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生写作指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生写作指导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 策略
初中生心中有许多“情绪”需要向社会、向他人渲泄和表达,作为教师就要因势利导,给他们以发挥、创造、发泄、表达的机会。现代初中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追求独立,自尊心强,喜好表现,在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新奇的思想,其语言的表达、关注的焦点、行为方式都有很强的时代感。可要求学生每周至少收集两篇精彩文段,并在空白处写上些鉴赏文字,每次双休日收上来检查,发现好的“文章”或鉴赏文字在课上介绍并表扬,课后大家传阅,或上“壁报”供大家赏读。如将自己的“情绪”以写作形式表达出来,不但会对“情绪”起到舒缓调节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创造学生学语文、爱生活、爱作文的文学氛围,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视野投向生活,主动观察生活并进行思考,从而形成一种能力和习惯。
一、激发真情实感,唤醒写作欲望。
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需要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一是引导学生道真情、说实话,提倡写心理话、作“心里文”,树立好文章应该由“心”而发,表达心灵的思想。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道出了教育与做人的真谛,也道出了作文的真谛。所以作文与做人应该统一起来,学作文的过程也就是学做人的过程,教作文的过程也就是教做人的过程。写文章不是做文字游戏,作文就是把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心里所想、亲身经历的,用自己的语言实实在在地表达出来,让真挚的感情从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文章应出自天然,只有“真”,才能“善”和“美”。二是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自己的文风。平时作文示范课时应多念一些个性化的作文、不同风格的作文,启发学生了解多样化的思考方式,再选择适合自己的风格。
二、激励“用心”生活,记录自我真情。
许多中学生作文时感到生活范围狭窄,所以无事可记;生活单调枯燥,所以无情可抒。学生生活确实不够丰富、不够宽广、不够波澜起伏,而平凡的生活正是文学最好的素材,要坚定学生写作身边生活的信心。学生对世界的感触,可能不成熟,但绝对不单调。但是中学生大多不敢写自己的情感,觉得格调不高,觉得人物形象不完美。要让他们重新认识:生活小事、自己的情感才应该是自己文字的主体,才可以表达成很好的文字。写作实践既需要社会生活的砺炼,又需要学习技艺的磨练,是一个由信息输入到信息加工再到信息输出的过程。因此,要鼓励学生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要深入生活,绝不当旁观者,要积极参与,多留心观察,多分析、多总结、多积累。生活中到处有美,只有用心才能发现,才能有所收获。社会生活色彩纷呈、变幻莫测,但课堂时间有限,课本中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又较少,只有带领学生涉猎课外,才能扩展视野、增强兴趣。比如:开展课前三分钟训练,给学生口头锻炼的机会。内容不限,可以讲个笑话、说件新闻、邻里趣事、自我介绍等;可开展语文知识竞赛,如链接成语、对对联、猜谜语、编歇后语和小故事等;可举办诗文朗诵比赛、表演小品相声等。 转贴于
三、以“趣”促“导”,反思提升。
中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也有自己的兴趣对象。他们对回忆性的文章多数不擅长,而当下发生的事可以写得津津有味。他们可能不喜欢鲁迅却不能拒绝韩寒,不喜欢《红楼梦》却痴迷《哈里波特》。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压制或轻视,应该明白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要尽量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试着分析这些作品的成功处与缺陷,多与学生平等地沟通,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素养的提高都大有裨益。同时可以尝试播放一些世界名著的电影录像,阅读一些世界名著的片断,慢慢启发他们欣赏高雅的能力。比如:讲读课随机变成观察课、作文课,并及时拟出不同侧面的题目,让他们把见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学生能不兴趣盎然、全心投入、挥洒成文吗?从写作中得到美的享受,无疑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写作潜能,丰富了学生头脑,充实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四、互改互讲,共同提高。
中学生写作指导范文2
关键词;作文评语;指导;爱心;兴趣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69-01
关于作文评语,有的老师只是在学生作文上打一个硬邦邦的分数;有的老师虽然写评语,却是一些干瘪无力,缺乏思想火花和指导作用的评语,如“结构不清楚,事例不具体”等。学生看到这种没有指导性的作文评语后,往往不知所云,不能发现写作中的不足之处与可嘉之笔,对作文的提高也就谈不上帮助。更因此而影响学生提高习作能力和水平的激情与积极性。
