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制教育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法制教育教学设计范文1

计算机使平面设计有了与传统制作所不同的新的工作流程。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只要有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我们便可以开始工作。例如,在传统工作方式中我们绘制图纸中的一个圆角矩形需要纸、笔、圆规、尺子、颜料等,而今有了计算机,我们便可以在Photoshop软件里或Coreldraw软件里进行操作,选择“圆角矩形工具”设置倒角的半径轻松地画出一个圆角矩形来!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平面设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平面设计的工作效率。传统的平面设计需要设计、打稿、上色等工序,绘制一张海报要很长一段时间。如今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高使一个平面设计作品的出稿速度是原来的几倍。

二、高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

1.注重传统设计能力及审美的培养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有的学校过分夸大了计算机设计软件的作用,认为计算机平面设计就学习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等设计软件。认为只要学好了这些设计软件的命令操作,就可以从事平面设计了。结合我10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计算机并不是万能的,他只是实现人的想法的工具。就如语言是表达人思维的工具,但表达人思维的语言有很多种。平面设计是一个人脑的思维过程,计算机只是起辅助作用,与传统的手绘一样只是人表达自己思维的一个方法,真正的设计要靠人脑来完成的。所以基本的设计能力、美学的鉴赏能力是完成优秀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作品的基础,是设计思维的灵魂,否则设计出来的东西便是空洞的,禁不起推敲的。

2.打好平面设计基础

有了良好的审美,还要学会如何用软件,如何用计算机排版、拼版、制版,但是学生仅仅学会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创意培养就要让学生主动去想、去做。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说明“教”学生“学”,是为了学生“学”后能“做”,但是,学生要能“做”,就必须会“想”,因为思想决定行为,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就要知道“想”做什么,“想”用什么方法做,“想”怎么做最好,让学生“想”是计算机平面设计课教学中学生创意培养的基本条件,如果课堂只是把知识、技能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是无法达到培养设计意识的目的的。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基础。

3.创造积极的互动教学环境

平面设计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新设学科,教师不能采用重理论、轻实例的教学方法,如果站在传统的黑板上归纳“一二三”,必然会使学生觉得无味,不知所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实例教学性,创设积极的互动课堂。

三、重视场地的要求与此同实训作业的设计

1.学校应该重视实训场地的要求

我校计算机专业北软学生,每年会到实训基地亲身感受实训中的快乐,这比在学校里学习生活更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这样更能发挥好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通过北软基地老师的实战培训,学生能独立地完成一个项目,这样学生的成就感也会大大增强,实训作业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生活与心态,与社会中的企业案例接轨。这样才能设计出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实用性强的实训作业。

2.实训作业要有短期的作业和长期的作业之分

法制教育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模具 实践教学 教学工厂 企业需求 高技能 人才培养模式

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模具工业是现代生产重要工业装备,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从数量型向技能型转变,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实用型高技能技术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为克服课堂理论教学抽象、难懂以及模具设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验,进行探索,在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上进行一系列的改进。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能力、基础及对学生的预期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针对学生好动、形象思维发达、可塑性强、好奇性较大,学习主动性较差这些特点以及结合模具人才培养目标,我们采用了“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践教学方法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对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能力要求为:对模具制品进行成型工艺分析,制订确实可行的模具设计方案,对成型进行CAE分析,根据企业设备制作各个模具零件,完成装配与调试任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是以岗位分析和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教学过程,在实践教学中对模具的整体设计、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的设计、分析、模具零件的加工与装配、调试,产品的试制,整个操作过程都按照模具制造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和方法进行,营造企业生产现场环境,强化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使教、学、做相结合,通过若干项目按照工作过程的完成,使学生成功地实现角色的转变,由学员转变为实践者,从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这几个方面得到提升,为学生迈向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按六步法实施。

