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建议

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建议范文1

1医疗纠纷发生情况(2008-2012年8月)

2医疗纠纷产生原因分析

近年来医疗纠纷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2.1医方因素

2.1.1就诊压力增大。我县自2006年新农合制度实施以后,随着农民群众医疗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医疗机构就诊压力明显增大,医疗纠纷发生的概率增大。

2.1.2医疗服务能力相对低下。有个别医疗纠纷即因医疗设备简陋造成患者诊断不明确造成误诊而产生;有的医疗纠纷则是由于部分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有限,临床经验不足,急救能力低,应急处理能力差或不能很好地遵守医疗操作常规,造成处理不当最终酿成不良医疗后果而产生。

2.1.3转诊不及时。这类情况发生在乡、村两级医疗纠纷尤为明显。特别是村一级医疗机构,目前我县尚未核定任何一个村卫生所、诊所开展输液科目,而一些村卫生所却认为“输液”能解决一切问题,无视相关法律、法规,超核定科目开展输液,而当患者输液出现病情变化因抢救条件差、抢救水平低导致抢救不力而酿成严重医疗后果而导致医疗纠纷。

2.2患方因素

2.2.1患方对医方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有的病人及家属由于缺乏医学常识,对病人自身病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认识不足,对医治效果期望值太高,一旦治疗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无法接受。很多患者哪怕出现正常死亡,其家属便借题发挥,借机敲诈院方,提出高额赔偿。

2.2.2家属对死亡赔偿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出现畸形心理。不少患者家属认为,不管怎样,只要医院死了人,就要赔偿。特别是有些医疗纠纷以外事件处理的不公平、不公正,对他们造成心理误区。

2.3外部环境因素

2.3.1网络等新闻媒体不真实报道对医疗纠纷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3.2少数职业道德欠缺的法律工作者为医患纠纷处理制造了障碍。因为律师职业身份的特殊,容易得到患者的信任,在这种患者信任但律师违背职业道德说出不负责的意见后,作为参与处理医患纠纷的人员来说,无论怎样做工作家属都不信任,往往使得医患纠纷陷入被动、僵持局面。

2.3.4少数镇村干部及社会群众起误导作用。综合几年来的医疗纠纷调处情况,经常发现一些参与调处的乡镇村干部没能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性质,片面地理解医院出了纠纷,总认为患者是弱势群体,不管是否有责任,医方总要给予一定的补偿。使得一些本可以较为妥善处理的纠纷变得复杂。

3对策建议

如何更好地预防、化解医疗纠纷,尽可能地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根据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争取党政重视,强化部门协调。一是争取党政重视。妥善处理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稳定医患关系必须争取党政的高度重视。二是强化部门协调.对医疗纠纷处理应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并实行医疗纠纷处理属地管理。医疗纠纷发生后,各部门应及时介入,公安部门对针对江西省卫生厅、公安厅[2006]107号文件规定不允许出现的情况应及时予以制止,严厉打击医闹行为,对幕后操纵人员应严肃处理。

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建议范文2

(南宁市卫生学校 广西 南宁 530409)

摘要:通过对南宁市卫生学校376名学生的职业理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学生存在的专业选择自主性差、学习状态消极、职业期望理想化等问题,并对卫校“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加强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卫校学生;职业理想;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42-04

作者简介:林洁(1974—),女,南宁市卫生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德育教学与心理咨询。

职业理想是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中职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要树立切实可行的职业理想,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劳动者,才能有助于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才能有助于技术技能强国 “中国梦”的实现。因此,中职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为了更好地发挥“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的职业理想教育主阵地作用,笔者于2013年4月对南宁市卫生学校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学生的职业理想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中职卫校《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有效开展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提供客观依据和建议。

一、对象、方法

(一)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南宁市卫生学校2010、2011、2012级共4个专业(护理、助产、农村医学、医学影像)的376名学生,其中女生310名,男生66名。被调查的2010级护理、助产专业的132名学生已结束医院实习,回校参加护士资格考试考前培训。调查样本人数分布合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个别访谈法。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整群抽样,以无记名自填式进行,当场收卷。共发放问卷376份,剔除无效问卷7份,有效问卷36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14%,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此外,笔者还就问卷调查设计的问题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确认获取信息的信度和效度。

二、结果

(一)专业选择与认知方面

调查表明,在专业选择方面,只有30.35%的学生自己选择专业,高达46.61%的学生的择业是受父母的影响,甚至有一部分家长逼迫学生选择卫校就读,使得学生抵触情绪较大,尤其在一年级学生中更为明显。在专业满意度方面,只有5.96%的学生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有接近一半的学生不太喜欢或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程度较低(见表1)。

在专业、职业了解方面,不太了解和不了解所学专业和将要从事的职业的学生共计占54.47%,可见,很多学生是在一个比较盲目的状态下进行专业学习的(见下页表2)。

(二)学习状况方面

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目的还是比较明确的。11.38%的学生选择读完中专后到大学继续深造,学校应重视这些学生的需求,积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在学习生活状态方面,只有19.51%的学生能刻苦学习,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较为消极(见表3)。

