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卫生状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卫生状况范文1
(南宁市卫生学校 广西 南宁 530409)
摘要:通过对南宁市卫生学校376名学生的职业理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学生存在的专业选择自主性差、学习状态消极、职业期望理想化等问题,并对卫校“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加强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卫校学生;职业理想;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42-04
作者简介:林洁(1974—),女,南宁市卫生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德育教学与心理咨询。
职业理想是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中职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要树立切实可行的职业理想,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劳动者,才能有助于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才能有助于技术技能强国 “中国梦”的实现。因此,中职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为了更好地发挥“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的职业理想教育主阵地作用,笔者于2013年4月对南宁市卫生学校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学生的职业理想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中职卫校《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有效开展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提供客观依据和建议。
一、对象、方法
(一)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南宁市卫生学校2010、2011、2012级共4个专业(护理、助产、农村医学、医学影像)的376名学生,其中女生310名,男生66名。被调查的2010级护理、助产专业的132名学生已结束医院实习,回校参加护士资格考试考前培训。调查样本人数分布合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个别访谈法。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整群抽样,以无记名自填式进行,当场收卷。共发放问卷376份,剔除无效问卷7份,有效问卷36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14%,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此外,笔者还就问卷调查设计的问题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确认获取信息的信度和效度。
二、结果
(一)专业选择与认知方面
调查表明,在专业选择方面,只有30.35%的学生自己选择专业,高达46.61%的学生的择业是受父母的影响,甚至有一部分家长逼迫学生选择卫校就读,使得学生抵触情绪较大,尤其在一年级学生中更为明显。在专业满意度方面,只有5.96%的学生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有接近一半的学生不太喜欢或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程度较低(见表1)。
在专业、职业了解方面,不太了解和不了解所学专业和将要从事的职业的学生共计占54.47%,可见,很多学生是在一个比较盲目的状态下进行专业学习的(见下页表2)。
(二)学习状况方面
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目的还是比较明确的。11.38%的学生选择读完中专后到大学继续深造,学校应重视这些学生的需求,积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在学习生活状态方面,只有19.51%的学生能刻苦学习,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较为消极(见表3)。
(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方面
只有49.59%的学生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却有42.82%的学生没有或认为不需要进行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见表4)。
(四)职业价值观方面
据调查,高达81.57%的学生认为一个人要成功,最重要的是个人的能力和努力,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职业成功影响因素的认知是理性的。在就业影响因素方面,学生最看重的是个人发展机会(占42.28%)和工资待遇(占24.12%),其次考虑专业对口和社会需要(见表5)。
在就业单位期望方面,高达77.78%的学生希望到县城以上的大医院工作,这显然脱离实际。同时,学生对工作后的月薪期望值偏高,期望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人数占46.89%(见表6)。
(五)职业信心和目标方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职卫校毕业生就业的总体形势较为乐观,但在调查中只有22.22%的学生对前途很有信心,大部分学生对前途感到迷茫甚至悲观。在职业目标方面,调查表明,80.75%学生最关注的是工作稳定、有成就感和生活幸福(见表7)。
三、问题与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中职卫校学生在职业理想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专业选择自主性差,专业、职业了解度和满意度不高
大部分学生是受父母及他人的影响被动地选择专业,专业学习兴趣不高,对专业和将要从事的相关职业了解不深,学习缺乏动力,很难挖掘自身的职业潜力。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调查的2010级学生因已完成了在校学习和医院实习,专业、职业了解度比其他两个年级略高,但满意度偏低。究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学生在实习中,护士工作长期三班倒、熬夜、紧张、繁琐等因素降低了她们的职业满意度。
(二)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
中职卫校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则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再加上医学知识比较枯燥、难学,从而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
(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被调查的学生在一年级均进行过一个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但将近半数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仍较弱。这一现象与他们长期以来学习兴趣不高、得过且过的消极生活状态有关,这也反映出该课程教育效果不甚理想,应引起任课教师的反思。
(四)对相关职业缺乏信心
