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气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废气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废气分析

工业废气分析范文1

Abstract: This paper separated and determine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ollutant emission of industrial park by using GC / MS, analyzed chromatographic peak of overlapping by using chemometric resolution method (CRM), and got the pure chromatographic curve and mass spectrometry of each component, through the determination of MS library to analytical pure component. Using this method, it reduced the requirements of degree of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and offered new way of the unknown system for fast, accurate analysis.

关键词:涂料行业;废气;化学计量学解析法;气相色谱-质谱

Key words: coating industry;exhaust;chemometric resolution method;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149-02

0引言

工业园排放的废气污染物成分比较多,也复杂,很难进行全面的准确定性定量分析。本文利用GC/MS联用仪测定涂料行业废气,用化学计量学解析法(Chemometrics resolution method,CRM)[1,2]对重叠色谱峰进行分辨,继而借助质谱库对分辨的纯组分进行定性,用解析色谱曲线积分法进行定量,分析废气污染物的化学成分。

1实验

1.1 仪器日本岛津QP2010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苏码罐(型号:NUTECH 3600DSAUTOSAMPLER,3550DSPRE-CONCENTRATOR,NUTECH2100B,2200A)。

1.2 样品的采集在工业园区用苏码罐采集大气样品,浓缩后进样。

1.3 样品的测定条件色谱条件:OV-1色谱柱(30m×0.25mm)。程序升温:起始温度30℃,维持5min,以3℃・min-1升至160℃,维持2min,再以8℃・min-1升至200℃。载气:He;流速1.0mL・min-1;进样口温度250℃,界面温度280℃。

质谱条件:EI源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倍增电压:1.28kV,扫描范围m/z为40~500;扫描速率:3.8scans・s-1。

1.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在Gateway T8100计算机上进行,程序用MATLAB6.5编写,NIST107质谱库进行检索。

2结果与讨论

2.1 CRM解析CRM是对二维色谱/光谱矩阵数据进行解析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利用二维矩阵数据包含的色谱/光谱信息,采用局部因子分析以分辨出各组分的纯色谱曲线和光谱。CRM已成功用于一些中药挥发油成分的分析和原油中非烃成分分析。

2.2 样品的定性分析图1所示为样品的GC/MS的总离子流图(TIC),观察图,发现且有许多色谱峰产生重叠。以图1中峰簇A(保留时间为32.8~3.3峰簇,放大后为图2)为例说明CRM的应用。

观察图1、2,峰簇A似乎由三个单峰组成,直接从色谱库中进行检索,得到三个相似度很低的物质,该结论不可信。应用CRM进行分析,发现此为一个三组分体系(见图3)。根据各组分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在NIST107质谱库中进行匹配,检索到三种物质,分别为Benzene,1-ethyl-2-methyl-C9H12、Cyclohexane,1,1,2,3-tetramethyl-C10H20、1-Pentanol,4-methyl-2-propyl-C9H20O,相似度分别为98.588%、94.608%、95.06%,,其相应的标准质谱图和解析质谱图见图4-图6。

按照同样的方法,对样品中的色谱峰用CRM逐步进行分辨,可得到组分的纯质谱,再用质谱库对分辨出的组分进行质谱定性检索,得到组分定性结果。

2.3 样品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采用解析色谱曲线积分法对解析后的所有色谱峰积分,得到各个组分的定量分析结果。由于本研究工作主要是探讨新的检测方法,且大气中物质浓度随着大气迁移速率而有所不同,故这里只给出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见表1。

3结论

采用化学计量学法解析,从近20个色谱峰中解析出了40个组分,鉴定了其中35个化合物,占总含量的87.5%,其主要成分为苯系物,占总含量的39.56%。该法能降低对色谱柱的要求,且能对重叠峰进行解析,尽可能分析出样本中的所有成分。该法结合色谱光谱联用仪器产生的二维数据,为快速、准确解析复杂未知体系提供了崭新途径。

参考文献:

