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中的安全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体育中的安全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体育中的安全教育

小学体育中的安全教育范文1

关键词:健康第一;安全;损伤;安全至上

全国一些地方中小学校安全事故频发,这些事故造成了师生重大伤亡,使学生、教师家庭遭受严重创伤,给社会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教训惨痛,影响恶劣。现在不仅仅在体育教学中,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安全被提到了一个极其高的位置。在此形势下学校体育教学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运动技巧和安全防范意识,而要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同时身、心又要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师的安全意识必不可少,安全措施更是重中之重。在日常体育课中学生经常会发生扭伤、搓伤、拉伤、碰伤等运动损伤,偶尔也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轻者影响学习,重者可能造成残疾,甚至及生命,对学校、学生、家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广大体育教师应高度重视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使青少年健康快乐地成长。以下就一些方面与大家谈谈我肤浅的看法。

一、教师在体育课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不知道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加上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同时要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的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地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二、课前考虑要细致周到

1.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如:跳跃练习中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容易损伤,投掷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等。那么就要根据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又如铅球练习要防止意外砸脚或脱手砸到周围的同学,这都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

2.教学方法、组织管理、设计要科学合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认识到,教学方法不好不仅仅会引起智障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更不易集中,同样也会引起意外事故的发生。另外组织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如:徒手练习时人不要安排站得太挤;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学生要在安全范围内进行练习和使用,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中最基本而不得安全。

3.教学内容要合理,动作难易程度要得当。我们知道难度过对小学生没有挑战,也不利于帮助他们的身体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难度过大对他们既难掌握又会失去自信,心理会产生障碍也容易发生事故。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要求并引导好学生。

4.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在体育教学练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动作,(既不合理动作)往往是最容易导致身体损伤的,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变成安全隐患和导火索。所以教学中对不合理的动作应及时的指导和纠正以防对身体造成损伤。

5.要保证好场地器械的安全。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

6.课堂常规的建立,强化纪律教育,体育教师要以身做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穿运动服上课,身上不能带有小刀等锋利硬物,不要佩带胸针等饰品,不要留长指甲等上课要听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另外,准备活动要充分,跳前多活动,易伤部位早预防。实践课上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证一堂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未经允许不擅自离开队伍。尤其是垫子类运动项目。在投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程序、原则进行教学,对学生的位置要严格限制,让学生远离危险区,对某些意外伤害事故的苗头应及时制止。此外,上课要听从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意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三、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常见的病症和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熟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必须要细致了解他们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安全问题。另外教师还注意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这样遇到问题知道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治疗,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

四、注意发现并处理好学生体育课中的异常现象

小学体育中的安全教育范文2

在学校体育日渐受到重视的同时,人们对安全措施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以下就体育教学的安全问题来谈谈我肤浅的看法。

一、培养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也不知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加上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的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地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促使学生形成高度的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二、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防范能力

体育课中的纪律状况往往与教师给学生的形象、威信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密切相关。为了维持纪律和进行课堂管理,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思想、业务方面的素养水平,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情绪饱满地投入教学,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并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和进行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以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必须细致了解他们的病史,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另外教师还要注意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

这样如果遇到问题知道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如有的孩子因在家生气或心情不好就发脾气、情绪表现极不稳定,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既要合理地批评,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再如在体育课中有些孩子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他也不知告诉老师,如果教师不留心往往就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熟识学科特点,加强安全预防

体育学科的特点是师生要特别关注的,诸如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等等。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再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绊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的发生。又如,跳远时沙坑没有平整好或沙子过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学玩耍时留下的砖头和石块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

器材的放置有必要考究。跑的项目中最好不用球作标志物,尤其往返跑和蛇形跑等,若用球作标志物一旦学生无意触及它,它容易滚动而离开原有位置,可能让学生绊脚,甚至脚踩球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的发生。

学校的单杠、双杠、爬竿、爬绳等,受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就会生锈、腐烂,如果没有及时保养和修理更换,学生在活动时器材发生断裂,致使学生摔伤。所以在锻炼的时候,一定要先检查器械,排除安全隐患。

小学体育中的安全教育范文3

关键词: 浅谈 小学 体育 预见 安全 事故

记得以前老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干什么身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而自从前几年体质监测以来,学生监测的成绩情况每况愈下。体育课中学生猝死、生病、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生活,也给我们广大体育教师敲响了警钟。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育课的目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技能和知识。目前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办法,如降低教材难度及减负减量,对稍有挑战的教材干脆就去掉,更不利于学生体制的增强。这就需要教师凭借教学机智地艺术性地应对。我们只有充分的“预见性”才能灵活的捕捉、调控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见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见,人性化的预见,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见性。

