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结题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结题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结题报告

护理结题报告范文1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2.0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2-0092-02

产科护理工作对于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健康安全是十分必要的,提高护理质量对于防止不良反应及后遗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近些年来,产科护理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发展中,一般常规的产科护理模式也浮现了较多问题,不能满足产妇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整体护理与孕期保健相结合的护理模式逐渐应用[1-2]。本文主要就该种护理方式与常规护理方式达到的效果做比较,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现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待产孕妇140例,平均年龄(25.31±5.69)岁,平均妊娠时间为(39.2±2.2)周,按照随机分配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所有对象均为初产妇,单胎妊娠;(2)所有产妇均未有认知障碍、无家族遗传史,妊娠期间未患有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3)所有产妇学历中专及以上,学习接受能力强;(4)所有产妇知情本研究并自愿参加。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孕产期保健教育宣传与整体护理相结合的模式;具体措施如下:保证环境的舒适和安静,保证产妇充足的休息和较高的睡眠质量,注意产妇个人清洁卫生,定期进行阴道清洁;为产妇制定合理且营养全面的饮食方案,多食用高热量低脂肪的食物,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保证营养的供给,制定适当的运动方案,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加产妇的体力和免疫力;帮助产妇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重点关注产妇的心理状态变化,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对于生产和哺育均较为陌生,出现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在所难免,当产妇出现心理异常时,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通过交流沟通转移其注意力,讲述过往成功案例提高其自信心和兴趣,呼吁产妇家属参与进来,让产妇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定期开展知识讲座,讲解产前应该注意的事项,生产时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产后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正确方法等,使产妇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耐心解答产妇的问题,避免引起产妇心理的巨大起伏波动。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评价护理前后两组产妇的抑郁焦虑的情况,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程度、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产妇生产方式;以护理满意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项目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宣讲知识的深度和作用效果等,总分100分,90分及以上设为非常满意,70分以上为满意,其余均为一般。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产妇生产方式和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对生产相关知识掌握优秀率更高,顺产率更高(P

2.4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后,两组产妇抑郁焦虑情况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大(P

3 讨论

护理结题报告范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综合性三级医院,开放床位800张,设置护理单元18个,护理人员404名(女性396名,男性8名),造口治疗师1名,伤口专科护士2名。2012年院内压疮发生率0.471‰,2013年院内压疮发生率0.941‰。护理部经过系统追踪,找出压疮发生率增高的原因:多数科室压疮护理标准不健全;护理人员对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及预防、护理相关知识不熟悉;临床压疮预防工具欠缺;医生对压疮预防关注度不够;夜班护理人力不足;患者及家属对压疮预防认知不足。

1.2方法

1.2.1项目启动阶段由医院主管院长授权,成立压疮护理质量指标改善项目管理组。指定造口治疗师兼护理部副主任为项目负责人,负责工作安排及与各部门沟通,解决质量改善中的问题。项目组成员护理部1人、医务股1人、设备科1人、信息科1人、总务股1人、药械部1人共6人组成。团队成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兼职本项目工作。该项目的组织结构是一种矩阵式结构,对该项目相关人员进行了角色划分,院领导负责项目的审批及监督执行。1.2.2项目规划阶段首先自制压疮质量管理现况调研表对我院各科室压疮护理现状进行调研,并征集护理人员意见。进一步确认压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收集改善前数据。项目负责人及时组织团队成员召开工作会议,围绕项目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改进,研究问题改进的可行性。最后,结合调研情况及2012年、2013年监测的压疮数据,明确压疮项目改善目标,拟定院内压疮发生率≤0.706‰。拟订压疮护理指标专案改善项目计划书及项目实施进度表,建立与完善压疮管理制度、工作指引,规范压疮风险预测、预防及处理流程,组织全员培训。护理部负责项目全过程的控制,并监控项目的运行情况,纠偏改进。同时护理部还具体负责工作指引、流程修订、压疮预防技能培训及临床压疮风险患者识别、预防监控与管理。医务股负责医疗团队压疮预防中责任的落实,如配合、支持护理人员做好压疮风险识别、告知、预防措施落实;设备科、总务股、药械部负责临床压疮预防器具更新与配置;信息科负责压疮预警系统的构建,便于压疮预警及信息通报。最后由护理部负责项目的结题报告。1.2.3项目执行阶段虽然项目管理理论在企业发展中已经较为成熟,但应用于护理质量改善还是一种新鲜事物。在项目执行阶段做好动员宣传,营造正性的工作环境,组织专题培训,加强团队建设,增强团队的责任感、凝聚力和个人成就感。项目负责人和团队成员主动协调和督导项目进度,积极发挥团队作用,集思广益,整合资源,实现项目目标。项目负责人定时向院领导汇报,争取得到院领导持续的支持。1.2.4项目控制阶段对压疮改善项目的运行及改进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控,包括对压疮风险评估量表的使用、压疮护理用具及预防措施实施等进行现场督导,对项目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将阶段执行结果与计划情况进行比对,及时发现偏移,不断优化改进过程。1.2.5项目收尾阶段对项目实施整个过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完善压疮管理制度和工作指引、操作技术流程,汇编成册。