(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方面

只有49.59%的学生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却有42.82%的学生没有或认为不需要进行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见表4)。

(四)职业价值观方面

据调查,高达81.57%的学生认为一个人要成功,最重要的是个人的能力和努力,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职业成功影响因素的认知是理性的。在就业影响因素方面,学生最看重的是个人发展机会(占42.28%)和工资待遇(占24.12%),其次考虑专业对口和社会需要(见表5)。

在就业单位期望方面,高达77.78%的学生希望到县城以上的大医院工作,这显然脱离实际。同时,学生对工作后的月薪期望值偏高,期望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人数占46.89%(见表6)。

(五)职业信心和目标方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职卫校毕业生就业的总体形势较为乐观,但在调查中只有22.22%的学生对前途很有信心,大部分学生对前途感到迷茫甚至悲观。在职业目标方面,调查表明,80.75%学生最关注的是工作稳定、有成就感和生活幸福(见表7)。

三、问题与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中职卫校学生在职业理想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专业选择自主性差,专业、职业了解度和满意度不高

大部分学生是受父母及他人的影响被动地选择专业,专业学习兴趣不高,对专业和将要从事的相关职业了解不深,学习缺乏动力,很难挖掘自身的职业潜力。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调查的2010级学生因已完成了在校学习和医院实习,专业、职业了解度比其他两个年级略高,但满意度偏低。究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学生在实习中,护士工作长期三班倒、熬夜、紧张、繁琐等因素降低了她们的职业满意度。

(二)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

中职卫校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则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再加上医学知识比较枯燥、难学,从而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

(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被调查的学生在一年级均进行过一个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但将近半数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仍较弱。这一现象与他们长期以来学习兴趣不高、得过且过的消极生活状态有关,这也反映出该课程教育效果不甚理想,应引起任课教师的反思。

(四)对相关职业缺乏信心

近五年来,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面对中职生如此乐观的就业前景,就读卫校的学生却普遍对个人发展前景感到迷茫。究其原因,是他们对职业前景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缺乏信心,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大部分就读卫校的学生多是升学失利者,因其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经常会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这让他们普遍存有自卑心理。

(2)社会上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的自卑感。

(3)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校两年多的时间里只学到较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他们对将来的就业前景非常担忧。

(4)当前我国条件相对较好的医院招聘医护人才时对学历要求较高,中职卫校部分学生因学历层次偏低而逐步丧失自信。

(五)职业期望理想化,择业较少考虑社会需要

大多数学生就业时以个人发展机会、工作待遇作为择业的首要标准,考虑更多的是既得利益,很少考虑社会需要,对社会缺少应有的责任感。值得注意的是,在参与调查的79名农村医学专业学生中,近半数不愿回到乡镇卫生院工作,这与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的定位背道而驰。在工资待遇方面,46.89%的学生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这反映出大部分学生的期望值过高。

四、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与分析,结合这几年来笔者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体会,就任课教师如何发挥这门课程在中职卫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中“主阵地”作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正确认识自己的学生

近年来,中职卫校因高中热升温、社会需求变化等原因,生源素质出现了滑坡现象。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缺乏理解和尊重,那将是教育者的失职和失败。因此,教师要立足现实生源基础,正确认识并尊重自己的学生,耐心地教育他们,本着“有改变就是进步,有进步就是成绩”的原则肯定他们,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用爱的力量帮助这个群体重拾仰望天空的信心。

(二)提高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能力

加强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关键在于“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力。教师要主动地通过自学、专业培训等方式了解和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新理念、新趋势,提高职业指导技能,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任课教师要多向专业课教师取经,加强对专业现状和发展方向的认知,主动向学校就业办公室了解本校学生的就业情况,多到医院、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实践,深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医药卫生行业的发展、对医护人才的新要求,积累职业理想教育的优秀个案。同时,任课教师要努力使课堂贴近现实,避免“纸上谈兵”,提高职业理想教育的有效性。

(三)创建“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中职卫校学生大多数无法适应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因此,任课教师要依据“贴近职业、贴近社会、贴近中职生”的原则,创建“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把教材内容转化成“正确自我评估、加强职业认知、确定职业发展目标、编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完成求职推荐书、模拟求职面试”等6个学习任务,指导学生通过实践调查、职业倾向测评、查阅资料、课堂讨论、主题演讲、观看示范视频等途径,以自主与小组合作探究形式来完成任务,从而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技能,促使职业理想教育落到实处。

(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对中职卫校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唤醒学生的成长意识和发展意识。首先,教师要多以本校成功毕业生作为榜样,激励学生认识自身优势和就业前景,增强自信心。与大学生相比,中职生工作较踏实,动手能力较强,对工作薪酬要求不高。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扬长避短,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并且,随着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中职生的发展空间会更大、出路会更广、社会待遇会更好。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了解自己可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挖掘自己在专业、身体、心理方面的优势,增强就业信心。

