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荒漠化治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荒漠化治理范文1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且多暴雨。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另外,对土地实行不合理的开垦,忽视因地制宜地自然规律,从而造成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破坏植被和原本稳定的地形。因此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原因
1、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也有很多,例如:充足的沙源、气候变化异常、不合理的开荒、过度放牧、不合理的挖采和树木砍伐、水资源的浪费等。土地的组成和结构给土地的荒漠化带来了充足的沙源,是不可避免的。最近几十年气候变化异常,全球气候不断变暖,高温使土地上的水分加速蒸发,土壤含水量减少,加速土地的荒漠化。人为原因更是不容忽视的,为增加粮食的产量,人们将不适合耕种的土地开垦出来作为农田使用,造成水分的不合理使用,原本贫瘠的土壤变得更加贫瘠,粮食产量也并未提高多少。不少牧民为了生活水平的提高,扩大放牧的范围,增加动物的数量,把大自然的天然草坪破坏的惨不忍睹,被破坏的植被在短期内将会很难恢复甚至不能恢复。不合理的采矿也会造成土地的荒漠化,由于高额的利润,不少人加入了采矿的队伍,殊不知采矿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因为被破坏的土地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土地不会轻易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树木的保护,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或者是即使明白也不肯放弃自己的生财之道,随意砍伐树木,砍伐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一棵树成长的速度,树木死亡,土地也失去了应有的保护,不得不面临荒漠化的悲剧。在我国沿海地区的人们也许意识不到水分不足带来的不便,在西北地区,缺水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缺少水分,人们还可以找到有水的地方,可是植物不能,没有水,它就只有死亡,试想一下放眼望去光秃秃的一片是怎样的情景。
2、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由地貌、气候、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等因素造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指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乱等。引发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主要有陡坡开荒、不合理的林木采伐、草原过度放牧、开矿、修路、采石等。
二、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危害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现象,但它们造成的危害大致是相同的,只是荒漠化的危害要严重许多。
1、阻碍经济的发展。土地荒漠化带来的气候特征是温度高、沙尘弥漫、空气干燥,这样的天气里面最容易引发火灾,造成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电路、通信线路被毁,污染环境,影响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严重损害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人们生活,危害人类健康。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对当地和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都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响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灾害和水土流失是双向作用的,自然灾害会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也会增加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水土流失是在较为湿润的地方发生,在较为干旱的地区就会直接发生土地荒漠化,省去了水土流失这一过渡阶段。土地的荒漠化容易引起沙尘暴等天气,影响人们出行,降低空气的能见度,影响交通,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等受到损伤,不能正常运行。还有可能损坏输电线路和通讯工具,导致用电和通讯中断,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威胁生命。并且沙尘天气使空气中弥漫着浮沉,使空气变得浑浊,对人们的呼吸道和皮肤造成伤害,此时的空气变成了疾病传播的一种媒介,患病人数不断增加。
3、影响农牧业的发展。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对农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由于水土流失,农田中的大量营养成分随着水分一起消失不见,影响了土壤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使土壤失去孕育农作物的能力,农作物减产,直接造成人类食物短缺。在荒漠化的地区,往往种子播种下去也会被风吹走,长出的幼苗被沙尘覆盖,影响光合作用,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或直接死亡。土地的荒漠化还会造成草场的退化,畜牧业也会面临损失,许多以畜牧业为生的牧民不得不另谋出路,背井离乡。
4、加剧贫困化,拉大了贫富差距。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主要出现在离城市较远的地区,也就是较为贫困的地区,因为城市里面有认为的绿化措施,这就使得贫困地区原本本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受到损害。在城市地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时,贫困地区的生活水平不断降低,拉大了城乡的贫富差距,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国民政策相违背。
三、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的方法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不采取一些行动来预防和治理,否则就只有等待灭亡的那一天到来。近年来就愈发体现了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的重要性,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种。
1、防风固沙。防风固沙的方法有许多,包括设置沙障、在沙层上覆盖致密物、利用废塑料治理沙漠等。设置沙障可以有设置植物沙障、土沙障、篱笆沙障等。植物沙障不仅可以抵挡部分沙尘的侵蚀,延缓土地荒漠化的进程,还有截留降雨的作用,可以将部分降雨留在植物沙障内,促进植物生长,增加土壤水分。土沙障则是像一堵堵土墙,与风向垂直,有很好的挡沙效果,但是需要大量的粘土来增强墙壁的韧性。在沙层上覆盖塑料薄膜有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防止土地沙化加剧,但是覆盖的塑料薄膜极易被风吹走,同时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不太提倡这种方法。
