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物流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物流实施方案范文1
关键词:宽带中国;智慧农业;4G 光纤;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100
1 国家启动了“宽带中国”战略
2013年8月,国家正式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3〕31号),标志着“宽带中国”项目的正式启动。该项目要求到2015年,初步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50%,第3代移动通信及其长期演进技术(3G/LTE)用户普及率达到32.5%,行政村通宽带(有线或无线接入方式)比例达到95%,学校、图书馆、医院等公益机构基本实现宽带接入。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兆比特每秒(Mbps)和4Mbps,部分发达城市达到100Mbps。宽带应用水平大幅提升,移动互联网广泛渗透。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2 吉林省政府启动智慧农业建设
吉林省政府规划设计了吉林省智慧农业示范应用项目,建设生态型、智慧型、效益型、特色型、开放型、安全型等“六型农业”,并于2013年9月正式启动。该项目主要建设吉林省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中心)、四个产业物联网技术服务系统和农业电子商务平台、12316/12582三农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推进智慧农业项目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全面融合,实现农业的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和科学化决策,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到2016年,物联网技术在部分产业的生产和加工领域示范应用,实现生产者、技术专家与信息化手段有机结合,促进农业生产节本降耗和增产增效;农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实现“买全国、卖全国”。“农资下乡”覆盖全省,“农产品进城”走向国内大中城市,有效解决卖难买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以“三网”为载体的信息化服务手段实现农村地区全覆盖,有效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3 方案实施规划
建设一套吉林省智慧农业专用的宽带网络,为吉林省智慧农业示范应用项目提供宽带网络基础环境,为广大农村基层用户和生产主体提供高质量的互联网宽带接入,将智慧农业的成果和最新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中,加快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和农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到田间地头。在农业生产上,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提供科学化决策、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生产;在农村生活上,为广大农户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服务,使其充分享受现代信息技术成果。
4 建设意义
以宽带接入,网速提升为基础而建立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必将在促进吉林省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业经营等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
4.1 必将促进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2 将利用快速发展起来的网络
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的农村经营主体,走合作化道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
4.3 应用农产品溯源和物联网技术监管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精准化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4 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机制的改革和推广方式方法的创新
用信息化手段普及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提高科技贡献率。
4.5 可促进农村文明生活、科学消费
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同质享受城市现代文明成果。
4.6 方便农民生活
让农民不出村、甚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网上办事、充值缴费、就医求学、求职就业、供求对接等服务,享受到宽带接入、网络畅通所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4.7 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促进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方式转变,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5 实施方案
5.1 项目目标及主要内容
到2015年末实现玉米、水稻、设施蔬菜、人参四个产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在示范点宽带网络实现100%覆盖;选取部分县区,重点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站,实现农村家庭宽带网络100%覆盖,网络带宽具备4M接入能力。
5.2 进行宽带升级改造
5.2.1 农村用户宽带:单点通过光纤及无线方式接入
在覆盖村通过基站PTN设备将宽带上网业务数据汇聚到各地市核心网CMNET路由器上,带宽设置不低于4M。各地市接入点IP地址规划及带宽由各地市网络部门及设计单位自行分配决定。
5.2.2 物联网数据采集点:单点通过光纤方式接入
光纤部分在接入点新增接入层PTN设备1台,通过一个FE接口与客户路由器相连;另通过1个FE接口与物联网设备相连,利用数据专线与全省级服务器相连。
采用无线4G方式的接入点,新增4GLTE-CPE一端,通过一个FE接口与客户路由器相连。另通过1个FE接口与物联网设备相连,利用数据专线与全省级服务器相连。
5.2.3 信息服务站:单点通过光纤及无线方式接入。
省级节点新增汇聚PTN传输设备1端,与各信息服务站侧路由器相连,用于汇聚各村信息服务站上传业务,汇聚接口带宽拟为100M,
5.3 推广智慧农业产业物联网应用
要推进物联网在智慧农业建设中的应用。物联网数据采集点是智慧农业示范应用项目建设的核心,通过在玉米产业的大田,水稻产业的大田、育秧大棚、加工厂,设施蔬菜产业的温室大棚、加工车间和人参产业的种植基地、加工车间等布设多套物联网传感器和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将实时的环境数据传输至省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进行处理,通过与产业相关的数据分析处理软件,生成数据分析报告,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预警预报、决策指导、生产管理和信息查询等相关服务。
5.4 开展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
农业信息服务站主要承担着电子商务、公共信息服务、便民服务三方面的任务。在电子商务服务方面,信息服务站负责帮助周边村民利用省农委电子商务平台推荐审核的农资产品、生活日用品的直购、推广、宣传工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开展网上直销;负责在平台直购的农资和日用品由网店到农户的物流配送工作。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服务站主要为农民提供政策法规、市场供求、农业技术、价格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有条件的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省平台,积极为当地农民开展动植物远程视频诊疗咨询服务、测土配方施肥平台应用、易农宝APP手机应用、易农宝PC应用、物联网平台应用;积极宣传引导农民应用网络平台、12582语音平台、短信平台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免费帮助农民查询和各类需求信息。在便民服务方面,服务站可进行移动冲值缴费、小额提现业务、保险业务、医疗服务平台就诊预约等便民应用。
5.5 技术路线
对于覆盖半径超过500m的行政村,可在村中适合位置增设品接杆,补充覆盖。品接杆的位置可考虑选在铁塔400m距离左右,缩小信号边缘范围,铁塔AP覆盖区域的优质覆盖。铁塔与品接杆间可根据实际条件,采取MESH无线回传、光缆等多种的方式灵活连接。
5.6 通信运营商网络承建内容设想
提升全省农村地区宽带接入能力,探索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在产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区完成对下属行政村的宽带网络建设,实现100%全面覆盖,以及智慧农业项目中涉及到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物联网数据采集点的网络建设、升级改造。
各行政村、各村信息服务站及各物联网监控点根据当地传输网络情况,采用光纤+无线方式实现,具体方案如下:
采用光纤接入方式的接入点新增接入层PTN设备,通过FE接口与客户路由器相连;用以提供宽带上网业务,带宽为4M;另通过FE接口与物联网设备/信息服务站服务器相连,利用数据专线与全省级服务器相连。
采用无线4G方式的接入点,新增4GLTE-CPE一端,通过一个FE接口与客户路由器相连,用以提供宽带上网业务,带宽为4M;另通过1个FE接口与物联网设备/信息服务站服务器相连,利用数据专线与全省级服务器相连。网络拓扑图如下:
其他注意事项:
4GLTECPE使用依据为接入点附近已有4G信号覆盖,若无,则需考虑采用光纤方式连接。
各地市设计院根据本网络拓扑图及当地用户需求(有线、无线方式)进行本地接入点传输设计。
为了减少对公网IP地址的消耗,可采用私网IP,在地市CMNET上做NET映射,需确保客户接入点内每端路由器IP地址要固定。
6 结束语
通过吉林省智慧农业宽带网络建设,一是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示范县内重点进行网络升级改造,提高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建成覆盖全省重点县(市、区)农村和玉米、水稻、设施蔬菜、人参产业生产基地全覆盖的宽带基础网络;二是积极推广宽带信息服务应用,利用智慧农业的产业物联网技术服系统、电子商务平台和12582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对农村技术指导和农业信息服务。以宽带接入,网速提升为基础而建立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必将在促进吉林省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业经营等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吉林省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探讨[J]. 经济纵横, 2004(2).
