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的要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海报设计的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海报设计的要点

海报设计的要点范文1

关键词:公益海报;几何图形;视觉暗示

多媒体迅速发展的现今社会,形形的广告充斥在我们周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平面设计是广告的传播媒介之一,其中,公益海报因其独特的性质而具有不一样的意义,它是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平面设计。几何图形作为一种最基本图形,是从实物中抽取而来的各种图形,形态简单却具有不简单的视觉魅力。而把几何图形作为公益海报设计中的基本图形或是构图手法,其所构成的画面在视觉上给人以心理暗示的作用,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一、公益海报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

1.公益海报的发展现状。平面设计作为广告的一种强有力的传播方式,应当自觉承担促进公益的使命。20世纪40年代最早的公益海报设计在美国应运而生,随后,欧洲和日本公益问题也日益突出,所以效仿美国的做法相继在有关企业成立了专门的公益机构,希望通过此途径解决一定的社会公益问题。我国的公益海报设计相对较晚起步,仍处于发展中状态。

2.公益海报的发展需求。目前,我国公益海报设计发展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需要相关法律的支持和保障;二是需要有稳定的经济支援;三是需要提高社会各界的重视并积极参与;四是需要针对公益主题的海报设计不断研究探讨和开拓创新。其中,公益海报设计需要不断进行研究探讨和开拓创新,为实现这一项要求我们必须对公益海报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必须实现在设计创新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公益海报的人文关怀与时代性,推动公益海报设计语言的发展。几何图形具有简洁概括的特点,但简洁并不意味着视觉效果的减弱,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刺激视觉暗示,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表达。深入研究几何图形在公益海报中的运用,能不断创新使公益海报设计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二、公益海报中几何图形视觉暗示的表现

一般的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只是单纯的几何图形,或许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但当几何图形在公益海报中被有意识地重构,且立足于视觉暗示的创作出发点,来传达设计师的设计思想,作为设计师和受众心理世界互动的桥梁,几何图形就赋予了新的涵义。

1. 自由创作,天马行空,营造视觉动感。公益海报设计没有商业目的的约束,设计师通过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从心理世界探究几何图形在公益海报中的运用,这种视觉暗示的效果使公益海报更具有哲理性和说服力。

如图l,是2004年德国平面设计师尼古拉斯・卓斯乐(Niklaus Troxler)设计的爵士乐音乐节海报招贴。它由许多颜色鲜艳的方形组合而成,颜色纯度很高的红、黄、绿的方形在黑色的背景上显得明快、活泼,如同爵士乐色彩化地音高变化。另外,方形有棱角较粗犷又可组合多变,与爵士乐粗犷与变化的音色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爵士乐的自由摇摆感,像是音符有节奏地跳动着,似乎能听见灵魂自由歌唱的声音。

如图2,是永井一正前加拿大巡回展的海报作品,画面中以多种几何图形表现宇宙的主题,以“减法”的形式呈现宇宙中的太阳、月亮、星球等物质,将具象或肉眼不可见的物质用几何图形重构而成,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中,弯曲的几何图形加上对比强烈的颜色像火焰般跳跃,近大远小的三角形和线条组成的面,配合上绚丽的色彩,形成上升的动感。在永井一正的创造下几何图形仿佛变得有生命,似乎看得见神秘的生命体,律动而充满生机。

2. 简洁含蓄,恰如其分,带来视觉感动。几何图形使公益海报海报概括、简洁、新颖、更具有现代感,弥补了具象图形过于写实直白的缺点,使公益海报的含蓄美表现的恰如其分。几何图形被赋予情感,受众感同身受能带来撼动人心的效果。

如图3,是中国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纪念田中一光的海报作品。“田中一光是日本著名设计大师,创造了具有‘瘦横肥竖尖角’特点的‘一光明朝体’(明朝体即中国的宋体)。”[1]靳埭强正是运用了明朝体中的基本元素“一”字,一语双关,代表了“一”流的设计大师田中“一”光先生,并将此“一”字倒转过来,形成了一个细的长方形和一个不稳定的倒三角形,似一只闭眼流泪的眼睛。画面简洁干练,色彩对比强烈,使人印象深刻,同时将惋惜怀念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3.虚实结合,暗藏玄机,构图的视觉暗示。为了满足人们的情感诉求,设计师将情感寄托于公益海报设计中,通过几何图形构图将几何图形本身所带有的情感暗示和表现力贯穿在公益海报中,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如图4,是“1980年田中一光于设计的《第二十七回产经观世能》,画面中海报的主体图形是一张‘大原御幸’的‘若女’ 面部的实形,同时能感觉到虚形‘帽子’的存在。”[2]设计师把“若女”在舞台上戴着白色的帽子部分去掉,形成了残缺的面具,即画面中的具有神秘感的倒三角形构图,不稳定的倒三角形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并进行联想,自动弥补去掉的部分。设计师将几何图形构图和画面的虚实相结合,使被省略的白色帽子和白底的海报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营造了画面无限想象和扩展的空间感。