1.分组、提示工作任务

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通过对学生分组进行“大循环”,从模具设计、加工、装配各个模块,交叉完成各项目的训练,让每一位学生均有充足的实践训练时间。把一个班级分成8个小组,每组4人(设组长一人),每个小组完成各自目标任务。老师首先要给每组学生讲述清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并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尝试完成工作任务

在教师简单演示后,即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地进行指导。如果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难以完成任务,要求他们进行自主学习。

3.提出问题

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提出问题。即如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先完成哪些任务?需要先获得哪些知识?如果学生通过模仿教师能够基本完成任务,那么所提出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如何理解操作过程的;如果学生没法完成任务,那么所提出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问题解决的。

4.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查阅其他资料,获得回答这些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或通过教师讲解来让学生获得这些理论知识,并理解和记住这些理论知识。

5.回归工作任务

要把所获得的知识与任务联系起来,看看在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后,能否把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这一步骤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有利于促进知识与工作任务的整合。

6.评价反馈

先由学习小组互评,然后由指导教师评价、最后由企业专家评价,注重过程考核。对项目教学本身的效果聘请企业专家进行点评,学生点评,教师自己评价。

在整个项目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发生根本的改变,教师是学习小组的技术顾问和主管,学生是劳动者,学习的主体,通过实际的制作活动,积极自学并相互学习,分享知识及经验。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践教学手段

1.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

近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它能够将模具制作的相关文本、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信息集成在一起,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图集,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多样化的交互方式,能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

(1)虚拟工艺及虚拟实验的应用

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利用数字化模具设计软件,进行模具成型工艺虚拟分析、虚拟装配和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进行虚拟加工,从模具的造型、刀具选用、机床运动、工艺规程制订等内容的教学,通过虚拟的加工模拟,从中选择最佳设计方案,确保模具设计合理先进。

(2)网络课程

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它深化课堂教学,网络课程将所有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所有教学文件及教学资源及师生互动交流区,为广大学生建立了一个学习的平台。

(3)多媒体视频

将工厂模具设计制造的工作过程,录制成多媒体教学视频和3D动画,并重点突出结构要点,在短暂的时空将大量信息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源,对重点内容进行反复观看并消化吸收,提高学习效率。

2.理实一体化教室

创建模具理实一体专业教室,建成集产品陈列、模具展示、多媒体教学、现场制作教学于一体的开放式实训室,在单项技能训练阶段每个教学活动中,首先通过视频、实物、设计软件让学生获得与教学相关的工作环境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综合项目训练阶段,在教学设计中按照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作过程对制作项目内容进行序化,即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整合、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整合、工作过程与学生认知心理过程整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工厂”,它集讲授区、讨论区、设计制作区及创新开发区于一体,促使师生在完成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工作要求等要素融入教学全过程,最大限度地贴近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教学工厂配备有模具设计工作流程、设计资料、产品展台,典型模具挂图、模具设计案例、电脑和相关设计分析软件,讲授区配有教师、投影及黑板。

3.工学结合

通过引入企业共建模具科技技术服务中心,形成“教学工厂”。建立学做结合实践教学体系;专业课程教学聘请来自企业的实践专家授课;教学载体是企业真实产品项目;构建学生学习环境,贴近企业现场,在完成8个教学型项目和8个学生生产型项目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校园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全面推行和实施“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做、做中学”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以上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同时也体现了理论与工厂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践技能,同时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法制教育教学设计范文3

