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信网络基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信网络基础范文1
【关键词】 应急通信 网络设计 关键技术
前言:我国地大物博,地势形态多种多样,伴随着高发的地质灾害,我们对通信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应急通信网络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实时、高效的通信方式,在地质灾害救援现象,需要及时了解现场信息,将此作为一种快速网络,将现场信息传递出来。但当前,我们对应急通信网络设计及关键技术了解不够深入,还有待进一步分析和了解,使其更加完善,为现实工作提供帮助。
一、应急通信网络特点
了解应急通信网络特点,对于我们合理设计应急通信网络具有积极作用。具体来说,第一,便捷性,该类型网络主要目的是响应紧急突发状况,在设计和使用中,不会有繁琐的蜂窝设备等作为基础,使用应急通信设备,就是需要将有效的信息,在短时间传递出去。故应急通信要具备便捷性,能够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完成紧急部署。第二,安全性,网络传递最多的信息就是救援信息。发生紧急状况时,需要大量人员,在信息传递时要尽可能做到保密,以确保救援、军事信息安全。在信息传输中,对整个过程进行加密处理,为救援队伍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可拓展性,系统只有具备良好的状态,才能够实现良好、稳定的运行。基于紧急情况复杂、多变的考虑,该网络具有较好的可拓展性,能够随之突况的变化而及时作出响应的调整。
二、应急通信网络关键技术
2.1有线通信技术
该项技术是由电话、互联网等常规设备构成,分布范围最广的就是有线公众电信网络,覆盖范围光,且具有^强的适应性,在自然灾害中较为常见,但是该项技术极易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且抗毁性差,如果遭遇到破坏,恢复难度很大。
2.2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具有个人化特点,在定位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尽快锁定受灾人群位置,提升解救成功性。故技术势必会成为应急通信网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3卫星通信技术
作为应用范围最广的技术,卫星通信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覆盖范围非常广,能够较好的满足应急通信广度上需求,但其容量有限,且投入成本高[1]。如在抗震救灾现象,在卫星技术的支持下,能够与外界保持通信,且在航海、军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推广,能够保障网络完整性。
2.4辅助技术
辅助技术能够为应急通信网络良好运行创建合适的环境,确保网络在不同的场所都能够得以运行。其功能较多,如终端定位、网络安全等。此外与卫星通信技术相似,数字集群技术容量同样不尽人意。但是它拥有独立的指挥优势,是其他技术所缺少的特点。
三、应急通信网络设计
针对应急通信网络的设计,要将其划分三个层次:一层是基础设施层;二层是分布式计算层;三层是信息关联与收集中间层。其中基础层各个设备之间能够相互连接,使得各项通信业务有序开展。同时,还能够实现对整个网络运行的实时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并采用合理措施加以防范[2]。分布层融入了计算机设计,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将突发现场的各类信息收集到系统中,使得应急通信业务能够整理、分析数据,为人们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使得通信信息处于较好的交互状态当中。中间层作为整个体系的信息建设关键,与不同区域信息存在密切联系,具有承上启下作用,能够为应急通信提供需要的业务信息。三个层次之间相互协调和作用,为人们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通信基础设施对于灾难发生后与外界联系的载体,为了能够提高便利性,通过自己的移动设备时限通信,故设施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在灾区现场部署设备,与现有的网络相连接,兼顾保证现有信息安全与弥补信息缺失双重目标。在应急通信网络的支持下,不但能够保持高效的通信,且能够拓展信息覆盖率,增强网络的信任度。
四、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卫星通信等关键技术在应急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及设计,能够更好地适应多种突发状况通信需求,以此来避免通信中断引发的风险。未来,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对网络的研究,积极引入先进技术,不断优化通信网络,提高信息传输速度,从而为相关领域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保证人们人身安全。
参 考 文 献
通信网络基础范文2
