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商设计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商设计要素范文1
中图分类号:TU208 文献标识码:A
1 商务酒店客房空间的定义
商务酒店历来没有明确的概念,综合来讲,一般将客源主体、地理位置、产品导向以及品牌等各方面作为区分其与一般酒店的标准。从这一层面来讲,商务酒店以商务客人为客源主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内置设施除休息娱乐功能之外,办公、接待设施也比较全面。在商务酒店各功能设施中,客房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讲,客户在酒店活动时间长,利用频率高的场所就是客房,因此它不仅是酒店的重要设施,而且是酒店存在的基础。针对这点,商务酒店客房空间应该具备舒适、放松的环境,是一个集起居、休息、办公、接待、娱乐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私密性空间。
2 商务酒店客房空间功能分析
商务酒店的客房空间由休息睡眠空间、起居会客空间、书写工作空间、盥洗空间组成。
休息睡眠空间是酒店客房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功能空间。休息睡眠空间最主要的功能是提高客户的休息睡眠质量,这就要求对客房中的环境以及配置设施做一些深入的调研,这里不仅仅包括客房中各配置设施的搭配以及空间分配比率,还包括客房空间环境中所用的色调以及灯光的搭配,所有这些都关乎客户能否有一个高质量的休息睡眠。
起居会客空间是商务酒店客房空间功能的特色之一。目前,我国大部分商务酒店均将正靠窗的那部分空间作为起居会客空间,此处常常摆放舒适的椅子和小餐桌,或者是布置沙发和小茶桌,方便商务客户在此。还有一部分商务酒店直接将起居空间延伸出去,专门设有阳台作为商务客户的休息、眺望、会客或用餐之处,而这些阳台的宽度一般不会少于1.5米,因为这样的阳台空间不仅可以为商务客房提供更开阔的空间,而且为商务客户提供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多窗外的自然风景,使他们在这开阔的起居会客空间中放松心情,便捷会客。
书写及工作空间一般以书写台为中心,家具设计及其陈设设计成为这个区域设计的主要部分。除了快捷便利的各种网络设施齐全之外,良好的采光与视线也很重要。此外,客房中书写及阅读空间和起居空间相结合并且保持顺畅的联系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盥洗空间最基本的功能是提供洗脸盆、坐便器、浴盆等满足客人盥洗、梳洗、如厕、沐浴等个人卫生要求。它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卫生间,另一部分是梳妆洗涤空间。在卫生间这部分设计中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客户保持愉悦的心情和尽量做到享受身心放松的境界。在梳妆洗涤空间这部分设计中则是要考虑梳妆中的用品布置,以及洗涤中用到的物品的摆放,这里主要涉及空间设计以及物品的齐全度,尽量让客户方便梳洗,轻松摆放物品以及处理垃圾。
储藏空间一般选择以壁柜式或箱子间为主,主要功能是储藏客户的物品,包括衣物、箱包、鞋帽等,也可以用来储藏酒店为客户提供的备用被褥、床单等,一般酒店的客房设计会在进口处形成约1.0-1.2米宽的小走廊,而房门后的一侧则是嵌入墙式的衣柜或是衣橱。
3 商务酒店客房设计的文化性及差异性
未来中国酒店设计发展的趋势将是民族和地域特色相结合,其中以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主要设计理念。因此,当今时代,酒店设计应秉承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吸收具有民族、民俗特色的本土文化,彰显酒店独特的文化个性,进而确定酒店自身的形象,打造专属的品牌。因此,研究项目所在地的“文化”成为设计师的任务之一,如果在最初的方案设计中能准确、合理的挖掘并定位好酒店的文化内涵,那么酒店就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穷的魅力价值。
但是,通过调查,从商务客户的情绪、情感特征等因素反馈分析,可以看出求新求异反映了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人有一种潜在的审美观——“以新奇为美”,凡是自身文化体系中没有具备的那部分,都会被认为有一定的美感。这就造成了不同文化体系下的成员对不同文化内涵的酒店客房形成一定的偏好差异。从表面上看,各品牌商务酒店在其核心资源上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但是并不是所有具有较高同质性的商务酒店都成为世界一流的商务酒店,究其成功的原因在于商务酒店于同质中寻求差异,通过寻求自身的文化底蕴以及客户的反馈,加之自身独特的设计和服务来满足客户的偏好,进而增加客户满意度。
由此可见,在商务酒店客房设计中添加文化性主题元素,同时于同质中寻求合理的差异性的风格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设计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加深对文化艺术的理解,进而推动商务酒店客房设计的不断发展。
4 商务酒店客房空间尺度
酒店客房最重要的尺寸是开间。客房开间一旦确定就为整个酒店,包括底层公共场所、地下停车空间以及后勤服务部门在内的建筑结构确定了框架。客房开间4.2-4.5米,便于布置摆放家具陈设,同时也为讲究卫生的卫生间提供了条件。若把开间加宽到4.9米,室内陈设就有新布置了,起居和工作区可设在床的对面墙边。如果加宽至4.9米以上,客房卫生间就可以有更多的空间进行更舒适的布置,其中可设4-5件家具和清洁用具,门廊也可以相应地增大。
