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小学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近代小学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近代小学教育

近代小学教育范文1

关键词:教育教学;差异;不同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215-01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广泛应用,是教育事业的一次革命。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质量,并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基本特点、基本模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顺应时展的需要,积极落实新课标,大胆探究,锐意进取,充分利用现有教学环境,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模式

1、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

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其他教学媒体有机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投影、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的演示来配合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做到及时反馈、引导,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多媒体课堂演示教学既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得以发扬,又弥补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这一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准备、教学技能等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在使用时,应注意:怎样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使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怎样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主体”;如何根据多媒体的特点,设计有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课件和电子教案。

2、多媒体自主化学习教学模式

是指多媒体网络教室或者开放式CAI教室,利用系统的多媒体CAI课件个别地、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系统学习的形式。

这种方式的学习过程具有如下特点:学生接受多媒体信息的刺激;学生以人机交互方式参与学习;学生在超媒体结构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主要依赖教学系统本身的指导和导航系统进行学习;学生依靠自我评价和反馈信息控制学习的进程。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控制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为学生编制学习软件,或者通过教学软件的设计来间接控制教学过程。

3、计算机情境虚拟教学模式

是指用虚拟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虚拟教室、虚拟情境,使学生在一种身临其境下进行学习、训练的形式。其最大的优势是让学生如临其境,融入其中去感受、体验现实生活。这现实生活虽不是用实实在在的实物构成,但却可见、可动,甚至可吃,达到十足的仿真效果。仿真实验课件入机交互界面接近真实实验,学生可以操作任何东西,而不必担心损坏物品。

4、因特网远程教育教学模式

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普及,“全球化的网上教育”是世界教育界的一个热点,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在国内外蓬勃发展。远程教育是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和实现学习化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计算机技术在现代教育中最具影响的应用之一。这种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远程教育,尤其是基于Internt的远程教育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信息的提拱者,采用HTML、VRML、Java等语言组织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动态三维模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编写教学课件,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则通过浏览器以主动探索的方式学习,从而在与外界交互的活动中来获得与建构新的知识。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要转变观念,强化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认真学习多媒体技术,自觉采用幻灯、投影仪、VCD、课件、鹏博士、维美学堂等教学设备和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1、对于“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的应用

中学生的注意力极易不集中,上课时一味地讲,难于吸引住学生。我在讲解完一个内容后,就放与这个内容相关或相同的VCD光盘给学生看,加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当然,播放VCD光盘时我特别注意时间的控制,因为如果时间太长,学生兴趣点转移,容易疲劳,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一般采用“讲、放”结合的方法,讲一段,放一段,有张有弛,充分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CAI课件是近几年教学中涌现的最为先进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具有超文本的特点,可以上下、前后、左右交叉链接。CAI课件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生动地丰富地再现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扩大了学生认知的时空,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新的途径,比如上《美“挑战者”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前,让学生从网上下载、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看一些图片,如航天飞机的外形,熊熊的火球,坠毁时的火焰,麦考利夫的照片等。这样,加强了直观效果,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

2、对于“多媒体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

我采用“内容——目标——媒体”三维选择模型,设计好[目录]、[读书笔记]、[录音]、[资料检索]、[邮件]、[学习导航]、[操作指南]、[媒体库]、[退出]等项内容,又设计了[导语]、[导读]、[朗读]、[作者]、[小结]、[扩展]、[训练]等子项内容,让学生自己操作,自主学习。如阅读指导、形成性练习题的训练、单元测验等都可用这种教学模式。

近代小学教育范文2

学校改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对学校现实状况、预期目标、可能条件、主要阻力综合考量。在已有的学校改进活动中,人们经常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通过教育教学思想的创新实现学校改进,二是通过管理思想的更新改进学校,三是通过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以提高学校效能。三种类型大致可以归为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三种创新途径。三种类型各有优势:教育教学思想的创新是站位最高的一种改进活动,其预期收益也最大,但由于它的难度大,持续的时间长,因此要承担更多的风险。管理思想的更新可以借用商业企业管理的一些思想和做法,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但这种改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商业企业管理与学校管理之间的关联度问题,一些企业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未必适合学校。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的技术改进日益成为学校竞争的主要手段,也自然成为学校改进的突破口;但是,由于技术改进的关键不仅仅是如何引进技术的问题,而是如何将技术与学校办学的理念相结合、并转化为学校实际的教学与管理优势问题,因此技术改进必须依赖于前二者,尤其是办学理念的创新。