关键词:电力通信;故障;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电力通信网络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安全稳定运行从而诞生的。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目前,它更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由于电力通信网对通信的可靠性、保护控制信息传送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具有及严格的要求,并且电力部门拥有发展通信的特殊资源优势,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电力公司都以自建为主的方式建立了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电力通信网络是现代化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和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础条件,网络出现故障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迅速、妥善做出处理故障的措施。通信网络故障问题的原因复杂、多样,如早期建设光纤网架结构不合理,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差,SDH逻辑系统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处理起来相对较难。电力通信网络的结构日益复杂,通信方式多样,随着得到不断的建设发展和优化,对电力通信网络业务质量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简单的的故障监控预警或处理已经很难适应电力通信网络的大量日常运行和维护的要求。
1 目前我国电力通信网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力通信网络技术也在迅速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力系统业务都需要通过电力通信网络来进行传输,电力系统对电力通信网络的依赖性在很大程度上有所增强,所以电力通信网络的故障问题对电力系统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所以,电力系统业务部门对电力通信网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电力通信网络能够提供足够的通信能力,还要求电力通信网络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稳定性。至今为止,我国各个地区的电力通信业务部门已经通过对网络进行升级、扩展,很好地解决了电力通信网络系统对于通信能力的需求。但是通信网络的设计水平较低,设计深度、强度还不够,在如何提高通信网络的质量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没有建立起较为健全的可靠性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体系;缺乏系统的通信网络质量的检测手段及方法;较少提出对通信网运行安全、高效的评估检测及改进创新的有效方法。
2 通信网络运行问题
2.1 网络通信性能低
虽然我国现在的电力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很快,可是现有的电力通信网络结构的可靠性较低、资源共享能力较差。如果电力网络通信中心系统及其站点出现了故障问题,那么,整个电力通信系统都有可能会趋于瘫痪,很多通信设备经过长期的运行,会进入设备的护理期、维修期,甚至是老化期,如此需要护理、维修甚至是更换的不良情况将直接阻碍着电力通信网络的整体稳定发展。
2.2 管理结构模式复杂
按照电力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层面上一般分为1级、2级以及3级通信网络,电力通信线路的结构和规划都较为复杂,随着各个地区的变电站不断增加,各变电站内新增的SDH设备节点也不断串入原有的SDH环网中, SDH网络拓扑结构缺乏优化,越来越复杂。不少电力通信业务需要跨环甚至是跨多环进行传输,导致无法满足传输时的要求。
2.3 传输质量差
目前,很多变电站通信线路大都采用5类网线或超5类网线作为485通信线,普通网络线作为通信线存在以下问题:普通网线没有屏蔽层,不能防止共模干扰;网线只有0.2mm2,线径太细,会导致传输距离降低和可挂接的设备减少;网络线为单股的铜线,相比多芯线而言容易断裂;485收发器在规定的共模电压-7~+12V之间时,才能正常工作,如果超出此范围会影响通讯,严重的会损坏通讯接口。站内通信线为了走线的美观而与电源线并行,而又无屏蔽接地线,致使通信传输受到一定的影响。
3 通信网络出现故障的解决方案
3.1建立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性管理体系
按照不同区域或地区的具体通信网规划与要求,提出是何当地发展建设及运用的通信网络设计可靠性标准、规范,确保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措施实施,并组织、监督、评估通信网建设的可靠性实施效果;制定规范、严格的电力通信网络维护管理体制和规程;制定恰当的电力通信网络维护、管理的任务、要求和措施;提出通信网络系统及具体通信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水平与技术指标要求;在通信网可靠性指标下进行通信网规划设计,在有限的系统建设投入的前提下,对建设的通信网进行试验和鉴定。分析、评价网络运行的可靠性水平,对各种电力通信网络的故障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可靠性实施措施;制定对重大异常故障的应急通信制度和措施,并监督各种制度和措施的严格执行。
3.2 加强光缆线路设计、施工和维护工作
光纤使用中引起的传输损耗主要有接续损耗和非接续损耗2类。因此在工程设计、施工和维护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选用特性一致的优质光纤,一条线路上尽量采用同一批次的裸纤,以求光纤的特性尽量匹配,使模场直径对光纤熔接损耗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尽量减少接头数量。第二,光缆接续人员应严格按照光纤熔接工艺流程进行接续,严格控制接头损耗,熔接过程中时刻使用仪表进行监测,不符合要求的应重新熔接。第三,机房、设备内尾纤