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匹配性分析

毋庸置疑, 高职教育为全省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但是,由于教育的滞后性以及受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约, 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仍存在一定的距离。1.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完全匹配按照与产业的相关度分别归类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将高职各专业大类与产业结构进行匹配性分析,2008 年至 2011 年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比见表 1。 可见,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二产和三产,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倒挂严重,正负差在 20 个左右百分点。 专业设置主要聚集在第三产业中,必将导致第三产业人才培养严重过剩, 而第二产业人才培养严重不足。2.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滞后电子信息大类专业为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了一定的人才保证, 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的人才培养缺乏。 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学生 2011 年只有 319 人,电力技术类只有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供用电技术两个专业,能源类的专业只有制冷与冷藏技术, 基本没有与新能源相关的专业, 更无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这与广东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新兴产业极不适应,应引起高度关注。 此外,与半导体照明(LED)产业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半导体照明技术人才极度匮乏。 广东发展半导体照明(LED)产业,重点在于突破大功率半导体照明芯片制造、封装技术,开发新一代节能灯具。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2010 年开始招收光伏应用技术40 人,2011 年招生 130 人,2011 年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下设立自主 LED 与嵌入式技术应用专业,只招收了 20 人。 因此,对接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是不足的,应引起高度重视。3.文化娱乐服务事业人才培养结构性短缺拉动内需和消费是广东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变,全省的城镇化率已超过 50%,人们的消费层次在不断提高,从生活消费、旅游消费更多地转向休闲保健、文化娱乐等消费。 广东已提出加快培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旅游休闲、体育健身、重大节庆等消费热点。 由此,公共服务管理、信息服务、旅游、酒店、餐饮、会展策划、文化娱乐、休闲保健等方面人才需求势必加大。 高职培养文化娱乐服务事业相关的专业大类有文化教育大类、 电子信息大类、艺术传媒大类、旅游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公共服务大类等,从规模上看,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但是从结构上看, 文化教育大类和公共服务大类存在结构性短缺。 文化教育大类专业占 14%,居第二大规模,年培养能力达 35 000 人,但其中的语言文化和教育占 97%,体育类只占 3%,体育类培养的是体育服务与管理、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保健、 运动训练、 体育休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人才, 而且体育类专业从 2009 年的 1 300 多人的培养能力下降到 2011 年的不足 1 000 人。 公共服务大类专业虽占 2%的比重,可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专业只有家政服务一个专业,专业单一,文化内涵欠缺。 可见,针对人们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调整高职文化娱乐服务事业相关的文化教育大类和公共服务大类的专业结构非常重要。

优化广东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对策

法制教育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教学设计;有效课堂;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077-03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贯彻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途径。教学专家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即“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一套策略,教师能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或方法需要有效设计作为前提,只有有效的课堂设计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量。“所以,根据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实质要求,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突出新的教学观、教材观和学生观,应以帮助每个学习者有效学习为己任,保证没有学生处于教育的劣势之中,使每个学习者都能有机会利用自己的潜能,通过科学设计和优化整合,有效解决“知识与能力”、“方法与知识”、“方式与质量”的矛盾问题,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使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一、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设计必须体现科学有序的基本设计程序

分析学习需要――选择学习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考虑教学策略――构建教学过程――形成评价与反思。了解学情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用好教学资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点,设计适当的目标是有效教学的落脚点,改变学习方式和优化讲练策略是有效教学的着力点和效益点,教与学的和谐互动以及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点和生长点。

二、新课程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具备的观念

《课标》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确定为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因此英语教师设计和组织英语教学活动时,必须确立起全新的课堂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确立“言语本位”的课程观和“基于实践”的教学观、构建“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有效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既关注过程,又重视结果。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必须突出新的教学观、教材观和学生观。教学设计者必须以帮助每个学习者有效学习为己任,通过系统设计教学,保证没有学生处于教育的劣势之中,使每个学习者都能有机会利用自己的潜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的。其内涵是,学生是言语活动的主体,也是言语能力发展的主体;促进学生主体的言语活动是开展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主要环节。《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学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中国目前大多数的英语课堂教学仍沿袭传统的大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位置和时间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练习英语是我们在设计教学程序时最需要去考虑的问题。结对活动(pairwork)和小组活动(groupwork)就是两个能顾及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手段。在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对子和小组中,尖子生在帮助后进生的同时自己也复习了所学知识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向新的词汇和高度挑战。在层次相同学生的对子或小组中,后进生按照自己的进度完成并操练语言,必要时向对方和教师提问。

