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教育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教育教学设计

环境教育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置;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212-01

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说过:“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大众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环境艺术是一个协调各门类艺术的整合体,包含了人生活的整个空间,可以说,环境艺术是一门需要通过实践来实现的艺术。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及分析

(一)课程设置存在严重的不合理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在我国现阶段各高校科目设置差别很大,以建筑学院下分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以艺术学院下分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很大的差异;一本、二本、三本院校与专科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亦有很大的差异,原因是教学体制不完善;培养目标虚设,实践教学设施跟不上造成的。

课程设置、时间分配等,不仅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也充分考虑学生继续学习、就业、创业等方面的要求。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课程由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必修课和一定比例的选修课构成。而目前课程设置偏重于基础理论教学。有些理论课程不仅偏难,而且对后续课及今后工作都没有太大的联系。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一些陈旧的内容应及时删减,补充新知识、新科学、新技术。其中基础课程素描、色彩在前几年受传统学院派的影响,素描主要是几何体、静物等以调子为主,色彩主要是以水粉静物和花卉为主。发现在加强学生的造型能力、创新意识以及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力度上不够。

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设置上存在不适用现象,甚至在时间安排上也存在不适用现象,有的课程与专业不能紧密结合,造成与今后实际工作的联系出现问题。

(二)应试教育的弊端的制约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虽然有系统性较强的一面,然而缺乏创造性,容易使学生形成按部就班的保守习惯,教学以教师、教材为核心,让学生通过记忆、理解、听讲、练习等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手段趋于程式化,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技巧,轻思维;重表现,轻创意的倾向。在现行教学计划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主要采用课堂授课方式,教师以模拟课题为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题设置等教学环节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需要,缺少与专业课程有关的社会、经济、科学和人文等内容。教学方式趋于程式化,学生学习热情难以提高。

二、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能力的构想

(一)教学管理者应该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

教学管理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努力加强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发得到蓬勃发展,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原因是实践课程太少,实践不能够和社会生产结合实践设备落后或没有实践设备造成的。

(二)创建统一又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

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制定“专业工作室制”,“专业工作室制”是指学生在接受统一的综合造型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训练后,再进入专业导师工作室接受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既统一,又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开辟了新的教育模式,使“教”与“学”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其教学流程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二学年学习“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第三、四学年,根据本人意愿和工作室导师对学生在第一、二学年学科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潜质的认定后,导师决定是否接纳其进入自己的工作室学习。

(三)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

创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由于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相对艺术设计其他专业更注重实践过程的教学,而且贯穿于整个大学本科四年。尤其是在“专业设计课”的过程化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鼓励学生将公司或企业的课题带到学校里来,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课外小组中完成,或让学生参与教师接纳到的工程设计项目,在设计的实践中,将课堂内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四)更新教学内窖,优化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在横向上,它涉及到建筑学、建筑结构学、社会学、民俗学、人体工程学、法学、艺术学、设计学、美学、装饰材料学、家具陈设和消防环保等;在纵向上,专业内容包括居住环境、办公工作环境、商业环境、文化娱乐环境、公共事业设施环境等人类一切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艺术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专业的教学内容还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改进,知识结构优化、教学内容精简、课程体系科学合理。

(五)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的改革必须有必要的经费投入和物质基础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须引进电脑这个现代化科技成果,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连网,使师生不断获得新的信息,开阔眼界和思维。电脑多媒体的发展给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开辟了新的天地,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大力开发研究电脑多媒体,充实电化教学设备是保证教学方法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调教学方法的改革,按照“教学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交流,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训练与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该更新使教学观念:由知识型转变为创造型相配套的教学机制应把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在环境艺术设计类所有课程,教师在授课时注重设计方法。创新思维方向方法的讲授。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训练中,强调“多种可能性”。对每一个同等规模的设计题目来说,强调和鼓励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构思方案。其关键是优化认知机制策略,即对解决问题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策略的训练;对解题过程的认知训练;解题过程的调控能力训练。另外,创新的意识除了有设计理念的引导外还依靠实践的培养。不参与环境艺术设计实践,就不能深刻体验和理解创意语言的含义。因此,教师授课形式、内容应多结合实际课题,通过真实的设计实践,使学生切实地形成以设计理论指导设计实践的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课题构思前的调查研究是环境建筑设计实践教学的要点。要求学生设计构思前要完成大量的实地调查与分析研究,充分利用地图、照片和各种调查统计的表格与数据,说明环境特点,提出对环境建筑设计的构思制约性解决办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创造性极强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要加强设计中的人文内涵,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间文化的挖掘。只有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条指导纯艺术方向的定律,同样也适合于环境艺术设计,从而得出一般性设计艺术类院校的目标定位标准。首先,立足人的“全面素质教育”、“人格教育”全面培养和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及创造能力。其次,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及市场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专业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与专业结构,同时对市场的发展还具有前瞻性,冷、热专业要相互调剂、合理配置。最后,结合地方经济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与特色教育,为本地经济服务。环境艺术学科与艺术设计其他专业学科相比,更注重实践设计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专业教师要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不断通过教学改革和新的举措,加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训练与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能结合自己设计实践的专业背景,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课题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郑曙D.室内设计教育定位的思考[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2.