虽然受结构或场地等因素的制约,但是房间的进深通常还是可以不断变化的。其布局分为卫生间、睡眠区、工作使用区及接待区,卫生间的面积可以根据洁具的数量和间距进行确定。此外,客人对层高的感觉也非常重要,我国酒店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客房的层高一般在3.3-3.6米之间,在客房开间、进深及层高都已确定的情况下,客房窗台高度和窗体高度同样影响顾客对客房的空间感觉。宽大通透的玻璃窗可有效地扩大顾客对客房空间的感受。因此,在风景区或有良好景观条件的商务酒店往往采用低窗台,甚至落地窗来增强客房的通透性,扩大客房的视觉空间。
5 商务酒店客房房型配置
酒店客房套型样式繁多,根据建筑用地、建筑造型以及功能布局的不同而不同,但主要类型是单人间、标准双人间和套房等几种类型,变化的只是相互间的组合方式。
单人客房提供了相对私密的居住空间,双人标准客房是所有酒店的客房体,套间客房是最能体现酒店品质的重要单元,套内陈设水平一般都高于标准客房。无障碍客房是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在商务酒店中必须设置的一种客房类型,主要为残障人士或需要使用轮椅的老年顾客提供方便。
商务酒店客房的房型设计应在双人标准间以及家庭套房以外,再增加主题客房、商务套房等几种类型。因为在各种商务活动中,往往存在领导和下属一同出席的现象,而商务套间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组团性质的商务活动。
基于传统标准客房的改善方法,我们应敢于打破传统的客房空间布局,善于采取灵活隔断的方式将客房各个部分有效联通,空间上相互借景,达到以小见大,改善房间内拥挤的状况,并可以提高采光率,这样使得空间更有趣味,也增加了空间的使用率,是客房更有家的温馨氛围。
6 节能客房设计
综合考虑到客人居住及运行时节能降耗要求,在客房设计中应将客人的居住需求与节能降耗的要求综合考虑要考虑,选择合适的开间进深尺寸,开间尺寸控制在4.0-4.5米,进深尺寸控制在在7.5-9.0米,标准层高控制在3.3-3.6米。此外,还应做好各空间之间的隔断,以确保达到比较好的隔音效果,保证室内环境空气质量。这就要求在设计客房过程中,将上下卫生间的楼板之间以及卫生间在天花板以上的四周全部隔断,以免影响客房空间的空气质量,因为通常入住客房的客户在感觉到客房内部空气质量有异味或者流通不通畅时,一般会开启卫生间内的排风扇,有时候会整夜开着,甚至在离开客房的时候也开着,这样浪费电能。客房的门适合向内缩进350毫米,客房之间的隔断应该采用新型建筑墙隔断,因为新型建筑墙的节能传热系数较低。客房窗户的尺寸不要过分求大,适中即可。此外,落地窗虽然可以提高客房外部的景观效果,但是会增加能耗,假如真的需要采用落地窗时,我们应该采用中空玻璃或呼吸式玻璃幕墙以减少不必要的能耗,从而紧跟客房节能环保的绿色设计潮流。
7 结束语
作为客房,它并不单纯是一个休息空间, 他更多的体现了当前时期人的生活习惯或者某种地域文化,它客观的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将各种新需求、新技术、新材料、新文化、节能环保等元素进行融合,互利共生。 本文从商务酒店客房空间功能、客房设计的文化性及差异性、客房空间尺度、客房的房型及房型配置等方面做出分析,强调了各要素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郝树人。现在饭店规划与建筑设计。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9-46
[2][日]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90-94
[3]邢渝,王玉红。 宾馆环境设计。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7,51-27
[5]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45-56
电商设计要素范文2
关键词:采购成本;总拥有成本;成本分析;轨道交通
中图分类号:F57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6-0088-02
引言
随着国家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中国南车及中国北车两大龙头公司的合并,中车的综合竞争力得到很大提升,海外的轨道交通装备订单也持续增长,但是国际市场竞争的格局也进一步复杂化和激烈化。国际范围内的轨道交通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也发生了转变,由简单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产品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关键是合格供应商之间的竞争。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轨道交通行业的产业链,例如在2016年10月11日,比亚迪与国家开发银行在深圳签署了总额600亿元的《单轨轨道交通产业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比亚迪开始涉足轨交行业。整个轨道交通行业面临新的供应链的结构和竞争格局。由于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和多元化,轨道交通行业只有联合上下游的企业,形成战略联盟,才能重构轨道交通行业供应链结构。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新思想,打造相互依存、竞争合作共赢,同时又具有个性化、差异化的供应链体系,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市场需求,牵手联袂走互惠互利的合作共赢之路,是一个“走出去”的最佳路径。
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是提高供应链企业的供应商管理的关键环节。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流程来看,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轨道交通企业增值过程和整机产品质量控制的起点;从供应商管理优化的角度看,合格的供应商体系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战略,对整个轨道交通供应链的形成和稳定运转、优化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
