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社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合作社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合作社管理

农村合作社管理范文1

关键词:农村合作社;规范运行;科学管理

农民合作社的经济组织是一种改变单个农业生产者和大市场之间进行不对等交易状况的制度安排,担当着破解我国“三农”难题的重要组织主体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已逐渐成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稳定和农业发展的重要主体力量,成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载体。

近年来,我国的农民合作社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这在增加我国农民收入,以及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空间,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起到了不可代替的重大作用。然而,在现实中,同时也存在着影响农村合作社发展的因素,这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很多合作社,集中了大片农田,可对农民来说,得到的只是固定的流转费,是个死钱,合作社怎样才能带动农民挣更多的钱?合作社有了地,又怎么才能种出高效益?不少合作社,还处在粗放阶段。这个问题是当前不少合作社正在面临的。

有的合作社,虽然名叫合作社,实际上只是几个人成立的经济组织。这样的合作社,享受着种植和养殖产品免税、政府扶持资金等好处,盈利却从不搞二次分配。由此引发不少“吃小户”现象。还有的企业或者大户,把自家亲戚拉来充数,5个人注册成立一个合作社,流转多少户土地,就说有多少户社员,普通农民连自己成了社员都不知道。

农民挣不到更多的钱,就激不起合作热情;合作社挣不到钱,其发展也难以为继。随着合作社数量激增,合作社整体规模偏小、管理制度不全、应对市场力不从心等现象开始显现。业内专家表示,市场竞争加剧,合作社也将面临优胜劣汰。对每一个合作社而言,如何尽快走向规范,实现高效运营,是避免被淘汰的惟一出路。

鉴于以上种种因素,对待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中出现的合作社的种种问题,我们通过多方实地考察,探索出进行规范运行,科学管理,做大做强的措施。

首先,必须组建一个过得硬的理事会。在合作社成立后,除了涉及合作社经营管理的重大事项的决策,由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外,一般性的日常工作主要靠理事会决议并实施,所以,理事会班子在合作社运行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合作社设立大会一般都要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所以在民主选举理事会组成人员时要兼顾多方面人才加盟,要把成员中的“能人”选进理事会,特别是生产技术人才、经纪营销人才、经营策划人才,等等。其次,必须选配一名高素质的理事长。理事长是合作社的领军人物,也是核心人物,担任理事长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还要在合作社中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更要有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所以在选举理事长时成员要充分了解理事长人选的能力和水平,只有当家人选好了,才会使合作社健康发展。第三,必须选聘一名业务精的财会人员。合作社是一个经济组织,离不开财务核算。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聘请具有专业资格的财会人员。在合作社创办的起步阶段,如果没有合适的专业财会人员,可聘请当地村级组织的报帐员担任,也可以委托乡镇财务核算中心做帐。第四,必须合理设置内部机构。合作社在内部机构设置上,要根据每个合作社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对于一些较大型的合作社,可设置办公室、财务室、技术(供应)服务部、市场营销部等机构。第五,必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和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合作社在设立登记之前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从目前情况看,不少合作社的章程是套用工商登记的章程范本,或者是其他合作社的章程范本,有的基本制度不够健全,各项权责不够分明。

第六,必须进行规范运作,有制可依,夯实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基础。有的合作社之所以会产生社员“内讧”。多是因为收益不高,社员们怀疑钱都让理事长挣去了。理事长却感到冤屈。因为,这些年,他们已经投很多钱,但是市场行情不好,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因此,要弄清钱到底谁挣了,很简单。就是要按照相关规定,合作社在采购、销售、投资、分配积累、负债等方面,要建立十三项内控制度;根据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要求,要设置十三本账,三个登记簿,五个报表。假如没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内控制度,大家面对的都是一本糊涂账,彼此怀疑、指责就当然难以避免。目前,不少合作社在管理分工、市场营销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规范运作才是一个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基础。

第七、必须留得住人才,培养好自己的人才,使合作社保持永久的活力。在

合作社的发展实践中,困扰合作社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人才缺乏。人才意味着合作社融资能力的增强,意味着经营局面的改观。合作社怎样才能留住人才?合作社是以企业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员工的待遇福利要好,这是一个原因。还有一点,对每个来应聘的学生,都要提供一个职业规划,按这个规划,应聘者从养猪场最基层的工作做起,边干边学,一般1到3年的时间,就能完成从饲养员到技术员再到场长的发展,待遇福利也会随着职位的改变而提高,有目标,有发展,学生们都会愿意留下来。同时,合作社也应该加大培养固有社员的力度。为社员提供更多的培养和受教育机会,本身也是合作社服务内容的一项。规范运作、科学管理能留住社员的人,保证利润、不断盈利则能稳住社员的心。

