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要点范文1
关键词: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装配式混凝土,BIM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英语翻译是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英文简称PC。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各种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称之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剪力墙结构”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一种类型,其定义是主要受力构件剪力墙、梁、板部分或全部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制墙板、叠合梁、叠合板)组成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施工现场拼装后,采用墙板间竖向连接缝现浇、上下墙板间主要竖向受力钢筋浆锚连接以及楼面梁板叠合现浇形成整体的一种结构形式。
1结构设计要点
1、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良好的延性;2、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布置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应避免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以及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强或采用隔振、减震措施;3、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4、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6。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高度按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确定相应的抗震等级,并采取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预制构件间连接设计应满足传力明确和构造可靠的要求。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尚应满足抗震要求。
预制构件间连接钢筋应不低于预制构件该部位不连续钢筋强度等级及直径
。
2结构布置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1]的相关规定。
在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平面横向墙体布置时,两侧端部山墙宜布置预制承重墙板;内墙可根据结构横向抗侧力需要设置预制承重墙板或预制轻质填充墙板。
在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平面纵向墙体布置时,纵向内、外剪力墙的承重墙板布置可根据纵向抗侧力的需要设置;阳台及门窗部位周边部位可根据需要设置非承重的预制轻质填充墙板。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通过现浇连接带、竖向主承力钢筋浆锚连接等形成整体,抗震设计时,需加强连接构造和必要的设计验算,保证其受力整体性和连续性。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房屋的顶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顶板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在抗震等级为三级时不宜大于0.6。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构件宜按房间的开间、进深以及门窗、楼梯、电梯井洞口位置分块,同时必须考虑构件形状、构件重量、拼缝位置、吊装机具起吊能力等因素,楼板、屋面板考虑起吊运输及施工方便宜设计成单向板。
预制墙板、楼板的分块大小划分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垂直运输吊装机械的起重载荷、起升高度和工作幅度的能力。预制墙板高度可按单个楼层高度或两个楼层高度划分。墙板的竖向拼缝宜避开暗柱位置,预制墙板、叠合板的分块划分应尽量减少构件的种类和型号。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构件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规定,尚应进行施工阶段受力和变形验算。
阳台、空调板、挑檐等悬挑构件当施工方便并安全可靠时可与楼板、屋面板合并设计成大型构件;当限于模板、起吊能力需分开预制后现场连接时,应通过可靠的插筋叠合现浇或浆锚连接实现悬挑构件与主体结构形成刚接、连成整体。对于层数大于10层的高层建筑,对该部分连接进行设计及构造时,尚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全预制构件和叠合式构件,均应合理地设计配筋;应避免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的屈服、钢筋的锚固粘结破坏先于构件破坏。
3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的步骤及流程
首先要做好技术策划,通过技术策划实现提效和减负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对已有工程项目的梳理。
其次建筑设计要结合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特点,装配式剪力墙住宅作为一种“工业化住宅”,应该是技术理性的工程杰作并以“工程师的艺术”为美。不是所有的工程项目都适合于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来建设,需要在前期策划定位和规划设计时加以重视。
第三在设计阶段要积极进行专业之间和全产业链内部的积极沟通、互动及配合,并加入相应的步骤及内容。
方案阶段,根据技术要点的要求做好户型设计和立面设计。平面设计在保证使用功能和户型好用、适应性强的基础上,通过全体系的模数协调,围绕提高模板使用效率和体系集成度的目标进行设计;立面设计要考虑拆板设计,并依据装配式建造方式的特点实现立面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通过建筑设计的模数化、标准化、系列化,进而实现预制构件的“少规格、多组合”。
初设阶段,结合各专业的工作进一步优化和深化,拆板设计也要结合需要调整变化,在预制墙板上开始考虑强电箱、弱电箱、预留预埋管线和开关点位的设计。根据我们的经验,在此阶段要求装修设计提供详细的“点位布置图”。同时要提供专项的“经济性评估”,分析成本因素对最终实施的“装配式剪力墙住宅”技术方案的影响,确定最终的技术路线。
