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设计要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店设计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店设计要点范文1

关键词:酒店建筑;山水风景区;特色度假酒店;建筑设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长假制度的实施,国内外旅游人数大幅增长,旅游市场开始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旅游模式逐步向度假旅游模式转变。国内针对度假旅游市场的酒店随之逐渐增多,而针对高端休闲旅游的特色度假酒店是其中增长最快的一个类型。目前,随着城市商务型酒店数量的增多,相比度假型酒店来说,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如何做好度假酒店的设计工作,体现地方的特色与文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项目概况

某山水风景区度假酒店,总占地面积74470 m2,总建筑面积为33131m2,其中酒店主楼为25142m2,别墅区为10289m2。客房区顺应高差,主力客房布置于接近道路的低位,以此加强人住的便利性。本项目方案针对不同的消费需求,将客房分为普通客房和高级套房及别墅,并且将客房区置于远离喧闹的大堂与干道的纵深区域,其中别墅位于视野最为开阔的场地后区,大堂接待及公共服务区则位于场地前方,以便于餐饮娱乐功能的对外开放(图1)。

2 总平面布局

山水环境下的总平面布局,相对于平原的二维关系来说,多了高度这一维度。除了可以采用水平方向上传统的分散式或庭院式布局外,还可以利用标高来划分各功能区域。例如可以通过标高把公共区域和后台服务部分分开。最普遍的处理方式是将服务人口设于较低标高处,与服务空间直接连接,而不需要直接服务的公共空间因此就可以位于后台服务空间之上。即使在相对平缓的场地,通过加强坡地本身的戏剧性效果,这种方式在分割公共和服务区域方面也很有效。

本项目基地处于南侧有交通干道。因此,总平面布局根据坡地高度及亲水距离进行设置,将场地分为前、中、后三段区域,前区为大堂及公共服务区,中区为集中客房区,后区为别墅区。三段区域通过一条Z字型的盘山车道连接,这样既满足了各区车辆的可达性,又可满足消防的需要。

由于前区面积狭小,如不做任何处理,将大堂接待!后勤及停车等功能安排在此,会造成交通拥挤和混流,使客人对酒店的印象和空间体验大打折扣。因此,方案借助此处场地的高差,将入口广场向上抬一层,并向道路上空挑出,交通干道及酒店车行人口从广场下方穿过,同时将停车场布置于广场之下的空间。这样既可以将进出酒店的人行流线与车行流线分开,还可以让酒店的大堂、餐厅视野更加开阔,使游客的视线可以不受任何遮挡地鸟瞰前方水景风光。对布置在酒店中段区域的主要客房区,客房区,依照各组团规模、位置以及道路关系,将其灵活划分为4个组团,采用分散与院落混合式。各组团客房结合场地坡度及水景进行布置,充分利用山水建筑常见的接地形式,形成层层叠叠及进退有序的特色空间序列。这种处理方式不但保证了每一间客房能充分享受到自然风光,而且还充分利用了吊脚与退台空间作为各组团的设备、景观等功能区域。度假别墅集中设置在场地后区,此区域离大堂及人口较远,视野更开阔,环境更幽静。

3.2 流线设计

山水风景区度假酒店针对客人的交通流线设计,可根据地形选择曲折车行道、电梯、楼梯等适宜原始地区的立体流线方式,这有助于增加空间的趣味性,提供更加个性的路线和行进体验。

本项目方案根据地形采用水平及竖向多维度设置交通流线,将人行、车行及后勤流线分开,各自拥有独立的人口。客人进入酒店大堂登记之后,行李就可以通过盘山而上的电动车送至各客房区,而客人可以通过内部流线前往目的区域:各个客房区与公共服务区域主要通过塔式电梯与空中走廊的方式连接。这些塔式电梯及空中走廊主要位于酒店总平面的中轴线附近。因此,公共交通客流不会对各组团内部的交通流线产生干扰,保证了各客房的安静环境。

3.3 形体与空间

特色度假酒店为人们提供一种亲近自然、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场所其外部形体和内部空间会给旅客带来最为直观的感受和印象。设计者利用对当地历史文化的挖掘、基地外部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山水结合的场地关系可以实现这种特色。

山水地形本身具有丰富的高差与景观层次关系。因势利导地利用原始地形作为建筑形体的骨架,再对场地杂乱无序的局部进行调整。以此可创造出丰富变化的形体及景观空间。因势利导地利用地形.不但可以减少土方量,减轻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还能让酒店的整体与起伏的山势相呼应,使酒店融人到自然环境中,仿佛酒店从自然环境中生长出来一般。