第八、必须把握合作社自己的品牌价值,通过品牌实现盈利。目前合作社整体盈利能力不高。因此,合作社必须树立品牌意识。没有品牌,合作社做不大也做不强。因此,必须通过保证产品质量,打磨品牌亮度,让自己的产品价值进一步提升,提高品位增强实力,走农产品精深加工谋求利益最大化之路。合作社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可以提高合作社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可以有效地提升农产品的等级和品质,经过加工后的产品一旦进入流通领域,就很容易找到适合的市场和消费群体,其产品附加值也随之增加。

总之,针对当前农村合作社的种种问题,可以通过以上笔者通过多方实地考

察,探索出的八项措施,进行规范运行,科学管理,就能够做大做强合作社事业,涌现出更多的产业基础好、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范围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各地农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如果能再加上合作社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将合作社做大做强,实现合作社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将绝不是一个不可实现的致富梦。

【参考文献】

[1]黄连贵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的新发展 中国合作经济学会《调查与研究》2006,3

农村合作社管理范文2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7.021

1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财务管理关系到农村发展的大局,是农村经济工作中的重点。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

1.1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团队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财务管理人员是专业人员,专业素质及过硬的业务能力是保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高效推进的前提。同时农村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兼具创新意识,团结精神,吃苦耐劳及乐于奉献精神,面对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团队综合实力还稍显不足,主要表现有:一是部分农村财务管理人员老龄化,虽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思维方式落伍,知识结构和工作方式也比较保守,创新意识稍显不足。对于信息化办公以及会计电算化等工作接受能力不强,如果不及时提高,很容易影响农村财务工作的大局;二是部分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对待工作没有热情,经常敷衍了事,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差,不但没有做好自身工作也不利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三是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创新意识不强,信息化办公能力不强的现象,这与农村办公条件有一定的关系。

1.2对于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

部分地区没有把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农村财务管理部门本身没有做好财务管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多数人对农村财务管理不够了解,造成农村财务管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的配合,造成地位下降,影响其职能的充分发挥。

1.3民主管理不到位,票据管理混乱

制度规定按时开展民主理财活动,每期会计核算结束后,将当期财务收支情况向群众公布,但仍有个别村,制度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把民主监督纳入规范化管理村财务的重要日程。报账员上报的自制原始凭证数量多,外来原始凭证合规性审核力度不够。原始凭证使用白条入账,甚至还存在利用自制原始凭证冒领、重复报销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农村财务管理的瓶颈,必须引起大家的注意。

2破解r村财务管理发展难题,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2.1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工作水平

建议农村经济部门定期开展农村财务人员大会,鼓励、督促大家要以身作则,积极做好本职工作,把努力做好自身工作当成一项光荣的使命。同时要加大培训力度,定期开展专业性培训,聘请专业的教师开展财务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同时要致力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引荐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鼓励大家多提建议,共同探讨,通过实践获得成长。同时要注意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在做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础上,普及信息化知识,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同时也建议农村经济部门定期组织一些活动,例如知识竞赛、等一些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大家团结一致的工作作风,树立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同时也能很好的增进同事之间的友谊。

2.2加大宣传,广造舆论,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

农村财务管理部门首先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其工作职能,努力做好自身工作,为百姓谋福利。农村财务管理部门要加大对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财务管理,重视农村财务管理,并积极的配合和参与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来。同时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要积极上报,做到不影响工作进程。

2.3接受群众监督,做到民主理财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进行公布,接受村民监督。财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和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财务事项。公开的账目要真实,内容要存档备查。每次公开后,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要及时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定期举行民主理财活动,并有完整的活动记录,真正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只有真正做到群众监督,充分发挥民主理财的作用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力。

3结语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积极有效地破解农村财务管理难题,以促进农村经济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光涌. 当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08).

[2] 郝丽霞,委玉奇. 新农村财务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J]. 会计之友,2011,(09).

[3] 高祥晓,安存红. 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20).

[4] 刘晓冉. 新形势下完善村级财务管理探讨[J]. 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6).