工业废气分析范文2

1 资料与方法

通过对截止到2005年底的由石家庄市职业病防治所诊断的20例矽肺患者及393例O+患者的原始健康体检表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开始接尘时间、接尘工龄、工种、诊断为矽肺或O+的日期、实验室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结果。

2 结果

2.1 矽肺的单位分布:由表1可见,矽肺主要分布在几个主要生产分厂,尤其以炼钢、轧钢两个分厂集中为12例,占矽肺患者总数的60%;O+也集中在炼钢、炼铁、轧钢和烧结几个生产分厂为308例,占O+总数的78.37%。

由表2可见,炉前、供料、轧机这几个工种的矽肺发生较为集中,尤其是炉前工发病最为突出, 为5例,占31.25%。其他中的2例为混料工。O+的发生也集中中炉前、供料、破碎几个工种。

2.3 矽肺的工龄分布,见表3。

由表3可见,矽肺发生的工龄多在20年以上,而且随着工龄延长有上升的趋势,O+的发生则以20~30年工龄段多见,占73.79% ,30~40年工龄的反而较少,与这个年龄段的接尘职工人数较少有关。

2.4 矽肺的年龄分布,见表4。

由表4可见,45岁以上为矽肺的多发年龄,而O+也多集中在40~55岁之间,占96.44%。

3 讨论

石钢公司是58年建立的中型钢铁企业,20例矽肺中I期16例占80%,II期4例占20%,全部为男性,矽肺发病的最小年龄为42岁,最大为58岁,平均51.14岁;发病工龄最短为22年,最长38年,平均工龄2929年。接尘职工的矽肺患病率为0.34%。在这次调查统计出的393例O+,女性仅为3例,占0.76%,男性为390例,占99.24%。O+发生的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为59岁,平均48.73岁;工龄最短为8年,最长40岁,平均27.45年。矽肺患者与O+的发生集中在炼钢、炼铁、轧钢和烧结这几个生产分厂的主要工种上,工种的分布与单位的分布是一致的,与这几个主要分厂在生产过程中均可产生大量粉尘致使生产环境中粉尘的浓度相对偏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偏高有关。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工龄的延长,矽肺和O+的发生也相对增加。矽肺本身是一种进行性慢性疾病,多在从事粉尘作业5~10年后发病,也可长达20年,由于公司多年来十分重视防尘工作,所以从未发生速发型矽肺,而且近十年来采取多项除尘措施,作业环境大为改观。

参考文献

工业废气分析范文3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费回收;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现代社会的发展,各个行业的兴起,社会各界对于电力的消耗量极大,供电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供电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营销工作不断的深入,逐步精细化,也在逐渐提升营销工作质量的要求,而电费回收工作是供电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保障企业正常经营运行的基本条件,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供电企业电费回收工作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造成了电费回收困难,需要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强化电费回收效果,因此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供电企业电费回收工作难点分析

供电企业的收费工作难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缴费方式单一,许多农村客户选择邮政储蓄签代交电费,而基层的小乡镇一般只有一个网点,邮政储蓄银行的业务较为丰富,在催缴人员通知需要缴纳电费时才去交电费,造成需要长时间在邮政储蓄银行排队交电费,严重影响了电费回收的效率;(2)欠费原因多样化,一般电费回收考核的限制时间是下一个月的10日,而对于欠费户情况不能够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无法准确的将客户欠费分为不同的类型,无法有针对性的进行电费催缴,影响电费回收的效果;(3)银行工作滞后,与供电企业存在合同关系的银行网络不通畅或者出现其它问题,使得客户无法迅速的缴纳电费,或者需要数次缴费才会成功,十分不便。银行有时出现划账不及时的问题,客户账户余额充足也会出现欠费断电的问题,造成了客户投诉及怨气较多,电费回收工作十分困难[1]。