[2] 吉林省农委立足智慧农业建设推进信息服务进村入户[EB/OL].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2014-06-04.
[3]伍玲.试论农业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与开发[J].情报科学,2004(2).
智慧物流实施方案范文2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物流;发展现状;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993(2015)11-0111-04
物联网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而智慧物流则是物联网发展的十大流域之一,是物联网应用在物流领域的表现形式。智慧物流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形成物流行业的专业网,直接或间接地对物联网相关产业产生需求。目前,虽然物联网技术及智慧物流还处于技术层研发推广期,还没有发展至大规模的应用,但是在国家政策支持、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化推进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物联网及智慧物流产业必将迎来爆发式的发展。为此,有关智慧物流发展的议题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张军杰(2006)对智能物流的发展状况、发展动力、发展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汪鸣(2011)认为智慧物流是使物流业具有整体智能特征和与服务对象之间具有紧密智能联系的一种发展状态,可通过物流业整体智慧化来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李霞对利用物联网发展智能物流的作用、困难和重点领域进行了研究。以上学者虽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但都未提出系统化的发展模式。本文借鉴了以上研究成果,分析了物联网和智慧物流的关系,总结了国内外智慧物流发展经验及几种典型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政府推动、产业化推进、企业主导、技术和标准引领、市场化推广应用”的创新发展模式,希望能对智慧物流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物联网与智慧物流
1.1物联网是智慧物流发展的技术基础
物联网就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传感器、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ofThings”。物联网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在感知层,应用RFID、传感器、条形码等感知技术实时采集物的属性信息;在传输层,应用EDI、Internet、GPS、移动通信等现代通讯技术,对信息进行实时、准确、可靠的传输;在应用层,利用云计算等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智慧物流是以物联网为基础,融合新一代声、光、电、机、信息等技术,高度集成社会各种相关资源,通过中枢式数据处理方式,及时提供最优的运作决策方案,以协同整个物流运作流程,从而实时高效、灵活地响应人性化的物流需求,并能动态、快速地适应物流环境复杂变化的新的物流业态。物联网通过智慧感知、智慧传输、智慧处理及智慧管控等技术,对智慧物流的运作和服务产生深刻的影响。基于感知技术对物流运作过程中的物流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流速等六大基础要素的感知,使得智慧物流在运作过程中更加透明,实现全程可视、可控、可追溯;基于先进的信息传输技术、标准化技术及协同平台的建立,实现物流主体之间的信息互联和业务互通,实现流程无缝对接、运作互补及市场互补;通过集中式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等对信息的深入分析、挖掘和计算,使得每个物流主体能够即时获取系统最优决策方案,及时与物流运作“前台”形成协同,围绕顾客提出的要求,通过协同预测、协同补货、协同运输、协同配送等方式,实时为客户提供人性化的物流服务。
1.2智慧物流为物联网发展提供市场需求
智慧物流为满足组织在物流领域进行多方案选择的决策需求,需要不断拓展物流信息采集感知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对仿真系统和决策技术产生需求。在构建和实施物流信息平台时,相应地要运用数据收集、传输、存储、处理及信息的展示和运用等相关的物联网技术。同时,在物流领域运用了物联网相关技术,催生了物流管理、物流信息服务、应急管理、软件开发、装备设计开发、物流电子产品研发、节能环保等相关的服务产业,衍生出对物联网相关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相应地拉动物联网产业的增长。总之,一方面,物联网作为实现智慧物流的手段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并使物流真正具有了智慧化的特征,具有了感知、自适应及与外界平滑交互的能力;另一方面,智慧物流领域是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物流企业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用户,智慧物流也为物联网提供了需求支持和发展方向。
2国内外智慧物流实践发展概况
2.1国外智慧物流发展现状
在国外,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已经成为智慧物流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国内市场规模巨大,相关技术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智慧物流已经成为其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降低物流成本,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引擎。在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美国的沃尔玛、德国的麦德龙、英国的Tesco等大型零售企业都宣布了自己的RFID计划准备进行巨额投资,相应带动它们的供应商在RFID市场的投入;联邦快递、联邦包裹等这些大的物流公司对物流跟踪和监控技术的应用,拉动SUN、Alien科技、惠普、微软在内的硬件及软件提供商的投入,进而形成RFID的巨大市场和完整产业链。M2M技术在欧美地区已经实现了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亚洲地区日韩发展也较快。TNT运用云计算技术来提升供应链可见性、运营效率及客户服务质量,产生了较好效益。三维规划和仿真技术在日本企业得到很好的应用。在物流设施和信息标准化方面,欧洲企业做了很多工作。发达国家政府也为智慧物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采用了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社会化运营的机制来建设和运营网络、公共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二是开放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通过政策支持、战略规划及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国家之间及国内政府、区域、企业等各方面有机地协调与合作的体制与机制,促进物流体系的国际化、标准化。