施工图阶段按照初设确定的技术路线深化设计,各专业与建筑部品、装饰装修、构建厂等上下游厂商加强配合,做好构件拆分深化设计,提供能够实现的预制构件大样图;做好大样图上的预留预埋和连接节点设计;尤其是做好节点的防水、防火、隔音设计和系统集成设计,解决好连接节点之间和部品之间的“错漏碰缺”。
第四要做好预制构件加工图的设计。当前,预制构件加工图大多由预制构件厂依据设计院提供的大样图深化设计,建筑师的工作主要是配合和把关,确保预制构件实现设计意图。下一步,可以通过BIM设计,实现基于BIM平台的预制构件设计。BIM设计实践案例表明,可以将预制构件作为建筑信息系统的基本单元,整合预制构件的所有必要信息,实现设计直接向相关产业链提供BIM模型平台服务的目标。
4 结语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可以连续地按顺序完成工程的多个或全部工序,从而减少进场的工程机械种类和数量,消除工序衔接的停闲时间,实现立体交叉作业,减少施工人员,从而提高工效、降低物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为绿色施工提供保障。
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要点范文2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外墙板;连接技术
某市规定城市外环线以内一切与新建民用建筑原则相符合的建筑,都需要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并且装配式建筑比例逐渐提升,实现了绿色建筑的目标。如今,装配式建筑与节能改造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这在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推进绿色建筑方面有着积极意义,需引起高度重视。
1 工程概况与施工关键技术探究
1.1 工程概况
本文所研究的工程,占地面积约为11270m2,总建筑面积约为19623m2。其组成主要由10-15层的高层住宅楼,加之由多栋一层配套用房所组成。
1.2 施工关键技术
施工关键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
第一,墙板类型与构造。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主要指:利用水泥、石灰以及砂作为原材料,加之采用防锈处理的钢筋网片,经过高温、高压以及蒸汽养护等,对其表面进行加工,最终制成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材,将其用在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当中。
第二,表现在墙板特点方面。墙板特点主要表现为自重轻、保温性能以及隔声性能、便于施工等各个方面。而自重轻则为:干密度范围在0.5-0.55g/cm3之间,这约是黏土标准砖的四分之一左右,与空心砖相比,约是其三分之一左右。ALC板容重轻,具有B04等级;在保温性能方面,ALC板内存在较多的微小互不贯通的空隙,与普通的混凝土保温、隔热性能相比,其要远远的超出10倍以上。ALC板拥有较小的导热系数,同时热传导比较慢。ALC板是一级耐火材料,耐火温度可达700℃。为此,该材料不仅拥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同时隔热性能也处于最佳的状态,如果厚度合理,那么不仅能够用在保温高的寒冷地区,同时还能够用在那些具有高的隔热要求的地区,这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满足节能标准要求;在隔声性能方面,该种材料主要是一种多孔材料,由大量的均匀、互不连通的微小气孔组成,隔音性能很好。实践表明,由100mm厚的ALC板平均隔音量在40.8dB;另外,该种材料也能够方便施工。利用该种材料,在施工期间可以对其任意开槽,宽度方向需要在300mm以内进行切割,立方体的抗压强度需要大于4MPa,单点吊挂力要大于1200N。作为一种非承重维护结构材料,能够完全的满足在各种使用条件下对板材的抗弯与抗裂等方面的要求,属于一种轻质的高强度维护结构材料,更加适合标准化与工业化的生产,拥有专用的连接件和配套体系,拥有极高的安装效率。
2 安装与节点处理研究
在装配式住宅安装与节点处理过程中,尤其在安装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施工安全问题,需要保证能够按照安装方案和安全专项方案实施相关工作。拼缝主要采用砂浆填缝的方式,其节点主要有几个类型,即:
第一在外墙板和梁连接节点方面。双层ALC板与保温层相互使用,将这两者用在外墙保温施工方面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那么在施工中,首先需要对室外一侧的ALC板进行安装,应用卷扬机将其提升到安装楼层高度,通过缆风绳将其拉近到安装的位置上,固定L型勾头,将其固定在型钢梁下翼缘外侧的通长焊接在角钢上;与此同时,在保温板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其密实填充;之后需要对内侧的ALC板进行安装,在墙体内侧连接ALC和L形构件,在拧紧固定以后,再将最后一层的L型构件拧紧加固,使其能够处于焊接牢固的状态。
第二在保温外墙板和柱连接节点方面。双层ALC加保温层,主要被应用在外墙保温墙体施工方面。和钢柱连接的地方,需要在外侧ALC板安装固定以后,之后将连接件插入到两块板之间的缝隙当中,之后将其拧紧固定,并将T形节点焊接在钢柱上,之后将保温板铺设到其中,最后安装好内层的ALC板。
第三在外墙板和楼板的连接处。单层的ALC板,主要用于在那些保温要求较低的外墙围护墙体施工方面,其安装顺序与单层的ALC板外墙板和梁连接相比,要多一道箱形柱转角处的安装工序,转角ALC板材应用后,与相应构件连接,并将其和钢柱焊接在一起,连接ALC板自攻螺钉,使其最终形成相应的T形连接形式。通常墙面构造层的施工顺序为:首先要完成外侧的ALC板安装工作以后,布置卡件,将构件与ALC板连接,并且将其固定下来,之后将保温板安装好,再放置好卡件,内侧的保温板材还需要进行高质量的安装,这与吴山,霍永刚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接缝连接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的观点有着相似之处。最后连接各个部分构件,使室内建筑节点的质量更加符合相关规定标准要求。
3 结语
如今装配式住宅建设已经成为重要的建设形式,这在保障住宅建设质量方面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两个重要方面明确,某城市在住宅建设方面已经向装配式建筑方向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主要以某城市住宅建O为例,研究了该城市住宅建设的工程概况与施工技术要点,同时也明确了安装和节点处理相关技术。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重视相关数据的收集,确保其拥有精准性特点,并能够为装配式住宅设计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庆达,郑玲,王韬等.装配式住宅中的连接技术[J].施工技术,2014 (22):51-54.
[2] 陈建伟,苏幼坡.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及其连接技术[J].世界地震工程,2013,29(01):38-48.