二、相应对策

(一)建立健全电费回收制度

根据企业的基本情况构建电费回收例会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各项风险控制措施。全面调查客户的基本情况,并掌握其生产经营状况、社会信誉度等信息,构建生产经营库,包含企业详细、全面、真实的数据,且需要定期进行更新,便于在经营过程中进行风险的控制。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1)一般的低压欠费用户的数量较大,金额小且分布不规则,较为分散,次数多。规定用户的欠费次数,如果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欠费次数达到上限,则根据供电企业的相关制度,缴纳电费质押金。如果用户再次出现欠费问题,则可以利用质押金进行抵押,有效达到约束的效果;(2)针对高压新装、增容的客户,可以实行电费质押制度。供电前需要与客户签订电费质押合同,结合出客户最高负荷,计算本月电费的最大值,并将其拟定为质押金额。客户需要在银行开设专门的账户,存入资金。供电公司与银行做好对接工作,银行方提供电费质押签字手续,客户则需要把该手续及存折送至客户管理单位,妥善保管。如果客户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欠费记录,即返还质押金;(3)承租经营户方面,需要全面掌握的承租经营户电力消费状况,并了解其经营状态,及时抄表,通知其缴费,按时回收电费,有效控制欠费风险[2]。

(二)多样化缴费模式

1.电费充值卡

以营业厅、银行网点、超市、报刊亭或者商等为依托,推出特殊的电费充值卡,分为不同的面值,客户购买该充值卡后,拨通专门的服务电话,或者电费专用充值电话号码,或者以短信、网络、终端等方式,按照显示的引导,输入用电户号、充值卡账号、密码,即可以实现缴费。另外还可以查询到电费的消耗情况及费用信息。

2.空中充值

选择各个点配置供电收费终端,包括商场、超市、便利店等,终端的网络方式较为丰富,包括PSTN、ADSL、GPRS、CDMA等,利用VPN技术将其与供电公司收费系统连接起来。商需要预付一定的费用给供电公司,用电客户提供用电客户号及缴费金额,商操作终端就能够实现用户的电费缴纳,缴费结束后,终端则会自动跳回客户号的账户余额,最后打印缴费凭证。供电公司会支付一定的手续费给商,如果终端剩余的电费达到一定的限度,商需继续向供电企业预付电费。

3.磁卡表缴费方式

如果供电区域内存在耗电量较大的大客户,应实施预付电费制度,转变传统先用电,后缴费的方式。如果用户属于新装用户,或者增容的用户,均可以实施预购电制度,供电企业和客户签订预购电合同。先计算出平均电价,客户根据该电价预先购买一定的电量,采用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并用过需求侧传输至客户的终端设备上,客户即能够获得用电量。如果客户剩余电量到达一定的限度,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将该信息发送至用户的手机,终端自动启动报警功能,如果客户的电量用完,终端则会控制跳闸线圈实现跳闸断电[3]。

三、结束语

供电企业在现代良好的社会形势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需要从各个方面强化管理,提升其综合实力。电费回收是其营销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企业正常经营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电费回收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管理人员结合企业性质特点,及供电区域内的电力消费结构等各项内容,认真分析,全面把握,探索出适合企业及地区实际情况的电费回收方式,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稳定的发展,也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祥.试论县级电力企业电费回收的难点及针对性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2):233-234.

工业废气分析范文4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费核算;相关问题的分析

1、导言

电力是现今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中必需的一种能源,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其用电量与日俱增,这对供电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增加供电保障力度的同时,也要做好对电能的管理与维护,电费核算是供电企业电能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电费核算也被称为电费的审核,在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中的起着重要作用。做好对于供电企业的电费核算需要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协作,从企业体制、电力传输技术、电能的管理,以及财务统计计算等多方面出发,实现对于电能的计量、账务的计算、报表数字的统计等,在电费核算的过程中需要确保计量的准确、财务计算清晰明确。