1.3评价方法

①比较项目管理实施前后院内压疮发生率。②伤口专科护士在项目管理实施前及项目收尾阶段对各科室压疮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识别及预防护理措施实施情况。

2实施效果

项目管理实施后,院内压疮发生率由2013年的0.941‰下降至2014年的0.643‰;压疮风险准确识别率由56.0%提升至90.1%;压疮预防措施正确率由78.0%提升至91.5%。

3讨论

护理结题报告范文3

1.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分析

1.1 毕业论文相关知识欠缺

多数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是首次接触毕业论文,在这之前他们从未受过相关的完善而系统的写作训练,致使不少学生一时无所适从。而且,医学护理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通常在进行临床实践实习的前期,而这一时期通常正是重要的专业课学习阶段;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又面临着各种考试以及就业单位的种种考核等实际问题,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地研究和准备毕业论文课题的设计。

1.2 教学管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呈膨胀性发展,学生数量增加迅猛,而相关的管理人员有限,管理水平又参差不齐,面对各种变化的新情况,不能与时俱进地迅速做出应对。南阳理工学院作为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学科门类较多,各学科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大多不同,这给管理工作更增添了难度。而且,个别管理人员办事推诿、拖拉、不负责任,导致教学文件不能迅速有效地传达到指导教师手中,统计数据不准确、不及时,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影响较大。

1.3 指导教师投入精力有限

由于学生数量猛增,师生比例存在着严重的失调现象。就我院医学护理专业而言,每位指导教师带有十多个毕业学生,而且多数教师都承担有大量的科研和教学任务,投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明显不足。个别教师对工作相当不负责,甚至有的教师连学生的毕业论文都没有仔细地审阅,致使论文中出现大量的低级错误。在开题和答辩时,一些教师既不提问也不指正,或者教师自身的知识面较窄、知识层次较低,这些问题的出现也造成了毕业论文质量的严重下滑。

1.4 部分学生缺乏进取精神

毕业论文设计时期也是教学管理上相对松散的时期,尽管这段时间事情比较多,但教学内容的时间性要求不像课堂教学那么严格,这使得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对自己放任自流;有的学生文字表达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却不虚心请教;有的学生不拟定提纲,写论文时东一句、西一句,不能合理、正确地描述课题内容和自己所从事的临床实践工作。

2.论文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建立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

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管理,笔者设想构建出一套包括4个层次(教师一专业系一学院一专家组的动态管理模式,并从我院医学护理本科毕业设计开始实施,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指导教师及院系之间的协调与监管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从图中可见,监控体系主要包括论文选题与设计、设计的实施与督查、成果评估3个核心环节,过程严谨,工作量饱和。各环节的具体特征如下。

2.1.1 论文选题与设计  这一环节从临床实践前4周开始进行,采取“题目公开、双向选择、院系调控”的方法,指导教师结合临床实践需求、医院实际状况、科研项目、教学改革与管理、学生自身素质水平等情况设计题目,题目要求本着目标明确,难易度适中,可控性强的特点,特别要注意结合具体临床实践。既可以由导师亲自设题,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根据所查文献资料等自己进行选题,选题可全方位、多角度涉及。设计完毕的课题由导师汇总至系里,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对每一个课题进行“盲审”,包括题目的方向、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等,对不合格的课题坚决予以退回,要求重新修改完善直至达到标准要求。最后,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将合格的课题送交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后者对所选课题进行总审把关后,上网公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环节要有一个发动宣传时期,针对全系护理专业将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全体学生,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写作和培训指导,从而使护理专业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其求知欲和科研兴趣。还应组织指导学生阅读专业刊物,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并向学生介绍成功者的典型事例,树立信心,激发兴趣。最后,将选题表和任务书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要求其撰写课题大纲并将选题表和任务书填好,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修改后再将以上材料返回给所指导的学生,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参与到临床实践之中。

2.1.2 设计的实施与督查  这一环节是完全的动态流程,从资源的合理组织(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应用相关的实验设备、收集病例、论文的设计规范等)到设计任务的完成,涉及的各种相关表格和项目的填写,学生是主要实施者,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解惑和把关,学院督导小组进行全过程监控。

学生根据课题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仔细规范地收集病例,分析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其中病例的收集是关键,要尽可能多地去收集病例,对所收集到的病例要尽可能详细地进行记录,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各种阳性和阴性体征、诊断或印象及治疗处理意见等都要做到认真、仔细地记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随时和导师进行交流沟通,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开题报告撰写完毕,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再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特别是对开题报告中相关内容的创新性进行严格评估。评审完毕,将需要补充修改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其根据专家指导意见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随后,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拟定各周计划进行前期具体的课题设计工作,主要涉及细节方面的完善等内容。

