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政金融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政金融政策范文1
基金项目:2009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0902112;河北省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支持项目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A
就业和再就业是近年来保定市的一个工作重点,特别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农民工就业及出口企业濒临破产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再加上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失业问题,使全市就业问题趋于严峻。展望“十二五”时期全市就业与再就业形势,其有利因素很多,但存在的压力也不小,对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妥善解决。
一、当前保定市劳动力就业现状
(一)失业人数增加,登记失业率呈上升趋势。全市国有下岗职工人数在2008年末有76,534人,2009年二季度末人数略有下降为74,283人。2009年到再就业服务中心登记的失业人员人数略有上升,一季度为35,942人,二季度为37,459人。加之每年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更凸现出劳动力供需矛盾与就业压力。从上面的数据来看,保定市的失业人员绝对数量的增加,相对比率的提高,都在提示我们:保定市的劳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二)从行业需求看,72.8%的用人需求集中在餐饮业、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三大行业。这种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行业需求结构相对稳定,这样的态势仍然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这个数字无疑说明发展第三产业将成为社会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主阵地。
(三)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占主要地位。其中,用人需求约57.4%的比重集中在中小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招工比重极小。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既是用人需求的主体,又是求职人员集中求聘的职业。从百花路劳动市场了解到,招聘单位100%为企业,其中小型制造业和服务业招聘人数占主要地位。
二、保定市扩大就业面临的困难
(一)劳动力资源供给远大于需求。第一,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长快,据2009年全市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9年全市劳动适龄人口109.86万人。与2005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劳动力资源总量增加了37.14万人,增长13.61%,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73个百分点;第二,外来劳动力大量涌入,保定市作为我国第四人口大市,处于快速崛起期,每年都有大量的外来劳动力来我市流动就业。“十二五”时期,预计仅外来劳动力来本市流动就业人数每年要超过20~30万人左右;第三,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大量富余人员从企业下岗或失业,农村也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亟须转移;第四,大学生就业情况依然是个难题。保定市高校较多,每年毕业生近3万人,如此迅速增长的大学毕业生供给,自然就给就业岗位的竞争形成巨大压力。更重要的是,供需对比只是反映了总量情况,事实上我国的大学生就业还面临结构上不对称的问题,往往存在专业方向、学位登记、就业地域等结构性失衡问题。
(二)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不足。从世界各国的规律来看:许多国家劳动力的65%~80%在自由职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中就业,发达国家每千人微型和中小企业的数量是45~55个,而我国只有53%的劳动力在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中就业,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不到30个;我市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为26个。由于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不足,造成失业人口过多,将会形成大量的低收入和微薄收入人口,从而带来收入分配差异程度扩大,基尼系数也将会越来越大。保定市中小企业群体庞大但规模偏小。全市拥有各类民营经济组织20.6万个,90%左右民营经济组织徘徊在从业人员8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阶段。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862家,仅占民营企业户数的3.4%。其中,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仅47家,占比仅为5.5%。
(三)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结构性失业。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相应的就业结构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在此过程中,总会有一部分行业的就业在萎缩,也不断地会有新的就业岗位在增长,这部分新增的就业岗位对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有新的要求,而且要求总是越来越高。从原有就业岗位上游离出来的劳动力,总有一部分会因为不适应新的岗位要求而失业。以至于产生一方面企业求贤若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一些学历低、技能单一、年龄偏大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这种结构性失业现象在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将长期存在。据2006年市劳动力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市场求人倍率(用人单位需求与求职人数之比)为0.86,求职成功率为56%,表明当年进入市场的每100名求职者中有14人是因为用人需求不足而未能就业,另有30人中是因为供求匹配上的原因导致劳动就业机会流失。