[2]郑曙D.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环境教育教学设计范文2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新兴学科,获得了快速发展,其教育教学方式在逐步完善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文章对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式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其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教育教学方式 分析与思考

环境艺术设计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必须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才能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设计出令大众满意的环境艺术作品,符合市场的真正需求,为我国的环境事业作出贡献。

一、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递发展的背景下,一些高校每年都在扩招学生。在艺术院校中,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但是,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每年毕业的艺术生不能满足市场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导致就业率下降,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要尽快改变这种陈旧的教育教学方式。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部分高校的艺术教育教学方式只是仿照普通学科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艺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导致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改革的起步晚、发展慢。

第二,一些学校每年扩招学生,却没有重视因此带来的学生培养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未能充分考虑社会和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相符,导致人才与社会脱节,很难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三,一些教师对于新型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一时难以适应,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讲授,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不了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状况。在环境艺术设计这种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只把书本上固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也得不到提升,难以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对于环境艺术的灵感。

第四,目前高校培养的部分环境艺术设计学生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没有很强的创造力,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往往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手忙脚乱,毫无实践经验。这导致大多数公司不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而倾向于选择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这也成为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一大问题。

三、改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对策

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必须把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作为关键点。笔者认为,要改善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方式,应做好以下几点:

1.紧跟时展的步伐,改变落后的教育教学方式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教育也不能落后。教育教学方式始终要紧跟时展的步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要响应国家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使学生设计出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作品,为我国的环境艺术事业作出贡献。

2.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国外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和实践都比较早,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教育教学模式,如“包豪斯模式”就是现阶段我们主要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国外一向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经受考验。

3.加强和完善新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目前,一些教师还停留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上,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认识不够,不能认识到自身教学方式的不足,导致教学质量无法提高,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学习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建设更加专业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4.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学好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如果没有创造力,学生只知模仿,这样很快会被社会淘汰。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提问、设计情境教学,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在亲身感受和实践中,学生创造力就会得到逐步提高。同时,学生也能了解到新时代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要求,培养创新思维,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建立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多为学生制造实习的机会,积累经验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把实践教学放在第一位,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同时,学校也要在课余时间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好的实习机会,让学生提前进入社会学习,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以便毕业后能够快速上手,适应岗位工作。

6.重视专业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国民综合素质普遍得到提升,但是对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社会优秀的专业性人才较为匮乏,艺术类专业的状况不容乐观。环境艺术设计的优秀人才较少,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因此,我国要加强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支持,尽快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型人才,以满足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四、结语

笔者抓住实践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式的关键这一重点,在对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环境艺术设计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改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式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邢博川 单位:陇东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菲菲.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探究.现代装饰(理论),2011(5).

[2]方方.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化.科技信息,2010(8).

环境教育教学设计范文3

1继续医学教育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Internet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网络授课已经成为可能。

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化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这种教育不受时间、地点、次数及进度的限制,能够自由利用网上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个人都可以在任意的时间、任意的地点通过网络自由的学习。

以美国为例,JohnsHopkins大学的医学院提供了两种网上继续医学教育形式:一种为网上医学概览(theInternalMedicineBoard),包含70多个讲座,覆盖了所有核心科目;另一种则为周六医学环顾和临床链接(SaturdayMedicineRoundsandConjointClinic),播放生动的病例学习。Stanford大学则出品了一个名为StanfordSkorlar,M.D的网上产品,用于医学研究中在大量医学资料里快速查找,使医学能够通过非结构的提问进入信息资料库,获取疾病信息,在学习的同时,能够获取继续医学教育学分[1]。

可以看出,以互联网上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发展较为完善的在线继续医学教育,在时间上、内容上医务工作者以更大的选择余地,技术的发展也使网上交流与互动成为可能。

2继续医学教育中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师生往往处于异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特点与爱好,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进度与学习步骤。教师处于辅导、服务的地位[2],所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化、个性化、能方便获取信息资源的网络环境是成功远程网络学习的重要因素。依据现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个面向学生的学科教学--学习平台系统一般应包括管理模块、学习工具模块、协作交流模块、网上答疑模块、学习资源模块、评价模块和维护支持模块几个子系统。

2.1管理系统的建立:主要是执行教务管理和教学管理,含注册登记、权限设置、公告、咨询等功能。教务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学生基本情况、学习情况、选修的课程等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如:鉴定学生身份、联系方式等信息,了解学生情况。同时,也可以把相应的管理信息、教学要求(如建立学习小组、学习社区)等信息通知给学生,即做好学生的管理、沟通工作。为顺利进行教学和方便学生学习服务。

教学管理(学习引导模块)是进行一门课教学管理的地方,主要用于公布整门课程的课程要求,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学生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课程的主要课程要求、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的阶段、步骤,教学安排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教学管理模块可以根据课程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如公告板、论坛、研讨会等方式,构造出教学服务性信息交流辅助系统。