和光纤跳线绑扎、盘绕不规范,出现交叉缠绕等现象造成损耗。应避免光纤受到较大的弯折。使用支架托起缆盘布放光缆,不要让光缆受到扭力。在拐弯处等有可能损伤光缆的地方一定要小心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第四,在光缆敷设施工中,宜采用“前走后跟,光缆上肩”的放缆方法,严禁光缆打小圈及弯折、扭曲。机房内尽量整洁,尾纤应该有圈绕带保护,或单独给尾纤使用一个线,不使尾纤之间或与其他连线之间交叉缠绕,光缆终端时注意避免跳线在走线中出现直角,特别是不应用塑料带将跳线扎成为直角,否则光纤因长期受应力影响引起损耗增大。
3.3 优化485通讯问题
(1)通信线必须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屏蔽双绞线,采用屏蔽双绞线有助于减少和消除2根485通信线之间产生的分布电容以及来自于通讯线周围产生的共模干扰。(2)485通讯线的屏蔽层应用作地线,将电脑等网络中的设备连接在一起,并由一点可靠地接入大地。(3)通信线尽量远离高压电线,不要与电源线并行,更不能捆扎在一起。在同一个网络系统中,尽量使用同一种电缆,减少线路中的接点。保证一条单一的、连续的信号通道作为总线,从而提高通讯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结论
只有长期不断的分析和总结日常运行情况,才能发现现有网络中存在问题或潜在的隐患,及时进行合理优化并消除这些问题及隐患,才能保障电力通信系统的安全,从而进一步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赵子岩,陈希,刘建明.建立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性管理体系相关问题的探讨[J]/电力系统通信,2006,27(10):58-61.
[2]唐云善,张刚.电力通信故障防御软件的研究与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10,31(4):32-35.
[3]肖潇,唐艳冰.电力通信系统维护中几例故障分析与处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5):126-127.
通信网络基础范文3
关键词:雷电防护;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
随着通信事业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器件、微电子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元件等高新技术产品日趋普及,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各种不同领域的工作中。与此同时,各种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元件促进通信功能日趋完善的同时,其所承担的瞬时性电压日趋降低,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提前做好有关雷电防护工作,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一、雷电危害概述
雷电是自然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它对于机电设备的威胁首屈一指。尤其是在近些年来,岁着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通信技术和高新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雷击所引发的系统中断、数据丢失以及设备损害现象逐年增多,因此而引发的经济损失额也在逐年上升。雷电所在成的威胁通常轻微的时候会产生系统部分功能丧失,严重的话会导致整个系统全面瘫痪,更有甚至会因为系统频繁遭受雷击的轻饶而使得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甚至是丧失全部的功能,造成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目前的工作中,做好雷电防护工作至关重要,首先在工作中需要及时的了解雷电形成的原因和活动强度,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和现场情况来设置出合理科学的防雷策略,以保证防护工作的正常发挥,确保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功能的发挥。
1、雷电形成
所谓的雷电主要指的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可谓是一种雄伟壮观而又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是一种放电现象。通常来说,雷电的形成是伴随着雷雨云而产生的,是以积累性且形成极性而产生的。由于大气层中的温度、压力产生变化,从而使得水分子遇到冷空气而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大量凝聚形成积雨云,且经过高速的运动而产生雷雨云。在目前的工作中,人们对于雷雨云的解释很多,但是就人们公认的定义为积雨云在水底高速运动中分解成为一些带有负电的颗粒和带正电的颗粒,这些颗粒被上升其客流带到高空悬浮在云朵的上部;而云朵的下部则主要是以负电离子为主。当两者之间的电位差在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会发生放电,这就是我们目前常说的闪电现象。
在研究的过程中,雷雨云通常都会发生电荷,其中底层为阴电,顶层为阳电,而且还会在地面产生阳电荷,这些电荷随着云朵的移动而不断的移动。受到阴阳相吸的影响会发生变动,但是因为空气不是良好的传导体,为此阳电在发电的时候便会奔向高层建筑物、树木以及山丘顶端,甚至的注入到人体内部,企图和带有阴电的云层相遇。同时阴电还会向下延伸,注入到离地面很近的地面以及建筑物当中,最终与阴电相交汇。