三、结语

公益海报的公益性,它蕴含了人类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并以期达到警醒大众自觉约束自我的目的。所以,公益海报必须做到易于与公众沟通,抓住公众的心理需要,使它具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情感成份。几何图形是公益海报设计不可或缺的设计语言,公益海报中的几何图形以视觉暗示的方式传达创作者的设计意图,抓住公益海报设计的要点,把情感作为一个角度,达到“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与受众之间产生共鸣。(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该文章为编号YC2014-X35《中西融合创意设计在电影海报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海报设计的要点范文2

关键词:单元式教学设计;平面设计;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278-03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平面设计应用软件的广泛普及,平面设计已经走向平民化,人人都可以借助计算机自由享受设计的乐趣,并将其应用到商业和生活中。“数码平面设计”是面向非专业生的全校性选修课程,考虑到学生专业不尽相同,且艺术素养参差不齐,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基于软件技术学习和平面设计理论相融合的考虑,以“主题”为单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软件技术训练、平面设计知识以及行业知识的交叉式学习,迅速提升学生数码平面设计的实际操作和创造的能力。该课程依托行业特色,重构了传统平面设计教学内容,优化了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创新设计,培养应用实践能力。

一、认识新环境下的平面设计行业

1.综合化的平面设计行业,为主题单元式课程设计提供了可能。媒体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平面设计的角色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一是技术上,平面设计从“平面”走向“多维”;二是从业对象上,平面设计从“专业”人士走向“平民”。数字科技为大众参与和接受平面设计提供了可能,逐渐形成了多栖的设计生态,也就是说,在不同媒体平台上辗转和融合的平面设计,与各种媒介知识的联系愈加紧密,交汇、融合与跨界使得设计本身也愈加多元化。这一切正如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荷兰当代著名设计师彼得・布莱克所描述的:“平面设计是一个正在经历过渡的行业。我们喜欢实验、混杂交汇不同的媒介。”传统的平面传播途径界线变得模糊坍塌,平面设计已经成为游走在多个交叉领域上的学科。为此,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内容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平面设计人才培养的需求,综合化的平面设计行业为主题单元式课程设计提供了可能。

2.数码技术推动了平面设计艺术的平民化发展,也使得平面设计变得简单化、技术化。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和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提到:“随着出版商和广告公司开始采用数字化技术,依赖最新的设计软件进行创作,平面设计变得更加容易起来。每个人都可以干,任何人的产品都没有区别。”这一观点表明了软件技术应用下的平面设计呈现出了简单化、技术化和快捷化的特点,业余人士可以从掌握平面设计软件技术为切入点,进入平面设计行业,并通过模仿设计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

3.数码平面设计中技术和设计艺术是相互作用的。数码平面设计中技术和设计艺术的关系可以看成一个事物的“一体两面”,而不应是“两层皮”的分离关系,具体来说应该“是开发和适用的关系,所有类型的设计都含有技术的成分,而所有的科学技术都是通过设计转化为商品的”。每项新技术的诞生,都会使设计界作出反应,导致平面设计概念、方法和手段发生变革。从某个角度来讲运用技术改变平面设计行业的设计与制造,平民参与平面设计,专业设计师转向制作,这是平面设计行业一个新现象。因此《数码平面设计》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以技术去实现设计思想。

基于平面设计领域大环境的综合化,教师在教学中应重构平面设计课程体系以适应当今平面设计行业的变化。在该课程中,通过不同主题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在平面软件技术学习的基础上融入平面设计理论内容,是引导非专业生进入平面设计行业的一条捷径,相比传统的单一说教式的平面设计理论知识学习,更有实践性、主动性和实用性。