2.2学习工具模块的建立:网上学习支持平台要向学生提供一系列辅助学习工具,以支持学生在网上的学习和探索。如笔记本功能,可以使学生方便的存储所需要的网上信息,或记录下创作的灵感。学生利用书签可以标记所感兴趣的内容,以后再看。学生学习记录可以记录下学生学过的知识点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方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对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做出调整。也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还有网上搜索工具、学生主页制作工具、学生作品展示工具等等,总之学习工具模块是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的工具系统,是面向学生学习的支撑平台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3智能型远程协作学习平台模块的建立:“教育的最高形式是对话”。远程教学——习环境中最大的特点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时间与空间上是分离的,学生往往处于个体、独立的学习环境中。以前的远程学习往往因为不能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及时的交互而影响学习效果。网络教学较其它形式教育媒体环境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能以其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方式方便地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对话与协作。同学之间可以通过E-mail、BBS进行非实时讨论,也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等技术进行在线讨论,相互交流意见,求助解疑。这些交互技术实现起来并不是非常困难,在一般的网络教学平台中都有。

但在讨论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出现争论激烈,脱离主题的现象。当然集体讨论可以通过邀请教师在线对讨论的内容、问题进行调控,指导和帮助,解疑[3]。但多数情况下,教师处于离线状态,优秀的学习平台除了方便的交流工具外,更应该有智能性的(Agent)系统进行监控,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帮助[4]。

2.4网上答疑模块的建立:对于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得到解决。如通过电子公告板、或通过E-mail发信给老师、同学请求指导。但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还都单独设立了网络学习答疑模块,作为师生相互交流的窗口。在当今的众多的网络教学平台中,可行答疑系统中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学生提交问题后,系统转发给教师,一定时间后,教师将答案再提交给系统;另一类是自动答疑系统,在某些学科范围内,学生提交问题,系统首先进行关键词切分,再进行Web数据挖掘,找到知识库中的类似问题的答案提交给学生,如果知识库中不存在类似问题,将问题转发给教师,再由教师将答案提交给系统,同时将该题目以及解答纳入到知识库中,但别的同学在问到相似问题时,可以直接给出解答。

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常常反映提出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或得不到满意的解答。教师也往往由于问题太多和不知提问题学生的实际水平而难以做出及时、恰当的答复。智能性的答疑系统常常建立在学生的学习模型的基础之上。在有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档案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模型以及学习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够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答复。

2.5面向过程的个性化智能评价子系统建立:新的教学模式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学评价。虽然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服从与教学目标。但教学评价却对教学、学习的具体实施起导向作用,所以在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学习环境中,要真正摆脱出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真正的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达到学习的个性化,建立新型的评价制度是远程学习环境的建设必要条件,是衡量学生学习活动效果的方法和调控学生学习方向的重要手段。只有建立适应学科特色有兼顾学生个性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个性化。

现有的网上教学支持系统所提供的评价系统一般包括试卷的生成工具、测试过程控制系统和测试结果分析工具。系统能随机出题,为每个学生产生不同的试卷,以防作弊。能够对网上测试过程进行控制,如在需要时锁定系统,不允许学生进行与测试无关的浏览,控制测试时间,到时自动交卷等。在测试完成后,能够根据题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具体学生给出诊断,对下一步学习提出建议。有些网上教学支持系统还可以根据考试测验的统计数据,运用教育评估理论分析题目的质量,如区分度、难度等。许多系统对测验提供了自动批改即时反馈功能,有的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内容。

评价改革的方向要注重评价学生的能力,评价趋向于重过程、重行为的方向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评价系统在基于传统的试题库的评价形式基础上,还应该通过学生参与程度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2.6立体、开放的超媒体资源库系统的利用:在当今时代,信息量丰富,信息更新速度快,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信息知识的互联。网络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资源丰富、获取信息方便、快捷,但在网上索取信息的一个致命的特点是资源太多。除了学生在学习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之外,建立一个资料丰富、快捷检索学科知识资源库是网上教学的重要之重。

但纵观国内的现有的网络课程所提供的学习环境,绝大多数往往把课程教学平台与资源连在一起,如果教师和资源管理者与最初创建课程的教师或工作人员不是同一个人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因为不知道一些文件在服务器的什么位置和不知道文件的名字而无法更新和使用,在数据的更新和维护上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5]。另外,在现有的教学资源库中,往往存放的是教师的讲义和一些课堂教学资料,供教师教学用的多,供学生用的少。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网上资源库中的信息资料对外封闭的多,交流的少,共享性差。所以大部分的信息难以实现更新,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资源与人力的浪费。所以制定一个数据库资源的标准,创建与教学支撑环境相对独立的立体、开放的超媒体信息资源中心,在面向学生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是很有必要的。

在网络学习支撑环境的资源库的设计中,资源的内容应包括与学科内容有关的文字、图形、动画、视频、音频等各种新式的媒体信息,各种媒体信息都应按制定的描述标准进行描述定义,以方便信息的存放与共享。在资源库内容的组织结构上,应采用超媒体,多层次的立体化连接方式,以适应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此外,资源库必须有强大的检索功能,能方便、快捷的检索信息,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

在网络的开放环境下,开放的资源库是指改变过去资料(尤其是网上资料)教师或工作人员独自维护,信息单项流动的局面,而实行师生共建资源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信息的双向流动,才能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不断丰富和网上学习资源,从而保持资源库的生机与活力,达到资源的真正开放与共享。

2.7支持和维护模块的建立:此模块主要是对网上学习环境的利用和维护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保证。