2、坚持退耕还林还牧。针对一些人口密度较小,降水量充足的地区,应该实行 退耕还林的政策,促进生态环境的自然修复,增加植被的覆盖率,加快水土流失的治理进程。生态环境的修复有利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增产增收,在较小的耕地面积上收获更多的粮食,养育更多的人,达到山青、水秀、人富。
3、推广节水灌溉。在一些人们比较集中的地区,农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就不适宜采用退耕还林的政策,这是我们就应该推广节水灌溉。缺水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节水灌溉不仅使农作物更好地生长,使水分得以充分利用,还将多余的水节约下来,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还要根据不同的农作物需水量的不同,给予它们适宜生长的土地,使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不同的气候也应该有不同的灌溉方法,要随时掌握农作物的习性。
4、宣传防治宣传教育。政府可以采取奖励措施鼓励人们进行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治理,提高人们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刺激人们治沙的热情,通过教育和媒体等多方面的宣传,使人们主动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浪潮中去,为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尽一份力。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也显得尤其重要。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土保持和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这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我们应当齐心协力解决经济的发展带来的问题,不把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代价。
参考文献
荒漠化治理范文2
另外,“清理+”公益平台也正式成为腾讯电脑管家、腾讯手机管家两款安全软件的常驻功能。在未来12个月内,该平台会不断向用户推出针对性环保公益活动,预计全年将吸引超过600万元企业捐赠,帮助环境改善和治理。
全民参与:治理荒漠化需要网友力量
“SEE一亿棵梭梭”荒漠化防治项目是计划在内蒙古阿拉善关键生态区域内通过种植一亿棵梭梭,恢复200万亩以梭梭为主体的荒漠植被,修复阿拉善绿色生态屏障,阻断腾格里、乌兰布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交汇,从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减缓阿拉善地区荒漠化进程的防沙治沙公益项目。
阿拉善地区著名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已在项目规划区域内多处呈现交汇之势。阿拉善地区是我国西北沙尘源地之一,其荒漠化影响辐射范围超过200万平方公里,涉及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和天津八个省市自治区。
在该项目推进过程中,“清理+”公益平台将通过向用户传达当前阿拉善地区生态治理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以及传递“指尖环保”的公益理念,进一步激发每日过亿活跃用户的环保积极性。“清理+”公益平台将让阿拉善地区的荒漠化治理获得更广泛的社会关注。
指尖公益:以点带面拉动全社会关注环保
事实上,在“SEE一亿棵梭梭”公益项目之前,腾讯电脑管家、腾讯手机管家已数次践行了高效、便捷、全民化的公益行动。从2015年12月携手阿拉善SEE基金会与腾讯基金会共同发起治理三江源垃圾污染的首期“清理+”行动,到多次组织用户和普通市民亲自参与城市垃圾清理活动,再到此次的“清理+行动之‘SEE一亿棵梭梭’”行动,腾讯电脑管家和腾讯手机管家将软件上简单的“垃圾清理”功能与环保公益进行创新结合,让更多用户将公益嵌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人轻松参与的“指尖公益”。
如此巨大的公益吸引力,也成功带动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针对于此次“清理+”公益平台上线,包括马丽、张晓龙等影视明星,以及阿姨帮、乐视VR、招财狗、极棒、途牛、网易、大众点评等多家企业,纷纷加入“清理+”公益行列,将环保公益行动的影响力成倍放大。
荒漠化治理范文3
关键词:青海省;高寒区;土地荒漠化;防治
青海省是我国受到土地荒漠化影响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受到自然、历史人为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青海省土地荒漠化问题日渐加剧,严重限制了青海省生态平衡,甚至威胁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有序性。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根据我国实施的几次土地荒漠化普查工作获得的相关资料,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等为荒漠化的主要集中地,并且荒漠化一般集中于青海高寒地区,在没有得到充分保护的情况下逐年扩大,增速较高,已经严重影响了青海省整体生态平衡发展。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当前荒漠化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危害,进而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推动高寒区荒漠化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1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产生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不良结果,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指相对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青海高寒地区严重的干旱条件,极易造成植被退化和风蚀加快等现象,最终引起荒漠化的产生。而对于人为因素来说,则具体指人们在草原上过度放牧、在森林中乱砍滥伐,连续性地开垦和耕种草地等,导致相关植物根系漏出地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一步增强风蚀和雨蚀的不良影响,促使荒漠化发展速度逐渐抬升[1]。从全世界层面进行分析,过度地放牧和开垦农田,极易导致半干旱地区发生土地荒漠化问题,特别是一部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水源缺乏,农业用水管理不善,还会导致土地盐碱化问题的出现,也影响土地荒漠化的形成产生。因此,在青海省高寒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已经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十分有必要加强重视土地荒漠化的危害,进而结合荒漠化产生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和治理荒漠化的继续扩展,维护青海地区的生态平衡。