作文是学生心灵的旅程,是学生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过程,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展现的重要窗口。学生每次作文后,最急于知道就是教师对作文情况的反馈,作文评语中的每一句话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心理。具有指导性的作文评语往往会令学生茅塞顿开,或借此生发下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反之,则会使学生不知所云,甚至望而生厌,失去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作文评语已经成为当前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怎样给学生写有指导性的作文评语,使学生从评语中既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写一次有一次收获,又能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和兴趣,调动他们习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呢?我认为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习作要求进行指导
老师每次布置作文,都有训练重点。在批改作文时,应该根据训练重点,从文章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立意角度、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点评。使学生一看便明白评语的具体指向,然后对症下药,修改作文时才能有的放矢。例如在以《我的母亲》为题的作文训练中,有个学生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具体写。如果我们在批语时只写“事例不具体,语言不生动”,学生拿到作文打开一看:唉,怎么尽是问题?怎么改进呢?产生这样失望的心情,学生还愿意写作吗?如果老师用自己的一双"慧眼",从学生习作中找出闪光的地方加以肯定,指出不足予以指引,效果就不同了。
2.激发学生升华文章主题的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的作文大多是真情的演绎,而真情的演绎来自于他们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的感受,中学生受社会阅历的局限和对人生缺乏深刻的思考,而往往使文章的主题立意不高。因此我们在作文批改时不妨适时适量地留一两道必须思考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给他们植一株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桃树。如有位学生写《爬山》这篇文章,在结尾只有一句话:我很高兴爬上了这座高山。我在作文评语中没有直接指导他怎样修改,而是提出了几个问题:你是靠什么爬上这座高山?之后你看到什么?想想爬山和学习有没有联系?学生再交上作文后文章结尾已改为:意志力终于“大获全胜”,我到达了山顶。白云伴着我笑,小草为我祝福。我环顾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林,姹紫嫣红的繁花,崎岖曲折的小路,成串成串的野果……。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不走完所有的山路能达山顶吗?学习其实就像是在爬一座山,光在一边观看,不会知道它究竟有多高的。
两次习作相比,修改后作文结尾更丰富、更深刻。原因就在于调动了学生升华文章主题的兴趣。学生以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根红线为维系,放飞思绪,妙用比喻、引用,进而升华主题,深化中心。
3.寓德育于写作中进行指导
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教师的评语,最关心的并不是技能技巧的指点,得失优劣的评价,而是颇费心思地从评语的字里行间窥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每个人窥测所得不同,其情绪也随之起伏而波动。所以教师的评语不仅要指导写作技法,也要满怀深情为学生进行“解惑”,让评语成为学生人生迷途中的灯塔。
如有一位学生写《我的初一生活》,文章叙述了初一生活的几个片段:课堂上搞恶作剧不认真听课;课外忙于“上网冲浪”和沉迷于电视连续剧,因此期考成绩“惨不忍睹”(七科有四科亮"红灯")。但从文章字里行间却读不到“悔改”之意。于是我这样批语:时间是最公正最严厉的审判官,勤奋者得到他的奖赏,虚度者得到他的一头白发,正值花样年华的你,应怎样做才能使青春之花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呢?这位学生从评语中品出了老师的鼓励和希望,马上振奋起来,花费数倍的心血投入到作文中去。他修改后的作文结尾这样写道:看着成绩单,我顿悟到自己己为初中生活抹上了一个污点,浪费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决心通过发奋学习来抹净这个刺眼的污点,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他不仅道出了自己的醒悟,也使人看到一个勇于自新、力求上进的中学生形象。因此在作文批语时绝不能只单单地进行技法指导而忽视思想教育。
4.评语要投入感情,倾注爱心
中学生写作指导范文3
一、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与时俱进,关注社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特别是2011年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以后,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科学发展的今天,以“一心只读教科书,两耳不闻天下事”,来封闭自己,实在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思想是最活跃的,他们充满着告别少年生活与步如青年时代的困惑,他们有花季的情愫,也有青春的伤怀,有过成功的笑容,有过失败的泪水,他们的内心世界是那样的纷繁复杂而又色彩斑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旗帜鲜明地引导他们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关注生活,增强环保意识,发扬合作学习、团队精神,关心别人,把握机会,积极向上。形成以“我”为圆心,以“生活”为半径,形成“我我和家庭我和社会我和学校”这样一个轨迹来引导他们去感悟自我,比如“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学校生活”,“我的社会生活”,“我的读书生活”等等。我们的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句话,每一个场景,都可以触动学生的思绪而成为作文的契机。为了让学生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笔者反复地告诫学生,从日出到日落,在司空见惯的人和事中,要努力去寻找你心动的东西,它或许是一阵风,一阵雨,它也许是几片落叶,一句问候。每一次感悟就是一级台阶,每一次观察就是一次进步。从而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启迪了他们的心智,涵养了他们的写作素材,提高了写作的信心。