2、电费核算工作存在的压力问题

2.1供电企业存在着内部压力

现在企业着重对相关规程及评价的制度过程进行控制,供电企业针对电力的营销工作的质量要求不断细化,而衡量电费核算工作质量的关键点则在于发行正确率和及时率等指标。电费核算和发行不但是前期抄表、录入、参数设置、业务流程等关键的最终体现,更是电费收入是否准确的最后一关,一旦发生错误,就会造成电力营销差错。因此,这就对电费的核算人员所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只有具备全面营销知识及综合业务素质且合格,才能把好电费核算关。

2.2供电企业存在着外部压力

由于电力行业发展迅速,所以电费回收需各部门岗位的人员全力协调与配合。电费的结算数据正确与否,对电费管理工作的快速进行具有直接关系,一旦发生了电费数据的错误,极易造成用户的不信任,从而导致“收费难”问题的产生。

3、电费核算的人员的实际工作问题

3.1供电企业员工责任心不强

因为基层的供电企业员工结构较复杂,文化程度差参差不齐,导致其业务水平也有高有低,有些员工的责任心不够强,在工作当中,不注重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导致会出现一些工作上的失误,这些都将会对电费计算与核查的准确性产生直接影响。

3.2少数抄表人员或者业务人员抄错表

少数抄表人员或者业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可能会发生抄错或合同错签、业务的流程走错,并且不重视核算人员交递的不合格工单,而他们认为把表码抄回、流程走完就行,核算人员即使能发现错误,也有一种“发现后再修改也不晚”的懒散观念。抄表人员和业务人员工作不积极,会严重降低电费核算的工作效率。

3.3定期轮换制度的影响

定期轮换制度对其人员学习和掌握的核算方法、提高其核算水平和互相监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轮换的初期,因为对核算方式以及用户参数不了解,可能会出现核算的速度比较慢,需要重新对用户的基本信息核算流程进行熟悉,更甚于发现错误。

3.4核算人员很少有业务上的沟通与交流

核算人员很少有业务上的沟通与交流,并且不能够及时得到其中的经验共享然后再进行重复解决、查找与思考,这是电费核算过程中都存在的共性问题。

3.5电网结构及其运行方式上的变化

由电网结构及其运行方式上的变化,影响了电费结算,电费核算工作的重点是随时随地注意与每个计量的点相关变化,其变化代表着电网方式即将发生改变,所以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强化核算调度的沟通。

4、电费核算的优化

4.1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提高供电企业电费核算质量的重要措施。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是电费核算的前提和基石,也是整个电费核算过程顺利进行的良好保障。电费核算不仅是电费核算人员的事情,它更是供电企业运营的动力。如果电费核算不够规范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其他方面的问题。当然,也正是因为电费核算在供电企业中有着重要地位所以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它需要核算人员的精心细致,有条不紊,需要各方面的相互监督。而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以工作人员细心工作为前提,是企业人员相互监督的保障,也是提高电费合适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4.2加强对营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由于大部分营销人员文化程度偏低,业务能力不强,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首先,对于专业知识欠缺的营销人员进行电价电费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其次,对于那些业务能力欠缺的营销人员进行专业的营销技巧培训,因材施教,使得每个营销人员不仅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还拥有较强的营销能力。同时,加强对营销人员的管理和监督,预防询私舞弊,随意修改和伪造应收账款和销售电量等违规行为,保证电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3严格的执行电价,规范电费核算工作

严格执行企业和相关制度的规定,规范电费核算工作。在电价执行中必须严格审核,对于用电量大,费额多的用户应该认真核查,经仔细确认之后才能处理。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不同的收费必须落实到位,禁止出现误收或者错收电价的情况出现。动态监督相关人员的电费核算过程,以切实规范电费核算工作。

5、结语

电力是国家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基础性能源,也是供电公司重要的销售商品,在供电公司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树立客户意识,落实好供电企业的电费核算管理,提高供电水平与服务质量。现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供电企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在电费核算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分析我国供电企业电费核算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供电企业电费核算提出了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1]傅强.供电企业的电费管理和核算的现存问题及相关对策[J].现代装饰(理论),2011,08:185.

[2]李扬.基于供电企业电费核算管理问题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5,10:223+293.

