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气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废气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废气分析

工业废气分析范文1

Abstract: This paper separated and determine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ollutant emission of industrial park by using GC / MS, analyzed chromatographic peak of overlapping by using chemometric resolution method (CRM), and got the pure chromatographic curve and mass spectrometry of each component, through the determination of MS library to analytical pure component. Using this method, it reduced the requirements of degree of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and offered new way of the unknown system for fast, accurate analysis.

关键词:涂料行业;废气;化学计量学解析法;气相色谱-质谱

Key words: coating industry;exhaust;chemometric resolution method;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149-02

0引言

工业园排放的废气污染物成分比较多,也复杂,很难进行全面的准确定性定量分析。本文利用GC/MS联用仪测定涂料行业废气,用化学计量学解析法(Chemometrics resolution method,CRM)[1,2]对重叠色谱峰进行分辨,继而借助质谱库对分辨的纯组分进行定性,用解析色谱曲线积分法进行定量,分析废气污染物的化学成分。

1实验

1.1 仪器日本岛津QP2010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苏码罐(型号:NUTECH 3600DSAUTOSAMPLER,3550DSPRE-CONCENTRATOR,NUTECH2100B,2200A)。

1.2 样品的采集在工业园区用苏码罐采集大气样品,浓缩后进样。

1.3 样品的测定条件色谱条件:OV-1色谱柱(30m×0.25mm)。程序升温:起始温度30℃,维持5min,以3℃・min-1升至160℃,维持2min,再以8℃・min-1升至200℃。载气:He;流速1.0mL・min-1;进样口温度250℃,界面温度280℃。

质谱条件:EI源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倍增电压:1.28kV,扫描范围m/z为40~500;扫描速率:3.8scans・s-1。

1.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在Gateway T8100计算机上进行,程序用MATLAB6.5编写,NIST107质谱库进行检索。

2结果与讨论

2.1 CRM解析CRM是对二维色谱/光谱矩阵数据进行解析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利用二维矩阵数据包含的色谱/光谱信息,采用局部因子分析以分辨出各组分的纯色谱曲线和光谱。CRM已成功用于一些中药挥发油成分的分析和原油中非烃成分分析。

2.2 样品的定性分析图1所示为样品的GC/MS的总离子流图(TIC),观察图,发现且有许多色谱峰产生重叠。以图1中峰簇A(保留时间为32.8~3.3峰簇,放大后为图2)为例说明CRM的应用。

观察图1、2,峰簇A似乎由三个单峰组成,直接从色谱库中进行检索,得到三个相似度很低的物质,该结论不可信。应用CRM进行分析,发现此为一个三组分体系(见图3)。根据各组分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在NIST107质谱库中进行匹配,检索到三种物质,分别为Benzene,1-ethyl-2-methyl-C9H12、Cyclohexane,1,1,2,3-tetramethyl-C10H20、1-Pentanol,4-methyl-2-propyl-C9H20O,相似度分别为98.588%、94.608%、95.06%,,其相应的标准质谱图和解析质谱图见图4-图6。

按照同样的方法,对样品中的色谱峰用CRM逐步进行分辨,可得到组分的纯质谱,再用质谱库对分辨出的组分进行质谱定性检索,得到组分定性结果。

2.3 样品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采用解析色谱曲线积分法对解析后的所有色谱峰积分,得到各个组分的定量分析结果。由于本研究工作主要是探讨新的检测方法,且大气中物质浓度随着大气迁移速率而有所不同,故这里只给出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见表1。

3结论

采用化学计量学法解析,从近20个色谱峰中解析出了40个组分,鉴定了其中35个化合物,占总含量的87.5%,其主要成分为苯系物,占总含量的39.56%。该法能降低对色谱柱的要求,且能对重叠峰进行解析,尽可能分析出样本中的所有成分。该法结合色谱光谱联用仪器产生的二维数据,为快速、准确解析复杂未知体系提供了崭新途径。

参考文献:

工业废气分析范文2

1 资料与方法

通过对截止到2005年底的由石家庄市职业病防治所诊断的20例矽肺患者及393例O+患者的原始健康体检表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开始接尘时间、接尘工龄、工种、诊断为矽肺或O+的日期、实验室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结果。