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要点范文3
关键词:双层复合条板、轻质装配式内隔墙、隔振、抗震
中图分类号:TU352文献标识码: A
1 研究背景、现状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层大跨度结构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虽然砌体结构具备取材方便、耐久性好、耐火性好及保温节能效果好的特点,但因其自重大、抗拉、抗弯、抗剪性能差、现场需砂浆砌筑、费时费工等缺点,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和绿色施工的推行。为解决砌体结构存在的问题,以轻质装配式内隔墙为主要墙体系统的建筑内隔墙涌现市场。
轻质装配式内隔墙是指采用轻质板条在工厂加工预制完成后运输至施工现场,采取拼装等措施后完成的住宅或公共建筑内隔墙系统。目前,轻质装配式内隔墙体系根据构造方式和所用材料主要有板材隔墙、骨架隔墙、活动隔墙和玻璃隔墙等四类。常用轻质装配式内隔墙材料、用途、特点见表1.1。
表1.1 常用轻质装配式内隔墙材料、特点及用途
分类 材料组成 厚度 特点 用途
板材隔墙 加气混凝土条板、石膏条板、炭化石灰板、石膏珍珠岩板等复合板、粘结剂 60-100mm 自重轻、墙身薄、拆及安装方便、节能环保施工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不适用于住宅。
骨架隔墙 木料或钢材、面板(纤维板、纸面石膏板、胶合板、钙塑板、塑铝板、纤维水泥板等) 根据工程要求 材料来源广泛、强度高、质轻、防火、易于加工和大批量生产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适用于框架结构。
活动隔墙 玻璃、三聚 氰胺板、防火板、彩钢板、石膏板及钢质制品等 根据工程要求 美观、轻质、高强、隔热、隔音、阻燃、防潮、抗静电、表面光滑易于清洗、组合性强、施工方便 配合其他结构形式用于旅馆、餐饮场所、家庭
玻璃隔墙 钢化玻璃、铝合金、塑钢材质 根据工程要求 抗风压性,寒暑性,冲击性 一般用于办公场所,装饰性需要等
以上各种类型的轻质隔墙板具有质量轻、强度高、多重环保、保温隔热、隔音、呼吸调湿、防火、快速施工、降低墙体成本等优点。内层装有合理布局的隔热、吸声的无机发泡型材或其他保温材料,墙板经流水线浇注、整平、科学养护而成,生产自动化程度高,规格品种多。
1.2 轻质隔墙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轻质装配式隔墙因其工业化生产、便于安装等特点在建筑业的各个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因轻质隔墙板安装在建筑物非承重部位,所需安装部位都是大跨度、沉降变形最大、抗荷载能力最弱的地方,由于轻质隔墙板企口槽拼装连接和表面光滑的特殊性,很容易造成板与板连结处、板与门窗连结处出现裂缝,集中荷载时会引起轻质墙板震动变形,发生裂缝和空鼓;
2、硅镁等轻质隔墙板因其材料抗水性差、易变形、易吸潮,施工过程需严格注意原材料、制成品和半成品的保护和使用,施工不便;
3、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轻质隔墙板通常为单层厚度100mm-120mm的复合条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着隔声、保温等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通过在复合层内增加EPS聚苯颗粒等材料可以有效的解决保温、隔声的难点,但将抗震、隔振、隔声、保温等功能融为一体的系统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轻质装配式内隔墙系统
2.1 系统组成
本文所介绍的双层复合条板内隔墙系统主要由面板、龙骨、粘结剂、弹性补缝腻子等材料组成。
1、面板
本系统面板为防水石膏板或纤维水泥板,芯板采用膨胀玻化微珠、无机胶凝材料和发泡材料,见图2.1。
图2.1 双层复合条板面板图2.2 轻钢复合龙骨
2、龙骨
本系统龙骨为轻钢复合龙骨,为轻钢板材复合柔性混凝土所成,如图2.2所示。
2.2 主要材料性能指标
本系统所用材料均经检测部门所验,根据内隔墙-轻质条板(一)(10J113-1)总说明表1所规定轻质条板物理力学性能,与本系统所用面板性能比较如表2.1所示。
表2.1 轻质装配式内隔墙系统组成构件材料性能
项目名称 板厚(mm)
60 90 120
本系统 规定 本系统 规定 本系统 规定
单位面积质量,kg/㎡,≤ 40 – 55 90 70 110
传热系数,W/㎡.K, ≤ 2 – 1.5 2 1 2
空气声隔声量,dB, ≥ 35 – 40 35 50 40
耐火极限,h, ≥ 1.5 – 1.5 1 2 1
抗冲击性能(次), ≥ 5 – 5 5 5 5
单点吊挂力,N, ≥ 1000 – 1000 1000 1000 1000
抗压强度,MPa, ≥ 3.5 – 3.5 3.5 3.5 3.5
抗弯破坏荷载(板自重倍数), ≥ 1.5 – 1.5 1.5 1.5 1.5
根据表中数据,本系统面板复合条板性能指标抗冲击性能、单点吊挂力、抗压强度和抗弯破坏荷载满足10J113-1规定,在单位面积质量、传热系数、空气隔声量、耐火极限等方面更高于设计要求。特别是复合条板内填无机保温砂浆,阻燃性能达到A级,因此,该复合条板具备质量轻、保温性、耐火性优、阻燃性能好、隔热性能好的特点,将使本轻质装配式内隔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3系统及节点构造
本系统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和框架柱的采用延性连接,其完整的结构系统如图2.3所示。
图2.3 双层复合轻质隔墙板系统
1、复合板间拼接
复合板为内填无机保温砂浆的纤维板,板口设计成榫槽型,连接时预埋粘结剂,双层板间用竖向轻钢龙骨连接固定。
图2.4 双层复合条板拼接图2.5 轻钢龙骨布置
2、龙骨布置
本系统需设置三种龙骨,分别为:钢筋混凝土梁底横向龙骨;素混凝土导墙上横向龙骨;用于复合板加强固定的竖向龙骨,竖向龙骨间距800mm~1200mm,见图2.3和2.5。
3、与框架柱连接
复合板与框架柱通过L型金属连接件,用射钉和膨胀螺栓相连接,见图2.6。
图2.6 轻钢龙骨连接
2.4 复合板面建筑做法
图2.7 复合条板面板做法
本系统安装后最主要的建筑做法面层即为双层复合条板的面层,为保证质量,应严格按照下列工序进行施工:
①清理板面、板间、板与混凝土结构间的外露粘结剂和杂质;
②在缝口处嵌补弹性腻子并牢固;
③板面满批平底腻子;
④在腻子未干之前涂覆耐碱网格布;
⑤在耐碱网格布上复批平底腻子;
⑥最后,涂刷1-2遍光面腻子。