工业废气分析范文5

关键词:电费回收;风险;防范措施

前言

随着电力行业积极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费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电力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是电费,经营活动好坏的重要经济指标是电费回收率。其次,电费回收困难使电力企业难以正常生产,利益受损,因此供电企业有必要进行电费回收风险分析,并研究相应的解决措施。

1、电费管理意义

随着电网现代化的发展,电费抄核收管理模式也开始逐渐开始向推进型转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对应的经营性管控体系,从而使得其管理智能化、科技化水平大幅提升。电费抄核收管理模式有着非常高的应用价值。众所周知电费抄核收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较为显著的改善电力企业价值,从而能够为用户提供满意的电力服务,并且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大大改善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而能够使其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关键。电费是供电企业唯一的经济来源,电费的回收情况直接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如果电费的拖欠情况十分严重,直接会威胁到供电企业能否正常经营。

2、供电企业电费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电费管理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供电企业实现经营效益的重要保障与源头。其业务服务水平高低和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营效益,关系着电力用户对企业的满意度。首先,在现有供电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下,电费抄核收主要是由基层供电公司完成的,但是电网规模逐渐扩大,用电量逐渐增加,电价层次和用电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传统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时展要求和人们生产生活需求。其次,由于缺乏有效监管,电费不能全部、及时回收,造成资金流动不畅,或是带来资金闲置和浪费,或是出现不合理的占用,资金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严重制约着供电企业的发展。再次,很多供电企业没有健全、切实可行的资金管理流程,对于电费资金的核对只能在资金进入账户后才能进行,资金的入账情况和用户缴费情况都无法及时查出。此外,有些人员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督管理职能,未能掌握电费抄核收具体情况,对于违规用电用户、资金截留情况没有及时发现和防止,加上营销软件功能的欠缺,无法对用户每月的欠费情况进行精确统计,最终导致财务数据和营销数据严重不符。

3、电费核算管理与回收控制措施

3.1加大电费缴费宣传,提高用户按时缴费意识

电力企业应加大电费回收宣传力度,主动与政府和新闻部门联系,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向广大的用电客户宣传相关法规,提高用户的缴费意识。需要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来对客户缴纳电费进行宣传,从而提高客户缴费的法律意识,对电费缴费时间、欠费的法律后果有个清楚的认识,从而督促电力用户及时进行电费的缴纳。对于恶意拖欠电费偷电漏电的行为可以采用媒体曝光的方式进行谴责,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追缴电费。

3.2完善电费回收制度,降低电费回收风险

3.2.1建立有效的电费催收管理制度。电费的回收并不能简单进行催缴,需要采取多种手段来强化电费的回收。对于用电大客户实行分期划款的方式催收,降低每期电费金额,降低电费风险。如重点关注可能欠费的大客户,安排专人重点跟踪,可以实行预收费和预购电制度。完善《电费回收预警机制管理办法》,建立客户信誉度评价与电费风险预警制度,制定电费回收应急预案,以免电费呆、坏账的发生。

3.2.2建立电费回收工作考核制度。对于电费回收工作人员,需要将电费回收作为其考核的重要指标,对其电费回收中的各项工作质量要进行量化,减少工作漏洞的发生,从而更好的增加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在工作中能够充分的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在企业中形成各极工作人员共同追缴电费的工作局面。

3.2.3加强营销稽查管理,实行对抄表质量的有效监管。电力企业需要建立专门的稽查部门,并制定严格的稽查制度,对日常抄表质量进行稽查,发现问题及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或是经济处罚,从而提高抄表的准确率,确保电费的及时回收。

3.3提高核算管理水平

强化电费核算对于优化电费抄核收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电费账本在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供电企业的电费管理工作应该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不能擅自胡乱收费,供电企业在进行电费及管理时,应该严格的按照《供电公司的用电概念营业管理方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同时根据供电企业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抄表制度,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以此保证电费管理的有效性,以及电费核算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3.4 强化信息管理,网络管理能力

