不了解自身能力,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不能合理地定位。通过对社会就业形势的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生存的能力。通过实践使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使学生的个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能更加坚定,特别是短期目标更具体化,做到有针对性的努力,培养正确的就业观。
3、促进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践当中会遇到具体问题。首先要会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锻炼了学生首先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知识及时地得到检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巩固了专业思想。
4、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健康人格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在实践中树立的,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在实践中建立的,心里防御机制也是在实践中完善的。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在与别人相处过程中,能够换位思考为别人着想,性格也会逐渐开朗起来,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这个大熔炉,逐渐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
1、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学校组织下参与的三下乡与四进社区活动;(2)教学实践;(3)专业实习;(4)军政训练;(5)公益活动;(6)科技发明;(7)勤工俭学。
2、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2)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形式单一;(3)学生参与面不够广泛;(4)制度机制不够完善;(5)没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6)实践经费不够充足。
3、我国大学生都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通过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一路杀出来的。应试教育在升学率、平均分两根指挥棒自上而下被层层强化,导致学生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到了学习上,学生生活方面的事情都是由家长和学校包办解决。学生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综合能力相对低下。以至于学生第一次走向社会时就出现五花八门的问题。
4、国外大学生现状。对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最典型的是华北庄、胡文宝等合著的《中国产学合作教育探讨》一书的介绍。美国并行模式(全日制注册学生除了全日制学习外,每周通常抽出20~25个小时工作)、交替式模式(全日制学习学期与全日制工作学期交替进行)、双重模式(并行模式和交替模式同时进行)、学徒制合作训练(学徒制训练和合作教育结合起来)、企业-教育契约模式(企业利用假期开办职业培训班)。加拿大推行的是“学校-企业/社区”综合。以滑铁卢大学为例:一种是常规体制,另外一种是实行工读交替的合作教育模式(一年内分为三个学期,两个学期学习,一个学期工作)。英国的典型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三明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很长一段时间要参加实际工作);另外一种是“教学公司”模式(教学公司组织高校和企业界共同参加的科技协作项目)。德国的职业教育方面是“双元制”职教模式。
三、把假期工作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之一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充足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列入专业课课外培养计划内。我国的专业课课外培养计划中,课外学分占有的比例现在还比较低,因此把假期工作为课外学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十分必要的,既增加了课外学分的比重,同时也增加了学生选择的空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在节假日期间临时性用工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在假期开展假期工适应了时代的需求。
2、建立假期工考核机制。现在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都是在学校和社会的直接管理下开展工作的,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等、靠、要思想。为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在保持原有社会实践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打工锻炼来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参加打工的学生,也要进入社会实践考核范围之内。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所在地的情况灵活安排打工的实际内容。由于打工的范围比较广,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对于具体考核比较困难,为了加强考核的准确性,首先需要学生用电话、电子邮件、学校网站的平台把打工的情况及时汇报给学校的考核部门,包括单位的名称、地点、工作的内容、联系电话等具体信息,以便考核人员进行考察;其次学校应统一下发评定表,由用人部门进行鉴定和证实。
3、在第一到第四学期中,安排大学生的假期工。假期工不强调专业知识的要求,只要是身体力行即可参加假期工活动。因此,把假期工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安排在第一到第四学期当中,同时也解决了目前社会实践活动大部分都倾向于高年级的状况。这种高度社会化的教育形式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强化了实践的教学环节,增强了思想和理论教育的实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
4、学生家长主动配合和参与,支持学生参加假期工。假期工是在学校的倡导下开展的工作,没有学校工作人员对学生的安全问题进行保障。为了做好学生管理的延伸,在新生入学时很多学生家长都会送学生到学校。学校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做好假期工的宣传性工作,让家长和学生自主选择是否参加假期工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接受学校的考核,同时与家长签订安全合同。对于不愿意参加接受假期工的学生和家长也不要强迫。将来愿意参加了假期工,也同样可以接受学校的考核。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既需要政府、学校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社会实践不仅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而且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平台,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有胆略、有技术和开拓能力的建设性人才。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黎建斌,马利军.大学新生父母教养、自我体验对成就动机影响的模型构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3.
[2]徐家鹏.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贵州大学,2009.12.