因此,在我们的教学程序设计中,我们必须要设计一些能有利于全班同学进行操练的活动。除了上述两个活动外,讨论、采访、辩论等都是一些能激起学生强烈参与兴趣的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用英语表达意见和感情的能力;另一方便也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加强了他们的合作。

2、确立“言语本位”的课程观

在英语课中,“我们应当做的是教人们一种语言,而不是教给他们关于语言的知识。我们要培养的是使用语言的人而不是语言学家,是能‘用这种语言讲话’的人而不是‘谈论这种语言’的人”。也就是说,英语课所涉及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没有注意到两者的区分,是当前英语教学的弊病之一。英语教学长期摆脱不了“耗时较多,收效较小”的局面,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是在教语言而不是教言语,由此造成学生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上。但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主要不是靠掌握语言知识,而是靠语言实践,即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对英语语言进行感受――领悟――积累――运用。

因此,英语教师必须确立言语本位的课程观:英语教学是以言语内容为中介使学生获得言语规律和技巧的教学活动;英语课的本质是通过开展言语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言语能力)。

3、确立“基于实践”的教学观

基于言语本位的课程观,英语课可被视为言语实践课。语言知识课中,学生获得的是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信息;言语实践课中,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的言语实践活动获得英语能力。尽管英语语言知识与言语实践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辨证关系,但不等于说,英语语言知识学好了,言语实践就自然进行了,英语能力就自然形成了。英语能力的形成依赖于言语实践。

言语实践,是学生的实践,要求学生“事必躬亲”,教师是“讲”不出学生的能力来的。我国普遍存在脱离语言实践活动的、单纯的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以致产生费时费力而效率低下的教学效果,这早已从反面证明了语言的实践活动对于语言教学的重要性。

言语能力是“习性”的产物,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习得”的,而不是“学得”的。“习得”是现代语言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个体通过言语活动学习言语的过程。“习得”强调的是言语主体的“亲历性”,这种“亲历性”决定了英语教学必须以言语实践为最基本的方法;英语教学必须有学生主体的操作实践,即通过丰富具体的语言感受和运用,才能最后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始终突出语言的实践性:

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和实践性,强调任务型学习(task-based)、语言的输入量(languagein-put)和真实语言(authentic language)实践的机会;强调课堂综合环境(language settings),教师要尽量使用英语(target language)教学,用好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强调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强调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广泛的教育资料,拓展学习渠道。

4、构建“真实的”教学环境

英语的学习,主要在于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积淀有两个心理学前提:一个是主体的亲历性,学生主体必须真实参与言语过程;一个是环境的“真实性”,即为主体的“真实的”言语活动提供同样“真实的”言语环境。因此,为了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变讲授型课堂为交际型课堂,变知识型课堂为言语型课堂,就要在英语课堂中设法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言语环境。

所谓“生活化”,不是要把英语课堂搬到社会,而是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从而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言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有:人文活动,如会话、采访、自我介绍、订计划等;解决问题,如描述工作程序、完成指定任务、根据图表进行讨论;游戏,如猜谜、竞赛;学科活动,如报告会、研讨会、新闻广播等等。

“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设计,使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了真实的言语交际性质,其效果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更主要的是它能够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言语体验”,这种“言语体验”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塑造学生整体人格的切实途径。

综上所述,为了担当好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英语教师必须对“什么是理想的英语课堂教学”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把握:它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为目的,以获取言语经验为主要途径,以学生主体的言语交际活动为主要构成成分,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激发为前提,以学生对言语的亲身体验为基本要求,以真实的人际交往为表现特征,以学生认知、思维、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效果。

三、一个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解读《课标》,研究教材,明确目的要求《课标》是纲领性的教学文件,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领会《课标》精神,吃透教材内容,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首要条件。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课标》为指导,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的全过程。