一、课前安全的预见性

每一节体育课前,老师都要仔细对本节课的教学活动预设再一次在脑海中进行回放,认真思考教学内容中的安全教育和防范是否预设到,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各方面有无充分的准备和心理认识,这种课前思考也有益于老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烂熟于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师生着装安全的预见性

其次,老师和学生的着装应该加以预见。老师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得体的着装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示范。那么,学生的服装是否规范宽松,鞋带是否松散,提醒学生把佩戴的饰物,钥匙取下等。决不能让学生着奇装异服参加体育课。学生合适的运动着装也给体育课的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三、对学生的预见性

1.学生精神安全的预见性:小学体育课一般设在上午的第三节开始。

学生前两节课是主课精力相对高度集中,下来上体育课,学生的身心都放松下来,,一上体育课学生总是有点“得意忘形”,在走道和楼梯易出安全事故;在操场说不定就有点打打闹闹,有时候上课班级比较多,人多也复杂了,如果老师这个时间段不当有心人,安全事故说不定就在不经意间发生了。

2.学生状态安全的预见性:体育课因为学生都很喜欢上。所以经常会有带病坚持上课,老师要酌情对待。对特殊体质的学生要经常了解其情况,关注上课状态。对请病假的学生,要询问病情,如果是大病,安排到合适地点休息。对有些小病如女生例假期可以安排在操场四周做一些轻松的徒手操和散步等,一定要在老师关注的范围内。

3.学生安全教育预见性:每一节课适时讲安全,对说比少说好,少说比不说好,说得多了,势必会引起学生的重视,进而形成习惯。另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训练,如在游戏活动中开展逃生避险训练,在素质练习中开展安全知识场景训练等。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规则意识和常规意识的培养,如游戏规则,准备活动规则,比赛规则等,长期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形成定式。

4.学生课内安全的预见性:在体育课中,有很多项目要老师加强对学生的保护,例如:技巧练习,老师要教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在练习中加强对学生的保护。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是尊重生命的体现。对学生进行保护生命的教育,能够经受挫折,也要求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情况,教学中也是对生命的一种保护。经常进行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如出现轻扭伤,教育学生不要摇动扭伤部位,应立即用冷水冲,达到冰敷的效果,可减轻扭伤的程度等。老师一定要加强对全场的监控,所有的学生活动应该在自己的掌握中,如跑步下来学生的面容,激烈的游戏竞争等,这些活动老师要一目了然,有敏锐的洞察力,保证学生活动安全进行。现在学校一般会有多个班同时在操场上课,老师一定要做个明白人,关注全体,监控全场,保证学生活动安全。

5.天气变化的预见性:天气变化对健康人产生不了多少影响,但对身体存在潜在病因的学生来说就是相当危险了。所以,对天气的预见可以尽量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下雨天体育课在室内进行没问题,如果遇到突然降温的天气,教师也可以适当进行调整将室外课调整到室内进行。另外,在进行练习过程中,可以将运动量和难度降低,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小学体育中的安全教育范文4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越加重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更加严格。大专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保障大专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的进行。然而,在当下的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安全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存在着极大的威胁,阻碍了大专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文本将分析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保证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 大专院校 体育教学 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一直是大专教育中的重点问题,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更加容易出现,对学生造成的伤害都比较严重,给大专生的体育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风险。如何保障学生体育课的安全教学是大专体育老师所要重视和思考的问题。在大专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对外部因素进行检查,还要对内加强对学生的体育安全知识的教学,提高大专生的安全意识。

一、体育课的课前准备

(一)三分钟的准备活动

在正式体育课上课前,体育老师要预留出三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运动前的一些常规的准备活动。这个准备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运动中避免出现意外情况,是确保大专生安全上课的前提保障。很多大专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放松的时间,对于体育课的安全问题并不在意,对体育课的活动准备也不重视。这样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关节没有活动开,接着就进行体育课中强度较大的一些活动,对关节造成严重的磨损,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留下后遗症。所以,只是一个简单的课前准备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却有着很大的影响。

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老师仅仅通过对学生不断地进行安全教育还不够,还需要把课前的三分钟准备活动设计的有趣一些,这样就会吸引学生主动进行课堂准备活动,使身体的各个关节得到充分的活动,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二)体育教学备课要具有科学性

