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研究结题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研究结题报告范文1
2003年秋季,我省高中开始使用新教材。高中数学新教材一改以往的旧模式,教材具有模块结构特点,分为必修与选修两部分。在内容和材料的选取、安排及处理上,增添了应用实例和知识扩展,注意数学与现代的科学技术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同时,在讨论问题,表述数学概念等方面,关注数学的历史与发展,关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现数学文化。新教材知识呈现的形式多样化,应用能力要求高,而高一数学教学课时相对减少,显然,教师继续沿用旧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围绕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来调整教学行为,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本课题在上述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根据初、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针对新教材下初高中教材衔接面临的问题,从新课程标准、知识架构、学法转变、能力要求、学生心理生理的变化等方面研究初、高中数学新教材衔接的方法问题,探索适应高中学生的教与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寻找解决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学习衔接问题的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在认识新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同化和顺应的认知结构,不断再构的过程,是在新水平上对原有认识活动来激活大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具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和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发展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内化中的再建构。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认为: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可造之材”,许多学生没有获得最优异的成绩,问题不在于学生的智力方面,而在于他们没有得到适应各自特点所需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寻求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手段,即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帮助,使其树立信心,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体目标是,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力争结合本校实际,开发校本教材,打破初高中相对封闭的系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得到自然衔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高中学习的过渡,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要求,并通过课题研究活动,进一步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树立教育新理念。
1.研究初中基础课程教学,使学生经历初中阶段教育,能获得坚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所需的数学学习能力和一定的数学素养。
2.研究初、高中新教材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基本理念,使教师能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引领,课堂教学融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新的课程标准要求。
3.研究初、高中的学习方式,结合新课程提供的多样性自主探索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研究初、高中新教材内容,对新教材的内容和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及处理,努力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探索与研究我校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学习内容、方法、技巧、心理等的衔接方法,主要包括:
1.初高中数学的有效学习方法。数学学习有其本身的特有规律与方法,新课程标准更赋予数学学习以新的程序与规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从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入手,本课题涵盖了包括准备学习、自主探索、提出问题、合作交流、建构新知、变式应用、拓展创新、课后反思的各环节、各方面学习方法。
2.各学习方法的培养受哪些因素影响?由此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为实施有效教学打下基础。
3.初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如何具体有效地实施衔接教学,尤其是知识上的衔接,以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目标,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由此逐步提出符合本校初高中衔接的特点和行之有效的数学创新教学新思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文献法,以及实验法、观察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08年5月~2008年6月)课题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课题目标体系构建阶段(2008年6月~ 2008年10月)课题论证、开题,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
第三阶段:研究方案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11年12月)设立实验班,研究初高中教材、教法差异对学生带来的影响;
第四阶段:课题研究总结提高阶段(2010年1月~2011年12月)编写校本教材;
第五阶段:课题成果深化推广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4月) 整理三年来的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和自我鉴定,邀请专家进行鉴定。
七、研究成果
经过对本课题多年的研究,我校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已经自成体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更加高涨。作为省重点高中,我课题组成员多次向兄弟学校以及来访的外省市学校同仁开出公开课,介绍衔接教学的做法;课题组的一些成熟的做法也被推广至其它学科。随着研究的深入,课题研研究的内涵不断突破,从教材教法的衔接延伸到教学管理的衔接,从书本知识的衔接延伸到教学应用的衔接,从一味关注教学成绩延伸到追求科学人文精神,课题研究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方面学校高考数学单科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学生在数学竞赛中捷报频传;另一方面课题成员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课题组有多名成员多次获得市级、省级以及国家级等多项荣誉;在省、市,国家等各级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并编写了校本课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八、问题与对策
1.问题
(1)教材方面: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2)教法方面: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且课时较充足。因而课容量小,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但高中数学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且课时少,高中教学中往往会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现过程,侧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
