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的背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教育的背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育的背景

小学数学教育的背景范文1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教育的生活化

本文将从新课程的背景下探讨小学数学,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本身就有一种应用型的功能,通过对其实验研究,联系实际,增强对数学的教育,弥补我们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缺陷,增强数学修养,形成相应的逻辑思维,对于我们的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同样有益,教育的生活化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小学数学教育的生活化

数学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理论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社会生活,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已懂的知识联系起来,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打开学习数学的思维,培养专业的数学意识。数学本身就是教会我们提出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指导我们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有极大的作用,学会生活,更要学会数学,利用生活的经验学习数学知识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将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学科进行学习,会有很大的裨益,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体现了数学的价值,让数学在我们的学习中成为一门真正重要的学科。

二、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

我们对于小学数学的教育,始终停留在我们传统的教育阶段,通过黑板以及教师的讲解,尽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讲解成学生易懂的知识,但是这样的课程让我们的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通过老师片面的经验化和理解,对于知识的讲解也会产生一定的偏差,这都是传统小学数学教育的缺陷,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很多教师都不愿意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变,这对于老师同样也是巨大的挑战,新课程改革所具有的灵活性和现代性,接近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不管是对于我们的老师还是我们的学生,都需要时间去适应和消化,才能更好的适应这种环境。

三、小学数学教育的生活化的措施

对于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教育方式,我们的新课程做出了一定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接近生活的数学教育,需要我们的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以下就是一些关于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育的生活化的改革措施。

(一) 转变教育观念

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要在新课程的要求下,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创新我们的学习思维和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也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转变教育观念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贴近生活的讲课,运用新课程下的设备和教材进行新型的实际性的讲课和实践,促进我们学生的发展,同时激发我们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教会学生关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转变了自己的学习观念。

(二) 灵活运用教材

我们的教师要灵活的运用教材,对知识进行讲解,将旧教材和新教材找到衔接点,进行合理的过渡,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和和改进,更加有利于我们学生的吸收和学习,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选择生活型的教材,适应我们生活化的改革主旨,根据我们学生的学习心理,迎合学生的心理去选择生活化的教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同时,简单易懂我们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积累我们的知识,在积累的同时,熟悉我们的教材,这对于学生来说,能够系统的梳理自己的数学知识,将理论知识更加牢固的记住。

(三) 创造生活情境

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情境,学生通过扮演情境中的人物,将自己置于这样一种环境下理解数学知识,锻炼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教师则将教材中的不易懂的知识点转化为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将其形象化,学生寻找解决的方法,就会在无形之中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例创设下的情境,实物创设下的情境,动手操作创设的情境三种不同的方法将会形成三种不同的效果,教师同时也能增长我们学生的课外知识,帮助我们学生形成全面的系统的数学链。

(四) 媒体转化教学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不仅我们的教学理念在更新,我们的教学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通过使用新型的教学设备和多媒体设备,将我们的知识转化成一种平面和三维的动图,更加直观的表示出来,使很难的问题简单化,同时也能与时俱进的跟上时代的潮流,让我们的学生了解关于现代多媒体设备的操作和运用,提高教学质量,节省学生学习的时间,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育的作用,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以及生活化理念的实施措施和方法,通过探究新型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我们学生的数学教育得到最大的教授,扩展他们的思维,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通过生活化的教育,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数学的素养,将会让我们的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更上一层楼,将是我们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景标.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年12期.

小学数学教育的背景范文2

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特点

下面就是本人在教学中总结出的教师在教学上应该具备的特点:

(一)数学教师的教学应该具备思想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其它学科的教师一样,其职责不单单是向学生传授数学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教师教学的品质和思想可以在教学的行为中体现出来,也可以在教师教学中显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富有健康性、文明性、进步性,一定不能使用一些低级、粗俗、挖苦的语言。另外,教师应该参照教学内容,对学生适时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教学“吨和千克”的练习中,可以这样出题:如果一头猪每天少给它100克的粮食,一个猪圈有100头猪,一天就可以少给10000克,合起来又是多少千克?照这样发展下去,一年又少给多少?合起来是多少吨?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教师作小结,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懂得省用下来的那些粮食可以有哪些用途,学生的思维也就得到了发展。