传统的供应商分类是按照供应商提供的设备的种类和价值进行分类,即为ABC分类法(如下表所示)。
针对传统供应商管理的缺陷,西方国家涌现出供应链和战略管理思想,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又提出了总体拥有成本(TCO)概念。本文利用TCO分析工具,从五个要素出发,分析我国轨道交通行业供应商管理优化方法。
一、TCO分析方法
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 总拥有成本)是用来描述与货物或服务的采购、使用和维护相关的所有成本。
TCO核心思想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拥有的包括置业成本(Acquisition cost)和每年总成本在内的所有成本之和,主要是考虑总成本和总收益,一般包括信息成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物料成本、质量成本(检查、返工、退货成本)、管理费用和运营成本等。供应商TCO则是供应链上交易货物和服务相关的所有成本。因此从TCO的角度上看,供应商管理优化是在供应链上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发,分散风险与成本,使得客户的最终产品与部件维修总成本最优化。
TCO分析方法要求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供应商管理优化时有一个根本的思维转变,即从价格最低导向的观念转变为总拥有成本(TCO)最低导向。要考虑与所采购物品或服务相关的所有成本,不仅要考虑采购时所发生的支出,还要考虑采购前和采购后未来几年内所发生的整体支出最优化。
TCO可以应用于任何形式的供应商管理优化,包括战略供应商、优选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和服务供应商等。
由于TCO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由于不同的供应商管理所包含的成本和收益科目不同,设计出来的TCO模型也会各不相同。
一般而言,TCO模型大体上都应该包括以下三类成本:(1)采购成本,包括订购、运输、检验检测、接收入库、保管相关作业的成本;(2)使用成本;(3)质量成本,由于各方的过失而引起的额外支出成本,如轨道交通行业供应商TCO管理中,由于无法按期交货等因素引起的停工、窝工和怠工;由于产品和服务质量不合格而引起的退货、返工返修、停工等成本。
投资成本(CAPEX)以及运营成本(OPEX)是TCO分析的两个关键。一般而言,TCO分析的基本思路是:首先确定出需要参与评估的供应商,然后采用成本分析法,对每一个供应商的报价进行分析计算,得出所有总成本,最后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与优化。
基于TCO的供应商管理优化分析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价及产品外包和服务外包业务的选择。
在供应商管理中,企业必须树立TCO最低的理念,对整个管理流程中所涉及的关键购置成本、安装成本和运营成本进行评估。
对于采购设备TCO的控制应建立在供应商管理的全过程,不是以最低采购价格获得当前所需的产品或服务,而应充分平衡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禀赋,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成本为宗旨,使得最终产品的TCO最低,整个供应链价值优化。因为供应商的选择影响后续的研究开发费、设计费、制造费、安装费及试运行费、维护、调换及其他成本,乃至3―5年的运营成本。
二、轨道交通供应商TCO的五要素分析
供应商分类是实施供应商质量管理、采购产品质量管控的基础。轨道交通产品要求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等基本特点,所以其子系统、零部件的TCO模型至少包含五个要素:
1.安全性要素:这是轨道交通供应商的基本要求。根据RAMS安全管理规范和EN50126标准规定,应当考虑其出现故障时可能е碌暮蠊,包括对人员危害、系统及设备危害、环境生态危害等等。
2.技术质量特性要素:也即产品内在的技术质量复杂度,包括测量精度、设计精度、机械性能要求、电磁性能(EMC)要求、内外涂装防腐要求、耐磨性要求、密封性要求、理化性能要求、震动性要求、绝缘特性要求、系统运行可靠性要求等及其他相关的技术经济指标。
3.设计复杂度与成熟度要素:即设计轨道交通产品的复杂度、难易度、设计验证可达度;成熟度主要包括技术成熟度、制造成熟度和应用成熟度三个方面;另外还应考虑重复利用度和未来市场需求度等要求。
4.生产工艺可实现性要素:现有的轨道交通生产工艺是否可以经济的实现,主要包括工艺技术的可实现性、工艺指标的合理性、生产过程的可靠性、产品设计的经济性以及可生产性,还要考虑专利保护法律法规的约束条件等等。
5.经济性要素:轨道交通产品的整体拥有成本(TCO),包括研发设计成本、生产制造成本、运营维护成本(包括常见故障的处置成本)以及经济寿命周期完结后的报废处置成本等。
综合上述五个要素进行分类可知,首先,五个要素按照其重要性等级依次赋予其0―4分的分值,其中0分重要性最低,4分重要性最高;其次,对五个要素进行打分后,计算总得分。
结论
目前,企业的质量管理已经从强调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模式到强调对供应商质量控制的质量管理模式;从对强调对供应商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并行发展的质量管理模式到强调与供应商协同的合作质量管理模式;通过TCO理念,可以为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模式的改进指明优化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龚光明,唐宾彬.采购成本管理:TCO模型及其应用[J].财会月刊,2005,(22).