2、雷电危害分析
就近年来的社会发展现状分析,因为雷电而引发的经济损失和房屋破坏问题十分的严峻,它可谓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为突出的自然灾害之一。根据最新的情况统计,雷击灾害已成为自然灾害中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在世界上排名第三位。根据不完全统计,当今世界上每年因为雷击而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就我国每年都有上千人以为雷击而死亡,财产损失高达五十亿元以上。同时雷电危害涉及范围广、行业多的特点也给人们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尤其是在近年来,现代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更是给雷击的产生和破坏提供了方便,由此而引发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
二、雷电的防护处理
近年来,为了防止雷电对信息、通信网络等高新领域造成的损害影响,保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且是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根据我们工作实际进行眼技术手段来做好有关的预防控制,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某工程网络布置当中,布置和通讯、信息机房的设置,较为全面的设计、安装实施了全方位的雷电防护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在电源机房的配电箱的进线处安装一级电源防雷箱LDY一75B/Y5C,在UPS的进线处安装二级电源防雷模块LDY一40B / 4P(三相1或LDY一40B / 2P(单相)),在各个设备安装三级防雷模块LDY一20C / 2P。在网络交换机、集线器等终端设备处各安装一个防雷插座LDY—CZ06,用于机房电源系统的防雷保护。
2、在电话交换机配线架各个进线端安装一套信号防雷器LDY—RJl1用于电话信号的防雷保护。
3、在局域网进线处安装一套网络信号防雷器LDY—RJ45,用于局域网线路的保护。在局域网线路进入网络交换机前安装一套机架式网络信号防雷器LDY—RJ45/24,用于网络交换机的防雷保护。
4、在监测、监控、服务器、个人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处各安装一套防雷保护器LDY—CZ/GB—RJ45,用于终端设备的防雷保护(防雷保护器具有电源末端防雷和信号系统防雷综合保护)。
5、网络间传输使用的光纤无须进行防护,但是光纤的金属加强筋需要做接地。
6、良好的接地装置:为了保证雷电流快速泄放,保障网络、计算机系统、通讯系统稳定可靠地工作,防止寄生电容耦合干扰,保护设备及人身的安全,解决环境电磁干扰及静电危害,各机房内都必须有良好的接地系统,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接地电阻要小于4n。
7、等电位连接:通常在机房内沿墙敷设非闭合等电位铜带一周,材料采用一30×3mm紫铜带,用由8绝缘子作支撑;在各机房内靠近柱子的角位处,分别安装一块等电位汇流排,规格为一30X 30ram的紫铜板,长30厘米,开凿各机房内的建筑物主钢筋柱子,利用铜铁接头与柱筋焊接后。与汇流排连接;将各机房内的所有信号屏蔽线槽接与等电位汇流排或等电位铜带连接。另外,将电源PE线、机房内的设备外壳、机架等可导电金属物体就近与汇流排或铜带连接,连接线采用25mm2多股铜芯线。网络机房的防雷接地与信号接地、直流接地、T作接地等共用同一个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如果防雷接地无法和其它接地共用一个地网,而又无法与其它接地远离一定的距离,则需要在防雷接地和其它接地网之间安装一个地极保护器LDY—D120。
三、结论
针对雷电造成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的损坏,在掌握其形成和破坏后必须采取积极主动地预防措施。近几年来在某办公区域采用了多项互补的防雷装置,加之坚持不懈的巡回检查管理制度,使得通讯、信息、监测、监控系统均避免了雷电的破坏,保证了通讯、信息的正常传输、使用。为我矿的安全生产、无纸化办公提供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通信网络基础范文4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现存的会计信息系统弊端也开始凸现,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基础,为我国顺利实施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提供建议。
近些年,网络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网络经济这种崭新经济形式的出现,网络环境引发了整个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这种变革必将改变单位原来的经营管理模式,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会计信息系统必然也面临着一场革命。而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在我国只是研究和探索阶段,还未普及开来。因此,如何顺利实施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已成为各方人士关注的重点。