本项目的大堂空问建筑位于场地中轴前方、采用多层大空问坡碌顶造型,并借助场地标高将大堂向上抬高、增强其标志性。入口前通过退台柱水化解突兀的高差变化游客从纷观水池中间的踏步拾级而上、大堂缓缓地从水面浮出,呈现在游客而前。

酒店客房的没计完全忠于地形变化,建筑被当做地形变化的一个延伸。客房部分建筑采取沿等高线半的覆土的方式建造,呈现出伏层退台的效果。这种设计既保留了场地的真实性,又将场地特色延伸到建筑体量上、使客房区的形体空间都富有鲜活的个性。

别墅区位于场地标高最高处,此处视野开阔,远离前区的哈闹。别墅采用坡尾顶造型,利用传统山水建筑接地方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与韵味。别墅内最大的特色,是在平行于景观面的位置设置了无边界温泉游泳池,客人以一边享受上门的温泉SPA服务,一边欣赏宜人的自然风光(图2)。

3.4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宜就地取材,当地材料可以成为感知洒店特色与地域义化内涵的有效媒介。客人,可以对近处材料的质地、纹理、颜色等属性进行触摸与观察,通过这种视觉与非视觉的感受,逐渐建立并强化人们对酒店特色的深层体验。此外,位于山水风景名胜区的度假酒店,常位于离城镇及原料采购地较远的地方,直接导致材料采购和运输成本的上升。使用当地材料不但能降低其成本,还容易找到熟悉这种当地材料并熟练运用安装技术的当地工人。

本项目选取当地常用的灰色毛石、灰色青瓦、杉木和陶等材料与现代的钢材、玻璃搭配,使其与基地秀丽的山水风光相得益彰,并彰显出地域特色与优雅品质。

3.6 景观设计

对于山水风景区的度假酒店,最大的挑战在于对场地坡度与高差的处理。设计者可以将这种挑战变为一种优势,利用场地来制造景观。从标高较高的建筑向外看,景观不易受较低标高处建筑的遮挡;而从场地外较低标高处看酒店建筑,层层叠叠的酒店建筑也可以成为一道独特的人工景观。酒店在整个场地景观环境中形成一种看与被看的关系,可以增强建筑与景观的交融性。

4结论

近年来,随着休闲度假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度假型酒店也迅速发展。然而,不少度假型酒店只是一味模仿国外成功案例,导致其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就存在着许多问题,无法充分侄释山水风景区的特色。山水风景区度假酒店设计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理论。本文结合实例项目,对处于山水风景区的特色度假酒店的建设背景和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思考,以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国平,康迪国际酒店设计浅析[J].山西建筑,2005

酒店设计要点范文2

关键词:水景设计;园林;设计

1 依水景观的设计形式

1.1 水体建亭

水面开阔舒展,明朗,流动,有的幽深宁静、有的碧波万顷,情趣各异,为突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一般在小水面建亭宜低邻水面,以细察涟漪。而在大水面,碧波坦荡,亭宜建在临水高台,或较高的石亟上,以观远山近水,舒展胸怀,各有其妙。一般临水建亭,有一边临水、多边临水或完全伸入水中,四周被水环绕等多种形式,在小岛上、湖心台基上、岸边石矶上都是临水建亭之所。在桥上建亭,更使水面景色锦上添花,并增加水面空间层次。

1.2 水面设桥

桥是人类跨越山河天堑的技术创造,给人带来生活的进步与交通的方便,自然能引起人的美好联想,固有人间彩虹的美称。而在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中,地形变化与水路相隔,非常需要桥来联系交通,沟通景区,组织游览路线。而且更以其造型优美形式多样作为园林中重要造景建筑之一。因此小桥流水成为中国园林及风景绘画的典型景色。在规划设计桥时,桥应与园林道路系统配合、方便交通;联系游览路线与观景点;注意水面的划分与水路通行与通航;组织景区分隔与联系的关系。

1.3 依水修榭

榭是园林中游憩建筑之一,建于水边,《园冶》上记载“榭者借也,借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说明榭是一种借助于周围景色而见长的园林游憩建筑。其基本特点是临水,尤其着重于借取水面景色。在功能上除应满足游人休息的需要外,还有观景及点缀风景的作用。最常见的水榭形式是:在水边筑一平台,在平台周边以低栏杆围绕,在湖岸通向水面处作敞口,在平台上建起一单体建筑,建筑平面通常是长方形,建筑四面开敞通透,或四面作落地长窗。

1.4 水面建舫

舫的原意是船,一般指小船。建筑上的舫是指水边的一种建筑,在园林湖泊的水边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形建筑。舫的下部船体通常用石砌成,上部船舱则多用木构建筑,其形似船。舫建在水边,一般是两面或三面临水,其余面与陆地相连,最好是四面临水,其一侧设有平桥与湖岸相连,有仿跳板之意。它立于水中,又与岸边环境相联系,使空间得到了延伸,具有富于变化的联系方式,即可以突出主题,又能进一步表达设计意图。