3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化应注意避免的几个问题

3.1避免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根据需要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环境教育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创新创业;顶层设计;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C-0010-05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即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建立与之前完全不同的一种新的秩序或形式。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创业不是延续以前的生产,而是必须产生新的需求、组建新的组织秩序,改变旧的传统思想,本质是组织建立新的生产函数。从以上观点看,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实质是一样的,创新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维惯性和属性,创业是创新的结果,是创新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精神,并将其运用在实际生产中,能够创造出效益和价值,能够满足社会生产秩序,顺应经济发展的一种上层教育理念。广义地讲,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理念的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在发达国家已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发展,有记载的首次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应是哈佛商学院1947年开设的MBA课程《新企业的管理》,该课程纯属经济学范畴。《工资问题》一书的出版,使其作者Katz成为第一个关于创新创业教育主题的著作作者之一,该书成为美国各大学谋求创业梦想的年轻人的理念指导。由于创新创业理论对社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熊彼特理论基础及随后发展成的系统创新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盛传。尤以《Small Business and Venture Capital》著作为代表,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推到新的发展阶段,随后哈佛大学开设了相关课程,研究关于小型企业管理及风险投资理论。此后,各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开始为学生传授相关理念。到2000年以后,全球已有1500多所大学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臻完善。[1]

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到目前仍处于启蒙阶段,2002年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九所高等院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我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正式走进大学学府。此后,教育部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了政策支持。201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文件。2012年教育部相继又出台了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教高厅〔2012〕4号)。2014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和保障部联合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人社部发〔2014〕38号)。刘延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鼓励高等院校毕业生争取自主创业,高校教育应该将创新创业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中去,市场应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机会。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出台《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同时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也在京召开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更加大力提倡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教学中去,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2]

总体而言,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二、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创新创业的文件,给予了政策支持,同时地方教育部门和高校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将创新创业教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是,面对已经习惯了传统教育的部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新的理念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国大学本科学府实行过程中,仍然千差万别。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更需要一个健全的教学环境和成熟的组织机构,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创新创业初级阶段,将创业教育与现在传统教育有机结合,我国高职院校仍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探索和实践。[3]目前自主创新创业教育意识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创业理念没有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大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大学生所有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都要遵循已经制定好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人才培养方案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兼顾式”的素质教育,要真正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对应的创新创业课程,力求达到预定的创新能力目标,才能将创新创业思想根深蒂固地植入培养对象的认知领域中。严格地讲,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融入到顶层设计中去。

(二)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不明确

创新创业教育需设置一套完善明确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需设置大量的学时,才能将一种教育思想有效地传授开来。目前的高职院校,涉及创业课程少之甚少。如毕业就业指导课没有起到真正的就业指导,指导老师只是对一些规章制度照本宣科地宣读一遍,草草了事。顶岗实习由于管理不够完善,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创新课程设置方面,思维不够清晰,教师传统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失去了创新的兴趣。部分专业采取创新创业公共选修课或者兴趣班的方式,传授创新创业思想,缺乏系统教育,产生不了良好的效果。

(三)创新创业组织管理不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组织管理完善且分工合理的创新创业团队,进行顶层设计、创新创业实施和创新创业评价等系统的过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处于启蒙阶段,没有专门的组织管理团队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

(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少

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一直不够完善,高职院校与企业联系不紧密。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中,能真正为高校学生提供创业条件的很少。因此,在校企合作中,学校面临着诸多的被动和尴尬。部分高职院校自己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如勤工助学、大学生创业中心等,但往往缺乏系统引导和偏离实际专业,学生体验不到真正创业的历程。在建设实践性教学基地时,往往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创新创业的教育。

三、创新创业环境下的教学改革构想

创新创业的核心是创新意识的树立,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非简单的技能传授和掌握。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材料专业为例,在创新创业环境下需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构想。

(一)成立创新创业教学团队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材料专业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招生两个班级,专任教师10人,其中包括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副教授、博士、硕士和外聘技术人员。建筑材料专业的教师在教学、科研、对外培训和技能大赛等方面都为学院做出了突出贡献。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勇于创新、推陈出新,每年承担纵横向项目若干,到账科研经费100余万元,同时每年对外承接技能培训500人次。为了提高学生实战能力,老师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级别的技能大赛,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技能大赛奖项。因此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材料专业教师,从团队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和团队素质看,已符合创建专门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的条件。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一旦创立,其宗旨就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内部有明确的分工,完善的管理制度,见图1。

创新创业教学团队职能部门由创新创业设计部、创业协调开发部、创新创业实施部和创新创业评价部组成,每部各负其责,以上部门在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的具体领导下,完成建筑材料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与研究、专业技术知识传授、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对外项目合作与承接及顶岗实习创业实施计划等。创新创业设计部需结合建筑材料专业的知识体系、行业发展背景,对人才培养方案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创新目标和创业目标充分论证分析后,设置合理的专业技能知识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课,制定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文件;设计部需对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负责,对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制定负责。创新创业实施部负责知识技能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的实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目前采用的项目化教学方法,是一种较好的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学习方法;创新创业课程的实施,由于是一门新的学科,需要任课教师认真把握课程内涵,教授的是创新创业思想,培养的是创新创业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创新创业评价部主要负责对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对协调开发部的工作跟踪监督,并将所有信息反馈到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以便对团队的管理制度进行及时更新和完善。创业协调开发部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部门,其主要担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搭建、更新和完善,科研项目开发和顶岗实习创业计划跟踪反馈。创业开发协调部对整个团队的所有事宜负责协调工作。从图1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的管理形成一个封闭环,所有执行信息从环的开端出发,最终结果信息反馈到封闭环的出发处,此类管理模式能及时更新完善自身管理制度。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顶层设计