(四)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不够完善制约着就业工作。一方面就业和再就业经费紧张,尤其是县、区劳动力市场设施落后,同时又缺乏资金投入,无法形成市场规模和市场就业氛围。劳动力信息网络不健全,信息传递滞后,影响供需双方对劳动用工需求的了解;另一方面目前各级职业培训机构对就业人员培训起点及培训质量较低,大部分只是培训初、中级技术,难以适应高技术人才需求的要求,同时,一些企业用工行为不规范也导致劳动者就业相对困难。表1是笔者协同有关部门针对失业者进行的调查。(表1)
本次调查发现,85.9%的失业者表示找工作时没有获得过街道或劳动保障等政府部门的帮助支持,91.6%的失业者表示尚未领取过最低生活保障金,95.9%的失业者表示从未得到过工会、残联、慈善组织等社会团体机构的帮助支持,79.7%的失业者表示没有获得过职业介绍机构的支持。可见,保定市作为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等城市,对于失业者再就业而言,来自正式支持(政府的支持、劳动力市场建设等)的缺失与滞后,是导致失业增加的又一个原因。
三、进一步扩大就业的财政金融政策
(一)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
1、加快完善劳动力市场,增加职业教育和培训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适应就业需求。目前,全市建立规范的职业介绍所,全面开展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和“一三一”服务活动,使劳动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但劳动力市场还未成为安置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在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同时,提高为企业和劳动力服务的质量,降低用人单位成本,解除就业人员就业时后顾之忧。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就业安全机制。要确保劳动适龄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首先解决失业、待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其次为企业人员流动创造条件。许多国有和集体企业希望充实人员,但是由于富余人员过多,而且富余人员走向社会又害怕没有保障,不愿离开,从而造成企业负担沉重,给企业更新人员带来很大阻力;再次是简化办理企业职工流动手续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是优先发展基础性先导行业,尽快形成快捷高效、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从根本上提高通信设备的现代化水平。通过这些先导行业的发展,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大大扩展就业容量;二是加快发展旅游业。旅游业是保定关联度很强的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和就业带动力。保定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要加强统一规划,增大投入,优化布局,加强资源整合和宣传推介,提高保定旅游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水平,促进旅游经济加快发展,为全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加快社区服务业的发展。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社区服务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将成为城市经济中独特的新兴产业。从就业角度来看,社区服务业兼具就业弹性大和适合劳动力面广两大突出优势,更是吸纳劳动力的良好渠道。今后我市在产业政策中将把社区服务产业纳入着重培育的新兴产业,进行必要的产业引导和政策指导,并协调财政、金融政策,对社区服务产业给予充分的扶持,促进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
(二)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
1、对第三产业实行差别税率。通过对第三产业实行差别税率等税收优惠,使它们的利润率不致为负或接均利润率水平,以扶持其发展。
2、对服务业给予倾斜政策,鼓励和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在促进传统服务业升级的同时,应提供较为宽松的经营环境,在税收发票的最低营业额、注册资本、资质要求等方面降低进入门槛,让从事社区服务的民间资本进入,特别是对微利服务项目应落实各种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以优化政策环境。
3、支持与规范就业服务中介机构。对从事就业介绍、劳动者岗位能力培训的中介机构给予税收减免和政府资金支持,对外劳务输出的中介给予税收补贴。
(三)促进就业的金融政策
1、加大小额信贷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小额贷款各项制度和机制。新的就业扶持政策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放到了非常重视的位置,并且在对象、范围上进行了适当扩展。在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中,小额信贷扶持政策是下岗失业人员最关注的。要按新的扶持政策,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小额信贷工作制度,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改进担保程序,使有限资金发挥更大、更强的作用,促进再就业。
2、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适度降低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对于中小金融机构的设立和营业网点数量的增加,只要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准入条件,就予以支持;由于中小金融机构没有国家信誉作保证,同时市场占有份额小,抵御金融风险能力弱,服务对象又主要是中小企业,因此对其货币信贷政策和税收政策应给予一定的优惠。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德巧,孙中震,严平.探索建立政府投资促进就业机制[N].人民日报,2010.1.20.