1.5 水与山石之间的关系

在园林,特别在庭园中是种重要的造景素材。“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今天,园林用石尤广,能固岸,坚桥,又可为人攀高作蹬,围池作栏,叠山构峒,指石为坐,以至立壁引泉作瀑,伏池喷水成景。品石中较典型的有太湖石,黄石等。品石,在景石造型中,可作庭园的点缀,陪衬小品,也可以石为主题构成依水景观的中心。在运用品石时,要根据具体素材,反复琢磨,取其形,立其意,借状天然,方能“片山多致,寸石生情”的增色景观。

1.6 水与动植物的关系

水是植物营养丰富的栖息地,她能滋养周围的植物、鱼和其它野生物。大多数水塘和水池可以饲养观赏鱼类,而较大的水池则是野禽的避风港。鱼类可以自由地生活在溪流和小河中,但溪水和小河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池塘中可以培养出茂盛且风格各异的植物,而在小溪中精心培育的植物则是问心无愧的建筑艺术。

2 临水驳岸形式及其特征

园水局之成败,除一定的水型外,离不开相应岸型的规划和塑造,协调的岸型可使水局景更好的呈现出水在庭园中的作用和特色,把旷畅水面做得更为舒展。岸型属园林的范畴,多顺其自然。园林驳岸在园林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为稳定岸壁,保护河岸不被冲刷或水淹所设置的构筑物(保岸),必须结合所在景区园林艺术风格、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面形成、材料特性、种植设计以及施工方法、技术经济要求来选其建筑结构及其建筑结构形式。庭园水局的岸型亦多以模拟自然取胜,我国庭园中的岸型包括洲、岛、堤、矶、岸各类形式,不同水型,采取不同的岸型。总之,必须极尽自然,以表达“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效果,统一于周围景色之中。

酒店设计要点范文3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V5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033-01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产生了机械电子工程,电子机械工程属于高科技产业,且当前应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很多国家以及研究领域都对电子机械工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国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也必须要加大对该工程的投入和研究,掌握电子工程设计中的技术要点,从而促进该技术的快速发展。

1 EDA技术简介

EDA技术是机械电子工程设计中的一种新型技术,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EDA技术主要能够实现对逻辑器件的大规模编程,通过硬件描述的语言,完成对逻辑器件的编程过程。EDA技术中包含的技术内容比较多,如计算机技术、可编程逻辑器件等,这些技术工具可以进行软件开发或者软件的试验,对这个过程加以利用,就能实现对特定芯片的适配译以及逻辑映射的过程,通过该过程,就可以形成一个集成的电子系统,从而应用到机械电子工程中。

EDA技术实际是一种计算机软件系统,它的发展基础是电子电路CAD技术,该系统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包括编译器、综合器、适配器和下载器。这些部件中的综合器主要是完成转换的功能,就是将设计出的文件转换成该系统的门级电路描述方式,简单的说,就是完成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对接。而适配器能够生成最终的文件,然后实现对它的指定安排工作。

在机械电子工程的设计中,EDA技术是最核心的技术,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该技术在设计中使用的是HDL高级语言,这种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公开使用,并且描述的范围非常广,设计者在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时十分方便,在完成设计方案,该语言还能够实现自动更新,这给机械电子工程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在设计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深受机械电子工程设计者的青睐。另外,EDA技术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这对设计中的仿真、纠错和调试工作都十分有利。

2 机械电子工程设计中的技术要点分析

2.1 机械电子工程设计中的仿真分析

在进行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设计的方案,然后对方案进行仿真模拟,主要是对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验证,保证设计方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的意外。这里进行仿真实验时就采用的是EDA技术,EDA技术能够通过传递函数进行数学模拟,从而完成对设计方案的仿真。利用EDA技术构建的仿真系统,能够对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处理,并对方案进行推广应用,对设计中的各种构思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在完成仿真实验后,EDA技术还能够分析电路的实际结构以及结构的正确性和各项性能指标,对这些结构的分析,能够实现对设计过程的量化分析,可以有效的提高机械电子工程的设计水平,促进机械电子工程的健康发展。

2.2 对电路特性进行优化设计

在机械电子工程的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状态以及安全的性能,这就需要为电子元件提供最佳的工作环境温度以及最佳的容差。但是,采用传统的机械电子工程设计的方法,很难对电子元件的工作环境温度以及容差进行控制,也很难实现对温度的监测,这样就直接影响了电子元件的工作状态,导致设计方案不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存在很多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可以采用EDA技术,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EDA技术能够实现对温度的监控和统计分析,这样就能得到最佳工作状态下的电子元件的各项参数以及电路结构,同时也能够得到该状态下的最佳环境温度,从而实现了对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也就保证了电子元件的最佳工作状态。