(3)学生方面:①心理原因:高中学生一般是16~18岁,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时期,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高中学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②学法原因:初中三年的学习使得学生形成了习惯于围着教师转,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放我录,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积极思维,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到了高中,许多学生往往仍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
2.对策
(1)注重初高中数学内容的衔接:①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高中数学新授课尽量从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如在讲二面角时,要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平面角的概念,进而提出空间角的概念。②利用旧知识,挖掘加深新知识。 如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到立体几何中就不成立。其实,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成立的,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一步一步挖掘、深入,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逐步得以接受、理解新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①注意加强化归思想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联想转化能力。转化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立体几何研究的虽是空间图形,但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来解决。比如空间平行的转化策略:证明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空间中垂直的转化策略:证明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另外,空间中的角、距离及几何体均可转化。②重视知识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思维由单维向多维发展,形成网络。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各章节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真正做到“由薄到厚”又“由厚到薄”。在复习中要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图表,以便理清概念,使其系统化,便于记忆及掌握运用。对所学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要进行分类总结,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形成学生的解题思考方法。③ 拓宽吸收知识的途经,培养“授人以渔”的自学能力。数学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源泉。但事实上,由于时间的局限,老师讲课的内容是有很的,无限的知识探索和掌握还是靠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自学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另外,在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要注重“导”与“学”,“导”就是教师在自学中起好引导、指导作用,教师可列出自学指导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教学研究结题报告范文2
关键词: 研究课题 《农村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开发与研究》 研究报告
《农村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开发与研究》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为了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的开展,课题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了专项研究,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课题的名称
《农村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开发与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作为宏观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关键一环,其中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既是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而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和制约农村幼教事业发展的关键。
目前黑龙江省还没有一套适应“农村幼师培训班”的数学教材,大部分学校使用的数学教材都存在内容多、难度大、学生不适应的问题。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原则,建立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力争使农村幼师培训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体系完整、难易适度,适合农村幼师培训班学生特点,使学生形成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课题被列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从2008年1月起,我们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实际操作。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1.研究制定农村幼师培训班数学教材的编写原则、方法和步骤,探讨实验教材使用中相关问题。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促进教师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的更新及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共同探索高等幼儿师专新的教材体系,促进高师数学教学改革;有利于增强高师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特别是增强为农村学前教育服务的意识,切实为“三农”服务;有利于把黑龙江幼专“十五”期间关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深化;有利于落实《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的观念与创新》,M・瓦根舍因的范例学习理论,约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发展”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理论。在总结以往农村幼师培训班课程改革经验和教训基础上,着重分析我校农村幼师培训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问题,把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立足于为大量的农村幼儿园提供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突出课题的实用性。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一)研究方法。
1.比较法:以三年制幼师教材、中师教材为依托,以高中教材为主线,编写“现实的”教材。
2.实验法:对学生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前测、问卷、数据统计。在2008年9月编写教材,试用教材,试用一年后进行测试反馈,对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再与第一次数据进行比较。确定两个实验班,分别采用新、旧教材进行教学对比实验。
3.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状况、学习动机、学习适应性等方面作问卷调查。