3抗震节点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是在保证结构延性特点下对框架结构做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对于双层复合轻质隔墙系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抗震设计:
1、减轻结构自重,加强结构刚度。
以90mm厚轻质隔墙板为例,一般轻质条板密度约为90kg/m3,本系统所用轻质隔墙板重量约在55kg/m3,仅为标准重量的61%,相比加气混凝土砌块则重量更轻。较轻的墙体在受地震荷载作用下可以满足一定的刚度变形,不致倾覆倒塌。
2、加强构件间柔性连接,提高结构自身抗震性能
1)、复合条板之间采用粘结剂相连,双层板之间采用龙骨固定,加强墙体整体性;
2)、复合条板和龙骨间采用射钉连接、复合条板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柱间采用L型金属构件通过膨胀螺栓和射钉连接,通过以上措施,加强隔墙系统构件间的柔性连接,确保系统在受外来荷载作用下,因节点部位的加强能够减轻剪应力对结构带来的危害。
4工程应用
工程背景:某工程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高度12m,南北长35.9m,东西长18m,总建筑面积1951.53m2,首层层高为4.36m,二层层高为3.6m,三层层高为3.64m。原设计内隔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现改为轻质装配式双层复合条板内隔墙,墙体分布见图9。设计要求满足《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JGJ157-2008)、《内隔墙-轻质条板一》(10J113-1)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图4.1 工程内隔墙平面布置图
设计参数:根据建筑物性质和特点,经与设计、施工单位研究,确定采用双层复合内隔墙系统,单层板厚60mm,双层板之间为80mm,龙骨采用横向和竖向龙骨。
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要点:
1、测量放线,确定龙骨位置
根据设计图纸,应用测量设备测定内墙位置并放线标识,在内墙位置上浇筑200mm高等墙厚的素混凝土导墙,在满足防潮要求下保证墙体安装面的平整性。根据内墙位置线安装横向顶龙骨和地龙骨,横向龙骨通长布置,采用射钉将龙骨与混凝土梁和素混凝土固定,射钉间距为60cm,竖向龙骨沿墙中心线布置,间距约为800mm。
靠近框架柱部位的横向龙骨采用L型金属连接件与框架柱相连,连接件与龙骨采用射钉连接,连接件与框架柱采用膨胀螺栓连接。
2、埋设水电管道
施工单位应配合水电专业工作队根据水电安装图纸,完成配料配管后进行预埋设。
3、安装复合条板
从框架柱一端开始安装第一块轻质隔墙板,在下一块复合条板上预批粘结剂并依次安装。每两块板安装完成后,应将板缝间外溢的粘结剂清理完。在安装至水电设备预留位置处,根据预先确定的位置和大小在复合条板上开孔并由水电专业队安装设备。
安装复合条板时,要确保板与板间、板与龙骨间嵌固紧,不留缝隙,不松动。
4、在施工至门洞口处,应先安装门洞口龙骨,根据要求固定完成后再按次序安装复合条板。
5、双层复合条板的安装,双层板之间可同时安装,也可在完成一侧安装后再进行另一侧的安装。
6、整面墙体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板面清理,复查板缝间粘结剂确保饱满不挤浆。
7、进行墙面建筑做法(由内而外):①缝口处弹性腻子补浆;②板面满批平底腻子;③耐碱涂覆网格布;④复批平底腻子;⑤1-2遍光面腻子。
技术改进:
本系统在施工过程中,经技术人员研究,改进了系统的部分构造。
1、横向龙骨主要用于固定两侧的双层复合条板,经分析,原通长横向龙骨改为分块隔断,节约了材料,同时又不影响结构的整体使用性能。如图4.2。
图4.2 通长横向龙骨改进设计
改进后的横向龙骨单块宽度、厚度同原大小,长度约为30cm~40cm,相邻两块之间的间距约为60~80cm,梁底龙骨和导墙面龙骨宜错位放置。
2、原设计龙骨为整体型,两侧安装完复合条板后,在使用过程中因撞击敲打等容易引起两侧的振动,影响使用者的居住舒适度,经研究改进为分离式龙骨,见图4.3。
图4.3 轻钢复合龙骨改进隔振型
应用效果:
如按加气混凝土砌体施工,则工期需约10-15天,现改为双层复合条板内隔墙系统后,工期约需5-7天,工期可节约50%左右。
该工程按加气混凝土砌块和双层复合条板内隔墙施工的成本分别测算,结果见表4.1。
表4.1 加气混凝土砌块和双层复合条板内隔墙成本测算对比
费用组成 子项 单价(元/m2) 费用组成 子项 单价(元/m2)
材料费 砌块 50.8 材料费 复合条板 120.36
砌筑砂浆 9.2 粘结剂 4.8
抹灰砂浆 19.2 轻钢龙骨 10.2
构造柱筋、钢丝网等 16 弹性腻子、网格布 6
小计 95.2 小计 141.36
人工 砌筑砌块 50 人工 安装龙骨、复合条板 15
抹灰 40 弹性腻子、批底 6
小计 90 小计 21
直接工程费 185.2 直接工程费 162.36
间接费 15% 27.78 间接费 15% 24.354
合计 直接工程费+间接费 212.98 合计 直接工程费+间接费 186.714
由上述对比可见,按双层复合条板内隔墙系统建造,相比加气混凝土砌块结构每平方米可节约造价12.33%以上,经济效果明显。
5小结
目前,剪力墙及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隔墙主要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为实现建筑产业化的需要,必须研究出一种满足该结构类型的轻质装配式内隔墙。本文根据现行规范和产品标准对双层复合条板轻质装配式内隔墙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应用研究,根据其自重轻、建造成本低、保温隔热性好、阻燃性能高、隔声效果好、抗震性能高、隔振效果好、工期短的特点,总结出了一套应用于框架结构的内隔墙系统设计准则和施工工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是将本系统应用于剪力墙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实现建筑产业的装配化生产和现场的绿色施工。
参考文献:
[1] 《内隔墙-轻质条板(一)》,10J113-1
[2] 《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10J157-2008
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要点范文4
