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卫生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卫生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PBL教育模式 教学 试用与探索
PBL教育模式,即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模式[1]。为了对这种模式有所认识,我们在免疫学和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对PBL模式也进行了试用与探索,并由此提出几点认识进行交流。
1.基本做法。PBL教育模式是以5-6名学生作为一个学习小组,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1]。根据这种组织形式,我们的做法有二:①在教学过程中,将班内的学习小组(8-10名学生)作为一个学习单位;教师按照PBL教育模式的要求,就本次课要讲的内容提出若干问题,给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学习资料和小组讨论;待自学、讨论结束之后由教师进行反馈、矫正。②经过试用,我们不仅尝试性地改变了一些具体的做法(见下文),而且还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将目标教学模式与PBL模式穿插使用,并进行了比较。
2.应用PBL教育模式需要探讨的问题。借鉴他人[1]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认识,同感PBL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需要认真探讨的。
2.1 它起源于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在卫生职业教育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没有医学基础、缺乏自学能力、不会讨论问题的学生是否有一定的实用性?
2.2 在两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资料仅仅是所使用的教材和有数的挂图、模型,即使有其它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但课时不允许。另外,在卫生职业学校中让学生不上课分头去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2.3 由于学习小组的多数成员不知道如何讨论问题,所以自学得到的效果常常不是预期的效果。
2.4 教师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矫正,其矫正的过程容易出现自答自问的现象,致使所解决的问题缺乏完整性。
2.5 PBL模式的三步做法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自学、教师进行矫正”。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学生的自学、讨论外,教师的做法就是提问学生、矫正问题。然而,学生的回答常常是照着书本念;教师在矫正的过程中也容易忽略常用的板书等教学手段。如果不改进这种做法,教学效果就得不到保障。
2.6 同样是教师提出来的“问题”,教师不讲解就安排学生自学,多数学生常常采取避难就易的做法去自学。由此下去,很容易产生“避干就支”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解剖学的“绪论”让学生“叙述和演示出解剖学姿势”这一问题时,在课堂上就有一部分学生虽然能够看着教材吞吞吐吐地说出“姿势”的内容,但在表演动作时则是草草从事,动作很不规范。可是,当提问到“正常人体学基础的概念与学习方法”时,许多同学却能够顺利地回答出来。就此“姿势”而言,虽说是一个与学习解剖学后续内容有密切关系的基础性知识点,但与临床的关系不太密切;在临床工作若干年的医务工作者,或者在校学习的高年级学生说不出来或表演不出来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刚刚入校学习的一年级新生一开始学习就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姿势”上,而是放到了较为易学的“概念与方法”上。这两个知识点在教学大纲中的要求是不同的,其“姿势”是掌握的内容,而“概念与方法”则是了解的内容。
3.对PBL教育模式进行的探索。基于PBL模式在课堂教学的试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除了深刻理解PBL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基本特点之外,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摸索和认识。
3.1 在思想上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变化的趋势。PBL模式,是人们在对于有基础的医师和教师的培训过程中提出来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然而,卫生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年龄小,多数不会听课,纪律观念差,阅读能力差;缺乏自主意识,行为和思想状态明显幼稚;兴趣较为广泛,但对于功课的学习兴趣不高或者基本没有兴趣,甚至厌恶学习[3]。面对学生的这种状况,要把PBL模式运用在卫生职业教育中是有一定难度的。经过对PBL模式的试用,我们认为要探讨PBL模式在卫生职业教育中的实用性,就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变化的大体趋向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自学为途径;经过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4]。作为教师应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把握住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创新具体的做法,坚持不懈地探索,使PBL模式尽快地适应于卫生职业教育。
3.2 在教师的作用上努力探讨“主导作用”的内涵。有关教师的主导作用,人们讨论的较为充分。但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内涵和具体的做法仍是需要仔细推敲的。例如,教师怎样做才是“导学”?“导学”的内容有哪些?在两节课内提出多少个“问题”是合适的?类似这样的问题,依然是PBL模式和学法探讨中需要认真钻研的问题。
3.3 教学过程中尽量找准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找准所提出的“问题”,乃是PBL模式教学的关键。为此,我们依据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联系的临床知识和与医学相关的知识所表现出来的茫然不知的现象,采取的做法是:先拿出约15分钟的时间对本次课要讲内容的概况进行讲解,待讲完本次课内容的概况之后,把目标教学模式中要达成的“课时目标”转化为“问题”,或者把教材中的“小题目”作为“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自学、讨论;最后,利用大约20分钟的时间进行反馈、矫正和总结。
4.试用PBL教育模式的感受。PBL模式是以学生的自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作为具体的做法,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PBL模式的教学中,要提出“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习,要扮演学科专家、资源的引导者等多重角色[1];即教师的作用表现为由单一的“教”转变为“既教又导”[2]。因此,我们不仅感受到采用PBL模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贯穿在全部的教学活动中;尤其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督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全面阅读教材,并通过多种途径找出所提“问题”的答案;要把握住所使用的教材,依据教材内容而提出“问题”;而且也感觉到在医学基础课中采用PBL模式教学,如果做法得当,就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沈雷等.系统解剖学以问题为中心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3):5