2.2国内智慧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2.2.1发展智慧物流的现有基础在国内,随着我国促进智慧物流发展相关政策、规划及方案的相继出台及实施,智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各种与智慧物流有关的示范项目不断推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发展智慧物流的经验不断丰富,认识不断提高,这些都为发展智慧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比如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面,在医药、农产品、食品、烟草等行业领域,产品可追溯系统在货物追踪、识别、查询、信息采集与管理等方面已具有成功的应用,技术与政策等条件都已经成熟,正在全面推进;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已有初步应用,初步实现了物流作业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及智能终端的网络化应用上,已有很多创新应用;部分企业所建立的智慧化物流配送中心,已建立物流作业的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的网络,可实现物流与生产联动,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智慧供应链的建设也有初步的尝试。2.2.2国内几种典型智慧物流发展模式分析2.2.2.1智慧物流产业联盟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在具备发展智慧物流的政策支持、技术、产业等一定基础的地区,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推动下,按照“技术共享、风险共担、协作、互利和有效利用资源”的原则自发组织非盈利性的企业联盟,联盟通过建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有效的合作机制,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关键共性技术的协作攻关,促进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的共享,推动联盟标准向行业、国家标准转化,最终实现技术研发、市场开拓、技术标准、产业建设四个方面的全面进步。这种发展模式的路径见图1。目前实施这种发展模式的有宁波智慧物流产业发展联盟和南京(江宁)智慧物流产业联盟。前者主要是为了实现互联互通而通过统一标准、建立平台及深化和优化应用而建立的联盟。后者是由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的标准联盟,通过标准支持、提升和引领产业发展,通过联盟支持标准化工作。2.2.2.2“平台”载体型智慧物流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基于智慧物流理念和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依据不同层面对智慧物流的需求,通过采用由政府主导、企业主导或政企协议共建等方式建设智慧物流园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及智慧物流网络等智慧物流基础设施,为聚集在“平台”上的各类企业提供智慧化的发展环境并提供优质的服务,充分发挥信息和物流资源集聚、交易、管理、监控、协调及供应链一体化等多功能优势,以吸引社会各界用户积极应用“平台”,并按照平台要求的标准改造和提升自己,以实现智慧化。待物联网应用逐步成熟及智慧型的物流企业逐步增多,可以把成熟的技术、流程及管理总结上升到产业标准,进而在产业推广,实现物流产业的智慧化。这种发展模式的路径是见图2。目前国内实施这种发展模式的地区和企业较多,比较典型的有马云的菜鸟网络平台,成都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浙江省宁波市的“1+7”的智慧物流协同平台,江苏省亚邦医药物流中心打造的智慧物流园区等。2.2.2.3示范工程带动型智慧物流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主要是由国家或地方的有关部门智慧物流示范项目,由相关政府部门或其委托的物流协会等中介组织负责项目实体前期的审查、评估,中期的跟踪及管理及后期的验收和考核,项目可获得一定的政策支持、财政补贴及其它服务的支持。这种发展模式通过智慧物流工程立项、实施及验收来选择、培育智慧物流主体,促进主体的成长、成熟及发展,这种发展模式的路径见图3。目前实施这种发展模式比较典型的是广东省的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此工程是由九大领域的应用项目组成。其显著的特点是物流协会不仅代替政府承担了项目管理工作,还承担了为项目示范企业沟通、协调和服务的工作,为其提供了改造物流装备、培育企业品牌、提升管理水平、强化行业自律、应用物联网技术“五位一体”的服务方案。当然,以上几种发展模式并不是孤立的,各种模式之间也有交叉,比如示范工程带动型模式也包括物流信息平台和园区建设的内容。2.2.3发展智慧物流的制约因素当然,作为一种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型物流业态,智慧物流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一是社会各界对智慧物流的性质、发展机制、对本区域产业发展的带动等方面的认识还不足,缺乏统筹规划及可操作的标准,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层面上的智慧物流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二是社会各界在智慧物流发展上存在本位主义,这与智慧物流的“跨界”(跨行业、跨区域、跨企业)特性是不兼容的,进而制约了“互联互通”;三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上,存在着应用的比例低、应用范围小、应用层次低、应用成本高,共性和关键技术还未获得突破,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缓慢,信息化、标准化、网络化和协同化还未实现;四是智慧物流发展的基础薄弱,发展智慧物流所需要的资金、技术、设施及设备、人才等资源缺乏,缺乏成熟的发展模式,产业发展难度较大。
3我国智慧物流发展模式
借鉴中外智慧物流发展的经验,结合智慧物流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政府推动、产业化推进、企业主导、标准引领、市场化推广应用”的智慧物流发展模式。
3.1政府推动
3.1.1政府要为智慧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智慧物流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营造环境、全方位引导、培育整个产业的发展。一是政府应该把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把智慧物流中的公共服务内容与通讯等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营,营造物流信息化互联互通的环境,整合智慧物流资源,形成智慧物流发展的载体;二是培育、扶持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智慧物流企业主体;三是加快物流企业智慧化层次的分工,形成以智慧物流企业发展为导向,其他物流企业及相关智慧产业协调发展的智慧物流产业体系,努力构造社会化、专业化、智慧化、规模化的智慧物流服务体系。3.1.2政府是智慧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及标准化的推动者一是政府采用招标等方式直接组织或战略引导的方式推动智慧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工作,研发单位及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发和跟进,通过市场化运作将成果运用于物流产业;二是政府与研发部门、生产企业明确分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智慧物流技术的研发、推广工作;三是政府重点抓好标准建设,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物流作业,总结挖掘其中的共性特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订出适合我国使用的物流标准和信息化标准。3.1.3政府是智慧物流投入的主导者和引导者智慧物流系统建设投资大、回收期长、风险大、社会效益显著,没有哪个单位有能力或意愿单独完成这样具有公益性质的复杂的系统。需要在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统一协调下,创新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社会有效资源来共同完成。
