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安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气环境安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气环境安全

大气环境安全范文1

方法 对传统用药护理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针对用药护理的每个环节进行总结,分析引起激素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制定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精细化用药护理管理对精细护理组进行护理。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的用药医嘱规范性、医嘱处理正确率、激素服药方法及服药依从性、不良反应知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 精细化用药护理管理能有效减少或消除引起激素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降低激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风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安全性,是适用于长期应用大剂量激素风湿病患者的用药护理管理方法。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长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风湿病;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93.20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5.05.022

Investigation on meticulous nursing management for safety of rheumatic patients with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high dose glucocorticoids

[HJ2][HJ]

BU Xiancui,HUANG Zhongying,FU Xueling

(Department of Rheumatism,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Qinzhou,Qinzhou 535000,Guangxi,China)

[HJ2][HJ]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eticulous nursing management for safety of rheumatic patients with application of high dose glucocorticoids for a long time.

Method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on traditional medication nursing group were analyzed,every link of medication care was summarized,and risk factors which led to glucocorticoid’s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nalyzed.Furthermore,targeted management of meticulous medication care was carried out to meticulous nursing group.

Results After six months of intervention,differences of specification of medication orders,accuracy of physician order processing,hormone treatment method,medication compliance,awareness rat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Conclusion Meticulous medication nursing methods effectively reduce or eliminat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reaction of hormone,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of hormone,improve rheumatism patients treatment according to cluster and safety,is suitable for use in long term and high dose in patients with steroid medication management method.

【Key words】 meticulous management;long term;high dose;glucocorticoid;rheumatism;safety

精细化管理是通过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将管理工作的每一环节精确化、数据化,以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效率[1]。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能提高综合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提高护理安全[2]。糖皮质激素是众多风湿病主要的基础用药,需长期坚持治疗方可有效控制病情,更是许多急性期风湿病患者必需的抢救用药。但由于激素的作用广泛,临床上常因各种不良因素引起不良反应[3],影响风湿病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如何保证最大限度地发挥激素的治疗作用和及时防治激素的副作用是治疗风湿病成功的关键,也是医护工作者努力的方向。笔者通过精细化用药护理管理方法,科学分析常规用药护理管理模式中的危险因素,制订细化的护理措施,有效地减少或消除引起激素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降低激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风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收集本科2012年6月~2013年1月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的风湿病患者50例(传统护理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18~66岁,平均(4386±1.17)岁,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42例,干燥综合征6例,系统性硬化症2例。2013年6月~2014年1月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的风湿病患者50例(精细护理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18~60岁,平均(43.16±1.11)岁,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36例,干燥综合征4例,皮肌炎6例,系统性硬化症4例;采用精细化用药护理管理方法。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文化程度、沟通能力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传统护理组采用传统用药护理管理方法,包括常规医嘱处理、备药、发药、服药指导、观察用药效果。精细护理组则采用根因分析法,对传统护理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针对用药护理的每个工作环节进行总结,分析得出引起激素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用药医嘱及医嘱处理流程不规范、护理人员用药指导不规范、患者对服药方法及不良反应缺乏了解、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低。并根据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精细化用药护理。

1.3 精细化用药护理管理方法

1.3.1 加强护理人员激素用药知识培训 让护理人员掌握激素作用、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和防范知识,增强其对激素用药安全的意识。

1.3.2 规范用药医嘱及医嘱处理流程 规定长期医嘱激素用药第二天方可执行,此时电子医嘱书写首日次数为0,需当天执行者开临时医嘱。医生开口服激素同时开口服护胃药,开静脉用激素的同时开静脉用护胃药,以便核对。护士核对医嘱时注意有无护胃药、钙盐及维生素D制剂,及时提醒。核对停用激素医嘱时,必须追踪后续激素用法,做好补漏工作。医嘱执行单书写激素用量时采用单次剂量×数量的方法,如甲强龙160 mg=40 mg×4,泼尼松60 mg=5 mg×12。长期激素用药应在早上8时执行,如为首次用药应先用护胃药,再用激素,以保护胃黏膜。

1.3.3 针对激素不良反应进行服药指导 (1)向患者说明人体激素水平的生理曲线特征,凌晨1~2时是激素水平的低谷,早晨8时是激素水平的高峰[4],故在早上8时左右饭后顿服效果最好。告知患者夜间服用激素破坏了人体激素代谢水平的生理曲线[4],不但不能缓解疼痛,反而影响激素的治疗效果,因此解决夜间疼痛应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2)告知患者激素可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胃黏液分泌,减弱了胃黏膜的抵抗力,极易发生消化性溃疡。因此,餐前需按时服用护胃药,并告知患者如出现恶心、呕吐、反酸、嗳气、上腹痛、解黑便等不适及时就诊。(3)指导患者不能擅自停药,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激素。(4)告知患者激素可通过多环节抑制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长期应用使机体防御功能降低,易诱发感染和使潜在的感染灶扩散[5];指导患者病情稳定期注意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个人卫生,每天洗澡,勤换衣物,饭后漱口,早晚刷牙,避免去人群流动的公共场所,定期复查血常规,白细胞低于3×1011/L时应用升白细胞药物治疗[6]。(5)告知患者长期大量持续服用激素常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多毛、低血钾、水肿、高血糖、高血压等,应加强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可能出现体形改变的原因,告知患者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少激素用量可自行消失,指导患者添加含钾量多的水果,定期复查血生化、血糖、血压。(6)告知患者骨质疏松与激素积蓄用量及使用时间有关。接受泼尼松总量超过1000 mg,约80%患者会出现骨质疏松。长期使用激素,应常规补充钙盐及维生素D制剂。(7)指导女性患者服药期间注意避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宜受孕时间。(8)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激素不良反应。