近五年来,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面对中职生如此乐观的就业前景,就读卫校的学生却普遍对个人发展前景感到迷茫。究其原因,是他们对职业前景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缺乏信心,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大部分就读卫校的学生多是升学失利者,因其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经常会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这让他们普遍存有自卑心理。
(2)社会上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的自卑感。
(3)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校两年多的时间里只学到较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他们对将来的就业前景非常担忧。
(4)当前我国条件相对较好的医院招聘医护人才时对学历要求较高,中职卫校部分学生因学历层次偏低而逐步丧失自信。
(五)职业期望理想化,择业较少考虑社会需要
大多数学生就业时以个人发展机会、工作待遇作为择业的首要标准,考虑更多的是既得利益,很少考虑社会需要,对社会缺少应有的责任感。值得注意的是,在参与调查的79名农村医学专业学生中,近半数不愿回到乡镇卫生院工作,这与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的定位背道而驰。在工资待遇方面,46.89%的学生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这反映出大部分学生的期望值过高。
四、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与分析,结合这几年来笔者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体会,就任课教师如何发挥这门课程在中职卫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中“主阵地”作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正确认识自己的学生
近年来,中职卫校因高中热升温、社会需求变化等原因,生源素质出现了滑坡现象。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缺乏理解和尊重,那将是教育者的失职和失败。因此,教师要立足现实生源基础,正确认识并尊重自己的学生,耐心地教育他们,本着“有改变就是进步,有进步就是成绩”的原则肯定他们,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用爱的力量帮助这个群体重拾仰望天空的信心。
(二)提高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能力
加强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关键在于“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力。教师要主动地通过自学、专业培训等方式了解和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新理念、新趋势,提高职业指导技能,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任课教师要多向专业课教师取经,加强对专业现状和发展方向的认知,主动向学校就业办公室了解本校学生的就业情况,多到医院、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实践,深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医药卫生行业的发展、对医护人才的新要求,积累职业理想教育的优秀个案。同时,任课教师要努力使课堂贴近现实,避免“纸上谈兵”,提高职业理想教育的有效性。
(三)创建“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中职卫校学生大多数无法适应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因此,任课教师要依据“贴近职业、贴近社会、贴近中职生”的原则,创建“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把教材内容转化成“正确自我评估、加强职业认知、确定职业发展目标、编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完成求职推荐书、模拟求职面试”等6个学习任务,指导学生通过实践调查、职业倾向测评、查阅资料、课堂讨论、主题演讲、观看示范视频等途径,以自主与小组合作探究形式来完成任务,从而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技能,促使职业理想教育落到实处。
(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对中职卫校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唤醒学生的成长意识和发展意识。首先,教师要多以本校成功毕业生作为榜样,激励学生认识自身优势和就业前景,增强自信心。与大学生相比,中职生工作较踏实,动手能力较强,对工作薪酬要求不高。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扬长避短,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并且,随着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中职生的发展空间会更大、出路会更广、社会待遇会更好。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了解自己可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挖掘自己在专业、身体、心理方面的优势,增强就业信心。
(五)引导学生“喜欢学习、学会学习”
中职卫校学生只有学会技能和本领,才能顺利就业、实现职业理想。因此,面对大部分学生学习消极的现状,“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喜欢学习、学会学习”。首先,要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梦想照亮未来,学习成就人生”,要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为未来职业理想的实现打好基础。其次,要运用成功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许多学生自信心不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任课教师要尽可能地给予每位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通过“勇闯理想关、我为自己鼓掌、多元才能大比拼”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再次,可通过专题辅导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中职卫校学生正处于为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对他们的成人、成才至关重要。我们做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一要体现对青年利益的尊重,二要有一定的感情投入。因此,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自身状况,理解他们,真正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爱、所追所求,及时而真诚地为他们的现在和未来着想,引导他们改变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树立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职业理念,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职业,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及奉献精神结合起来,立足基层,用发展眼光奠定成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甘立红.让中职生走出心理误区的举措[J].卫生职业教育,2009(23):155-157.