(二)研究内容。
根据“课程发展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学生的学习放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的主要观点,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校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出发,编写出一套适用于农村幼师培训班特定学生群体的“现实的”数学教材。
四、课题的阶段成果
(一)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研究的材料,统一思想,确立了课题研究任务和研究重点,并围绕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二)完成对学生和幼儿园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三)完成第一学期教材的编写及第一学期实验课的教学与研讨。
(四)通过本阶段试用教材的情况,结合我校农村幼师培训班需参加成人高考提高学历及学时变化的实际情况,对比几种相关教材,将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如下:
1.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28学时)。
(1)集合。(2)子集、全集、补集。(3)交集、并集。(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法。(5)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6)逻辑联结词。(7)四种命题。(8)*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第二章:函数(40学时)。
(1)映射与函数。(2)函数的基本性质。(3)*反函数。(4)指数。(5)指数函数。(6)对数。(7)对数函数。(8)*幂函数。
3.第三章:三角函数(40学时)。
(1)角的概念的推广。(2)弧度制。(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5)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7)*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8)*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9)*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10)*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4.第四章:数列(28学时)。
(1)数列。(2)等差数列及通项公式。(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4)等比数列及通项公式。(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5.第五章:平面解析几何(68学时)。
(1)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5)*平移。(6)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7)直线的方程。(8)*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9)曲线和方程。(10)圆的方程。(11)*椭圆的方程及性质。(12)*双曲线的方程及性质。(13)*抛物线的方程及性质。
6.第六章:排列、组合和概率(50学时)。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2)排列。(3)组合。(4)随机事件的概率。(5)*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6)*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7)*独立重复试验。(8)*随机抽样。(9)*用样本估计总体。
7.第七章:导数(18学时)。
(1)极限。(2)导数的概念。(3)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4)*函数的单调性。(5)*函数的极值。(6)*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8.第八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34学时)。
(1)平面。(2)空间两条直线。(3)空间直线和平面。(4)空间两个平面。(5)棱柱。(6)棱锥。(7)球。
(注:阴影部分为新增内容,带*章节为选学内容。学时说明:一年级每学期17周,每周4学时,共计136学时;二年级上学期17周,每周4学时,下学期17周,每周2学时。共计102学时。总计:238学时。)
五、问题与反思
通过本阶段的研究,我们发现要深化课题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课程改革力度不大,新教材的知识、习题编写难度还较大,教材内容及举例贴近幼儿的不多,体现幼师特点不明显,教学还不能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修订稿中有待加强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黄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 数学(上、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教学研究结题报告范文3
自2011年11月承担该县级课题以来,本课题组按照课题实施方案,我们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现将阶段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1.积极做好课题准备工作
为了更好的开展研究活动,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并着手进行课题准备。事先我们召开了课题组主要成员会议,对各自的分工做了具体的布置,研讨了课题实施方案。
2.扎实进行课题研究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重点加强了对以下内容的研究和探讨:
七年级:(1)探索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2)利用几何画板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
(3)利用几何画板学习三角形有关概念,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
八年级:(1)利用几何画板的画图功能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2)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功能探索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
(3)利用几何画板学习三角形的重心。
(4)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分式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的教学。
九年级:(1)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
1)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通过系数a的变化总结二次函数图像-抛物线开口大小的变化规律。
2) 利用几何画板的作图功能及动态效果让学生比较y=ax2与y=a(x- h)2及y=ax2与y=ax2+k的变化。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移规律。
3)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探究相似三角形和位似。
1)利用几何画板演示三角形中一条直线的平移的动态过程,归纳相似三角形的几种基本图形,进而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推理方法。
2)利用几何画板研究几何中的动点问题。
3)利用几何画板探索位似的性质。
3.取得的成绩