财政金融政策范文2
一、国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展现了其市场竞争活力,并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中小企业是确保经济稳定运行和保障充分就业的重要基础。例如,美国目前共有中小企业21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60%,新增加的就业机会有2/3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又如,日本的中小企业在20世纪70—80年代已达到600多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吸纳就业人员约占80%,创造了一半以上的社会产值。正因如此,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已出台有关法律法规、优惠政策等形式给予扶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一)国外中小企业发展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
为了给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除了通行的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平交易法》等外,国外一些国家还专门为中小企业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更好的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例如,美国1953年出台了中小企业法》,不仅如此,政府又制定了十几个维护中小企业利益的法律,主要包括中小企业政策法》中小企业资本形成法》公平执行中小企业法法案》等。日本除制定了中小企业基本法》卜,还制定了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法》、中小企业信用保险法》等多种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
(二)国外中小企业的发展有较好的市场环境和融资渠道。
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由于政府为企业的发展积极创造了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加上其资本市场比较完善,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从而缓解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不足问题,确保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资金实力。
(三)国外中小企业的发展较为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各国政府创办或者支持民办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信息咨询和教育培训。例如,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在全国成立了近1000家小企业发展中心”、13000家退休经理志愿者服务团”、60多个妇女企业中心”、17个美国出口援助中心”、13个^站资本店”和39个企业信息中心”,为中小企业及个人提供各类信息咨询和帮助。此外,政府还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基础设施支持。不少国家如日本、意大利等通过建立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等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近几年又通过加快信息网络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四)国外中小企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在财政金融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各国政府通过出台相应的财政金融政策,以提供专项优惠贷款、贷款担保、贷款贴息等形式,保证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实行各种财税优惠政策,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使企业把更多的资金用于自身的发展壮大上。美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主要通过中小企业管理局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引导民间资本流向中小企业。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后起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则侧重于微观调控。日本对中小企业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扶持政策,建立了一个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并存和相互补充的中小企业金融体系。
二、国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
(一)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是最直接的资金援助方式,有利于中小企业积累资金和提高自身实力。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税收一般占到企业增值的40-50%左右,这对于经营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来说,负担相当的沉重。为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措施,主要有:税收减免、降低税率、提高税收的起征点等等。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减少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使中小企业把更多的资金用于经营管理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不足现象。
在税收优惠政策上以德国最为典型,德国在1984年就开始实行对中小企业的特别优惠条款,1986年又开始税制改革。目前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对大部分中小手工业企业免征营业税;中小企业营业税起点从2.5万马克提高到3.25万马克;中小企业设备折旧率从10%c提高到20%;所得税下限降低到19%;对周转额不超过2.5万马克的小企业免征周转税等。
(二)政府制定政策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
通过财政补贴使中小企业拥有充分的资金。例如,法国在对中小企业的财政补贴措施中规定,中小企业每增加一个就业机会,政府就给予2-4万法郎的财政补贴;对中小企业研究开发经费补贴其投资的25%等等。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就业,并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
(三)政府制定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援助和支持。
通过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重、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等方式,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例如,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出台政策规定,中小企业局对企业75万美元以下的贷款提供总贷款额75%的担保;对10万美元的贷款提供80%的担保,贷款偿还期最长可达25年;对中小企业急需的贷款提供50%额度比重的担保。政府通过贷款担保等方式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解决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中小企业管理局还承诺,在借款人逾期不能归还贷款时,支付不低于90%的未偿还贷款额,但不超过75万美元。日本政府设立的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和中小企业信用公库”,为企业向商业银行取得贷款提供信用担保,促进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