2.3 对电路的特性进行科学的分析

除了上述两项功能,EDA技术还能完成对电路特性的分析,这也是EDA技术的一项重要功能。在进行机械电子工程的设计时,必须要进行数据的测试和结构特性的分析,采用传统的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方法,对这两部分分析得到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都较差,另外,受到技术和条件的限制,在对其结构特性进行分析时,使用的分析测量方法本身具有很多缺陷,这样就导致测试的结果存在很多的误差,精准度极差,直接会对生产的产品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产品的稳定性极差,很难用于生产活动中。而EDA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能够实现对系统的精准化测量,提高分析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并且采用该技术设计的方案,不会出现结构性差异的现象,提高了设计方案的稳定性和合理性,也保证了机械电子工程的顺利开展。

2.4 在机械结构设计中进行防静电处理

在机械电子工程的设计中,还要完成对机械结构的设计,一般情况下,就是根据设计的原理,构建具体的结构设计图,然后应用到实物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逐渐趋于轻、薄,这就对集成电路器件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同时要求电子元件的线路以及排列中都要满足防静电的要求。如果在设计中,不能做好防静电的处理,静电电场和静电电流都会对电子元件造成损坏,严重的就会直接造成电子元件的致命伤害。这是因为静电电场和静电电流可以对周围的电荷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巨大的吸引力就会大大的降低电子元件的敏感度,严重的就会导致电子元件的电路导体毁坏,甚至发生爆炸的现象。因此,在机械电子工程的设计中,一定要做好防静电的处理,这样才能提高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危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对电子元件起到保护的作用。

3 总结

综上所述,机械电子工程的设计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EDA技术是电子工程设计中的技术要点,采用该技术设计的产品稳定性极高,安全性能较好,并且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因此,在今后的机械电子工程设计中,广泛的使用EDA技术,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从而促进我国机械电子工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建国.机械电子工程设计中的技术要点分析[J].电子制作,2016,(16):21.

酒店设计要点范文4

【关键词】电气节能;设计;技术要点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正在不断发展,人们生活逐渐改善。然而,也是因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加速了能源消耗,能源危机不断加大。建筑行业作为高能耗行业,电气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部分。在建筑设计中,如何运用电气节能,确保电气系统可靠性、安全性,降低投资费用,加强能耗使用管理,是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重点研究课题。

一、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原则

首先,节能性。在建筑设计中,电气节能是设计基础性原则,通过降低能源消耗,选择节能环保措施,防止不必要能源消耗。按照不同区域建筑功能、能源消耗需求,选择不同节能措施。例如,电器传输线路、无功损耗等。

其次,经济性。对于建筑电气节能设计,需考虑经济性原则,在节能设计时,考虑实际经济效益,在最短时间内,增加节能设施,收回运行费用、增加投资,通过电气节能,促使经济效益最大化,确保节能设的投资,在最短时间内即可回收。

第三,适用性。在电气节能、用电安全前提下,为创造建筑内部人工环境,提供必要性资源,进而保证建筑设备运行动力。确保建筑电气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生活、工作要求,照明灯具的节能主要包含灯具的色温、照度及显色指数。

第四,环保性。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需注重高效率和低能耗设计,确保电气设计无污染,设计基是为保护环境,降低生产不必要能源消耗,选择各项先进、科学技术方法,实现节能减排目的,达到生态环保要求。

二、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技术要点

首先,供配电系统设计。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对供配电系统进行合理设计,可提升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投资成本。按照负荷容量、供电分布和供电距离,结合用电设备特点,开展合理、科学的供配电设计,确保系统操作简单化,提高运行可靠性,提升工作效率。对于变压器设计,需考虑建筑实际用电负荷,科学选择变压器数量、容量大小,配电变压器的长期工作负载率不宜大于85%。同时,选择变压器时,需考虑高效率、低噪音和低损耗的变压器,满足节能要求的同时,又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大气环境,使配电级数减少,确保输电线路损耗下降。对于电力系统,因输送电距离较长,存在线路损耗。所以,可通过如下措施,使线路损耗下降:其一,选择低电阻材料,与铝芯导线相比,铜芯导线电阻率较低。所以,立足节能角度,应优先选择铜芯导线。其二,导线横截面选择,需增加一级,增加导线横截面积,即使增加了成本,却降低了电能损耗。其三,对于电气电路设计,需减少铺设线路,将变压所在负荷中心位置设置,利用科学、合理布线方式,缩短线路总长度。