2 结果

2.1 矽肺的单位分布:由表1可见,矽肺主要分布在几个主要生产分厂,尤其以炼钢、轧钢两个分厂集中为12例,占矽肺患者总数的60%;O+也集中在炼钢、炼铁、轧钢和烧结几个生产分厂为308例,占O+总数的78.37%。

由表2可见,炉前、供料、轧机这几个工种的矽肺发生较为集中,尤其是炉前工发病最为突出, 为5例,占31.25%。其他中的2例为混料工。O+的发生也集中中炉前、供料、破碎几个工种。

2.3 矽肺的工龄分布,见表3。

由表3可见,矽肺发生的工龄多在20年以上,而且随着工龄延长有上升的趋势,O+的发生则以20~30年工龄段多见,占73.79% ,30~40年工龄的反而较少,与这个年龄段的接尘职工人数较少有关。

2.4 矽肺的年龄分布,见表4。

由表4可见,45岁以上为矽肺的多发年龄,而O+也多集中在40~55岁之间,占96.44%。

3 讨论

石钢公司是58年建立的中型钢铁企业,20例矽肺中I期16例占80%,II期4例占20%,全部为男性,矽肺发病的最小年龄为42岁,最大为58岁,平均51.14岁;发病工龄最短为22年,最长38年,平均工龄2929年。接尘职工的矽肺患病率为0.34%。在这次调查统计出的393例O+,女性仅为3例,占0.76%,男性为390例,占99.24%。O+发生的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为59岁,平均48.73岁;工龄最短为8年,最长40岁,平均27.45年。矽肺患者与O+的发生集中在炼钢、炼铁、轧钢和烧结这几个生产分厂的主要工种上,工种的分布与单位的分布是一致的,与这几个主要分厂在生产过程中均可产生大量粉尘致使生产环境中粉尘的浓度相对偏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偏高有关。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工龄的延长,矽肺和O+的发生也相对增加。矽肺本身是一种进行性慢性疾病,多在从事粉尘作业5~10年后发病,也可长达20年,由于公司多年来十分重视防尘工作,所以从未发生速发型矽肺,而且近十年来采取多项除尘措施,作业环境大为改观。

参考文献

工业废气分析范文3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费回收;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现代社会的发展,各个行业的兴起,社会各界对于电力的消耗量极大,供电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供电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营销工作不断的深入,逐步精细化,也在逐渐提升营销工作质量的要求,而电费回收工作是供电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保障企业正常经营运行的基本条件,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供电企业电费回收工作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造成了电费回收困难,需要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强化电费回收效果,因此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供电企业电费回收工作难点分析

供电企业的收费工作难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缴费方式单一,许多农村客户选择邮政储蓄签代交电费,而基层的小乡镇一般只有一个网点,邮政储蓄银行的业务较为丰富,在催缴人员通知需要缴纳电费时才去交电费,造成需要长时间在邮政储蓄银行排队交电费,严重影响了电费回收的效率;(2)欠费原因多样化,一般电费回收考核的限制时间是下一个月的10日,而对于欠费户情况不能够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无法准确的将客户欠费分为不同的类型,无法有针对性的进行电费催缴,影响电费回收的效果;(3)银行工作滞后,与供电企业存在合同关系的银行网络不通畅或者出现其它问题,使得客户无法迅速的缴纳电费,或者需要数次缴费才会成功,十分不便。银行有时出现划账不及时的问题,客户账户余额充足也会出现欠费断电的问题,造成了客户投诉及怨气较多,电费回收工作十分困难[1]。