(二)数学教师的教学应该具备可接受性

从小学教师角度分析,我们主要面对的是小学生,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低,教师简述时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通俗易懂、让学生可以接受。例如:教师每节上课前都会对学生们简单问好,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说小朋友好,对高年的学生可以说同学们好,使用简单的语言对待不同年级的学生,这样学生会易于接受。

(三)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具备简约性

我们所说的简约指的是简明扼要、突出主题、不能无的放矢。所以,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每节数学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信息量和知识度,发挥出每句话的作用,让学生一听就明白,尤其是数学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概念、公式、法则等,教师教学时的语言更应该简洁。

二、小学生学习数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性格内向、不想说

有一大部分同学由于性格内向,所以只愿意做听众。这种状况的出现,间接地导致了教师的威信难以持久,并且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也只能停留在表层,只能学会一些机械学习方式解决简单问题,缺乏语言表达技巧和思维辩证能力。因为学生不敢说,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受到压制,而一些错误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在以后的练习中会更容易出错。

(二)学生表现出畏惧、不敢说

因为有的时候教师要在学生面前树立权威,就对在课堂中一些违法乱纪的学生进行呵斥。让学生“师云亦云”,更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的后果就让学生怕自己不能被他人肯定或者是表现出与自己形象相反的行为,致使自己紧张不安。这种心理上的畏惧感,让学生张口结舌,语序颠倒,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少语言实践,自信心缺乏造成的。

(三)学生数学知识积累得少、不会说

我们都知道在说话时,语言产生思维活动,从大脑储存的语言信息里找出适合的词语,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这样就形成了内部语言,然后发出信号,传给听话者。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所以没有积累也就不会有倾吐。没有吸收也就没有表达。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善于读书,就会缺乏语言积累,也就导致无话可说。尤其是小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量不够,数学语言积累也就不丰富。

三、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

(一)数学教师要让教学充满激励性

因为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个性和心理都还不够成熟,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培养和指导。所以,教师要利用有限的四十分钟充分地发挥出自身语言作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肯定、鼓励、表扬,让学生取得自信、成功的体验,最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把语言和手势结合起来,发挥出激励性评价语言的作用,增加自身的情感色彩和表现力。例如: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如果学生表现出了不自信或者胆怯的心理,教师可以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并且说:“没关系,大胆地说,老师相信你可以的。”如果学生在努力之后还没有把题做会,教师可以说:“你能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已经很不错了,一会课后好好想想,相信你可以的。”

(二)数学教师要让教学充满趣味性

小学数学教育的背景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新课改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数学教学有了很多新的要求,作为老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学习,改进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为此,本人提出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关心的是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学内容,并不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变得索然寡味,学习也变成与其自身无关的事,学生就容易交头接耳,不认真听讲,开小差,学习效果也得不到保证。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有效的教学氛围,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提倡学生在生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良好情境的引入不但是良好的教学开端,而且可以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精心创设和谐、宽松、愉悦、良好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在课堂初期,可以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些整数,然后教师快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2整除、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能被5整除,学生经过演算,发现老师的回答全部正确,于是他们惊奇的、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老师是如何计算出来的,这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新课程的学习。

三、立足于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促使学生学习新知识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他们的经验基础上。建构主义也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大脑走进教室,参与学习活动的,他们具备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理论基础。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不管是衣食住行,还是宇宙星体,不管对自然界,还是对人类社会,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念。因此,数学教师不能无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而是应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促使他们对新问题形成正确的解释和了解。教师要善于把握新知识和旧知识的结合点,并以此为媒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内化。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之后,再涉及到“三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学习经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四、多给学生机会,提高学生的交流欲望

实践证明,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与分析再精彩、再别致,也难以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只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积极讨论、展开交流,才能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让学生真正感悟与理解,并解决相关问题。因此,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允许他们对权威提出质疑,并针对疑问进行讨论;同时,教师要经常使用激励性语言,如:“你真棒”、“你一定行”、“试一试,老师相信你可以的”等等;另外,教师要在教学中投入情感,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亲其师而信其道”。例如,在教学“小数”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汇报在生活中收集的小数,然后从每组中推选出一人进行全班性的交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然后导入新课程的学习。