随着学校改进的深入,学校办学效益和质量在不断地提高,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现实中人们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学校改进轰轰烈烈,但另一方面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教育生活质量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观。调查显示,教师目前的生活质量不高、生理耗竭和职业评价衰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甚至有近六成被调查者有生理耗竭现象。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虽然不及其他学段教师严重,但职业倦怠现象也是非常普遍的。有人对辽宁省大连市和铁岭市进行专门调查研究发现,小学教师中有21.6%的人存在高职业倦怠特征。[1]与教师职业倦怠紧密联系的是学生的学习生活(受教育生活)倦怠问题。虽然学校教育在不断发展,学校改进在持续深入,但学生与教师一样,未必能够通过学习而获得更多的快乐。最新的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感受比较大,以教育比较发达的北京为例,学生中,有14.8%表示对学习“不喜欢”,有47.5%表示“疲倦”,有20.7%的感到“枯燥”,甚至有10.2%表示“绝望放弃”。[2]坦白地说,虽然学校在持续改进,但教师的教育生活与学生的受教育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改观,因此有必要在继承原有改进理念的基础上,将学校改进的重点进一步指向师生的日常教育生活。

基于日常教育生活的学校改进还有以下两点理由:第一,无论是价值引领,还是管理变革,抑或是技术提升,最终都要落实到人,都要依靠人的变革。而人的变革最终要落实到人的生活,教育变革的基点只能是一个,那就是这种改进必须和师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必须能够改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生活。否则,外在于他们生活本身的任何改进举措,都难以持久地发生作用。第二,生活与教育有天然的联系,改进教育必须从改进生活入手。从广义上看,教育就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人是在一种生活中接受教育的。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教育,有什么样生活就有什么样教育;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所以,没有生活的变革,期望达到理想的教育改进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理想的学校教育生活的基本特征

理想的学校教育生活具有诸多特质,但最核心的要素应该有两点。第一,它应该是一种师生“向往”的生活。生命的活动构成了寻常的生活,它外在化地表现为各种“事情”,但这些“事情”不代表生活的本质,其根本在于一个生命体内在的“向往”。如果缺乏生命的向往,那么生活就会因为“没意思”而显得单调而无味。教育生活更是这样。教育生活由教师“教”的生活和学生“学”的生活构成了一个互为一体的活动方式,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生活中同时起到主体的作用。就教师而言,教育生活的核心是启迪青少年智慧与灵魂,为青少年一生幸福奠基;是用爱来交换爱,以智慧启迪智慧,以人格影响人格。当教师怀着这样的“向往”(也就是持续改变教育生活的各种愿望)去教书育人的时候,这种生活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育生活。如果仅仅以教育为谋生、甚至谋利的手段,这样状态下的教育生活就是在疲于奔命或敷衍了事,教师也就永远无法享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就学生而言,理想的学习生活应该带有这样的“向往”: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怀着对知识的渴求,怀着对高尚人格的无限向往,在教师的帮助下,去探寻和改造未知世界,去努力地追求幸福和传播幸福。理想的教育生活包含高质量的“教”的生活和“学”的生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第二,这种生活是具有自主性的、创造性的、幸福的生活。与生俱来的生命力是向上的、积极有为的,但是由于受到现实中各种诱惑的蒙蔽和习性的干扰,人的生命力有时候又会逆转直下,与生命意义的走向背道而驰。因此,人的意义就在于追求符合生命本源的、积极向上的生活,学校改进也就是要实现符合师生生命内在要求的理想的教育生活。这种教育生活具有丰富的内涵,但主要体现在教育生活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幸福等特质上。首先,自主的生活回答了谁是教育生活的主人问题,正确的回答应该是:教师是“教”的主人,学生是“学”的主人。自主性的教育生活要求学校要解放教师、教师要解放学生、学生要解放自己。其次,教育要实现人的价值,而人的价值的最高形态就是创造。什么是幸福的、快乐的、成功的、完满的教育生活?标准应该很多,但核心是创造,通过师生的创造性活动,感受深刻而快乐的体验,从而赢得尊重,获得尊严感。再次,幸福的教育包括教育生活的幸福和通过教育生活而走向幸福两层意义。幸福需要物质条件作为保障,但光靠这些是不够的,尤其是在物质条件日益改善的今天,必须提高师生感受幸福、享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教育的幸福更多的是通过教育而获得的内在的幸福,是创造幸福和体验幸福能力的有机统一。