社会建设的内容范文2
【关键词】社会体育;跆拳道;课程内容;优化
Optimization and Practice of Taekwondo General Course
Content for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WANG Shun
(Sports Institute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2350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material, expert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aekwondo course system of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s and problems combined with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requirements, we optimize taekwondo course content system and explor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n the designed content,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training requirement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aekwondo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Key words】social sports; Tae kwon do; course content; optimization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健身意识日益增强。为满足人们对健身的需求,顺应体育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的趋势,社会体育专业应运而生。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指出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在社会体育领域内从事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跆拳道作为一个时尚健康的外来武技类奥运体育项目自1995年引进我国以来,经过在国内二十年的发展,如今道馆鳞次栉比,参与人员众多,市场潜力巨大。跆拳道专业指导人才的相对匮乏促使一些体育院校将其列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技术课程之一,希望能够适应时代,满足社会对跆拳道人才的需求。由于课程内容等方面设置与社会需求的不相适应,使得当前所培养的人才并不能达到社会对跆拳道指导人才的目标要求〔2〕。基于该现状,本研究试图结合社会对跆拳道人才需求的市场导向性、多层次性和动态性的要求,以及跆拳道自身理论技术的系统性和教学的程序性,遵循体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对现有跆拳道课程内容进行选择与优化,并就新课程内容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进行实践应用,在综合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为跆拳道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郾1研究对象
社会体育专业跆拳道课程内容为研究对象
1?郾2研究方法
1?郾2?郾1文献资料法查阅淮北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等相关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等资料,了解当前社会体育专业跆拳道课程内容的状况。
1?郾2?郾2专家访谈法向相关社会体育研究、体育教育训练学的专家教授和相关任课教师进行咨询访谈,探索社会体育专业跆拳道课程内容的设置与教学实践环节的具体措施。
1?郾2?郾3问卷调查法在综合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社会体育专业跆拳道课程内容的知识模块重要性程度表”让专家选择,问卷发放15份,回收15份,有效回收率100%。
1?郾2?郾4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2003对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郾1跆拳道课程内容现状及问题
通过查阅相关院校教学大纲和教材,向相关教师咨询,得知当前社会体育专业的跆拳道课程内容体系和体育教育专业基本没有区别,且没有针对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教材,课程的内容选择基本包括跆拳道基础理论,跆拳道技战术教学与训练(基本腿法应用、单击、连击、实战、品势、身体素质训练等),跆拳道竞赛组织和科学研究等模块。该课程体系的设计针对将来主要从事体育教学的学生,应该是较为合理的、科学的,但就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
(1)重技术轻理论。从笔者所调查院校的课程内容的学时比例和考核考评时的侧重点可以看出,当前的社会体育专业跆拳道普修课主要以技术教学为主,理论学时基本都在4~8学时,占总学时数的10%或以下,甚至实施的时候有的学校就是在课堂上随堂介绍。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空洞的,系统理论知识的掌握有利于跆拳道技术的学习。
(2)重竞技轻大众。笔者所调查的高校跆拳道课程教学内容都是以腿法、品势为主,并穿插一些实战内容的教学,而跆拳道文化、精神、礼仪的内容介绍较少,具有挑战性的特技就更少了,调查的学校也都没有开展跆拳舞的教学。曾经“先竞技,后大众,竞技带动大众,竞技和大众两条腿走路”的想法并未在学校实现〔3〕。跆拳道作为一个当前社会普及很广的体育项目,其凌厉的腿法和规范的品势固然非常重要,但其推广普及的精神内核更多的是礼义廉耻、克己忍让的精神和健康时尚的价值理念,正是这种适应大众的视角才推动了它今天的普及与发展,而今只注重竞技内容的教学无疑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乏味,不利于跆拳道的兴趣培养。
(3)重教学轻实践。在笔者所调查学校的课程教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着对教学重视而较少组织相关的跆拳道实践活动,如跆拳道的相关比赛、表演或者外出的指导则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组织〔4〕。
还有对跆拳道礼仪和精神教育不重视和跆拳道相关健身理论知识匮乏等问题,而且对社会指导、大众健身方向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则应与社会需要相联系,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体自觉性的同时,突出其社会适应性,提高其在健身指导方面的能力。
2?郾2课程内容体系优化
2?郾2?郾1社会体育专业跆拳道课程内容的优化
基于跆拳道课程现存的问题,跆拳道课程发展的要求、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参考国家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对跆拳道社会指导员的要求,根据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优化选择跆拳道课程内容。所谓“最优化”就是从具体条件出发,确定效果和时耗的双重质量指标,选定最佳方案,根据实施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活动进程,以期达到最大效益的工作方法系统。〔4〕课程的内容设计遵照完整性、组成部分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标准、现有条件和实现可能性等原则。在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综合已有课程内容,同时参考前人研究的经验优化设计了以下(表1)课程内容体系。
2?郾2?郾2跆拳道课程内容优化遵循的要求