Abstract: The green construction is a component of the life cycle of green building, is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create green build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nking in the construction phase. Construction control of energy-saving project is the key of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building.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points of the green construction.
关键词:绿色施工;节能;建筑
Key words: green construction;energy-saving;building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077-01
1施工节地
我国工程建设发展的情况是体量越做越大,基础越做越深,所以施工方案是绿色施工中的重大问题。如地下工程的施工,是采用明挖法、盖挖法、暗挖法、沉管法还是冷冻法,会涉及到工期、质量、安全、资金投入、装备配置、施工力量等一系列问题,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对此在施工管理中,对施工方案确定均有具体规定。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其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水泥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施工现场围墙可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建筑垃圾,保护土地。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本期工程与下期工程),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
2施工节能
①施工工艺及设备节能。通过改善能源使用结构,有效地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能耗,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组织施工、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是施工节能的重要手段。施工过程中,应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施工现场应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通过制定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②临时设施节能。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南方地区可根据需要在其外墙、外窗设置合理的遮阳设施。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临时用电应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同样,可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3施工节水
施工过程节水主要体现在采用施工节水工艺、节水设备和设施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基坑降水。目前建筑基坑降水抽取的地下水,除少量用于施工用水外,大多数排入市政雨水管道,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还会引起城市地面沉降(漏斗、塌陷、沉降等),所以提倡基坑支护尽量采用地连墙或配合止水帷幕的方法,可采用动态降水的方法。②加强节水管理。同样,加强节水管理,施工用水进行定额计量也很重要。大型工程的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凡具备条件的应分别计量用水量。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③非传统水源的利用。施工现场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搜集利用系统,优先采用中水搅拌、中水养护,有条件的地区和工程应收集雨水养护。
4施工节材
施工节材是建筑节材的重中之重,是和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技术。①节材措施。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幕墙及各类预留预埋应与结构施工同步。②减少建筑材料浪费及建筑垃圾的产生。采用科学严谨的材料预算方案,尽量降低竣工后建筑材料剩余率。采用科学先进的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技术,使建筑垃圾产生量占建筑材料总用量的比例尽可能降低。加强工程物资与仓库管理,避免优材劣用、长材短用、大材小用等不合理现象。③周转材料。受体制约束,我国工程建设中木模板的周转次数低得惊人,有的仅用一次,绿色施工规定优化模板及支撑体系方案。因此,应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应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优先选用制作、安装、拆除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采用工具式模板、钢制大模板和早拆支撑体系,采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代替木模板。推广采用外墙保温板替代混凝土施工模板的技术。优化高层建筑的外脚手架方案,采用整体提升、分段悬挑等方案。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
总之,施工过程是绿色建筑能否成功的基础。应积极贯彻绿色施工的方针和技术措施,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最大程度减小施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要点范文5
