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办企业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校办企业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校办企业管理办法

大学校办企业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控制

自从2009年以来,我国教育产业化越来越说呢如,教育事业已经发生了快速发展。当前在各高等院校已经形成了以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为主,以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为辅的办学体制。但是在市场经济下,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也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面临着更为复杂化的局面,风险性越来越大,已经有人预测我国高等院校将在20多年后绝大部分走向破产。在这种情况下,深入研究我国公高等院校发展中可能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及其控制措施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1、我国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的特点

高等学校在我国归为事业单位,其在经济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并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既接受国家拨款又可按国家标准收费,同时具有自身的社会公共职能,如为国家培养人才等。同时从经济学角度,高等院校仍可视同企业一样,通过自己的劳动,与社会各部门的劳务交换得到收入。因此高等院校就不可避免地相应承担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同时在当前高等院校风款圈地的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只要高等院校实施扩张战略,扩张性财务风险就会客观存在,其客观性及风险程度的大小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或个人好恶为转移的。这是因为高等院校扩张受系统性和非系统性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诸如政策法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系统性因素的变化,以及高等院校自身的决策、管理、控制和人员素质等非系统性因素的影响,致使扩张性财务风险存在不可避免性和客观性。因此,高等院校财务风险控制也应及时考虑到客观性,应站在各方面合理进行控制。

2、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办学规模无限制增加

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我国高等院校在扩大规模没有政策、制度进行规划和制约,导致部分高等院校在走扩张之路时,在自身无资金能力建设时,在没有对其贷款项目和经济承受能力做充分的估计与规划,盲目、迅速增加贷款,扩大学校规模,导致负债总额太大,超出其经济承受的最大能力,导致学校年资金使用成本成几何倍数增加,最终导致高等院校贷款风险大规模暴发。

2.2 办学效益越来越低

近十多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规模发展迅速,学生收费、科研经费、经营收益、企业捐款等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高等院校办学的自进一步扩大,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增强,特别是部分规模较大的高等院校,拥有较多的沉淀资金,其投资规模已经迅速发展。但是当前有的高等院校对外投资一旦立项就抽逃资金,有的对外投资收利息而不分享利润,有的将借出资金当对外投资处理,有的重大投资没有经过专家的科学论证,或是不通过学校领导班子的集体研究决定,投资存在着盲目性、草率性和个人独断性等。这些种种问题的存在虽然有其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主要的是没有一个对办学效益的管理机制,既没有明确高等院校是否可以获得办学效益,也没明确办学收益的比例。

2.3 会计制度与会计核算滞后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监督制度不到位;(2)授权制度不明,权力使用失控,少数“不自觉”的人趁机钻“空子”,揩国家的油水,违规从事金融业务,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贪污、受贿等经济案件时有发生,给学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3)资产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产生账外资产的现象,造成学校财产流失;(4)内审机构设置不科学,职能难以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只停留在对单位一定时期内发生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复核和审查上,以及对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形成一种事后审计的模式,对经费的开支起不到事前控制的作用。

2.4 缺乏对风险的预警控制

随着我国加入WTO,境外资本、民间资本介入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必将使我国的教育处于冲突与融合、对峙与整合矛盾状态之中,高等教育国际间的竞争性将越来越突出。由于国外名牌大学具有办学资源优质、办学经验丰富的优势。民办大学具有专业新颖、待遇优厚的优势,势必使国营的高等院校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造成高等院校人才的大量流失、学生就业率低下的局面,高等院校面临着兼并甚至倒闭的可能,这将给高等院校带来潜在的财务风险,在些方面的潜在风险控制也需提请政府和高等院校管理者注意。

3、加强高等院校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3.1修订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是199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余及其分配、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事业单位清算、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等财务活动,作了比较全面、系统、严格的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最顶层的制度,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遵循的基本法规,也是制定事业单位各项具体财务制度和办法的基本依据,因此我们建议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修订中引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将会计核算基础由收付实现制为主转变为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为教育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会计信息。也是加强财务管理和防范财务风险的需要。引入权责发生制体现了价值管理的要求,有利于各单位加强资产和财务管理,化解财务风险。同时满足实行成本核算和推进绩效评价的需要。

3.2 健全和完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

为此满足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现行高等院校会计制度改革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修订核算基础,采用修正权责发生制,即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的方式改革现行的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模式。(2)坚持预算管理,保证高等院校作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特性,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导向作用。保持项目核算,高等院校资金来源渠道多样、教育项目和科研项目等专项多,必须在日常会计核算中同时进行项目核算才能完整体现高等院校财务状况。(3)执行收入与支出配比原则,高等院校中无论是预算或核算都必须坚持收入与支出配比原则才能正确体现其财务状况。

3.3 健全我国高等院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通过对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综合分析,获得经济实体可能出现的运行波动和风险情况的信息,籍以度量某种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并进行超前预测的系统。建立高等院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目的在于满足高等学校发展管理的需求,争取竞争优势,合理安排经费预算,适度控制负债规模,加快资金调度与周转,揭示隐性财务风险按现行的高等院校财务会计制度,可用以下指标判断高等院校财务风险:(1)反映支付能力指标:包括现实支付能力和潜在支付能力。现实支付能力越强,应付突发事件和市场变化能力就越强,即高等院校的财务风险越低。(2)反映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学校累计负债总额、债务保障率、本期偿债能力等。(3)反映获利能力指标:事业结余收益率(越大越好)。投资收益率(越大越好),成本收入率(成本/事业收入,越小越好)。(4)反映发展能力指标:学生欠费率、招生增长率(越大越好)、学生就业率等。总之,高等院校风险预警指标是一个多元化系统,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财务与会计收据分析比较各项指标,检查监督学校发展中的财务风险。

3.4 建立高等院校投资风险控制措施

一般来说,投资收益与风险往往成正比,投资的收益率越高,风险就越大。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高等院校对外投资项目论证、评议制度,要保证高等院校对计划投资总额、投资项目的管理情况、投资项目的收益分配情况等内容进行充分论证。同时要引导高等院校校办企业真正走入市场按照现在高等院校与其校办企业管理体制,其两者之间产权关系不是很明晰,在管理机制上事企也没有完全分开。在这种管理体制下,要保证高等院校对校办企业投资风险降低是有困难的,因此,建议修改现行校办企业管理办法,明确学校以出资者身份进入市场,作为投资者享受权益。企业资本投入不能只有学校一条渠道,可以内引外联,多渠道筹集。企业不仅对学校负有保值增值责任,而且对所有投入资本都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使校办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法人。

总之,财务风险研究的本质就是在于通过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研究,对财务进行风险管理,以达到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我们结合我国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高等院校财务风险、风险控制的研究,从而建立自身的风险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 郑萼.关于高校贷款风险防范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5,(1):77-78.

[2] 李建勇、张彦开.高校贷款的风险控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46-48.

[3] 杨周复、施建军.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