二、主题单元设计的理论

所谓主题,是指整合不同知识领域、跨学科的又具有关联性的学习内容。芝加哥大学的莫里逊创导了著名的“莫里逊单元教学法”,并早在1931年就得到迅速推广,并发展成了各种不同的单元教学法,如“黎世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等。主题可以分解成许多的问题来解决,问题又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可操作的任务。主题的应用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可以是一个内容体系(即主题);从微观的角度看可以是一节课(即课时);从中观的角度来看,定位在单元层面上的应用,则称为主题单元。主题单元(Thematic Unit),指与具体主题相关的一个教学单元,单元中的所有内容相互联系,例如:包装设计、图像处理和印刷知识。从设计层次上来说,基于单元的教学设计是一种中观的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认为,进行中观的主题单元教学有如下理由:增进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精简课程;展现学习的交叉学科本质;提高学生兴趣和精力投入;扩展评估策略;采用合作、协作学习;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掌握学习目标;使学生信息素养融合于创造性活动。主题单元的设计可分为单学科的主题设计模式、多学科的主题设计模式、跨学科的主题单元设计。本文着重介绍单学科的主题单元设计,即主题直接来自平面设计学科科目。以单学科为主,将数码媒体软件应用技术、印刷知识等作为辅助教学内容。其主要特点是:①每个单元通过围绕各个主题而设计教学,把不同知识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加以运用。②根据主题围绕课程标准设计学生的学习内容,首先老师教授知识点,然后学生通过整合不同的知识点加以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到案例实施。③单元式教学设计具有实践性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主题单元式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一种教学生态的模式,适应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思维,使学生各种综合能力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三、主题单元教学的内容设计和实施

数码平面设计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来自学校各学院的非设计专业学生,主题单元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遵循平面设计行业里的设计业务模块,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的单元教学。一个学期设定8个主题,包括文字设计、LOGO设计、卡片设计、招贴设计、版面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网页界面设计等。一个主题单元课程内容包括平面设计理论、设计软件的操作技术和行业制作技术与材料运用等三部分。教师将不同的知识点渗透到每个主题单元的教学里,最后让学生设计出主题单元的作品。

通过上图对比,采用主题单元设计的《数码平面设计》课程与传统平面设计课程相比,有以下不同:知识的交叉性:软件技术知识与艺术设计知识的交叉运用;知识的实用性:主题单元的内容几乎涵盖传统平面设计课程的领域;知识运用的实践性:学生根据主题单元的学习内容完成相关的主题作品。下面以海报设计主题单元为例分析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海报是平面设计行业里进行视觉传达一个有代表性的媒介,也是学生们常用来宣传校园各类活动的手段,同学们都相对熟悉这个主题。一张海报的产生包括创意、编排、制作等步骤,所以在知识点的传授上突出海报设计的要素,在软件操作技术方面重点学习图像处理知识与编排知识,在制作上注意相关印刷知识的应用,同时与课程的前期内容如文字设计和LOGO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等知识点相衔接。教学实施分为五个阶段:

1.课前准备。教师在上课前提前通知学生每人找一款喜欢的海报并写出理由,教师在课堂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发言并进行总结,从而引导出“海报设计”主题,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海报设计的优缺点。学生们很乐意参与评析自己生活周围的作品,并提高了学习热情。

2.设计理论和行业知识讲授。通过学生课前准备的海报分析讨论,从而发现学生对海报设计的认知误区,并据此引出海报设计的知识点――海报设计的要素:图形、文字、色彩,对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后与学生重点欣赏讨论大师经典的招贴作品,总结出招贴的设计元素与版式设计规则,海报制作材料与形式。有以图形为主的海报,也有以文字为主体的海报,画面效果应注意各元素的布局有层次感,有视觉中心,以及色彩的协调与习惯性问题处理等。

3.软件技术学习。平面设计理论讲授和讨论控制在15~20分钟,剩下的时间用作课堂练习和设计。数码平面设计的特点就是运用软件技术实现创意的表现,没有做不到,只怕想不到。通过前述的理论讲授和案例作品分析,学生已经有感官的认识,教师简要介绍如何通过软件来实现,以及在文字编排方面的一些实用知识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练习。

4.海报设计实践练习。每个主题单元的实践练习又分成两部分,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例如:海报设计的课堂练习为汽车展招贴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设计类似主题招贴,如何寻找相关图像符号,选用何种字体,排版设计采用何种构图,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模仿完成案例效果,也可以修改案例设计,自行设计一个汽车展招贴。课后练习设计则是限定“主题”,不限制平台。设计“主题”一般来自学校近期活动或赛事通知来确定,软件平台则由学生根据自身喜好及对软件熟悉程度自行决定。课外练习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完成后提交到课程论坛,通过教师点评和朋辈评价等方式获得作品反馈,并进一步加以改进。通过上述三方面的综合学习,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海报设计的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四、分析与结论