2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土地荒漠化作为一种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的生态问题,其预防和治理工作一直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由于长期的破坏和管理不当,当前土地荒漠化仍然影响着青海高寒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其危害性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侵吞农田,不利于庄稼的健康成长。一般情况下,春季的青海高寒区是大风的季节,但是同时也是农民组织春灌播种,以及育苗的重要生长时期,大风吹蚀农田的表层土壤,甚至会造成农作物种子裸漏在外,轻者会造成农业减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土地零产出,对当地农业发展以及农民生活产生极大危害。例如有历史记录以来,1962年春季的一场大风就直接造成风蚀地表5~8cm的严重危害,当年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农民实施了3次播种,极大增加了农民工作量[2]。其次,草上出现沙化趋势,可利用面积在不断缩小。青海省是我国4大主要牧区之一,而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出现和进一步发展必然会造成草场退化,产草量逐渐下降,放牧的草场面积急剧缩减,对当地牧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再次,威胁水库发展,出现填淤湖泊的不良现象。青海省高寒区的水库建设较为困难,并且一般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集中于流沙分布地区,风沙活动强烈,水库中每年都会淤积大量的泥沙,不仅会填淤库容,还会严重损坏水库中的相关电力设置和机械设备产生,对当地水利建设产生不良影响。最后,淹没公路和房屋。沙尘淹没公路和房屋是土地荒漠化严重地区较为常见的现象,甚至一部分地区受到沙尘淹没的影响,不能及时播种、春灌和放牧工作,极其不利于当地农业的发展[3]。因此青海省相关部门必须加强重视土地荒漠化防治工作,进一步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
3青海省高寒区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对于土地荒漠化的预防和治理工作,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护原生态植被,并且在保护基础上积极建设人工植被,借助植被的防风固沙能力避免风沙严重侵蚀土地,相应地指导当地生态平衡的维护工作[4]。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土地荒漠化防治工作,一定要制定一系列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当地减轻土地生产压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合理制定生产经营方针,细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布局,进而加强建设当地的生态系统,以建立良好生态牧区的方式,增强土地荒漠化治理实效,促使青海省高寒区生态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
3.1应该封沙育苗
为了在荒漠化地区加强植被恢复建设,并且保护人工植被不会再遭受风沙的严重侵蚀,应该在大面积的风沙区适当地采取封沙育草措施,为恢复自然植被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上,以植物的遮挡降低风沙,进一步削弱气流运输的动力效果,降低风沙危害。一般情况下,在实施2个月以上的定沙工作后,显著提升了青海省高寒区的植被覆盖率,也适当地加强了生态建设水平,为土地荒漠化治理工作的良性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采用工程和生物固沙方式
采用工程和生物固沙的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借助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设置相应的机械沙障,降低风沙的危害性;而生物固沙则指应该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地条件,适当地选择栽种相应的植物,进而借助植物的力量,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对于土地荒漠化地区较为常见的流动沙丘,应该先在其迎风坡设置沙障,削弱其风力运动作用[5]。并且采用植物的方式治理流动沙丘,不仅能够改变流动沙丘自身的和移动状态,还能够起到相应的改良土壤作用,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3.3造林固沙
具体来说,造林固沙工作就是在土地荒漠化地区人工种植乔灌草等抗旱植物,进一步拓展荒漠上植被的覆盖范围,为土地荒漠化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根本的保障。而对于相对平缓的土地来说,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引导农民直接进行造林工作,尽量选择易生长、生命周期较长的植物,保证其能够在贫瘠的荒漠化土地上生长。
3.4加强农村地区农田防护网建设
这是青海省高寒区治理土地荒漠化问题,保护农田的最后一道重要保障。所以在农田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农田防护林建设工作的重视,在保护农田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当地农田小气候现状,为农作物的健康成长创造较为适宜的生长环境,为青海省高寒区农田水利工作的良性开展创造条件,为当地农业的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青海省高寒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影响青海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因此要改变当前现状,就必须具体分析当地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再结合分析结果制定优良的防御和治理对策,进一步提升青海省生态建设水平,在为人们创造良好生活条件的基础上,为青海省高寒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春芳.青海省土地荒漠化现状、变化及治理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14(4)
2马顺虎.关于荒漠化土地生态治理试验示范项目实施的思考[J].青海农林科技,2015(1)
3吕爱锋,周磊,朱文彬等.青海省土地荒漠化遥感动态监测[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4(5)
4刘帅宾.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青海省生态服务价值研究[D].河南大学,2014
荒漠化治理范文4