二、相应对策

(一)建立健全电费回收制度

根据企业的基本情况构建电费回收例会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各项风险控制措施。全面调查客户的基本情况,并掌握其生产经营状况、社会信誉度等信息,构建生产经营库,包含企业详细、全面、真实的数据,且需要定期进行更新,便于在经营过程中进行风险的控制。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1)一般的低压欠费用户的数量较大,金额小且分布不规则,较为分散,次数多。规定用户的欠费次数,如果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欠费次数达到上限,则根据供电企业的相关制度,缴纳电费质押金。如果用户再次出现欠费问题,则可以利用质押金进行抵押,有效达到约束的效果;(2)针对高压新装、增容的客户,可以实行电费质押制度。供电前需要与客户签订电费质押合同,结合出客户最高负荷,计算本月电费的最大值,并将其拟定为质押金额。客户需要在银行开设专门的账户,存入资金。供电公司与银行做好对接工作,银行方提供电费质押签字手续,客户则需要把该手续及存折送至客户管理单位,妥善保管。如果客户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欠费记录,即返还质押金;(3)承租经营户方面,需要全面掌握的承租经营户电力消费状况,并了解其经营状态,及时抄表,通知其缴费,按时回收电费,有效控制欠费风险[2]。

(二)多样化缴费模式

1.电费充值卡

以营业厅、银行网点、超市、报刊亭或者商等为依托,推出特殊的电费充值卡,分为不同的面值,客户购买该充值卡后,拨通专门的服务电话,或者电费专用充值电话号码,或者以短信、网络、终端等方式,按照显示的引导,输入用电户号、充值卡账号、密码,即可以实现缴费。另外还可以查询到电费的消耗情况及费用信息。

2.空中充值

选择各个点配置供电收费终端,包括商场、超市、便利店等,终端的网络方式较为丰富,包括PSTN、ADSL、GPRS、CDMA等,利用VPN技术将其与供电公司收费系统连接起来。商需要预付一定的费用给供电公司,用电客户提供用电客户号及缴费金额,商操作终端就能够实现用户的电费缴纳,缴费结束后,终端则会自动跳回客户号的账户余额,最后打印缴费凭证。供电公司会支付一定的手续费给商,如果终端剩余的电费达到一定的限度,商需继续向供电企业预付电费。

3.磁卡表缴费方式

如果供电区域内存在耗电量较大的大客户,应实施预付电费制度,转变传统先用电,后缴费的方式。如果用户属于新装用户,或者增容的用户,均可以实施预购电制度,供电企业和客户签订预购电合同。先计算出平均电价,客户根据该电价预先购买一定的电量,采用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并用过需求侧传输至客户的终端设备上,客户即能够获得用电量。如果客户剩余电量到达一定的限度,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将该信息发送至用户的手机,终端自动启动报警功能,如果客户的电量用完,终端则会控制跳闸线圈实现跳闸断电[3]。

三、结束语

供电企业在现代良好的社会形势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需要从各个方面强化管理,提升其综合实力。电费回收是其营销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企业正常经营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电费回收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管理人员结合企业性质特点,及供电区域内的电力消费结构等各项内容,认真分析,全面把握,探索出适合企业及地区实际情况的电费回收方式,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稳定的发展,也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祥.试论县级电力企业电费回收的难点及针对性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2):233-234.

工业废气分析范文4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费核算;相关问题的分析

1、导言

电力是现今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中必需的一种能源,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其用电量与日俱增,这对供电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增加供电保障力度的同时,也要做好对电能的管理与维护,电费核算是供电企业电能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电费核算也被称为电费的审核,在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中的起着重要作用。做好对于供电企业的电费核算需要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协作,从企业体制、电力传输技术、电能的管理,以及财务统计计算等多方面出发,实现对于电能的计量、账务的计算、报表数字的统计等,在电费核算的过程中需要确保计量的准确、财务计算清晰明确。

2、电费核算工作存在的压力问题

2.1供电企业存在着内部压力

现在企业着重对相关规程及评价的制度过程进行控制,供电企业针对电力的营销工作的质量要求不断细化,而衡量电费核算工作质量的关键点则在于发行正确率和及时率等指标。电费核算和发行不但是前期抄表、录入、参数设置、业务流程等关键的最终体现,更是电费收入是否准确的最后一关,一旦发生错误,就会造成电力营销差错。因此,这就对电费的核算人员所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只有具备全面营销知识及综合业务素质且合格,才能把好电费核算关。

2.2供电企业存在着外部压力

由于电力行业发展迅速,所以电费回收需各部门岗位的人员全力协调与配合。电费的结算数据正确与否,对电费管理工作的快速进行具有直接关系,一旦发生了电费数据的错误,极易造成用户的不信任,从而导致“收费难”问题的产生。