(四)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
具体方式可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由于中小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在一般的股票交易所没有足够的实力与大企业相竞争,这就使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直接融资受到很大的限制,为解决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问题,很多国家积极开辟第二板块”,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渠道。美国有为中小型科技企业设立的NASDAQ市场,此外还有为退市公司和中小型公司提供股票转让服务的柜台交易市场。加拿大、曰本、英国、法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都建立了为中小企业融资上市的二板市场。此外,发行债券融资方式也逐渐为中小企业所使用,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债券市场逐渐规范并制定相关政策,放松了发债标准,发行手续进一步简化,基准利率也在不断下调,使得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变得相对容易。
三、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建议
国外的相关经验很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在当前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进程中,我认为可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支持。
长期以来,我国对国有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远远大于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虽然目前我国已逐渐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出和降低中小企业的税负,但是较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仍然不够。因此,应在财税政策上给予中小企业同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进一步完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财税政策,为中小企业减轻或减免赋税,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保护,以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例如,为那些吸纳较多下岗职工或安置较多城镇待业人员的中小企业制定相应的措施减免其赋税和提供更多的贷款支持。
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性优惠融资,比如在制定企业兼并政策时,可以对符合一定条件的被兼并企业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使其享受税负、负债等多方面的优惠,这不仅能加大企业合并的动力,还可以使处于困境的企业尽快摆脱资金短缺的包袱。
(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和信用评级制度。
外国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一般都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为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支持。如美国的中小企业管理局、日本的中小企业厅等。我国也应该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目前财政部门已经出台政策投资成立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此外,我们还应吸引银行、企业、个人等各方面的资金创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降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
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的同时,还要积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制定有关政策加快对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记录、资源共享,并且要把中小企业评出的信用等级向社会公布,促使中小企业加强信誉建设,为中小企业取得银行贷款提供信用依据。对于那些有发展潜力、信用记录良好、经营效益优良的企业,可以适当扩大授信额度。
(三)积极促进中小企业上市直接融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一些规模较大、经营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已具备了上市融资的条件。但是,国内资本市场对国有大企业却情有独钟”,而大多业绩优良的中小企业却被资本市场拒之门外。因此,政府应给予中小企业更多政策支持。
首先,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体系,放宽上市融资的门槛。其次,要为中小企业上市筹资创造条件,加快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革,指导重点企业尽快上市,对拟上市企业要做好指导和沟通工作。第三,应借鉴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制定政策为富有发展潜力的各类中小企业提供专门的融资场所,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使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由货币市场转到资本市场,由间接融资转为直接融资。
(四)规范和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
政府应尽快制定规范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的政策措施,使中小企业的经营更加合法化和规范化。政府还要通过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使其真正达到资本充足、经营安全、效益良好的现代企业目标,促使其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改善其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从而实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革,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内部结构优化,还有利于引导中小企业自觉按照国家政策确定发展目标,提高管理水平。中小企业要想摆脱融资难的困境,必须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五)鼓励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
目前各国企业融资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典当融资、担保融资,等等。因此,政府要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并创新各种融资方式,鼓励中小企业通过不同的融资方式筹集资金,而非仅仅依靠银行贷款融资。
财政金融政策范文3