(五)引导学生“喜欢学习、学会学习”

中职卫校学生只有学会技能和本领,才能顺利就业、实现职业理想。因此,面对大部分学生学习消极的现状,“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喜欢学习、学会学习”。首先,要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梦想照亮未来,学习成就人生”,要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为未来职业理想的实现打好基础。其次,要运用成功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许多学生自信心不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任课教师要尽可能地给予每位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通过“勇闯理想关、我为自己鼓掌、多元才能大比拼”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再次,可通过专题辅导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中职卫校学生正处于为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对他们的成人、成才至关重要。我们做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一要体现对青年利益的尊重,二要有一定的感情投入。因此,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自身状况,理解他们,真正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爱、所追所求,及时而真诚地为他们的现在和未来着想,引导他们改变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树立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职业理念,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职业,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及奉献精神结合起来,立足基层,用发展眼光奠定成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甘立红.让中职生走出心理误区的举措[J].卫生职业教育,2009(23):155-157.

[2]张芙丽.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6):110-111.

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建议范文3

摘要:为了解卫生职业学校学生药物认知及自我用药行为,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专业指导提供依据。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某卫生职业学校1-4 年级学生药物认知及自我用药行为。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在药物认知方面存在着用药知识来源较局限、对经常使用某些药品会产生耐药性的认识不够、对应用某些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的认识不足、多种因素影响着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等问题;在自我用药行为方面存在着用药期间经常忘记服药、患病后到医院就诊用药人数比例偏少、部分学生滥用抗生素、大部分学生只能部分理解药品说明书、对自己所买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仅是一般了解、自我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并不理想等问题。目前卫生职业学生对药物认知及自我用药行为总体尚可,但也存在一定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引导学生形成安全用药意识,养成规范的用药行为。

关键词 :卫生职业学校;学生;药物认知;自我用药行为;调查

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竞争,公众媒体对药品广告的大量传播,加上公众对药物知识的缺乏,使我国仍然处在药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①,频发的药品事件使药品安全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安全问题。卫生职业学校学生既是药物的直接应用者,也是安全用药、规范用药的宣传者、执行者,他们对药物的认知能力以及正确的用药行为习惯都将对患者、对社会公众的用药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全面了解卫生职业学校学生药物认知及自我用药行为现状,笔者在2014 年10 月组织有关人员开展了专题调查,以探寻提高学生安全用药知识、规范用药行为的方法,为强化药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五年制高职护理、康复治疗技术、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眼视光技术及卫生信息管理专业1-4年级学生,共53个班级(每班随机调查10人)530名,女生520名,男生10名;总体健康状况良好。

2.调查方式

由调查人员将调查问卷直接发送给调查对象,并讲解调查目的、意义、答卷要求,1周后收回。发放调查问卷530份,收回530 份,回收率100.0%,有效问卷529份,有效率99.8%。

3.调查内容

①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性别、专业、年级、健康状况);②安全用药知识;③自我用药行为。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安全用药知识的了解

⑴用药知识来源。A.电视及报刊广告74人(13.8%);B.父母及家人275(52.0%);C.朋友或同学9人(1.7%);D.教科书或科普书籍124人(23.4%);E.其他48人(9.1%)。从电视及报刊广告了解用药知识来源与许钧报导的某校大学生的72.85%要偏低②;从父母及家人了解用药知识来源高于李新文报导的太原地区居民的37.47%③。

⑵了解药品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之分。A.认为有471人(89.0%);B.认为无15人(2.8%);C.不知道43人(8.1%),说明大部分学生了解药品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之分。

⑶了解经常使用某些药品(如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A.认为会262人(49.5%);B.认为不会156人(29.5%);C.不清楚111人(21.0%),显示学生对经常使用某些药品会产生耐药性的认识不足。

⑷购买药品时注意生产日期及保质期。A.会454 人(85.8%);B.不会75 人(14.2%),说明大部分学生具有注意药品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的意识。

⑸认为药品注射效果比口服安全有效。A. 是82 人(15.5% );B. 不是53 人(10.0%);C.不一定333 人(85.8%);D.不清楚61人(85.8%),说明大部分学生不迷信给药途径一定是注射效果好的说法。

⑹认为药品价格越贵疗效越好。A.是31 人(5.9%);B.不是155 人(29.3%);C.不一定343人(64.8%),说明大部分学生不迷信药品价格越贵疗效越好的说法。

⑺应用某些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A.知道419 人(79.2%);B.不知道110 人(20.8%),提示有近1/5的学生对应用某些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的认识不足。

⑻选用药品的途径。A.医院178 人(33.6%);B.药店316 人(59.7%);C.家中自备35人(6.6%),显示学生选用药品主要是医院和药店的途径。

⑼有些药物合用有禁忌。A.知道407人(76.9%);B.不知道62人(11.7%);C.不清楚60人(11.3%),说明仍有部分学生未认识到药物合用有禁忌的结果。