[2]张芙丽.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6):110-111.
职业卫生状况范文2
>> 基层全科医生岗位培训需求调研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理念与模式研究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效果及对策研究 广东省社会工作者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广东省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海南省家庭医生服务现状和职业满意度调查研究 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优秀培训学员获广东省“计划”奖励 广东省政策性水稻保险实施满意度分析 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班学员的学历教育现状及需求分析 广东省农村基础设施公共产品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的几点体会 广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方参与主体满意度研究 岗位满意度测评 口腔科门诊护士职业高原现状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特种作业岗位培训研究 江西省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需求调查与对策研究 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在中国全科医学岗位培训中的地位与作用 云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评价 海南省全科医生培训效果分析 农民工职业培训满意度调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8]张莉,汪本奎,马媛.从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看我国全科医师队伍的现状及发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5):2921-2923.
[9]王晓玲,胡滨.城市社区全科人才培训工作现状与对策[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10(5):54.
[10]朱晓丽,黄菊,马晓静,等.全科医生激励约束机制的国际经验和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5):3001-3005.
[11]周杨,王碧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进及稳定全科医生的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A):697-700.
[12]伍沛儿,何露洋,洪阳,等.全科医生试点城市改革方案比较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31(4):223-225.
[13]于晓莉.我国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4,30(1):57-59.
[14]李姝洁,张海瑞,朱丽娜,等.全科医生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4):387-390.
[15]王亚峰,张瑞,王俐媛,等.陕西省南部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7):515-517.
[16]潘天园,杜亚平,李兰娟.浙江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对培训制度及工作现状满意度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7):801-806.
[17]葛运运,徐静,周亚夫,等.我国全科医学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7A):2201-2203.
[18]张运利,李文.关于建立新型全科医生岗位培训计划之思考[J].中华全科医学,2012,15(3):466-467.
[19]张嘉炜,张玉琼,张爱华.社区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J].中华全科医学,2013,16(12):1941-1948.
[20]朱有为,柏涌海,王胜军,等.我国全科医师制度发展与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5,18(2):141-143.
[21]程翎鹂,谢南姿,袁F健.个性化定制在全科医师专业塑造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A):2612-2614.
职业卫生状况范文3
通讯作者:王建慧
【摘要】 目的 调查本市公共场所卫生状况,找出薄弱环节,为卫生监督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抽检本市公共产所物品的卫生情况,空气检测主要是仪器法,饮具和公共用品用涂抹法。结果 本市旅店业公用物品合格率为91.13%,洗浴行业公用物品合格率为80.65%,理发店公用物品合格率为79.83%,美容院为84.64%。结论 本市公共场所公用物品总体卫生状况较好,但是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关键词】 公共场所; 公用物品; 卫生监测; 监督管理