建筑抗震设计指的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合理使用抗震设计准则,参考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反应与破坏机制、过程,对建筑物进行合理的结构布置。建筑物抗震性能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所以不能精确的估算地震作用,因此先对数值计算来说,概念设计发挥的作用更大。概念设计是结构抗震设计的核心内容,决定建筑物结构抗震性能。
2影响建筑物结构抗震设计的不确定因素
由于近年来不断的地震灾害,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物抗震性能,很多研究也由此展开。不过由于我国目前抗震设计各方面的水平还不成熟和严密,因此目前要做好抗震概念设计工作就需要从大的方面出发,通过以往的经验和案例,找到建筑物的破坏规律,针对性的进行要点设计。
2.1地面运动不确定性
地震发生时,地面会发生多维运动,即两个水平分量和一个竖向分量,这三个正交平动分量都能破坏建筑物。另外,除了这三个正交平动分量外,还有地面运动的转动分量。
2.2结构分析影响
结构力特性和动力反应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难以确定的质量分布、节点的非刚性转动、上部结构和基础结构的协同作用、扭矩和偏心效应、柱轴向变形等。节点非刚性转动和柱轴向变形对结构特性和动力反应的影响是巨大的,体现在自振周期、加速反应和位移等方面。
2.3材料的影响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并不是一直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改变,弹性模量会逐渐降低,例如施工结束后会降低到50%,并且还会持续降低,这样的结果是盐城自振周期达25%,加速度反应减小10%。
2.4阻尼的变化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阻尼比同样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受到地震影响后,阻尼比和自振周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例如某项工程的一般阻尼比为8%,受到松动后阻尼比变为21%,而自振周期则高达55%。
2.5地基承载力
地震具有偶然性和短期突然加载的特点,根据这个特点,在地震对地基的影响计算时,往往会提高地耐力取值33%~55%,由于这个数值并不是科学计算出来的,而是人为估计的,因此在设计时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3抗震概念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3.1整体合理性
首先各项基础设置必须符合建筑物相关的规定,然后为了实现建筑结构中不同荷载的有效传递,必须将结构刚度和承载力完美的结合起来。借助整体的构件布置,将一个个单独的建筑物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很好的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
3.2结构合理性原则
建筑物本身对称的布局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实现整体质量布置的对称,当发生地震时,建筑物的各个结构才能均衡的承担地震的作用力,从而大大加强抗侧力和整体抗震能力。
3.3形状简单原则
建筑物的形状简单会使结构更加明确,因此能够更好地对不同的结构进行针对性的受力分析。并且很多先例证明,形状简单的建筑物在发生地震时受到的破坏程度相对较轻,而且一些相对容易被破坏的地方也容易被控制和修复。
3.4竖向均匀原则
建筑物在刚度不足时容易出现突发性结构扭曲现象,因此必须通过合理的设计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而竖向均匀则能够很好的减小建筑外力作用。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重点考虑建筑物竖直向上的受力情况。合理的控制建筑物转换层所对应的上下部分的结构比例,以使得转换层所承受的荷载相均衡。另外,为了建筑物不同构件更好的吸收和传递地震产生的能量,不能忽视内部墙柱等承重结构上下连接的一致性,这样设计能够有效地减少地震产生的能量对建筑物的破坏。抗震缝能够保证结构的质量,在不影响建筑物整体受力情况下,在设置填充墙的时候要重点考虑墙柱之间的结构状况。
4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在建筑物各层面的运用
4.1选择科学的建筑方案
科学合理的建筑方案是至关重要的,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不能单纯的依靠计算机等工具进行数据筛选,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掌握的理论知识来进行合理的选择。在平面选择的时候,要采用对称性较强的方案,因为这种方案会降低质量和刚度之间的偏差,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均匀地震时的破坏力,从而减少建筑物扭转现象的出现。目前很多建筑工程为了追求美感,建造了很多细腰型建筑,这种平面不规则的建筑如果是低层的话问题不明显,但是如果层数高以及发生地震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腰部损坏的现象。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减少不对称或者过长的外凸内凹的形体,尽量选择抗震效果不错的对称形体。
4.2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建筑物各部分整体协调性和结构体系息息相关,结构体系合理的话,能够有效的抵抗变形和冲击,这就要求建筑物设计时必须选择合适、稳定的结构体系。不仅满足承受自身的荷载而不变形,还要在地震发生时不会发生局部受损的现象。为了避免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出现局部破坏和倾斜的状况,在选择结构时,要明确建筑物传力途径和受力计算。
4.3布置科学的抗震防线
在选择结构抗震体系时,要减少单一抗震防线的使用。这种防线大多仅有一道,因此当地震多次发生时,如果防线破坏,就会出现很严重的坍塌现象。因此要合理的多设置抗震防线,针对不同构件的特点,设置强弱程度不同的防线,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
4.4选择高质量的结构材料
