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范文1

关键词:石槽村 高矿化度水质 RO-75Z型反渗透装置 能量回收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024-02

矿井污水是煤炭开采过程中涌出的地下水,经过井下巷道集中至井下调节池,通过输送泵至地面污水处理构筑物进行处理,在进行中水回用。

石槽村矿井水回收利用工程最早立项于2006年,并直接委托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进行方案设计,要求水处理设计处理能力为420 m3/h,处理后的产品水质满足生产、生活用水水质标准,考虑到矿井水含盐量高、工程投资大,同时也是作为神华宁煤集团公司的第一个高矿化井水回收利用工程,主要工艺包括:预处理工艺+脱盐处理工艺组成。

1 水质分析

石槽村矿井污水为典型的高矿化污水水质,主要水质参数见表一。

水质分析:通过《宁夏地址矿产中心水质分析报告》可以看出,石槽村矿井水位典型的矿井高矿化水质,其中主要以硫酸盐及盐酸盐的形式存在,PH偏碱性,用过滤设备容易结垢,影响过滤设备的能力,要想处理后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5749-2006),必须进行脱盐处理。

2 工艺方案确定

2009年3月中煤国际工程武汉设计研究院派员到现场与石槽村煤矿筹建处交换关于二、三期工程合并建设的技术方案,决定在原“模块式矿井水回收利用工程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结合一期工程模块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对原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优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脱盐设备除了能力

原设计二、三期设4×50 m3/h反渗透装置,能力为200 m3/h,加上一期工程的100 m3/h,水处理站总脱盐能力为300 m3/h。若矿井排水量420 m3/h,全日10080 m3/d,回收率以70%计,脱盐水量为7056 m3/d,则反渗透装置日工作需23.52 h。这是基于当时尚不知何时石槽村煤矿矿井下排水才能达到420 m3/h,故能力富裕量较小。目前石槽村矿主井以及风井的建井期排水量稳定在260~300 m3/h,副立井尚未在井下贯通,因此预计贯通后排水量很快将达到420 m3/h左右,故优化设计中将反渗透装置改为3×75 m3/h,则脱盐能力为225 m3/h,加上一期工程的100 m3/h,水处理站总脱盐能力提高到325 m3/h,全日工作21.7 h。最大脱盐能力为7800 m3/d,则有一定的富裕能力储备。

2.2 反渗透装置的能量回收问题

一期工程RO-50Z型采取一级两段,段间增压脱盐方式,段间增压1MPa维持浓水端所需的3.33 MPa压力。故浓水排放尚有余压3.28 MPa,必须有设置的截止阀进行消能,由于其压力大,闸门产生的噪声很大。在二期优化设计中,我们采用美国PEI公司生产的LPT-250型反渗透浓水专用的高级水力涡轮增压器替代原设计的段间增压泵,利用浓水排放的高压使二段进水压力提高1 MPa满足二段浓水所需压力,这样浓水排放压力降到0.2 MPa以下,消除了截止阀产生的噪声,同时可减少30 kW增压泵3台,每年可以减少电费35万元,尽管能量回收装置投资较高,但是仅用2.5年节约的电费即可收回全部投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3 蒸发池的设置问题

原设计蒸发池位于矿井西侧,离水处理站1.5 km,蒸发池面积约21万m2,可承纳原设计一期、二期浓水量20年左右。

3 反渗透膜及透过机理

反渗透膜理论以吉布斯吸附式为依据,膜表面由于亲水性原因,能够选择吸附水分子而排斥盐分,因而在固―液界面上形成厚度为两个水分子(1纳米)的纯水层。在施加压力的作用下,纯水层的水分子便不断的通过毛细管流过反渗透膜,膜表面层具有大小不同的极细孔隙,当其中的孔隙为纯水层厚度的一倍时,为临界孔径,可达到理想的脱盐效果。