⑽影响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的因素。A.学校的作息时间197人(37.2%);B.个人的服药习惯(常忘记服药)267 人(50.5%);C.受他人影响(家人、朋友、媒体等)65人(12.3%),说明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其中个人的服药习惯约占1/2。

⑾对开展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专业指导形式的建议。A.在教学中增加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的内容309 人(58.4% );B. 课后开设专题讲座71 人(13.4% );C. 开展专题知识竞赛66 人(12.5% );D. 校园橱窗开设专栏49 人(9.3%);E.学校网站开设专栏34人(6.4%),提示要通过多形式提高学生的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指导,尤其是在教学中增加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的内容。

2.学生的自我用药行为

⑴用药期间有忘记服药情况。A.从未88人(16.6%);B.经常121人(22.9%);C.偶尔320人(60.5%),显示虽大部分学生在用药期间仅偶尔有忘记服药,但仍有超过1/5的学生会经常忘记服药。

⑵患病后用药选择。A.到医院就诊257人(48.6%);B.自行买药155人(29.3%);C.忍受,等身体自行恢复117 人(22.1%),提示患病后到医院就诊选择用药不足1/2,比例偏少。

⑶疾病症状改变(好转/加重)后随时改变药品用量。A.停用96人(18.1%);B.减量或增量288 人(54.4%);C.不变145 人(27.4%),显示疾病症状改变后随时改变药品用量的占1/2左右。

⑷选择自行买药治疗的原因。A.所患病情较轻367人(69.4%);B.患过类似的疾病130人(24.6%);C.省钱8人(1.5%);D.购药方便17人(3.5%),E.其他7人(1.3%),显示学生患病时选择自行买药的原因位居前3的分别是所患病情较轻、患过类似疾病、购药方便,与范媛媛报导的河南省某高校大学生自我药疗行为中选择自行买药治疗的原因相符,但由于所患病情较轻选择买药治疗的原因比例明显高于范媛媛的报导(43.3%)4。

⑸患病后选择治疗药物的依据。A.医生处方278人(52.6%);B.药店营业员的建议149人(28.2%);C.根据自己的经验42人(7.9% );D. 家人朋友的建议60 人(11.4%),显示学生患病后选择治疗药物仍以医生处方为多,占1/2以上。

⑹患病后用药剂量的选择。A.遵医嘱243 人(45.9%);B.参照药品说明书266人(50.3%);C.家人或朋友的建议17 人(3.2%);D.随意增加3人(0.6%),说明大部分学生能遵医嘱或参照药品说明书选择用药量。

⑺自行服用抗生素。A.用过55 人(10.4%);B.没用过383 人(72.4%);C.不清楚91人(17.2%),说明大部分学生做到不随意服用抗生素,但仍有部分学生滥用。

⑻用药期间发生过敏反应后处理。A.立即停药,换其他同类药40人(7.6%);B.立即停药,到医院就诊481 人(90.9%);C.继续服用8人(1.5%),说明大部分学生处理正确。

⑼用药时是否会注意药品有无说明书。A.经常注意343人(64.8%);B.有时注意171人(32.3%);C.从不注意15人(2.8%),说明大部分学生在用药时会注意药品说明书。

⑽对药品说明书的理解程度。A 完全理解83 人(15.7%);B.部分理解434 人(82.0%);C.完全不理解12人(2.3%),提示大部分学生只能部分理解药品说明书。

⑾自我用药治疗时所用的药品主要是。A.感冒类药473人(89.4%);B.抗溃疡药13人(2.5%);C.止痛药19人(3.6%);D.抗消化不良药6 人(1.1%);E.镇咳药8 人(1.5%);F.其他10人(1.9%),提示大部分学生的自我用药治疗主要限于感冒之类的常见病。

⑿自我用药治疗的频率。A.经常121人(22.9%);B.偶尔394 人(74.5%);C.从不14 人(2.6%),提示尚有超过1/5 的学生会经常选择自我用药治疗。

⒀购买药品的途径主要来自。A.社会药房(连锁或者个体)353人(66.7%);B.医院162 人(30.6% );C. 网上商城3 人(0.6%);D.就近诊所10人(1.9%);E.其他1人(0.2%),说明大部分学生购买药品的途径正常,选择了社会药房和医院。

⒁对自己所买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的了解程度。A. 很了解85 人(16.1%);B.一般了解409 人(77.3%);C.不了解35人(6.6%),提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买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仅是一般了解。

⒂送服药品的主要方式。A.热开水147 人(27.8%);B.温开水或凉开水362 人(68.4%);C.茶水、牛奶、饮料8人(1.5%);D.干吞9人(1.7%);E.其他3人(0.6%),说明有近70%的学生能选择正确的送服药品方式,与范媛媛报导的河南省某高校大学生相一致。