五、采用直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考虑到小学生年龄较小以及认知能力欠缺等特点,教师在进行几何概念的讲解时,要引导学生主动操作教具,以最直观的感知方式来认识几何形体的基本特征,获取几何的相关知识。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实物学具的帮助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都有那些基本特征。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学具,回答它们各有几条边和几个角?在使用尺子和三角板来测量边和角后,得出长方形的边和对角线有何特点?正方形的边又有何特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在这样一个亲自动手测量、比较、总结的过程中会逐渐掌握这两种几何体的特征,总结出他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以上几点教学方法外,还有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这需要我们广大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发展和培养他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娜.谈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革新,2009,(07)

[2]谢佩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J].教育革新,2005,(04)

[3]俸雪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评价[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小学数学教育的背景范文4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口算教学 教学策略

口算教学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操作起来还是有很大的空间供执教者探究。口算源自数字简单分解衍伸出来的加减计算及后来的乘除法计算。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口算教学。

一、兴趣的培养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的养成至关重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兴趣。比如我们可以采用的教具、学具可以是固定或活动的口算计算板、口算箱、口算卡片、口算表、口算大转盘等。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口算的多种训练方法,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思路。另外可以运用竞赛和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使学生“乐算”。与其机械地教6除以2等于3,不如在有趣味的游戏中熟练乘法口诀,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竞争意识,在紧张又活跃的氛围中对知识加深印象。除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之外,教师还要随时注意观察学生表现,对学生的良好表现和进步加以肯定。这样学生才会对计算感兴趣,产生了兴趣也就会有动力。只有在探知欲望的促使下才能感知知识带来的乐趣,才能在数学计算中摆脱枯燥乏味、机械混乱的局面,从计算中找到乐趣。

二、方法的掌握

机械记忆难以消化,瞬时记忆效果难以持久,容易引起混淆,给教者和学者带来很多困惑。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没有得法,没有找到该知识记忆的窍门,没有理解深层次的东西,只见于表面、肤浅的认识。在引导学生接触新知识时,强化旧知识的练习,通过练习题卡,或数学诊所、开火车等游戏找到问题所在,找方法,为新的口算练习架起桥梁。对于刚接触计算的小学生,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从数指头练习到动脑算,经历思维的表象到本质的过渡,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若掌握不好,就会出现机械记忆,且易发生错乱,给后来的数学学习带来很大难度。如教学8的分解时,设计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的情景,通过玩游戏将总数为8的物体成为两部分,然后有次序地整理分到的数:0和8,1和7,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7和1,8和0。接着可以进行相应的加法计算和关于8的减法计算。这样学生就理解了数字的分解与加法运算及减法运算的内在联系,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以后的计算和学习中学生就会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通过找规律将复杂的计算简便化

数学是规律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可见规律对于数学计算很重要。可以在有趣的游戏场景中,通过做数学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练习,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基本的计算规律,当遇到对于难以掌握的内容时可以通过编制儿歌、顺口溜、小口决等方法强化。采用视算、抢答、听算等形式训练凑整算,改变运算顺序算,递加和递减算,速算和巧算相结合法,等等,理解算理,优化算法,从而掌握其中计算规律。通过智力闯关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由易到难,从口算达到心算,也可以通过一些表格发现各种计算规律。改变数学计算的机械性和单调性。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情景题、过关题、智力大考验等环节,挑战有难度的数学计算,使计算成为愉悦身心的活动。提高口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在重视结果的同时,强化过程,将“要计算”转化为“会计算”,达到计算的准确无误,提高运算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总之,计算教学中在算理、算法、技能方面学生还需融会贯通,特别是整个小学阶段的计算内容,存在非常明显的“迁移”的思想方法。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及良好的计算习惯、书写习惯,降低计算错误率,让学生在口算中寻找有趣规律,让枯燥的计算变得有趣,让枯燥无生趣的数字变得生动,让学生在计算中感受数字的美妙和数学美。

参考文献:

[1]康鑫《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0).

[2]胡玲琴.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口算教学.小学教学参考,2009(06).