2、研究学生实际。掌握真实情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研究学生要做到: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掌握“学”的基础,明确“学”的差异,使教学具有针对性;研究学生的学法,处理好“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用”的关系。

3、研究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善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法。根据教学要求,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选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而不乱,紧张有序地进行;使学生满怀信心,富有兴趣,活泼、主动地学习,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研究教案编写,优化板书设计,合理利用媒体编写教案如同战前调兵遣将,板书设计如同战时下达的命令。“调遣”要在预见的前提下进行周密部署,全面考虑,系统分析;“下令”要简洁明了,科学合理。好的板书设计,能使人通晓全课,了解全貌,控制全局。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能加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手段,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

总之,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应体现“五有”和“五备”:胸中有“纲”,脑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备目标,备学生,备过程,备板书/媒体,备练习。

四、在设计教学程序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重视教材的整体性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备课时,我们应该在解读整个单元乃至整个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先制定总的目标和计划,考虑教学内容各部分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分解到每个课时时,我们更要顾及到该课时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和重要性,只有在具体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把握教材的整体性原则,再结合学生的学情,才能备出一节好课。

2、注重活动的情境性

在人本主义理论家罗杰斯看来,促进学习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让学生直接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社会问题、伦理和哲学问题、个人问题和研究的问题等。这可以通过设计各种场景,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使学生能在身临其境的场景里激起最大程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3、顾及步骤的连贯性

在设计教学步骤时,我们还应该顾及到每个步骤之间的承接、过渡的自然性;使得学生能在完成上一个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做好进入下一个学习任务的准备。

4、激励性评价的运用

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该把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建立一个科学的、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体系。评价方式既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评价还包括课堂观察、学生成绩档案、学习周记、问卷调查、面谈、讨论、作业情况等多种形式的形成性评价。在建立评价体系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不管采取何种评价方式,都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全员参与学习和自主学习。

五、加强反思,及时调整,改进教学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常问自己是否具有有效教学的各种行为,如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学习成功率等。虽然总的教学内容由教材和学校安排,但具体内容的讲授时机和策略则是由教师来操作的,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教师的安排设计是否合理和有效,就值得认真研究和斟酌了。每一节课的具体设计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再到学生的每一个问题的处理,一点一滴,一举一动,无不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理念。作为教师,要经常进行反思,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及时弥补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使以后的教学更趋完善,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法制教育教学设计范文5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①理解生物的个体发育的概念;②掌握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生命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待生命、热爱自然、共同构建和谐家园的意识。

2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胚的发育。

2.2 教学难点:果实、种子各部分的发育来源。

3 教学关键

熟练掌握受精后的子房各部分的结构及其发育去向。

4 教学方法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课件,实际观察用水浸泡过的花生、大豆、玉米等种子及果实,采取点拨质疑与启发探讨相结合,融问题发现、比较、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细小肉眼不可见的微观结构变得形象可感。引导学生根据课程设计逐步认知相关内容,达到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目的。

5 教学过程

5.1 忆旧铺垫,悬念引新。多媒体展示桃花剖面结构图,思考:①花的主要结构是什么?为什么?②被子植物的和卵细胞是怎样相遇并结合的?什么是双受精?借此设置悬念,引出新课: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那么一枚小小的受精卵是怎样发育成一株成熟植物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指导思想,采用以问题引导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初步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5.2 创设情境,明确概念。多媒体播放向日葵“受精卵成株”的发育过程视频,启发提问:个体发育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什么?接着由学生给出生物个体发育的定义;最后教师导正,明确并解析概念。此种认知可以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分析归纳思维能力。

5.3 种子的形成。

5.3.1 点拨设疑,引出问题。被子植物是靠种子繁殖的,种子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学生会做出种种猜测:天上掉下来的,水底浮上来的,地上长出来的……老师以“科学无极限,一切皆有可能”肯定学生的大胆猜想,借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多媒体动态展示:“双受精作用完成”至“果实种子形成”的宏观过程,引导学生明确种子的自然来源:由受精后的子房发育而来。师:受精后的子房是怎样发育成种子的呢?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