三、创造理想学校教育生活的主要措施

实现自主性的、创造性的、幸福的学校教育生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但基本指导思想归于两点:一是解放,二是引领。解放就是释放师生创造自己理想教育生活的动力,使得师生内心向上的“欲求”不被压制,使得教学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引领就是要为师生指明发展的方向。根据这种“思路”,我校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以改善教育生活为核心的学校改进运动的。

1.加强价值引导,提升教师的职业境界

在物质条件不能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公立学校是不可能通过学校行为来改进物质待遇的),改进教育生活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价值引领,改进教师的职业心态,提高教师的职业境界。从根本上说,教育是人类的灵魂事业,它不是市场行为,一个真正教育者(注意不是一个开办学校的办学者,而是教师)不会是一个以教谋私的人。因此,我校坚守理想的教育职业的价值核心――奉献,并坚持对教师进行不断的价值引领。通过对“教育就是奉献”这个命题的理解、商谈、辩论,使得教师普遍认识到,奉献是教师职业最大的特征,是获得教育幸福的源头,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不应该以教谋私。为有效提高教师职业境界,我们基本同意教师职业境界四层次划分[3],引导教师以此为标准主动与自己的思想意识相对照,发现自己所处的教育境界,通过自我反省,有意识地由前两种境界向后两种境界转化。

为增强学校价值领导,学校还重拾尊师重教的传统。但提出尊师重教,并不是单纯号召社会都来尊敬老师(这不光是靠学校就能做到的)。我们在倡导学生尊敬师长的同时,重点是强调教师的自尊、自爱、自新,其核心就是教师的自我唤醒,用真正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提升自己。

2.尊重教师的已有智慧,引领教师创造新的教育生活

学校改进需要专家引领,但必须以教师为本,因为教师才是学校改进的主力,是教育改进的智慧源泉。尊重教师除了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之外,还要落实到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上。我校在教师校本培训时,非常注重教师实践智慧的总结和梳理,力求教师智慧的提升和共享。经过梳理我们总结出高智慧教师的七条经验,即:向学生表达出高度期望;尊重差异;鼓励多样化学习;师生平等有效沟通;鼓励自主学习能力;及时反馈;强调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些原则,成为我校教师的共同财富。

催生教师尽早成熟,除了要不断总结教师智慧之外,还必须善于引领教师有创造性地工作。教师工作很平凡,但却未必简单,它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但现实中许多教师之所以年复一年地重复昨天的故事,形成职业倦怠,就是因为内在激情与生命冲动的丧失。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劳动,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角色,从教书匠向反思型、研究型教师转变。为此我校在校本培训上不断创新,除了校本学习、课题研究、以老带新等方式之外,还创造性地开办了青年教师读书会、教学创意小展示、班主任故事会等活动,旨在创建形成研究型教师的体制机制,改善教师的学习生活。

3.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幸福观教育

幸福需要创造,幸福生活也需要不断引领,教师与学生都是这样,因为这个社会的诱惑太多。为此学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通过讲座、读书、培训、调研等方式,帮助教师理解幸福与教育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幸福观和幸福教育观。其次,以改善课堂生活为核心,提高师生课堂生活的质量,以此增加师生的教育幸福指数。再次,以丰富教师和学生课余和课外生活为主,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不断形成“人人知幸福、人人谈幸福、人人创造幸福”的文化氛围。最后,开设相应的课程,引导教师积极看待生活中的职业倦怠问题,正确理解人生意义,做好每个人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不断提高职业倦怠的预防能力和自我矫治能力。