学院督导小组要严格进行监督管理,包括严格执行教师和学生的考勤和请假制度。督导小组应定期聚会,反馈意见,提出建议,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对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心理问题更应该特别关注,确保学生安心顺利地进行临床实践和毕业课题设计。为保证毕业论文保质保量地完成,根据周进度计划表,要在中期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工作,并将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通报,多方沟通以确保问题通过最有效的途径得以迅速解决。

临床实践后期,要求学生抓紧时间完成毕业论文,并深入总结探讨,将所遇到的具体情况随时和导师沟通交流。待论文写作完成之后,要求学生特别仔细地去审核其中的关键词、统计数据表、图表、参考文献等相关内容,注意其中的规范书写方式,避免学生养成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的写作习惯。随后,进入-到毕业论文的结题审核和专家评定阶段。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严格仔细的审核评定工作,在选择专家时,必须邀请课题专业相关领域的专家,专家组的成员不得少于7人,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不少于5人,专家评审小组的主席必须是取得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人员。毕业设计的实施与督查这一环节是毕业论文最主要和最核心的环节,整个过程大约历时18周。

2.1.3 成果评估  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包括: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临床案例收集、整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方案和结构的合理性、创新性;独立工作能力;文字综合表达能力的准确性、规范性;图表的美观和质量;整个设计写作过程的工作态度。其中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的意见各占20%,答辩小组意见占60%。答辩内容包括个人对论文的设计撰写的全过程、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论文形式的规范性以及内容的质量高低;论文答辩过程中回答问题的严谨性和正确程度等。由答辩评委会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分别打分,最终得出平均答辩成绩。综合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给出的成绩以及最终答辩成绩,得出综合成绩,并经学院教学评审委员会进行最终审核和验收后,将成绩在网上进行公示,并以此来评估导师教学和学生培养目标相符合的程度。对于特别优秀的毕业论文,由学校推荐并提供经费在相关专业期刊发表,为提升专业品牌和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做贡献。同时,对毕业论文的作者及其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在全院范围内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毕业设计成果评估这一环节大约历时2周。

2.2 建立学生论文意见反馈统计数据库

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之后,根据我院护理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和相关文献资料,设计一些调查问卷,如调查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知和态度,包含是否有必要写毕业论文、写作态度是否认真等多个选项以及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前、中、后期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议的解决办法等。前者可以采用半开放问卷,而后者可采用开放性问卷,允许学生自由回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再次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一方面,可以真实而充分地反映撰写毕业论文是否在学生中起到积极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交流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积极地探索研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之后的毕业生论文设计的顺利进行做更为完善和充分的准备。同时,将这些调查资料建立数据库,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既可以在整个学院内部之间进行有效交流,也可以在兄弟院校之间进行交流,以实现成果和经验共享,为整个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3.结语

护理结题报告范文4

 

对医学护理学专业而言,毕业论文是其实践性教学环节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本科人才培养规划的主要组成内容之 1。设计撰写毕业论文有助于护理专业学生应用医学护理学及 相关学科的知识理论、思维认知方法对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高学生参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积极 性,增强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毕业论文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考核依据。因而, 对毕业论文进行深入研究并实施改革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护理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分析 1.1毕业论文相关知识欠缺

 

多数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是首次接触毕业论文,在这之前他们从未受过相关的完善而系统的写作训练,致使不少学生一时 无所适从。而且,医学护理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通常在 进行临床实践实习的前期,而这_时期通常正是重要的专业课 学习阶段;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又面临着各种考试以及就业 单位的种种考核等实际问题,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地 研究和准备毕业论文课题的设计。

 

1.2教学管理质量有待进_步提高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呈膨胀性发展,学生数量增加迅 猛,而相关的管理人员有限,管理水平又参差不齐,面对各种变 化的新情况,不能与时俱进地迅速做出应对。南阳理工学院作 为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学科门类较多,各学科对毕业论文的 要求大多不同,这给管理工作更增添了难度。而且,个别管理人 员办事推诿、拖拉、不负责任,导致教学文件不能迅速有效地传 达到指导教师手中,统计数据不准确、不及时,对学生完成毕业 论文影响较大。

 

1.3指导教师投入精力有限

 

由于学生数量猛增,师生比例存在着严重的失调现象。就 我院医学护理专业而言,每位指导教师带有十多个毕业学生, 而且多数教师都承担有大量的科研和教学任务,投入指导毕业 设计的精力明显不足。个别教师对工作相当不负责,甚至有的 教师连学生的毕业论文都没有仔细地审阅,致使论文中出现大 量的低级错误。在开题和答辩时,_些教师既不提问也不指正, 或者教师自身的知识面较窄、知识层次较低,这些问题的出现 也造成了毕业论文质量的严重下滑。

 

1.4部分学生缺乏进取精神

 

毕业论文设计时期也是教学管理上相对松散的时期,尽 管这段时间事情比较多,但教学内容的时间性要求不像课 堂教学那么严格,这使得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对自己 放任自流;有的学生文字表达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却不虚 心请教;有的学生不拟定提纲,写论文时东一句、西一句,不 能合理、正确地描述课题内容和自己所从事的临床实践工 作。

 

2论文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建立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