1.4 观察指标

针对可能引起激素不良反应的各项危险因素,采用自行设计的统计表,调查两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各项指标,收集两组用药医嘱规范性、医嘱处理正确率、激素服药方法及服药依从性、不良反应知晓、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医嘱规范及医嘱处理正确情况比较

精细护理组用药医嘱规范性好于传统护理组,医嘱处理正确性优于传统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激素服药方法及服药依从性比较

两组患者激素服用方法及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长期医嘱的有效期为24小时以上,并未明确起始时间,执行时有很大随意性,加上每个护士对医嘱的用意理解不一,成为不完全正确执行医嘱的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医护沟通,规范激素医嘱书写及核对处理程序。精细护理组采用的医嘱书写及处理流程规范有效,准确表达医嘱的意图,为护士正确执行医嘱奠定基础。

有研究[7]认为惧怕激素不良反应是患者自行停药或减量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服药方法及服药依从性、不良反应知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患者激素服药方法是否正确、服药依从性高低、不良反应知晓程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呈正相关,可见精细护理组有针对性地进行服药指导效果显著,可使患者更深入了解激素不良反应可防可治,增强防范意识,提高服药依从性和安全性。另外,从表3可知,两组患者对肾上腺功能亢进、肾上腺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感染、骨质疏松的知晓率均明显低于消化道反应知晓率,可见两组患者对其认识严重不足,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并发症明显增多,同时也说明护理指导存在偏颇,在以后工作中要注意将激素的七大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逐一向患者讲解,不要顾此失彼。

临床药物治疗是医疗护理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近年来,严重药源性事件经常发生,严重地危害到患者的健康和利益。如何保证临床用药安全,除了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外,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及用药教育对长期用药者极其重要。用药流程包括开具医嘱处方、配发药品、给药、监测药效及不良反应[8],护士是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用药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从执行医嘱到实施治疗的任一环节,如果出现工作缺陷或失误,均可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笔者在工作中体会到精细化用药护理方法适用于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的患者,值得推广。另外,对长期大剂量使用不良反应较严重的激素类药物,应建立激素不良反应风险预案,评估患者使用激素的风险,规范使用激素的护理措施,并定期随访。

参 考 文 献

[1] 戚俊军.推行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院管理,2010,8(4):3335.

[2] 周惠芳,黄彩芬,赵华殿,等.精细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右江医学,2013,41(5):739742.

[3] 刘晋辉.大剂量激素治疗视神经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1):137138.

[4] 吴东海,王国春.临床风湿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71.

[5] 朱蓓蓓,王妍妍,韩 春,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重症天疱疮患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47149.

[6] 许厚芬.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发生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 7(10):284285.

[7] 吴丹纯,霍敏华,姚咏梅,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激素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5,13(16):15021504.

大气环境安全范文2

关键词: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

而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受到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影响,对于当前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相关部门已经积极投入到大气污染环境的研究和治理中,从而使得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维护。对大气环境污染物进行监测能够了解大气环境污染的具体情况,进而采用科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手段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减少大气中的污染物,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和氛围。

1 大气污染物监测的主要内容

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是车辆排放的尾气,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车辆的数量也逐渐在增多,尾气排放量也大幅度增加,城市中的氮氧化物数量也呈现增长的趋势。此外,石化燃料燃烧、化肥燃料排放等都会产生氮氧化物,使得大气环境污染更加严重,这也是导致现如今雾霾天气增多的重要原因。在大气环境监测中,主要是监测煤炭、石油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硫化氢、细小颗粒物等,[1]影响大气环境的因素中,二氧化硫是最为严重的,如果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超过标准,就会引发人类的支气管炎、结膜炎等,由于对于一些体质比较差的人影响更为明显,容易使其患上各种疾病。通过光照,二氧化硫与大气中的氧化剂发生作用,就会产生硫酸盐气溶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大气环境监测中也需要对硫氧化物进行认真的监测。

2 大气环境污染物治理的有效措施

2.1 进一步完善监测制度体系建设

在对大气污染物进行治理时,需要明确其污染源,了解大气污染物的监测范围,使得污染物的监测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完善监测站的建立,使得大气监测技术得以优化和改进,实时监测当地环境的变化情况,了解污染源,使得监测工作更加针对、科学。加强无线传感器技术的网络环境监测,重点监测重污染地区以及人工监测难度大的地区,了解污染物的分布和迁移。[2]对于重工业地区,可以将永久性的监测平台设置在这里,相关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监测的结果明确大气排放的具体标准。