4.切实抓好学生的品行教育

学生是成长中的主体,是走向成熟的生命,改善学生的生活没有其他路径可走,关键在于改善学生的品行,使之形成良好的习惯。但这个过程主要不是一个“外铄”的过程,而是唤醒学生的内在“向往”,成为生命的自觉。为此,我校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根本,紧紧抓住“默化”这个唤醒手段,以品行养成为目标,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措施包括:第一,以尊重为前提,确保学生的心理安全。我们认为,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只有尊重才能唤醒学生内心的自觉,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具体要求教师自觉做到“三不”与“三让”:不当众训斥孩子,不挖苦孩子,不让孩子惧怕老师;让孩子获得成人般的尊重,让每个孩子体面地生活在集体中,让孩子学会根据道理判断对错。第二,强调无声的教育。教育是有形的,但更是无声的,我们主要在尊重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无声行为和高尚人格影响孩子,通过空间环境影响孩子。在空间布置上,不仅要求学校每一块墙壁会说话,还要让每一块墙壁能够与学生对话,在交流与对话中,促使学生的自省与自律。第三,真正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品行和习惯是外在化的主体意识,“默化”最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此学校开展了“承诺卡”和“亮晶晶”活动,收到极佳效果。该活动主要有两个核心环节:一是承诺,二是评价。所谓承诺,就是在每个学期初,教师组织学生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主动承诺改进目标和措施,这种承诺不是外在的强制,而是内在的自省自律;在自我承诺基础上,主要抓住多元评价工作,在评价中不仅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尊重学生的评价选择权,真正将自评与他评、单向评与综合评、即时表扬与积分奖励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9).

[2]申继亮.中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心理发展状况报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3.

近代小学教育范文3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高校英语 教育变革 教学改进

在信息技术中,大数据技术作为重要的变革内容,在社会各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信息化社会,全球一体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英语教学成为高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所以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的英语教学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教育变革和教学改进,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大数据时代的特征

在目前的信息技术领域中,大数据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已经覆盖了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也会已经离不开网络。在此背景之下,产生了大数据这一新兴的理念,而大数据也就是巨量资料,而大数据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海量信息的快速传播,各个信息平台上有数量巨大的、内容丰富的数据,但仅仅是巨大的数据量还不能称之为大数据时代,其本身具有的意义才更加的重要。当人们将数据平台上将信息进行挖掘应用,才能够将其真正的作用发挥出来。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大数据的应用现状

随着大数据在各领域中的应用,社会的大数据利用率也比较高。而高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也拥有大量的信息。而在大数据毕竟之下,高校的英语教学只有利用大数据技术,才能提升教学效率、质量和水平。但在目前的高校中,虽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予了高校教育新的生机,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和阻碍,也还将迎更多的挑战。通过对高校英语教学调查发现,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表现为信息化程度不足,没有能够对现代技术进行良好的应用。虽然这些问题随着大数据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总体来说,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还没有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必须及时的进行教育改革和教学改进,才能使其更加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变化。

三、大数据时代的高校英语教育变革与教学改进

1.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想要对高校英语教学进行变革和改进,首先就需要将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改变。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英语教师应该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出现,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为学生建构起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真实需求进行了解,从而调整教学措施。同时,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平台,使学生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并且能够更好的接受碎片化的知识。教师则可以通过合理的堂活动的设计,进行分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课外的时间,使用互联网资源开展课外课堂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

2.通过大数据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例如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都成为了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就能够通过这些技术长期的处于英语信息环境中,学生学习便利的同时,教师的教学也更加的便利。而且对于教育决策者来说,也有大量数据支持,使其更好的进行决策。这就需要将互联网大数据和具体的教学环境进行有效的结合,对具有时效性的教学进行计划,提升高校英语教学效果。对于我国的学生来说,英语属于第二语言,因此可以利用实践教学法,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其口语水平,在此过程之中,也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网络技术进行真实的实践互动体验。

3.对高校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学习其他的语言,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进沟通,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学习一门外语,也是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所以,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必须要能够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转变,避免过于的强调英语知识、书面语言的W习。传统的情况是中国学生对语法知识十分的熟悉和了解,考试成绩也往往是卷子的得分居高不下,但是没有良好的听说能力差,进行英语对话或沟通时,就出现了哑巴英语现象,知识虽然良好的掌握,但没有与之适应的语言应用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比需要进行有关生活的真实语言资料的教学内容,让英语在学生的生活中时刻出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社会的主要特征就是信息化、大数据。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通过大数据技术就能够有效的提升英语教学的精准性,不仅能够更好的开展英语教学工作,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想要高校英语教学水平,还需要了解大数据时代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方向,加快英语教育改革和教学改进。

参考文献:

[1]颜健生.大数据时代高校英语数字化教学的转型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15,03:79-81.