目前反渗透装置有板框、管式、卷式和中空纤维式等类型。二期方案优化后的采用RO-75Z型反渗透装置,属于管式反渗透装置,反渗透装置RO-75Z型单台产水量75 m3/h,进水量107 m3/h,浓水排放量37 m3/h,回收率70%,膜元件为海德能公司的增强型低压反渗透膜PROC-10型芳香聚酰胺复合膜,其通水量大,压力小,脱盐率高,可以满足苦咸水一次淡化的要求,共3台,同时使用,每日工作21.56 h,单台反渗透装置包括:5微米保安过滤器:ML-700型,过水能力110m3/h,1台高压泵:CR90-6+CR90-6型,Q=107 m3/h,H=220 m,电机45+45 kW,380 V,1套能量回收装置:LPT-250型,1套。由于反渗透装置的浓水压力比较高,如果直接排放将浪费大量电能,排放口还需要设置消能设施,防止建构筑物受损。采用能量回收装置将浓水的较高能量转移到一段浓水中,增加二段进水压力,替代增压泵,减少电能消耗。浓水的能量回收率在60%左右。

每套膜元件84支组合安装,每根压力容器内4个膜元件,每套设备21根压力容量,14-7制排列。一级两段段间增压脱盐,系统脱盐率98.79%。由于原水含盐量很高,硬度大,为防止在浓水端有CaCO3,BaSO4,SrSO4或CaSO4等沉淀,设计投加高效新型阻垢剂亚士兰3090,投药量3.4 mg/L。

4 反渗透装置清洗及事故预防

反渗透装置运行3个月~4个月左右须将膜元件清洗一次,去除可能附着在膜面上的有机物、细菌以及一部分矿物盐类结晶清洗剂视不同需要可采用4%~10%的EDTA溶液、pH=12的NaOH溶液、pH=2~3的HCl溶液,以及用亚硫酸氢钠及非氧化性杀菌剂唑啉酮的衍生物等,以消除污垢及生物粘泥。

浓水池:由于反渗透装置为多台并联运行,容易产生背压事故,因此在处理站场地内建设200 m3浓水池一座,反渗透的浓水管道直接排放至浓水池中,经过调蓄后再由浓水泵抽送至蒸发池。

浓水管道:由浓水池用浓水泵将浓水送至蒸发池内,浓水流量Q=130 m3/h,管长2162 m,采用DN200的聚乙烯管,以减少了氯离子对管道的腐蚀。

浓水泵:在脱盐车间内设置浓水泵2台,KQWH125-250B型,Q=138 m3/h,H=60 m,37 kW,2台,一用一备。抽取浓水池内之水,用聚乙烯管输送至蒸发池进行蒸发浓缩。

蒸发池:蒸发池面积6.5×104m2,平均水深5.0 m,池容32.5×104m3,年蒸发量17.55×104m3.

5 结语

反渗透膜在矿井水水处理的应用与实践表明:

(1)高矿化度水优选反渗透工艺,相对电渗析、离子交换、超模工艺等更符合实际需要。

(2)可节省水资源和大量的污水处理,满足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缺少而浪费的意义。同时解决了生产及生活用水的难题。

(3)提高矿井水的综合利用率,有很好的经济效益,适合当前经济及社会环保的发展要求,有很好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 严熙世.给水工程[M].4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严熙世.排水工程[M].4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矿井(煤矿)水处理常见工艺流程,煤矿安全网.

[4] 煤矿矿井水处理,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范文2

[关键词] 广告翻译 语用对等 跨文化比较 文化差异

一、引言

广告,顾名思义,就是广而告之,即广泛地告知公众某种事物的宣传活动。广告的目标就是认识、理解、说服、行动(awareness, comprehension, conviction and action, ACCA)。因为人们对新产品和新观点通常比较陌生,广告的作用便在于引起公众的注意和认识,在市场紧急如此发达的今天,广告的作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及中国产品已走向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外国产品和企业走入中国市场,广告翻译就日趋重要起来,它是中国走向国际市场并接受外国场品及外国文化的直接途径。所以,本文从文化比较的角度就广告翻译的对等问题作以分析。

二、语用对等的概念

翻译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语言的转换,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而翻译实质上是一种跨文化劳动。在进行广告翻译时,译者必须充分考虑译文读者即广告目标受众的接受能力。当中国的产品要走向世界时,对外广告宣传就必须了解广告地的广告规范,消费心理特点和文化氛围等因素,以便有效的发挥广告的作用。因此,广告翻译必须以功能对等为准则,即:一文于原文有大致相同的宣传效果,信息传递功能和移情感召功能。另一方面,广告翻译要注重三大要素,即广告的视觉形象,听觉形象以及广告标题的专页。其目的就是要以译语语言的独特形式去吸引读者的注意,激起人们的兴趣,从而收到广告的功效。例如万宝路(Marlboro)香烟广告的标题句:

“Come to where the flavor --- Marlboro county”. 光临丰韵之境----万宝路世界。

由于不同语言文化间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对同一语言信息的理解也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同样,身为某一文化群体喜爱欣赏的信息未必能得到另一文化群体的青睐。因此,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一则很优秀的广告对其他民族的读者来说未必就是成功的。对一则商业广告,如果依葫芦画瓢,简单地译成另一种语言,就不一定能达到原来的效果,有时甚至适得其反。由于广告侧重的是效果,广告翻译标准则应为功能对等基础上的等效原则。这也是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Nida)对翻译本质的认识――“翻译就是用接受语表达源语信息的最近似的自然语等值。(首先是意义方面,其次是在文体方面)实质上是思维信息的转化。”他后来提出的“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是从交际学方面探索翻译中的对等问题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他给“动态对等”所下的定义是:“最切近原语信息的自然对等。”并进一步解释说在上述定义中有三个关键术语:1.对等――对原语信息而言;2.自然――对目的语而言;3.最切近――尚属两者的结合,以达到最高度近似。“动态对等”的理论基础是“效果对等”的原则,即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作的反映基本一致。后来为避免“动态”一词引起概念上的混淆,奈达将“动态对等”改为“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而社交语用的对等翻译则是为跨语言、跨文化的双语交际服务的等效翻译,它的目的是让读者领会原作所要传递的信息。因此,译文并不一定拘泥于原文, 而是顺从读者的文化习惯,变洋为土,东西互通。以使其符合译入语国家消费者的口味和购买心理,达到促销产品,赢得顾客,开拓市场的目的。

三、从文化对比的角度看语用对等

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文化,对于经济类广告,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应该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语言特征。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其语言外在的特征有很明显的区别。

1.词汇方面。在广告文本中有关词汇造词(coinage), 错拼 (Misspelling) 和借用外来词等是非常多见的。在翻译时会平添很大难度,需要译者高深的语言功底和灵活的处理技巧。

2.句法特点:英语是表形语言,汉语是表意语言。英语中句式变化就比较丰富。在广告文本中一般多用简单句,少用复合句。比如:无锡胜景, 先睹为快!The sooner you see. The happier you will be.有时也频繁使用疑问句和祈使句。比如:Put it all behind you.Honda Civic Wagon 一切都抛诸脑后。本田汽车公司。此外,妙用分离句几乎是广告英语所特有的。即用分号,破折号,和句号连字号等将句子分割成更短的结构,也就是把句子分割成了更多的信息结构单位,增大了信息量。例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In heaven is paradise; on earth are Suzhou and Hangzhou. 另外,广告英语中在考虑时间、空间、费用等因素为达到最佳宣传效果也常用省略句。例如:《环球》杂志征订广告,一册在手,纵览全球。The Globe brings you the world in a single copy. 习惯用语、成语、俗语、谚语、典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人民在认识方法、心理状态和文化积淀方面的差异。

3.修辞方面。在广告翻译中往往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以增强吸引力。比如拟人,比喻,双关语,反复等。汉语用词多华丽,英语用词求简洁。汉语行文讲究声律对仗,用字凝炼含蓄、追求工整匀称,音韵和美。

文化差异。中西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中国文化以人本为主体,西方文化以物本为主体。从性质上分,中国文化属人文文化,西方文化属科学文化。不同的历史造就不同的文化。文化心理文化认同都有区别。在中国文化中被认可的好的事物在西方文化中未必就有一样的理解。 曾经有一款牙膏产品命名为“芳芳”,取芬芳芳香之意。英文翻译简单的按拼音翻成Fangfang, 未曾想在英语中就有这样的一个单词fang,意思是犬、毒蛇等的大尖牙。这样的牙膏让老外躲都躲不及,更别说销售了,其后果可想而知。