在创新创业教育新环境下,建筑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应做相应的调整,经过三年的培养,要求毕业生成为:能够熟练掌握建筑材料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初步完成创业模拟经历且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综合创业型人才。创新创业委员会应根据建筑材料专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创新目标和创业目标,合理设置创新创业专业课程体系,见表1。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地喊口号,需要大量的学时来完成,表1中课程设置分为知识技能课模块、创新创业基础课模块和创新创业实践课模块三大类。知识技能课模块类较传统的专业课程有所缩减,将部分课程作为选修课的方式讲授,留出大量课时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程所用。

知识技能课模块主要传授建筑材料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包括水泥类、砂浆类和混凝土类材料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材料改性研究等。创新创业基础课模块主要包括新材料的技术创新、创新思维培养、创业可行性分析、小型企业创办风险分析、KAB教育、创业项目分析报告和模拟企业经营等。创新创业实践课模块主要有科研项目实施、毕业创业初步设计(毕业设计)、创办企业经验分享研讨活动和毕业顶岗实习创业计划初步实施等。

创新创业基础课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对建筑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掌握,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意识及创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创新创业实践课模块中的科研项目实施类课程,主要是建材教研室每年的纵横向科研课题。学生可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以负责人的身份去实施科研项目,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技术创新的能力,一个完整项目完成的经历。毕业创业初步设计(毕业设计)课程,不同于传统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学生根据专业背景,为自己以后的创业梦想进行初步设计,包括可行性分析、创业过程、利润及风险估测等,指导老师给予实时的指导。毕业顶岗实习创业计划初步实施类课程,主要是根据毕业生对毕业创业初步设计课程中自己创业的设想进行实施,实施过程可以在企业,也可以在学校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该课程是对创新创业教育学习的最终实践考核,协调开发部需对顶岗实习实施过程随时跟踪和及时反馈,以便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完善。

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还远远不够,创新创业团队中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应以身作则,起到引领作用。

(三)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负责专业建设的同时,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领军人物。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需以专业发展为大局,有高屋建瓴,统筹安排的风范。在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方面,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应是中流砥柱,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实施者。因此要求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创新能力、团队带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具有一定的创业经历以及突出的企业实践能力。学校应通过各种形式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理论和实践能力。

(四)成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建筑材料专业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可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满足学生在校内的技能实训及毕业创新创业设计所用,由实验室、工作室和专业一体化教室组成。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指长期与该专业合作的、较为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如常州市的各混凝土搅拌企业、墙体材料企业、砂浆厂等,溧阳和金坛的各类水泥厂等,都可以发展成为建筑材料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可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后实施场所,在毕业顶岗实习创业初步实施计划中,大部分的学生需在校外实训基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因此建立和健全校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是至关重要的。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常州,位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带,建筑材料企业在该地区生机勃勃,学校和二级学院领导应该借国家给予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之机遇,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发展校外实训基地,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的实践场所。

参考文献

[1]施冠群,刘林青,陈晓霞.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网络构建[J].外国教育研究,2009(6).

环境教育教学设计范文5

1 课程提出背景与制作工具选择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站日益成为人们交谈的话题。各行各业都可以通过网站展示自己、扩大影响,增进与同行的交流合作。

校本选修课有别于常规课堂教学内容,它以学生的兴趣为契机,把兴趣发展为特长,最终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电脑制作比赛,为学生施展才华争取更多的展示平台。其学习评价方式主要有过程观察、成果展示,作品与课堂表现相结合,课时充足、教学内容广、知识专业性强。基于以上几点,我们选用功能强大的Dreamweaver软件作为网站制作工具。它是集网页制作和网站管理于一身的所见即所得网页编辑器,是第一套针对专业网页设计师特别发展的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利用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制作出跨越平台限制和跨越浏览器限制的充满动感的网页。

2 操作素材长期持续存储

学生经过初期的规划、设计,确定好自已喜欢的主题和风格后即进入后期的实践操作过程。一般情况下主题网站制作周期较长,内容具有持续性,每节课都有新的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增加,还要保证网站中样式和元素文件合理的路径。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交作业给老师保存,然后再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上传下载,让学生自己保存。相信广大教师都曾面临着学生素材持续更新存放的问题。以上的做法或多或少会出现操作时间过长、步骤繁琐、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差等缺点。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方便可行的解决方案:架设FTP服务器与DW站点功能结合。

FTP服务器(File Transfer Protocol Server)是在互联网上提供文件存储和访问服务的计算机,用户可通过客户机程序向(从)远程主机上传(下载)文件。即学生每次操作后素材存放于FTP服务器中,给每个学生设定帐号与密码,利用FTP权限保护每个用户的数据安全。笔者采用Serv―U是作为FTP服务器端软件,简单易操作。用FTP服务器存储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用B/S方式下载与上传(单线程),这种方式并不能体现出网站素材文件存储的优越性,碰到大容量文件时,速度慢、易断线,下载上传易出错。DW的自带站点功能有效地与FTP服务器相结合,它具有多线程FTP传输方式,节省上传大型文件或多文件的时间,能更快速高效地上传下载网站文件,缩短制作时间。DW提供的站点管理功能,以树型结构来展示网站的内容分布,从而实现了对站点布局及细节内容的展示及修改,实现本地站点文件与远程FTP服务器中的文件内容同步更新,传统Frontpage工具软件无此功能。