2.2 实现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当前我国的工业生产中依旧大量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将煤炭作为主要的燃料,这种燃料的能耗高,会造成极大的污染。要想使大气污染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就需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集约式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使得资源能够高效利用。大力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以及地热能,使得我国的能源结构得以优化与完善。

2.3 加强大气污染的监督管理

为了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的效果,需要加强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健全大气污染的治理条例,对于环境污染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对于不达标的重污染企业需要停业整顿,对城市工业区进行合理划分和布局,使得污染物能够有组织的排放。实现城市各管理部门的合作,对露天施工以及车辆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督和治理,借助于新媒体的作用,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保证大气环境污染得到有效地解决。

3 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的方法

3.1 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法具有很好的选择性。不同的气体有着自己相对应的光吸收频率,即使是将不同的气体混合在一起,气体也会独立的吸收自己对应的频率光谱,并不会干扰其他气体吸收自己的光谱。在监测混合气体就可以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方法。

这种红外吸收光谱法对气体的浓度监测时,主要是依靠频率的不同进行的,相比于实际的仪器,这种监测方法不会轻易老化,也不会轻易出现中毒的现象。实际的监测仪器有着自身的测量的限度,测量的结果并不准确。使用红外吸收光谱法能够防止出现这种问题。红外吸收光谱法测量时需要在低电压下进行,防爆性比较好,在矿井、煤气站等容易爆炸的地方使用这种监测方法是比较安全的。红外吸收光谱法的监测准确性也比较高,能够长时间使用,受到信号干扰的程度比较小,因此使用比较广泛,在军事领域中也能够体现其优势。

3.2 计量法

对大气中的固体颗粒物的浓度进行监测,通过具有切割特点的采样器,在稳定的速度下抽取待监测的气体,将不满足监测条件的固体颗粒物进行筛除掉,利用滤膜截流需要监测的颗粒物。在平衡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采样前后滤膜的质量以及气体采样的体积进行测量,从而对固体颗粒物的浓度进行测量,处理滤膜之后,可以进行组分分析。[3]

3.3 电化学法

利用传感器的化学原理,将与气体浓度相关的电信号输出去。这种测量的方法与物质的化学性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不同气体使用的电化学装置也是存在差异的。电化学法主要是对大气污染物中的有机、无机气态污染物进行监测,如甲醛、二氧化硫等,就可以使用电化学方法进行监测。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气环境污染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一定要提高重视,加强治理。大气环境污染治理中需要先做好污染物的监测工作,明确大气中污染物的成分以及比重等,了解大气中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对监测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对污染物的变化情况进行预测,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预防和治理大气污染问题,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朱秀华,王鹏远,施泰安,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大气被动采样技术[J].环境化学,2013,10:1956-1969.

大气环境安全范文3

【关键词】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卫生防护距离;无组织排放

1 前言

石化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的排放形式分为两种,一种为有组织排放源(高架源),一种为无组织排放源(低架源或面源)。无组织排放的废气主要包括储罐在储存油品过程中产生的、生产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非甲烷总烃以及污水处理场、硫磺回收装置等产生的硫化氢、NH3等。

尽管近年来中石化采用诸如采用浮顶罐储存原油和轻油、油气回收、污水处理场密闭处理等新技术,使排放的无组织废气量日渐减少,但由于其排放高度低,污染物可以直接进入大气层呼吸带,在其下风向会出现地面浓度超标的污染带,对周围居民将产生明显的影响,危害程度也较大。因此,在石化企业厂区外设置一定宽度的卫生防护距离,可以降低有害气体对居住区的影响,保证职工、居民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的标准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以下简称新大气导则)首次提到了“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概念。它是指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仅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而不设置卫生防护距离。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于2009年6月在对新大气导则的条款说明与实施问答中明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是两个概念,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按导则要求执行, 卫生防护距离按国家颁布的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执行。

以下将重点对卫生防护距离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进行对比介绍。

2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对比

2.1 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方法

目前,我国石化企业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公式计算法;另一种是标准法,包括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1.1 公式计算法

根据GB/T13201-199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规定,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Cm为标准浓度限值;

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

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S(m2)计算;

A、B、C、D为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工业企业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表中查取;

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

2.1.2 标准法

目前,与石化企业有关的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有两个,为GB8195-87《炼油厂卫生防护距离》(即将被GB8195-2011替代)及SH3093-1999《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后者中距离限值也是根据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公式得出的。本文主要讨论SH3093-1999《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

2.2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方法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是基于screen3的估算模式,采用了单源高斯烟羽扩散模式,适合模拟小尺度范围内流场一致的气态污染物的传输与扩散。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的原理是:计算不同气象条件下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各点的预测浓度,将最远超标距离作为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依据。污染物的浓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为接受点的污染物落地质量浓度,mg/m3;

Q为污染源排放强度,g/s;