(1)学科发展的需要 跆拳道作为社会体育专业的一门课程进入培养体系,首先内容上应该成为一个较为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该体系应该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基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结合社会对跆拳道人才需求的市场导向性、多层次性和动态性的要求,跆拳道应考虑自身学科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学科知识体系。
(2)学生发展的需要 跆拳道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意学生的发展需要,应选择能够促进学生兴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内容,对于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把握应综合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存和身体素质水平,优化选择理论和实践内容,在传授学生跆拳道运动的同时,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以及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3)社会发展的需求 社会体育专业设立之初的目的就是满足社会对健身指导人才的需求,而当前的形势下出现了课程内容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重建。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即提高学生健身教学指导等综合能力。
2?郾2?郾3跆拳道课程内容优化遵循的原则
首先,课程内容体系更加完整的原则。课程内容不再是简单的理论和技术,大体上分为理论和技术实践环节,而理论知识体系中的知识模块也更加注重全面性和完整性,不但有基础知识、教学知识而且还有损伤、欣赏和道馆运营等,理论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在技术实践环节,内容上分为了礼仪、技术和比赛表演几个模块,礼仪模块的划分缘于跆拳道“以礼始、以礼终”的重要性,技术环节不但有基本的跆拳道步法、腿法等,更融入了跆拳道的准备活动和跆拳道身体素质练习的技术方法,比赛和表演是当前跆拳道在社会上的表现形式,各种大众比赛日益频繁,而相关跆拳道经营机构将跆拳道的商业表演作为一项推进经营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一些商演活动中加入跆拳道表演的内容〔5〕。
其次,课程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标准原则是通过对专家的访谈来实现的,专家将所列跆拳道课程内容条目分为1~5的5级评分标准,就重要性打分,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均分4分以上为标准来选定,充分选择跆拳道课程最具代表性的内容。
最后,就现有条件和实现可能性的原则,是在充分考虑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储备,结合所在学校的开课学时数,课程的技术体系基本分为初、中、高三个递阶内容层次体系供选择,并就现有场地器材、社团组织等外部环境的特点,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剔粗选优,最优化选择课程内容的知识模块。
2?郾3跆拳道新课程内容体系的应用实践
以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为对象,以优化选择的跆拳道课程知识模块为内容依据创编大纲和制定教学计划进行实践应用。教学后,在技术水平、教学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对学生评价。
鉴于淮北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跆拳道普修课程只有短短32学时,在大纲的制定环节,课程的目标要求更倾向于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跆拳道初级水平,国家初级的跆拳道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学时要求最低就要达到150标准课时,五分之一的学时现状是不可能达到规定目标要求的,因此课程目标的制定旨在初步了解跆拳道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技术水平、教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环节达到基本的了解和初步的掌握。
课程的学时分配环节将理论部分分配为8学时,占学时总数的25%,主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了解跆拳道的起源、发展现状、跆拳道礼节、跆拳道的价值和作用,跆拳道的服装和器材的使用,跆拳道的健身指导和初级的竞赛组织和道馆运营的知识,以及通过录像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和欣赏跆拳道的比赛和表演等。
跆拳道课程的实践环节分配的学时为24学时,占总学时数的75%,将礼仪模块、热身、整理活动及素质练习模块穿插于技术教学的课程内容之中,因而主要是就跆拳道的技术和比赛表演模块的学时进行学习,在跆拳道的技术环节,基本腿法的学习着重基本的前踢、横踢、后踢、侧踢的基础上,穿插一些二段踢、双飞踢、腾空侧踹等腿法教学,太极品势选择一章和四章进行教学。比赛和表演的教学安排在课间和考试环节,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基本技战术运用能力,通过基本腿法和难度腿法的连接创编考试,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特技表演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程的考核评价包括课堂考察(30%)和课后考试评价(70%)两部分,课堂考察主要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进步幅度和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课后考试评价由学生组成考评小组,分别对学生的基础跆拳道知识了解、基本腿法组合,身体素质及比赛表演进行评价,并对其教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因此课程的评价不是简单的总结性评价,更关注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自评和生生的互评,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欣赏评价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结语
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一个迎合市场而建立的专业,满足社会的需求是其存在的根本,在当前国家社会指导员职业资格制度日益完善的形势下,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内容应结合社会对跆拳道人才需求的市场导向性,人才需求多层次性和动态性选择内容。此外,仍需综合优化课程系统的目标、实施、评价、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以及校园跆拳道的文化建设等一系列的因素,系统地构建校内外一体化的跆拳道课程内容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郾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M〕?郾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郾
〔2〕中国跆拳道协会?郾跆拳道竞赛规则〔M〕?郾北京:
2006?郾
〔3〕邱斌?郾普通高校跆拳道教学内容构建研究?郾体育
科技文献通报〔J〕?郾2009,9(17):55-57?郾