1.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技术基础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实现需要许多技术基础,这些技术基础是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研究和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要以internet/intranet为应用环境,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远程数据处理、数据分布存储,最大限度地缩小单位内部各部门、单位与单位、单位与客户之间的距离,突破空间的限制,使单位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的交流、共享和控制管理。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方面:
1.1数据库技术
在网络环境下,为了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我们要通过通讯介质将不同地域的多台具有独立处理功能的计算机链接起来,并由网络软件进行协调管理,这便需要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财务软件是数据库应用软件,当今数据库技术日新月异,internet 环境下,sysbase、orcale、mssql server等大型数据库取代了传统财务系统所采用的小型桌面数据库,使业务量完全不受限制,改进了海量数据的读取性能和安全性能,使其更具开放性、功能更强。
1.2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会计信息的快速处理提供了技术手段,为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提供了支持。计算机最开始是应用于科学计算,很快发展到信息处理领域。现在计算机芯片的运算速度每秒高达上亿次,只要原数据输入完成,计算机可以按预定程序“瞬间”将数据结果输出。
1.3金融电子技术
金融电子化是以商用电子化设备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买卖交易。随着电子技术的完善和发展资金流会更加通畅。
1.4网络安全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环境对会计信息系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下,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构造成为可能。会计数据反映单位的经营情况和经营成果,属于重大商业机密,对其具有较高的保密性。但在当今黑客猖獗的情况下,仅仅通过文件加密是不能有效地避免信息的泄露,因此要采用防火墙、加密技术、数字签名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加以防范。
2.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准备工作
由于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在功能上和技术上较复杂,使得单位在实施前必须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系统实施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2.1思想准备工作
在决定更新系统之前,单位必须认识到,网络信息系统的顺利实施必须要求单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单位有关负责人和财务部门应明确管理达到的目标,实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急迫程度,解决问题的手段等问题。另外,也要保证单位决策人是否给予网络信息系统足够的重视。
2.2构建单位系统硬件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和网络信息通讯设备和办公设备。在信息处理方面,计算机硬件应该包括数据采集输入设备、数据处理设备、数据存储设备、数据输出设备等。网络通讯设备将多台计算机连成一个网络所需要的硬件设备,保证信息的畅通性。
2.3选择好软件产品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除了需要有硬件作为物质基础以外,还需要一套与硬件设备相配套的软件作为支持。财务软件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软件是否真正适合单位的实际情况,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也是如此。因此,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实力、生产模式、行业特点、单位it部门的实力和经验来选择财务软件。要保证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既能满足当前和今后发展需要的适当功能范围,匹配的开发工具和软件文档,又能满足用户化和二次开发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软件价格因素。
2.4各部门协调工作
由于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有涉及面广、投入大、实施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相对(上接185页)
于传统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来说,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实施办法和程序来保证项目的成功。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功能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单位应当做好总体规划,按照管理上的急需程度和难易程度分步实施。