2 吴应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5.16(3):1
职业卫生的概念范文2
1 临床路径
路径的概念起源于工业界中的关键路径(Criticalpath),它是用来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阶段,而后迅速应带到不同的领域,如产品设计、造船及城市设计等。在医疗护理界中,临床路径的慨念最早起源于2O世纪70年代早期:Shoemaker认为:将医疗护理标准化是有益处的,可促进服务的完整性并可评估患者的病程及治疗的效果,同时也是一种教育的工具:波士顿的新英格兰医学中心(New English Medical Center Hospital,NEMCH)是公认的美国首家采用临床路径概念和做法的医院。临床路径是指医疔人员,包括医师护理人员、药剂师、营养师、麻醉师、检验人员及行政人员等,对特定诊断或处置制订的一套标准治疗模式.并按住院时间予以表格化,表格内容包括每天医务人员的治疗措施及应用的药物等。临床路径是一种包含了质量保证、循征医学、整体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的诊疗标准化方法[2]。是提高医院质量的理想载体,是医疗管理者用来改善服务质量及控制医疗成本的方法之一,也是临床转归管理的工具。
2 药剂师在临床路径中的作用[3]
药剂师在临床路径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参与给药方案的制订药学监护、药物应用评价及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等,在保证治疔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患者的药物费用,节省医疗资源。临床路径制订需要多部门的合作,以医师为主导,包括护理人员、药剂师、检验人员、营养师、行政主管、会计人员等这是决定临床路径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临床路径制订中[4],进人路径的患者条件、疾病的定义和分级标准一定要明确,路径目标要切合实际。有时需要规定阶段性的标准,逐步达到最终目标。不可一味强调降低成本,忽略治疗效果和医师的自。药剂师要参与路径中给药方案的制订及在制订给药方案时,药剂师应根据已发表的科研结果提供药物信息和最佳给药建议。协助医师制订给药方案,避免应用不必要的药物,从而降低药费,减轻患者负担。在执行过程中,药剂师的主要职责是药学监护,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核查处方的完整性、药物的相互作用、注射药的配伍禁忌、患者个体情况、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及给药频率等。患者用药监测:包括解决药物相关问题如应用药物不当和对个体差异大、治疗窗口小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以及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等。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特别是出院用药,在有限的住院日内,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用药概念,使患者了解药物的处置、治疗方式及不良反应。药剂师在临床路径中要进行用药分析,包括临床路径合理药费、患者平均药费、每月平均药费超过合理药费的患者人数及百分比、造成药费差异的药物、医师间的用药差异、药物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等分析。药剂师通过用药分析后,找出差异.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临床路径中的给药方案进行修正。
3 临床路径的意义
临床路径能够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并维持较高的治疗效果。临床路径的主要精神是多部门的合作,通过协调会的召开,可增加科室之间的沟通。特别是药剂师走进临床,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通过临床路径药房管理,促进医生、病人、医院管理者三者间相互制约管理模式的建立。并可以理顺医疗护理程序,规范诊疗行为。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缩短住院日期,减少医疗成本,减少病人住院费用,最终实现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以患者为中心,以病人为本”的新型医疗原则。通过临床路径的运用,还可积极引导病人及其家属参与整个医疗过程,提高了患者满意程度,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肖云龙,罗普泉,刘蔼成.对完善《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的认识.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5.31(6):427-428
[2] 齐德广,秦银河,李书章,等.临床路径在医疗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2,22(10):11
职业卫生的概念范文3
我校是目前温州地区唯一一所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是经国家卫生部劳动技能培训中心正式批准的温州地区的卫生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并通过了浙江省卫生厅专业设置评估验收达标的中等卫生学校。目前在校生人数近600人,临床实习学生248人。在校生所使用的教材为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该教材系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护理专业专用教材。本人近期通过对我校护理专业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师生反应目前护理专业教学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予以解决。现针对我校中专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特提出本人粗浅的看法如下:
1 我校中职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医学理论课程内容过多, 护生普遍感觉难以掌握。中等职业学校卫生基本都是15-18岁左右,考入中职卫校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分数低、不能升入高中或高职,家长与学生之所以选择护理专业,主要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奠定基础。在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下,中等卫校过度强调普通文化课的教育,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与自卑心理,既不利于学生成长,也有悖于职业教育的规律。另外一些复杂的解剖名词、医学概念、药品名称不能够熟练记忆,使在教学进展过程中出现难度,久而久之易使此部分学生丧失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与勇气,导致学习成绩持续下滑,更严重者可能导致退学问题。另外,由于温州地区很多家长常年在外做生意,所有普遍存在孩子“放养”现象,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使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及自我约束性差,也是对理论学习兴趣下降的因素。