社会建设的内容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时代价值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更加的开放,价值观念趋向于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在迈入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多种的选择和诱惑,如何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大学生的未来之路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竞争压力逐渐的加大,大学生就业难等各种压力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自身发展和我们社会的发展都是尤为重要的。
一、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的现状
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是越来越受到社会强烈关注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对于大学生的长久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压力,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的问题也日益的凸显出来。
(一)高校伦理道德建设成为主要基地,缺乏社会实践基础
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前一直是接受学校的教育,对于社会充满着好奇和未知,并且随着网络环境的高速发展,让学生对于社会有着模糊的印象,很容易被错误的思想观念所误导。高校伦理道德伦理建设主要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传授,缺乏实践性,学生也都是停留在理论学习的阶段。对于涉世未深的学生而言,高校教学是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多元化的价值观冲击下的伦理道德建设缺乏计划性
社会中充满和诱惑和欲望,对于大学生如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都是和大的冲击和挑战。当代大学生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人生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制定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自觉的抵制腐朽的道德思想和低俗文化。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导致的大学生价值选择的盲目性,加强大学生的伦理道德建设有着时代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三)高校伦理道德建设单一的课程设置缺乏吸引力
高校课程建设需要不断的完善,实践性的课程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大的帮助。因而学生忽略了伦理道德课程的学习,认为这类课程的设置并没有实际的意义。这对于高校而言是很大的挑战,灵活的课堂氛围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是高校伦理道德建设的必要条件。将课程的设置注入生动的内容,实现教学手段的提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有着丰富的内容,从家庭到社会再到个人的价值实现,对于大学生的影响都是终生的。
(一)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
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是实现高尚人格的必经之路,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大学生感受合作的力量,从而积极的投身到社会建设的实践中,最终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帮助认识到集体的力量,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每一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积极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
(二)和谐的家庭责任观念
大学生从家庭中走出来,从父母的呵护下走出来逐渐的成熟独立。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感受到家庭责任的重要性,体会到父母的关爱。为建立自己的家庭,形成正确的和谐的而家庭责任观念打下基础。以和谐的家庭观念完善自身的道德建设,了解家庭了解社会,学会为他人着想。小家的和谐才能促进大家的稳定,和谐的家庭观念成为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应该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职业规划。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是大学生迈入社会的重要步骤。现在社会上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一部分人追求不劳而获,甚至通过不合法的手段取得不正当的收入,这些与社会的主流的价值取向是相违背的,也是伦理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所要改正的错误价值观念。
三、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的时代价值
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具有长远的时展的价值,对于教育建设、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是由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步骤
高校教育水平不仅仅体现在学术建设和科研建设水平上,对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也是有重要的要求。道德建设是时展的重要内容,在高校教育的过程中,讲道德建设和课程建设相结合,将实践建设和理论建设相互结合,提高高校教育的水平,让学生全面的发展,让高校的建设迈向更高的层次。
(二)帮助学生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是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伦理道德建设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精神层次建设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体现,是人在交往和工作生活过程中能力的体现。大学生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这也是未来个人面向社会的重要基础,完善自我才能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挑战,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众对于道德建设有明确的规定,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高尚的品质和德行是做人的根本,立足社会的基础。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高尚的道德成为交往的名片,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的社会环境的形成。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并且将更深刻的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不断的反思,自觉的对不利于人生发展的错误观念进行抵制。对人生做出正确的规划,积极的投身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实现人生价值社会价值。(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孙伟.网络时代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3(2).