U为排气筒出口处的风速,m/s;

δy、δz分别为y和z方向扩散参数,m;

z为接受点离地面的高度,m;

He为排气筒有效高度,m;

h混合层高度,m;

km烟羽从地面到混合层之间的反射次数,一般≤4。

2.3 计算原理与参数的比较

卫生防护距离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方法不同,因此需要的参数也不尽相同。二者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2.3.1 标准浓度限值不同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的标准浓度限值采用GB3095-1996规定的二级标准1小时平均浓度值(mg/m3),此标准没有规定的污染物可参照TJ36-79规定的居住区一次最高容许浓度限值(mg/m3)。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标准浓度限值优先满足厂界标准的前提下,执行上述两个标准。但是,部分污染物的厂界标准的浓度限值严于GB3095-1996、TJ36-79的浓度限值,如:苯的厂界标准(GB16297-1996)浓度限值为0.40mg/m3,而在TJ36-79中规定的浓度限值为2.40mg/m3。因此,按更为严格的标准浓度限值计算出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更能保证居民区污染物浓度不超标,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

2.3.2 模拟污染源形状不同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是将无组织排放源假设成为一个圆形面源,再根据圆形的等效半径求得距离。实际上大多数的工业面源为矩形甚至长条形,若简单将面源作为等效圆形处理是不科学的。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可以输入面源的实际长、宽,从而确定其形状;对于非矩形面源,将其折算成面积相等、形状相近的矩形(但不应将全部非矩形面源都折算成正方形面源,除非形状上接近正方形),且要求面源的长、短边长比值不能超过10:1,超出这个限制的宜分成多个面源分别计算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2.3.3 污染源有效源高度

由无组织排放源排出的大气污染物,有效源高度增大一倍,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就会减小2~3倍,因而污染物所需要的稀释距离也会相应减小。计算卫生防护距离的各种方法都没有考虑无组织面源排放高度对卫生防护距离的影响。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由于考虑了烟云抬升计算模式需要输入有效源高度,范围为0~999m。

2.3.4 考虑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不同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时,仅考虑当地近五年的平均风速,不考虑其他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的影响。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内置13组风速(10m高度处)和6种稳定度的组合,共54组气象条件情景,基本覆盖了所有可能发生的气象条件。模型默认选择城市地形,还可以选择建筑物下洗和岸边熏烟的影响。

2.4 计算结果取级不同

卫生防护距离的取级规定为:在100m以内时,级差为50m;在100m~1000m内时,级差为100m;超过1000m时,级差为200m。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取级原则为:在10m~100m内时,级差为10m;在100m~2000m内时,级差为50m;超过2000m时,模型建议削减源强。

2.5 计算结果的不同

以一套在年加工原油1000万吨/年中的酸性水汽提装置为例,用screen3模型计算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从SH3093-1999直接查取的卫生防护距离结果主要表现为:

选取的污染因子为H2S,排放速率为0.005kg/h,选取60×55×10(m)面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700m,用Screen3计算结果为无超标点,则大气防护距离不需设置,而从SH3093-1999直接查取的卫生防护距离为700m。

由上述结果可看出,已制定标准的卫生防护距离的限值大于screen3模型计算出来的数值。究其原因可能是现有的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制定的时间较早,标准中规定的卫生防扩距离限值仅反映早期装置、工艺水平以及社会经济情况下,为避免无组织排放源对居民的影响而设置的防护距离。

3 目前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实践工作,现行SH3093-1999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的方法和标准暴露出一些缺点和不足,如没有考虑无组织排放源的形状、高度以及当地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的影响等。特别是源强统计结果较老,只能反映当时的技术水平,SH3093-1999编制组在介绍该标准时曾提到“在制定过程中,编制组总结了石化企业几十年来在卫生防护距离方面的经验教训,以最佳实用技术原则为论证基础,从石油化工企业特征污染源和特征污染物出发,找出造成严重危害的污染源和污染物作为主要因素。其中有关基础数据是以现场实测和典型厂调查相结合得到的”。因此对于目前的新技术、新工艺,无组织排放废气已大为减少的情况已渐不适用。

而新大气导则提出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在标准浓度限值的选取、模拟污染源形状、是否考虑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等方面与卫生防护距离存在着差异,可以解决卫生防护距离计算方法存在的缺陷。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凭借其独有的优势对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进行完善与改进,已经慢慢被科研及环评工作者所认可。

新大气导则为行业标准,其中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提出并没有否定卫生防护距离,二者并存的现象给实际的环评工作带来了麻烦。在目前的环评工作中,对于二者的选取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选取二者中最大值作为企业的防护距离;二是仍以卫生防护距离计算为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仅作参考。这两种方法都不能很好地发挥新大气导则的作用,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卫生防护距离合理确定的问题。

4 建议

4.1 制定无组织排放源强确定技术方法规范

在实际环评中,无组织排放源强的确定必须科学、客观、公正与可检验,尽量采用物料衡算法、类比法、反推法等多种方法综合确定,并与实际监测结果和相关行业的卫生防护距离结果对比检验,以达到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结果合理并符合实际情况。建议找出有代表性的无组织排放源并进行现状监测,结合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确定无组织排放源强的方法。