1.2 设置的课程内容抽象思维多、教学课时多,实训课程偏少。学生学习任务重,探索钻研的时间少,学习被动,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切合当前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缺少职业行为素质的训练。部分学生表现为: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注重伦理道德修养,在诚实、守信等基本文明方面表现欠佳;缺乏对社会历史、现实人生及人际关系的认识和了解,心理承受能力不佳。
1.3 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不利于将来顺利适应临床工作需要。目前医学院校普遍采用的是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即基础课、专业课、实习三阶段,这种模式在客观上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课堂、实验教学与临床脱节。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与服务需求不相适应;有的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充分体现专业体系,实践课比例较小,在临床实践过程,学生对于临床的常规处理产生诸多不理解,动手操作能力差,使学生专业自信心不足,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临床实习的顺利进行。另外,课程设置本身造成了某些课程的前后衔接困难,临床实践与理论教学相对脱节。没有运用“学习层次”的原则,有的教材部分内容相重合,使主次不清晰。
2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课程设置中强化整体观念,淡化学科意识。在课程结构中应体现各门课程都是以护理教育为主线,为共同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课程设置还必须考虑社会发展客观需求,从学生需求和特点出发,也要考虑学科的发展。本人认为,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改革升级护理课程结构开始,课程设置必须紧紧围绕护理教育的宗旨,即在人、环境、健康、护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突出护理教育的特点,突出整体护理的理念。课程设置上还应淡化学科意识,打破传统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护理的课程设置模式,强化整体观念,建立以综合课程为主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总体结构可分为公共和人文修养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和专业课程群等三大部分。[2]
2.2 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温馨护理人文服务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温馨护理人文服务意识,将护理理念贯穿其中,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人文服务意识,将护理工作从“微笑服务”转变到“感动服务”。在教学中,还应将护理美学、礼仪学、护理心理学、护理安全、护理与法、护理教育等理念和方法融入各项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沟通技巧与实际能力。
2.3 以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为中心,精心编制合理的教育课程模块。在对中职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可以对护理工作有指导作用的传统专业课与医学基础课因理论教学课时比较合理而无需改变课时安排的课程依次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认为与护理职业关系不大、需要减少课时或删除的课程依次为:数学、政治、化学;需要增加理论教学课时的课程依次为:计算机基础、护理心理学、预防医学、医学伦理学,因为这些学科的临床应用性与针对性较强,越来越受到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重视;而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传统上比较注重实践的学科则无需改变实践课时。认为政治、化学、生物学等课程与本专业联系较少,应适当减少课时或删除。建议在编写护理教材上要充分体现出三“要”和三“不要”原则。即要理论联系实践、要运用“学习层次”原则、要明确标示出反映国家护士执业标准的掌握要点;不要编得过深、不要编得过浅、不要只为应试而编。在学习层次上体现知识层次、理解层次、应用层次中做到会运用,能演示、综合运用层次能创新及预测推理、评价层次会辨别和判断等。
2.4 开发新型中职教材、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针对目前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难度较大,教材内容学时少、教学方法没有根本性改变及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的问题,改进提高课件制作水平,注重学生的知识强化。另外在语言上要做到通俗易懂,一些专业课本上描述抽象、专业性强,学生难以接受,因此要求教师在授课时结合课本知识由浅入深、语言生动活泼,使学生容易理解并接受。
过去,我校中职护理教育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未形成独立的、完整的、具有鲜明护理专业特色的护理学课程体系,今后我校的护理学教育仍需坚持不断改革的基础上,把握好课程设置,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以便更好地适应温州地区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职业卫生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国内;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进展
一、概念界定
自我效能(perceived self-efficacy or sence of self-efficacy)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最先由Bandura于1977年提出,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职业决策自我效能(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Taylor和Betz从社会学习和认知行为理论出发,依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结构,提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概念。业决策自我效能包括五个部分:了解自己的能力、职业兴趣、与职业有关的需要和价值以及自我概念等的自我评价能力;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将个人的属性与工作特点进行匹配的目标筛选能力;做出职业决策后,对决策实施的职业规划能力;解决或应付在职业决策过程中所遇到问题或障碍的能力等(Taylor,Betz,1983)。已有的研究表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理论有很强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应用前景。而且研究表明,个人对自己职业决策能力的效能感越强,为选择和规划职业生涯所做的探索的水平也就越高,成功作出职业决策的机会也越大。