[2]齐长利.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3]贾国盼,张凡.加强行政道德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05)
社会建设的内容范文4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易班建设;网络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277-03
0 引言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核最高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个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要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开展各项工作的先锋作用。同样,对于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沿的实践活动——易班建设也有其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易班建设的理论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它强调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核。党的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诠释是“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意识范畴的价值观,必然要建立在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适应并反映着社会的经济基础。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既然是居于主导地位并起统摄和决定作用的价值观,那么它就不是一般的价值观,而必然首先是能够反映出社会经济基础的本质,也或者说是反映同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的本质的价值观,再或者说是人们对社会形态的本质和对这一社会的最根本、最核心的观点和看法。”[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这么一种上层建筑领域对现实世界有影响和指导意义价值观,必然在自然或不自然状态下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易班是信息化、网络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的产物,是上海教卫党委、上海市教委针对“如何运用大学生普遍喜欢和习惯使用的网络应用形式开展教育教学和思想疏导工作”这一课题而锐意创新的实践成果。但是,“易班”这一新事物的出现也面临着诸多建设与发展的难题,例如:易班如何实现从课堂教育到虚拟网络教育的过渡、易班如何遵循网络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挥网络优势,促进全员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在宽松的舆论氛围中,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服务、易班如何实现网上互动与网下教育相结合、易班建设应遵循何种价值追求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应该在一种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下得以解决,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为易班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和价值导向。
因此,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易班建设的理论内涵是什么、如何建设及建设的内容等问题则是亟需回答的。那么,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易班建设。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易班建设其实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支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为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从整体上把握易班建设的现实依据、突出解决易班建设的理论难题、追求易班建设的价值目标、指导易班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探索易班建设的发展机制的实践活动。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易班建设的实践价值
客观的讲,任何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都有其赖以维系和发展的价值体系,其发挥作用则是从意识层面影响这些实践活动。易班的产生和发展是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结果,同样,高校在这个网络信息、文化铺天盖地的新的形式下也需要有易班这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来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易班建设有其现实的实践价值。
2.1 有利于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播载体的易班,在向高校学生群体传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过程当中,必然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求。要在易班建设过程中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即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环境,使得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决策民主化、意愿表达文明化、群体交流和谐化的环境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易班建设是在人性的、科学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它必然要在多层次、全方面考虑易班建设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人,其生存、发展一刻都离不开社会环境”[2]高校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摇篮,肩负历史重任,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迎合并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业余生活接触最多的可能就是网络,网络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因而,随着易班的产生和易班在高校里面逐渐建设和发展,抢占高校学生的网络生活的高地,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易班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开辟了一片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2.2 有利于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言,最后的归结点都是使教育对象从心底里认同教育内容,并将所受到的教育体现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就是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政治观、法制观、道德观等融入教育对象的生命里,促进教育对象的科学发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易班建设其实从本质上突出的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活动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教育对象的生命之中,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取向通过易班平台潜移默化的植入到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里面,让其从根本上认同和信赖这一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易班建设就是通过在易班建设过程中将这一些主流价值作为易班发展和学生接受的内容来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换另一种说法,就是易班建设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的价值内容指导下进行的,它从内容上丰富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锦上添花。