3.2产业推进
要根据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针对不同领域的发展阶段与特点,按照产业发展规律,通过差异化策略推进智慧物流的发展。对电子商务物流、冷链物流、医药食品物流、危险品物流、烟草物流及港口和集装箱物流等重要领域和运输、仓储等重要基础设施,围绕物流管理流程推动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要建设智慧物流产业集聚区和信息平台,制定产业标准,创造智慧物流发展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智慧物流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协同化发展。要利用智慧物流的技术手段加强与其它区域的物流信息互通,推进跨区域的产业联动发展和经济合作;由政府、行业、科研机构及物流、金融、制造及商贸等不同的领域企业的组建智慧物流产业联盟或实体,合力推进智慧物流跨产业融合发展。
3.3企业主导
企业主导就是以企业为主体,实现数据智慧性、网络协同化、决策智慧化。数据智慧化就是企业使用智慧化的设备,比如通过传感器、RFID标签、GPS和其它设备构筑一个先进的、能够及时收集信息并及时把信息回馈给组织的系统。网络协同化,就是企业要与合作伙伴进行信息的共享,这些合作伙伴包括企业内部、部门和部门之间、外部的供应商之间以及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共享。决策智慧化是指物流链上相关企业借助智能系统,根据收集的数据来衡量各种约束和选择条件,提供选择方案,以便决策者对各种行动过程进行选择,或由系统通过学习自动做出决定。
3.4标准引领
标准化工作可以保障物流科技发展的协调统一、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发展水平,消除组织及信息壁垒,引领物流业向智慧物流的方向发展。一是强化统筹协作,依托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标准化协作机制,协调推进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和各项专业标准的制订,推动相关法规、配套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逐步构建一个科学、系统、先进和开放的物流标准体系框架;二是加快编码标识、接口、数据、信息安全等基础共性标准、RFID等关键技术标准和感知技术等重点应用标准的研究制定;三是以信息平台标准化为重点,在智慧物流协同平台及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智慧物流技术标准、信息标准、数据标准及业务协同标准的制订和推广;四是以企业标准化需求为导向,鼓励企业购买或自主开发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能够与客户企业、合作伙伴、物流园区、口岸、公路、铁路、民航信息及公共信息平台有效对接,实现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
3.5市场化推广应用
智慧物流的发展最终要引入市场机制,在政府“推力”和市场信号“引力”的双重作用下,增强智慧物流发展的内生性动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智慧物流的建设中;更充分地利用信息市场和技术市场的媒介作用,完善与其配套的服务机构,使市场真正成为连接供需双方的信息和技术交易和扩散的场所;构建开放的市场化智慧物流推广服务体系,发展多元化的智慧物流服务主体,构建智慧物流企业应用性平台,引导企业根据智慧物流专业市场需求改善产品结构和技术应用结构。
4结束语
总之,通过政府推动、引领及带动,实业界及理论界的不断探索实践,产业层面的促进及市场层面的推广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物流会出现更多的创新发展模式,直至最终形成可复制的成熟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继祥.物联网发展推动中国智慧物流变革[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2010,(3):80-83.
[2]刘志硕.智能物流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10.
[3]张军杰.智能物流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0,(34):62-64.
[4]章合杰.智慧物流的基本内涵和实施框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21):30-32.
[5]汪鸣.智慧物流重在智慧[J].物流时代,2011,(11):13-13.
[6]李霞.浅谈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物流[J].江苏商论,2011,(26):9-9.
[7]蔡增玉.基于RFID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统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10):62-64.
智慧物流实施方案范文3
高胜华:近年来,长兴县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强县建设,工业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2013年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两化融合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中起到了一个“加速器”和“助推器”的重要作用。
当前,经济形势依然复杂,要素制约日益趋紧,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我们工业强县建设的新需要,我县的工业发展亟需寻找新的发展道路,以创造技术红利、创新红利,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两化”深度融合正是适应新要求、实现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抓手,我们必须以两化融合为抓手,推动信息技术和蓄电池、粉体、印染等传统产业技术相结合的集成创新,大力推进生产装备数字化,推动创新研究与开发设计等生产制造关键环节的信息化。运用先进适用信息、智能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创造新的业态、开拓新的市场,努力打造智慧型工业新优势。
《信息化建设》:高县长能介绍一下长兴县两化深度融合的建设思路和实践路径吗?