就目前来看,就业形势仍然相当严峻,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持续成为热点,在我国的研究中,关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也是百家争鸣,但由于取样和研究工具等等的限制,各研究结果还有很多矛盾点和不完善之处。
医学生虽是专业方向相对明确的群体,但随着近年来医学类院校的扩招、研究生教育的普及,医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医学生甚至医学研究生也不能保证顺利就业了,同时,医学生也面临着职业目标不明确、职业决策困难的处境。另外,学校较少关注学生职业角色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角色意识、明确的职业目标和择业信心,使学生在需要做出职业决策时常常感到茫然、焦虑。因此,医学生的职业决策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的关注点,其中主要的研究内容就是对于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
国内对于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可以说是刚刚起步,搜集到的文献也非常有限,主要是2011年邱志海、张洪波等的某医科大学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2012年崔焱、丁亚萍等的医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2012年朱璐、刘晓等的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012年李佳媚、吴思思等的五年制医学生心理控制源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2012年汪江平、李绍华的医科类本科生职业决策能力的影响、2009年施兰来护理本科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与分析、2012年孙玫的护理硕士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择业观研究、2013年矫正强的中医研究生提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培养策略、2013年孙矗、李珊珊的甘肃省卫生学校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调查研究与对策探索,还有极少硕博论文。现有文章主要研究了医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现状、性别、独生子女与否、学生干部与否及家庭教养方式等人口学方面的差异等,探索了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应付方式、心理控制源的相关关系。
二、研究工具
主要是龙立荣、彭永新(2001)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scale,CDMSES)。
三、研究结果综述
(一)医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现状
医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介于有一点信心和有一些信心之间,但个体间水平参差不齐,可见医学生的职业决策信心并不高,这和以往综合类大学的研究结果趋于一致(采用同一量表的情况下),说明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并不能凸显出其职业决策的优势。
(二)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人口学影响因素
1.性别、年级差异
已有研究表明,在性别方面,医学类男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有显著差异,且男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显著高于女生;在年级方面,医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随着年级升高而增高,且高低年级之间有显著差异,也有研究说明在医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大学二年级时候略低的结果,而三年级以上又有明显升高的情况,实习就业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水平明显低于一至三年级学生。
2.是否为独生子女、城乡学生来源(城市、城镇、乡村)差异
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之间,现有针对医学生的研究表明,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差异;而对于来自于城市、城镇、乡村的学生之间,来自于城市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明显高于来自城镇和乡村的学生。
3.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是否有兼职经历学生之间的差异
已有研究表明,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且二者之间差异显著;在兼职经历方面,无论是医学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有无兼职经历方面有差异,有兼职经历的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明显高于无兼职经历的医学生。
4.学习成绩差异对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在中等以上的学生,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明显高于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生。
5.父母受教育水平(大专及以上、高中及中专、初中及以下)和家庭教养方式(温暖型、非温暖型)方面的差异
研究表明,母亲受教育水平高(在大专及以上)的学生,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高,且明显高于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初中及以下)的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为温暖型的学生,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高于家庭教养方式为非温暖型的学生。
6.有无明显的抑郁、焦虑症状的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差异
邱志海等的研究表明,有明显抑郁、焦虑症状的学生,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显著低于没有明显抑郁、焦虑症状的学生。
(三)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应付方式的关系
应付方式是指个体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一般将解决问题和求助归为积极的应付方式,将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归为消极的应付方式。崔焱等的研究发现,医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各维度与应付方式中的问题解决因子有显著正相关,而且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者多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者多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