2.3 有利于探索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对于之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言,更多是通过主流的红色网站、高校网络思政平台网页、BBS等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的。但是,“易班平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呈现开放化和多样化的趋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易班改变了单一的行政命令和行政推进的管理模式,创新了管理的新形式,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以及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易班平台的存在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3]易班从上海走向沪外高校充分说明了易班的发展活力和生命力,而易班建设的任务则接踵而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易班建设开辟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充分发挥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作用,在内容和形式上传播与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及其他有利于公民身心发展的文化理念。从创新的角度,探索了一条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途径,构筑了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为造就一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素质学生工作管理人才队伍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易班建设的实践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易班建设,不仅要在理论层面探讨它的实践价值,更重要的是要在这一实践活动指引下,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易班建设实践途径。
3.1 建立健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易班建设在高校开展的过程中,必须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易班建设方案与计划,制定严密的易班建设的分工制度,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专门的易班建设领导小组,实行责任到人,实行目标责任制,从制度层面上严格把关,把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立德树人”的长效工程来抓,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充分利用易班宣传“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和价值取向,以此影响虚拟世界中大学生网络品质和思想道德。
3.2 组建培养队伍,纳入建设规划 作为任何一项工程而言,最终的实践者不单单是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发挥团队的力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易班建设同样不可例外,做好这一伟大工程必须充分发挥好人才队伍作用,易班建设要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必然要求要组建和培养一支人才队伍,其中应该包括专职的网络技术人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学生工作人员、对易班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干部等。要把这些人才队伍纳入到易班建设规划的大蓝图里面,从整体上做一把握,也只有把易班建设所需要的队伍建设培养好,使他们在技术上过得硬、能力上有盈余、知识上不落后才能保证整个易班建设工程顺利开展并进行。
3.3 积极拓展功能,不断丰富内容 易班来自于学生,并要服务于学生,而且要在学生中发挥作用,“与社会交互网站相比,‘易班’的竞争优势在于能以具有较强归属感和凝聚力的班组为纽带,充分发挥大学生参与共建的积极性,整合诸多高校教育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4]要让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处处有易班,那么就必须使的易班建设在建设内容上下大功夫,积极拓展服务功能,使得易班网页模块更多更丰富、应用程序更实用和满足学生兴趣,在内容上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校实际、贴近网络热点、贴近思政教育主题,但是一定要把握价值和道德引导方向。
3.4 加大宣传推广,形成激励机制 任何事物影响力的发挥,首先靠的是自身的吸引力(魅力),其次就应该是宣传。现在信息社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广告效应随处可见,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这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易班建设是有启发性的,这一实践活动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让师生了解、熟悉易班,并在组织建设队伍中形成统一的思想,让学校学生社团成为主要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宣传活动的支撑力度,形成激励机制,从制度上予以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易班建设在有宣传氛围、有群众基础的环境里有序进行。
3.5 依托可用资源,确保经费投入 做实事不等于空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易班建设不单单是在书本上的理论,它更注重的是一种在现实中的实践,这一实践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面对一些难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依托可以利用的资源,在经费上保证充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易班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财富支持,在对应的相关部门下人员编制、物资保障方面予以最有效的解决。
3.6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内容无不体现着人们对人性的追求和对理想的追求,强调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核,是易班建设从理论高度上应该把握的基本原则,不管是易班的宣传、易班的推广、易班的建设发展等都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出发,以实现学生自由的、全面的、科学的发展。
4 结语
党的十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同时强调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在“三个倡导”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易班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必然要在网络世界里引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易班建设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是有一定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相信这一实践活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会有序、科学、稳步的进行下去,并坚信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杜飞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13.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3.
社会建设的内容范文5
关键词: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体系
电网建设项目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不仅影响着电力行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工农业、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有着巨大影响。一般电网建设项目运营2~3年后,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需要对电网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和运营各个阶段及其变化的原因,进行全面的跟踪、调查、分析和评价,综合得出关于电网建设项目的社会评价,为当前和今后的电网建设提供指导。可见,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是电力行业自我监督和自我促进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社会评价的作用,应当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体系,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展开。
1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特点及方法
由于电网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和项目影响的广泛性,使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形成了以下特点:①评价范围广。电网建设项目的社会影响因素是较多的,既包括直接影响,如税收、就业效益等,也涵盖间接影响,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对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等,足见社会评价范围的广泛性;②评价内容多。社会评价内容包括社会发展的互适性、区域经济的影响、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和谐性等,内容的广泛性远远高于经济评价和环境评价;③评价指标难以量化。从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内容来看,很多是难以用具体的数字和实物来表现的,评价指标难以量化。我们知道常用的社会评价方法有逻辑框架法、前后对比分析法、利益群体分析法、有无对比分析法、综合分析法。考虑到电网建设项目涉及的社会影响范围较广,社会评价内容多等特点,为全面的分析电网建设项目带来的各种影响和效益,不适合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易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2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体系的构建