关键词:财政金融政策;城乡收入差距;财政支出;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F126.2;F812;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3)02001109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 645亿元,2012年已增长到519 322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实际增长率约为9.5%,人民生活水平也因此不断得到提高。但与经济高速增长相伴而生的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拉大的趋势,有报道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基尼系数为0.16,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已达到0.474①,远远超过了0.4的警戒线,甚至有学者认为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很可能已经超过了0.5,与南美国家的情况处于同一水平(Benjamin et al, 2008)中国的收入差距,与世界类似发展水平国家相比,究竟处于什么水平?国家统计局给出了若干国家的基尼系数:2009年阿根廷为0.46、巴西为0.55、俄罗斯为0.40,2008年墨西哥为0.48,2005年印度为0.33。总的看,中国的基尼系数明显高于印度、俄罗斯,与阿根廷、墨西哥大致相当,明显低于巴西。 。不少学者(Eastwood et al,2004;Maddison,2007)认为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比其他发展中国家要大得多,如Maddison(2007)就认为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要比亚洲其他所有国家都大。近些年来社会公平问题逐步上升为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日趋严重,社会成员之间财富分配差距过大反过来会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此就转变成了二元经济结构突出的国家所面临的一个不可逾越的根本性问题。理论逻辑和历史事实无不清楚地表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而推动城乡和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具有特殊的重要现实意义(温涛 等,2012;王小华,2012)。黄泰岩等(2012)指出近年来国内经济学研究热点排名中,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的相关研究成果数量从2003年的第10位上升到了2011年的第4位(仅次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资本市场和三农问题的研究)。由此可见,在持续拉大的收入差距已严重影响到了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的情况下,如何加强收入分配的调整以及实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便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政治决策的重点和理论研究的难点。财政金融政策一直都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在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方面也形成了大量的经典文献。
王小华:财政金融政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阶段变化研究
财政支出方面,陶然等(2007)认为如果地方政府拥有更大的财政自,地方政府将有更强的动力去帮助所在辖区内包括农村人口在内的贫困人口,从而缩小城乡差距;金双华(2011)指出我国的财政支出政策是影响地区间经济差距和社会福利水平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资源地区间配置不均等问题越发凸显,各地区人均财政支出的差距持续扩大,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能力差距,特别是公共服务能力差距在扩大;雷根强等(2012)的研究表明城市偏向的财政再分配政策是导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金融发展方面,Greenwood 等(1990)指出进入金融市场融资需要支付固定成本,只有富人才有能力支付该成本以利用金融市场融资并取得高回报,穷人和富人之间就形成了不同的财富积累速度,因此,在经济发展的早期,穷人和富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会逐渐拉大;随着金融中介的不断发展,穷人的财富也逐渐得到积累,使其也具备了进入金融市场融资的能力,这样收入差距将会逐渐缩小。该模型实际上预言了金融发展和收入差距的关系服从经典的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规律。Townsend等(2001)在GJ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和改进,以一个动态模型讨论了金融深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指出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关系遵循库兹涅茨曲线。Aghion等(1997)从金融市场资金供给方面分析,认为穷人因为较高的利率而不能在金融市场上取得融资,但随着富人财富的积累,金融市场资金供给增加,利率会逐渐降低,最终穷人也得以进入金融市场,从而收入差距在“滴流效应”下逐渐缩小。Matsuyama(2000)从信用市场的需求分析也认为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存在“滴流效应”,他的模型认为金融市场中的“财富门槛”是内生的,由于穷人的财富低于这一门槛值,即使能够取得借款也达不到最低的投资规模,从而被迫成为资金的出借者;财富的分配在本期影响金融市场的供求,而金融市场的供求在下一期则影响了财富的分配,经济的动力系统由市场均衡利率和财富分配的变化来共同推进;在某些参数既定的条件下,模型分析显示,收入分配会极化成贫富差距;然而,信用市场增长的需求最终将推高利率,并因此使得穷人获得高利息收入,“滴流效应”开始出现并发挥作用,财富差距趋于收敛。
财政金融政策范文4
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市级分行、政策性银行市级分行、股份制银行分行、邮储银行分行,市级其他金融企业,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钒钛高新园区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或县(区)分支机构。
二、政策措施
(一)支持做大金融产业
1.支持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支持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壮大。全面执行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按当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对取得银监部门开业批复新增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按其注册资本金规模分档测算给予一次性补助,用于增加资本公积金。注册资本金在5000万元(含)以下的补助100万元,注册资本金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含)以下的补助200万元,注册资本金在1亿元以上的补助300万元。
2.加快金融组织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在县(区)及乡镇增设分支机构和网点,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积极组建村镇银行、民营银行、科技支行,发展社区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创造条件,积极引进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资产管理公司、基金投资公司等相关机构来攀设立分支机构,扩大金融资源供给。财政对新进入的金融机构给予专项经费补贴。加快金融组织体系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另文制定。