近代小学教育范文4

【关键词】创设情景、游戏课堂、说写授课

在小学学生的思想不成熟,辨别能力差,各方面的接受能力都比较薄弱,而且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这就导致学生的好奇重,容易分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正确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且还要时常的对学生加以鼓励表扬,保持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学生将自己心中所想的能够大胆的写出来,这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创设不同的情景增强小学语文的说写趣味

在低年级语文说话写话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天性,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语文的说写课程上,而且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学生们身上,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培养孩子的说写能力,进一步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低年级的说主要体现在说话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合理、是否可以根据一个词组或者一个词来造句子。虽然低年级学生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基本掌握了语言交际能力,并且在他们父母的教育和培养下能够熟练的运用口头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在进入小学以后孩子思想的不断成熟,幼儿时期的这种口头交际能力不能适应孩子的发展,只有进一步的提升才会满足孩子的需求。

对刚刚步入小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许多学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进一步的发展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学生能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在说话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有效的利用自己的策略来进行对会话,这不仅使学生对会话含义的理解逐渐的加深,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会话活动维持能力。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更多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情景,这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写作兴趣的关键,同时又是丰富学生思想拓宽学生写作思路的重要途径,而且还能不断的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索与发现,培植了“想写”意识,激发了“乐写”兴趣,培养“善写”能力。例如在小学学生的胆子比较小、不敢说话,尤其是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总是轻声细语、比较紧张、害怕老师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就是要消除学生害怕、紧张、胆怯的心理,对学生要多多的鼓励表扬,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玩耍,降低身份,融到学生当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孩子们的信心就会增强,才会慢慢的打开心扉,大胆的说话,更有助于激发学生说写兴趣。

二、将游戏带进课堂使得小学儿童产生浓厚的兴趣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刚刚步入小学的低年级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对身边的事物都有探索的欲望,这就导致低年级学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并且他们集中某样事物的时间很短,就算是认真的把眼光集中在某件事物上但也会受到玩性和不稳定性的影响,导致学生对事物的记忆时间并不是很长,而且还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小学教学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学生不太适应,比较怀念幼儿园时期游戏活动的美好时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游戏带进语文课堂,使小学生对语文的警惕性慢慢转变成浓厚的爱学性。所谓的游戏课堂并不单单的就是带领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活动,而是将语文教材与游戏互相结合起来,让学生与教师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说话写话能力。例如: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发展的阶段,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学生的思想比较丰富、思维比较活跃,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这是提高说话写话教学的质量根本。

其次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们玩“组词造句”的智力小游戏,所谓的“组词造句”就是指教师要将班级里的学生平均划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给每个学生分发一些卡片,让他们自己随便在卡片上面写上一个词组或者是一个生词,写好后由教师将它们装在盒子里并打乱顺序,然后让每组的成员依次上来选卡片,如果学生可以根据卡片上的词组或者生词进行造句,这就有机会进行冠军级的比赛,就这样按照游戏规则来选出最后的冠亚军,最后的冠亚军之赛就要求教师亲自出题了,但是出题的内容不能脱离课本,同时要在学生的范围之内,教师可以在拟题时时多加一个口头故事的环节,通过讲故事来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十到十五分钟的考虑时间,最后让他们自由的发挥,可以让学生根据讲故事的精彩程度进行投票选举,选出最好的学生。这样的做法成功的带动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而且还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语文所带来的不同趣味,这为小学生的说写课程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并且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能顺利的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每一项任务。

三、通过游戏对学生诱导让学生会说话

虽然大多的语文教学都将游戏引入到了课堂中,但是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意义。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仅仅就是创造了活跃的氛围,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对孩子说写能力的培养没有起到一点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会说话,能写话。学生想说话是提高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前提,学生愿意说话是培养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学生会说话是培养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这样一些学生的思想特别的丰富,想法非常的别致,但是却不能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一到说的时候就语无伦次、语意不清,不能正确的表达出自己想说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多多的进行游戏活动,首先就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让学生敢于说话,其次在孩子说话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出学生说话中的问题,比如说语句不通、用词不当等问题,最后就是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多多的练习,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会说话,为学生说话写话能力打下基础。