二、培养习惯,注重养成教育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提高写作的效率,必须培养起几种习惯。好习惯一经养成,学生将受益终身,这是任何外在因素所不能左右的。
(一)养成读书的习惯
高尔基曾说过:“我见了书籍,就像饥饿的人看见面包一样”。“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有了如此的兴趣爱好,有什么书不能好好读呢?又何患效率不高!为此,笔者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选一些学生作品或课外好文章,然后让学生集体阅读,这样既训练了他们的语感,又学习其精华,且形成习惯,天天坚持,并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读一本书。这样,学生在书籍的世界中成长。“时间和物质是构成新世纪的硬件,书籍和思想是支撑新世纪的软件”。把书读薄,把人读厚,把书读旧,把人读新。读书,读好书,读有用的书。由此便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二)养成观察的习惯
社会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可以通过社会获得,这就必须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蓬勃发展,一日千里的现实社会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沃土,我们则需要主动吸取养分,迅速成长,这就要求我们热爱生活,关心并接触社会,在接触了解的过程中,勤于思考,不断训练思维,培养情感,关心并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用自己的眼睛不断地摄取各种镜头,并用心去感受和思考。
(三)养成动手的习惯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提高,光靠听老师讲写作技巧和文章分析是提不高的。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口去尝。要提高写作能力,要靠平时认真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日积月累的用心读书、用心生活和尽可能多的动手实践中逐步提高。故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读书有摘记,读后有感受,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养成积累的习惯
要扩大生活的圈子,尽可能多的接触生活,所以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主动的接触社会,接触身边的人和事,主动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用心采撷生活中闪光的珍珠,摄取有典型意义的镜头,反映生活的本质,书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增加自己的经历储备和语言储备。并要求他们对头脑中一刹那的念头或感悟及时的记录下来,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三、灵活批改,讲评展示
常言说:“作文是写出来的,不是改出来的”。作文教学中老师斟酌词句,精批细改,讲练结合,然而学生对此却无动于衷,作文发下后往往只是粗略的浏览,便将其束之高阁,其结果是事倍功半,对此在批改中,笔者尝试了以下做法。
1.批改具体有重点。学生的作文:“如果需要批,需要改,要有的放矢,箭不虚发”。作文批改无须面面俱到,点滴不漏,而应该对症下药。重眉批,少总批、从小到大,逐渐解决,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也不会受到打击。
2.浅改或不改。所谓浅改,就是要在批改中对错误的地方画出符号或括号,让学生自己当医生,以达到引以为戒或减少错误的目的。
3.互动批改。即动员分组,互定标准,互改习作,互谈体会,互推佳作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唱主角,师生、生生之间互动配合。实践证明,互动批改方式很成功。学生对此有好奇心,伴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批改时甚至比老师看得认真,批得用心,从而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及时讲评,编好佳作精选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变作文本为活页作文。作文之后,从中选出佳作,编辑成优秀作文集,发给同学们欣赏。这对作文被选入集子的同学是一个很大的鼓励,而对那些作文未被入选的同学也是一个促进。他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在一些同学受到鼓励的同时,也让一些同学得到了激励,班级的写作气氛会越来越浓。
中学生写作指导范文4
儿童写作的一般心理过程与阅读的一般心理过程是不同的。阅读课上,儿童在理解基础上着重从运用的角度,不断从作者创作方法的“原理”得到启发,并为自己的习作找到范例。而“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经过加工,形成思维内容。思维的结果用文字写出来,就是书面语言。这样,客观事物――思维加工――语言文字,是一系列递次反映的过程,根据这个最一般的反映过程,儿童写作时必须拥有与命题作文中心有关的感性表象和学习材料,然后才能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应写出的内容,明确所要叙述的事物之间的正确逻辑关系,确定段落层次、先后次序。最后还要选择适当的词句表达这些内容。这就是文章的一般构思过程。可见,学生进行独立的写作活动,要经历从感知到想象,从形象思维到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内部言语以书面言语的外化等一系列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此外,还要具备比较熟练的书写技能,才能在作文时,一面书写,一面构思。
那么,儿童在习作过程中有哪些心理特点呢?