4.2 完善现行标准

现行标准中存在着厂界浓度限值反而严于(小于等于)环境空气质量限值的情况,这将导致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不合理。建议依据《环境标准管理办法》对现行环境标准进行完善。

4.3 环评结论做为参考

虽然行业标准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 但是行业标准法确定的卫生防护距离是基于实地污染源调查、环评资料以及环境监测所得地面浓度反推等方法综合得出的,其科学、客观与实际的合理性是任何理论计算方法不可比的。因此,在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原国家及各行业单独制定的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仍可参照执行。而且, 在各行业标准法确定卫生防护距离中均明确规定, 此法只适用于“地处平原微丘地区的新建、改、扩建工程,地处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 应由建设单位主管部门与建设项目所在省、市、自治区的卫生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共同确定。”此外, 还应考虑风向频率及地形因素的影响, 这也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环境防护距离标准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栋成,王静,曹洁,董旭生,刘焕彬.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技术方法对比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9(3).

大气环境安全范文4

关键词:大气污染;城市;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2019902

1引言

2013年下半年,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席卷全国大部分城市,中国气象台监测的最新数据情况显示,12月24日晚,全国共有16个城市遭遇6级以上的严重雾霾污染,而北京当晚全市的PM2.5浓度达到250μg/m3以上,接近最严重级别,中央气象台雾霾黄色预警。雾霾在我国大地上的肆虐直接地显示了目前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正在遭受严重的破坏,城市大气污染的加剧,空气质量的降低,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也给我国快速发展经济建设敲响了警钟。目前,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到导致城市大气污染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进行防治和治理,还人们一个正常的城市居住环境。

2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状况

根据2012年全国城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城市环境呈现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大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是城市酸雨污染的危害比较严重,与2011年相比,并无明显改善。从总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状况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城市大气污染仍然是威胁生态平衡和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环境问题。

2.1城市大气环境状况分析

2012年,对我国325个地市级以上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其中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数量比上一年度略有增长,达标率超过了90%。但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快速发展地区所覆盖的74个地市级城市的大气环境达标率仅仅40.3%,比去年下降了一半以上,而我国部分环保重点城市的大气环境达标率只有24%左右。从目前情况看,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等地区的城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城市空气质量严重不达标,因此必须改变目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的现实状况。

2.2导致城市大气污染的原因分析

导致城市大气污染的因素很多,除了城市自身的地形地貌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采取错误的发展建设方法导致对城市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浪费等问题,这是影响城市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因素。

根据城市大气环境公报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显示,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源分为以下几方面。

(1)城市工业发展中燃料的燃烧产生的悬浮颗粒及有害气体。在我国部分城市,天然气等干净能源还不能得到大范围的普及使用,煤仍然是城市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能源燃料。由于我国目前的燃煤多以高硫煤为主要燃料,而高硫煤的燃烧导致SO2的大量排放,这不仅使我国城市环境的大气质量明显降低,同时也对城市大气环境造成了直接的威胁。

(2)城市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性的气体。化学工业、煤炭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等部门是社会建设中的关键部门,它们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但是化工、煤炭等工业部门的生产活动每年直接或间接向空气中排放的悬浮颗粒和污染性气体等给城市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是十分严峻的。

(3)交通运输废气的排放,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私人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多。私家车辆的增加,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也给城市交通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环境问题。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NOX等,这不仅对城市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危害,更为严峻的后果是这些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大量有毒气体和可吸入性颗粒物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此外,城市发展中的工业布局不合理也是造成城市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城市区域划分,大多数工矿企业的区域位置比较集中,但是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影响,有部分工矿企业的位置是比较分散的,这使得城市各个区域的大气环境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而在一些新兴的工业发展城市,城市绿化的发展速度明显跟不上其工业发展的步伐,这也是加速城市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

3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分析

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即所谓的人为污染源,它主要包括工业生产活动排放的废气、车辆尾气以及生活废气等。而要解决好人为污染源给城市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就必须从城市工业建设的方方面面着手。

2014年2月绿色科技第2期

杜庆萍 :浅析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环境与安全

3.1加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途径的新发现

加强对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大气污染防治途径,要确立“节能环保”的防治原则,在这个基础上来有效治理城市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有效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开发清洁能源、推行清洁的生产工艺、加强对高硫煤的清洁改造、合理使用煤炭等高耗能高污染能源、加强对城市大气环境的管理、做好城市绿化等。

(1)有效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开发新的清洁能源。加强对水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核能,并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源等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资源的开发纳入能源结构的改革之中。目前,我国待开发的水资源还有95%,其开发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未来应该大力调整我国的能源利用结构,积极发展新的能源战略,改变目前这种高耗能、高污染的能源利用局面。

(2)改变过去那种粗放型的工艺生产方式,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大力推行清洁、高效的生产工艺,实现清洁的工业生产,从而实现降低生产过程中污染物质的排放和减轻大气环境污染的目的。