3.发展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保障措施
3.1加快信息网络的建设,提高单位信息化程度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首先有赖于单位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目前我国单位信息化程度较低,这势必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且也制约着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从单位自身来看,应实现观念上的转变,树立信息化观念和市场竞争的观念。只有观念改变了,才能加快单位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进而保证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顺利实施。
3.2构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安全保障体系
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由于网络的全球性、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使得信息安全、资金安全等都将成为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问题,这必然加大了财务的风险性。因而,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消除网络环境所带来的安全风险问题。
3.2.1从技术上,应重点加强对信息输入、输出的控制和管理,保证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和正确定;建立会计数据系统的防火墙,建立一道电子屏障,对有关的访问用户进行多层次认证;实行加密与密钥技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有效对付恶意软件的攻击;加强核心数据的备份和硬件的维护,防止计算机出现故障导致的信息丢失等。
3.2.2从组织保障上,传统的单位组织下的牵制手段已经不适应网络会计系统的要求,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在单位内部分出操作与监控两个部门,对每一笔业务同时进行多方备份。当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时,其操作和数据也被同步纪录,一旦出现数据不一致时便开展深入调查,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
3.2.3从法律、政策上,新型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巨大的信息系统,它的实施离不开相关完善的政策和法规的规范与保障。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电子数据作为有效的会计数据和法律证据是必然的。
3.3转变财会人员知识结构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离不开财会人员这一关键角色,因此,财会人员应该首先体验到网络技术所带来的深刻革命。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将财会人员从繁琐的记账、算账、报账劳动中解放出来,将他们从一个被动的核酸工具转变为具有创新意识的单位管理者。因此,财会人员需要转变其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例如,财务人员应该熟练掌握计算机,包括通讯技术知识;学好外语,了解互联网信息量中的内容;拓展专业视野,熟悉相关学科知识,对税收、金融、财政、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现代管理科学的知识应加强认识和理解。只有这样,财会人员才能真正适应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
4.结论
会计信息系统体系在我国尚未建立,但现有的经济环境和信息技术迫切要求它的实施。虽然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产生、发展过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毋容置疑的是,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传统的财务理念、实务和方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只要我们能解决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知识体系,为我国单位及网络经济建设服务。只要我们努力,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在我国就一定能得到健康顺利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论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0
[2] 褚学军.《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的安全防范策略》,《经济师》,2010.9
通信网络基础范文5
[关键词]应急通信;网络设计;关键技术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2.124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2-0169-01