⒃停药时间。A.自觉病情好转373人(70.5%);B.药物吃完38 人(7.2%);C.按疗程服药59人(11.2%);D.听医生或药师的指导53人(10.0%);E.其他6人(1.1%),说明大部分学生在自觉病情好转时就停药,略高于范媛媛报导的河南省某高校大学生的61.2%④。

⒄自我用药治疗后的效果。A.完全缓解187 人(35.3%);B.部分缓解330 人(62.4%);C.无效9 人(1.7%);D.加重3 人(0.6%),提示自我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并不理想,完全缓解的约为1/3,接近2/3的学生仅是部分缓解。

三、讨论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合理使用可以达到预期目标,治愈疾病,但使用不当,既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将有损健康。通过对卫生职业学校学生药物认知及自我用药行为调查,发现学生对安全用药知识的了解及自我用药行为存在一定偏差,必须加以正确引导。

1.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对药物认知和自我用药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生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药物认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用药知识来源较局限,对经常使用某些药品(如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的认识不够,对应用某些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的认识不足,多种因素影响着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自我用药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用药期间有超过1/5的学生会经常忘记服药,患病后到医院就诊选择用药人数比例偏少,部分学生滥用抗生素,大部分学生只能部分理解药品说明书、对自己所买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仅是一般了解,自我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其一,主要是学生年龄偏小(相当于高中生年龄),看电视及报刊广告的时间较少,独立生活和自制能力较差,社会阅历浅,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其二,学生性别以女生为主,对父母及家人的依赖性强、用药时听从父母的意见较多。

2.提高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对药物认知程度和规范自我用药行为的举措

由于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对药物的认知能力和用药行为习惯将对患者和社会公众的用药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形式开展安全用药与自我用药行为专业指导,以提高对安全用药、规范用药的认识,使之在今后工作中能更好地执行、宣传安全用药知识、规范用药行为。①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将合理用药的意识贯穿于文化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课程教育中,只要涉及合理用药的内容,老师就应提醒学生注意,强调合理用药、正确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合理用药知识,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合理用药行为。②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药物的合理应用》等选修课程;在课余时间开设《药物与健康》《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配伍用药与安全用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法规及指导原则》等讲座,提高学生对药物的认知和规范自我用药行为。③开展有针对性的校园活动。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创立安全用药学生社团,开展以安全用药为主题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如“安全用药知识演讲”“珍爱生命合理用药征文比赛”等;利用学校宣传栏张贴安全用药报纸、宣传资料,利用网站安全用药科普内容。让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增长安全用药知识。④组织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药学和护理等专业学生到医院开展社会实践,了解医院的实际用药情况,增加合理用药的感性认识。

由于非处方药具有购买方便、易于储存且相对安全、疗效确切的优点,目前我国民众使用率正在逐年上升,已成为自我保健的方式之一,但非处方也具有药品的双重性,除了治疗作用外,将不可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药物认知和自我用药行为尚存在许多问题,加上今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需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引导学生形成安全用药习惯,养成规范的用药行为,进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指导社会民众正确合理用药。

引文注释

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风险尚处于高发期[EB/OL].http://sina.com.cn,2007-05-18.

②许钧.某校大学生用药知识和自我药疗行为态度调查[J].天津药学,2010,22(2):44-45.

③李新文.太原地区居民自我药疗认知度及行为调查[J].中国药房,2008,19(19):1518-1520.

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建议范文4

1.1调查对象

我校2009级、2010级、2011级、2013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以及我校2012届、2013届、2014届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

1.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采取针对毕业生和在校生设置不同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在校生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择业意向及就业指导需求3个方面的内容,毕业生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求职过程基本情况、工作情况等内容。

1.3调查方法

于2013年9月至2015年5月期间,同时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进行了调查。调查中,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2009级、2010级、2011级、2013级中随机抽取18个班级,按照大二年级、大三年级、实习中、实习结束后四个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分层后,每个班级中随机选择部分学生进行在校生调查。在校生采取现场发放问卷现场作答的方式进行。毕业生采取现场发放现场作答、网络作答、电话作答等方式进行。

2结果

2.1在校生调查结果

2.1.1基本情况

在校生调查问卷共计发放720份,回收合格问卷690份,合格率为95.83%。

2.1.2调查结果

2.1.2.1个人基本情况调查

在个人基本情况调查中主要针对学生选择学习本专业的原因、对所学专业今后的工作性质和去向是否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时候开始把就业纳入议程、对就业影响最大的因素、对所学专业未来就业前景等方面的认识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入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本专业今后的工作性质和去向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了解的只有8.26%;对自己适合的工作也有了一定的认识,非常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的占40.87%,这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选择明确的就业方向有很大帮助。但是,本专业学生的就业规划开展比较滞后,被调查者中只有19.85%的学生在大四年级之前将就业纳入议程,50.68%的学生是在实习过程中或实习结束后才开始为就业做准备,因此也导致了学生对本专业就业前景认识与现实差距较大,被调查者中52.17%的同学感到就业前景迷茫,但也有44.93%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