 

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 管理,笔者设想构建出一套包括4个层次(教师一专业系一学 院一专家组的动态管理模式,并从我院医学护理本科毕业设 计开始实施,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指导教师及院系之间的协 调与监管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体系流程详见图1。从图 中可见,监控体系主要包括论文选题与设计、设计的实施与督 查、成果评估3个核心环节,过程严谨,工作量饱和。各环节的 具体特征如下。

 

2.1.1论文选题与设计这一环节从临床实践前4周开始进 行,采取“题目公开、双向选择、院系调控”的方法,指导教师结 合临床实践需求、医院实际状况、科研项目、教学改革与管理、 学生自身素质水平等情况设计题目,题目要求本着目标明确, 难易度适中,可控性强的特点,特别要注意结合具体临床实践。 既可以由导师亲自设题,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根据所查文献资料等自己进行选题,选题可全方位、多角度涉及。设计完毕的课题由导师汇总至系里,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对 每一个课题进行“盲审”,包括题目的方向、深度、广度及工作 量等,对不合格的课题坚决予以退回,要求重新修改完善直至 达到标准要求。最后,由系审核评估小组将合格的课题送交学 院教学督导小组,后者对所选课题进行总审把关后,上网公 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环节要有一个发动宣传时期,针 对全系护理专业将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全体学生,邀请经 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写作和培训指导,从而使护理专业学生了 解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 研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其求知欲和科研兴趣。还应组织指导 学生阅读专业刊物,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并向学生 介绍成功者的典型事例,树立信心,激发兴趣。最后,将选题表 和任务书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要求其撰写课题大纲并将选题 表和任务书填好,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修改后再将以上材 料返回给所指导的学生,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参与到临床实 践之中。

 

2.1.2设计的实施与督查这一环节是完全的动态流程,从资 源的合理组织(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应用相关的实验设备、收集 病例、论文的设计规范等)到设计任务的完成,涉及的各种相关 表格和项目的填写,学生是主要实施者,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解 惑和把关,学院督导小组进行全过程监控。

 

学生根据课题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仔细规范地收集病例,分 析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其中病例的收集是关键,要尽可能多 地去收集病例,对所收集到的病例要尽可能详细地进行记录, 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对患者的姓名、性别、 年龄、职业、籍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各种阳性和阴性体征、 诊断或印象及治疗处理意见等都要做到认真、仔细地记录。在 这一过程中,学生要随时和导师进行交流沟通,并在导师的指 导下做好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开题报告撰写完毕,由系审核 评估小组再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特别是 对开题报告中相关内容的创新性进行严格评估。评审完毕,将 需要补充修改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其根据专家指导意见 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随后,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拟定各周计划 进行前期具体的课题设计工作,主要涉及细节方面的完善等内 容。

 

学院督导小组要严格进行监督管理,包括严格执行教 师和学生的考勤和请假制度。督导小组应定期聚会,反馈意 见,提出建议,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对学生在临床实践中 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心理问题更应该特别关注,确保学 生安心顺利地进行临床实践和毕业课题设计。为保证毕业 论文保质保量地完成,根据周进度计划表,要在中期进行一 次全面系统的检查工作,并将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 和通报,多方沟通以确保问题通过最有效的途径得以迅速 解决。

 

临床实践后期,要求学生抓紧时间完成毕业论文,并深入 总结探讨,将所遇到的具体情况随时和导师沟通交流。待论文 写作完成之后,要求学生特别仔细地去审核其中的关键词、统计 数据表、图表、参考文献等相关内容,注意其中的规范书写方 式,避免学生养成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的写作习惯。随后,进入到毕业论文的结题审核和专家评定阶段。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 家进行严格仔细的审核评定工作,在选择专家时,必须邀请课 题专业相关领域的专家,专家组的成员不得少于7人,其中校 外专家不少于2人,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不少于5人,专家 评审小组的主席必须是取得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人员。毕业 设计的实施与督查这一环节是毕业论文最主要和最核心的环 节,整个过程大约历时18周。

 

2.1.3成果评估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包括:毕业论文设计过程 中临床案例收集、整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方案和 结构的合理性、创新性;独立工作能力;文字综合表达能力的 准确性、规范性;图表的美观和质量;整个设计写作过程的工 作态度。其中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的意见各占20%,答辩小 组意见占60%。答辩内容包括个人对论文的设计撰写的全过 程、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论文形式的规范性以及内容的质 量高低;论文答辩过程中回答问题的严谨性和正确程度等。由 答辩评委会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分别打分,最终得 出平均答辩成绩。综合导师和评审小组成员给出的成绩以及 最终答辩成绩,得出综合成绩,并经学院教学评审委员会进行 最终审核和验收后,将成绩在网上进行公示,并以此来评估导 师教学和学生培养目标相符合的程度。对于特别优秀的毕业 论文,由学校推荐并提供经费在相关专业期刊发表,为提升专 业品牌和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做贡献。同时,对毕业论文的作 者及其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 在全院范围内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毕业设计成果评估这一环 节大约历时 2 周。