(四)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
医学生的心理控制源(内控性、有势力他人、机遇)中瓤匦砸蜃佑肫渲耙稻霾咦晕倚能有显著正相关,并且内控性因子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五)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主观影响因素研究结果
汪江平等的研究将影响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主观因素划分为考研、择业首选因素(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单位级别(市级及以上、市级以下)、选择单位地域、对薪酬的期望、自评影响就业因素(个人综合素质、家庭及社会环境)、就业信心(有信心、信心不足)等择业观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把工资待遇作为首选的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困难的危险性是把个人发展作为首选的1.611倍; 有意在市级以下单位就业的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困难的危险性是选择市级及以上单位就业的1.895倍; 将家庭和社会环境作为影响其就业因素的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困难的危险性是归因为个人综合素质的1.549倍; 对成功就业信心不足的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困难的危险性是充满信心学生的3.900倍。
四、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展望
随着近年来医学类院校的扩招、研究生教育的普及,医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医学生也面临着职业目标不明确、职业决策困难的处境,医学生缺乏角色意识、明确的职业目标和择业信心的现象日益明显地浮现在眼前,成为医学院校和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综述以往的研究结果发现,医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偏低,由于没有建立全国常模,故而无法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作一比较。扩大研究样本,建立全国常模,这也是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目前有限的研究中,还存在研究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在对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主观影响因素方面,编制的问卷的普及性和设计问题的全面性方面还有待考究。同时,对于影响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相关因素研究还很有限,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内容的范围,以便更清晰地针对性的开展提升学生职业决策能力的工作。
现有的研究基本都是采用龙立荣、彭永新(2001)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S)。研究工具单一,研究工具需要随着时间和对象的不同而进行修订和更新,而这方面的工作,尤其在以医学生为对象的研究中,还很少有人进行探索。同时,现有研究大都是在有限的研究样本范围内进行探索,研究对象的选择代表性还有待考究。
期待更多的关于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论证和探索,为医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提供可靠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周d,徐海波.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综述[J].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4):50-53.
[2]许存,马红宇.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因素及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学进展,2008,16(5):760-766.
[3]邱志海,张洪波,潘莉莉,等.某医科大学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5):565-567.
[4]崔焱,丁亚萍,孔丽萍,等.医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4):304-307.
[5]朱璐,刘晓,丁亚萍,等.医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现状极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2):1886-1889.
[6]李佳媚,吴思思,李珊珊,等.五年制医学生心理控制源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2):1894-1895.
[7]汪江平,李绍华.医科类本科生职业期望对职业决策能力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2,33(5):605-607.
[8]施兰来,护理本科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与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9.
[9]孙玫.护理硕士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择业观研究[D].中南大学,2012.
[10]张杉杉,郑日昌.507名理工科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现状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1):776-778.
职业卫生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职业病;预防措施
Abstract:It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n occupational diseases,occupational injuries,as well as the currentsituation of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betwee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igrant workers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experience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Various preventive measures were proposed,such as the establishment of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system,improving migrant workers’quality and safety awareness,and promoting their employmentenvironment from important aspects of technology,education and supervision.It provides the scientific basis to protect the health ofmigrant workers.