2.1.2.2就业意向调查

就业意向是毕业生在正确认识自身现状的基础上,对毕业后是否就业及如何就业的安排和打算。本次调查在就业意向方面主要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类别、希望到哪一级别的医院工作、就业地的选择、毕业初期理想薪酬等方面做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2.75%的被调查者中毕业后打算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在医疗机构等级及工作地的选择上,70.87%的被调查者选择在二级以上医院工作,97.4%的被调查者选择在县级城镇及以上的城市工作,只有2.6%的被调查者选择到县级以下乡镇工作。结果表明,该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地的选择上期望值太高,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模式相违背。在选择就业地点时,有43.62%的调查者将“个人发展机会”作为首要的考虑对象,其次才会考虑工作、生活环境以及经济收入、人事编制等因素,这一点也反映出,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理性、成熟的一面。

2.2毕业生调查结果

2.2.1基本情况

毕业生调查问卷共发放150份,其中回收合格问卷134份,合格率89.33%。其中2012届41份,占30.6%,2013届45份,占33.58%,2014届48份,占35.82%。

2.2.2调查结果

我院从1995年开始招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已毕业学生数千人,本课题中对近三年已毕业参加工作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个人基本情况、工作情况、求职过程、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有73.95%的毕业生在县级及以下乡镇工作;被调查者中普遍认为,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及早进行职业规划,在学生就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中,有41.18%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的适用性不强是影响其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在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建议中,有57.14%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在实践环节中的教学指导。被调查者中71.42%的是在进入临床系部以后才开始考虑就业事宜,这一点也体现出了,本专业学生就业规划比较滞后。

3建议

3.1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帮助本专业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方向

目前,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急需大批卫生人才,于此同时大中城市各级医院大批接受本科毕业生的情况已不复存在,因此,深入农村服务农民,已成为本科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是我国独有的一门特色专业,相比于单纯的中医学、西医学来说,其特色在于:该专业学生在五年时间里,既要系统学习中医理论、也要学习西医理论,还要学习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学生经过4年理论教育后,同样需要完成一年的毕业实习,这些经过系统学习、基本掌握中医、西医学知识的学生将是我国今后中西医结合学科的主力军和高级人才,他们将更加适合农村和基层医疗的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现代中医学专业人才。因此,在学生五年的学习过程中,从专业教师、辅导员以及就业指导教师出发,从入学之初就教育鼓励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将就业目的地指向基层。

3.2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全程化、全面化,帮助学生尽早将就业工作纳入议程

医生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不仅在学识上有较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医疗工作者还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出色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充沛的精力和较强的心理接受能力。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在校生中对自己所学专业今后工作的性质和去向非常清楚的同学只有17.1%。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我校学生大多在大四进入临床学院学习后,才开始考虑就业相关事宜。我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分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两个部分,该专业的职业规划课程多开设在大三学年级,就业指导课程开设在大五下学期。对职业性质不了解、自我认识不够充分、就业工作准备不充分,盲目就业是影响该专业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开设一些相关课程,使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生涯,及早做好职业规划。

3.3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建议范文5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人才需求;专业建设

作者简介:沈亚平(1984-),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二系,助理实验师;吴怡春(1961-),女,浙江金华人,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二系,教授。(浙江 杭州 310053)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YB0809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0-0057-02

为进一步提高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开阔办学思路,增强专业特色,[1]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关要求,我们于2011年1-2月开展了以医院的岗位需求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调研,明确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类医学检验技术的实际需求,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一、调研范围与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在浙江省医疗单位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近三年录用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主要学历层次及人数;用人单位近三年新聘人员综合素质状况评价;用人单位未来三年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需求的分析。

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问卷96份,其中县级及以上医院64家,乡镇卫生院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从这些问卷里抽取资料完整并具有代表性的样本75份(县级及以上医院48家,乡镇卫生院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1.近三年录用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主要学历层次及人数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县级及以上医院的录用对象基本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而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科类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就业市场较大,基本在50%以上。这提示我们以后要更注重面向基层医疗单位的人才培养,更注重基本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用人单位近三年新聘人员综合素质状况评价

此项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于各个层次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敬业精神、道德修养、专业能力、基本技能能力的整体评价较好。现仅列表分析就业单位对专科类医学检验技术学生的评价,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诚信品格、职业技能、敬业与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评价较高,但对其专业知识、人际交往能力、创新及自学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水平有较高的期待,这要求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

3.用人单位未来三年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需求的分析

(1)用人单位未来三年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类型的需求。各级用人单位对于未来三年所招聘的毕业生类型的要求各有不同,分别对专业型、通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有着不同的侧重,我们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查,结果见表3。

由表3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用人单位都需要专业型和技能通用型的人才,而创新型和复合型相对需求较小。因此,我们毕业生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把握机会,这样可以提高就业机率。

(2)用人单位未来三年对高职高专类医学检验技术专任人才需求情况。关于用人单位未来三年对不同层次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我们也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结果见表4。