材料因素也是影响建筑物结构抗震能力的关键,因此在进行设计时,不能忽视材料的强度、刚度和延伸性,要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进行合理的选择。另外还要考虑经济性能,在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优化材料性能,实现单个性能和整体性能的完美结合。
4.5处理建筑物中比较薄弱的部位
建筑各个部件的强度和延展性会直接影响整体的协调和配合,进而一项结构整体性,一个环节不达标则会使整体大打折扣,因此建筑薄弱环节的处理是结构概念设计的重要内容,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强剪弱弯、强柱弱梁以及对柱、梁、节点与构件之间的关系是建筑物结构整体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为了防止随着构件的不断老化导致的承载力和刚度发生变化,在对构件节点的承载力设计时要保证连接构件的承载力小于建筑物构件节点的承载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选用符合规范的材料对建筑物梁、柱端部进行箍筋加密,砌体结构的建筑物整体性和延性加强的方式可以采用设置圈梁、构造柱等方法,建筑物预埋件的锚固承载力与连接件承载力之间的关系要把握好,避免因为预埋件的承载力不符合承载要求而出现影响建筑物整体性的现象。对于装配式构件整体性的考虑,装配式连接构件中的抗侧力构件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结构空间的整体性进行处理。
5结语
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要点范文6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法
Abstract: Large super-long structure for controlling concrete temperature influence, according to the "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 GB20010-2002 requirements, must be in the floor, floor and wall with multiple settings after pouring belt, the shrinkage of the mass concrete stability after pouring concrete,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contraction caused by temperature non structural wall, floor cracks. For the construction, after pouring belt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construction, extend the period of a project, and easy to cause some quality and safety problems.
Key words: mass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V544+.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为克服后浇带施工带来的诸多问题,我们采用了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施工并将后浇带改为加强带的做法,并自90年代开始经过十几项大型、双层地下室、深基础地下工程的施工实践,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和经验,特汇成此工法。该工法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并有所创新与改进。
该工法于2011年通过了江苏省建筑工程管理局组织的专家鉴定认为该项技术所编制的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施工工法对在更大的范围应用中提供了实例范本,其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2.特点
2.1加强带与结构混凝土同时施工,大大缩短了结构施工工期。
2.2加强带消除了后浇带所容易造成的混凝土接缝不严密、错台、接搓明显的质量通病,利于保证地下室工程质量。
2.3加强带克服了后浇带容易积水,积集建筑垃圾增加施工难度的弊病,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利于降低工程成本。
2.4加强带有利于避免混凝土因温度引起的收缩性非结构性裂缝。
2.5加强带的采用利于工程综合效益的获取。
3.适用范围
适用于超长,超深等大型地下混凝土结构工程。
4.工艺原理
将混凝土结构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中的规定间距,划分为分段施工“跳仓区”的施工缝,待整体混凝土浇筑结束后,采用特种高性能混凝土进行加强带施工,使混凝土温度应力在得到释放后及时得到有效补偿,从而清除超长结构不间断连续施工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引起的非结构裂缝。
5.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工艺流程
按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分仓区加强带封网处理浇筑结构混凝土浇捣加强带混凝土养护
5.2操作要点
5.2.1分仓区: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规定: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选用下列方法控制结构。
不出现有害裂缝:
1留置变形缝:变形缝的设置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后浇地带施工:后浇带的设置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3 跳仓法施工:跳仓的最大分块尺寸不宜大于40m,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小于7d,跳仓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
5.2.2加强带的留置: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100-2002规定,确定加强带位置,如表1所示。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 表1