第一种模式是本地站点与FTP服务器对接。①打开DW软件,点击菜单“站点”―“新建站点”;②输入站点名称(名称每次可以不唯一);③使用服务器技术,根据实际需要填写;④选择“编辑我的计算机上的本地副本,完成后再上传到服务器”,设置本地文件夹作为网站位置;⑤连到远程服务器,选择FTP方式,输入FTP地址:10.127.192.200;输入FTP用户名与密码;⑥单击“测试连接”按钮,能弹出“已成功连接到您的服务器”对话框,即代表DW软件与FTP服务器连接成功;⑦后面操作按默认值即可。至此本地站点新建成功,在DW界面右侧的文件窗口中(见图1),单击向下箭头即从FTP服务器中获取本帐户所有内容并下载至本地站点,文件出现在本地站点中所设的位置文件夹里,学生就可以自如地在本地完成上节课网站制作内容,可在本地及时增添素材信息,调试网站;当本节课制作任务完成后,只需单击向上蓝色箭头即将本地站点中的所有文件信息自动上传到FTP服务器。稍等片刻,学生所做的网站内容自动备份至FTP服务器,学生无需担心信息的丢失和保存。

第二种模式是直接远程修改网站文件:①打开DW软件,点击菜单“站点”―“管理站点”;②点“新建”按钮,选择“FTP与RDS服务器”子菜单;③输入FTP主机:10.127.195.200,主机目录不要填写;输入登陆(FTP帐号),密码(FTP密码);④单击“测试”按钮,能弹出连接成功对话框即可(见图2);⑤单击确定,再单击完成。此时DW右侧文件区域出现的内容即为FTP服务器中的内容(见图3),若要修改某个页面,双击打开,然后直接保存。整个修改过程全在FTP服务器中存取,非常方便。若有大批量文件修改,建议采用模式一,占用服务器资源少。

以上两种模式均能解决网站文件结构一致性、完整性等问题,根据制作任务不同选择相应模式,学生只需在DW软件中设置好站点信息就可以连续制作网站。

3 网站信息浏览与作品的评价

考虑到网站制作的通用性、互动性,单纯静态单个页面已经落伍,交互性强的动态页面ASP可以实现数据库信息的读写,此时网站的调试浏览必须在IIS(互联网信息服务器)环境下进行,若让每个学生独立安装IIS并配置,技术难度较大。笔者的解决方案是在FTP服务器上安装IIS,设置一个虚拟目录,将学生素材存放文件的上级目录设置为虚拟目录就可以解决此问题,文件存储与信息浏览一一对应起来(见图4、图5),此时学生网站调试的地址如1号同学http://10.127.195.200:8001/01/,2号同学http://10.127.195.200:8001/02……因此,作品的展示就显得非常简单快捷,学生在校园网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自己或别人的作品,学生之间可以充分开展自评与互评。

有了以上环境,作品成果展示形式多种多样,学校科技节、班级主题网站比赛、研究性学习等。举办小组展示会,组织全班作品展示,各小组推荐一位代表进行成果汇报,每个小组无需搭建繁琐网站平台,直接在校园网上演示他们制作的网站作品,汇报小组各成员完成项目的过程,在设计和制作网站时使用新的方法和技巧。学生之间交流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充分享受成功制作作品的快乐。

环境教育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字】在线环境;参与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5―0066―04

当前,国内在线异步环境下的远程教学大多数仍然沿用着工业化理论范式。在这种范式中,远程教学更注重通过课程小组开发课程资源,供学习者独立学习。即使加入网上语音答疑、论坛等交互成分,也并没有使教学有多大改观。网上答疑经常被用来作为教师对于教学重点的讲解,大部分学习者并不会把论坛等不能提高他们考分的网上交互视为重要的学习手段[1]。这样的结果是,在线环境所提供的丰富的交互手段没有发挥其教学作用,教与学的交互过程仍然不能有效建立;学习者的学习仍然像采用广播电视等单向传输媒体的时代一样,多停留对客观知识的接受,不利于发展学习者批判性思维,无法提升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线学习环境中的远程教学需要突破工业化理论的范式,采用新的教学设计与新的课程结构。伽尔森曾经指出,在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远程教育中,交互问题(例如:教和学)将替代结构化的约束(例如:地理距离)而占主要地位。教育工作者作为学习者社区的一员,而不只是自主学习材料的课程开发团队中的一员,可以以适时的、合适的方式在远程推进教育[2]。为此,本文从在线环境为学习所提供的丰富且变化多样的可能性出发,提出在线环境下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框架,将体现平等与互动、合作与共建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引入在线学习环境中。

一 参与式教学及其在远程教育中的意义

“参与”的概念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首先,它是一种理念,它强调在民主社会中,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通过平等参与和相互交往,人人承担应有的责任,各自的基本愿望和知识系统也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其次,“参与”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主性不断被激发、不断得到提高。“参与”也表现为一套方法和工具,通常使用的有: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录像带、角色扮演、戏剧、模拟、填表、画图、访谈、座谈、观察、辩论、排序、打分、小讲座、游戏、练习和活动等。“参与”也是一种“投入的状态”,它表现在参与者在活动中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卷入,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个体受群体影响以及个体影响群体的方式和程度等 [3]。