一、好奇心与求知欲的萌发
心理学实验表明,一年级终了或稍前稍后,儿童已认识了七八百个以上的汉字,阅读课文增多,视野开阔了,生活经验较前丰富,口语水平也较入学时提高,已有可能组织儿童写作短文的训练,且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写作,可使他们对所获得的知识经验进行回忆、充实、重组和运用,推动着他们对生活知识和事物的关心,同时,由于写作需要范文模仿,这就能激发其阅读的自觉性,促进其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发展,使阅读课内外书籍,成为他们写作的内部需要及其动力。所以,提前进行作文训练,符合儿童这阶段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客观需要:一方面,没有超越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能积极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如果儿童已初步具备了写作所必需的心理发展的内因,而没有适当的外在教学条件去促进它的发展,或措施不当,方法不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也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书面言语的表达过程需要的声言
语(口头言语)的支持
这也是由儿童的内部言语没有很好发展这个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儿童,当他们默默思考时,往往禁不住发出低声。这“声音”正是一种“出声思维”,是无声思维的外化和“载”。靠了它,儿童的思维才能顺利地进行。因为他们还不能从内部控制自己的思维,再加上词汇贫乏与书写技能不熟练,于是就不能对自己所写的内容通过口头言语的训练来发展他们的书面言语。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组织儿童口头叙述(或口头作文),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说话训练过程组织自己的思维,并对自己的说话进行检查和控制,从而便于教师进行帮助;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分配注意力,不致引起考虑写作内容与书写之间的互相干扰。
根据有关的心理学实验,小学二年级以下,通过谈论再写作,可提高书面言语的数量和质量。因为低年级儿童观察力不强,开始感知事物时,往往是笼统的或不正确的。容易忽略主要东西,加上受遗忘的影响,对事物的印象、认识往往是模糊的。因此,如果只凭他们感知印象来写,就会产生许多脱漏、含糊、甚至错误。经过互相谈论,经过事物的分析综合,就能通过口头言语的帮助,使过去感知印象更加明确和完善,就能互相补充感知不清楚或遗忘的东西,校正错误或混淆的部分,然后把它写出来,自然就能使写出的东西较前丰富具体、正确得多。其次,由于儿童的内部言语发展水平低,要根据自己的思考书写,必然的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通过别人或自己口头言语的叙述,他们才能觉察出自己的思想是否正确和完善,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比过去更丰富、完善和条理化。
三、书面言语能力的发展和形成过程
中,存在着四种动态性的言语表达形态
1.抄录型。这是对外部言语的机械抄录,是一种比较被动的言语,不是经过自己的充分思考,在内部言语活动的基础上写出来的,因而会出现张冠李戴、文不对题或其他各种错误的情况。
2.改写型。这是“抄录型”的初步改进,即在基本抄录的文句中加上一句、半句或一、二个词语。
3.话型。这是儿童的内部言语在“自白”时直接写出,它缺乏语法逻辑要求,又近似口头语在对话时的原始音的直译,表现为语句简略或重复,有时缺乏连贯、条理。
中学生写作指导范文5
一、指导学生实现实在意义的词汇积累
⒈加强扩词训练,丰富语言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扩词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扩词教学虽不是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并不具备扩词能力,扩写出来的词简单,缺乏文学韵味。所以,平日里,我就加强学生的扩词指导,向学生提出了扩词的要求,要求他们组词时尽量扩四字词语或成语,并对其意思有大概的了解;之后让学生抽时间在四人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因为学生所扩写的词语不同,交流也是再次积累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的词汇储备越来越多。之后,我们还可以采取反复诵读,让学生将这些词汇牢固地储存到脑海中。
⒉重视造句训练,熟练运用语言
在指导学生积累词句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虽然积累了大量的词语,却在语言表达时不能恰当使用。于是,我重新尝试采用造句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真正理解词义的基础上使用词语,从而使学生实现了实在意义的词汇积累。在训练学生造句时,我是这样做的:经常让学生从自己积累的词语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几个词语写一段话,完成后,定期进行讲评,这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讲评可采用的形式多种多样,我通常采取以下两种形式:⑴学生互评式。让学生在全班读自己写的那段话,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集中在词语运用是否恰当,不足处怎样修改。这种形式,让学生在评价中积累语言,又学会了运用语言,可谓一举多得。⑵教师讲评式。教师把在批改积累本中发现的优点或缺点通过举例、讲评来做以简单的评价。也受到较好的成效。
二、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积累词句,丰富语言积累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学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主要阵地。课内阅读的内容面广、量大,应该充分利用。
⒈以朗读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还可以达到积累语言、体会运用语言的方法的目的。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读,文章的语言就会逐步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都会进入到学生自己的语言储备库中,即课文中的“字、词、句、章”都可以借鉴,“语、修、逻、文”均可以参照。实践证明,课文中的作文素材具有很高的价值,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积累课文中的语言素材,让它们活化为学生写作的梯子。