其次,照明系统设计。对于照明系统设计,为达到节能目的,需不影响低照明质量,降低照明系统的光能损耗,主要包含如下方法:其一,自然光利用。在光源系统中,自然光属于环保、绿色、清洁的能源。在电气照明设计中,需充分利用自然光,增加室外门窗尺寸。在白天状况下,利用自然光,可到稳定照明效果,可使照明能耗最小化,有利于增加室内温度,促使建筑能耗下降;其二,按照各部门照明需求,科学选择照明灯具,选择节能开关设备。例如声控开关、高压钠灯等;其三,使用太阳能技术产品。随着电气产品市场日益成熟,电气技术不断发展,太阳能光伏系统是通过光伏效应,将太阳能向电能供电模式转变。开发利用太阳能,可降低资源能耗,达到生态保护和节能减耗目的。

第三,空调系统设计。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空调作为家庭生活的基础性电气设备。对于公共建筑而言,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总能耗中,达到了55%以上,空调系统具有巨大节能潜力。在空调系统设计时,需按照如下原则:对机电设备变风量进行优化控制,针对冬夏季气候特点,合理控制变流量,对冰蓄冷低温送风、水泵分社开工至参数进行节能控制,主要包含温度标准设定、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合理选择新风量,通过优化设置各类参数,充分挖掘空调系统的节能潜能,确保空调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况,达到空调节能目的。

第四,电动机设计。针对电动机节能设计,需提升电动机功率因数、工作效率,在建筑设计时,需选择高效率电动机。按照实际负载状况,合理选择相互匹配电动机,尽量选择调速电动机,进而满足节能目的。同时,若电动机启动负载较大,可选择软起动装置,确保电动机能够平稳启动,减小启动电流,降低电能消耗。选择变频器装置,合理控制变频调速。对于非固定转速场合,若电动机处于负载变化状态,对变频器装置实现自动调速,确保电动机转速、负载的匹配性,降低电动机轻载时,降低不必要功率能耗,满足节能效果。通过电容器,实现补偿线路的就地补偿,提升电动机功率因数,进而降低线路损耗。

第五,运用自动化管理系统。近些年来,随着通信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设备自动控制系统性能逐渐更新,是建筑能源损耗的有效控制手段。利用建筑自动化管理控制,可有效管理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给排水供应和采暖通风,保证各设备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满足建筑功能状况下,确保能源消耗最大化下降。

结束语

按照建筑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特点,开展电气节能设计,提高能源利用率十分必要。可以说,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潜力巨大。对于电气设计人员而言,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经济、节能、可靠和安全原则,综合考虑这些原则,合理选择供配电设计方案,选择有效、成熟节能技术,对节能设备进行合理配置,达到节能资源目的。利用节能、高效光源,强化空调节能设计,树立智能设计理念,实现建筑整体能耗下降,提高建筑节能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锦锋.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技术要点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8):100-102.

酒店设计要点范文5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

1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要点研究

在供配电系统中的用电设备如电动机、变压器、灯具的镇流器以及很多家用电器等都具有电感性,会产生滞后的无功电流,并从系统中经过高低压线路传输到用电设备末端,无形中又增加了线路的功率损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这部分损耗:在设计中尽可能采用功率因数高的用电设备,如同步电动机等;电感性用电设备可选用有补偿电容器的用电设备,如配有电容补偿的荧光灯等;用静电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电容器产生的超前无功电流,可以抵消用电设备的滞后无功电流,从而达到提高功率因数、同时又减少整体无功电流的目的。

对于供电线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减少线路损耗:①尽量选用电阻率较小的导线;②设计线路尽量走直线,在低压配电中尽可能不走回头路,变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小供电半径;③增大导线截面积,对于较长的线路,在满足载流量、热稳定、保护配合及电压降等要求的前提下,在选定线截面时加大1级,虽然增加了线路费用

1.1供配电系统节能

应采取提高系统的运行电压和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功率及导线中的电阻,降低供配电系统线路损耗等措施。节能途径主要有:

(1)根据负荷容量、供电距离及分布、用电设备特点等因素,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和选择供电电压,供配电系统应尽量简单可靠,同一电压供电系统变配电级数不宜多于两级;

(2)变电所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缩短配电半径,减少线路损耗,电力用户内部变电所之间宜敷设联络线,根据负荷情况,可切除部分变压器,从而减少损耗;

(3)降低线路电阻,线路截面选择要与国际接轨,推广应用IEC287-3―2/1995“电力电缆截面的经济最佳化”,按经济电流密度法合理选择导线截面,以减少损耗。此外,对于环形供电方式,为降低线路的电阻值,将开式网运行改为闭式网运行,同样可明显降低线路损耗;