总结

总的来说 ,小学教育是教学的开端,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说话写话教学是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训练,尤其是游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说些兴趣,还能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写作打好基础,为学生未来的发展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尤婷.??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 学周刊. 2012(14)

近代小学教育范文5

关键词 教育过程 优化运行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Initial Study on Countermeasures for Optimizing Run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Modernization

DENG Hua

(College of Education,Yunnan Nation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031)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people are constantly dissimilated in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Education has become a tool to meet social needs, aiming at training standard talents. Worship of science by human has resulted in s utilitarian values and scientism in education orientation, ignoring the exchange of education with lif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ries to find out basic strategies for optimiza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run from the present existing problems in school education.

Key wordsschool education; optimizing run

教育过程是通过影响教育活动的性质和价值直接导致现实教育结果的教育活动,它并不是教育目标与教育结果之间的中介或形式,因而,教育过程的优化运行需要撰弃对教育过程结构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强调和对某一局部过程的特定突出,需要对各要素关系动态的分析,寻求各因素和各局部过程之间一种新的互促关系,最终建立教育过程优化运行的动力机制。

1 现代化进程下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有了人类的教育活动,也便有了教育过程。①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以过程的形式存在,又以过程的方式展开。离开了过程就无法理解教育活动,更无法实现教育目标,过程属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应试教育之所以受到批判,就是因为它忽视乃至无视教育的过程价值,以追求功利为目标。教育机构变成了加工厂,教育过程被简化为工厂操作的生产流程,所有的人被视为加工所需的原料,被制造成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教育就是为学生开设统一的课程,采用统一的灌输式教学,而不考虑如何使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课程内容被人为化的分割,有用的留下,没用的删去,学生在被动中获得知识,被塑造为理性化、知识化、单一化、规格化、标准化及集体化倾向的个体。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人类只看重如何运用手段来实现目的,却忽视甚至无视所实现目的的本身其价值是否符合人类的终极价值。一切教育目的都渗透着功利思想,人类的精神价值和情感遭到漠视。教育把人视为“物”,成为了“见物不见人”的教育,人被当做“工具”来培养,被当做“人力”来“生产”。教育的长度和广度得了增长,可是却以失去深度为代价;一切的教育活动只剩下了目的而没有了过程,成为了目的的奴隶。

2 学校教育过程优化运行对策分析

教育过程的优化运行,讲究的是要联系具体的教育内容和真实的教育情境,不能以谋求“功利结果”为目的,要时刻关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整合,要在“真理”与“幸福”之间谋平衡。②需要反对割裂的、片面的、机械的、功利的教育目的,而应当崇尚的是教育过程整体价值。

2.1 教育过程应以追求人的终极价值为目标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还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生活能力,对自身以及周围世界的认识水平非常低,由于梦和一些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出现,于是在人类社会中出现了关于灵肉分离以及神创世界等观念,接着也就形成了早期的图腾崇拜,这是最初的原始宗教的反映。当人类社会发展到后期,人们的研究开始走向自然、人本身乃至宇宙的时候,宗教体系和哲学思维渐渐融入了原始宗教,从而出现了以探寻人类生命意义与生命存在的价值体系。本体论就是古代哲学最早开始探讨的问题之一,本体是一种存在,是融合了世界运行的规律、最伟大的力量,人生意义及万物产生的最初原因等因素的存在。 教育的原初含义为“引出”。 柏拉图认为,现实中的教育不可能像某些人宣称的那样,能把灵魂里没有的知识通过各种手段灌输到灵魂中去,就好像瞎子的眼里永远不可能被植入视力一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关爱人的灵魂”,“使人的心灵和谐并达到完善”。③真正的、好的教育无法对人的灵魂进行植入,只能促使灵魂转向。生成性思维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发展不是仅仅通过知识的量的累积来实现的知识的获得过程,也需要达成接受、理解、内化和意义升华的整合,因此,知识是重要的,但绝对不是唯一重要的。