(二)促进扩大信贷增量
3.实施年度贷款增量奖补。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信贷规模。根据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市级分行、政策性银行市级分行、股份制银行分行、邮储银行分行年度贷款增量,综合考虑年度贷款增量占比、增幅等相关因素确定奖补对象。对上述金融机构中年度贷款平均余额增量占比或增幅在纳入支持对象范围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排名全市前5位的,财政按照年度贷款平均余额增量的0.3‰给予补贴。
4.实施新增客户首贷奖补。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客户。对金融机构向无贷款记录企业发放的首笔贷款,按实际发放贷款额度的1‰对经办金融机构予以补贴。
5.实施金融专项债券奖补。支持我市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小微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对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专项金融债券,按其年度发行额的1‰予以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三)激励增加定向贷款
6.实施重点产业固定资产贷款奖补。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向我市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的企业提供的固定资产贷款,按实际发放贷款额的0.5‰对经办金融机构予以补贴。
7.实施基金投资项目贷款奖补。鼓励金融机构积极给予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参股投资项目融资贷款支持。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向省、市级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参股投资项目发放的贷款,财政按实际发放贷款额的1‰对经办金融机构予以补贴。
8.实施“支农支小”贷款奖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三农”、小微企业增加贷款规模。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对县域金融机构发放的符合条件的涉农增量贷款,按年度贷款增量的2%予以补贴;允许市辖区金融机构参照执行涉农贷款增量补贴政策,补贴资金由各级财政按比例分担。财政对经办金融机构发放的小微企业年度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20%的部分,按年度贷款平均余额增量的1%予以补贴。
9.实施精准扶贫贷款奖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我市扶贫攻坚行动。对向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的经办金融机构,按当年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际发放贷款总额的1%给予补贴。
(四)健全融资分险机制
10.实施企业贷款风险补贴。建立企业贷款风险补贴机制,实施实体企业贷款风险补贴,对金融机构为我市创新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微企业等贷款发生的损失给予风险补贴;实施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贴,支持金融机构发放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对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发放的信用贷款(无需抵押、质押或担保的贷款)损失,财政部门按最高不超过损失额的60%予以风险补贴。企业贷款风险分担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11.建立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偿机制,鼓励保险机构开展小微企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财政部门按保险超赔约定比例予以补贴。小微企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五)完善融资担保体系
12.促进政策性担保机构发展。鼓励县(区)政府出资设立由政府出资控股参股的融资担保机构和增加注资,按照县(区)财政新增出资额的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13.鼓励担保机构开展定向业务。引导担保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融资担保。对符合条件的市级、县(区)级融资担保机构,财政部门按“支农支小”担保业务年度担保平均余额增量的0.8%予以补贴。
(六)改善基础金融服务
14.支持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在农村布放ATM机具(含CRS机)、发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及提供持续基础金融服务。对在农村地区布放ATM机具(含CRS机)和发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财政部门按新增ATM机具(含CRS机)每台1万元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每个1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对提供持续服务的ATM机具(含CRS机)按每台每年1000元给予补贴,对提供持续服务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按每个每年30元给予补贴。
15.推进基础信用平台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及信用信息采集机构采集农户及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对采集并向人民银行报送农户及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信用信息的涉农金融机构和信用信息采集机构,财政按报送信息户数测算给予补贴。支持县(区)政府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财政对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的县(区)政府给予50万元定额财力补助。
三、资金申报、审核和拨付
(一)本意见所称经办金融机构是指具体办理业务的县域金融机构或县(区)分支机构。
(二)申请财政金融互动奖补资金的市级金融机构、企业,按程序向市级相关部门进行申报,经审核后由市财政直接拨付市级金融机构和企业。区级金融机构、企业按程序向区级相关单位进行申报,经审核后由区财政将奖补资金全额预拨付相关金融机构,并将资金拨付凭证作为申报资料要件一同报送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审核后将补助预算指标下达区财政。扩权试点县按照目前财政体制,向省、市分别报送相关项目奖补资金。相同政策不重复享受。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工作统筹
各县(区)、市级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抓好财政金融互动政策的落实。市级成立以市财政局、人行市中心支行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国资委、市政府金融办、银监分局、市保险业协会等为成员单位的市财政金融政策互动工作协调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通达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问题,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银政企融资对接机制。
(二)明确工作职责