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指不同民族由于长期积累沉淀而形成的一种对人队物的评价性的观点。它体现了人的价值取向,外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并形成稳定的思维定势、倾向、态度,影响着广义的文化演进过程。一般说来,一定的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对其个体的行为、观念、倾向、态度和观点起着一种范导作用,为人们解决各种问题,为满足个人的物质需求、心理需要以及社会需要提供一些价值原则。而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广告创作也应同大众的价值观念相融合。比如时下很流行的有关食品和消费品的广告中,“绿色“纯天然”、“100%全棉”等字眼,便是迎合当今人们崇尚回归自然的价值观。

思维方式。在思维方式方面,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西方人重利轻义。所以中国的广告在“诱”性上突出人与人的情谊情感,营造情感的氛围,以情、义打动消费者,比如礼品广告,常以传统的美德、常人的情感感化、打动消费者;而西方的广告在“诱”性上突出给消费者的“利”,以实惠、便利与服务吸引消费者。以“变简单、轻而易举、便捷”等字眼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一般来说,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强调整体性,重视综合性,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重视个性。中国文化重群体意识,普遍做法是“随大流”、“迷信权威”和“名人效应”。大多数人认为对别人有益,就会对自己有益。权威和名人的意见很有分量,一定不会错。所以中国的商品广告中就有“家家都在…”、“人人都在…”“今天你…了吗?”以及许多名人在做一些与自己从事的行业无关的商品的广告宣传。西方文化则以个体意识为核心。非常崇尚个性,讲求我就是我,强调自立、自强、自尊、自主,追求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广告中类似special for you的字眼出现频率很高。另外,东方人的思维突出或求大同存小异,西方人比较主张标新立异。中国文化讲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求循人以达天,体悟天道;在国人眼中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好东西。因此,广告中会经常出现类似“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文字,广告者也经常特意制造一种凝重的历史感以吸引消费者。西方文化讲天人对立,征服自然,主张先向外探究自然,在对外界自然有所认识了解之后,再回过头来衡量和决定人生意义和价值。他们对改进、创新持积极态度,他们相信,人类总是在自我改善,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好。因此,他们更愿意接受变革,如革新的产品、新产品和新型服务。“ the latest, new ,fresh” 等词大量出现。还有,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注重意会,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注重直观。中国的广告努力为消费者营造优美的意境,美妙的想象,而西方的广告则以直观地事实或科学的数据打动消费者。Maxwell 咖啡广告足以说明这一点:

Good to the last drop. 中文译为:“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令人充满遐想,产生购买欲望。

由于有诸多的语言文化差异,语用对等翻译难度的确很大。但是我们可以以“功能相似,效果相同”的标准,根据“强化功能,突出效果大胆创新”的策略原则,可以通过仿拟法、归化法、移情法等来加以处理,灵活机动地对广告原文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甚至改写,以使其符合译入语国家消费者的口味和购买心理,达到促销产品,赢得顾客,开拓市场的目的。

四、结语

广告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是促销产品,赢得顾客,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而在向国内消费者介绍国外产品时,而在向国外消费者介绍国内产品时,如何成功地对广告进行语用意义的翻译就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在英汉广告的翻译中,我们既要注意两种语言各自的规律,又要注意其文化差异,使译文具有和原文同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符合目的语消费者的文化传统、消费心理,进而被他们所接受。为企业的发展赢得更多的商机。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韦克难:消费心理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3]杨志侯树森:国际营销产品策略[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4]苏淑惠:广告英语的文体功能于翻译标准[J].外国语,1996,(2)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范文3

2、农民阶层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农业生产积极性受到毁灭性打击;

3、一昧地追求重工业部门的发展,而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等部门的发展;

4、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规律,限制了自由贸易,严重偏离了列宁最初的建设思路。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范文4

“北京共识”(BeijingConsensus)。2004年,时任高盛公司高级顾问的乔舒亚•库珀(JoshuaCooper)在向英国伦敦外交政策中心提交的一份调查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北京共识”的表述。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创新经济理论。即将创新视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②经济指标多元化。即国内生产总值(GDP)不再是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和分配公平问题亦更为重要。③经济安全理论。即国家经济秩序的维护依赖于独立的政策决定权和金融自。

既然我国采取渐进式的经济转型模式,那么我国的经济转型则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一方面,从宏观上讲,我国经济转型大致经历了两次历史选择。第一次是由旧中国脆弱落后的市场经济向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转型,从而奠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工业基础。