(3)加强对煤炭资源的改造,增加低硫煤的研发和使用,并且加强对煤炭资源使用的控制,大力推广新型节能煤,加强对煤炭资源燃烧方式的改进。

(4)依法加强对城市大气环境的监管,确立明确的有效的城市大气环境标准,控制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总量,除了要做好城市绿化规划之外,还要切实做好对工矿企业数量的控制,减少城市中心区域高耗能、高废弃排放企业的数量。

(5)加强城市建设中的施工工地扬尘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大型煤堆、料堆全部实现封闭存储。

3.2加强对城市大气环境的法律监督和管理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加快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首先,应建立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保护环境机制,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还要做到执法必严,对于具有高污染风险的工矿企业,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对于已经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要及时责令其停业整顿,屡教不改或长期非法经营的企业则直接取缔。此外,对于即将兴建的工矿项目或企业,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批。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防控一定要从严管理,把握好城市大气污染的防控和预防。

3.3加强对城市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

加强对城市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首先必须根据各个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与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情况进行严格的功能规划,按城市区域的功能性来确定其大气环境的可承受的排放总量,并根据已经拟定的环境发展目标来计算出一个合理的允许排放量和消减量的最大值,并根据这个数值来确定最终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案。

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其工业发展情况等确定影响城市发展的首要污染物的浓度数值以及其污染范围,并根据这一污染物的特性来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主要污染物都集中在城市交通中汽车排放的SO2以及其他悬浮颗粒物等。从长远考虑,应该积极发展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开发汽油的替代清洁能源,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加气站建设,满足车辆加气需求,对黄标车和老旧车辆要加快淘汰速度。此外还要改进城市交通网络,积极发展公共交通,以此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鼓励出租车每年更换高效尾气净化装置。其次,是对仍然以燃煤为主的企业,要督促其加大天然气、煤制天然气或焦炉煤气供应,逐步削减燃煤总量。积极调整城市的工业布局,根据大气流动规律以及大气环境的承载量等,实行有利于大气自净的工业布局,从污染源头进行有效的强化治理。

4积极利用气象条件来加强城市大气

污染的治理现代城市的大气污染源头相对比较固定,因此,加强对大气环境污染的治理,还应积极利用气象条件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在一般情况下,大气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消散、稀释等过程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因此,积极利用气象预测等有力条件来加强对城市大气污染的防治是比较有效的治理途径之一。与此同时,城市气象部门和环保部门还可以联合起来进行合理的城市环境规划。对于雾霾等高危害性天气,城市气象部门可以通过消雾气、增雨等先进技术来缓解大气污染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王继华.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20).

大气环境安全范文5

【关键字】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环境监测部门通过对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定期的或连续的监测,分析和判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环境空气标准》或环境规划目标的要求,为研究大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发展趋势以及评价、预测大气污染状况提供基础的技术资料,还为环境执法部门执行环境保护法规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此即大气环境监测的目的[1]。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就是在所监测区域内,根据监测范围大小、人口分布密度、大气污染物分布的空间状况以及该区域内的气象、地理等条件,合理地布设采样点的位置和数量的工作。布点决定了采样点是否有代表性,监测结果是否有效和可靠,因此布点是大气环境监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1.常规监测布点法

常规布点法,也称为经验法,主要是针对未建立监测网或者监测数据相对有限的地区,根据已有的监测经验确定采样点的方法。其常用方法有以下这些。

1.1功能区布点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将监测区域按功能分区,如分成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混合区等。然后在不同的功能区内,按照污染程度及人力、物力的分配能力,设置数量不等的采样点。通常在大气污染扩散点上采样,能够更好地反映大气环境污染的程度[2]。

1.2网格布点法

这种方法是将监测区域均分成一定大小的网格,采样点设在网格中心或网格的角点上。网格的大小由污染程度、监测能力、人口分布密度等因素决定。一般污染源数量比较多、分布又较均匀的区域较适合采用这种方法。主要优点是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小,能较直观地反映出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状况。

1.3同心圆布点法

有多个污染源且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可采用此法。以污染群中心为圆心,画出若干同心圆,再以圆心为起点作出若干射线,将圆周与射线的交点作为采样点。通常下风向可设置较多的采样点。

1.4扇形布点法

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如高烟囱)且主导风向比较明确的区域。以污染点源为起点,主导风向为轴线,在下风向画出以点源为圆心的扇形区域。扇形圆心角一般在45ц90°,且不得超过90°。采样点布设在扇形区域内,先画出半径不等的若干弧线,每条弧线上设置3ц4个采样点,并且同一条弧线上相邻的采样点,以点源为顶点作出的连线夹角应在10ц20°。为提高监测的可靠性,应同时在上风向设置对照点。