通过一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课题组成员积极进行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写成论文。王时玲、和锡超、贯琦睁、潘洪庆的论文都在县级论文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信息技术与数学课有机、有效整合在学生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等诸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其直接作用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反思与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革,向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趋势迈进。信息时代数学教学具有两重性,兼具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实验数学的属性。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实验数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促进了数学形态向学生可接受的教育形态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应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我们参与新课程下信息技术有效促进数学教学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与老师的合作、探究和反思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积极的思维。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变为学习工具,不断地进行反思,力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科学性、有效性。
由于我们南桥镇地处苏鲁交界处,外出打工的很普遍,留守儿童多,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自治能力较差,管理起来十分困难,工作难度增大。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大不利因素。
5.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打算
新教学策略强调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通过教学研究,整理新课程初中教材中所有与信息技术整合点,配置整合教学建议、课件和典型课例,写教学体会和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结题报告范文4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由此可见,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他们通过设计相应的情景传授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容、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任务型教学的实效性。
作为一名有着32年中学英语教龄的教师和主管英语教学的学校领导,我针对我校英语科教师校本培训课程的开展和我校进一步深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际需要,对如何提高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进行了相关研究。
二、研究目的
(一)总目标
提高中学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课前教学设计能力、课中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及课后的发展性评价能力。
(二)具体目标
1.教师要具备超前的教学理念。我们要改变传统外语教学中只看重知识点的讲授和记忆,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的理念,培养“强调基础性,以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不同层次的外语人才”的理念,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能用英语交际。
2.提高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的生活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任务的含义,并根据课文内容、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和原则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组织和设计任务。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各任务之间要相互联系,形成阶梯性以及挑战难点的任务链,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3.提高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能力。教师要懂得客观地、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多种手段的综合性评价。评价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应突出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研究的方法
(一)观察法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分长期观察、短期观察等。通过教师的日常工作,包括工作的态度、撰写专业论文的次数和质量,常规教学中的备课质量、教学质量等来了解教师对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熟练程度。
(二)谈话法
通过与教师的交流,特别是与学校年轻教师深入交谈,了解到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真知灼见,重点了解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操作实效性的理解,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
(三)调查分析法
通过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学期期中和期末教学测评以及全县英语统测、学科竞赛等途径了解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程度和效果。
(四)文献资料法
收集整理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更新教育观念,贯彻纲要精神,借助理论经验,指导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
(五)归档法
把每个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整理成小档案,以供随时了解教师的发展情况,便于分析、统计。
(六)经验总结法
组织本校的英语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学习理论知识和经验文章,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及时提炼经验,并定期有效地开展教师经验交流会,交流教学经验,推动英语教学向前发展。
四、研究的实施
我们制定了《惠东县平山二中如何提高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方案,并以“如何有效提高我校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和“如何有效提高我校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为研究目标,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学习理念、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在英语教研组内全面进行研究。下面是我们在研究中的一些做法。
(一)宽松和谐、活泼愉快的任务型教学环境
教师只有在对学校行政管理方式不感到排斥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激发教学创新的火花。如果有些学校领导自以为是地冒充权威,对任务型教学模式大加限制,指手画脚,不但不能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反而会适得其反,使任务型教学模式流于形式,毫无实效。因此,学校要创造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学校行政领导应放下架子,把自己和教师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共同探讨学习,使任务型教学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发挥,尊重教师的专业地位和权威,创造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教学气氛。
(二)积极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推动学科教师的全面发展
公正选拔专业造诣强、学科修养高以及在教师中具有权威的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以学科带头人牵头,年轻骨干教师为主的英语教师队伍,鼓励其他英语教师争当先进,积极进修。学校鼓励教师多渠道进修深造,积极派出教师外出学习,下乡送课,鼓励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此,我们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1.每年举办一次英语教师任务型教学能力大赛。通过教学大赛,发掘教学新秀,扩大骨干的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以及实施任务型教学的能力,不断积累丰富有关任务型教学的实践经验,大大推动了我校任务型教学的纵深发展。