高胜华:我们的思路是根据浙江省建设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国家示范区的战略部署,围绕工业强县建设,从企业、行业、园区、县域四个层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在企业层面:分规模培育“113”企业,抓好“点”。“113”企业具体包括:狠抓10家龙头企业示范引领、深化100家重点企业集成应用、助力300家小微企业全面推广。
在产业层面:分行业实施“3+1”工程,抓好“线”。新型电池行业重点开展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工程;特色机电行业重点抓好机电行业产品智能化升级工程;现代纺织行业重点抓信息化应用开发工程,在化纤行业推广生产控制系统应用、在织造(非织造)行业推进制造执行系统的应用、在印染行业推进节能减排系统与数码印花的应用。信息产业方面,加快培育专用电子及软件产业、引培信息化专业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
在园区层面:分梯队开展“125”计划,抓好“面”。“1”是将信息化应用程度较高的国家级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为国家级智慧工业园区示范;“2”是将具备一定信息化基础的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分区、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兴分区打造为省级智慧工业园区试点;“5”是加快城东、城南、城北、画溪、煤山五个工业园的信息化建设。
在县域层面:合众力构筑3大主平台,抓好“片”。建设好政企协同办公平台、信息化公共服务云平台、智慧物流服务平台。
《信息化建设》:不管是建设工业强县,还是两化深度融合,都离不开政府和企业的参与。请问高县长,作为分管工业的领导,您觉得在两化深度融合进程中,政府该如何处理自己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政府能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高胜华:在两化深度融合的推进过程中,企业是主体,要发挥企业的内生动力,要着眼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转型和实施,抓信息化综合集成。政府则起到一个引导作用,积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稳定健康发展的平台,并从完善组织机制、强化政策扶持、加强人才支撑、提升信息安全、优化服务体系和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做好全方位的保障工作。比如专门制定了《长兴县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综合性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2014-2016)》,明确了两化深度融合的推进思路、原则、目标、重点工程、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为示范县建设指明了方向;打造了一批典型示范企业,排摸了64个省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项目,12个市级重点项目,33个县级重点项目,涵盖了机器换人、智能化新产品与装备开发、机器联网、总部型企业等九个类别;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听取汇报,召开了多次现场推进会,分行业推广区域“两化”融合和绿色制造试点的成功经验和标杆模式;与运营商合作开展了“两化融合进企业之电信服务月”、“两化融合进企业之联通行”和“两化融合进企业之移动服务周”系列活动,走访近200家工业企业,了解企业信息化需求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撑。
《信息化建设》:长兴县的支柱产业包括铅酸蓄电池为核心的新型电池、以织造为主的现代纺织,这些产业传统意义上是污染较重的产业。请问高县长,在浙江“五水共治”的战略指引下,长兴有没有对传统污染行业进行信息化改造,您认为信息化在节能减排领域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会对传统产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高胜华:“五水共治”是省委省政府谋划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工业污水治理和节水是“五水共治”的关键领域。近年来我们也一直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助推工业治水。
一是实施在线监控。在对企业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对重点污染企业实施刷卡排污总量控制,出台了《长兴县重点污染企业刷卡排污总量控制实施方案》,目前已完成27家企业刷卡排污系统建设工作,其中涉水企业16家,对其排污情况进行自动化在线监测。
智慧物流实施方案范文4
【关键词】决策支持系统 财务分析 五力模型
企业管理思想进步到当下的阶段,很难想象一家没有上马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或SAP(Systems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的公司是如何将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现金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等集成一体化,进而推进生产、营销、供应、人力、资金等业务互相融合而顺畅运转的。当今企业在信息化方面面临的问题不是争论ERP的必要性,也不是讨论ERP的可行性,而是纠结于对ERP产生的海量数据如何进行进一步的收集、加工、处理。因为收集的数据多到无法甄别哪些是对决策有效的。
企业建立一套旨在全方位提升管理广度和深度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必需的:利用统一规划的数据集成,以全面预算为主导,以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以资金为主线,整合财务、人事、营销、科研、生产等管理职能,重组优化业务流程,连接信息孤岛,建立关键内部控制点,极大改善组织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大幅降低管理成本,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但是,国内应用现状是大部分企业正在运行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仍旧停留在处理大量的日常业务流程上,仅实现了中层管理的功能,并未上升到支持决策的高度。本文尝试通过对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以下简称“DSS”)运行原理、特点和功能的阐述,结合企业实际,充分利用已成熟运行的通用ERP并以此为基础,模拟建立DSS的实施方案。
一、DSS的原理、特点和功能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切尔・S・斯科特(Michael S.Scott)和彼德・G・W・基恩(Peter G.W.Keen)首次提出了“DSS”一词。DSS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环境,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辅助决策工具,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张茜,2006)。DSS是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向更高一级的发展,标志着利用计算机与信息支持决策的研究与应用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并形成了决策支持系统新学科(王剑东,2003;万林,2008)。
DSS的特点体现在:(1)DSS的交互性表现在通过管理者同系统之间的多次对话,使决策得以完成;(2)DSS解决的问题属于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问题;(3)系统具有专门的结构存储和研究备用的模型及方法,提供模型的比较、联结和合成的功能;(4)DSS只是起辅助决策的作用,并不完全取代管理者的判断,应当让管理者处于主动地位;(5)DSS应当便于学习、使用和修改,因而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动态性的分析,做到及时完善DSS的各种功能(迟殿委,2008;徐强,2008)。DSS的应用原理体现了决策支持系统本质的演变:DSS初期是利用数据资料(数据库DB) 和模型资源(模型库MB)支持决策,发展到IDSS利用知识资源 (方法库MEB)和模型资源(模型库MB)结合支持决策,再到利用数据资源(数据仓库DW)支持决策。这样,决策支持系统概念就更明确为:针对决策问题,利用决策资源(数据、模型、知识等)(侯少然,2010)进行组合和集成,建立解决方案;通过方案的模型计算、知识推理、多维数据分析以及方案的修改,逐步逼近解决决策问题的系统。
数据资源(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模型资源和知识资源在网络上都是共享资源。决策支持系统就在于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决策资源,针对决策问题,把决策资源有机地组合成解决方案,既可以建立多个方案,又可以修改方案,再通过大量的计算或推理,最终达到支持决策的效果(张胤杰,2009)。DSS所实现的功能主要表现在:(1)管理并随时提供与决策问题有关的组织内部和外部消息;(2)收集、管理并提供各项决策方案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例如订货单、合同执行进程、物料供应计划的落实情况、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等;(3)能以一定的方式存储和管理与决策问题有关的各种数学模型,例如定价模型、库存控制模型与生产调度模型等;(4)能够存储并提供常用的数学方法(张世芳,2006),例如回归分析方法、线性规划、最短路径法等;(5)数据、模型与方法能容易地修改和添加,例如数据模式的变更、模型的连接或修改、算法的修改等(王剑东,2003;孙艳胜,2007);(6)具有方便的人机对话和图像输出功能,能满足随机的数据查询要求,回答“if…what…”之类的问题(冯罡,2003;孙艳胜,2007)。