第二次是由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转型,从而在国际化、现代化的浪潮下,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并兼顾着本国的实际。同时,从经济转型的绩效上看,中国没有走苏联的老路,而是逐渐摸索并探索出了一套特有的经济转型模式。事实上,“中国模式”也好,“北京共识”也罢,问题的关键便在于中国的经济转型没有受到西方传统观念的束缚,而是扎扎实实地建立一套可行的经济转型模式。最后,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经济转型不仅仅彰显了本土特色,还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模板。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范文5

武术市场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机制(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为基础,使武术的各种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武术市场化的实质是市场机制作用增强的过程。市场机制的作用越强,市场化程度越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武术必须进行改革,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对于武术市场化,一些学者却持不同看法,认为武术不能市场化,由市场主宰其生存;即肯定、接受市场与市场机制的存在和作用的现实,却排斥市场化的可行性。

武术本来就存在市场,何来武术市场化的争议?原因在于,一些人士认为,以经营为目的的市场交易,会导致一切以经济利益为中心,从而损害武术的健康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和现代体育自身发展的规律,都要求将市场机制引进体育事业的发展,按市场取向进行深化改革。然而,体育提供的商品,是一种介于“公共品”和“私人用品”之间特殊的“商品”,它在体育运动规律的制约之下,并不完全服从于一般的经济规律,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所以,体育只能有条件、部分地实行市场化。

在强调国家宏观调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武术市场化不是将武术全部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而是将能够进入市场,实行商业化经营的部分,即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效用的领域,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使武术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而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武术领域,还得依靠国家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

反对武术市场化者,除对市场化的理解存在歧义之外,认为计划经济时代产生的“举国体制”优越的观点,亦十分普遍。“举国体制”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它仍有集中力量办体育的优势。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举国体制”所依存的社会环境已发生变化,它也面临着适应市场经济的问题,也要引进市场机制进行改革。所以,以“举国体制”的优越,而反对武术市场化者,从根本上难以立足。

在肯定武术市场化的同时,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将武术市场化扩大化,简单地将武术市场化等同于经济转型期武术的改革与发展;二是将武术市场化缩小化,将武术市场化理解为市场开发。市场开发是武术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与重要方面,但并不等于市场化改革与发展。武术市场化改革,带来了一场从宏观的政府管理到微观的市场运作的观念革命,其实质是将市场运行机制引入武术的发展领域。

武术市场化与武术产业化都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出现的新名词,二者都有向市场经济方向转化的含意,以致经常出现相互替代的现象,但这两个名词的内涵不尽相同。武术产业化是用产业运作的方式来发展武术事业。调节产业运营的基本方式有计划、市场以及计划和市场相结合三种方式,市场调节并非唯一途径。武术市场化是指在武术经济运行过程中逐步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而武术产业化是在组建武术产业部门的基础上,用产业运作的方式来经营武术。武术产业化是武术市场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者有密切联系,但不是同类概念,不能等同、替代。由此可见,武术市场化不等于武术产业化。

产生于农耕文明背景的中国武术,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间存在着割舍不断的天然情结。然而,20世纪末以来,武术的市场化改革与发展却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重要缘由在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

从建国到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经历了四十余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此种体制下,整个社会的人、财、物资源是按照行政指令,通过指标分解、调拨,由政府预先编制的计划来配置的。这种高度集中的体制,在建国初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越来越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桎梏。

从社会经济形态来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一直是一种“短缺经济”,企业的生产按计划指标执行,无需考虑产品的销售问题。武术事业亦是如此,文化生活的贫乏,使人们对武术运动投入极高的热情。然而,今非昔比,“短缺经济”早已被“过剩经济”所取代,面对高科技的娱乐产品和西方现代体育项目的冲击,武术市场的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武术要寻求发展的空间,就必须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主动地适应市场。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门的再度打开,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浓郁的体育商业气息,使生活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观众耳目一新。奥运会、世界杯、NBA,职业拳击等各种赛事在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炒作之下,走进人们的娱乐生活。西方体育市场化运作所带来的繁荣景象,引导着武术的发展路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武术融入国际体育大环境创造了机遇。在武术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中国加入WTO,为武术参与国际体育市场竞争,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开放的环境下,武术不可能脱离世界体育而单独前进,它注定要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在体育市场化的舞台上绽放出东方体育的独特魅力。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范文6