(4)传输上可以采用提高电压等级的方法。通过计算可知,当电压提高10%线损可降低17.4%,因此,提高电压传输,是降低线损的有效途径;

(5)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电能损耗。线损与电力用户的功率因数的2次方成反比,故提高功率因数也是降损的有效措施。提高功率因数,可从合理选用电气设备容量及装设并联补偿电容器2个方面着手。

1.2变压器节能

变压器的损耗主要分为2部分:①与负载无关的空载损失。变压器空载时,空载电流I0很小,在绕组中引起的铜损Pcu可忽略不计,空载损失P0可视为与铁损Pfe相等。而铁损由磁滞损失与涡流损耗组成,这两项损耗近似与一次线路电压U1的平方成正比,只要运行一次电压不变,则铁损不变;②与负载成平方比的负载损失。变压器有载时,除了固定铁损外,还存在由于电流通过1次、2次线圈的电阻损耗,即铜耗Pcu在不同负载条件下,变压器的总损耗为Pcu与Pfe之和。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可用下式表示:P=P0+β2PK式中:P为变压器的有功损耗;P0为变压器的空载损耗;PK为变压器的短路损耗;β为变压器的负载率。

(1)降低空载损耗。P0作为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又称为铁损,他是由铁心的涡流损耗及漏磁损耗组成,其值与铁芯材料和铁芯制造工艺等有关,而与负荷大小无关,所以变压器应选用节能型的油浸变压器或干式变压器,它们均采用优质冷轧取向硅钢片,由于“取向”处理时硅钢片的磁畴方向接近一致,以减少铁芯的涡流损耗,5°全斜接缝结构使接缝密合性好以减少漏磁损耗;

(2)降低负载损耗。PK为变压器额定负载传输的损耗又称为变压器线损,其值取决于变压器绕组的电阻及流过绕组电流的大小,因此,需要考虑选用阻值较小的绕组,如选用铜芯变压器等;

(3)选择适宜的负载率。根据公式β=S/SN,SN为变压器额定容量,S为变压器运行中的实际容量,β2PK用微分求其极值时,是在β=50%时每千瓦的负荷,此时,变压器的能耗最小,但在β=50%负载率时仅减少变压器的线损,并未减少变压器的铁损,因此,也不是最节能的。综合多方面因素,同时考虑变压器在使用期内预留适当的余量,变压器最经济节能运行的负载率一般在75%~85%之间;

(4)优化变压器的运行方式。对负荷进行合理分配,选择容量与电力负荷相适应的变压器,使其工作在高效低耗区,同一变电站的变压器尽量并联运行,根据负荷的变化调整并联运行的变压器的台数。另外,还需考虑控制各类非线性用电设备所产生的高次谐波,降低高次谐波值,减少变压器、电动机、线路等的损耗,降低变压器的运行环境温度,平衡三相负荷,合理选择变压器的接线方式等因素。

1.3电动机动力系统节能

降低电动机电能损耗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电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功率因数。在高层住宅中电梯、水泵、风机等以交流电动机拖动的电气设备运行所产生的电费,约占公摊电费的30%左右。因此,交流电动机的节电降损十分重要,应积极采用高效节能型电动机,如YX系列高效电动机又比Y系列电动机效率提高3%。要根据负载情况选用容量合适的电动机。电动机效率指标是指在额定负载运行下的数值,在非额定负载下,其数值一般比额定值时低。电动机在负载率为75%~100%之间运行效率最高。在此负载率范围内使用,节电效果最好。一般来讲,选择电动机的额定功率比负载实际功率高10%左右。当电动机的平均负载为70%以上时,电动机的效率与额定效率差不多,可以认为容量合适。当电动机的平均负载为45%~70%时,电动机的效率与额定效率稍低,要经过计算才能决定是否将容量减小。当电动机的平均负载为25%~40%时,应当选择容量相当的电动机,或将电动机绕组由接法改为Y接法。负载率低不仅效率低,还会降低功率因数。

(1)选用高效率电动机。提高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因素,是减少电动机的电能损耗的主要途径。与普通电动机相比,高效电动机的效率要高3%~6%,平均功率因数高7%~9%,总损耗减少20%~30%,因而具有较好的节电效果。所以在设计和技术改造中,应选用Y、YZ、YZR等新系列高效率电动机,以节省电能。另一方面,高效电机价格比普通电机要高20%~30%,故采用时要考虑资金回收期,即能在短期内靠节电费用收回多付的设备费用。一般符合下列条件时可选用高效电机:①负载率在0.6以上;②每年连续运行时间在3 000 h以上;③电机运行时无频繁启停(最好是轻载启动,如风机、水泵类负载);④单机容量较大;