5.3.2 回忆结构,明示重点。回忆初中学过的种子的结构及种子最重要的结构――胚,引出本节重点――胚的发育。明确告知此为本节认知重点,提高注意力,争取最佳教学效果。多媒体动态展示“受精卵胚”的微观放大过程,同时师辅以语言解释,让学生形成初步认知;对照屏幕图示,由学生总结胚的发育,从而加深认知,培养他们的归纳概括能力;教师做矫正,形成统一认知,强化重点;学生观察浸泡过的花生、大豆种子,实际寻找胚,增强对四部胚的感性认知,培养他们的观察探究能力,也进一步巩固重点内容。

5.3.3 适时质疑,引发新知。胚的发育要靠大型泡状细胞从周围组织吸收营养物质,它的周围组织又是什么呢?在学生的种种猜测中进入问题:胚的营养源――胚乳。多媒体动态展示“受精极核胚乳”的微观放大过程,同时配以语言解释;学生试着归纳“胚乳的发育”;最后对照图文并举的屏幕强化认知。

5.3.4 设置疑问,引出难点。胚和胚乳有了着落,种皮呢?设问引题,激发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难点的化解。多媒体展示“双受房纵剖图果实种子对应结构”视频,让学生形成深刻的第一认知;师板书以增强记忆;对照图文兼备的屏幕再度认知以求突破难点。

5.3.5 引导发现,拓展认知。由种子形成过程,推得种子的结构应有种皮、胚、胚乳三部分;学生观察标本发现:玉米种子三部结构,花生种子二部结构。启发质疑:花生种子的胚乳哪儿去了?经分组讨论得出“有胚乳种子、无胚乳种子”的种子类型结论;列举当地常见的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让学生讨论所属种子类型,既能深化认知,又起到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作用。

5.3.6 观察点拨,深层探讨。让学生观察课前分发的豆荚,提出问题:一枚豆荚是种子还是果实?由什么发育而来?几个?剥开豆荚问其中是什么?由什么发育而来?几个?为什么?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推导得出数量关系:“果实数=子房数 种子数=胚珠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5.4 种子的萌发。

5.4.1 谜语撷趣,引出问题。由谜底“花生”师顺承:“让‘花儿生’是我们的共同心愿,愿望怎样才能变为现实呢?”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既发挥了思维的灵活性,又舒缓紧绷的神经,轻松开始新问题的探究。一句“种下去开花再结花生”引出问题“种子的萌发”。

5.4.2 回忆再现,回忆种子萌发的条件。生个别回答后,师点评归纳为:“熟、整、活,气、水、温。”有效实现新旧链接,为形成完整认知奠基。多媒体动态展示“种子幼苗”发育过程,让学生直观感知,增强记忆。

5.5 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多媒体动态展示向日葵“幼苗成熟植物体”过程,直观感知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引用民谚:“桃三杏四李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形象说明不同的植物从“幼苗成熟植物体”的时间长短差异性,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科学地看待自然现象。

5.6 课堂练习。“猜猜看”等多样习题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有效而灵活地检验了教学效果,很好地巩固并提高了认知。

5.7 归纳小结。

5.7.1 多媒体动态播放:向日葵“受精卵种子幼苗具有根、茎、叶的植株成株美丽家园”画面,并配有悠扬清雅的背景音乐,轻松愉悦中强调知识目标:“①理解生物的个体发育的概念;②掌握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

5.7.2 在乐陶陶的音像美韵中,教师升华本节课的情感目标。“领略了美丽奇妙的个体发育历程,不禁感慨于生命的神奇与伟大,怦然心动的同时,相信热爱生活的你,一定会有更加切实的行动。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善待如花的生命,拥抱广袤的自然,共筑和谐家园!”