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的内容编排一般与实际应用脱钩,与软件技术学习也是分离的,即使是设计类的学生,很多毕业后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主题式教学设计具有其优点,但是在实践中,教师也要灵活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1.主题单元内容设计和学习活动的关系:传统的平面设计内容是重理论知识和观念的培养,而在主题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则是重知识运用,以实践为目的,将相关的多个知识要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打破知识界限和教材的束缚,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开放课堂。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把不同领域又与之关联的知识点整合为一个主题单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把握相关知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3.学生接受能力和知识点的衔接关系。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来自各个学院的非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没有艺术设计培训背景,采用主题式单元教学,专业知识循序渐进地渗透在每个主题中,下一个主题设计的内容是与上一个主题相关联的,也是上一个主题知识的运用。这样既考虑了非专业生的专业知识接受能力,又巩固提高了所学的专业知识。

综上所述,“数码平面设计”课程中的单元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应信息化时代平面设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平面设计教学的单一性,创造了一种多向性、交叉性、实用性的生态教学。

参考文献:

[1]刘玉龙.跨界融合――泛媒体时代对平面设计的影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2,(1):161.

[2][美]大卫・瑞兹曼.现代设计史[M].刘世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58.

海报设计的要点范文3

(一)市场需求量大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课程的开设是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前提的。通过对市场的调查,了解到无论是大型超市、百货商场,还是一些服务性行业,都愿意选择一种方便、快捷、灵活、经济的促销方式,而手绘POP广告则因其有速度快、变化快、效果明显的特性,具有其他促销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了商家们首选的促销形式。POP广告如今已成为商业竞争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POP广告的优势为他们所带来的高额利润也决定了市场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各企业、广告公司、超市都非常需要手绘POP的专业人才,市场对手绘POP人才的需求供不应求。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要开设合适的、为之所需的专业和课程,这样才能体现出职业院校灵活的办学模式,也才能真正的培养出高技能实用性人才。

(二)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特点

POP字体是在黑体字基础上的变体字,通过一段时间的字体训练后,对书写技巧的掌握就比较容易。而职业院校一贯强调技能训练,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加大练习力度,找到POP字体的书写和设计规律,就能成功的绘写POP海报,想在企业、商场的宣传部门找到一份工作也是很容易的。从教学实践来看,80%~90%的学生从一开始接触POP海报,就会被它的插画和文字所吸引,能主动去练习,作业质量也较高,兴趣很浓厚。

二、POP字体的市场现状与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社会上能真正能胜任手绘POP这份工作的人很少,迫切需要培养大量手绘POP。而新疆有20多所职业院校,只有所院校有艺术设计专业,开设手绘POP这门课程的院校更少。有的院校虽然已开设,但重视程度不够,手绘POP内容只占了字体设计课程的一小部分,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补充。从师资来看,目前具有这种手工书写能力的老师也比较少。大部分老师美术功底深厚,黑体、宋体字书写美观,但对整个商业POP海报设计却并不了解,更别谈什么手绘了。当然在学校之外也有一批从事手绘POP的美工,但大部分人员对海报的整体排版单调、对色彩把握也不到位,或缺乏语言的表达能力,只会书写不能对员工进行正确的书写培训。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加强从事POP设计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通过引进人才补充新鲜血液,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参观、市场调研等提高现有教师的手绘能力和综合素养,使教师所教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从教材来看,市面上有关POP手绘的教材和培训刊物种类很多,但适合职业院校学生认知特点和直观教学的教材并不多,大部分教材内容不够完整,或者以技法练习为主或者以范画欣赏为主,没有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使教材缺乏系统性;在课时安排上,临摹书写基础字体占用了大量课时,按每周两课时计算,差不多需要八到十周的时间,这样,进行POP教学的时间就被压缩了。

而在POP教学中过分注重单字练习,忽略了词组的成串书写,使字与字之间缺乏联系,无法从结构和整体效果上去把握。另外在字体与插图、色彩的搭配组合方面也不够完整,画面较为平淡,还需要突出海报主题和审美效果。

三、对手绘POP字体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编写合适的教材

目前市面上的POP教材内容比较分散,只是单独的字体或插图、范例欣赏等,没有完整的制作及讲解过程。另外大部分教材均是介绍笔画书写的要点,比如字体的框架结构、重心的偏移等,没有具体的案例讲笔画的书写,也没有具体到哪些笔画是黑体字产生改变、过渡到POP字体的。职业院校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弱,一旦脱离书本,进行成串字体的书写就显得束手无策,写出来的感觉还是黑体字,没有POP的美感。所以我们应该组织力量编绘POP教材,对制作过程及书写技巧进行详尽的剖析与讲解,添加实用性和视觉冲击力比较强的立体手绘POP制作图片,使其更加适合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