远程教育中以成人为主要学习人群,他们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与工作经验,他们需要在被尊重与被接受的环境中学习;他们在繁重的工作与生活的压力之下,需要不断激发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投入度;他们在学习中往往希望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对他们而言,只有当学习被镶嵌在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真实社会情境中,有意义的学习才有可能发生。因此,参与式教学所提倡的教师与学习者的平等与尊重,面对真实情境进行知识共建、合作探究对于远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 发挥成人学习者的经验价值

美国成人教育专家爱德华•林德曼把成人教育界定为“一种没有权威的合作探讨和非正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发现经历的意义,一种思想追求,为的是挖掘塑造我们行为的先入之见的根源……借此可以把成人的经历和思想从传统的束缚中解脱出来”[4]。通过参与式教学,一方面,成人学习者的经验被作为有价值的资源被分享与尊重,另一方面,通过师生合作对这些经历进行批判性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发现自己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习惯、偏见和预设。由于这些习惯、偏见和预设往往会导致拒绝接近新的观点、新的感受和另类的思考方式,因此,这样的批判性分析可以帮助成人学习者打开思想,接受新的方法。

2 提高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

成人学习者往往由于工作、家庭事物繁忙而使得学习投入度不高,特别是当他们的学习动机没有被激发的时候更是如此。与讲授式教学不同,参与式教学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参与性,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与工具,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活动与练习等,使学习者始终保持在学习的状态之中,不断地投入自己的认知和情感。同时,由于学习者团体的共同交流与参与,便于形成群体动力。这种群体动力可以帮助学习者摆脱远程学习的孤独感,减少紧张与恐惧,获得安全感;群体的形成还有利于学习者参照他人以了解自己学习的状况;特别是当群体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学习者个体更容易采纳群体目标,并为之付诸努力。

3 提高成人学习者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成人具有一种情境推理能力,这些推理并不遵循正规逻辑的规则,相反,它关注情境并具有个人独特性。通过情境化的推理,成人表现出一种认知灵活性。他们根据情境的细微差异来调整自己,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行动理论[5]。参与式教学尊重成人的情境推理的特点,创设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使他们有观察、模拟和思考的机会,在具体情境中了解自己的实践原则,使其显性化。而通过对自己实践原则的批判性反思,成人学习者可以开阔自己的视域,采纳新的思想与方法,从而使自己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二 在线环境下的参与式教学设计

参与式教学建立在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高度交互的基础之上。在线环境丰富的交互手段使参与式教学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让物理上分离的学习者也可以采用参与式方法进行学习。本文提出如图1所示的在线异步学习环境下参与式教学设计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将在线环境下参与式教学过程分为破冰阶段、形成小组阶段、合作自主探究阶段、以及反思阶段。下面分别就这4个阶段讨论在线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1 破冰阶段

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在线学习者刚刚加入到一个新的课程中来,他们彼此陌生,不曾谋面。参与式教学需要创造一个开放的、相互信任的学习氛围,因此,首先需要在线学习者彼此了解,打破陌生的坚冰。教师在这个阶段需要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破冰活动,例如:在讨论区张贴自己的照片、介绍自己的姓名由来、性格特点、工作背景、生活经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优势与长处、自己最近的高兴事情等等。教师还可以将课程学习者事先配对,让他们发送邮件进行自我介绍,然后由学习者在讨论区中介绍自己的伙伴等等。通过丰富而有趣的破冰活动,学习者之间相互熟悉,建立起初步的合作与信任。当然,教师也应该将自己的资料以生动的方式在课程开始阶段张贴出来,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与平等的关系。

2 形成小组阶段

在学习者之间彼此认识,形成了适宜的参与氛围之后,教师需要开始着手帮助学习者成为合作的参与者。合作学习被认为有如下优势:使学习者产生更多和更高水平的洞察力、认知能力、道德推理能力、更深入的理解力、更敏锐的批判性思维和更深的记忆。激发学习者更大的成就动机和内在动机,对学习持更积极的态度。更能够获得多元的视角。更有利于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迁移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更能够使得学习者内隐的思维过程外显,更容易被监测、评估,让学习者看到自我变化的需要[6]。

然而对于一直是在讲授型教学方式下被教育出来的成人学习者,交流与合作可能并不是自然而然就可以形成的,特别是与未曾谋面的同学在线交流学术思想,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综合、评价别人的观点,并提供建设性反馈可能就更非易事。所以,形成小组阶段可以分为两个子阶段。首先,让学习者与在线的某位同伴两两合作。教师通过提供诸如:学习者双方相互评价观点、共同完成某个问题的回答等活动,在两两学习者之间促进交流与合作。教师此阶段应该就如何对别人观点予以评述、如何提供改进建议等给出清晰的指导,使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与交流合作能力。

在同伴合作活动完成后,在线教师可以尝试组织更大规模的小组合作活动。这些活动的关键是使得参与者在思想上充分交流,所有的成员都贡献观点、参与决策。在线环境下更容易出现一个人代劳小组活动的情况,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小组活动的任务容量与分工。典型的活动包括:小组共同分析案例、准备辩论资料、设计某项活动等等。通常一个4~6人的小组在活动的有效性和参与性方面能够达到最佳效果[7]。在异步网络环境下,在讨论区的小组交流如果人数较多,容易使得话题线索太多,或者是话题下回帖的层次太多,导致阅读不便,参与者在众多的讨论帖之间迷失,因此控制在线小组人数更是十分重要。