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教学中的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安全评估,对于那些不合理、不安全或是不够安全的教学环节要坚决的删除,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体育教学教材、教学器材的选取与安排上要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考虑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与使用。体育老师在备课时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原则,不能第一堂课就要求学生直接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体育活动,要从简到难,从少到多逐步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让学生的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案例:某大专学校的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第一节体育课就对学生进行女子800米的体育测试,导致在800米完成后,有部分学生身体不适应,甚至有的学生半路晕倒。老师要考虑到第一堂课,学生刚刚结束假期回到学校,有很多学生假期中没有进行身体锻炼,所以突然让松懈的身体进行800米的高强度运动是不合适的,老师应该给学习一个缓解和准备的过程。

二、体育课的课中进行

(一)教学工作,合理安排

尽管相对其他学科而言,体育课比较轻松,活动比较多。但是,大专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态度和体育活动的进行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所以,大专院校的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的安排上要增加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体育课活动中并认真学习体育课程,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和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在体育课中,对于一些难度比较大、耗时比较长的体育项目,很多学生特别是女同学会有很大的压力,没有足够的信心完成,从而产生退缩的心理,这样会导致学生无法专心学习体育课的教学知识,达不到体育教学工作所要求的教学效果。对此,这就更加要求体育老师的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体育教学的内容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身体状况,不能安排超过学生现有的身体素质状况的体育活动,以免对学生的身体产生伤害。难度较大的活动老师要事先做好示范,然后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

(二)安全事故,科学预防

在体育教学工作中,体育老师在保障体育课安全方面担负着重大的责任。体育老师不仅要做到在体育教学前和教学中的安全工作,还要充分地掌握安全事故的预防方法,减少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的出现。体育老师要做到全面的掌握安全问题的预防方法,首先老师要具有安全意识,并不断地学习和完善自身的安全知识。体育老师一定要把学生的安全与健康放在教学的首位,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体育教学工作才能有效的进行。此外,体育老师还要不厌其烦的把体育课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在体育课的整个教学中进行强调,特别是一些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更是每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叮嘱。

三、结语

对于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的关注重点,也是大专院校的工作重点。因为在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安全问题,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导致学生的学习无法顺利进行。在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与学生都要有安全意识,重视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做好安全预防工作,促进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胡科伟.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2).

[2] 刘璐.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22).

[3] 凌霞.浅析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J].新课程(中).2014(07).

小学体育中的安全教育范文5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8-0766-02

【关键词】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教学;安全;学生保健服务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后,高校规模迅速扩大,在校人数剧增,进入实验室学习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实验设备数量大幅增加,使用率也很高,加速了实验设备老化,增加了事故隐患。同时管理松懈、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物理、化学、生物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就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如何强化高校师生实验室的安全意识,增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分析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各种必要措施,防患于未然,确保师生安全与实验设备安全,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1 高校实验室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1.1 生物安全 对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是首要的安全问题。近年来,尤其是2003年发生的SARS疫情以及新加坡、北京等陆续发生SARS实验室感染事件,使得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已不仅是实验室的管理问题,而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均会产生不良影响。2003年以来,国家及卫生部相继颁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简称“管理条例”)及相关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条款中明确提出“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实验室中的菌种、毒种、血液制品及一些生物制品的存放、使用、处理等环节如果操作不当,都有可能引起重大疾病的传播,从而危及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1.2 化学危害 许多化学物品如一些苯环类物质、溴化乙锭等具有致癌作用,有一些试剂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等强酸、强碱类物质和一些强氧化性物质如高锰酸钾等对皮肤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还有一些物质如乙酸乙酯等对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甚至能造成窒息。

1.3 物理危害 机械伤害,如粉碎机、离心机等如果操作不当会造成对身体的伤害,此外在使用玻璃物品和锐利的金属器具时容易对人体产生伤害;射线,在紫外线消毒时,如果不小心暴露在紫外线下,容易被射线伤害;热伤害,如高压锅中产生的蒸汽,一些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实验;电伤害,如漏电,操作时不小心接触有电物品;放射性物质伤害,如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实验时,有时会用到一些放射性物质,对人的生命健康产生危害。

2 目前高校实验室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主要存在硬件和软件2个方面的问题。

2.1 硬件方面 主要有设施陈旧、线路老化;乱设防护门窗、堵塞安全通道;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安全设施陈旧落后等。

2.2 软件方面

2.2.1 安全管理观念不强 只注重教学科研,轻视安全管理,认为安全工作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不能多投资,存在着实验室只要实验员注意就不会出大事的麻痹思想。