农村合作社管理范文3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019-2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的加快,现阶段已经形成了“县联社核算,信用社主办会计对门柜业务监督,临柜会计人员记账”的格局,会计人员核算水平正逐步弱化。农村信用社如何顺应改革形势的发展,加强会计工作管理,提高会计工作核算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1 现阶段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力度不足

由于部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受管理体制沿革的影响,或者在信用社盈利情况长期不良的情况下,有一部分农村信用社对会计工作的管理缺乏力度,达不到系统性和规范化的要求,从而造成了对考核制度不完善、不认真执行,考核不到位、存在形式主义,监管对象重基层、不重高层等不良现象,制度建设与流程管理已远不能适应现代化金融企业对会计工作的要求。

1.2 农村信用社会计人员素质偏低

现阶段,农村信用社会计人员素质偏低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其中,年龄构成不科学,整体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层次和文化素质较差,对新知识、新业务的吸收消化能力偏弱,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普遍较低等,都普遍存在于农村信用社尤其是县级以下的农村信用社会计从业人员之中。相应的,这些因素造成了一部分农村信用社会计从业人员无法准确、及时、合理地反映经营成果,以及无法准确计取计收存贷款利息,出现错账损失信用社和客户利益等现象。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培训没有紧跟业务发展的步伐。农村信用社网点遍布城乡,有很大一部分网点地处偏远乡镇,从而形成了业务量大,工作人员数量少的矛盾,使得单位组织集中培训的次数和质量明显偏低。此外,培训内容与工作实际的结合程度不足,会计从业人员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较差,造成了学习效果不明显,一部分会计人员工作往往只能凭借以往的经验办理,影响了整体业务的发展。

1.3 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在工作中,有一部分会计人员的法制意识淡薄,不能以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违规违制的情况时有发生。如制度规定柜员离柜必须签退,做到人离章收,重要空白凭证入柜,而部分柜员因为疏忽大意,对重要章证等保管不善,从而留下了安全隐患,被他人利用。有的会计人员不按制度办事,碍于情面或疏于对内部人员的防范,对明知违反规定的业务不进行抵制。如果这些潜在的风险不能及时被察觉,加之会计人员不能主动抵制,失去了岗位间的监督制衡作用,最终酿成事故或引起案件的发生。

1.4 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不完善

农村信用社缺乏具体风险评估及控制为核心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更为科学的内部评级法,无法对风险做出准确的识别和分析。有的规章制度只是一些粗略的条文规定,不利于财务人员上岗操作。贷款的发放没有实行风险度管理,对计算机系统的风险控制能力差,对信用社内部控制缺乏具体的风险控制方法,缺少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特别是在新业务的开展方面,内控制度建设滞后。

1.5 会计监督检查不到位

现阶段,有一部分农村信用社对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使信用社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如同虚设。在例行检查中往往浮于表面,难以真正发现问题,或者在检查中把重点放在操作程序中的简单问题上。这种作法往往导致一些违规行为长期存在且得不到纠正,当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造成较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在对基层的检查辅导中,上级部门难以对被检查单位提出建设性意见和觉察风险隐患,无法为基层信用社规避风险。加之检查人员的业务技能欠缺,进一步降低了监管督察的力度,使很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不能落到实处。

2 加强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管理的建议

2.1 加强领导,提高会计工作管理水平

要提高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质量,必须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的领导,提高会计工作管理水平。各级农村信用社及管理部门要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和评分标准,把会计工作质量列入经营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考核,并和职工效益工资挂钩。把具体目标、任务落实到内勤各岗位人员,由县(市)农村信用联社财务会计科按季进行检查考核,通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奖罚并举,增强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和积极性,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基层农村信用社应组织会计人员对各项政策制度、业务品种、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彻底解决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2 健全机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农村信用社在认真贯彻执行上级联社制定的《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制度》《农村信用社会计管理制度》和《农村信用社会计出纳基本制度》的同时,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农村信用社会计出纳工作质量规范管理办法》《农村信用社会计出纳工作达标升级管理考核办法》等内控制度,并逐一进行检查落实,主要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档案管理、计算机管理、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借款抵押品管理、有价证券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重点加强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印押证分管制度、对账制度、验箱制度等。建立会计人员各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机制,规定会计主管与会计人员权限的制约关系。应强化岗位轮换制度,以便搞好事后监督。