这个阶段需要适时引入评价机制,以保证在线学习者的参与度。同伴之间的互评、小组成员间的互评可以从学习者的视角来审视他们的同伴是否在学习团体中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一些讨论分析工具可以分析讨论参与者提供的话题数、交互的程度、讨论的丰富程度与深度等,从而为评价提供数据依据。

3 小组自主探究阶段

当教学经过了一定时间,在线学习者已经彼此熟悉,小组的凝聚力逐渐增强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始将教学的控制权移交给学习者。让他们越来越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学习任务,独立自主地发起和组织学习活动。这种控制权的转移有时被称为“培训者的衰亡”[7]。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需要研究时间较长、更具挑战性的活动,特别是一些更具真实情境的任务,让小组进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例如:模拟真实情境下的角色扮演、设计真实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如何寻找到既与教学内容相关,可以让学习者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又与学习者真实生活、工作相关的活动对于在线教师意味着一种挑战。教师也可以考虑让学习者提出希望共同研究的问题,以更大地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性。在这个阶段,教师并不能因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而无所事事,而是需要随时关注小组的参与情况,检查小组探究的进展情况,为小组的探究提供反馈或者是更进一步的挑战。在线教学工具方面,基于Web2.0技术的Wiki等社会性软件可以更好地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知识共建。尽管是异步学习,一些实时通讯工具,诸如:聊天工具、视频会议等也可以引入,一方面方便学习者交流,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观察小组参与、研究状况。由于没有图书馆等资源,学术资料往往是在线学习者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比较匮乏的,因此,在这个小组自主探究阶段,在线教师还应该随时准备帮助小组寻找学术资源,以辅助其对问题的研究。

在线教师应该在小组自主探究开始时,将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较为详细的评价量规告知学习者,量规中包含对于小组自主探究将在哪些方面予以评价,例如,探究过程、小组成果、人员参与等,以及评价等级的具体描述。这个评价量规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努力方向。许多在线学习具有短期的面授时间,这是小组面对面交流合作或者成果展示的最佳时机。如果没有面对面展示小组成果的机会,成果也应该在网上以适宜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加小组成员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使得小组成果接受更加广泛的评价和反馈。这个阶段结束后小组内的互评和自我评价也十分有益,互评可以对小组成员的合作与交流提供评价数据。而自我评价也可以提供学习者自己是否获得了进步与发展的证据。

4 反思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习者从行动转为反思。哈贝马斯的知识论框架指出,人类的“认知兴趣”包括技术的、实践的和解放的三种。所谓“技术的认知兴趣”是指人类对于现象的规律性、齐一性具有根深蒂固的兴趣;“实践的认知兴趣”是指人类对于相互了解、相互沟通所依据的共同传统、共识具有根深蒂固的兴趣;“解放的认知兴趣”则是指人类具有要克服意识形态及僵化的权力关系,从盲目的社会、历史力量中获得解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兴趣[8]。根据这个框架,反思也可以在技术的、实践的、解放的三个方面进行。技术的反思可以让学习者对学习重点进行总结,对学习过程进行分析,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他们将获得的知识应用到未来的学习中去,也有益于他们对个人的知识学习获得洞察力,提高元认知水平。实践的反思可以让学习者关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自己与他人的沟通行动,从而获得对于社会文化现象的解释性了解,改进自己合作与交流能力。解放的反思可以让学习者对于所学的知识内容、参与式教学过程等进行反省与批判,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意识与创新意识。通过上述三种形式的反思,教师也能够更清晰地评价课程对于学习者的有效性,以便进一步改进课程,从而更好地满足课程本身的教学目标,以及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当然,反思活动也需要教师的指导与有效帮助,在线教师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反思日志模板、促进三种反思进行的提示语、以及生动有趣的反思活动,例如利用画图、叙事故事等来实现反思等。

当然,反思活动并不局限于课程结束,课程中期、单元结束都可以进行反思活动。而在课程最后的反思阶段还要使得学习者个体的作用开始从团体中凸现出来。因为,课程结束后,在线的学习者们需要回到自己的现实世界,需要思考如何将课程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自己特定的环境。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习者思考未来该如何将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付诸于进行今后的行动。

三 小结

参与式教学充分发挥在线环境丰富的交互手段的优势,将建构主义的理论应用于远程教育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及创新思维、建构知识以及开展合作学习的能力。本文所提出的在线环境下的参与式教学设计框架,为在线教师设计网络参与式课程提供了参考的依据。相信基于平等参与、尊重多元、重视过程、建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等基本原则的在线参与式教学,通过在线环境下师生的高交互、高合作的学习过程,能够使得远程教育教学过程可以更加凸显教育的核心属性。

参考文献

[1]张伟远.国际论坛:现代远程教育的理念与实践[C].北京:中央广播电大出版社.2004: 26-36.

[2]Randy Garrison. Theoretical Challenges for Distance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A Shift from Structural to Transactional Issue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2000, 1(1):1-17.

[3][6][7] 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2, 118, 108-10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