(2)选用交流变频调速装置。大力推广交流电机调速节电技术,是当前我国节约电能的措施之一。采用变频调速装置,使电机在负载下降时,自动调节转速,从而与负载的变化相适应,即提高了电机在轻载时的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目前,用普通晶闸管GTR(大功率晶体管)、GTO(门极可关断开关)、IGBT(绝缘门双极晶体管)等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静止变频器对异步电动机进行调速已广泛应用。变频调速是通过由电子元件组成的变频器及相应的辅助控制装置来改变电动机的输入电压和频率以实现电动机的调速。与其他方法相比,变频调速具有自身损耗小,效率高,调速精度高的优点,通过微机还可以进行闭环自动控制,是理想的调速方法,尤其适用于高层建筑中水泵、风机、电梯等电动机的调速。

1.4照明系统节能

(1)照明的节能设计。照明节能设计就是在保证不降低作业面视觉要求、不降低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减少照明系统中光能的损失,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光能。通常的节能措施有以下几种:①充分利用自然光,这是照明节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设计中电气设计人员应多与建筑专业配合,做到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光使之与室内人工照明有机地结合,从而大大节约了人工照明电能;②选用高效光源。照明设计规范规定了各种场所的照度标准、视觉要求、照明功率密度等。照度标准不可随意更改,这就需要有效地控制单位面积灯具安装功率。光源的效率与电力消耗最为密切,在满足照明质量的前提下,一般场所应优先采用高效发光的荧光灯及紧凑型荧光灯,高大车间、厂房及体育场馆的室外照明等一般照明宜采用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等高效气体放电光源;③推广使用低能耗性能优的光源用电附件,如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触发器以及电子变压器等,公共建筑场所内的荧光灯宜选用带有无功补偿的灯具,紧凑型荧光灯优先选用电子镇流器,气体放电灯宜采用电子触发器;④采用合理的控制方式。充分利用天然光的照度变化,决定电气照明点亮的范围,实行一般照明的分区控制和适当增加照明开关点,改变全开习惯,在给定的时间和地点控制照明提供的照度,可有效地节能;采用各种类型的节电开关,如在旅馆客房设置节能控制型总开关,对居住建筑有天然采光的楼梯间、走道灯(应急照明除外)采用节能自熄开关等;公共场所、室外照明,可采用集中控制遥控管理的方式或采用自动控光装置;

(2)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功率因数提高了可以减少线路无功功率的损耗,从而达到节能目的。具体方法有:①减少用电设备无功损耗,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在设计中尽可能采用功率因数高的用电设备如同步电动机等,电感性用电设备可选用有补偿电容器的用电设备(如配有电容补偿的荧光灯)等;②用静电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电容器可产生超前无功电流抵消用电设备的滞后无功电流从而达到提高功率因数,同时,又减少整体无功电流。在具体工程设计中有采用分散就地补偿和高低压柜集中补偿等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酒店设计要点范文6

关键词:输电线路;防雷设计;输电线路;避雷线

1前言

随着全球气候异常状况的加剧,雷电活动也异常频繁。雷害作为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雷击是造成输电线路跳闸停电事故的主要原因,在电力系统非计划停运中,雷电事故一般占30%以上,有的地区甚至达到80%以上),对电力安全传送的影响及危害非常大。输电线路雷害事故引起的跳闸,不但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供电,增加输电线路及开关设备的维修工作量,而且由于输电线路上落雷,雷电波还会沿线路侵入变电所。

2 雷电对输电线路造成的危害

雷击是造成高压输送电路故障的重要自然因素。由于雷电具有剧烈性和突击性,能够在瞬间产生巨大的磁场效应和热电效应,加之其本身拥有超强的机械破坏力,所以雷电在袭击空旷的高压输电线路时极易产生严重的电压危害。现阶段,电力调度运行系统中配置了集成度较高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对雷电电磁脉冲的反应极为强烈,当输电线路被雷击中后,在瞬间形成的超负荷敏感过电压磁波会通过线路网导入变电站,从而导致变电运行设备介电强度下降,损坏敏感电子器件,使监控系统和供电保护装置发生误动作,引发输电设备跳闸断电,由此对电力变电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破坏。

输电线路雷击时产生的过电压可达400kV,极易对35kV以下的线路造成致命性的伤害。同时,雷电直击也是造成110kV以上输电线路故障的重要因素之一。直击雷可划分为绕击和反击两种形式,均能严重威胁线路的安全运行。经调查数据显示,绕击多发生于山区线路中,反击多发生于平原和丘陵地区线路中。所以,在设计输电线路之前,应对雷击的性质进行充分研究,从而运用针对性较强的防雷技术,以提高防雷效果。针对山区线路,应当选择防雷走廊,减小避雷线保护角,增强绝缘性能;对于丘陵和平原地区线路,应当采用有效措施降低电阻,以达到防雷的作用。