关键词:荒漠化;概念;形成原因;治理措施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它直接破坏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一、荒漠化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原退化、林地退化。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荒漠化类型多样,程度严重,在我国西北地区主要表现为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地荒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表现为水蚀作用形成的红漠化,华北地区的土地盐碱化,青藏高原地区冻融荒漠化等。下面以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西北地区为例,简单分析一下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
(一)自然原因
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本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东部是辽阔坦荡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特别是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水汽的阻挡作用明显。因此,本区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大风日数多且集中。由于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风的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二)人为原因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过程,而是多块分散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速了这一过程的发展,在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到决定性作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
1.过度樵采。一方面,在缺乏能源的地区,人们樵采植被作为燃料,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另一方面,农牧民为增加收入,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挖药材、发菜等,严重破坏草场。
2.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超载放牧导致牧草生长能力和土壤结构破坏,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过程。
3.过度开垦。西北地区人口的迅速增长,盲目扩大开垦规模,导致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
4.水资源利用不当。在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区,河流中上游绿洲超量用水,或者在冲积扇上部过度开发地下水,使河流下游或冲积扇边缘植被因缺水而衰退,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
5.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重视环境保护,破坏植被、污染水源和弃土弃渣等也会造成荒漠化迅速发展。
三、荒漠化的防治
荒漠化的发展不仅使土地生产能力日渐丧失,而且还严重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因此,防治荒漠化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1.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2.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做好农林牧用地规划,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例如,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减轻对林、草地等资源的破坏。
3.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治沙。恢复天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例如,种植耐旱的梭梭、柠条、沙拐枣等优良固沙植物。“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有效改善了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另外,宁夏中卫沙坡头草方格治沙成效显著,包兰铁路自1958年通车起,一直畅通无阻。
4.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保护。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避免牲畜大量无序增长。
5.加快城市化进程,吸引生态脆弱区农牧民向城市转移。
6.大力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荒漠化治理范文5
【关键词】水土保持 荒漠化 3S技术 防治作用
目前,我国环境由于遭到破坏,导致我国生态资源出现紧缺的现象,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伴随我国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范围不断扩大,3S技术的正确运用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以及荒漠化的问题,这也是解决我国生态问题的主要途径。3S技术主要是指遥感技术、地理环境系统以及定位系统,地理环境技术可以成为分析区域空间数据的重要工具,定位系统能够对环境监测进行准确、及时的定位,遥感技术能够为环境监测与调节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将3S技术合理的应用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的防治当中,可以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实现水土流失以及荒漠化的实时管理。
1 3S技术的概述
3S技术具体包括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伴随3S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之间进行不断融合,从而实现3S技术的整体效果。遥感技术具有综合性的技术特点,能够有效搜集地表层的具体信息,此外,遥感技术还能够处理摄影、传送、扫描等工作信息,有效对环境信息进行准确预测,我国现阶段在资源调查以及环境监测工作中通常采用遥感技术[1]。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计算机的应用软件,能够有效管理相关地理信息,并且对地理信息进行详细的分类等,还能够对其进行重新分析和组合。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通过卫星实行全方位的定位,我国现阶段的野外监测以及土地考察等全部使用全球定位系统。
2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概述