2.3 加强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会计从业人员除了要拥有熟练的技能,还要有坚定的职业道德和主动学习的主观意愿。

在思想教育方面,由于农村信用社属于金融业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对于每天都要面对大量资金的工作人员,道德操守时刻都要承受巨大的考验。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抓业务发展的同时,认真做好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法制教育,让会计人员知法懂法,引导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金钱观和价值观,增强抵抗金钱诱惑力的道德水准,杜绝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

在业务培训方面,信用社会计人员要摒弃凭经验办理业务的思想,树立主动学习的心态,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而农村信用社应从学习岗位操作规程、岗位职责、业务技能入手,发挥“记账、算账、用账、报账”的特点,对会计人员实行轮训,对主管会计实行定期出纳知识培训。特别是实行一级法人核算后,由于各岗位从事的工作不同,对会计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既懂管理,又懂核算的综合型会计人员越来越少。联社作为管理机构应从财务制度、税收政策、内部规章制度、新业务开展等方面着手制定员工培训中长期计划,有计划的进行职工培训。此外,对优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优胜劣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竞赛活动,迫使会计人员加强学习,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应知应会能力,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特殊职能。

2.4 强化监督,加强内控遏制业务风险

检查监督是对基层会计业务核算状况真实性、准确性的检验,也是有效促进会计基本制度、内控制度落实的保障。

首先,信用社要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配齐配强财务主管和内审稽核人员,切实解决会计人员和稽核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财务主管和内审稽核人员的权威性。对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各级联社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使他们有职有权,大胆地工作。

其次,检查人员应提高自身素质,熟悉农村信用社业务操作和规章制度,检查时才能发现薄弱环节及违规问题,才能使检查具有权威性,逗硬查处。

再次,要制订严格的监管制度,做到防范措施不严格不放过,监管力度不足不放过,发现问题不处理不放过,发现苗头不预防不放过,力争将风险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农村信用社内部应举行诸如“内控和案防制度建设”等考试。内容涵盖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和有关内控和案防制度的相关内容。通过考试,进一步增强对内控与案防制度重要性的认识,有效提高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使全体工作人员树立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执行内控要求、自觉抵制违规行为的风气。

2.5 加强电子化会计监督建设

随着农村信用社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系统的运算操作较之传统手工操作的优越性愈发突显。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会计人员应从业务种类、操作程序等各方面提出风险点及相应的风险控制需求,技术人员则通过程序设计将需求融入所开发的程序当中,并增加相应的安全控制功能,增强技术控制能力。只有加强电子化会计监督建设,充分发挥计算机在防范会计风险中的作用,以计算机技术来控制、规范日常业务处理操作,可以有效防范会计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总之,只有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做好会计从业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强化内控监管工作,以效益和安全评估会计人员工作,才能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农村信用社资金安全和业务能力提升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兆德.刍议农村信用社的会计管理.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8,(09).

[2] 辛士勇.应加强农信社会计基础工作.中国农村信用合作,

2002,(05).

农村合作社管理范文4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

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普遍重视度不够,这主要是由于合作社发展初期经营活动相对较少,收入较低,这也导致合作社不愿意再花钱聘请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而且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经济组织,成员财务管理意识普遍淡薄,对财务知识缺乏了解,认识不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因此造成一直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财务管理缺乏重视,这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

2.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

??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这也造成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疏漏,部分财务事项无法顾及,而且没有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这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质量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3.金融服务缺位经营,资金筹集难度大

虽然在理论上讲,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社员股金,提留的发展基金、风险金、公益金、盈余积累,金融机构的融资,政府和组织支持的资金等都是其资金来源,但在实际情况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来源十分单一,缺乏有效及稳定的金融贷款支持,在合作社成立初期,受制于信用级别影响很难从金融机构中贷到款,资金筹集难度较大,这就导致合作社很难持续的运行下去,这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

4.收益分配制度不规范

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收益的分配责任主要由合作社负责人承担,但由于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权利过于集中的情况,这就使盈余分配欠缺公平性。再加之收益分配制度化不严谨,分配存在着随意性,社员参与度较低,从而使社员的知情权和切身利益都无法得到保障。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升财务管理意识,普及财务知识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当前很大一部分农民由于缺乏财务知识,即使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实现财务公开,许多成员也看不懂,因此起不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因此需要做好财务知识的普及工作,努力提高社员的财务管理意识,通过开展财务知识普及教育,使社员树立起重视财务管理的思想。