公共场所中的公共物品卫生情况是关系到社会人群卫生安全的重要因素,随着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增多,人们对公共场所卫生问题日益重视。2011年2~3月笔者对本市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状况进行抽检,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市公共场所包括旅馆、洗浴、美发、美容院等四类场所的公用物品为调查对象,对其卫生状况进行抽检。
1.2 抽检方法与判定标准 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检验方法按GB/T18204.4-2000操作[1],拖鞋检验方法按GB/T18204.8-2000操作;判定标准按GB/T18204(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判定[2,3]。
2 结果
2.1 旅店业公用物品卫生状况 采集旅店业样品124份,其中被罩、床单、枕巾、毛毯各31份,抽检合格率分别为被罩87.10%(27/31),床单90.32%(28/31),枕巾96.77%(30/31),毛毯90.32%(28/31),平均合格率为91.13%。
2.2 洗浴行业公用物品卫生状况 采集洗浴行业样品124份,其中浴巾、浴帽、拖鞋、更衣橱柜各31份。抽检合格率分别为浴巾80.65%(25/31),浴帽100%(31/31),拖鞋64.52%(20/31),更衣橱柜77.42%(24/31),平均合格率为80.65%。
2.3 理发店公用物品卫生状况 采集洗浴行业样品124份,其中毛巾、剃刀、剪刀、暖吹风各31份,抽检合格率分别为毛巾74.19%(23/31),剃刀83.87%(26/31),剪刀64.52%(20/31),暖吹风96.77%(30/31),平均合格率为79.83%。
2.3 美容院公用物品卫生状况 采集美容院样品124份,其中毛巾、浴衣、面膜碗、修眉刀各31份,抽检合格率为毛巾80.65%(25/31),浴衣90.32%(28/31),面膜碗77.42%(24/31),修眉刀90.32%(28/31),平均合格率为84.68%。
3 讨论
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公共卫生的具体内容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如结核、艾滋病、SARS等)的预防、监控和医治;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例如对SARS的控制预防治疗属于典型的公共卫生职能范畴[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
为了了解本市公共场所公用物品卫生状况,及时发现薄弱环节,排除隐患,笔者对本市共场所中的公共物品进行了卫生抽检。由检测结果可见,公用物品的合格率比往年大幅度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顾客之间存在着致病微生物交叉污染的危险性,公用物品的卫生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分析其原因:毛毯、拖鞋还不能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理发店、美容院的一些用品基本不进行清洗消毒,而且还反复使用,如理发推子、修眉刀、洗面盆等。有些公共场所因卫生设施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低,卫生意识淡薄,对公用物品消毒不能严格按消毒程序进行消毒。目前本市有许多家美容院为了自身方便,采用一次性塑料袋铺垫洗面盆的方式,为顾客洗面,故而对洗面盆根本不进行清洗消毒,造成同一洗面盆给顾客多次反复使用,细菌孳生,美容师裸手接触洗面盆,然后给顾客洗脸,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增加公用物品的检测频次,发现问题立即下达整改意见书,对问题严重的场所应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同时,在监督检查中要加大对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使经营者、从业者知法、守法,努力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为顾客提供一个卫生的消费环境[5]。
综上所述,必须进一步加强检查力度,对本市公共场所公用物品进行全面检查,排查隐患,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徐宁,黄容平,金涛.杭州市经济型商务酒店公用物品卫生状况调查.浙江预防医学,2010,22(3):47,49.
[2] 王淑棠,姜敏,葛丽敏.大连市美容美发场所公用物品卫生状况调查.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7,23(4):737.
[3] 孙波.公共场所公用物品卫生状况调查分析.中国卫生检疫,2007,17(2):327.
[4] 王淑棠,姜敏,王锦.大连市宾馆酒店公用物品卫生状况调查.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7,23(4):497-498.