3.4.1 对营销、财务和用户管理起到对账功能。MIS 系统的数据可以完全共享,电费回收通过终端进入系统,财务部门在本工作站上就可及时掌握电费的回收与拖欠情况,随时随地,任何时间都可对用户欠费、交费情况进行实时查询跟踪,应收、实收、欠费余额、各期间的交费情况等一目了然。财务部门根据在用电 MIS 中查询的时点数作为对账的依据,通过软件使用,解决营销、财务和用户三方不一致的问题。

3.4.2 有效避免了工作环节脱节的情况。MIS 系统可以为财务部分的数据报表的统计和生成提供便利,这样也就使得电力企业的电费抄核收业务直接同财务部门的相关工作挂钩,使财务部门更直接的获取了一手营销信息和资料,便于对各个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出调整。

3.5创新企业服务能力,提升企业服务质量

电费抄核收管理模式的发展需要持续的坚持创新工作。在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坚持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优化的发展理念,从而能够更好地改善系统管理模式。供电企业的电费管理应该以实际为出发点,以创新管理为着力点,以优质服务为突破口,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实现电费管理模式的创新。

3.5.1开展员工职业道德教育,使员工树立优质服务理念,使其更加自觉、主动地服务工作,掌握服务规范、工作方法,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

3.5.2提供更多的缴费方式,让客户的交费更加方便、快捷。积极发展各种电子缴费方式。

3.5.3要创新服务手段,完善营销系统功能,提供电费回收管理平台。

3.5.4推广预付费电能表,实行预购电制度。预付费电能表技术对供电企业来说必须不断完善,并将其积极推广到实际使用中。

3.5.5完善95598系统功能,充分发挥社会公用作用。社会生活中95598的影响力很大,但仍要不断完善它的系统功能,包括故障报修、电能量电费查询、停电信息公告、投诉举报、电费通知、自动催费等功能。

3.6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争取政府的支持

电力企业需要加强与政府的联系和合作,做好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工作,这样可以从政策上为电费回收寻求支持,从而为电费回收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确保电费能够及时回收。

4、结语

总而言之,供电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电费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水平与效率,进而为电力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此保证供电企业能够更加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玲.浅析电费回收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4

工业废气分析范文6

关键词: 企业; 知识型员工; 培训; 甄别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5-0037-02

一、引言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型员工也逐渐成为企业的主体力量。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增长计划将知识型员工定义为“一组生产知识的科学家、工程师、信息通讯技术专家和技术人员”[1]。知识型员工更注重个体成长,重视工作本身的意义,对自己的成长和能力的发展有着持续不断的追求。[2]在国外,知识型员工的薪酬问题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3]。为了保证知识型员工知识结构符合企业的需要,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这是一项有别于薪酬制度的重要投资行为,并且这种投资占整个企业投资的比例呈现一种逐步扩大的趋势。把有限的培训资源最大化的利用就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问题的提出

如何分配稀缺的培训资源呢?从员工的角度上讲,如果是带薪培训,那么培训是一种福利,是企业提供给个人的一种附加价值。如果是不带薪的培训,培训降低了员工的收益,员工参加培训的意愿肯定会大大降低,非带薪培训造成的损失有可能导致需要培训的员工也放弃了接受培训的机会。所以在是否带薪这个条件下是无法甄别出需要培训的员工的。那么如何在众多的申请者当中甄别出真正需要培训的员工呢?我们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三、博弈设计及基本假设[4]

(一)参与人:企业和员工

企业方面:超过一定的培训水平,工作能力也相应提高,所以工资也相应提高。

员工方面:共有两类员工,高能力员工和低能力员工。

(二)博弈顺序

1.自然选择员工的能力:a1、a2,因为获得同等的培训水平,高能力员工耗费的成本更低,所以a1>a2。

2.企业提供一个和培训有关的工资函数:w=w(y)