应急通信网络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需要完成突况下的通信连接,主动连接对突况反应敏感的区域或目标,利用应急通信网络系统支持突发受阻后的通信连接。
1 应急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
应急通信网络体系是关键技术应用的基础部分,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应急通信网络成为全球积极建设的项目,而且多项事业需要应急通信网络的参与。重点分析应急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
1.1 体系结构
应急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三个项目。基础层:部署所需的基础网络,保障每项通信业务均能有效连接;同时,构建监控体系,完成应急通信网络的监控设计。分布层:融入计算机设计,通过数据挖掘等先进的设计方法,确保应急通信业务具备相应的决策能力,提高通信信息的交互水平。中间层:负责整个应急通信网络体系的信息建设,关联不同区域的信息,为应急通信及时提供所需的业务信息。
1.2 体系设计
应急通信网络的体系设计需要以结构为基础,构建符合应急需求的通信网络,还要保障应急通信网络体系具备高精准、低风险的优势,尽量不采取人工干预,如此实现应急运营。
2 应急通信网络设计关键技术的原则
应急通信网络设计的主体部分是关键技术,重点规划关键技术的应用原则。可扩展原则:应急通信网络的规模不一,但是其在关键技术应用方面保持相同性,所以关键技术应遵循可扩展的原则,适应不同类型的应急通信网络,提高关键技术在应急通信网络中的融入性。跟踪定位原则:跟踪定位是应急通信网络和关键技术的主要原则,能够让救急人员定位到事件现场的位置,利用高技术含量的科学手段,保障跟踪定位的准确性。安全原则:应急通信网络设计中的技术应用,必须遵循安全原则,维护通信网络的安全属性,禁止通信信息遭遇恶意窃取。
3 应急通信网络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应急通信网络设计中,主要包含四类关键技术,支撑通信网络在应急状态下的运行。
3.1 WiMAX技术
WiMAX技术属于应急通信网络设计中的基础层,提供必需的宽带无线网络。WiMAX适合应急通信网络的组网条件,可以产生大面积的覆盖信号,提高通信网络的运行速率。近几年,应急通信网络设计的要求逐步提高,促使WiMAX技术面临诸多压力,为保障应急通信网络设计的效率,WiMAX作用下的宽带无线网需要最大程度的满足应急需求,其利用OFDMA保障通信系统具备足够的容纳量,如果应急通信网络投入运行,可以自主排除突发事件中产生的干扰,有利于强化应急通信网络的运行能力。
3.2 无线自组网技术
无线自组网技术连接通信领域与计算机领域,促进应急通信网络的融合发展,降低其对硬件设备的依赖程度。无线自组网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具备特定的优势,其在应急通信网络设计中,能够准确监督特定目标,一旦发生应急情况,立即启动通信系统,一方面向用户提示应急状况;另一方面,利用传感的方式快速实行通信决策,调动应急通信网络后,按照网络结构规定的协议及配置进行通信,为应急事件处理提供稳定的通信条件。
3.3 卫星技术
卫星技术在应急通信网络设计中主要是借助人造卫星,实现站间通信,全面利用卫星的同步优势,完善通信信号。人造卫星具有全球覆盖的优势,应急通信网络设计中引进卫星技术,实现全地域的快速应急通信,提供高效的移动通信和可靠的定位。例如:某抗震救灾现场,应急通信网络在卫星技术的协助下,提供专有的信号通道,定位灾区位置后稳定连接其与外界的通信。卫星技术在应急通信网络设计中得到较高的利用,该技术成功应用在多项领域的应急通信网络设计中,如航海、军事等,准确的提供应急通信所需的链路,保障应急通信网络的完整性。
3.4 辅助技术
应急通信网络设计中的辅助技术,用于营造应急通信可适应的环境,确保其在不同的应急领域内,均可以提供到位的通信服务。辅助技术对应急通信网络设计的协调作用非常明显,改善应急通信的模式,避免其在应急过程中出现流通问题。辅助技术体现在网络设计的多个方面。终端定位:定位是应急通信网络设计的核心,通过终端定位辅助技术,准确确定终端位置,由此可以排除外界因素对应急通信的干扰,促使应急通信始终保持高强信号的优势。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时,网络参与的机构并不是统一的,而是来自不同的组织,波及了应急通信网络的安全,需要保持网络运行的安全状态,才能确保应急通信的正常运行,以免出现安全通信事故,影响应急效率。QoS:支持应急通信网络中的多方服务和数据源,大规模的完成通信协调,促使应急通信网络设计可以按照规定进行,不会产生网络冲击或通信延迟的现象。
4 结 语
应急通信网络设计在关键技术的支持下,能够适应诸多突发事件下的通信要求,防止因通信中断而引发风险。应急通信网络关键技术在设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成为影响应急通信网络质量的一项因素;同时,网络设计关键技术为应急通信提供最基础的运行条件,促使其在应急状态下能够实现高效、稳定的通信,体现应急通信网络的价值意义。
通信网络基础范文6
【关键词】5G技术;移动通信网络;应用研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流量呈现出倍增状态,在未来的10年中,无线网络的数据流程还会增加1000倍不止,由此对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这也是新时期移动通信网络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因素。
一、5G技术概述
5G技术是当下社会正在积极发展的网络技术。我国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展了5G移动通信网络的研究,为了实现5G通信,应该规划好网络中的技术应用,以便在未来的5G移动通信市场中,获得通信网络的地位。预计2020年,5G移动通信技术就能实现运营,不仅提高了网络传输的速度,更是拓宽了网络资源的服务范围[1]。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改善了数据网络的运行条件,不论是信号覆盖还是信号稳定性,都会体现出5G移动通信外的优势,所以现阶段,各大电信运营商,积极发展5G移动通信网络,科学的研究网络中的技术,以便满足5G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行需求。