由表4我们可以看出,在未来三年,县级及以上医院大部分的就业对象集中在本科及以上学历水平的毕业生,而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业对象则还是以大专学历为主,这提示我们要调整教学计划中的教学重点,突出培养更加适应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人才。

四、对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的讨论与建议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更加明确了用人单位对高专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需求特点,并依此对专业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调整相应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结合特色专业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层卫生单位

通过调研得知,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类医学检验技术人次需求的层次主要集中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此我们要调整教学计划中的教学重点,培养出更加适应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对此,我们调整了2011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将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增加基本技术课程课时和内容,使学生掌握更多基本技术,更好地适应基层医疗单位的工作要求。

2.夯实学生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高专类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人际交往能力、创新及自学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待加强,为此我们可以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我们继续加强专业知识的教育,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将校内实训中心建成学生实践技能培训的基地,[2]同时也积极和医院进行合作,和浙江省人民医院进行院校合作建设,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建议在人文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社会、职场等的认识,也要加强对学生与专业应用密切相关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的教学培训,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3.优化双师教师队伍,完善专兼师资建设

专业型和技能通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因此我们也应从两方面解决。一方面我们要鼓励校内专职教师经常参加继续教育,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在一线从事实践服务锻炼提升自己专业技能,要求专任教师每年要有2-3个月的时间下临床,以保证理论知识不与实际工作脱轨;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聘请校外专家或行业能手担任兼职教师,目前已有一百多名各个医院的教师成为我们的兼职教师,分为来校上课和后期实习的指导老师,并且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

总之,本次问卷调查加深了我们对于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教育理念的理解,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调整办学思路、深化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从而为行业培养岗位适应能力更强的专业型和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建议范文6

关键词:我国 公共卫生系统 结构

2008年10月出台的新医改方案。公开征集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并特别强调要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但从收集到的意见中可以看出,目前对于“何为公共卫生及公共卫生系统”仍颇有疑虑和争议,因此有必要利用科学方法建立逻辑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公共卫生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一、公共卫生的定义及内涵

1、公共卫生的定义、内涵。要想科学合理的建立公共卫生系统的逻辑架构,首先必须对“公共卫生”的定义及内涵加以深刻的理解。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共卫生的定义与内涵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述。1923年winslow曾给公共卫生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公共卫生是防治疾病、延长寿命、改善身体健康和机能的科学和实践。公共卫生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控制地区性的疾病、教育人们关于个人卫生的知识、组织医护力量对疾病做出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并建立一套社会体制,保障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享有能够维持身体健康的生活水准。”此后还有许多机构和学者提出过不同的定义。虽然定义有所区别,但其内涵还是有相通之处。从核心来看,公共卫生围绕的是人群的健康,与临床医学以个体健康为中心明显不同;从学科领域来看,公共卫生范周已经远远超过纯医学的范畴,更多的成为一种社会学科;从关注的问题来讲,公共卫生更多的关注社会宏观层面的人群健康问题,甚至包括一些社会问题;从手段上看,公共卫生问题的解决不但需要运用医学技术和服务手段,还要综合应用其他社会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教育、行为干预、环境监控和治理、交通安全保障等等;从组织方式上看,公共卫生工作其实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需要运用政府的力量协调和发动各方面的力量;总之,从本质上讲,公共卫生具有明显的正面外部效应,侧重于宏观调控,需要政府主导,其实质就是公共政策。因此,必须树立新公共卫生和大公共卫生的理念,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公共卫生研究和实践。

2、公共卫生的目标、功能、及内容。从公共卫生的定义及其内涵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公共卫生的目标,就是通过综合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来促进、修复和维护人群的健康状况。此外,还有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那就是既然被视为整个宏观卫生体系中的一个部分,那么公共卫生也应该遵循WHO提出的卫生系统三大目标:提高人群健康、财务风险分摊能力和提高人群的满意度。进一步讲,正是由于公共卫生所具备的特殊内涵,这三大目标在公共卫生中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我们认为公共卫生实践活动必须能够使民众满意的、可负担的(甚至是免费的)、而且能够切实提高人群的健康。对于公共卫生所具有的功能,各家意见也不尽相同。为了指导实际工作和实践的便利性,我们建议提出公共卫生的三大核心功能,即监测、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监测是最基本的功能,其中既包括收集相关疾病的发病或流行情况,也包括对居民健康需求的监测、生活行为以及其它的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从而识别健康问题、发挥预警功能、并确立优先领域,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是主体,也是经典公共卫生的主要内容,对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至关重要;而促进健康则是指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利用多种综合手段帮助人群提高健康状况,特别是提倡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知识的普及、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改善环境。公共卫生开展的具体内容主要围绕着目标和功能来展开。按照传统定义,传染病的防治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疾病谱的转变、特别是现代生物一社会一医学模式的发展,公共卫生的范围和职能也变得越来越广泛。现代公共卫生的内容已经涵盖了许多社会问题,包括通过改善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良生活方式来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通过改善环境来减少由于污染引发的健康问题、公共卫生问题。