⒉以仿写训练帮助学生运用语言材料。学生积累了许多很好的语言材料,却不一定写出好作文,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不善于调动语言的储备,更不善于文章的谋篇布局。那么谋篇布局的方法从何而来?首先是从阅读中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写作的极好范文。因此,就有意识地把仿写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项训练,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法,做到读写结合,为学生架起一座从积累材料到运用材料、从阅读到写作、从知识到能力的“金桥”。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为个性积累
人无个性不强,文无个性不亮。我认为,在课外阅读中进行作文材料的个性积累与独特运用是关键一环。
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越是应当多读课外书。每本书、每篇文章,都为读者展现出一个崭新的天地,使他们开眼界,长见识,受熏陶(其中自然包括语言)。智力越是低下的学生,越应当多为他们打开一些认识周围世界的窗口――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窗口就是书。”
⑴课外阅读关注“选择性”。课外阅读读什么?法国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所学到的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所学到的知识要有用处。”“有用”是他们的阅读选择的标准。在语文教学,经常常向学生推荐各种好的文章,如学习《匆匆》一课时,我就建议学生去读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之后,找时间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读了文章后收获了什么,大家不要以为费时间,也不要认为学生说不好,我认为我们没必要把标准定得太高,哪怕学生只说收获了一个词,一句话,也是挺好,都要给予他肯定。这样的事我是不定期的、不定时的去做,所以每个孩子都能够或多或少的去阅读我推荐的文章或书籍。因此,选择书籍是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步,它关系着学生作文材料的积累与运用。
⑵课外阅读关注“理解性”。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都是一知半解。为了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积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了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的机会,如学校要求各班每日向学生推荐一句话,我采取全班每个同学轮流推荐的形式,让他们把从书中看到的好的即有一定含义或哲理性的语句推荐给全班学生,在推荐的前一天,要求他们必须拿着书到我跟前来说一说为什么推荐这一句话?长久下来,大大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的内化与运用。
四、生活是小学生作文材料积累与运用不可或缺的主阵地
对生活的观察和心灵体验的不足会直接导致学生作文材料的干涩。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写好观察日记。一本好的观察日记,就是一座素材宝库,让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其间不知不觉地得到训练与提高,精神世界亦随之成长、丰富。我通常与学生共同商量制定出了一学期每周的观察日记内容,写之前,我都做简单的指导,鼓励学生把平日从扩词、课文、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词句运用到自己的观察日记中去。
五、现身说法唤起学生的积累热情,激发学生的运用欲望。
在学校,学生的很多间接素材来自老师,教师不如自己带头向学生娓娓动听地讲述身边发生的事并发表自己的感想。
⒈教师一定要善讲、会讲。我每天一定会见缝插针给学生把一些从书中或广播新闻看到或听到的事情讲给学生听,每次讲的时候都有意识的向学生传递这件事或这句话我是从哪获得的,时常的留有一些悬念,让学生自己去继续看书获得答案,这种方式达到了既调动了学生阅读的欲望,又唤起学生的积累热情的目的。
中学生写作指导范文6
语文是中学教学的重要课程,而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内容。近年来,在中考、高考,以及平时的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数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中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语文成绩的好坏。本篇文章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提出几点中学作文指导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中学作文 作文指导 有效方法
中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语文成绩直接反映了作文水平的情况。作文是学生心灵的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水平等。当前,中考、高考的语文试卷中,作文分数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语文考试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作文成绩的高低决定的。因此,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激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干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基础,写作也不另外。兴趣是中学生积极写作的动力,只有拥有了写作的兴趣,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去写作,学生的写作思维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当前,许多中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了对写作的恐惧,在进行写作时,他们通常会感到无从下手,作文成为了一些学生的负担。因此,激发中学生写作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要让学生写作的热情高涨,使学生视写作为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轻松地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述出来,语文老师要适当地给学生创设一些写作的情境,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意义的作文题目,要让学生及时地将班级发展状况反映到写作中去。