职业卫生状况范文4
关键词:青年农民工;精神卫生;现状调查
20世纪80年代,国家实施城市化战略,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发展。而随着时代变迁,农民工生活和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青年农民工的"农民身份"与其"非农角色"的冲突,使他们遭遇的问题多样化和复杂化。另一方面,青年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抗挫折能力弱、人格弹性小,也使他们面临更大的心理困惑与精神卫生问题[1]。本研究以东莞市为例通过调查分析青年农民工的精神卫生状况,为城市管理者制定精神健康发展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调查采用分层非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东莞市驻留1月以上,年龄在16~40岁的非东莞户籍青年农民工进行一对一问答调查,问卷由调查员询问后现场填写。对象来源包括家具厂、电子厂、纺织工厂、制鞋厂、酒楼等青年农民工及部分在莞个体户。
1.2调查工具 青年农民工基本情况表:了解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及与精神卫生相关的变量,设有性别、年龄、职业、经济收入(月薪)、受教育程度以及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等项目。症状自评量表[2]:共有90个项目,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并采用9个因子分别反映9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
1.3统计工具 数据录入excel2000,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一般性描述统计、t检验等。
2结果
2.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67份,剔除不完整问卷及无效问卷,共得到有效问卷688份,回收率为79.35%。样本平均年龄28.44±7.63岁,其中女248名,平均(25.32±6.89)岁,男440名,平均(29.59±7.58)岁,已婚322名,占46.8%,未婚366名,占53.20%,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占44.23%,高中占31.73%,大专及以上占24.04%。收入3000元以下占43.78%,3000元到5000元间占44.78%(含3000元),5000元及以上占11.44%。
2.2本研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从9个维度来评估青年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情况。另外,本调查将第一与第三阶梯收入进行比较,在症状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人际敏感多个因子得分有差异。
3讨论
3.1青年农民工总体精神卫生状况较普通居民差 调查显示,青年农民工精神卫生状况较普通居民差。SCL-90量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普通居民,调查结果与国内其他地区相关研究相同[4,5]。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该群体处于由农民向城市居民过渡的进程中,具有明显的工人特征和农民身份特征。但是受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他们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同等的卫生服务与便利,也难以获取稳定、高收入的工作,使他们很难真正对城市产生归宿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焦虑、不稳定等精神卫生问题。②他们生活在城市,心理预期高于父辈、耐受能力却低于父辈。从心理学角度看,挫折的强度与期望值成正比,与现实所得大小成反比。青年农民工追求的多样化,与现实中各种制度性壁垒相遇,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精神卫生问题。③青年农民工思维、心智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面临城市与农村的生活环境差异与贫富差距,容易产生心理失衡状态。四是青年农民工绝大多即将面临着结婚、生子和子女教育等生活重大事件,这使他们也必然要经历新的挑战和和变化。
3.2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是影响青年农民工精神卫生状况的重要因素 有研究显示,农民工存在移民后健康恶化现象,而且健康状况越好,收入越高。本调查确实发现,收入水平高的青年农民工,在总体健康水平以及躯体化、抑郁、人际敏感等方面的精神健康优于收入水平较低的青年农民工。关于收入与精神健康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精神状况良好者,有较高健康水平和较强能力从事相对收入高的行业,且工作效率较高,容易获得较好收入;另外一方面,高强度的工作和较好的收入回报,可能以损耗健康(包括精神健康)为代价,只是健康损耗未在短时间内显现从而影响月收入,时点的数据分析没有揭示高收入的代价带来的健康影响。研究还发现,健康恶化更可能发生在教育程度低、家庭背景差的农民工身上。本调查显示青年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占44.23%,高中占31.73%,大专及以上占24.04%。整体水平虽较传统农民工高,但在知识和技能逐渐代替简单体力劳动作为劳动力市场选择标准的背景下,其教育和技能水平提升存在客观需求和动力。通过职业培训,有利于稳定职业,保持一定的行业工作经验积累,提高经济收入与在务工城市的稳定感,促进精神健康水平的提升。如若不能提升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会导致更恶劣的精神卫生状况。
3.3生存压力、情感、价值与归属、躯体健康、人际等是影响青年农民工精神状况的其他因素,其中生存压力包含了收入、就业、住房、个人成长、婚姻、子女就业、养老与医疗等多方面内容。
总的来说青年农民工在城市中从事较低端行业,以付出体力劳动力为主要手段获取报酬,职业发展性、稳定性差,经济状况在城市中相对处于较低水平。他们渴望过上安稳的生活,却没有相当经济状况去支持他们享受良好医疗卫生、教育、住房、交通等。同时,青年农民工处于婚恋期,情感世界丰富,注重自身价值与在城市中的归属与社会地位。如果青年农民工不能正视以上客观现实,积极调节自身心理状态,则容易产生自卑、压抑、焦虑等精神卫生问题。研究显示精神卫生问题是导致青壮年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结果仅能大致勾勒出青年农民工的精神健康现状。后续研究将在此次调查基础上,增加对各类社会团体、政府机关单位和青年农民工个案的深入访谈,探索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与解决自身精神卫生困惑的策略与措施。
参考文献:
[1]贾庆文.转型中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人格研究[N].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9(4);83-87.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4.