 

2.2建立学生论文意见反馈统计数据库

 

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之后,根据我院护理专业本科生 培养计划和相关文献资料,设计一些调查问卷,如调查学生对 毕业论文的认知和态度,包含是否有必要写毕业论文、写作态 度是否认真等多个选项以及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前、中、后期 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议的解决办法等。前者可以采用半 开放问卷,而后者可采用开放性问卷,允许学生自由回答。通过 发放调查问卷,再次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一方面,可以真实而 充分地反映撰写毕业论文是否在学生中起到积极的效果,另_ 方面,也可以从交流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积极地探索研究, 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之后的毕业生论文设计的顺利进行做 更为完善和充分的准备。同时,将这些调查资料建立数据库, 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既可以在整个学院内部之间进 行有效交流,也可以在兄弟院校之间进行交流,以实现成果和 经验共享,为整个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做出贡 献。

 

3结语

 

毕业论文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上述改革,建立有效的动 态监管体系和积极的反馈途径,护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 质量较以往有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对答辩的问题较为重视,答 辩的准备也比较充分。同时,其论文写作水平也有了明显的进 步,在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科研设计、实验要素、科研 资料、统计学处理、参考文献引用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 体会。通过这一创新改革,不仅较好地完成了撰写毕业论文的任务,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创作和科研的热情,增强 了导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团结协 作,从而较好地实现了大学本科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和任务。

护理结题报告范文5

关键词:护理技能大赛;教学改革;专业建设

护理技能大赛作为职业院校体现重技能、精技能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职业院校历年重视的重点工作。根据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有利于现场检测和展示护理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成果,总结成功经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1]。本文通过对我院2012年以来参加护理技能大赛取得的成绩分析,总结我院护理技能大赛的成果、经验和教训,结合其他院校的宝贵经验,探讨护理技能大赛对护理专业建设方向的引导作用和护理专业内涵建设的启示,现报告如下。

1 成果主要内容

1.1护理技能大赛获奖 2012年1月份安徽省教育厅启动了全省护理技能大赛并由我院承办,由护理系具体负责学生的培训、选拔、训练。同时为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我院首先在全院范围内广泛动员,护理系全体学生积极踊跃报名参赛,最后分别在高职组、中职组各选出4名学生作为参赛队员。中职组派出的3位选手在“2012年安徽省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了1个一等奖和2个二等奖。经过省队集训选拔,1位选手作为省队员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全国护理技能大赛,获得了三等奖。高职组3位选手在2012年安徽省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了集体赛项的一等奖、个人赛项的二等奖、三等奖各1个。随后派出4位选手作为安徽省代表队,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3人获得二等奖、1人获得三等奖。目前,获奖的毕业学生,均已被二甲以上医院录用。

2014年选派的3名学生分别获得安徽省护理技能大赛(高职组)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并作为省队队员参加了2014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高职组)的比赛,获得了二等奖。2015年在安徽省护理技能大赛(高职组)比赛中获得了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一等奖选手作为省队队员参加了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高职组)的比赛,获得了三等奖。2016年我院8位选手在安徽省护理技能大赛(高职组)比赛中获得2个团体一等奖,其中团体一等奖代表安徽省队参加2016年在山东滨州举办的全国护理技能大赛(高职组)获得了团体三等奖。这些奖项的获得,充分体现我院护理专业作为省级特色专业是实至名归,充分展示了我院护理专业的建设成果。

1.2获奖辐射作用

1.2.1大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1.2.1.1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比赛过程中,学生要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陌生的裁判、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院校和陌生的竞赛场所,整个竞赛过程既要比操作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赛程,紧张和压力对每个参赛选手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从备赛的竞赛,正是一连串的环境压力,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1.2.1.2大赛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赛在技术平台上是国内最先进的,大赛的赛项设计融入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观念和企业文化,这些都为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主提高职业能力创设了先决条件。更重要的是,大赛转变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过去教师上课主要着眼于如何教,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能乖乖的听讲。然而随着备技能竞赛的隐性影响力,教师上课的主要任务变成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学生更有主动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角。

1.2.1.3大赛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技能大赛中,选手勤学苦练,极大地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不少赛项要求以团队形式参赛,不仅要求个人专业技能娴熟,更要求团队成员间配合默契,只有团队合作才能达到大赛任务模块及标准。同时,这种竞赛的组织形式使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大为改观。众多职业院校基于大的要求,引导学生自发组建竞赛团队,整个团队能够为了共同的目标, 互相信赖协作、互相勉励,共同去争取胜利。

1.2.2大赛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和毕业生就业率

1.2.2.1提升了我院的知名度 我院参赛选手在护理技能大赛中获此殊荣,大大提高皖西卫生职业学院的知名度。2014年安徽省教育厅程艺厅长特别发来贺信,向我院表示祝贺。

1.2.2.2提高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丰富我院招生生源 伴随我院知名度的提高和获奖选手的顺利就业,我院毕业生就业率有所提高,特别是优秀毕业生均顺利就业,在招收新生上无疑增加生源。