(二)合理安排教学课时量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字体设计是作为一门基础课而开设的。在这门课程开课初期,需要用大量时间练习宋体、黑体等基础字体,它们是写好字的基础,是字的脊梁,这一点不可否认。而目前在教学计划中字体设计这门课程只开设一个学期,每周两课时,如果用十周多的时间来学黑体和宋体字,课时量就太多了。能否集中时间掌握一两种字体,然后再以这些字体作为基础,为手绘POP做一个铺垫呢?通过几年的实践教学,我们发现黑体字的练习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先用三周的时间练习铅笔勾勒黑体字的笔画和字形,然后用五周的时间练习排笔大字书写,用墨水在报纸上练习,注意字的框架结构、重心、字与字之间的联系等。最后用剩下十周的时间重点练习手绘POP字体,在练习中,只需将大部分笔画保持一致,个别笔画微略调整,进行变形、夸张,这样既能节约大量时间将课程重点放在手绘POP字体上,使课程的实用性加大,又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为设计专业所开设的广告、标志、招贴等课程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调整教学内容

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想方设法地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手绘POP是一种乐趣,愿意主动的去接触。在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先给学生介绍优秀的手绘POP作品,让学生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以各种类型的字体为主的海报,分组临摹练习,分工制作海报,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让学生进入市场调查研究,再回到课堂当中针对出现的问题多加练习。学生就能进一步了解市场信息,使临摹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把手绘POP海报真正的推向市场。从练习过程来看,学生在一开始就被种类各异的海报所吸引,急于了解。此时要抓住学生浓厚的兴趣,再结合POP海报上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单字的写法,并扩充知识面,讲解同一部首下各种字体的书写变化,反复练习之后,学生掌握的单字就多了,也能举一反三。最后再进行词组的串联书写、标题的装饰、插图和色彩排版等,学生的兴趣也就能保持很长时间。学生就能熟练掌握海报的书写技巧、制作方法等。

(四)教学形式多样化

原来的教学模式主要以黑板示范和单独指导为主。花费的时间很多,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现在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讲解POP理论知识、书写技巧,欣赏大量的手绘POP作品。并可以在POP版面设计学习中,更好地运用电脑进行字体、色彩和插图的排版,使主题内容与表现形式更加符合各类海报的要求,同时也能的体现出手绘POP海报的韵律美感。

海报设计的要点范文4

关键词:情境式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定位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要求,为广州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其中关于提高高技能人才队伍的举措是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因此,在高职IT教育体系中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情境式教学法是指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情景教学法是通过基于岗位工作情境、角色扮演、任务驱动、上岗考核竞争这四种途径来实现的。

1课程定位及情境式设计来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属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公共必修课,也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及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必要课程。该课程旨在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从而具有应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一般信息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作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基础。

2情境式教学设计

2.1整体设计

这门课程教学实训条件优越,建立了机房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一批现代化的教学实践基地,并建有一批条件优越、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力的保障了各项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根据课程特色和职业教育特色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根据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在实际教学中灵活采用,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实际情境引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在“学习方法”上,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同时,针对学习情况及学生能力差距均较大的现实,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认真落实分组项目教学法。此外,我们还巧妙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看能听,将课内课外结合,增进学习的激情,整体设计模块。

2.2情境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利用“教学做”一体化的形式展开,通过项目形式贯穿整个教学,通过建立一个项目,教一个项目,学一个项目,做一个项目的形式完成知识模块的学习。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选取了六个实际项目,工作岗位需求,划分成九个情境,其中七个情境供教学使用同时还供课下学生练习使用,以下是教学情境的具体划分。

3情境式教学实现

旨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工作热情、应对能力及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应用角色扮演、项目驱动、分组实践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展开。

3.1角色扮演

整个学期的教学中,利用学院现有行政职能划分,配合教学情境要求,实际模拟。如:帮助网络中心为新生配置电脑,就业办简历制作,学工处成绩输出登记,为学院完成活动策划宣传等。在项目分解中,带领学生参观相关部门,明确部门工作要点和职能范围及工作要求,提出要求。教师或职能部门先后扮演:客户—人事处招聘工作者—项目经理—教师—老板。学生先后扮演:装机工程师—就业者—职员—市场策划。企业兼职教师(学院项目需求者):项目经理——技术部领导——验收人员。