3.员工选择是否参加培训。

对于高生产率的员工来说,获得某次培训的成本为a′1y,对于低生存率的员工来说,获得某次培训的成本为a′2y,其中y为参加培训的小时数。

(三)基本假设

这一模型的三个基本假设:

1.假设高能力的员工接受培训的成本低,斜率小。低能力的员工接受的培训成本高,斜率大。这个差别可以理解为两类员工在个性特征、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差异。

2.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从而在均衡情况下工资等于预期的劳动生存率,企业的预期利润为零。

3.培训程度仅仅代表信号的价值,并不影响生产力。培训的信号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参加了培训特别是诸如附加值比较高的培训,可以显著的提高被培训者的声誉价值。

四、博弈分析

(一)混同均衡

企业期望员工能达到y*水平的培训,但是事先不知道谁是高能力者谁是低能力者,只知道高低能力者的比例,因为1*q+2*(1-q)=2-q,所以企业按照期望产出值给所有员工工资为2-q,它满足下式。(详见图1)

2-q>2-a1y*

2-q>2-a2y*

显然,两者最优的选择都是不接受y*培训。因为接受y=0水平的培训远远比接受y=y*水平的培训时的收益要高。这时候表现出来的结果是混同均衡。高低能力的员工均不接受培训。无法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甄别分离。这种不加甄别的薪酬设计显然也不能刺激起员工接受培训的积极性。

那么人数比例q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呢?因为a1>a2,低能力的员工受培训的边际成本大于高能力的员工,解上式得:q

(二)分离均衡

企业发现对于企业最有价值的培训点y*,也不满足于大锅饭式的培训方式,然后重新设计工资水平。

w(y)=1(y

w(y)=2(y>y*)

也即是针对不同程度的培训,在培训完成以后给予不同水平的工资,从而刺激起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并且让能力高低不同的员工根据自己不同的成本函数进行选择。这时候由于:(详见图2)

1>2-a1y*

1

显然,高低能力员工会根据自己的成本函数进行选择,低能力者不接受y=y*的培训水平更合算,而高能力者接受y=y*的培训水平更合算。结合上面混同均衡中得出的公式,qa2y*,两式联立可知:q>a2/a1。

由上述推导可知,高能力的员工积极参与培训的结果比不参与培训的结果要好。同时也说明,高能力员工的比例1-q要达到什么程度才有可能从信号发送中收益,这取决于能力不同的员工的受培训边际成本的比率。

五、结论及启示

通过对以上博弈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或者启示:

1.诸如产生混同均衡的培训制度设计是不合理的,企业应该尽量避免。在这种情形下,员工接受教育的成本大于不接受教育的成本。进一步的原因是这种培训提供的能力方面的提高非常有限,培训内容对员工的帮助不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企业不了解员工对培训的实际需求,或者是企业不能找到符合要求的培训师等。另外,这种培训还大大增加了员工的负担,影响了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

2.设计出产生分离均衡的培训制度是企业所追寻的目标。在分离均衡下,高能力的员工自觉的参加培训,而低能力的员工在比较了成本和收益以后会自觉的放弃参加培训。所以企业有限的培训资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同时也可以甄别出高能力的员工和低能力的员工,后续的工资分配也让高能力的员工在这个信号发送中获益,得到更高的工资回报。参加培训的高能力员工的工作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会和低能力员工进一步拉开差距,这样整个企业的员工甄别区分机制就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从而为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以及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3.在设计培训制度时应该注意:首先是培训前后工资梯度问题,梯度太小大家均不参加培训,不能产生甄别作用和吸引力,梯度太大又会吸引所有员工,从而也是失去了甄别的能力。其次为了让培训制度真正起到作用,要建立健全培训后考核制度。比如,不能通过考核就失去培训后加薪的机会等。最后,企业应该能准确的把握每个岗位所需要的最优培训时间,这个因素也会引起过度培训或者培训不足等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罗斯玛丽・哈里森,约瑟夫・凯塞尔.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开发[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 徐鼎亚.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提高初探[J].湖北社会科学,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