1.2.3大赛极大提升了护理专业建设

1.2.3.1大赛对校企融合的影响 ①行业企业参与度不断提升:护理技能大赛的设备用物均得到了各家企业的赞助支持,加强了院企合作交流。大赛中的比赛项目是由近千名来自临床一线的护理专家和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共同组成的赛项专家组设计组织的。而且行业企业不断大力赞助各种竞赛,为竞赛提供技术规范与标准,提供相应的设备设施,这些都充分展示了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也展现了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特点。②人文关怀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以大赛为契机,临床人文关怀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越发明显,在大赛筹备阶段就为人文关怀引进校园构筑提供了渠道。在赛场布置中,横幅、显示屏、文化展示牌、设备展示台和标语宣传栏等多种载体都宣传了护士需具备的人文关怀精神。还有的赛项现场全程模拟医院真实环境,使现场具有鲜明的医院文化特征,从而提升参赛选手的职业感。

1.2.3.2大赛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影响 技能大赛技术含量高,技能要求复合度也高,体现职业教育对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要求[2]。职业技能竞赛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职业技能竞赛的指导思想上。高职院校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而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这与高职教育培养高素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

职业教育要求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我们医学高职院校来说,就必须思考医院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必须根据临床需求调整培养目标,让学生通过“做中学”掌握关键技能,形成职业能力。通过护理技能大赛,我院能够根据经济结构调整、重点产业行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需求,有预见性地设计、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做到同步谋划、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高职教育的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高职学生为主体对象,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将培养目标与临床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护理技能大赛无疑对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积极影响。

1.2.3.3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①大赛进一步规范了课程标准:随着技能大赛的发展,大赛对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推动效果越发明显。大赛项目的设置是按临床护士岗位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行业标准或企业需求就是大赛的评判标准。可见,大赛把行业、企业与高职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大赛的标准推动了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改革,课程不再是以往单纯的知识教授,更多与临床密切结合的技能训练。②大赛改革了课程组织形式:比赛过程尽可能还原临床护理工作实景,参赛选手想要出色的完成比赛就必须紧密连接临床护士工作,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就必须校院融合,原来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取而代之的是能力驱动、任务驱动和项目化教学等突出实践操作技能的课程翻转。护理老师只是导演布置符合大赛标准及临床需求的真实任务,传达必要的知识,学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标,最终成为符合临床护士岗位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③大赛促进我院教学改革:护理技能大赛强调团队合作,每队由4名选手、1名指导老师组成,这就要求参赛者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3]。以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为中心,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注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通过组织观摩教学、示范教学、教学大赛等活动,以推动项目教学法为引领,其他多种教学方法齐施并用,如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PBL教学法等。开发微课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手段的信息化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平台,各系部要组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进行微课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造条件。

改革课程考试,积极探索以考促教新模式。通过省赛、国赛,我系更加注重学生技能考核,在平时教学中,引入过程性考核的先进教学理念,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度,改革考核内容和方法。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改革单一的集中闭卷笔试的方法,实行阶段性反馈考核的方法,把“因教施考”、“因人施考”、“全面考核”、“过程性考核”等先进教学理念贯彻到考试活动中,从而建立双向、沟通式的考试信息反馈机制,不断推进教法和学法改进,逐步探索并实施全学期开放式、动态的考试管理模式。对于我院护理专业学生来说,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性考核,必然有力推进了教学改革。

在省赛、国赛中,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组委会引入了标准化患者(SP)的先进理念,我院也将标准化患者引入教学改革中。同时,我院周理好老师的标准化病例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这一省级课题已结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在《基护》等护理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已将标准化患者引入日常训练,通过情景模拟,根据临床实例编写脚本、同学扮演护患角色、实施整体护理等方式,将50项常用护理技能项目串联其中,同学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并互演互练,极大提高了学生对临床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SP是我院通过安徽省护理技能大赛和全国护理技能大赛的一大改革两点。通过我院护理专业课引入SP患者的教学改革新理念,在兄弟院校中取得很好的反响,提高了大赛获奖的辐射作用。

1.2.3.4大赛推动了护理实训基地建O 实践条件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通过学生技能大赛,不仅可以促进承办院校实践条件的改善,而且会提高高职院校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的积极性[4]。我们于2012年在学院获批“示范性护理实训中心建设”,在原基础护理实验室的基础上,建设综合性护理实训中心,重组了原有的实验室资源,打破传统护理实训教学各自为阵的单一学科组织形式,以人的成长发展阶段为主线,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体护理出发,与临床工作情境吻合,着重对护生综合护理能力的强化培训。搭建大赛平台,开辟从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全开放”实训室,保证实训室全天候对学生开放[5]。

积极拓展医院与社区卫生岗位实训基地,拓展校企融合平台,创新医院社区合一,突出基层;课堂病房合一,突出岗位;学习服务合一,突出能力的护理人才培养理念,推进学院、医院和社区深度融合。