二、DSS的总体框架和表现方式
DSS的总体框架是:将来源于不同子系统、不同管理软件的数据收集于数据集成平台或数据仓库,选取各项决策分析主题的关键指标,注入事先建立的数学模型,最终生成可进行人机对话、不断修改决策变量的结果。其系统规划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来源:可读取多种格式(如Excel、Access、以Tab分割的txt和固定长的txt等)的文件,同时可读取关系型数据库 (对应ODBC)中的数据。使用报表管理平台进行所需数据报表的上传收集,财务数据来源于财务核算软件,经营和项目数据来源于合同管理、PDM产品设计、生产作业管理软件等,人力资源数据来源于人员信息、薪酬统计软件等,其他未能进入系统的数据可考虑通过平面文件的形式进行采集。通过数据整合平台建立数据仓库,装载来源于各个系统的数据,包括历史数据的一次性装入、日常发生数据的定时抽取。
2.分析主题:构成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分析内容,按照管理者的思维逻辑建立跨流程、跨职能的主题和分析路径,对重要经营管理问题和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发现影响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问题所在。考虑初步建立财务主题、营销主题、项目主题、关键指标等几部分。
3.决策模型:决策模型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分析基础,为企业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的科学管理工具,包括成本预算模拟、现金流模拟预测、盈利模拟预测等。
4.门户表示:是专门为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设计的观察企业的窗口,提供整个决策支持系统的展示界面,包括智能分析、模拟预测、绩效管理等多种展现形式与门户集成。所需要的输出被显示出来时,进行定型登录,自动将所要的列表、视图和图表显示出来。
三、DSS的财务实施方案
DSS的财务主题部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其实施方案立足于从时间跨度(年度、季度、月度)、项目类型(研究、开发、制造)、决策深度(作业层、战术层、战略层)等不同维度进行趋势分析、结构分析、因素分析,通过这样一个路径完成由低端财务分析向高端辅助决策支持的过渡。实施方案的对象包括:收入成本分析(收入构成、趋势、预算执行、费用趋势、费用构成等)、利润分析(利润因素、敏感性)、资金分析(资金协调性、贷款、融资成本)和综合评价(经营指标考核、五能力综合评价)。
实施方案必须注入以下因子:分析范围(集团内部关联方、集团外部竞争对手、国外竞争对手等);分析角度(全周期项目预算、年度财务预算、市场经营预测、人力资源投入等);分析指标(绝对数、相对数,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数据来源;分析周期;分析内容。
四、财务决策模型的导入
决策支持系统财务应用的最终目的聚焦在综合评价,无论是讨论重大项目的取舍还是辅助企业的整体决策,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经营指标考核和五能力综合评价。
目前大部分企业对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依旧停留在账务处理阶段,软件本身对收集的数据不加工、不处理、不分析。如果从最基础的财务指标分析入手进行适当改进,那么对于决策层而言可增强财务数据的可理解性和拓展性,对于财务人员而言可提高操作的可行性,都是受益匪浅的。财务分析包括盈利能力(收益力,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偿债能力(安定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所有者(股东)权益比率)、运营能力(活动力,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发展能力(成长力,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和生产能力(生产力,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人均净利润、人均资产总额)五部分(即五力),通常以完整、真实、及时的财务数据为起点,借助不同的财务指标进行诠释。大部分企业通过对正在运行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适当的改进,就足以在完成指标计算的基础上提供简单的财务分析报告。
计算完成后,进一步引入由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1979年提出的,现今被广泛应用于全球企业竞争战略决策的五力模型,该五力模型对决策层更加清晰、透彻地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的帮助是显著的。
综上所述,决策支持系统作为新兴的信息技术,能够为企业提供各类决策信息以及许多商业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减轻了管理者从事低层次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负担,使得他们专注于更需要决策智慧和行业积累的工作,实现了决策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侯少然,2010)。虽然DSS在国内大部分企业的开发与应用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决策本身是复杂的、变化的、综合的,但以ERP为基础对DSS的设计和实现是可行的,成功是可以预见的。
(作者为CPA、会计师、上海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高洪深.决策支持系统(DSS)理论与方法(第4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潘飞,文东华.实证管理会计研究现状及中国未来的研究方向――基于价值管理视角[J].北京:会计研究,2006(2).
[3] 陈文伟.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徐强.企业绿色管理决策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8-03-01.
[5] 冯罡.企业整合管理能力评价和提升[D].北京:沈阳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3-03-07.
[6] 孙艳胜.基于B超数据心脏病辅助诊断系统[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04-01.
[7] 侯少然.企业物流资源协调优化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10-06-01.
[8] 张茜.公共危机管理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10-01.
[9] 王剑东.基于C/S结构的备品配件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硕士论文,2003-12-26.
[10] 迟殿委.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8-06-30.
[11] 万林.可视化运行决策支持系统在PDA现场校表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8-05-01.
智慧物流实施方案范文5
【关键词】物流管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一、前言
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显得尤为重要,在“互联网+”行动计划中提出,大力发展众客空间、开放式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在物流行业加强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管理服务平台,创新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互联网+”行动计划对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与机遇,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
二、实施“分段分层、双创贯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联合合作企业创新实施“分段分层、双创贯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段即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根据物理管理专业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经济管理通用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理论学习与认知实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第二个阶段物流专业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理论教学、专业能力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第三个阶段综合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综合实训项目、企业跟岗实践学习、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学生达到企业准员工标准;第四个阶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校外进行顶岗实践学习或开展自主创业项目。分层培养即在第二、三阶段把学生分成技能型学生、创新型学生,第四阶段把学生分成就业型学生、创业型学生,按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双创贯通即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贯通学生培养的四个阶段。图1“分段分层、双创贯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进行多形式学习,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创业实践项目、课题研究、特长竞赛、创新成果、境外交流学习等纳入学分管理,建立以学生个性化发展、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学分互认制度。