2.2.2 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制是由分管后勤工作的副院长负责,职能部门是保卫处。这种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没有落实法人代表是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副职对整个学校安全工作实行全面管理难度大;二是学校保卫处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对实验室安全进行专业管理。

2.2.3 制度不完善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存在制度不完善、对现有制度检查督促不力、落实不细等问题,如随着实验室业余时间开放,进入实验室人员逐渐增多,但相应的管理制度却没有及时跟上;又如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增加,又不能及时增加配备工作人员,让学生到实验室协助管理的情况也很普遍,但相应的安全措施却没有落实,不安全因素增加,埋下事故隐患。

3 维护实验室安全的措施

3.1 实验教师要有安全意识 教师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是保证实验教学安全的前提,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做好。实验教学仪器需要用电,实验需用各种试剂、药品、动物。用电超负荷易发生火灾或损害仪器,腐蚀性试剂、药品对人体和实验器械有损害,有毒物品对人体有害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实验动物尸体亦易造成环境污染等,为此,及时提醒自己和学生注意各种安全甚为重要。实验教学中,要采取大功率仪器分时使用,避免用电超负荷;有毒试剂、药品废弃物统一回收,集中处理;带有细菌的物品高压灭菌后再处理;实验动物尸体统一集中处理等措施。实验教师要严格制度,勤督促检查,及时提醒,强化安全意识,更好地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安全进行[1]。

3.2 实验室安全操作的核心是危险评估 实验室主任或主要研究者有责任确保完成充分而及时的危险评估[2]。危险评估一旦完成,就应该形成检查制度,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修补。

3.3 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 为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预防各种意外事故发生,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

3.4 实验教学中要增加安全教育内容 每学期的第一节实验课定为安全教育课,并将安全知识贯穿在以后的整个实验教学中,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如自救、应急处理和逃生等能力。

3.5 努力提高实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2] 建立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安全管理人员队伍,

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是高校创造安全、安定环境的重要保障。要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教育和经常性教育,加强岗位培训(如安全知识讲座、事故案例分析、安全器材使用等基本技能训练)。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自觉实施安全行为,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思想和“安全制度必须遵守”的准则,同时营造校园安全文化,做到人人皆知,形成和谐文明的环境。

3.6 实验员要加强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 对陈旧老化的线路进行更新改造,加强线路安全载流量;执行防火和用电安全标准,加强用电管理,严禁私拉乱接;复杂设备运行,须有专人操作;下班后要切断电源、水源,消灭火种,关闭门窗等。

3.7 规范实验操作,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 加强实验室的安全,除了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外,关键在于做好各实验室的基础性工作。具体讲,就是要规范实验操作,加强安全标准化实验室建设。

3.7.1 实现实验室安全操作标准化 对各实验室的每项实验严格操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

3.7.2 实现实验室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 以实验室安全运行为目标,制订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过程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标准,并在管理中严格贯彻和执行。

3.7.3 实现实验室安全设施标准化 保证实验室用水、用电设施的规范,实验室设备及各种附件完好,实验室布置要合理、整洁卫生、通道畅通,实验室安全标志齐全、醒目直观,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齐全可靠,性能良好,保证安全设施达到相关标准。

4 讨论

实验室安全不仅影响个人健康,甚至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安全、经济发展、社会声誉、国际地位,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目前,安全问题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中就专门增加了对安全事故相关责任人处罚的条款,更加强化了安全工作的责任与责任的追究。

我国实验室安全要发展,需要规范化的管理。卫生部、环保局等部委正积极完善有关法规、规范,各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各实验室设立单位也正逐步完善本地区的管理制度。法律、法规、规范等的制定为规范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建立制度的基础上,要让工作人员真正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严格落实与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加大实验室安全的宣传,营造实验室安全氛围,提升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实验操作行为,努力形成人人自觉、主动维护实验室安全的文化。

总之,实验室安全是伴随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从设计和建立实验室开始就应融入安全问题。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长期、系统而艰巨的工作,如何跟随科技的飞速发展,切实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仍有待于深入探索和实践。

5 参考文献

[1] 李文平,朱辛为,齐华文,等.实验教学中的责任意识.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8,29(1):61-62.

[2] 王宇.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内外法规和法律汇编.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315-316.