二、公共卫生系统及其架构

按照上述公共卫生系统的定义,并且利用系统论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卫生系统的子系统构成来将公共卫生系统的构架进行如下解析。我们认为:公共卫生系统从属于整个卫生系统。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作用;整个公共卫生系统又是由几个子系统构成的,包括规制系统、资源系统、保障系统以及公共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系统。这几个系统各有重点但又相互作用,其中规制发挥着头脑一样的中枢控制作用,资源系统和保障系统向两条腿支撑着整个系统,而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则向两条臂膀一样发挥着公共卫生系统的职能洛子系统的功能将在下节详述)。这几个子系统共同构架起整个系统;而整个公共卫生系统的核心则是人民的健康。

三、我国公共卫生系统架构分析与建议

1、系统外部环境。(1)公共卫生系统处在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再加上公共卫生所具备的社会性特点,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就更大。从社会、经济条件来讲,我国目前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已经为公共卫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关键是一个理念和认识的问题仍未解决。长久以来重临床轻公卫的错误观点严重妨碍了公共卫生的发展。虽然近年来由于教育水平的提高上述情况已经有所好转,特别是在“sARs”突袭之后,民众对于公共卫生的认识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相对于理想的状况(即能够对公共卫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仍有一定的距离。(2)针对这种现状,关键就是提高公众对公共卫生的正确认识,特别是加强政策决策者的正确理念。首先是加强普通教育、专业教育,普及相关教育和知识,尽量提高公众正确认识和理解公共卫生的能力;针对公共政策制订者则应该通过讲座、汇报和短期研讨会的形式推动正确理念的形成;同时发挥循证医学的特长,将国内外有关科学数据汇集成有力的证据,使决策者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在面临当今双重疾病负担挑战的时候,必须要将防线前移、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积极采取多种公共卫生综合措施,从而使决策者有更大的动力去调整和制定更加合理的卫生政策,促进公共卫生的发展。

2、规制子系统也就是监管子系统。(1)这个子系统就像是人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指挥着整个公共卫生系统的运转,其主要职能包括制定和不断完善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法规同时依照这些法规对各个子系统的行为进行规范。从我国公共卫生规制子系统的现状来看,主要问题是:公共卫生系统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缺乏监管依据和监管信息;有些地区和领域存在公共卫生监管不严和缺位的现象,即缺乏监管的执行者或者执行不力。(2)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提高监管能力,不

但要加强公共卫生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而且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监测系统,保持信息通畅,使监管者既有监管的依据,也能得到监管需要的信息。第二,壮大监管者队伍,政府虽然是监管主体,但还有其它的非政府组织(如:行业协会,群众团体等)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如果壮大监管队伍,不但可以加强监管力量,而且会使监管主体有更大的压力和动力去执行监管职能,及时执法、严格执法。第三,健全制度,赏罚分明,区域管理,责任到人,充分发挥动力机制和压力机制的作用。

3、资源子系统。(1)这是公共卫生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系统,再好的公共卫生系统如果没有一个适宜的资源提供系统作支撑,也是无法正常有效运行的。这些资源可以分成两大类,即物质资源(材料,仪器等)和人力资源(受过专门训练的公共卫生工作者等)。我国面临的主要是人才资源问题,即公共卫生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缺乏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专业队伍和高素质人才、缺乏能够适应新公共卫生和大公共卫生要求的复合型人才。(2)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应该考虑公共卫生学生的培养、人才的合理配置以及在职人员的继续培训,其中重点是加强公共卫生教育体制改革。必须从现代公共卫生功能和内涵的要求出发,根据现代全球化特征和新科技发展趋势,打破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创新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合理配置是指公共卫生服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级别的机构承担着不同的职能,需要不同的人才,因此需要合理配置人员来适应各级的公共卫生职能的需要。同时,还要加强现有在职公卫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能够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适应新形式的需求。此外,还应该考虑改善公共卫生人员待遇,建立人员可进可出、可上可下的制度,形成竞争机制,发挥动力和压力的双重作用,达到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目的。

4、保障子系统。(1)该系统是公共卫生系统的另一个重要支撑体系。由于公共卫生的社会性和正面外部效应,必然决定了政府应该担负主要的公共卫生投入和支付职能(其实与资源子系统联系非常紧密,由于在资源子系统中我们重点谈人才资源,所以将资源投入归并在这里)。在这一方面,目前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政府对于公共卫生投入不足、结构性失衡以及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公共卫生投入的地区差异性比较大,对于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包的设计和实施在不同地区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此外,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出现不但穷而且浪费的现象。(2)有鉴于此,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调整国家卫生政策,加大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对政府公共卫生投入进行结构性调整和地区间平衡,减少因投入差异造成的公共卫生服务不平衡性;设计公共卫生服务包时可以分成两级,国家级公共卫生服务包应该让全体国民都能够公平享有,在此基础上不同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形成地方级的公共卫生服务包;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公共卫生投入利用过程和绩效的监控和评价,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