2.2 打破教育过程中的时空划分

海德格尔认为,人必须要继承过去的遗产,只要充分认识到“过去”对人类的发展意义与教育意义,人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价值。人的生命是在对话中获得的,这种对话指的是个体与自己的过去乃至整个人类的过去的交往。因此,每个人都必须承认自己的过去,并将过去纳入到自己的生命之中。④教育同样如此,要对过去的生命进行解释,将其纳入到教育系统中,并吸收到现在的生命中。将来内隐于现在,如果只注重过去,而割断了现在去将来的联系,现在也失去了自身的内容而走向崩溃。⑤

同样,任何教育活动的运行永远不可能只存在于一个教育空间内,而是在多个空间中进行转换,任意一个空间的形态都会对教育本身的进程与实践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会改变某些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空间的转换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的不同,更为关键的是,会对整个人类生存系统产生影响。在教育空间转换的过程中,人类社会的进程的整体构架就会发生变化,一旦人类的生存空间发生变化,就预示着人本身也会产生变化,空间不同就意味着世界不同,社会的发生、发展不同,这种差异会对世界的“存在”产生影响,而改变了“存在”就等于改变了人本身。

2.3 教育过程回归生活过程

人的存在的本来面目,是一种有生命的个体存在,真实的人存在的目的就是这些个人的现实生活以及为了生活的劳动,而这种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能动的发展过程。在马克思看来,人、生活、历史、存在、社会等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是由实践活动、劳动创造产生的,因而,他从实践活动、劳动的角度来理解人的存在, 把人的存在理解为一种实践活动或者是一种劳动。而这种实践活动是以社会历史为基础条件和实质,因为,社会历史不是抽象的、非现实的,因而还须从人的角度把握历史。教育不是抽象化的、自存的世界,不是外在于人的、自我封闭的系统,而是处于当下历史进程中的、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生成与改变着的活动领域。教育是一个由特定历史发展条件下的具体个人组成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的世界,而不是与人无关的活动。教育是人类在理想的维度上追求自我保护、自我发展从而增加更多的生存机遇的一种手段。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生命活动选择了教育活动。教育的内涵随时展又因教育学者的理论旨趣不同而不同,但从教育的使命来说,它总是或应该是关注人类生活和人类命运的,它总是应该与人的发展、人的未来和人的解放这一理想联结在一起的。教育是人的生活需要,教育在人的生活中,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是为了生活需要而建构的一种生活样式。

3 结语

正如,《学记》开篇所说:“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化”的过程就是一个教育过程,是在人文关怀指引下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人们可以真正享受生活的愉悦,探寻生活的真谪,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只有坚持教育过程中的“情感重于智力、人性优于物性”的人文禀赋,教育的目的和过程才能实现完美的契合。

注释

①柳海民.教育过程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16.

②郭元祥.论教育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生成性思维视域中的教育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5(9) .

③刘铁芳.走在教育的边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1.

近代小学教育范文6

作为我国古代学者的知识结晶,蒙学教材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宋元时期,工商业飞速发展、教育普及化程度高以及活字印刷对教材推广的促进作用,使蒙学教材的发展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无论是重视识音辨字的基础教材,还是重视知识培养的教材,抑或是重视思想教育的启蒙教材,都在我国蒙学教育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认真研究宋代蒙学教材,对当代教材的设计与编纂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二、当今小学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材应该以什么为核心等问题,都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识字教学方面,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在课文内容、单元结构以及德育与学习规范的教育方面都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第一,现在的课程教学注重人文性,因此各种版本的教材所选的课文内容也更多地突出人文性。为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选文出现了模棱两可的随意化倾向,不仅考虑到那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学传世经典,还担心新时代出现的特色作品不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和典范性。对此,笔者认为此类观点偏向极端,过于考虑学生的主观需求。对比宋代蒙学教材可以发现,当今教材对于应该给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上带来什么等方面,缺乏整体考虑。

第二,教材单元设置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形同虚设。现代教材,如人教版,设置了“主题单元”,使每个单元具有很强的人文气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但是,作为教师授课的工具,这些所谓的主题在实际语文课程的教与学中作用并不突出,甚至很多教师仍然选择按照传统的传授方法进行教学,人文色彩的渗透性太弱,单元分类流于形式。如何使单元结构的设置更科学,从而达到与教师的实际教学更契合的目标,如何更好地将单元设置的人文性目标与语言基础教育的工具性目标自然地结合,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第三,宋代蒙学教材中,知识的教授很好地融入道德教育和学习规范,二者相得益彰。而在现代,学生学习规范多是靠言语约束,缺乏效用。如何在教材中更好地融入道德教育和学习规范的内容,让学生真正把道德教育作为一个学习重点来对待,是目前小学教材迫切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宋代蒙学教材编写的特征