Key Words:migrant workers;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occupational diseases;preventive measures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农民开始从农村走向城市,并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农民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将产生何种影响,特别是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卫生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揭示与分析我国现阶段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现状,对比国内外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等多方面的不同,借鉴国外的经验启示,提出建立职业卫生体系,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和安全意识,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等措施,为保障农民工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1关于农民工的定义
目前,对农民工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农民工概念的内涵是指户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其外延则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流动农民工)和那些在农村就地被其他人雇去从事有偿非农活动的农村人口(非流动农民工)。这与国外对农民工的概念有些不同,国外认为,农业和园艺业是最危险的工作之一[1-2],发达国家或地区常雇用一些不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来从事农业、园艺工作,这些人员也被称为农民工[3]。本文中的农民工是指那些进城务工的流动农民工。
2关于农民工产生的原因
中国与很多发达国家一样,均在一定历史阶段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工,但其流动的原因不同。学术界一致认为,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是因为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这其中就包括农村的经济结构,如蒸汽机的发明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对水力等自然动力的依赖状态。而中国的情况则有些不同,现阶段农民工的出现与工业化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大规模农村劳动力流动时,工业总产值已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3我国大陆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卫生现状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大陆外出打工者多达2000余万人,到了90年代,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了全方位、大规模的转移阶段。1994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达到6000万人,2002年进一步达到9400万人[4]。2004年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更是增加到1.2亿人,加上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全大陆的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亿多人,成为仅次于农民而多于城市工人的第二大劳动力群体。我国的工伤和职业病主要集中在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三个行业,其中农民工是主要的受害群体。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陆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职业病患者、新发及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5]。3.1尘肺1995年4月国际劳工组织(IL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职业卫生联合委员会曾提出“ILO-WHO全球消除矽肺的国际规划”,其目标是在2005年前明显降低矽肺发病率,在2015年消除矽肺这一可预防的职业卫生问题。
我国大陆尘肺的防治形式不容乐观。有调查显示,尘肺患者主要集中在金矿采挖、石英砂粉碎和坑道工程建设等行业。
2005年国家卫生部共收到来自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暂未包括、港、澳、台的数据)各类职业病报告12212例,其中尘肺病例报告9173例,占75.11%。矽肺和煤工尘肺仍是最主要的尘肺病,分别为4358例和3967例,两者共占尘肺病例总数的90.8%;其次是水泥尘肺177例、石棉肺170例和电焊工尘肺148例。尘肺新病例主要来自煤炭行业4477例,占48.80%;其次是冶金行业905例,占9.87%。截至2005年,中国大陆的尘肺累积病例数达607570例,其中存活病人为470089例。
3.2职业中毒
目前,我国大陆职业中毒的发病特点表现为在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工中发生,其职业防护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急性职业中毒的恶性事件有增无减,且危害具有群体性,致死、致残率高;随着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工艺的引进和使用,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控制,过去未曾见过或很少发生的新危害又不断产生,如正己烷中毒、三氯乙烯中毒等新发职业病。有调查显示,430例急性职业中毒患者的患病率为68.9%,病死率为4.2%。急性职业中毒以有机溶剂引起的中毒最常见,刺激性气体引起中毒的人数最多,且农民工患病率和病死率均高于正式职工[6]。
3.3职业伤害
又称工伤,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以我国大陆建筑业为例,该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主要行业。具有现 场作业环境复杂,条件变动大,临时性强、危险性高的特点。据2004年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全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总计3893万人,其中施工现场操作人员基本上是农民工,总人数达3201万人。2005年全建筑行业的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呈现总体稳定好转的趋势,全年建筑业共发生事故2288起,死亡2607人。2005年建筑施工伤亡主要发生于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之中。其中,高处坠落致死人数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45.52%,坍塌占18.61%,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7-8]。
4国外解决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的启示4.1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安全卫生体系13世纪德国的《矿工保护法》可以算作是人类最早的职业安全法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安全立法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世界各国分别根据各自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立法体系的不同,制定出具有各自国家特点的职业安全卫生法。例如,197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早在150多年前,就制定了有关生产安全与健康的规章。1974年颁布了《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可是迄今,我国大陆还没有一部统一的安全生产领域的法律,仅从雇主的职责、雇员的权利和监督管理三方面对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作了一些规范;从职业安全卫生的管理机构来看,还没有一个统一全面负责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监管“缺位”现象。例如,卫生、安监、煤炭等部门有职责交叉,又缺少协调配合,常使监管相互脱节。