二、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中学生一旦有了写作的兴趣,就应该主动地感悟生活,将生活中的内容融入到写作中去。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中学生只有把满腔的热情赋予到生活中去,才能够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中学生要感悟生活,首先必须要对生活充满感情,这样才能够在生活中有所发现,能够领会到生活带给我们的乐趣;其次,中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要能够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情中发现特别之处。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去积极地阅读生活这本大书。
三、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思维创新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不论是观察、想象,还是构思、表达,思维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首先要训练的就是学生的思维,思维的境界决定了文章的立意,要想作文创新,思维创新是关键。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如果能够打开思维,便会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一旦打破,那么写作思维就会源源不断,这就为成功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师要引导学生突破现有的思维定式,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要给学生提供思维创新的机会,学生的思维解放了,创新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四、增加阅读量
大量的阅读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积累写作素材,而且能够借鉴语言技巧。中学老师在进行作文写作的指导工作时,要积极鼓励学生扩展阅读,不仅要把课本的内容运用到写作中,而且要最大程度地阅读课外知识。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多是一些通俗易懂的文章,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写作手法的模仿。增加阅读量不仅能够增加写作素材的积累,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五、赋予真情实感
真挚的感情是文章吸引人的重要手段,假如学生的文章中没有真挚的感情,甚至是虚情假意,那么文章将没有任何可读性。中学语文老师在进行作文的教学时,一定要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情,而且是要真实的感情。在文章中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实质就是在写作中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读者走入你的内心,不仅要利用修辞、不同的表达手法等将作者情感委婉地表达出来,同时也要能够把自己的感情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中学老师要鼓励学生在文章的绘景、叙事中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最好还要加入各种写作手法,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六、加强文章的包装
所谓文章的包装指的是要在文章标题、开头、结尾处进行外在的包装。首先,中学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鼓励学生拟开放性的、有特色的标题,可以用名人名句、诗词歌赋、民间俗语,在标题中既要显示出文章的主体内容,又要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能够在众多文章中一下就选中此文章;其次,老师要指导学生写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在开头要巧用修辞,可以用故事引入、排比句、格言警句等,也可以设置悬念,让读者一看到开头就产生把文章看完的欲望;再次,老师要指导学生写耐人寻味的结尾,在结尾要做到前后呼应,照应文章主题,同时可以使用诗词、比喻等,使文章的艺术色彩浓厚,让读者看到学生的艺术水平,也展示了学生的语文功底,给读者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总 结:
当前,中考、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比例不断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语文成绩的好坏。要想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写作能力是重中之重。在实际的中学教学中,语文老师不能只是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笼统地进行作文教学,要大胆创新作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成绩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杨振勇.浅谈作文教学的四种有效途径[J].成才之路.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