1.2.3.5大赛推动了我院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我系教师通过带队参加技能大赛,有机会与来自兄弟院校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可以深入了解护理技能大赛对学生的要求,可以看到自己在专业上的不足,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有积极作用。通过技能大赛进行交流、沟通、对比,会从中获得专业发展的前沿动向,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对大赛案例分析题和实训项目的深入研究,获得典型、生动的案例来充实自己的教学,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护理教师通过带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也是一个自我检验,通过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指导教师会发现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优化,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此外,教师在组织参赛学生的训练过程中,指导教师能熟悉最新的行业技能标准,与临床对接,从而真正做到课程标准和技能标准相融合,使更多的学生受益。因此,指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的过程也是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无疑对我院护理专业建设进一步提升有积极意义。

2 创新点

2.1创新人才培养思路,优化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就是实现学生职业化的过程。大赛创新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优化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2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和项目化教学内容 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是由临床护理专家共同参与设计的,它既反映了临床工作对护生的要求,有代表了护理行业领域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体现职业院校的特点。通过参加技能大赛,更好地把握了本专业发展的方向,对专业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如《基础护理学》整合成了10个项目和25个子情境,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创设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情境,并以院级技能竞赛项目为抓手,使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3长效机制,大赛常态化 树立长效竞赛形式、层次竞赛理念。为了彰显我院省级特色护理专业“高素质、精技能、重人文”的培养特色,我院护理系开展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特色教学活动。除了每年5月确定为“技能竞赛活动月”之外,我们举办了护理礼仪大赛、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等,通过各类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提升人文素养、规范学生操作、增强就业竞争力,更是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此基础上,我们努力做到“月月赛、季季赛”,大赛做到常态化;分层竞赛,如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综合护理技能大赛、专项护理技能大赛、实训会员技能大赛、高职组与中职组技能大赛。不同层次的技能大赛,考评的方式方法不同,发挥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小琴.o理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的启示[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06):99-102.

[2]莎日娜,王庆,薛梅,等.以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引领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20):35-37.

[3]吉银柱.护理技能大赛对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09):75-76.

护理结题报告范文6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学科馆员;职业素养;信息素养

1医院图书馆中学科馆员的必要性

1.1医院图书馆中学科馆员的产生

随着医学不断快速发展,信息载体的多样化,以及读者信息需求的深入和个性化,医院图书馆的工作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和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普通的图书馆员并不能完成这些专业的信息服务工作,此时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和培养学科馆员就是最好的选择。学科馆员制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我国清华大学最早于1998年引入这一制度,随后国内各大学相继建立起了相关制度。学科馆员是具有某种学科背景同时受到过文献情报专业训练,向特定学科领域的读者提供深层次、个性化信息获取与利用服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在医院,不论是临床、教学还是科研工作者,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检索查阅资料,图书馆作为辅助科室,有责任主动承担信息服务的重任。学科馆员是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一座桥梁,前者能够主动对后者提供专业、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从而大大提高其工作效率以及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一个医院所拥有的学科馆员的素养和能力,反映了该医院图书馆的专业水平,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医院的竞争力水平。

1.2医院图书馆中学科馆员缺乏

从目前国内医院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情况来看,其发展水平极不均衡。除少数省部级公立医院、大型地市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外,多数医院图书馆中都存在人员配备不齐,专业水平低等问题。美国学科馆员通常是要求有美国图书馆协会(ALA)认可的图书情报学硕士学位ALA/MLS(MLIS)和某个特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1]。医院图书馆中的学科馆员要求是受过医学和信息的多学科教育,但现实中医院图书馆员常常是图书馆专业单一背景或者从临床、护理等专业转行过来,因此在专业信息获取与加工上存在一定困难,没有经过继续教育与培训很难胜任学科馆员的工作需求。另一方面,即使是有着交叉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在工作中仍然需要在医学基础知识、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科研方法学知识、计算机专业知识等方面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储备,并在工作实践中将多学科知识结合应用。因此,在医院图书馆中学科馆员的培养十分迫切。

2医院图书馆中学科馆员职业素养要求

2.1信息素养

2.1.1信息资源利用

作为图书馆员,最基础的职业素养就是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掌握。对书籍、期刊等纸质文献资源,要熟悉其分布情况,能够迅速回应信息申请。现今图书馆更大的信息资源是来自数字资源,医院购买的商业数据库、医院内部的资料库以及网络上的免费信息源学科馆员都要认真学习,研究各类数字资源的使用方法,掌握数据库平台的新功能。作为情报工作者,获取、鉴别、组织、加工信息的能力,对文献检索、主题标引、信息组织等专业技术的掌握是必备的职业素养。此外,在网络时代海量信息面前,学科馆员对相关学科信息资源应该有敏锐的洞察力、准确的判断力、确切的解读力和快速传播能力[2]。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是馆藏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