3.2项目驱动

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以情境4—宣传海报为例:学院每年5月初就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每个系部展现自己的才艺,电子信息工程系将于5月6日到6月6日收集创意海报设计大赛稿件,要求设计者制作一个宣传海报。案例的大意是5个人一组,共八组人员,明确客户的需求:设计主题、活动时间、报名方式、比赛规则、评分规则。每组分工角色是美工、文字编辑、信息收集员、打印员。每个角色通过已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构思海报,这些小组认真分享了他们应对任务的全过程。几位男同学的表现各不相同,想象大胆,而女同学对色彩要求高,在排版上表现更胜一筹。由此来看,情境式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能够适当激活学生的状态和潜力。

3.3分组实践

在同一班级的几十名学生中,各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要求全班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按照一样的进度去学习统一的内容,不能照顾学生中本来存在的差别,根据人数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扮演工作过程中的不同角色,每天按照工作强度和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4结语

地方高职院校学生在认识、职业技能、动手能力能有机的结合起来缺少系统的分析和论证。通过以上的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知、行、意、行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对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王泽荣,吴全全,等.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现象与规律(之一)—基于横向维度延伸发展的趋势:定界与跨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

[2]王驰.高职院校构建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社科纵横,2012(2).

[3]李海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9.

海报设计的要点范文5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课堂教学。

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将启发、阅读、探究、点评、总结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经历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拓展思维”的过程。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一)实现中职教育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教职成〔2008〕8号)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相关要求中职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就业,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提高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探究式课堂教学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师生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是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高级合作伙伴出现。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二)切实提高学生PS软件的应用能力

Photoshop是Adobe公司图像处理软件之一。PS是目前公认的最好的通用平面美术设计软件,它具备图像处理功能和图像绘图功能。它可以完成平面设计、修复和美化照片、广告摄影、影像创意、艺术文字、网页制作、建筑效果图后期修饰、绘画、婚纱照片设计、视觉创意、图标制作和界面设计。图像处理是Photoshop的特长。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平面广告设计、招贴设计、海报设计、刊物设计等等。对图像调整、图像合成熟练掌握,不仅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学生融入社会后能迅速参与实际工作做好准备。这就要求学生熟悉软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具备创新能力。探究式课堂教学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拓展思维”,学生除了可以巩固学习知识之外,通过拓展思维,进一步拓展延伸解决类似问题,从而提高学生Photoshop软件的应用能力。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依据Photoshop课程特点,在学习Photoshop 课程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一些基本工具、特效、文字效果、照片修复和润饰、图片设计及手绘、合成、动画和视频,并通过一定的上机实践,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提高对Photoshop软件的应用能力。本课程是学生图形图像处理的入门课程,对今后学生的图形图像类课程的学习具有意义重大,学生应注意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教学环节

探究式课堂教学四环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拓展思维。

提出问题――情境导入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一般采用情境导入方式点燃学生思维火花,情境导入具有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和启迪性;导入贵在启发引导,如:制作同学聚会海报,通过课件演示同学聚会场景,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场景?通过课件展示同学聚会海报,让学生对海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提出此次课的任务:制作同学聚会海报。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海报构成要素是什么?2、运用PS制作海报,它由几个图层构成?每个图层效果是什么制作的?

解决问题――解疑导拨

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进一步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班集体方式探讨问题,共同探究,互相交流、互相补充,集中解决问题。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不能忽略调动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变成被遗忘的角落。既然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在教育教学过程,注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别人的帮助争取达到基本要求,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让具有不同水平和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关注个性体验的努力,不断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

能力培养――实践探究

根据教材要求并结合学生合作探究的情况,教师对探究的知识做一简要归纳、概括学生讨论的要点,进一步明确学生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理清思路。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拓展思维――引申探究

教师对学生完成作品进行客观评价,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条件,让学生去获得成功,去体验成功。一旦他们获得成功,有了成就感,教师及时给予鼓励,给予肯定的评价,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我还行”。通过引申探究拓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解决类似问题,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教学实践案例

[教学案例:制作别具一格的照片]

教学环节1 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创设情境,课件展示照片处理前和处理后的效果图并加以背景音乐,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内容。激趣导入乘机通过课件展示本次课的任务――制作别具一格的照片。课件展示照片处理前和处理后的效果图,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此次课的任务,提出问题:运用PS什么命令处理照片才能获取展示效果?此命令如何操作?