宋代蒙学教材内容非常丰富,教材在编写上灵活多样,既包含了启蒙综合教育性知识,又包含了识音辨字等基础知识,还涉及历史知识、诗词歌赋以及道德教育。总的来看,这个时期的教材非常全面,总结起来有四大特点:即汉字押韵、方便记忆;知识涵盖面广;注重伦理道德教育;注重语文的规范训练。

宋代蒙学教材的知识面非常广泛,而且既密切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又注重对学生的长远教育,包括《十七史蒙求》、伦理等许多方面。这些教材多采用四言韵语编写,不但方便记忆,还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正统教育思想。宋学兴盛,理学家非常注重伦理道德教育。“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例如,朱熹的弟子程端蒙所作《性理字训》,全书对人的认识和天理人欲等方面进行介绍,内容通俗易懂,易于儿童接受,得到广泛推崇。古人对儿童的教育首先就是道德教育,拥有健全人格的人才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宋代的道德教育值得现代人深思。

总的来说,宋代蒙学考虑到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并结合中国汉字的发展规律,在儿童识字学习中传播了良好的道德思想和日常行为规范,对于当今的小学语文教材非常有借鉴意义。

四、宋代蒙学教材对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启示

宋代的教材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方位培养。宋代蒙学教材在识字教育方面非常注重汉字的认识规律,结合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教育方法,用多样化的知识来扩充学生的认识广度,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有道德规范的要求以及学习规范的训练。而我们现在虽然在教学方向及教育总方针上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但是未能很好地通过教材落实到实处。

1.建立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语文不单单是一种工具,还是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语文教材在编写上要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语文素养,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语言文字教育;其次,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使德育在教材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教育在未来将会发展为终身教育,因此,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规范尤为重要。教材中应该有培养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学习的目标与内容,这是“核心素养”的要求,学生学会对知识的主动规范学习将会终身受益。

2.小学语文教材的改进意见

第一,在道德教育方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在教材中加入专门的德育教育单元,根据每个年级的状况加入相应的德育知识,做到“成才先成人”。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虽然非常重视道德渗透,且涉及层面比较广,其普遍采用的方式是把这些道德元素放在有故事性的文章中进行渗透讲解,与学生的分散识字相结合。教材中没有德育体系,只是将德育渗入教材的各单元,而且教师在教课时还有教学生识字的任务,往往将德育培养放在语言基础知识学习之后,重视程度显然不够,使德育教育并不能很好地得以实现。

第二,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笔者认为应该在教材中引入有关于儿童学习习惯训练的内容。在宋代,教育家非常重视儿童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习规范也特别重视,所以儿童在成长中可以更自由地绽放,治学更为严谨。当今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并正在向终身教育发展,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终身学习法尤为关键,因此,小学语文教材在这方面一定要发挥示范性的作用。

第三,在识字教育方面。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科学设计与规划。汉字教育历来就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各学校也非常重视,但是当前我国规定的识字总量、识字的方法、写字的难度等方面都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识字总量的确定。教育部要求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学会其中2500个字,这2500个字具体是哪些字,应该规定得更具体、细致一些。

其次,识字方法的修改。教师可以考虑进行读写分离,根据汉字规律编一些韵语识字教材,让学生在汉字文化的熏陶下先集中识记一些字,然后再慢慢练习写,继而阅读一些文章,进行分散识字。

宋代蒙学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借鉴意义太大,除了以上几点,现代小学语文教材在口语的训练方面,在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方面,都有许多应改进之处。

五、结语

宋代蒙学教材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瑰宝,它在现代语文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先哲们对于汉字规律的把握,对于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发扬,都值得现代人学习,现代语文教材如果能够继承祖先留下来的优秀蒙学思想与内容,并与未来的教育发展规律相结合,一定会对中国的教育产生质的影响。因此,研究宋代蒙学教材并应用于当代小学语文教材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