[3]周迎娣.加强小学口算提高速算能力是数学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奠基石[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

小学数学教育的背景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和发展,“新课程标准的数学课程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一思想已深入大多数数学教师的心,大家都在探寻着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然而,目前,在我国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标准不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学活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把学生仅当作教育的客体,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需求,轻学重教,以教代学;单纯重视知识、技能的传递、训练,忽视知识发生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单纯结论的教学,缺乏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独特性和持续性;忽视了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交往;忽视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对提高教学过程质量、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重要意义,而把“达知识之标”视为唯一的追求,致使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学数学感到厌倦,课堂教学缺乏生命活力。因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和探讨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以促进具体的数学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联系自身所处的农村高中,将目前农村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归纳如下:一是长期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单一,以机械的操作为主,会的题目反复演练,中上等难度的题总是放弃,害怕思考;二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我们很多教师只知道面面俱到,唯恐遗漏了知识点而耽误学生,而且,教师常常把现时所谓先进的教学模式生搬硬套近来为自己所用,教与学严重脱节;三是目前农村高中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鉴于此,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每况愈下,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度,造成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全,学生自我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农村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呢?笔者从多年来一些优秀教师成功的范例出发,结合目前国内已有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成功经验,从学生的价值取向、学生的进取心以及师生感情交流等方面来改进,改变那些不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传统的学习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教师的劳动变成有效劳动,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主动有效。

一、强化概念,突出应用

数学知识中最普遍的形式是概念。概念是数学内容的基本点,是逻辑地导出定理、公式、法则的出发点,是数学应用的着眼点和回归点,所以数学概念的学习应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相应地,数学的应用才是数学学习的归结点。

“强化概念,突出应用”要求我们利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最大程度地理解概念,以达到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学习“反函数概念”时,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呈现学习目标;

(1)了解反函数的概念。(2)掌握求反函数的方法和步骤。(3)注意一般的互为反函数仅是两个数集间的对应的不同表示形式。

2、设问激疑,以旧探新;

(1)回忆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三个要素,这是学习反函数概念的“最近发展区”,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数学概念的学习其关键是获得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2)以具体的图形对应为例,旨在强调对应的方向。

3、观察感知,启发引导;

用图表的具体函数寻找“对应关系”,得出“逆运算”,突现课题,水到渠成,这样学生既不感到陌生,也不会觉得困难,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承受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讨论辩析,形成概念,找出原函数与反函数的联系。

5、示例练习,初步运用,旨在强化概念和解题步骤。

6、变式引伸,揭示内涵,旨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无论哪种解法,只要是学生通过努力得出结果,都是最佳,都应该值得肯定和表扬。

7、小结反思,培养能力。

由此可见,概念教学必须做到:利用课外时间扩充概念教学的课时数;穿插概念的最初来源及其发展史;讲清概念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明确概念的几何意义、物理意义及经济意义;阐明所讲概念与其它概念的内在联系;实际生活中概念存在举例;指出概念的性质以及可能会涉及的运算和应用;把握概念中的难点并逐个突破。这样的概念教学才有效。

二、有效提问,活跃课堂

在课堂上的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合作,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教师所提问题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进而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课堂提问需要讲究技巧,不仅要灵活,更应有效。有效提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问要给学生留空。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要给学生留有一定探索的空间,如果问题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在表面上看似热烈的课堂气氛,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习惯,课堂教学自然没有高效率了。

2、 提问要兼顾宽泛性和指向性。教师在课堂上提的问题,应精心准备,严格控制好量,包括质量和数量。因此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紧扣教学目的,不能把教材内容搞得支离破碎。

3、 要根据学习进程及时追问或补问。如果说一开始的设问是启发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认知冲突,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那么,在教学进程中通过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追问,更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4、 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是学问?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遵循学生好奇、好问、好表现自己、爱受表扬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

三、有效评价,提高质量

为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进行有效评价是非常必要的。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小学数学教育的背景范文6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数学算法、数学法则作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试着解决。当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以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将其富有特点的思考过程展现出来。再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修正其错误观点,将算理内化,从而让学生理解数学算法和法则,并能在解题过程中得心应手地运用出来。

二、让学生经历算法优化的过程

算法优化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不同的计算题中灵活运用合适的方法,确定哪一种方法最优。因为每种算法都有其特点,包括优点和局限性,不同的算法适合于不同的题目。这就需要学生在算法优化的过程中理解该种方法在哪种情况下是适用的,在哪种情况下是不适合使用的。

三、重视数与数之间关系的思考,培养数感

在数学这一学科中,计算能力不仅仅是指计算是否正确,还包括了在计算过程中对数字之间内在的关系的思考。数与数之间关系的思考,可以让数学计算从机械的计算操作变为思维的发散。通过积累经验和思维的介入,感受基本数学思想,才能真正提高计算能力。

四、适时引领学生体会计算过程中的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