教学环节2 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制作别具一格照片效果图的方法是采用 “色相/饱和度”命令。

教师准备五个实例任务,五个实例任务如下:

任务1制作蓝色妖姬效果――设置:红色;色相(-131)

任务2制作黑白照片效果――设置:全图;饱和度(-100)

任务3制作绿蕊荷花效果――设置:黄色;色相(89)、饱和度(18)、明度(-17)

任务4制作衣服换色效果――设置:洋红色;色相(-153)、饱和度(13)、明度(-5)

任务5制作单色照片效果――设置:着色;色相(81)、饱和度(49)、明度(17)

学生完成五个实例任务,体验操作,合作探究,寻找“色相/饱和度”命令的操作方法。通过设置不同参数,观察设置图像效果,总结归纳“色相/饱和度”的使用方法。

教师抽查,展示讨论结果,班级共同探究,从而解决 “色相/饱和度”命令的使用问题。

教学环节3 能力培养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1、“色相/饱和度”命令的作用

(1)快速调色及调整图片色彩浓淡及明暗。

(2)制作单色图片。

2、“色相/饱和度”命令的操作方法

方法1: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

方法2:“图层”面板调整图层色相/饱和度…

方法3:Ctrl+U

3、“色相/饱和度”命令的参数

(1)色相是用来改变图片的颜色。

(2)饱和度是用来控制图片色彩浓淡的强弱,饱和度越大色彩就会越浓。

(3)明度是图片的明暗程度,数值大就越亮,相反就越暗。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别具一格照片的制作]

1、教师讲解效果图特点,运用“色相/饱和度”命令调出灰调的效果的思路,如下图所示。

2、教师引导学生调出灰调效果的操作过程:

步骤1打开原图,复制原图,自动色阶。

步骤2色相/饱和度,选取黄色,饱和度(-100),明度(100)

步骤3色相/饱和度,选取绿色,明度+100。

步骤4选中右上角的红色玫瑰部分,色相/饱和度,选取红色,明度+100。

步骤5选中左边的花盆,色相/饱和度,选择红色,饱和度-83。

步骤6色相/饱和度,选择青色,明度-100。

步骤7选中人物左边的鲜花部分,整色相/饱和度,选择:洋红,色相-125。

步骤8保存文件“别具一格的照片.PSD”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运用“色相/饱和度”命令调出灰调的效果。

教学环节4 拓展思维

教师回收学生完成作品,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展示作品,并与学生共同评价作品。对优秀作品要及时给予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鼓励,对存在问题及时解惑。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在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之后,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置拓展任务。教师将准备好拓展训练内容通过教学课件展示,如下图所示,学生经过自主完成拓展任务,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熟悉“色相/饱和度”命令的使用,拓展个人的思维,提高对“色相/饱和度”命令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立新.Photoshop CS4图像处理实用教程(中文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石克礼.“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例析2012.

海报设计的要点范文6

[关键词]Photoshop 抠图方法 抠图应用

抠图是Photoshop图像处理中最常做的事情,熟练掌握抠图技巧是学习Photoshop的一大难点和一道难关。所谓抠图,就是将要与不要的图像区分开,其本质是更换背景。其具体表现有三种情况:1.更换为透明背景。这是名副其实的抠图,实际上只是将不要的部分透明化。2.更换为纯色背景。为上述真正意义上的抠图奠定基础。3.更换为实用背景。它不拘泥于“抠”,而着眼于抠图的应用目的。

抠图的要点和关键部位是要与不要的图像区域的边界(简称“抠图边界”),需要特别细心和认真对待。4.抠图的方法和工具。方法和工具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抠图的方法大致可划分为创建选区、直接利用图层蒙板、快照或抽出滤镜、利用图层混合模式三大类。

一、创建选区抠图

创建选区的目的在于将要与不要的图像区分开(选区边界通常需要羽化,以后不再提及),以便通过拷贝、粘贴或删除等工具,将不要的图像区域透明化。创建选区抠图的具体方法和工具又可分为三类:

1.直接利用选取工具。直接选取工具可分为几何形状选取和颜色范围选取两种方式。

几何形状选取工具包括选框工具、套索工具、修补工具、文字蒙版工具和路径工具等,主要用于选取规则的和任意形状的选区。几何选取工具的优点是不受背景限制;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可以不需要羽化实现非常精确的选区。缺点是对于细碎的图像(最常见的是人物的须发)无可奈何。