2.监测点位的优化法

2.1概述

常规布点法是在已有经验或理论模式下确定采样点,但其无法确定点位是不是最佳的,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改进方法,使布点更趋合理,然而仍存在着点位重复,人力、物力浪费的问题。另有两种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一种是在常规布点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大气污染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从而对现有站点进行调整,将监测信息重复的站点删除或调整监测频率,以较少的点位或次数达到所需要覆盖的范围和监测时段,实现经济、精度都满意的效果,这种方法称为优化点位技术[3]。根据不同的优化原理,又可分为物元分析法、系统聚类法、多目标规划法、密切值法、 检验法、最优指标法、特征分析法、相关系数法、人工神经网络法、遗传算法等多种优化方法。另一种是根据污染源分布情况、排放特征、气象和地理资料,通过应用数学模型预测污染物的分布并设计采样点,这种方法称为预测布点技术或模型计算法。

2.2优化点位技术

由于优化点位技术方法众多,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2.2.1物元分析法。这种方法是以广东工业大学蔡文教授所创立的可拓学理论分析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问题。从所有污染物的监测值(如so2、nox、tsp等)中选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构成“最佳点a”和“最劣点b”及由均值构成“期望点c”。由c与a、b构成标准物元矩阵rac、rcb,a与b构成节域物元矩阵rab,每个测点建立物元矩阵ri。然后由ri对rac、rcb及rab建立关联函数ka(xij)、kb(xij),由其计算综合关联函数ka(xi)、kb(xi)。利用综合关联函数值并结合关联函数的意义画出点聚图,再由点聚图上的

选出最佳点。

2.2.2相关系数法。采用网格布点法的监测数据(设置网格数m,监测点n,上风向清洁点若干)。计算m与n之间的相关系数r。r越大,说明该网格越能代表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再根据监测点污染物浓度、平均浓度求出变异系数cv和各点方差si。综合分析r、cv和si,就得到优选的点位。

2.2.3t检验法。同样以网格布点法的监测数据为基础,求出平均浓度,划分区域(如重污染区、中度污染区、轻污染区等)。根据评价标准(如监测方便程度、安全性、位置关系等)确定若干方案。再经过比较选出较优的方案。然后用t检验优选点位与总样本的差异是否显著。确定显著性水平后,由t分布表查出t分布表值。若优选点位t计算值t计算值

2.2.4最优指标法。这种方法是以topsis法为基础创新出的方法,通过逼近最优水平对多目标系统进行决策和评价。建立原始监测数据矩阵x,确定最优指标值向量y。通过对x的最优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优化决策矩阵z。利用z计算监测点指标与最优水平的逼近程度。将依大小进行排序,再结合点位优化规则选出有代表性的优化点位。

2.2.5特征分析法。此法是将监测点位按照污染程度归类或聚类,并在每一类中选出代表性的点位。利用原始监测数据(n个样本,m个变量)建立联系度关系矩阵y=xa(x为编码矩阵,a为变量权矩阵),将联系度最大的问题转化为求解矩阵xxt(xt为转秩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和特征向量a。经过计算求出矩阵y并绘制联系度折线图,根据图将联系度大小聚类,然后就可优选点位了。

2.3预测布点技术

常用的计算模型主要有isc3、aermod、adms和models-3/cmaq等,通过模拟监测规划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监测点位优化具有较好的空间、时间精度,经济性亦较好。刘潘炜等[4]采用models-3/cmaq模型,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常规污染物so2、no2和pm10及区域特征污染物o3、pm2.5,还有常规、区域特征污染物混合模式在内的3种情景下的布点方法。他们采用约旦公式计算多种污染物综合评价浓度,以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建立目标函数,并以成本、地形、行政区、人口、空间覆盖度为约束条件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表明优化误差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且多种污染物混合模式优化结果的空间代表性更好。

大气环境安全范文6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布点

【分类号】:P457;P445

前言

大气环境监测主要是针对大气中的污染物的监测,对其种类和浓度进行观察和分析,实时掌握各种污染物的动态变化已经它们对环境的影响。大气环境监测对象主要是分子状的污染物,如:一氧化碳、臭氧、碳氢化合物以及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还包括飘尘、悬浮微粒等颗粒状的污染物。对这两种状态的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进行布点、采样、观察和分析等一系列质量监测工作。监测项目通常根据地区实际的区域特点,气候特点、污染源的分布情况来进行规定。其中对大气污染物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悬浮颗粒物加降尘的监测是国家规定的大气监测项目,另外可根据地方特点和污染源特征增加对碳氢化合物、二氧化氮、铅等污染物的监测项目。

1.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实施以来,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推进,我国大城市的大气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已经影响到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对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人的意义。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大城市的大气环境在无形中对人的身体产生极大的影响,恶劣的大气环境甚至威胁人的生命,因此,对大气环境进行日常监测是保证人的生存权的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对动植物的意义。动植物动过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来存活,在这个过程中与空气进行融合;空气中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如土壤、水等的不良影响也会导致动植物受害,甚至导致动物大批死亡,植物大量枯萎。

第三,对社会环境的意义。大气污染物通过对人、动植物的影响,最终会导致活动的承受体――社会环境不断恶化,大气监测最后是通过对社会环境的监测观察来实现,通过对社会环境中不同时空、不同种类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监测,最后有利于对污染浓度进行有效控制,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点位选取的原则