2.1.2信息资源推送

学科馆员工作的一大特征就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馆内资源不是只被存储保管在图书馆内的,馆员需要将它们进行宣传推广、教学培训、处理加工等。对于图书馆购买引进的资源,应该在医院内进行宣传公告,或请数据库公司进行宣讲。学科馆员有职责向读者介绍各类资源的使用方法,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利用的培训和讲座,及时向读者介绍数据库更新的新功能。制作医院图书馆月报也是一个不错的信息推送方式,学科馆员应及时发现信息资源中的情报动态,开发数字资源及印刷型的一次文献,系统分析对口学科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知识挖掘,编写学科指南、研究文摘、综述等二、三次文献,提供给相关学科专家和对口科室[3]。与此同时,图书馆也应深入读者调查收集意见,撰写数据库利用与需求研究报告,根据读者反馈提出新数据库的购买计划

2.1.3信息资源建设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日趋广泛,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知识管理和共享平台无疑将成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主要途径,资源共享弱化了空间影响,增强了时效性,能确保医学信息快速地传播与获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建设馆藏资源的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开发与维护,信息存储与提取都是学科馆员必备的基本技能,结合应用数据整合能力,建设共享数据资源库,做好数字文献的收集、分析、筛选及整合,搭建数字资源共享技术平台,实现区域内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享[4]。此外构建医院内部机构知识库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机构知识库通过管理和知识成果,打破了信息孤岛,提高了医院内知识成果的共享性,成为医院内信息交流的数据中枢和保障。

2.2医学专业素养

医院图书馆担负着提高医护人员的信息素养,帮助其快速地检索知识资源,并根据所获取的证据有效地进行临床决策的职能[5]。医院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院内职工,多数是高层次的专业知识人才,因此提供的也应该是专业对口的信息服务。如果学科馆员医学知识储备不足,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和加工读者的信息需求,无法为医教研提供信息保障。另一方面,医学知识是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学科馆员不能停留在旧水平旧认知上,读者需要提供的是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新动态等,这就促使学科馆员必须提升相应学科专业素养,不断学习以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2.3职业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某一行业活动应遵循的具有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医院图书馆学科馆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理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作为医院的辅助科室,也作为服务业工作者,直接面对的是读者,职业道德素养更是必备的素质。医院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都应本着一切为了医教研,一切为了读者,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的宗旨。爱岗敬业、热情主动、甘于奉献都是学科馆员的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体现。只有坚持认真负责、积极进取的态度,才能做好读者的坚实后盾,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信息务。

3医院图书馆中学科馆员的能力提升

3.1外语能力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语言能力的提高可使学科馆员能采集到的信息量增加。医学是全人类的科学,更是高精尖的技术,单单国内的信息资源远不能够满足医学工作者的需求,此外医院作为高学历人才的聚集地,许多工作者都有着国外留学的经历或者正准备出国访问、进修,同时医院也需要和国外同行进行各种交流和合作。因此,学科馆员需要检索、阅读甚至翻译大量的外文文献、新闻报道、政策动态等,才能够将最新最前沿的信息提供给读者,而外语能力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

3.2沟通能力

医院图书馆在医院这个知识密集型组织中属于服务型科室,为了了解读者差异化的诉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读者和学科馆员之间必须建立直接联系,密切地交流信息。这就需要学科馆员有着良好的沟通能力,保证和读者之间的信息流通无障碍,精准定位读者需求,对读者提出的问题及时响应,将信息有效传达。在线上,学科馆员可以通过微信、QQ、E-mail、BBS等各种方式与读者互动交流,建立交流合作平台,打造学术互动社区;在线下,学科馆员应多走访科室,参与科室谈论活动,深入了解读者实际需求,与各科室联络员密切联系,及时了解科室动态、学科发展动向。医院图书馆也可在原有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上,着力开发建设基于Android和IOS等操作系统的移动图书馆,并将移动图书馆和学科服务嵌入到这些手持移动终端,随时随地保持信息流通。学科馆员沟通能力的提升不但能够节省读者宝贵的时间,还能让其得到最精准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读者对学科馆员的满意度,增加了读者黏性。

3.3追踪能力

学科馆员需要提升追踪能力,提供个性化服务。针对某一科研课题,学科馆员可以提供包括学科信息咨询、学科前沿情报、学科热点报告、专题调研报告、研究成果汇总与鉴定、和成果展示等服务,其中每一项服务都全方位无缝隙地融入到每个读者环境中,如在选题立项中,学科馆员可根据读者研究方向,提供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等信息,筛选出对科研有价值的情报信息,为科研选题提供决策依据;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适时跟踪课题进展以及研究领域发展趋势、前沿动态,及时满足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的信息需求,提供深层次学科信息咨询服务;在结题阶段,学科馆员可对科研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收集、归档、查新、评奖申报等,实现对读者深层次的学科化信息服务[6]。此外,针对医院学科建设工作,医院图书馆学科馆员要熟练掌握搜索、编辑、分析、整合学科资源的方法,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文献计量学等方法等对学科相关信息进行检索、统计、分析、评价,从而发现和跟踪学科前沿动向和发展趋势、竞争对手的情况和动向以及本机构的优势劣势等,开展竞争情报研究,为科研决策提供信息依据,促进学科建设工作的快速有效开展[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