颜色范围选取工具包括魔棒工具、色彩范围菜单和选取相似菜单等。此类工具作用是在一定的容差值范围内将颜色相同的区域同时选中,如果背景色为单色,可以利用此类工具或菜单直接选取背景色,然后利用反选命令来得到所需要区域的选区。颜色范围选取工具的优点是技术简单,容易掌握。缺点是仅适用背景“纯净”的图片;选取效果较粗糙,比较适合选取细节较少的图片,或者选取后的图像再新的应用中会以缩小若干倍的形式出现,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细节选取上的缺憾。

2.利用蒙版抠图。不管是快速蒙版或图层蒙版,其作用都是利用黑白灰的画笔或渐变工具等对蒙版进行编辑,以期获得更精确的选区,有时还可以利用自身图像的拷贝、粘贴,对蒙版进行编辑,使要与不要的图形区域的黑白更加分明,从而创建更精确的选区。

3.利用Alpha通道抠图。在Photoshop中,通道主要用于存储图像的色彩信息或者选区,利用通道抠图就是运用其存储选区的功能,它可以将一些具有复杂形状的图像对象非常干净“抠”出来(如:头发、羽毛等细小物件),以供制做时合成图像所用。通常的使用首先是分析图像,找出需要选择的区域和周围区域的不同点,通过运用色阶命令来加以分化,让强的更强,弱的更弱,靠灵活运用通过和传统工具的配合来抠图。

头发的抠取可以利用通道或抽出滤镜等方法来完成,下面以图1为例来讲解利用通道抠取头发的操作步骤:

步骤1:选择通道面板,选择“蓝”通道,效果如图2

步骤2:拖动“蓝”通道到“创建新通道”按钮,复制新通道为“蓝副本”通道,效果如图3

步骤3:按下【Ctrl+I】键反相图像,效果如图4

步骤4:按下【Ctrl+L】键,打开“色阶”对话框,设置参数如图5所示

步骤5:按下【Ctrl】键,单击“蓝副本”通道,载入白色部分的选区,效果如图6

步骤6:单击通道“RGB”后,回到图层面板,选择“背景”图层,按下【Ctrl+J】键复制选区内容

二、直接利用图层蒙版、快照或抽出滤镜

这类方法是利用画笔工具在图层蒙版中、历史记录画笔工具在快照中和边缘高光器工具及清除工具在抽出滤镜中所具有的擦除和恢复(俗称“擦回”)功能,将不要的擦除,将要的擦回。经过来回反复,达到精确抠图目的。

1.图层蒙版配合画笔工具。将新背景放置在图像图层的下面(若没有新背景,相当于透明背景),在图层蒙版中,用黑、白或灰的画笔工具反复涂抹。

2.快照配合历史记录画笔工具。将新背景放置在图像图层(对应于原始快照)的上面,并建立新快照,然后反复以这两个快照作为“源”,用历史记录画笔工具在源中涂抹。

3.抽出滤镜。抽出滤镜是Photoshop专门用来抠图的工具,此滤镜在Photoshop6.0以上版本中才有,它功能强大、运用灵活,可以方便的选择并将图像中的一部分分离出来。抽出滤镜抠图分为单色抠取和全色抠取两种。当需要强调抠取某一种颜色时,例如发丝、羽毛、透明的纱等,就要用到抽出滤镜里的强制前景这一项,你需要抠取哪一部分颜色,就把强制前景设置为该种颜色,颜色的设置可用吸管工具来提取。否则可以使用边缘高光器工具沿着图像边缘轮廓画一条曲线,在右边可以调节画笔的大小,画笔在画的过程中不能相交,线条与线条之间的边缘必须是有空隙的,画好整体轮廓后,使用左边的第二个填充工具,在绿色画笔以内的任何区域点击一下,此时已用蓝色填充了该区域,一般为默认颜色。最后点击预览,如果发现图片效果不错,就再点击确定,如果发现有的部分没有选区,可以用左边的第三个橡皮擦工具将画笔擦去,并重新画曲线,直至达到满意效果为止。

三、利用图层混合模式

对于纯色背景情况的抠图,可以利用图层混合模式实施抠图力度的控制手段。降低画笔工具的不透明度,是控制抠图力度的主要手段(用灰色只是辅助手段)。在要与不要的边界处,尤其对发丝部分,当用画笔工具等涂抹时,必须细心。一定得用较低不透明度的画笔工具,以避免过度擦拭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朱世波.Photoshop CS2图像处理与平面设计技能训练 思慧工作室.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