2.创新融资方法,扩大筹资渠道

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运行必须通过足够的资金实现,因而合作社应该通过其他方法进行有效融资,扩大筹资范围和筹资渠道,有效集中融资,实现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政府应放宽政策,鼓励各金融体系成为合作社的融资来源,同时合作社也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融资来源端的拓展,将社员的参与度和活跃度提高,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服务的目的。

3.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财会队伍的建设

财务管理制度,是合作社理财活动的重要依据,对合作社理财活动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应以满足出资人需要,服从出资人利益,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只是手段,实施财务管理制度,狠抓落实,推动合作社全面科学管理。另外,必须提高财会人员的要求。其一,合作社聘请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会计人员。其二,根据合作社不断出现的新的经济活动,鼓励财会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方式达到知识及时更新以适应新要求。其三,合作社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考核,完善考核机制。

4.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收益分配

在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按照法律规定来设立成员账户,进一步建立健全收益分配制度。合作社在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并由成员大会形成决议来提取一定比例的盈余公积,并为每一个成员设立成员账户,按章程决定量化成员的份额,计入个人账户中。并根据合作社自身的发展情况来合理对盈余返还、股金分红和股息的比例进行确定。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社还要建立盈余支付机制,将提取的盈余及时、全额的支付给合作社成员,严禁虚提及不及时、不足额向成员支付的现象存在。

农村合作社管理范文5

引言

农村合作社于一百多年前起源于西欧,这是现代生产力发展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的农村合作社诞生于1956年的中,这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能够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适应当时经济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合作社也需要不断完善与改革,这种情况下,对合作社的定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两种模式的阐述与比较

根据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和产生缘由看,可以分为市场自发形式与政府主导形式,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可以将其分为社会改造型、政府推动型和自然发生型,社会改造型和政府推动型都是在政府主导下形成的,而自然发生型就是通过市场自发而成的,不同的模式各有利弊[1]。

一方面是二者中起主导作用的主体不同。政府主导型的农村合作社以及社会改造型的农村合作社都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来主动地建立农村合作社,这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这一类的农村合作社能够在政府的支持下,稳定发展,快速成长,效率很高,但是政府会干涉农村合作社的内部管理和经营[2]。比如泰国法律就对此有所规定,认定农村合作社中的登记者需是政府的官员,这导致农村信用社带有浓厚的官办色彩,与市场经济中自由、平等价值观产生冲突;市场自发式或者自然发生型的农村合作社中,政府的作用被削弱,主要起服务的职能,通过法律的架构为其提供生存的空间,这类型中起主导作用的主体是农民,这能充分体现农村合作社中管理的民主性、群众性以及在经济上的合作性,这种类型的主要代表国家是德国、法国和美国。

另一方面是二者产生的条件不同。政府主导型的农村合作社产生条件是不成熟的,或者缺少经济条件,或者缺少社会条件,也正因如此,市场不能自发形成,而需要政府的主导推动来建立,纵观多个国家的农村合作社发展情况来看,以政府主导的农村合作社为主的国家大多数商品经济发展情况较差[3]。由于农村合作社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农户与市场之间的矛盾的,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难以出现大市场,因而也产生不了农村合作社;市场自发型的农村合作社是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发形成的,它本身具备了发展的条件,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从长久来看,农村合作社健康发展,是市场规律从中起作用。

二、农村合作社与政府的关系

(一)农村合作社是独立法人

农村合作社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纽带,也是政府与农民个体之间的纽带,是缓冲政府与农民个体之间矛盾的存在。很多国家将农村合作社归入到国家发展的框架中,政府在能够支持农村合作社发展的同时也妨碍了农村合作社的自主性的发展,因而导致农村合作社本身没有地位和权力来自我管理,久而久之,需要依靠政府而生存,农村合作社的社员参与度很低,呈现散漫的状态,会导致合作运动的最终失败。所以农村合作社需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尤其是与政府独立,因此国家应该赋予农村合作社独立法人的对位,限制政府干预农村合作社的独立性[4]。