3、电费核算的人员的实际工作问题

3.1供电企业员工责任心不强

因为基层的供电企业员工结构较复杂,文化程度差参差不齐,导致其业务水平也有高有低,有些员工的责任心不够强,在工作当中,不注重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导致会出现一些工作上的失误,这些都将会对电费计算与核查的准确性产生直接影响。

3.2少数抄表人员或者业务人员抄错表

少数抄表人员或者业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可能会发生抄错或合同错签、业务的流程走错,并且不重视核算人员交递的不合格工单,而他们认为把表码抄回、流程走完就行,核算人员即使能发现错误,也有一种“发现后再修改也不晚”的懒散观念。抄表人员和业务人员工作不积极,会严重降低电费核算的工作效率。

3.3定期轮换制度的影响

定期轮换制度对其人员学习和掌握的核算方法、提高其核算水平和互相监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轮换的初期,因为对核算方式以及用户参数不了解,可能会出现核算的速度比较慢,需要重新对用户的基本信息核算流程进行熟悉,更甚于发现错误。

3.4核算人员很少有业务上的沟通与交流

核算人员很少有业务上的沟通与交流,并且不能够及时得到其中的经验共享然后再进行重复解决、查找与思考,这是电费核算过程中都存在的共性问题。

3.5电网结构及其运行方式上的变化

由电网结构及其运行方式上的变化,影响了电费结算,电费核算工作的重点是随时随地注意与每个计量的点相关变化,其变化代表着电网方式即将发生改变,所以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强化核算调度的沟通。

4、电费核算的优化

4.1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提高供电企业电费核算质量的重要措施。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是电费核算的前提和基石,也是整个电费核算过程顺利进行的良好保障。电费核算不仅是电费核算人员的事情,它更是供电企业运营的动力。如果电费核算不够规范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其他方面的问题。当然,也正是因为电费核算在供电企业中有着重要地位所以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它需要核算人员的精心细致,有条不紊,需要各方面的相互监督。而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以工作人员细心工作为前提,是企业人员相互监督的保障,也是提高电费合适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4.2加强对营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由于大部分营销人员文化程度偏低,业务能力不强,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首先,对于专业知识欠缺的营销人员进行电价电费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其次,对于那些业务能力欠缺的营销人员进行专业的营销技巧培训,因材施教,使得每个营销人员不仅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还拥有较强的营销能力。同时,加强对营销人员的管理和监督,预防询私舞弊,随意修改和伪造应收账款和销售电量等违规行为,保证电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3严格的执行电价,规范电费核算工作

严格执行企业和相关制度的规定,规范电费核算工作。在电价执行中必须严格审核,对于用电量大,费额多的用户应该认真核查,经仔细确认之后才能处理。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不同的收费必须落实到位,禁止出现误收或者错收电价的情况出现。动态监督相关人员的电费核算过程,以切实规范电费核算工作。

5、结语

电力是国家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基础性能源,也是供电公司重要的销售商品,在供电公司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树立客户意识,落实好供电企业的电费核算管理,提高供电水平与服务质量。现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供电企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在电费核算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分析我国供电企业电费核算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供电企业电费核算提出了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1]傅强.供电企业的电费管理和核算的现存问题及相关对策[J].现代装饰(理论),2011,08:185.

[2]李扬.基于供电企业电费核算管理问题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5,10:223+293.

工业废气分析范文5

【关键词】 供热企业 收费模式 优缺点 分析

供热企业收费是企业补偿生产经营耗费的资金来源。是供热企业的主要经营成果,是企业取得利润的重要因素,是冬季供暖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供热企业收费是否便利是服务用户优劣的重要体现,供热企业加强收费模式管理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1. 供热企业收费模式

供热企业收费模式有:人工登门收费,物业代收费,用热单位后勤代收费,供热企业营业网点收费 (门面房 交换站所在地 办公场所)。银行代收费:(柜台现金收费,柜台刷卡收费,银行自动柜员机收费),电子银行收费:(网上银行收费、电话银行收费 、手机银行收费、 移动 pos机收费、 固定pos机收费)IC卡智能热量表预付费系统。