2.加强科组集体备课制度建设。集体备课制度在我校实施历史已久,成效也显著。但是结合任务型教学的实际需要,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根据自身不同的教学任务,分别开展不同形式的集体备课方式。初一的集体备课强调提高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和学科素养的培养,侧重课外的小专题研究,如对中西节日文化的对比、中西姓名文化的对比研究等,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初二、初三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
3.完善英语常规教学的公开课制度,做到每个教师的每节课都是优质课,每节课都是公开课,科组内部教师轮流上公开课,使常规课优质化,优质课常规化,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每位教师要坚持做到加强课前的教学设计,做到心中有任务型教学,将任务型教学渗透到每一节课中。
(三)建立一套完整的任务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育评价将学生的学习作为唯一的评价对象,将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任务型教学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注重过程和评价对象的教学评价。评价的内容除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外,还应包括品德与科学文化素养、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等。评价的组织形式可以有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以及主观和客观测试等,使突出性的评价、整体性的评价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构建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五、研究的效果
(一)通过课题的研究,大大增强了我校英语科组内的科研气氛,培养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根据自己研究的方向,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总结、提高。几年来,教师们写了不少论文、教案、案例,同时参加了各级各类的业务竞赛。
(二)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优化了教学过程,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任务型教学模式实施以来,我校的英语成绩在历年中考当中年年攀升。优秀率、及格率和高分人数均超过全县的平均水平。作为一所普通中学,能取得如此成绩,确实不易。
(三)通过课题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校英语教学质量,大部分学生能够保持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并树立自信心,养成较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学生能够用英语完成各种交际任务,具有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多次全国性英语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05年,由我指导的学生蔡安琪、杨文峰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初三年级组二等奖,梁梦意、欧晨君在2005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初三年级组三等奖。
六、研究后的反思
教学研究结题报告范文5
课题来源:审批经费:
委托部门:配套经费:
课题负责人:承担部门:
课题组成员:
根据《___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签订本合同。
一、 研究内容和目标,以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二、 提交成果的形式、数量、使用范围以及效益分析等。
三、 经费概算及分年度使用计划。
合计费用:
其中:
────┬────┬────┬────┬────┬────┬────┬────┬────
│项目年度│图书资料│调研费 │版面费 │上机费 │成果打印│小型会议│文具费 │其它费用│
││费 ││││费 │费 │││
├────┼────┼────┼────┼────┼────┼────┼────┼────┤
│XX-200│││││││││
│6 │││││││││
├────┼────┼────┼────┼────┼────┼────┼────┼────┤
│XX-200│││││││││
│7 │││││││││
────┴────┴────┴────┴────┴────┴────┴────┴────
四、 课题起止时间及年度计划内容。
五、 课题负责人必须按时向教务处提交进展情况报告。
六、 课题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必须到教务处办理有关结题手续,及时提交结题申请书、课题研究报告、课题成果鉴定书及合同规定的研究成果。
七、 由于各种原因课题不能继续进行时,课题负责人应向教务处提出报告,说明原因,终止该课题,并办理有关手续。
八、 本项目的其他管理按《___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执行。
九、 本合同一式三份,委托部门、承担部门、课题负责人各执一份。
委托部门:承担部门: 课题负责人:
教学研究结题报告范文6
少虚幻,多真实
一些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要参加小课题研究,教师也为了能使自己的能力发挥效益,就随便申请一个研究项目,一直到结题时主研人都不知道课题的内容,一般都是第一主研人一个人在研究。上级教育学会规定:没有参加小课题研究且没有结题的不能将教研文章送去参评。这就导致了小课题研究的不真实,使得一些学校把小课题的内涵无限扩大,和一些传统意义的一般课题和大课题混为一谈。有些与教育有关的问题并不适合缺乏研究基础的教师来做,一线教师所选的小课题研究力求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切入点要小,比如“如何构建解决数学问题的模式研究”,因为其涉及面大,研究范围较广,就不能作为一个小课题来研究。在“问题即课题”思想的指引下,有些学校片面以为凡是问题就是课题,问题较小的就是小课题了。小课题并不等于小问题,小问题能不能转化为小课题,取决于小问题本身的研究价值,没有研究价值的小问题是不能转化为小课题的。学校管理者要把工作做实,只有站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彻底抛弃“资料迎检情结”,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轻装上阵,才能使他们满载而归。
少假化,多鲜活
在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师面临着若干微观层面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的难点问题更是千头万绪。另外,各地因地域的不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文化教育水平的差异等方面的因素,直接影响到小学教学效益与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此,我县教研室决定于2009年在我县范围内实施小课题研究,以引领广大小学教师积极投入教学行动研究,着手校本化小课题研究。其实,真正想做研究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教师,绝大多数教师纯粹是为了能使自己有文章参评获奖。因为只有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立项的小课题方研究并结题的才可参加一年一度的论文评选,这样学校不得不在对小课题研究的管理中,完全按照一般课题管理的过程对其进行管理,诸如教师申请、可行性评估、阶段性成果等一应俱全,造成了立项泛滥,行动没有,结题造假补材料等现象。这样的小课题研究对学校、对教师毫无益处。小课题研究就是因为研究简单灵活、亲近教师而受到基层教师青睐,对小课题研究管得过细就会让其失去生命力。在管理中,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校管理者没有必要把关注点放在如何将小课题研究由无序整合为有序,而应该放在如何使教师的小课题研究由自发逐渐引向自觉,研究方法也应灵活。小课题研究强调个人反思,但绝不拒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笔者以为,教育教学研究本身就没有“单位”之分,我们可以打破教研组、年级组、学校、区域甚至时空界限进行研究,比如可以采用网络教研的形式,自由组合成为研究团体。灵活的研究方法必然会带来愉快的研究过程,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的效益。
少空泛,多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