4.2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发展职业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行业的积极参与。没有职业教育培养的大量技能型人才,就没有各行业的快速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农业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已达到l1年,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日本可分别达到18年,16年,12年,14年和12年,而我国大陆农民工则与之相距甚远,由于贫困和教育落后,农民工的整体文化水平比较低,很少接受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最终致使其就业渠道比较窄,缺乏竞争力,不能满足企业对熟练技工的需求,更谈不上可供企业对专业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选择需求。
以建筑行业为例,大约90%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在高中以下,且未经过专门的技能培训。
德国在提高农民工文化水平、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德国的教育事业及其体制在欧洲属于佼佼者。学校不仅有小学、中学、理科中学,还有徒工学校、专业技术学校和综合性大学。教育形式有家庭教育、工匠技术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种。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前二种教育主要在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实践经验等方面起作用,而学校教育则侧重于对青少年的系统文化科技知识与技能教育。
4.3加强对农民工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其法律、健康和维护医疗保障权益意识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属于社会保障制度范畴,是以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为目标和宗旨,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各国在维护农民工医疗保障权益方面的做法也各有不同。在美国,看病的成本很高,农民工多半不买健康保险,小病通常不进行治疗,当遇到大病或需要急诊时再去医院。美国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医院必须先对病人进行抢救再谈医疗费。如果农民工实在无力支付大笔的医疗费,各种政策和规定会帮助这些贫困的弱势人群将这笔医疗费合法地免除掉。德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则有足够的法律保障,能从总体上充分体现出“高收入帮助低收入,团结互助”的宗旨。针对我国农民工法律知识缺乏和健康意识淡薄的情况,应加强对农民工现行法律、医疗保障政策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法律方面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有关《劳动法》等相关法律的讲座和培训,做好对农民工的法律服务和援助工作,将农民工纳入工会,强化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作用。医疗保险方面主要侧重于使农民工明白自身的权利与义务,改变农民工群体落后的健康观念,使其意识到参加医疗保险的重要性。
总之,我们千万不能忽略了加强农民工培训教育和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健康水平,这不仅仅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消除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GERRARD C E.Farmers’occupational health:cause for concern,cause for action[J].J Adv Nurs 1998,28(3):155-163.
[2]REEVES M,SCHAFER K S.Greater risks,fewer rights:U.S.
farmworkers and pesticides[J].Int J Occup Environ Health,2003,9(1):30-39.
[3]CROSS P,EDWARDS R T,HOUNSOME B,et parativeassessment of migrant farm worker health in conventional and organichorticultural systems in t he United Kingdom[J].Sci Total Environ,2008,391(1):55-65.
[4]张玉玲.公平对待农民工—访韩俊[N].光明日报,2003-01-20(B1).
[5]俞文兰,周安寿.浅谈现代企业健康促进实施要点[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4,17(3):M006-M007.
[6]祖翠义,雷卫星.430例急性职业中毒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5,21(6):377-380.
职业卫生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PDCA循环;医学实习生;教学;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070-03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首先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PDCA即Plan(计划,明确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假设)、Do(执行,实施行动计划)、Check(考核,评估结果)和Action(处理)。这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要周而复始地进行。本研究以我校某附属三甲医院2012年医院感染相关数据为底本,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我校2013―2014年265名临床实习生的医院感染教学,通过比较教学前后临床实习生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依从性及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以下简称“防控”)效果的影响,评价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方法
(一)P(计划)阶段
医学院校毕业生缺乏医院感染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大部分毕业生对医院感染知识了解不够,不能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现为:(1)无菌意识淡薄:部分实习生缺乏基本的无菌概念,无菌操作不规范,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甚至是爆发流行。(2)法律意识不强:医疗废物规范分类收集意识欠缺,执行不力,存在医疗废物混收混放现象,甚至将医疗废物跟生活垃圾混放,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相关规定。(3)手卫生意识薄弱:实习生在日常工作中事情较多,在医院各科室进行轮转,流动性大,活动范围广,加之手卫生依从性差,对“洗手指征”执行不力,从而使手成为病原菌在医院扩散和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关键环节。该院2012年我校实习生手卫生依从性仅为22.73%,远远低于三级甲等医院的手卫生要求。(4)自我防护意识欠缺:日常诊疗工作中,未能明确患者感染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有效防护措施,或欠缺自我防护意识,对职业暴露后果认识不足,未能严格遵守各项标准操作规程,从而导致职业暴露的发生。
(二)D(执行)阶段