1.1人工登门收费:供热企业公司员工直接到用户处收费。优点:家庭用户交过费后,直接开票,方便用户。缺点:工作量大,效率低,由于携带现金不安全。适合特殊用户,如家有老人,病人的用户。

1.2物业代收费:是指用户的小区的物业代收供热费用后,由物业交付给供热企业。优点:方便用户,方便供热企业。缺点:物业积极性差,有时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热费收缴后交给供热企业不及时,可能会挪用热费,还有可能捆绑收费。由于代收费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很多物业不愿代收费用。

1.3用热单位后勤代收费:用热单位的后勤部门代收热力费用,有的单位直接在被单位用热户的工资中扣除直接交给供热企业。优点:方便用户,方便供热企业。缺点:有些单位回款不及时。由于给单位财务、后勤增加劳动量,代收费用的单位越来越少。

2. 供热企业收费机构

供热企业自建收费机构,包括营业厅、供热交换站所在地,办公场所。

2.1营业厅:是供热企业在自己的单位的建筑里建设的营业厅,或者在主要干道租房建设的营业厅,一般是一楼临街房。里面设置收银柜台,展台,和银行、公司财务部门联系的电子收费系统、自动柜员机、自助查费系统,公司形象宣传系统等。优点:方便用户,

节约了有物业,银行代收的手续费用,加强了企业的形象宣传。缺点:增加房租,人员工资,水电费,等的开支。

2.2供热交换站所在地收费:供热企业利用供热交换站地点,由供热企业员工进行收费。可以设置pos机刷卡缴费,现金缴费,即时开具单据。优点:方便用户,利用自主场地,节约房租,节约银行代收手续费。缺点:增加了人员的劳动量。

2.3办公场地收费:供热企业利用自己的办公场地,设置的收费点,可以现金收费也可使用移动pos机刷卡缴费,即时开具单据。优缺点和在供热交换站收费类似。

3. 银行代收费

包括柜台现金收费,柜台刷卡收费,银行自动柜员机收费。柜台现金收费和柜台刷卡收费的优点类似:具有利用银行的网点多,网络化信息高,缴费快捷,安全。缺点:有些银行对用户来说,距离较远,非24小时全天营业,用户感到不便。加大了银行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企业的费用。

3.1银行自动柜员机:是指在银行自动柜员机上进行自助缴费。优点:银行自动柜员机网点较多,使用快捷方便、安全,能够24小时营业。缺点:需要一定的操作方法,对不会操作的老年人有一定的局限性。

3.2网上银行:传统银行拓展业务依靠简单地增设营业网点,需要大量的土地、设备、资金、人力等资源的投入。相比较而言,网上银行投入少量的资金、设备、人力,就可以将银行业务拓展到更大的地域范围。

3.3降低交易成本:据国外资料统计,通过不同途径进行每笔交易的成本为:营业点1.07美元、电话银行0.54美元、ATM0.27美元、PC为0.15美元、Internet为0.1美元,可见,网上银行交易成本是最低的。

4. 更好的客户服务模式

网上银行可以为用户提供时间、地点、方式的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随着WAP应用的普及,可以为用户提供WAP网上银行业务,进一步拓展供热企业客户服务模式。

4.1网上银行的缺点:对技术的依赖技术高,维护费用不菲,对用户的计算机的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对不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来说不具有操作性。网上银行与电话银行的同时,也纷纷在手机银行的操作、功能、安全等技术上寻求突破。国内手机银行业务已逐步迈向成熟,“手机银行”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市民所使用。

4.2手机银行优点

手机缴费不排队 ,缴费排队一直是让供热用户头痛的问题,其实完全可以通过手机银行这个电子渠道免受排队之苦。 手机银行确保及时交易 当用户无法进行计算机网上缴费,手机银行就能真正感受到开通后的方便与快捷。全天候服务,短信操控账户 。短信服务已经成为了手机用户间最常用的联系方式,手机银行具有短信功能,银行都会通过短信方式主动通知用户。 手机银行服务适用于各种厂商和型号的手机,只要编辑发送指定格式的短信,手机客户就能获得即时服务,自由查询账户,费用瞬间到账。与网上银行相比,手机银行,私密性强,不易受到黑客攻击,更安全。