市、县(区)财政部门是开展财政金融政策互动工作的牵头部门,要落实筹资责任,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会同相关部门开展项目审核工作,及时兑现应由本级承担的补助、补贴、奖补资金,确保政策落实。市、县(区)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职能,各负其责,做好申报、审核相关工作。市、县(区)发改、经信、政府金融办和人行市中心支行、银监分局、市保险业协会等单位负责审核相关金融机构、企业申报的基础数据和材料,并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申报、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
财政金融政策范文5
关键词:财政金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措施;分析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支柱型产业,但是当前,在我国产业结构角度分析,农产业与工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对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和生产热情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对社会稳定发展带来一定制约。在此背景下,想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序进行,需要以财政金融作为支撑,通过提升资金扶持力度,推动农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一、财政金融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意义
(一)缓解环境压力
我国农业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受到粗放式经济模式的影响,对生态环境保护没有给予重视,农业生产大量使用杀虫剂、除草剂、农药以及化肥,对附近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推动结构性改革可以促使农业趋于绿化型和生态型方向发展,缓解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矛盾,对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优化产品质量
当前,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对农产品质量也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不仅要吃的好,还要吃的健康。推动结构性改革可以转变农户固化的生产理念,更加重视农产品质量和当前市场的需求,进而为我国社会提供更加健康的农产品。
(三)降低生产成本
当前,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转型,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者以及农业企业等新型生产主体中,其普遍存在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深化结构性改革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重要举措。
二、财政金融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优化途径分析
(一)整合金融机构职能
在开展结构性改革中,农村金融机构承担着重要职能和关键任务,想要发挥其职能,需要对金融机构进行整合和优化,改变以往的职能缺位问题。首先,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给予政策扶持,规范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发挥各大银行的核心力量;其次,鼓励国有大型银行的经营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为便捷、更为广泛的金融服务;最后,建立农村区域金融组织,与国有银行相互作用、相互促进,鼓励更加资金从城市流向农村。
(二)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金融环境改善与优化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尤其对于结构性改革而言,更是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因此,当地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金融环境。首先,优化征信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全面建立征信体系,完善相关业务、建立农户信用数据库,为征信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其次,政府、企业以及银行要构建合作关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信息化平台,政府要起到牵头以及引导作用,与企业和银行机构进行有效对话,根据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供金融服务;最后,利用重大节日、农村赶集等途径,普及以及宣传金融知识,尤其对于金融犯罪要重点宣传,通过典型案例的方式突出金融犯罪的危害性以及严重性,为了帮助农村居民更好的接受知识,还可以利用土话歌谣或者趣味手册的方式进行宣传,促使其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建立完善保险机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保险行业获得快速发展,但是在众多保险企业中,尚未有一家专业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险服务的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和阻碍,因此,国家要鼓励保险企业推出各种农业保险服务,并且从国家层面建立保险企业,落实和贯彻国家出台的各项保护政策。首先,通过各种形式的农业保险服务,可以帮助农户分摊经营风险,例转移农业生产所承担的市场风险和灾害风险,并且通过自愿自主的形式参保;其次,保险企业要积极落实和相應国家相关政策,并且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推出各种形式的保险产品,加大在农民群体的宣传教育力度,让更多的农户认识到农业保险的作用和价值;最后,鼓励各种证券公司、信托租赁以及保险企业向农村转移,与农村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构建多元化的保险组织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资金与活力。
(四)财政支持创新模式
财政支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抓手和重要驱动力,但是以往的财政支持模式较为固化陈旧,当地政府要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引入财政支持创新模式。首先,制定普惠金融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和价值,政策要向农业主体倾斜,提升财政资金的应用效率,强化信贷产出和投入效率;其次,对于部分贷款以适当给予政策贴息,并且鼓励大型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住房财产权和土地经营权抵押朱红,扩大农村贷款抵押物范围;最后,对于偏远山区要极大贷款服务力度,并且开展各种保险工作,为当地农户提供保费补贴,转变农户对保险的错误认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推动农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在改革进程中,财政金融具有关键作用和重要价值,因此,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有效途径和方式,强化财政金融在改革中的作用性和重要性,为改革的有序进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婷,张慧,蒋爱云.地方财政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研究——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J].山西农经,2019(04):42-43.