2.1代表性原则

代表性是指当前所选取的点位要能够真实有效的代表点位所代表区域的真实情况,对于该区域主要污染物浓度进行重点监测,并能够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有效的判断。

2.2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是指当前布点监测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和浓度能够与周围保持一致。无论从监测地形,还是监测地气候环境来看,保持一致性是对监测数据进行合理性分析和判断的基础和前提。

2.3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是指在保证大气环境监测数据有效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对监测点位加以科学分配,争取做到在污染物严重地区多布点,在工业化程度不高,如农村地区进行少量布点,将有效的资源尽可能用到重点区域。

2.4科学性原则

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布设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时,结合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监测对人体有较大危害的气体污染物时,监测点位的高度尽量控制在1.5米到2.0米之间,或者选取一个适当的参考值1.7米;如监测对植物有重大影响的大气污染物时,监测点位高度应该尽量与植物的中心叶面保持一致。

3.常规监测布点法

常规布点法,也称为经验法,主要是针对未建立监测网或者监测数据相对有限的地区,根据已有的监测经验确定采样点的方法。其常用方法有以下这些。

3.1功能区布点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将监测区域按功能分区,如分成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混合区等。然后在不同的功能区内,按照污染程度及人力、物力的分配能力,设置数量不等的采样点。通常在大气污染扩散点上采样,能够更好地反映大气环境污染的程度[2]。

3.2网格布点法

这种方法是将监测区域均分成一定大小的网格,采样点设在网格中心或网格的角点上。网格的大小由污染程度、监测能力、人口分布密度等因素决定。一般污染源数量比较多、分布又较均匀的区域较适合采用这种方法。主要优点是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小,能较直观地反映出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状况。

3.3同心圆布点法

有多个污染源且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可采用此法。以污染群中心为圆心,画出若干同心圆,再以圆心为起点作出若干射线,将圆周与射线的交点作为采样点。通常下风向可设置较多的采样点。

3.4扇形布点法

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如高烟囱)且主导风向比较明确的区域。以污染点源为起点,主导风向为轴线,在下风向画出以点源为圆心的扇形区域。扇形圆心角一般在45ц90°,且不得超过90°。采样点布设在扇形区域内,先画出半径不等的若干弧线,每条弧线上设置3ц4个采样点,并且同一条弧线上相邻的采样点,以点源为顶点作出的连线夹角应在10ц20°。为提高监测的可靠性,应同时在上风向设置对照点。

4.优化点位技术

由于优化点位技术方法众多,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4.1物元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以广东工业大学蔡文教授所创立的可拓学理论分析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问题。从所有污染物的监测值(如SO2、NOx、TSP等)中选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构成“最佳点A”和“最劣点B”及由均值构成“期望点C”。由C与A、B构成标准物元矩阵Rac、Rcb,A与B构成节域物元矩阵Rab,每个测点建立物元矩阵Ri。然后由Ri对Rac、Rcb及Rab建立关联函数Ka(Xij)、Kb(Xij),由其计算综合关联函数Ka(Xi)、Kb(Xi)。利用综合关联函数值并结合关联函数的意义画出点聚图,再由点聚图上的点选出最佳点。

4.2相关系数法

采用网格布点法的监测数据(设置网格数m,监测点n,上风向清洁点若干)。计算m与n之间的相关系数R。R越大,说明该网格越能代表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再根据监测点污染物浓度、平均浓度求出变异系数CV和各点方差Si。综合分析R、CV和Si,就得到优选的点位。

4.3 t检验法

同样以网格布点法的监测数据为基础,求出平均浓度,划分区域(如重污染区、中度污染区、轻污染区等)。根据评价标准(如监测方便程度、安全性、位置关系等)确定若干方案。再经过比较选出较优的方案。然后用t检验优选点位与总样本的差异是否显著。确定显著性水平后,由t分布表查出t分布表值。若优选点位t计算值t计算值 4.4最优指标法。这种方法是以TOPSIS法为基础创新出的方法,通过逼近最优水平对多目标系统进行决策和评价。建立原始监测数据矩阵X,确定最优指标值向量Y。通过对X的最优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优化决策矩阵Z。利用Z计算监测点指标与最优水平的逼近程度。将依大小进行排序,再结合点位优化规则选出有代表性的优化点位。

4.5特征分析法

此法是将监测点位按照污染程度归类或聚类,并在每一类中选出代表性的点位。利用原始监测数据(n个样本,m个变量)建立联系度关系矩阵Y=XA(X为编码矩阵,A为变量权矩阵),将联系度最大的问题转化为求解矩阵XXT(XT为转秩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和特征向量A。经过计算求出矩阵Y并绘制联系度折线图,根据图将联系度大小聚类,然后就可优选点位了。

结束语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测,可以使大气中的污染物得到实施的监控和观察,对其变化和发展的趋势及时掌握,便于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匡跃辉.环境污染热点问题初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0: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