1.学校方面:聘请附属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家为在校学生授课,讲解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实习培训中,加入医院感染防控课程,着重于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职业防护、医疗废物规范收集处理等知识,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为实习生进入临床工作做好准备。
2.医院方面:实习生进入临床科室实习之前,接受医院组织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手卫生正确率采用现场操作考核,其他相关知识采用书面形式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临床。
(三)C(考核)及A(处理)阶段
1.学校方面:将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及技能列入实习期间的临床教学查房,定期采用书面与临床技能操作的形式,对实习生进行考核。本轮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即刻指正,进行记录和汇总分析,同时列入下一轮循环中,持续改进。
2.医院方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制订考核计划,按照本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分标准,每月对全院实习生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情况和措施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以得分表示,满分为100分;考核形式包括现场考核及隐蔽性察看;发现问题,记录问题,现场纠正。同时,将所发现问题以反馈单的形式,及时书面反馈相关科室。临床科室针对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加强培训。一个月后,对记录的问题进行再次考核,同时对此次考核结果进行汇总,与前期考核情况对比分析……不断循环,持续改进。
二、对PDCA模式效果进行评价
统计分析2013―2014年实习生医院感染知识和各项技能考核情r,包括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消毒隔离知识、无菌技术操作、职业防护、医疗废物规范收集等)、手卫生(手卫生知识、手卫生正确率及手卫生依从性)及同期医院感染发生率。与2012年进行比较,对采用PDCA模式前后全院医院感染防控效果考核相关指标绘制曲线;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P
PDCA模式使用后,医院感染发生减少,医院感染例次率逐年下降,由2012年的1.91%降至2014年的1.5%。全体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及手卫生相关考核均分逐年提高(见图1),手卫生依从性从50.06%显著提高至96.91%(见表1)。同期,实习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及手卫生相关考核均分亦呈上升趋势(见图2),手卫生依从性由22.73%显著提高至2014年的100%(见表1)。
2012―2014年,实习生在附属医院职业暴露发生中所占构成比,同样呈现下降趋势(见图3)。
由此可见,PDCA循环模式教学对临床实习生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和措施执行依从性提高有显著作用,从而能显著改善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效果,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PDCA循环模式教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式。
三、讨论
医院感染是指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学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该单位的医疗质量。2010年,薛凌波等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严重增加了医疗费用的支出,延长了平均住院日。做好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意识不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执行力不够。随着医学院校的不断扩招,医学实习生在医院人员构成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国外许多国家医学院校中,设有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学。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尚未将医院感染学课程纳入医学教育中。采用医院感染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医学实习生完成医学相关知识学习,进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阶段,正是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关键时期。目前,大部分实习生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薄弱。2010年,宋薇等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口腔实习生职业防护意识进行研究发现,口腔实习生自我防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尹秀英等对江西省4所医院403名实习生调查发现,实习生手卫生知识认知正确率仅为50.0%,手卫生依从性为92.5%,执行诊疗行为后洗手依从性高于执行前,实习生手卫生认知水平不高,手卫生意识有待加强;骆安得对207名医学实习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医学实习生对医院感染知识的知晓率低,平均为41.06%,对消毒灭菌定义的知晓率平均为62.80%,其中对标准隔离预防概念的知晓率仅为29.95%,对职业暴露处置程序为31.40%,围术期预防用药总知晓率为31.88%,医疗废物概念及其分类为37.68%,六步洗手为43.48%。因此,应加强实习生的相关知识培训,降低医院感染风险。与本研究中采用PDCA模式前,实习生对医院感染防控各方面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相似。
刘波等设计的医院感染知识问卷,以客观题为主,并将实习生随机单盲分为A组和B组。采用常规课堂教学方式对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A组(培训前)和B组(培训后)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测试。结果显示,B组临床实习生对医院感染定义、标准预防概念、锐器伤之后的处置程序等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6.84%、36.84%、60.53%,检验、影像、麻醉及其他专业实习生对上述3项知识点的知晓率分别为90.49%、33.33%、50.00%,均显著高于A组(均P
PDCA循环管理,即计划―执行―考核―处理,毛翠兰等将该模式应用于护理实习生带教后发现,带教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PDCA质量持续改进,可提高带教质量,促进护理教学质量的顺利开展。本研究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联合学校及医院教学资源,对临床实习生医院感染知识进行教学、培训,通过对教学前后实习生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考核的比较,发现教学后各项考核指标明显得到提高。PDCA循环模式用于临床实习生医院感染防控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式。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Medical Intern by Using the Model of PDCA Cycle
GE Ming1,LIU Liang1,LI Feng-zhu1,XU Bo-yin2
(1.Medicine in Clinical Practice Office,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Jiangsu 226001,China;
2.Infection Management Office,Nantong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Nantong,Jiangsu 22600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