小学体育中的安全教育范文6

关键词:小学管理;德育教育;安全管理

在我国经济、会计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也逐渐提升对小学教育的重视。但是就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来讲,还存在管理方式单一、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尤其是在新课改政策推行后,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际要求。因此,当前小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对其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其中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则是需要改革与优化的重点,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

一确立德育教育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一是,在管理中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施,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传统小学管理实行的通常都是刚性的管理方法,在实际管理中其方法的弹性与自主性不强,管理者对管理工作的安排也常常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和分配,教师则往往都是按部就班的执行和遵守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与任务,缺乏相应的自主性,长期以往,小学管理机构也逐渐形成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而在这种模式的长期管理下,学校教育工作也逐渐呈现出单一、僵硬的状态,严重阻碍者学校的创新发展[1]。对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要求小学管理者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还要正确认识到开展德育教育对提升小学管理水平的积极作用。而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体,小学管理者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并给予教师相应的自,进而使每个教师的优势与潜力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与挖掘,并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来激励教师积极、认真的完成教学任务。与传统刚性的管理手段相比,德育教育能够通过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个人修养、道德品质等方面,来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通过采用民主协商等方式来可续有效的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实行这样的管理理念和手段,不仅能够为小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也能够引导教师积极的参与、献策,进而使学校管理水平能够从整体上得到显著提升[2]。二是,实施科学、灵活的民主化管理,并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小学管理工作的开着,不能一味沿用传统的管理经验,也不能完全依靠个人经验来安排主观化的管理任务,而是应该将科学性和民主化进行有机整合,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各项管理工作与策略高效、顺利的进行和实施。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学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其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校管理发展水平也有着直接影响。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不断优化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并积极实行管理、指导评价等科学管理方法,进而使其管理水平能够得到逐步提升。另外,学校还要重视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应结合学校教学和教师个人需要,组织教师参加相应的专业培训活动,并为教师积极提供实践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要定期对教师专业素养和实践教学水平进行考核,建立专业科学的评价体系。同时,还要制定明确的奖惩机制,对于那些对学校教研等方面做出创新贡献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的精神表扬与物质奖励,进而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能够得到全面激发,并积极的投身于小学管理工作,促进小学教学快速的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模式[3]。此外,民主化管理还强调,学校管理人员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管理过程中,并主动地参与到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教研活动,进而使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解决,进而使学校整体教育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学校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完善也对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学校应突破传统制度对教师的约束性,给予其一定的自主性,并结合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实际发需要,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出一套新颖、完善,并且符合学校教育和管理发展需求的规章制度,也使其充分满足教师成长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

二加强小学安全管理的措施分析

作为小学管理工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构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以及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中重要前提。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对安全问题还没有正确和全面的认识,也不具备良好的防范意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极易产生安全问题[4]。因此,作为学校管理人员,对于安全问题应给予足够重视,如,失误安全卫生、踩踏和体罚事件等方面的安全问题,在日常管理中都应该给予重点预防,进而使小学生的人身安全能够得到有力保障,也使其能够在健康、快乐的校园环境中学习、成长。对于小学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注重校风建设,进而有效减少或杜绝打架斗殴等事件的发生。一个学校校风的好坏对学生的言行举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风建设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谦虚谨慎、团结统一等良好的修养和道德品质,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学习、生活自然就不会受到社会风气的侵袭,也不会引发相应的打击斗殴事件。二是,学校管理人员应针对学校管理现状与需要制定出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并要求师生严格遵守,使其能够充分明确哪些行为应该推崇,哪些行为应该受到处罚。通过制定这些规章制度,能够使学生充分意识到不良行为应承担的后宫,并给予足够重视,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清楚的明白自身应承担的职责与责任,并认真严谨的对待每一项管理工作,进而在突发意外时,每个管理工作人员都能够根据自己的职责快速的做出反应,并对其意外事件进行认真严肃处理,使其实意外事件的发生与处理能够对全校师生与管理人员起到警示作用[5]。三是,学校应针对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预警系统,并对全校师生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比如,学校必须要建立火灾防御系统,紧急急救药品等,在定期组织师生参加安全教育活动基础上,还要定期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安全逃生演练,并通过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尽可能的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使全面师生的人身安全能够得到有力保障。

三结语

总之,各院校管理人员应正确认识到加强德育教育与安全管理,对提升小学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在实际管理中,应积极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以德育教育为主,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管理过程中,进而使整个管理过程充分体现出科学性与民主性。此外,对于安全问题学校也应该给予足够重视,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每项安全管理工作,进而有效防止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小学生营造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要结合时展需要积极学习新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式,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小学教育发展水平。

作者:郑金阳 单位:福建省南靖县龙山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国勇.浅析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J].学周刊C版,2014,(12):129-130.

[2胡奎.浅析小学管理中的德教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J].亚太教育,2015,5(14):176-177.

[3]覃春柳.优化班级管理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学园,2013,(28):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