水土流失实际上指的是人类对土地环境的无节制利用,尤其是对我国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从而导致土壤的地表覆盖物受到人为破坏,土壤遭到破坏的同时致使土质养分流失,最终将会出现岩石的现象,水土流失具体可分为重力侵蚀、水力侵蚀以及风力侵蚀三种现象。水土流失是在自然情况下发生的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并且能够与土壤环境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但是由于我国人类生产的活动逐渐增多,对地表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的同时,加快了水土流失的速度,致使我国环境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荒漠化的治理主要是针对于我国防风固沙的工作,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干旱地区出现半干旱、干旱的土地资源退化等现象,这类现象的主要成因在于当地环境出现变异,人类不节制的开采活动所导致,荒漠化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2]。此外,非荒漠化的环境逐渐向荒漠化的环境转变是其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伴随我国荒漠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荒漠化直接对当地的土壤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致使当地土壤生产力大幅度下降,甚至对当地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3 3S技术在水土保持和荒漠化的具体防治运用
3.1 遥感技术的防治运用
我国在未应用遥感技术前,实地调查是开展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手段,在具体应用遥感技术后,有关部门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来开展防治工作,从本质来看,遥感技术的监测功能与实地调查是相等的。遥感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采用遥感影像的复合技术,对具体监测时的准确度大幅提高。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地来说,其所具有的地理环境以及植物也大不相同,复合技术可以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形成完整的光谱变化图,经过专业人员的比对和分析,可以有效保证其准确度[3]。与此同时,通过遥感技术的监测手段,最终可以形成科学的防治图像,以用来指导防治工作的具体展开。
3.2 地理信息系统的防治运用
地理信息系统发源于20世纪,属于一种新型的监测技术,在此系统中,拥有一个完善而又具体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为该监测系统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数据支持,利用其独特的监测系统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时,可以为地理环境研究提供科学的技术保障。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中,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具备采集、存储以及分析功能;其二,在具体分析数据时,采用独特的地理模型,可以对实时动态进行分析,可以为地理研究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其三,在进行地理信息分析时,将由先进的科学设备进行数据分析,使人工无法完成的工作得以实现。在水土保持以及荒漠化的防治工作中,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获得准确的数据信息,与此同时,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的完善在防治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保证了防治工作的顺利展开。
3.3 全球定位系统防治运用
RTK技术也是全球定位系统的一种,可以有效反映出土地利用的具体情况,并得出相关的土地现状图。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全球定位系统将具体的施工工作完成,保证了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展开。水土流失具体分为两种情况:自然流失和人为流失。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能够有效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实时监测[4]。此外,还可以对水土保持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监管。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的实际应用,可以有效保证水土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实现了水土保持和荒漠化的防治工作。
4 结语
水土保持以及荒漠化的防治是我国需要重视的一项长期工作,我国当前的治理效果并不明显,但是依然需要继续治理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改善我国的空气环境和质量。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具体的防治工作中,必须依托于专业的工作人员和先进的科学设备,其中3S技术的实时监测为水土保持和荒漠化的治理工作打开了全新的局面,通过3S技术的具体应用,建立了科学的监测系统网络,为水土保持和荒漠化的防治工作带来了科学的技术保证。
参考文献:
[1] 申贵旭.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主要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6).
[2] 薛月园,周俊.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5(08).
荒漠化治理范文6
吉林省是全国荒漠化治理的重点省份之一。由于气候变异和过度放牧等因素,全省共有荒漠化土地140万公顷,其中沙化土地70万公顷,沙漠化、盐碱化和退化草地67万公顷。从2000年开始,吉林省把治理荒漠化土地作为生态省建设的重中之重,并尝试转变草原治理思路,开创由林业部门负责草原治理的模式。
“生态草”工程就是以恢复和改善植被为目的,采取封原育草、植灌种草、林草结合的综合性生物措施治理荒漠化土地。吉林中西部一些地方2001年大规模启动了“百万亩荒漠变绿洲”行动,至今已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共完成“生态草”建设41万公顷,“生态草”建设项目地区植被得到迅速恢复,荒漠化蔓延的趋势得到遏制,不仅得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长岭县是吉林省“生态草”建设的典型县,8年来共完成“生态草”建设56137公顷,围封地块216处,建工程围栏225万延长米,人工种草6500公顷。据了解,现在全县草原覆盖率从以前的30%提高到85%以上。草原平均每公顷采草量由过去不足0.5吨增加到1.5吨,仅这一项全县每年就可增加产值6000多万元。
长岭县88号乡20号村靠近公路,过去这里都是白花花的盐碱地,天上刮的全是白碱面子,村子里的人夏天也不敢开窗,出门一张嘴都是碱面子。很多农户因为受不了这种生活,搬离了这个村子。2000年这片盐碱地被围护起来后,植被逐渐恢复了,盐碱地慢慢变绿了。特别是2002年又在草地里栽上一行行的柽柳树后,大风刮白碱面子的现象不见了。现在,这片20多公顷的土地基本上都被草地覆盖,秋季时草能长到1米多高。当年因为盐碱侵害迁走的几十户人家,现在也大都重新回来安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