2.1明确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
一般情况下,评价指标是一类具备某种数量、综合性和替代性特征,且能反映事物整体情况的具体数值或抽象概念。但是考虑到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特殊特点,要求评价指标要具备覆盖全面性、准确性、可操作性及指导性特点,为了做到这些,应当按照以下原则确定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①宏观性原则。以国家相关部门规定和法律法规为依据,建立的评价指标要覆盖电网建设项目社会影响的各个方面,全面反映项目带来的影响和效益;②系统性原则。能够辐射电网建设项目在时间、空间、作用、影响等多个维度,力争系统考核项目建设的利害性;③相关性原则。各个评价指标之间应是相互联系的,禁止独立和重复,否则将影响评价结果的真实性;④完备性。所确定的评价指标要能够全面反映电网建设项目涉及的各个社会影响因素;⑤实用性。一般性指标要从统计部门已有的基础数据中直接获取,非常规指标根据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需要重新设计,保证评价指标的准确性,具有实用效果。
2.2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评价指标建立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16项指标,基于评价指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即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第二层为标准层,具体包括社会发展的互适性、区域经济的影响、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和谐性四项内容;第三层为基础层,包括一般性指标和非常规指标两部分,共16项,具体包括:与政策的符合性、与政策的连续性、公众支持和参与程度(社会发展的互适性),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程度、区域基尼系数、区域恩格尔系数、居民热军吸收增长率(区域经济的影响),项目效果可持续性、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产业技术发展、生态环境效益、卫生医疗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就业机会增加、征地拆迁赔偿满意度(社会的和谐性)。
2.3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建立判断矩阵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后,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方法采用优序比较法。所谓的优序比较法,就是利用式(1)对所有的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分别判断出每一项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计算结果越大,说明相对重要性越大,对评价对象的影响也就越大。然后,利用式(2)得到各个评价指标的权值,根据计算得出的权值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体系的构建要贴合自身的实际特点,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注重评价指标的确立,唯有这样才能建立一套符合电网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和电网发展需求的社会评价体系。在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体系构建中,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其建立要遵守宏观性、系统性、相关性、完备性、实用性原则,采用优序比较法确定各个相关因素对社会影响的重要性,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从而为评价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使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工作顺利的开展下去,确保评价结果科学、全面、客观、真实、权威。
作者:王磊磊 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参考文献:
[1]何翠珊.地区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廖造壮,陈悦华,蒙环宁.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2,01:29~33.
[3]张恒.电网建设项目社会评价体系研究[J].电力勘测设计,2015,04:71~75.
社会建设的内容范文6
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发的社会整体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复杂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刻影响,如果企业文化不能从思想上实现由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的结构性根本转变,那么其原有的思想方式必将成为文化建设现代化的严重障碍。正如美国学者英格尔斯(Inkels)所尖锐指出的:“再完善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里变成废纸一堆”。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思想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建设现代化的首要内容,主要包括:(I)自主创新意识;(2)现代信息意识;(3)民主开放意识;(4)计划时效意识;(5)法律制度意识;(6)市场竞争意识。
二、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的现代化
在以市场经济为先导的社会现代化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将发生冲突和变革。如果依据计划经济时代的既定价值观念出发来评断市场经济引发的社会生活中的新现象、新变化,是不可能得出科学正确的结论的。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体系,必须走向现代化,特别是从市场经济新的利益关系中,从变革的社会生活实际中来重新构建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体系。大致包括(1)充分肯定个人欲望的合理性,坚持尊重个人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2)强调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3)培养自由竞争意识,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有机结合;(4)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坚持追求现实利益与维护公平公正相结合;(5)关注生命个体存在,坚持关心自我与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国家、关心人类相结合;(6)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坚持义利兼顾与义高于利相结合;(7)形成知识的价值观念,坚持反对封建迷信与培养科学精神相结合;(8)重视培养个人理想,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有机结合。
三、企业文化建设组织的现代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要求打破传统以培训、岗位、书本为中心的封闭式的组织结构,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开放性的多维网络结构,这样,企业文化建设与家庭、社会就会有效连接起来,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进而形成强大的文化建设教育合力。最终使企业文化建设走出自我封闭状态,而成为真实社会的一部分,避免了企业文化培养的片面化、畸形化,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四、企业文化建设模式的现代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怎样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张扬人的个性,激发人的主体意识成为文化建设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我们传统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特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往往强调以管理者为中心,维护领导尊严,实施专制式的文化建设模式。它要求员工对领导的服从,轻视员工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否定员工的个性发展,这种模式很显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而又迫切的需要。因此,建立“以员工为中心”的民主式的现代文化建设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它强调平等对话式的教育方式,要求教育者抛弃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充分肯定员工作为人的存在价值,提倡人的个性张扬,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客观需要,重视每个员工个体潜能、思维创造、自主创新等各方面的充分自由的发展。
五、企业文化建设手段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