三、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双创型课程体系
“产学研创”一体化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创新人才,将创新创业课程有机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实践体系和理论体系,涵盖创新思维以及创业全过程的课程体系。通过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愿,增加学生的创业资本。在理论课程体系设计上,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设创业导论、商业模式概论、项目管理等,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创业,物流领域创业者应具备哪些创业素质和基本能力;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选修创业指导及创业案例研究课程,并引入创业者、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对已经开展物流项目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类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双创型实践教学体系由校内单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创新创业实训、生产性实训项目实训、校外认知实习、创新创业实践、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组成,学生在校期间为了培养学生的商贸物流服务技能与运营能力,开展“互联网+”高效物流技能大赛、“互联网+”物流运营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图2“双创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体系设计上,开设创业活动课、创业模拟仿真课程等。一方面实现“做中创”,包含综合实践项目、应用性专题设计、创新创业竞赛等,使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另一方面重点实现“研中创”,即依托师生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开展创新创业项目。
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系列做法
(一)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工作室由专任教师与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工作室,引入快递分拣业务、物流仓储流程优化、物流设施设备设计、特色农产品物流项目、商贸物流项目等,由师生共同选择实施项目,通过查阅资料、社会调研、座谈研讨等方式完成物流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物流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素养,还能够为专业教师教学提供真实的教学项目,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二)举办物流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升学生在物流领域的创业意愿,每年开展全部学生均能参与的物流创新创业大赛。大赛以智能快递、高效物流、智慧仓库、特色产品物流项目、先进物流技术应用等模块为题,学生根据兴趣与自身优势选择参赛项目,通过项目计划书的撰写、项目的实施方案的制定、项目的讲解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三)开设经管通用课程,培养学生经济管理能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融入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统计学、企业运营模拟、电子商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经济商贸通用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除了能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外,还掌握经济管理能力;除了能够进行物流业务操作外,还懂经营、善管理,为学生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四)开展名家进校活动聘请物流企业老板、行业专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创业导师,每个学期为专业师生开设创业指导讲座。利用企业老板创业经验、行业专家创业思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经营理念解决学生在创业中存在的困惑。
五、总结
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由传统的物流发展为一体化物流、智能物流、高效智慧物流,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机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以融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双创型课程体系为核心,开展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未来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作者:逯义军 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智慧物流实施方案范文6
深夜23点。莞深高速。
行驶的车辆渐渐稀少。司机细心点就会发现:道路两旁的路灯正在悄悄变暗。或许他们早就注意到,这批2011年6月新换的路灯似乎“颇通人性”:每当刮风下雨,或是发生交通事故,相应路段的路灯就会自觉
变亮。
这是广东荣文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文)“智能路灯”的应用案例之一。在赛迪顾问广州分公司为东莞所做的《东莞市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东莞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初稿中,智能路灯被列为“智慧生活”七大领域之一―其它分别为智慧安防、城管、交通、电网、水务及医疗。
近来多个场合上,东莞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冼周恩常以“三化”概述智慧东莞的定位:“生产制造智能化”,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型制造业城市;“物流高效化”,实现现代物流智能化快速运转的高效城市;“生活智慧化”,实现社会管理智能化的宜居城市。
智慧点状图
2010年9月之东莞,依然闷热似蒸笼。近10天里,张天翼奔波在东莞的多个镇街。作为广东赛迪顾问广州分公司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张天翼需要与同事一起,尽快摸清东莞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并以此制定《规划》初稿细则。
“到一家企业,调研,座谈,然后去下一家企业。那段时间基本保持‘每天三家’的频次,不轻松。”张天翼回忆道,“欣慰的是,那些企业都积极献言建策,他们的意见大多被吸收进了《规划》初稿中”。
主张节能而“零投资”的荣文路灯给张天翼留下了深刻印象:“按需照明,可节能60%;政府不仅不用花钱,还可获利。”张天翼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荣文路灯,可谓东莞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一大
亮点”。
这是一家无法低调的企业―至少在谈及智慧东莞时,人们很难忽略它的示范意义。荣文董事长李毅强介绍,2006年起,面临诸多发展瓶颈的荣文开始了从灯具、照明工程建设向智能路灯转型的探索。“分析了国内及欧美市场之后,我们逐渐发现,把传统钠灯通过新材料、新技术大幅提升光效,并加装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按需照明’智慧管理是未来路灯应用的发展方向。”李毅强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荣文与美国埃施朗和法国SLV公司就智能路灯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关系。经过两年技术攻坚,2010年6月,荣文在东莞长安镇首次实现了“物联网智能路灯控制系统”大规模应用。
“荣文的控制中心可监控每盏路灯的运行情况,并进行远程诊断,在路灯出现隐患时就能介入处理,改变了以往只有路灯不亮才去处理的被动局面。”李毅强的这番话,解释了本文开头所叙场景发生的缘由。
不过,荣文路灯被看好的更大卖点则是其互惠互利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对路灯系统进行智能化节能改造时,不用地方政府掏一分钱,我们将路灯更换与维护外包给专业公司,然后以当月电费为基准,与有关部门9:1分成。”在李毅强看来,大概没有人会拒绝这样的诱惑,因为“节省的这笔电费相当可观,每一万盏路灯一年仅维护费即可节约100万元左右。”李毅强调,“荣文路灯的节能绝非以牺牲亮度为代价,而是以保证亮度提升10%以上和亮灯率不低于98%为前提”。如今,荣文已在东莞改造路灯3万多盏,据东莞市供电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这批路灯年节电2256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7896吨。