[3]潘廷芳,司超增,何慧婧,等.我国6省市人群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06:636-641.
职业卫生状况范文5
【关键词】学校;食堂;卫生
【中图分类号】R15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090-01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国家卫生部制订的《学生集体用餐管理办法》,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县学校食堂卫生现状,从根本上杜绝学生食源性疾病和学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我们于2008年4月-7月,对鞍山市铁东区所管辖的校内食堂的卫生现状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管辖全区40所学校共计37家食堂,初中7家,小学20家,其他学校(技校、职校)食堂10家。调点是卫生管理、组织、制度,基础卫生设施、设备布局和内外环境。
1.2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集体用餐管理办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学生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
2结果
2.1办证情况37家食堂中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的36家,办证率达到 97.2%,另外1家卫生许可证已经超过有效期限,未参加年度审验。37家食堂共有从业人员354人,持有效健康证的341人,健康证持有率96.3%。卫生知识知晓率为95.2%。
2.2卫生管理组织及制度被调查的37家集体食堂都建立了各个工作岗位卫生制度及管理组织,并挂在醒目位置。
2.3原料选购如蔬菜、肉、蛋、奶、调味品等食品原料,为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其进货渠道多为集贸市场。
2.4基础卫生设施情况37家食堂中,防蝇、防鼠设施齐全的35家,占94.5%,防蝇、防鼠设施未健全(未安纱窗、库房未设防鼠板或下水道未设防鼠网)的2家,占5.5%。37家集体食堂全部设有冷藏设备,但普遍存在冰箱储藏物品过多,重叠摆放,达不到预期冷藏效果,其次冰箱内生、熟食品混放,清理、消毒、除霜不及时,导致食品交叉污染的机率增加;烹调间的案板、刀具,以及售货的容器无明显标记,加工生熟食品工具混放,混用现象严重;按规定37家食堂在配餐间工作台上方设置了紫外线消毒灯,但能准确使用的仅有17家,5家紫外线消毒灯已经损坏或老化达不到规定的功率,无法保证消毒效果;餐具消毒方面,35家采用热力消毒柜,2家采用消毒剂,但均未设立专职卫生消毒,从业人员对热力消毒的时间、保持温度及化学消毒剂的配比不熟悉;烹调间操作台面,25家使用不绣钢或塑料材料,台面清洁、无污染,5家使用木制台面,因清洁、消毒不及时,大部分台面不见本色,甚至出现霉斑。
2.5食堂布局调查的37家食堂,在建设初期,主动报请卫生行政部门图纸设计审查的 5家,未接受卫生行政部门设计审查就竣工验收的32家,食品加工间面积大于25m 的37家,餐厨面积之比1:1的0家,1:0.8的4家,1:0.6以下的33家,设有冷拼间的1家。有的食堂存在原料粗加工、烹调、面点蒸煮、餐具消毒、食品仓库、餐厅等功能区划分不清,布局杂乱等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问题。
3讨论
我辖区的学校食堂卫生状况存在一定的食源性疾病的隐患。造成上诉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①由于我国现行用工制度的改革,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无法对其进行系统有效的卫生知识培训。如何建立一个卫生知识全面、相对稳定的面向学生的食品从业人员群体,成为目前重点考虑的问题。②随着学校和学生数量的不断扩大,学校在集体食堂的新建、改建、扩建过程中,由于学校领导对卫生法律法规的不清楚,未经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查,即自行设计施工,导致各功能区域和设施布局不合理,餐厨比例不符合卫生要求,食品污染隐患增加,整顿难度大。因此,提高学校相关领导的卫生法制意识,也是消除食源性疾病隐患的重要环节。
建议:解决学校食堂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卫生行政部门不断加大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频次的同时,学校也应进一步完善食堂的内部管理机制,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校对食堂的约束力,逐步加大对基础卫生设施的投入,从根本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杨艰萍.上海市宝山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现状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4(12):75-76
[2]赵自发.学校食堂卫生问题与对策[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01)
[3]朱夏娣,冯碧君.宁波市学校食堂卫生现状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5(01):52-53
职业卫生状况范文6
一、近几年卫生监督模式创新的主要做法