【关键词】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趋势

一、“举国体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竞技体育实行的“举国体制”,是一种为实现国家目的,调动和集中全国力量对竞技活动实行国以国家机构高度统一管理体制的简称,即国家管理型体制,由国家一家来办竞技体育,社会基本上不参与。“举国体制”是在计划经济的历史条件下,集权于体委,对体育实行独家领导和管理的模式。

“举国体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为适应我国的经济社会基本国情而诞生的产物。以后全国上下各级体委重新建立起来,中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等体育行政机关开始重新运作,标志着中国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举国体制”正式形成。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的体育事业基本步入正轨,同时与时俱进对“举国体制”进行初步的改革。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竞技体育开始在世界体坛显示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选手不断在亚运会和奥运会冲金夺银,显示出强大的实力,中国开始迈入体育强国的行列。

1993年的全国体委主任会议制定下达了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确立了90年代体育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即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体制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育体制转变,逐步建立符合现代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自我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二、“举国体制”的影响

正如上文提到的,“举国体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中国踏上建设体育强国之路,不能没有“举国体制”的功劳。从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历届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的斩获的众多奖项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的竞技体育更是攀上了一个高峰,令全世界为之瞩目。实践证明,“举国体制”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分散体制相比,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然而,作为特定历史产物的“举国体制”自诞生之日起便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在全球化和市场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其暴露出的弊端愈发和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

1.管理权限过于集中、各级组织权责不明

我国当前的竞技体育管理组织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实行高度集中的政府管理体制,决策机构高度集中。它忽略了社团、俱乐部的自主决策,过分强调体育组织和个体执行指令计划的责任和义务,忽视了他们自身产业生产者的身份,忽视了各体育组织和个体在微观体育管理决策上的权利和利益,忽略了他们在微观决策中的主体地位。社会群团组织、体育实体机构(如俱乐部等)与地方体育行政机构一道接受着国家体育行政机构的垂直管理,而在实践中他们的利益往往被忽略了。这样就使得体育管理宏观和微观决策的有机联系受到影响。

2.管理制度、法规不健全,法制化程度低

在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当前可供利用的制度、法规较少。现有法规以《体育法》、《宪法》的相关条文为基础,配合有限的行业管理规范、制度、条例共同组成,但多为行政法范畴,处罚力度十分有限。对民事、刑事法规中的相关适用法律条款的应用尚不广泛。法制化环境未完全建立,依法办事还存在很多困难。

3.资金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化程度低

我国竞技体育长期以来实行的“统包统配”体制给市场经济的介入制造了不小的障碍。“计划由国家统一下达、经费由国家统一下发、运动员由国家统一招收、运动员退役由国家统一安置”的传统做法虽已逐渐被打破,而这一思想的烙印却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了重重阻碍。到目前为止,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仍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要支柱,社会经费所占比例较小。

三、未来“举国体制”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正在经历一个深刻的转型时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体育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轨道上来,体育事业的发展从粗放型转变到集约型道路上来,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体育事业工作的基本思路,更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国家不再包办一切事务,将办体育的权力交给社会去行使,充分发挥基层单位与个人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国家行政机关只进行宏观的决策、协调、监督,将宏观与微观的管理结合得更紧密、更完善。体育已被定位为第三产业,不再是福利型的事业,因管理体育的方法不再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经济、法律、行政三种手段的结合将是国家管理体育的主要方式。

过去的条块矩形的体育管理组织结构将向垂直分化整合的组织结构转化,分化即国家精简放权,整合即国家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过渡,这样减少了同级的地方政府对体育事务的干预,又有利于我国管理体制向国家与社会共同办体育的综合型体制方向发展。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因而多元化的管理体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继续存在,在经济发展的地区,社会办体育将占主导地位,相对而言,较贫穷、落后的地区,国家行政机关将继续行使主要权力。

机构设置方面,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等社会体育组织不再有名无实,它们将各自被赋予管理社会体育的权力,管理中心不再存在,各单项协会成为责、权、利统一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负责体育项目的一切事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是现阶段发展竞技体育事业的必然。为了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扩大竞技体育的社会影响力,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在保持传统项目优势的同时,加快竞技体育改革,着力提高薄弱项目的竞技水平,是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秦椿林,张瑞林.体育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