4.3手机银行的缺点

手机私密性保管不当带来风险缺点表现在对于自己的手机私密性保管不当,可能给有企图的人可乘之机,开通的手机银行较少,对的操作有一定的要求,对老年人不太方便。 换了手机号码要重新签约才能使用。

4.4 Pos机收费

pos机分固定和移动两种,固定pos机需连接固定电话线才可使用,不可以移动使用。移动pos机在机身里装一张移动的卡,即可随便带着去客户家收款,使用便利

4.4.1移动性强。只要是GSM网覆盖到的地方均可使用,不受地点、电话线的限制。POS机体积小巧,方便携带,时尚和快捷。

4.4.2连接速度更快。据测试GPRS每次连接所用时间小于2秒,而且连接上后可以“永远在线”。

4.4.3传输速度快。传统拨号方式传输速率一般为9600bps,而GPRS目前实际测试速率在30kbps以上,最高可达到171.2kbps。

4.4.4容易安装,操作简便。免去技术人员到现场安装调试。基本不用对使用者进行培训。可依据发展需要增加POS机的数量,无需电话线路的容量。

4.4.5通信费用更低。GPRS按数据流量进行计费,远低于传统拨号方式的费用,特别是作为大客户或合作伙伴,可以采用包月或包年的方式,其使用成本可以更低。

5. 采用IC卡智能热量表预付费是未来供热企业主要收费模式

5.1 IC卡智能热量表技术,在热量表和外部数据传输方面采用加密特殊处理保证卡,表不会受到攻击。采用超大规模专用微处理集成电路,高可靠性设计和专业制造手段,防湿,防潮,抗干扰,抗攻击。有限购功能,可预设"限购量"防止用户囤积热量。可预设热量不足报警系统,热量不足时关闭阀门并且报警,插卡即可开阀,热量余额为零时关闭,用户重新缴费后插卡即可开启阀门。 控制阀采用的控制及制造技术,有按用热量自动进行阀门维护的功能,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 有检测功能,当磁攻击或剪断时自动关闭阀门。电池电压检测功能,表内备有大容量锂电池,可供热量表长期使用,若遇特殊情况电池将要用完时,阀门将自动关闭并报警。电池可更换,管理部门可方便的更换电池。有退购功能,可凭专用“退购卡”退还用户表中的剩余量。 一卡多表功能,一张卡可以记录同一用户多个仪表(热量表)的购用信息。

5.2采用IC卡智能热量表预付费的优点:高效管理,避免上门抄表,供热开阀不用热关阀门 ,节省人力和物力,有效防止欠费,管理软件实现热费,热量的监管,实现科学用热管理。缺点:改造费用大,供热企业一家很难承受。

工业废气分析范文6

关键词: 企业; 知识型员工; 培训; 甄别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5-0037-02

一、引言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型员工也逐渐成为企业的主体力量。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增长计划将知识型员工定义为“一组生产知识的科学家、工程师、信息通讯技术专家和技术人员”[1]。知识型员工更注重个体成长,重视工作本身的意义,对自己的成长和能力的发展有着持续不断的追求。[2]在国外,知识型员工的薪酬问题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3]。为了保证知识型员工知识结构符合企业的需要,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这是一项有别于薪酬制度的重要投资行为,并且这种投资占整个企业投资的比例呈现一种逐步扩大的趋势。把有限的培训资源最大化的利用就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问题的提出

如何分配稀缺的培训资源呢?从员工的角度上讲,如果是带薪培训,那么培训是一种福利,是企业提供给个人的一种附加价值。如果是不带薪的培训,培训降低了员工的收益,员工参加培训的意愿肯定会大大降低,非带薪培训造成的损失有可能导致需要培训的员工也放弃了接受培训的机会。所以在是否带薪这个条件下是无法甄别出需要培训的员工的。那么如何在众多的申请者当中甄别出真正需要培训的员工呢?我们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三、博弈设计及基本假设[4]

(一)参与人:企业和员工

企业方面:超过一定的培训水平,工作能力也相应提高,所以工资也相应提高。

员工方面:共有两类员工,高能力员工和低能力员工。

(二)博弈顺序

1.自然选择员工的能力:a1、a2,因为获得同等的培训水平,高能力员工耗费的成本更低,所以a1>a2。

2.企业提供一个和培训有关的工资函数:w=w(y)