卫生监督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广泛,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关联,也是为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化妆品卫生、学校卫生以及传染病和医疗机构监管。由于监管内容多,监管对象复杂,监管难度大,监管力量不足,我们在监管模式上做了一些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监管的效率。
一是探索实施公共卫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卫生监督效率,促进健康相关行业经营者自觉守法经营,扩大卫生监督工作的社会影响,改善公共卫生相关行业卫生管理水平,我所坚持创新执法理念,创新监管模式,努力探索卫生监督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从20*年4月份开始,在全市实施公共卫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餐饮业、公共浴室业、医疗服务业先行试点,初步建立了公共卫生信用信息的评价机制和信用信息披露机制,促进了卫生监督管理模式的变革,形成了卫生行政执法机关、企业、社会对公共卫生安全的联防体系,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这项工作在全国是首创,建立了卫生信用信息的评价机制和信用信息披露机制,抓住承诺、评估、告知、激励和惩戒等四个重要环节。*市卫生监督所对126户市管餐饮业单位、公共场所单位卫生信用信息进行了汇总统计,对企业的卫生信用进行了第一次评估,并召开了信用评估通报会,对被列入黄牌警告的16家单位进行了通报,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对其他单位在心理上的攻势作用也非常明显。这项工作引起卫生部的重视,20*年11月份,卫生部卫生监督局赵同刚局长、卫生监督中心南俊华主任等领导专门来*进行了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
二是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这项工作从20*年开始,通过逐步完善,大力推进,现已在餐饮业全面实施,实施率达到95%以上。该项工作运用了风险度评估的原则,将食品卫生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中卫生要求按对食品安全影响的风险大小进行分类,并赋予相应的分值。根据卫生许可和日常监督两个环节对餐饮单位卫生状况进行评分,依评分结果确定其等级,按等级来开展监督管理,提高了监管的效率和餐饮业的自律意识。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的实施,也为我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市验收增加了一个新的亮点。目前,已有86家餐饮企业被评定为食品卫生A级单位,这些卫生规范管理的单位对其它单位进一步加强自身管理也发挥着不可缺少的带动作用。
三是探索实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这项工作我所在全国开展较早,在江苏省是第一家启动的。公共场所是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对人群的健康有着直接影响,甚至引起急慢性危害和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的发生。公共场所现行的卫生法规、规章己经明显滞后,迫切需要在卫生监督管理的方法、手段上进行丰富和提高。摸索创新工作模式,充分利用现有卫生监督资源,有效提高卫生监督工作效率,提高公共场所卫生水平己成为现阶段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和工作内容。20*年2月,为了配合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强化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全力打造精品行业和亮点单位,我市开始着手启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以打造A级示范单位为工作目标,全面推动市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化建设。20*年9月,卫生部将我市作为全国实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试点城市,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在全国有一定影响。这项工作对创新卫生监管方式,改善公共场所卫生状况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我所的知名度,20*年,卫生部将新的《公共场所通用卫生规范》这一国家标准委托我所独立起草。
四是试点开展餐饮业卫生脸谱公示制度。为提高餐饮业卫生管理水平,便于群众及时、准确、便捷地了解餐饮单位卫生状况,引导餐饮业主自律、诚信经营,从20*年10月起,在淮阴区试行餐饮业卫生监督公示制度(笑哭脸制度)。该制度内容包括卫生许可证持有情况;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有情况、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卫生质量及保质期、食品加工过程卫生防护、加工场所环境卫生、餐饮具的清洗消毒以及主要原料采购索证等十项内容,卫生监督员根据检查情况,对每家单位的卫生状况做出综合评价,卫生状况良好的挂“笑脸”、卫生状况一般的挂“常脸”,卫生状况不好的挂“哭脸”,同时公示牌上还注有卫生监督员的姓名和卫生部门的举报电话,卫生监督员、餐饮单位和消费者可以相互监督。第一批对包括部分高校食堂在内的37家城区餐饮单位进行了专项卫生监督检查,并对检查情况进行公示,7家餐饮单位卫生状况良好,得以“笑脸”示人,20家单位卫生一般,脸色“害羞”,10家单位因为卫生状况较差,被予以“红牌警告”,被贴以“哭脸”。该制度的实施,强化了消费者对餐饮经营单位的监督,充分调动消费者和餐饮业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餐饮业主自律诚信经营,促进餐饮业经营单位加强自身卫生管理,这不但是监督所履行行政监督职能的一种公示行为,同时也是维护消费者知情权的一种体现,更是执法部门推进依法行政的一种创新举措。