二、5G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1、SDN/NFV技术。5G移动通信网络中,比较注重可扩展技术的应用,随着云计算服务、三网融合等产业的发展,5G移动通信网络在安全性、可展开方面,实行了技术规划。SDN/NFV技术是指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其是5G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新型构架,能够实现虚拟化、软件化,有效控制好数据的分离,完善了5G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SDN/NFV技术,是5G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基础,结合网络,构建出通信的基础层、控制层与应用层,三个层面利用开放的API,实现程序上的调用,取代了手动配置,简化了5G移动通信网络的管理[2]。5G移动通信网络,需要具备转发分离的功能,优化整个网络通信的系统,促使5G移动通信网络能够在可控制的状态下运行。SDN与NFV技术的相互配合,还能构建虚拟的网络架构,满足不同业务的需求。
2、移动云计算技术。移动云计算是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特征,提高了移动终端设备的性能,支持大量的服务功能。移动智能手机、平板的用户数量越来越多,5G通信中的移动云计算技术,提供了万物互联的服务条件,最高可以实现500亿连接。移动云计算技术,促使5G移动通信网络,成为创新的信息服务,创造了新型的运营与交付模式,在5G移动通信网络中,积极引入移动云计算技术,保证智5G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研究吴振涛中时讯通信建设有限公司【摘要】继4G技术之后,5G技术也逐步的应用到移动通信网络中,对于满足智能终端普及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5G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进一步加快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与发展,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网络信息的需求。【关键词】5G技术移动通信网络应用研究能终端,可以根据需求,灵活的接入远程的服务商,准确的获取所需资源。移动云计算技术,在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中,既能实现资源的存储,又能满足资源调用服务。5G网络中,移动云计算的平台构架,包括客户端、软件服务SaaS、平台PaaS、基础设施IaaS4个部分,实现了数据计算的简化,不会出现本地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云备份和云存储,提供了分布式的运行方法,防止5G移动通信网络中出现信息丢失,在移动云计算的条件下,也引入了远程安全控制的方法,支持5G网络的无缝连接。
3、D2D与M2M通信。D2D与M2M通信,均是5G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要点。D2D是指设备到设备通信,M2M是指机器到机器通信。D2D通信,利用蜂窝系统,实现了近距离数据直传,直接在终端上完成会话传输,不涉及基站运作。蜂窝网内,负责了大量的功能,包括无线资源分配、会话建立等,减轻了通信基站的运行负担,提高了端到端传输的时效性。D2D通信在5G网络中,虽然获取了利益,但是也面临着干扰问题,应该将抗干扰作为主流研究内容,明确5G网络的运行[3]。M2M通信在5G移动通信网络中,具有标准化的特征,提供智能交互式的服务,M2M能够根据网络请求,在竞争条件下,随机制造信道资源,根据随机接入协议,完成请求访问。M2M容易引起通信堵塞、过载,所以5G移动通信网络在引入M2M通信时,要注意自适应负荷控制机制的运用,以免规范M2M通信的应用。
4、超密集异构网络技术。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具有多元化、智能化的特征,移动数据流量呈现直线增长的趋势,引入超密集异构网络技术,拉近终端到节点的距离,最大程度的提高5G网络的运行效率,同时扩展网络系统的容量。为了提高超密集异构网络技术的效率,网络运行中,还要有效地感知相邻的节点,保障两者之间的协作性,减轻频繁切换的运行压力。超密集异构网络技术上,还要注重网络动态部署技术的应用,考虑到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中节点开启和关闭时,表现出来的突发性、随机性特征,采用网络动态部署技术,降低节点的干扰力度,也能排除网络中时间、空间上的剧烈变动。
三、结束语
未来,5G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必将更加广泛,对此,应当加强此种技术的关键技术研究,确保应用效果,以更好的满足移动通信网络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黄霞.关于面向5G移动网络绿色通信关键技术的相关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6,(22):19.
[2]赵明宇,严学强.SDN和NFV在5G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中的应用研究[J].移动通信,2015,(14):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