3.员工选择是否参加培训。

对于高生产率的员工来说,获得某次培训的成本为a′1y,对于低生存率的员工来说,获得某次培训的成本为a′2y,其中y为参加培训的小时数。

(三)基本假设

这一模型的三个基本假设:

1.假设高能力的员工接受培训的成本低,斜率小。低能力的员工接受的培训成本高,斜率大。这个差别可以理解为两类员工在个性特征、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差异。

2.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从而在均衡情况下工资等于预期的劳动生存率,企业的预期利润为零。

3.培训程度仅仅代表信号的价值,并不影响生产力。培训的信号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参加了培训特别是诸如附加值比较高的培训,可以显著的提高被培训者的声誉价值。

四、博弈分析

(一)混同均衡

企业期望员工能达到y*水平的培训,但是事先不知道谁是高能力者谁是低能力者,只知道高低能力者的比例,因为1*q+2*(1-q)=2-q,所以企业按照期望产出值给所有员工工资为2-q,它满足下式。(详见图1)

2-q>2-a1y*

2-q>2-a2y*

显然,两者最优的选择都是不接受y*培训。因为接受y=0水平的培训远远比接受y=y*水平的培训时的收益要高。这时候表现出来的结果是混同均衡。高低能力的员工均不接受培训。无法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甄别分离。这种不加甄别的薪酬设计显然也不能刺激起员工接受培训的积极性。

那么人数比例q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呢?因为a1>a2,低能力的员工受培训的边际成本大于高能力的员工,解上式得:q

(二)分离均衡

企业发现对于企业最有价值的培训点y*,也不满足于大锅饭式的培训方式,然后重新设计工资水平。

w(y)=1(y

w(y)=2(y>y*)

也即是针对不同程度的培训,在培训完成以后给予不同水平的工资,从而刺激起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并且让能力高低不同的员工根据自己不同的成本函数进行选择。这时候由于:(详见图2)

1>2-a1y*

1

显然,高低能力员工会根据自己的成本函数进行选择,低能力者不接受y=y*的培训水平更合算,而高能力者接受y=y*的培训水平更合算。结合上面混同均衡中得出的公式,qa2y*,两式联立可知:q>a2/a1。

由上述推导可知,高能力的员工积极参与培训的结果比不参与培训的结果要好。同时也说明,高能力员工的比例1-q要达到什么程度才有可能从信号发送中收益,这取决于能力不同的员工的受培训边际成本的比率。

五、结论及启示

通过对以上博弈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或者启示:

1.诸如产生混同均衡的培训制度设计是不合理的,企业应该尽量避免。在这种情形下,员工接受教育的成本大于不接受教育的成本。进一步的原因是这种培训提供的能力方面的提高非常有限,培训内容对员工的帮助不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企业不了解员工对培训的实际需求,或者是企业不能找到符合要求的培训师等。另外,这种培训还大大增加了员工的负担,影响了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

2.设计出产生分离均衡的培训制度是企业所追寻的目标。在分离均衡下,高能力的员工自觉的参加培训,而低能力的员工在比较了成本和收益以后会自觉的放弃参加培训。所以企业有限的培训资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同时也可以甄别出高能力的员工和低能力的员工,后续的工资分配也让高能力的员工在这个信号发送中获益,得到更高的工资回报。参加培训的高能力员工的工作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会和低能力员工进一步拉开差距,这样整个企业的员工甄别区分机制就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从而为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以及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3.在设计培训制度时应该注意:首先是培训前后工资梯度问题,梯度太小大家均不参加培训,不能产生甄别作用和吸引力,梯度太大又会吸引所有员工,从而也是失去了甄别的能力。其次为了让培训制度真正起到作用,要建立健全培训后考核制度。比如,不能通过考核就失去培训后加薪的机会等。最后,企业应该能准确的把握每个岗位所需要的最优培训时间,这个因素也会引起过度培训或者培训不足等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罗斯玛丽・哈里森,约瑟夫・凯塞尔.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开发[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 徐鼎亚.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提高初探[J].湖北社会科学,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