二、卫生监督模式创新工作中的问题
一是公共卫生信用体系建设的推进速度不快。到目前为止,仅在餐饮业、公共场所、医疗机构这三类行业的少数单位开展。在统一信用征集、严格失信惩戒、信息依法披露、倡导信用观念、加强信用管理、培育信用需求、密切部门沟通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特别是在公共卫生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方面要加大投入,在培育群众对公共卫生信用信息需求方面要加强引导。
二是量化分级管理的整体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被评定为A级餐饮单位的数量偏少,特别是小型餐饮单位大多数仍然在C级水平。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试点工作完成后,停滞了做深入的推广工作。
三是外力借助不够。监管方法定创新需要外部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在发挥群众参与监督方面缺少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舆论宣传方面,由于条件限制,没有能持续保持强大的宣传态势。
三、对卫生监督模式创新工作的思考
1、公共卫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需要强力推进
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公共卫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在全社会倡导诚实守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的范畴涉及面广,都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相关行业能否严格遵守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目前主要依靠卫生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效能还没有发挥到足以引起企业普遍关注的程度。从本质上讲,公共卫生相关行业如餐饮业、医疗服务业等,依照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规范的要求为群众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产品和服务构成了良好的公共卫生信用是其应该履行的义务。在公共卫生相关行业实施卫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一是以卫生行政执法来提升相关企业的卫生信用具有局限性。虽然卫生监督执法的力度逐渐增大,但卫生违法现象仍然非常普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的违法成本显然还没有高到令其难以接受的程度。有的卫生法规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大,如《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根本不可能引起管理相对人的重视,必须突破执法、处罚的方法,寻找能迫使企业积极主动改正违法行为、规范经营的途径。同时,卫生行政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比,具有滞后性,运用信用评估手段对企业在一定时间内遵守卫生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累积,从而对企业的卫生信用进行综合判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卫生法律法规的滞后性,避免企业对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漠视。二是社会惩戒机制的建立可以发挥卫生执法不可代替的作用。利用公共卫生信用体系建设中引入的社会惩戒机制,可以将企业的失信记录进行放大,使其不仅要受到卫生行政处罚,还要为之付出持续产生作用的社会惩戒的二次成本,对同行业的其它信用主体也可以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三是开展公共卫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可以提高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效能。卫生监督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与之矛盾的是卫生监督力量配备不足,很难对管理对象保持全天候、全覆盖、全方位的监督。运用信用信息公开手段,可以增强企业卫生信用风险的防范意识,引导企业自律。四是可以充分保证群众知情权的落实。以往,虽然卫生监督机构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公开执法信息,曝光违法行为,但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信息公开渠道。公共卫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搭建的卫生信用信息平台,真正使卫生监督工作实现了政务公开,充分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可以更好地引导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