(二)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农村合作社的发展

上述已经说明农村合作社为什么要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拥有独立法人资格之后,农村合作社需要自行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与市场经济的繁荣密切联系,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国家应该对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帮助,推动农村合作社的发展,这样也是间接的实现农民的利益,实质上还是推动了政府的进步与国家的繁荣富强。在政府推动农村合作社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为其提供制度,即通过相关制度的建立规范合作社的发展,包括内部机构的建立、组织形式的管理以及内部利益分配。同时,制定相关的制度还能够能明显提高农村合作社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对其实行政策上的优惠,农村合作社是互质的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一个具有公益性的组织,因此国家应该大力支持,可以对其采用免税、退税或者地税政策,减少其运营成本,可以采用低息或者免息贷款对其进行补贴,还可以用较低的价格对其出售所需的生产资料。

(三)政府对农村合作社进行合理监管

农村合作社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可能存在着损害农民或者社会利益的情况,最终转变成为剥削人民利益的黑心组织,另外,合作社作为一种联合组织,很可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光彩、不正当的竞争和垄断的行为,对社会秩序产生破坏,因此政府应该对其进行监管,但是要防止政府借监管的名义,实际上干预合作社的内部管理与经营[5]。政府对农村合作社的监管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范农村合作社的对外活动,应该对合作社法律相关内容做出严格规定,要求法律中写明合作社的活动范围,对合法与不合法进行明显的区分,保证法律的完整性;二是对农村信用社的内部组织进行规范,农村合作社需要在法律范围内建立,政府应该对其内部运营进行定期的检查或者抽查,严格打击不合法的行为,以保证其内部资金的稳定性,一旦出现合作社侵害农民利益的情况,在农民进行集体诉讼后,政府应该对其进行追究。政府对农村合作社的监管,应该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合理的监管,并且注重效率,能够将农村合作社中出现的不合理行为扼杀在萌芽之中,让农村合作社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农村合作社管理范文6

一、农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合作社发展中出现地方政府扶持政策不足的问题,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不到位。长期受小农意识的影响,使农民与合作社之间缺乏信任。农村合作社在我国发展时间比较短暂,发展规模较小,经验不足,经营规模普遍较小,没有以市场为依托。固定资产较少,资源浪费、效率低下,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

我国农村的教育水平比较低,缺少专业人才,在农村合作社发展中面临问题时不能及时给予专业的指导。农村合作社基本是以家庭形式为基本形式组成的,有些地方只是形式,没有真正开展生产联合的服务模式,农村合作社缺乏资金保障,基本积累薄弱。农民合作社产品深度加工试点较少,自我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构建,降低了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阻碍了农村合作社的发展。

二、发展农村合作社的重要作用

农村合作社是农村经济新秩序中的一个组织载体,作为一种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社能够直接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有力地解决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难的问题,使农民不局限于农产品生产,促进农民参与多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利益分配。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行各个方面的统一,便于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有效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村专业合作社能将单个的农户联合起来,改变过去在市场交易中处于的不利地位。建立完善的产业链。

提高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解决了集体经济组织“统”不了、农民自身“办”不了的问题,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组织农民从事专业化生产,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围绕当地的优势产品,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发挥农村合作社的组织载体优势,实现统一的质量、统一的价格,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农民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良性发展。

三、发展农村合作社的有效建议与对策

1.发展农村合作社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指导,加强农民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 ,吸引专业人才,提升管理能力。人才作为第一生产力得到重视,在服务中凝聚人才,通过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可以和农业专业院校合作。明确人才在农村合作社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联系专家培养人才,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引入农村,在实践中锻炼人才,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举办以“农村合作社”为主题的大学生创业比赛,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加大合作社成员之间的经验交流,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2.发挥政府优势,加大投入力度,统筹推进,确保农村合作社健康运行。 地方政府可以申请专项资金,对规模较小的农村合作社给予适当的鼓励,充分发挥整合支农资金作用,引入多条深层加工线,考虑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农村合作社开展工作提供保障。大力挖掘资金投入的潜力,提高农民社会化组织程度,发挥农民自主的能动性。在媒体平台上宣传推进示范合作社创建活动,改变金融部门对合作社抗风险的片面性认识,引导促进农村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制定出农村合作社信用评估体系。

3.协调各项工作,促进农村合作社健康稳步发展。在发展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过程中,积极协调各项工作,农产品协会应给予大力支持,提高向农业市场流动商品的竞争力,相互协调,进行最有利的组合,进行科学、准确的审核,促进形成良好的?r业市场秩序。协调当前的管理机制,建立独立、自主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农产品协会内部的管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