结构类别 室内或土中 露天
排架结构 装配式 100 70
框架结构 装配式 75 50
现浇式 55 35
剪力墙结构 装配式 65 40
现浇式 45 30
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结构 装配式 40 30
现浇式 30 20
5.2.3加强带封闭: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前必须先将加强带部位进行充分封闭,膨胀加强带宽2~3m,带两侧布置5mm的密目钢丝网,将带内混凝土与带外混凝土分开,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余浆流入加强带内,钢丝网垂直布置在上下层(或内外层)钢筋之间,网两端分别绑扎在钢筋上。膨胀加强带内增设10%水平温度加强钢筋,与膨胀带方向垂直布置,两端伸出膨胀带2m,分别与上下层(或内外层)钢筋固定。具体做法如图1所示:
图1 密目钢丝网
5.2.4浇捣加强带混凝土:待两侧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结束并达到1.2N/mm2强度后,即可浇筑加强带混凝土。浇捣前先清理预留带中余浆杂物,淋水湿润,绑扎上皮钢筋后,由一端或两端浇捣特种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微膨胀纤维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黏稠度较大,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振捣时间适当延长,保证浇捣密实,特种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见表2。
特种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 表2
混凝土强度等级 膨胀剂 掺加纤维
必须高于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一个等级且不小于C30 PNC(山东省建筑设计院)掺量按规定一般为3%~6% HDC(或CTA,PP聚丙烯纤维)掺量按规定一般不少于0.9kg/m3
5.2.5加强带混凝土养护
加强带混凝土养护至关重要,必须充分作好养护,浇捣结束,表面初凝后即喷洒养护剂,及时覆盖塑料膜,并每天喷水养护且不少于14d。
5.2.6为保证加强带的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程序,即挂网封闭清理湿润绑扎上皮钢筋浇捣密实特种混凝土强化养护混凝土
5.2.7膨胀加强带的作用:膨胀加强带的设计强度比相邻的混凝土设计强度提高5~10MPa,即提高1~2个等级,从而提高膨胀加强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防止混凝土在此部位开裂,膨胀加强带内混凝土的膨胀剂比带外其他混凝土掺量高一些,产生较大膨胀,而两侧混凝土的膨胀率较小,形成中部大两边小的膨胀区,从而补偿相应的收缩曲线。
6.材料与设备
6.1材料
6.1.1封闭材料:密目金属网5mm×5mm δ=1.5mm
6.1.2特种补偿混凝土:
高于大体积混凝土一个强度等级且≥C30
6.1.3微膨胀剂 :PNC
6.1.4阻水材料:BW-96止水条,3厚钢板止水带(均按设计规定)
6.1.5防开裂纤维HDC(或CTA,PP聚丙烯纤维)(均按设计规定)
主要参数及性能:纤维长度≥15~19mm,密度0.9,熔点160~170℃,燃点590℃,抗拉强度580~780MPa,杨式弹性模量370Mpa,抗酸、碱腐蚀能力强,导电、导热性能低,符合规范要求。
6.1.6养护材料
混凝土养护液;HL-401型混凝土表面混凝剂(或M9塑膜养护剂)
混凝土塑料薄膜:黑色最佳
6.2设备与机具
6.2.1混凝土浇筑机械:HT60
6.2.2混凝土震捣:插入式振捣器混凝土
6.2.3钢筋加工机械
7.质量控制
7.1加强带的留置必须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100-2002规定要求。
7.2按规定绑扎好带内钢筋。
7.3加强带混凝土必须采用特种高性能有微膨胀补偿功能的混凝土。
7.4加强带采用低碱硅酸盐水泥,必须加强养护,减小混凝土收缩。
7.5地下壁墙处的加强带尚应作好接缝处防水处理,如浇筑混凝土前敷设好BW-96止水条或钢板止水带。
7.6采取措施做好地下室顶板外露部分及外墙面保温。
7.7及时做好外墙防水与回填。
7.8必要时做好混凝土测温记录。
8.安全措施
8.1劳动组织:挂网封闭:1-2工日/10m3
浇筑加强带:1-2工日/10m3
养护:2工日/10m3
8.2安全注意事项;
8.2.1封闭挂金属网时防止扎手;
8.2.2注意安全用电,作好接地零漏电保护装置。
8.2.3地下壁墙处做好支撑加固,安全上下人员。
8.2.4作好安全通道及四口“五临边”防护。
9.环保措施
9.1保持现场文明清洁,及时清理混凝土废弃物。
9.2作好钢筋加工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9.3及时回收利用搅拌机或洗机水,防止漫流。
9.4作好养护膜的回收利用防止污染环境。
9.5搅拌时防止噪声污染。
9.6张拉设备应定期保养、维护。作业时,油泵、千斤顶等设备应放置在隔油布上,避免由于油的泄露而造成环境污染。
9.7混凝土和预应力施工时的废弃物应及时分类清运,保持工完场清。
10.效益分析
10.1经济效益
10.1.1施工效益
1、采用加强带替代后浇带后,消除了后浇带内积水和垃圾清理用工,据测算3~4工日/10m3。
2、采用加强带加快了模板周转,可节省重复支模、拆模费用35~50元/10m3,直接经济效益节约为125~175元/10m3。
10.1.2设计效益
设计上可节省后浇带设计图纸数量与工时和可能产生补强处理的费用,增强了设计人员取消后浇带的信心,有利于提高地下工程设计水平。
10.2技术质量效益
10.2.1采用加强带后,地下底板、壁墙接缝处强度高,密实性好,表面平整光滑,地下室底板与壁墙连为一体,及时进行防水处理和封闭回填,质量明显优于后浇带混凝土,消除了后浇带施工容易造成的质量通病。
10.2.2缩短了工期。由一般60天后浇筑后浇带缩短为与大体积混凝土同步施工,尤其是地下工程,防水、回填可同步进行,节省了后浇带处理造成的时间耽搁,在缩短工期,保证地下工程提前完成方面,效果特别显著。
10.2.3加强带施工提高了地下工程的科技含量,使高性能混凝土得到充分利用。
11.工程实例
(以下实例仅供参考)
(1)济南燕柳花园1号楼,长度92.10m,1999年施工;
(2)济南国华经典E、F楼,长度各78m,2000年施工;
(3)济南国华经典A楼,长度85m,2001年施工;
(4)济南国际会展中心C座,长度130m(底板厚1.2m),2003年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