财政金融政策范文6
关键词:财政税收 危机 财政管理
乾坤斗转,日月沉浮,当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完全消弭,欧债危机、美国国债问题还如影随形时,近期,又有全球最大空头基金公司尼克斯联合基金总裁吉姆·查诺斯日前做出预言:“中国金融危机势必发生,只是或早或晚的区别。”言论一出,引发热议。毫无疑问,如果真像查诺斯所说的那样,中国经济的萎缩势必会给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要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抑制经济的进一步恶化,政府必须采取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来带动经济发展。这是历次危机时最明显最直接最有成效的方法。在这一形势下,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做到高屋建瓴,未雨绸缪,反思国内的财政税收政策改革。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区域之间发展条件差异大,城乡二元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城乡居民在收入普遍增加、生活不断改善过程中的新要求新期待。同时也应该看到,深化财政税收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利益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有序推进。笔者认为就目前的财税政策可从以下四点探讨一下。
一、完善公共财政收入支出体系,捂紧钱袋子
随着中国财政收入转入低速增长轨道,管好“钱袋子”的难度加大,强化预算管理、压缩“三公”开支、满足“保民生”和“转方式”的刚性支出需求成为新课题。 一是规范财政收入和政府支出责任划分,强化省级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责任,提高民生支出的保障程度,促进省内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实行收入分享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全面建立起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妥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二要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硬化预算约束,严格预算执行,突出预算保障重点,完善预算公开制度,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二、破解中央与地方的平衡难题,减少地方财政负担
目前中央政府取得全国税收收入的60%,地方占40%;而中央财政支出占30%,地方财政支出则占70%。这导致了地方财力和事权严重不相匹配。地方税收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持续稳定的增长可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现在公共服务的事权按照隶属关系,多由县乡一级负责,但其财力通常比较紧张。一种方法是把某些领域如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事权做些调整,改为由中央和省、县根据财力分级承担。另一种方法是多给地方政府划分相应财力,使得每一级财政都负有对辖区范围内各级财政平衡的责任。并且要尽快以法律形式,按照公共产品需求层次理论,科学划分政府间的事权范围,明确界定政府间支出责任。其目的就是中央回收事权,把应由国家管理却通过专项补助让地方去管的事务回收到中央政府,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负担,协调地方税收增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不平衡关系。
三、优化税收法治环境,强化税收征管机制建设
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对加强税收法治建设,增强群众的依法纳税意识,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有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大力营造法治舆论氛围、规范税源管理、完善税收征管、规范税收秩序等。另一方面,强化税收征管机制。首先理顺体制关系。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前提,“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随着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必然要求政府逐渐退出某些不适合其干预的领域,重新划分和规范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范围,为其它制度安排留下充分的发展空间,真正实现从全能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其次,实施扁平化管理。通过一级政权、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预算、一级产权、一级举债权这样联通的逻辑来塑造新的真正能够跟市场经济配套的分税分级的财税体制。在考虑现实省情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各地实践,坚持适度性、谨慎性原则,不搞“命令式”、“运动式”、“一刀切”,避免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资源浪费。
四、着力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信息管理体系
通俗地讲,科学化就是要“抬头看路”,明确方向、目标并选择有效的路径。精细化就是要“埋头拉车”,一步一个脚印地按照科学确定的方向前进。牢固树立现代财政管理观念,扎实落实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各项要求,从日常工作做起,从强化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做起,从财政部门内部每个岗位做起,从领导干部带头做起,确保财政管理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财政业务数据规范和技术标准执行力度和应用支撑平台的推广实施力度,“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强化管理手段,规范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各级财政部门标准统一、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和上下贯通,使信息系统在支撑财政资金监控、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上有较大改观。
金融危机并非第一次遇到,再次面对时我们将更成熟、更稳重。面对市场的重大变化和严峻的环境,政府、企业都悟出了许多道理,谋出了许多智慧,干出了许多创造之举。在经济危机中突破危局,快速进行经济政策调整和财税改革,实现有效需求不减、经济稳定增长的局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