在张天翼看来,荣文路灯不过是东莞智慧城市建设合格的注脚之一――《规划》正式出台前夕,东莞的“智慧”已形成了一幅“点状图”,在生产制造、物流及城市管理与民生服务三大环节,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智慧”大军。
在东莞永洪印刷有限公司办公大楼的一间工作间里,有一个小型的“RFID Shop”。像真正的超市一样,所有商品都被打上了价格标签,只是这些标签全部采用RFID技术。顾客只需将手中的商品在收银台轻轻晃动,关于此次购物的信息即会被保存――如果你想再次进入超市购买一款连衣裙,售货员早已根据之前购买行为,了解到你喜好的颜色、款式,甚至尺寸,或许还会在你到达试衣镜之前,把很可能不会令你失望的连衣裙递到了你的手中。这对商家的好处同样显而易见,它让“零库存”的实现成为可能。在永洪印刷董事长刘绚强看来,虽然目前此类市场更多见于欧美国家,但“国内市场一旦开火,发展必然迅猛”。如今的永洪印刷已经实现了RFID小批量生产。
俯瞰智慧东莞行进轨迹,可以看到一条规整的路线:通过“试点”带动智慧产业,进而通过《规划》总领全局。东莞经信局副局长刘炯贤告诉记者:“东莞力图通过各项典型示范应用的建设和推广,拉动智慧东莞总体发展。”
东莞路径
套用一句网络名言:人类已经无法阻挡智慧城市的脚步。如今的“智慧城市”正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中成为高频词汇,往往言必称
“智慧”。
将目光随意定格在全国智慧城市分布图的几个网格。2011年12月1日,无锡首个智慧项目“智慧梅村光网联通”启动;12月13日,武汉市云计算“黄鹤白云”计划启动,同一天,神州数码在东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集成项目招标中拔得头筹,助力东莞打造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智慧东莞建设提供支撑。
“智慧东莞”的概念始于2010年8月31日举办的东莞第三届特约研究院聘任会议。其时,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提出打造智慧东莞的口号。就在这个月,东莞获批省市共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东莞物联网产业基地”。“早在2006年,面对越来越大的土地、能源、环境等资源压力和人口压力,东莞市委市政府就已提出要从过去的资源主导型经济向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变;物联网技术由于对提升经济‘存量’和创造经济‘增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推动‘两化融合’,建设智慧城市的最佳途径和选择。”冼周恩向记者表示。而在2010年11月17日“东莞物联网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亦表示,东莞作为制造业之都,物联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物联网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将大有所为。
在冼周恩看来,落选国家物联网试点城市的“不幸”似乎并未给东莞带来太大影响。 “东莞发达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蓬勃发展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以及巨大的物流市场等等优势,为东莞发展物联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冼周恩表示,“目前,无论从上游的标准制定、核心传感部件、核心芯片的研发生产,还是到中游的系统集成、应用方案、网信信息服务,再到下游的终端产品制造、应用服务等环节都各有多家核心企业聚集,东莞物联网产业链已基本形成。”
刘炯贤则用数据展示了东莞一年多以来,在物联网领域获得的新优势。“自确立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一年多以来据不完全统计,省市用于扶持东莞物联网产业的专项资金超过6000万元,带动企业投资达2亿元以上。”
刘炯贤告诉记者,东莞目前共有多个项目获得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专项扶持。比如,东莞市泰斗微电子的“面向卫星导航重点领域应用的北斗/GPS双模‘换芯’工程”,东莞宇龙通信的“物联网手机的开发及产业化”,广东生益科技的“应用于物联网的新型基板材料的研究开发”,东莞市依时利的“物联网技术在港口生产管理的应用”,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的“区端网络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5个项目。
“此外,与其它城市不同的是,东莞的行政结构分为30多个镇街,资金分散,管理相对独立,因此东莞市信息化推进工作以宣传和引导为主,并结合自身的行政架构和经济结构,拥有自己的特色。”刘炯贤说,“比如,4月启动的‘智慧石龙’,11月召开规划评审会的‘智慧松山湖’
等等” 。
桎梏与机遇
广东一一五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在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这里环境清幽,政策诱人,但这家力争在虎踞龙盘的全球云存储领域做第一名,且用户量已居国内第一的草根企业,直言“在这个快的时代输不起慢的代价”。为此,公司董事长赖霖枫执意在北京开设分公司。“东莞信息产业高端人才匮乏,观念也较保守。”赖霖枫告诉记者,“东莞本土相当部分科企都是从京沪引进所需的高级人才,特别是网络技术、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人才缺失问题尤其突出” 。
对于骤因一场经济危机风光难续的“世界工厂”―东莞而言,发展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最重要的必修课,而构建智能、高效的“智慧城市”则是那张并不好答的考卷。
东莞想要顺利毕业并非易事。就连冼周恩对此亦毫不讳言。“东莞目前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基础相对较薄,规模相对较小,相关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配套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同时,专业人才及专项资金的缺乏,导致智慧东莞建设缺枪少炮。这些都是东莞急需突破的瓶颈。”不过,据冼周恩透露,东莞市经信局一直在积极争取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了《东莞市促进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含物联网)发展财政扶持实施细则》,现已形成送审稿拟报送市政府。“根据送审稿,东莞将自2011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在东莞市科技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安排3000万元用于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含物联网)专项,对智慧城市应用和物联网关键技术产业化等领域给予重点扶持。”冼周恩表示。
除此之外,本刊记者此次前往东莞走访中,收集到了来自企业与专家对于智慧东莞建设中所存在问题的不同
声音。
“一直以来有个疑惑,不知道究竟应该把智能路灯归为智能电网还是智能交通,亦或是其它?”李毅强的困扰或许在《规划》正式出台后会得到解答;永洪印刷刘绚强则迫切希望社会加强对降低RFID成本研究的重视,“只要成本降下来,RFID一定会迅速普及。”
在广东省RFID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杨淑港的理念中,“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政府规划里的一个高频词,亦或者企业宣传口号里的一个噱头。“智慧就是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办事效率,原先需要找十个部门解决的,现在通过物联网等信息手段,只需要跑两个部门,这就叫智慧生活。”他认为,目前东莞智慧城市建设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最好先发展几个好的项目,以点带面,让少数企业先做起来,否则就算钱再多,撒胡椒面一样平均用力,几百万元扔下去也不会有太好的业绩。”杨淑港指出,“目前智慧东莞建设似乎更多只是政府积极牵头,科研机构拿经费做方案,其中不少方案要么不可行,要么中途夭折,很多项目并未真正到企业中实现产业化。这一点还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加强执行力”。
参观过多个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之后,杨淑港有一个感受――很多地方的“智慧城市”概念似乎仍只停留在墙上,“甚至做成了旅游业”。赛迪顾问副总裁柳絮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目前国家各地市智慧城市建设大致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个梯队的成员不仅出台了‘十二五’相关规划,制定了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并且已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第二个梯队只有总体规划,具体配套体系尚待加强;第三个梯队多为中西部城市,它们大多还没有智慧城市的概念,甚至仍然停留在‘数字城市’的理解范畴。”柳絮表示,“整体来说,现在国家智慧城市建设不过两三年时间,没有哪个城市已经做得相当成熟。从‘挂在墙上’到‘落地生根’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历程。期间或许会有一些城市出现跟风、浮躁的现象,但这是新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的观点与柳絮不谋而合,他认为,当智慧城市成为大势所趋,地方政府“不跟上,就落后了”,而“摸索阶段难免会犯错误,当然,必须吸取教训,尽快找对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