6 教学反思

法制教育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flash;教学方法;实验课

《FLASH 动画设计与制作》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Flash软件更是一个实践性、艺术性和创新性都很强的动画制作软件,它的内容丰富、动画效果丰富多彩,极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2006年学院设立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这门课以来,我就一直担任此课程的教学工作。这几年来,通过课堂教学的不断摸索,根据教学过程中不断遇到的问题,我逐步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兴趣是关键,发挥Flash课程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任何一门课程,要想让学生学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最关键的。在教学中,我注意利用Flash动画精、小、灵、巧、表现力强的学科优势以及它较高的欣赏价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一直认为上好第一堂课是最重要的。在第一次课上,我一般会留出比较多的时间给学生欣赏优秀的动画作品,在播放作品的过程中,穿插讲解一些简单环节的制作,在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的同时,树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产生一种感觉,就是原来这么漂亮的作品是由这么简单的一些环节组合起来的,从而使他们不仅有动力去学Flash,而且更有信心去学好Flash。在之后的课堂上,注意发现学生的每一点收获和进步,及时的给予鼓励,,保持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对Flash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多时候会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主动查找资料,从而学到很多教师课堂上讲不到的知识的技巧。

  古人说的好“亲其师而信其道”,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同时,我更加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深度,和学生保持良好关系,使学生喜欢我,爱戴我,爱屋及乌,我相信这也可以同样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源于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根据学生特点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案,以案例教学为主。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我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和章节进行讲解,而是根据Flash的特点对教学方案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对于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了重新划分和归纳,将整个教材的内容划分归纳为基础知识(包括Flash原理、基本工具的使用等)、元件和实例(对于其中的按钮元件简单讲解,在讲交互式动画技术时再重点讲解)、基本的动画技术、交互式动画技术、综合实例等内容。通过这样的调整,基本上每节课完成一个小环节,从而使每节课的教学目的都很明确,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容易理解。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以案例式教学为主,选择一些经典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实例进行剖析,和学生共同讨论如何实现,并在学生欣赏案例动画之后,由学生提出问题一块讨论,充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典型案例讲解完之后,举一反三,启发学生思考是否有其他的实现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如在讲解水滴波纹案例时,在通过形状补间影片剪辑元件制作波纹成功后,启发学生思考能否使用动作补间实现,从而让学生对于形状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的区别更加明了清晰。在每个知识点讲解完之后,给学生留相关练习题,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所学知识起到一个巩固作用。

三、重视实验课,边讲边练,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的安排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结构科学、合理的课时安排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结合Flash课程特点,通过实践证明,理论课和实验课交替进行能够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也更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刚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吸收。在课堂教学进行到最后的综合实例时,建议有条件的话可以全部在机房进行讲解,边讲边练,事半功倍,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课程初级阶段,首先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基本上就是由教师演示操作并讲解步骤,学生模仿教师的实例操作,这个阶段学生只要掌握操作要点就达到了实验目的。然后通过理论课的不断深入,实验课逐步演变为让学生在模仿实例的过程中,结合以往的知识,慢慢加入自己的东西,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创作能力,最终在理论课结束时,给出限定题材,让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来发挥自己的制作能力,进行自主创作。当然,教师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要加强启发和引导。

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很容易就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刚刚讲过的知识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记住,更别谈消化和吸收了。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实验课上讲解实例的时候,我会把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再次有针对性的讲解,尽量使学生理解实例制作过程中每一步骤的目的所在,并根据当前实例所用到得知识,由学生再创造一类似实例,当然也会适当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点。

实验课在Flash教学中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必须重视实验课的教学。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Flash相关技能,我不断的进行改进,摸索出一套符合flash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伍福军,张珈瑞.Flash 8.0动画设计案例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马震.Flash 8.0中文版应用案例创意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