3 输电线路防雷设计要点探讨

在输电线路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线路情况,以及线路雷电活动频率和强度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防雷技术的运用方案。

3.1合理选择输电线路路径

受地形、土质、气候状况的影响,某些地区极易成为雷击的多发区,所以在输电线路设计时必须避开这些地区,降低雷击概率。通常情况下,雷击区包括以下几个类型地段:(1)地下富含导电性矿藏的地区,以及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2)土质电阻率低的地区,以及土质电阻率发生骤变的地区,如田地、土壤、岩石等拥有不同类型地貌的地区和山坡断层带、交接地带、山谷地带等;(3)顺风的河谷地带和山区的风口等雷暴走廊区;(4)周围布满山丘的湿润盆地,如包围着湖、水塘、沼泽、水库、树林的地区;(5)土质条件较好、植被覆盖良好的山丘顶部区域以及向阳面区域。

3.2 搭设避雷线

避雷线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防雷技术,具有防雷效率高、分流、耦合、屏蔽等作用。分流作用是指避雷线能够减少铁塔的雷电流,以使塔顶的电位降低,减轻雷击破坏程度;耦合作用是指通过耦合导线降低输电线路中绝缘子的电压;屏蔽作用是指直接降低雷击后产生的感应过电压。应当根据输电线路的电压级别选择避雷线,20kV的输电线路不需要装设避雷线,200kV以上的输电线路需要全程搭设避雷线,500kV的高压线应当搭设两个避雷线,以提高避雷线的屏蔽功能。为了提高避雷线的保护能力,应确保每个铁塔区的避雷线能够接地,并保证两个避雷线之间设置一个间隙。当前,我国在设计高压和超高压输电线路时通常搭设绝缘避雷线,以降低功率损耗。

3.3 安装线路避雷器

避雷器是在避雷线基础上施加的一种防雷措施,以彻底防止绝缘导线上产生过电压。当雷击产生的电压过大时,避雷器通过利用低阻抗的通路将雷电流泄于地面,以保证输电线路电压在安全的范围内。在安设避雷器时,可选择如下类型的铁塔:环境恶劣的山区线路中的铁塔、跨越大的铁塔、水电站和升压站等出口线路处接地电阻较大的铁塔、出现过闪络的铁塔等。

3.4 架设耦合地线

在无法实现降低接地电阻的情况下,可在导线的周围或下方敷设一条底线,以使雷电流可以分流,降低绝缘子串两端的感应程度,减小反击电压间的分量。通过架设耦合地线,能够降低雷击时电力系统的跳闸率。

3.5 降低铁塔接地电阻

当合理匹配塔脚电阻和避雷线时,可以实现降压的功能。针对小于65kV大于40kV的输电线路不需要增设避雷线,但是必须做好铁塔接地措施。降低铁塔接地电阻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对于规模较小、较为集中的接地网,应当使用接地电阻降阻剂。在接地极四周铺设降阻剂,增大接地的面积,以降低铁塔与地面的电阻。由于此种方法具备较好的导电性能,所以应当将该方法推广使用;(2)爆破接地技术。该技术的运用方式是利用爆破来制造破裂,而后将电阻率低的材料通过压力机的作用导入到裂缝中,从而增强土壤的导电性能;(3)加大水平接地体的长度,由于电感效用与水平接地体的长度成正比关系,当接地体的长度达到55m时,其电阻率为500,当长度达到80m时,其电阻率为2000,所以当接地体达到一定长度后,冲击系数会逐步稳定,不再有所下降。

3.6 安装自动重合闸装置

电力系统在遭遇雷击时通过自动跳闸可以发挥自我保护作用,在自动跳闸后,此前所产生的部分系统故障便会自动消除。根据资料统计,在安装自动重合闸装置的输电线线路中,70kV以上的线路其重合闸的成功率为80%以上,30kV以下的输电线路重合闸成功率也可以达到60%,这说明自动重合闸装置是当前极为有效的防雷措施之一,各等级电压线路应当积极安装该装置。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输电线路设计中,应当认识到雷击对线路正常运行的危害,将防雷技术纳入到线路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观测雷电情况掌握雷电参数和规律,还要主动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全面获取雷电资料,以便在输电线路设计中运用适当的防雷技术,根据不同的适用情形做好预防工作。同时,在电力系统的建设中也要不断增加防雷的科技含量,提高电力系统的防雷击能力,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周国诚.关于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技术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

[2]朱俊武.输电线路设计中线路防雷技术的应用探究[J].技术与市场.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