[2] 侯红超.TCO模式下采购成本管理的应用研究――基于SMIC公司采购数据的实证分析[J].商业会计,2014,(14).
[3] 闫俊,陈维良,陈誉承.TCO法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研究[J].江苏商论,2012,(10).
[4] 朱晓琴,朱启贵.基于TCO的采购成本管理综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5] 高山,李利{.基于供应商合作的采购总拥有成本控制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
[6] 金剑峰.NV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改进方案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7] 潘丽.电信设备采购的TCO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
[8] 赵锋.基于TCO的SFL公司供应商选择及管理优化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12.
电商设计要素范文3
关键词:EPC总承包模式;项目管理;设计;采购;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总承包模式是近年来国际上较为流行的项目管理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合同,是包括了设计、采购、施工、安装与调试以及竣工移交的总承包模式。从EPC模式的本质来讲,其诞生是顺应业主的需求,是一种需求模式。在传统的模式中,设计、采购、施工之间的协调是最突出的矛盾,尤其对于投资额巨大、技术密集的电力工程项目,协调与配合的矛盾愈加突出。于是业主渐渐将EPC三者合在一起,即选择EPC总承包/交钥匙模式将单一的责任转给总承包商,可以显著减少工程项目成本、大幅度缩短项目工期、减少投资风险、在早期即可得到收益。目前,国内以EPC总承包模式建设的电力工程项目尚处于试点阶段,适应国内实际情况的总承包管理模式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为此,文章就电力工程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管理进行探讨。
1 EPC项目管理模式
EPC模式项目建设参与方为:设计院(Engineering,E)、设备材料采购单位(Procurement,P)、施工单位(Construction,C)、试运行单位(Test,T)和设备材料供货商(Vender,V)。在EPC总承包模式下,一般由业主、业主代表(咨询工程师、监理、建筑师)、争议裁决委员会、总承包商、设计院、设备材料商、施工单位、试运行等有关方共同参与项目,总承包商是产业链的核心,也是项目管理的核心。
2传统项目管理模式
在传统模式中,业主本身具有项目管理、设备材料采购、试运行职能。该模式下,一般由业主、业主代表(咨询工程师、监理、建筑师)、设计院、设备材料供应商、施工单位等单位共同参与项目建设,业主是产业链的核心,也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因此,业主单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项目管理,协调项目相关单位,这样导致业主单位的管理压力非常大。此外,项目建成后大量的管理人员无法安置,转换其他岗位需要时间和专业培训,这样导致建设管理部门人员流动频繁,队伍不稳定,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很难精进,最终业主项目管理水平降低。
3两种模式项目管理对比分析
两种模式下的项目管理要素对比见表1,可以看出EPC模式优势明显。
表1两种模式下项目管理要素对比
针对EPC模式的主要优势分析如下:
(1)组织机构规模精简。EPC模式下,总承包商承担了项目管理的绝大多数工作,业主单位可以避免项目部组织结构臃肿、职责繁多,能最大限度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可以减少岗位人员设置。
(2)招标模式符合实际。由于EPC项目对总承包商的项目管理水平要求很高,符合要求的潜在承包商数量少。为了避免公开招标所带来的口径大、招标周期长、废标、流标等现象,保证合格的潜在承包商能成功中标,EPC项目经常采用邀请招标或议标的招标方式。
(3)充分发挥设计主导作用。设计处于工程建设产业链的龙头地位,总承包商与设计单位属于同一利益主体,决定了设计单位优化设计的积极性高。
(4)各环节高效配合。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中,设计院、采购部门、供应商、施工单位紧密配合,实现了设计优化;通过设计与采购环节融合,减少了采购时间;施工环节中各方注重现场实体工程的施工及配合,杜绝了推诿、拖延等常见现象,提高了工程质量、安全性,缩短了整体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
4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管理
目前,输变电工程EPC项目的实施阶段项目管理着重于中标签署合同后的各环节及各管理要素。其中,主要环节包括:设计、设备材料采购、施工、送电试运行、工程保修等。项目管理控制的主要管理要素包括:安全、质量、进度、费用、现场、合同、资料、风险等方面。因此,项目管理的核心就是在各环节中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及计划目标控制好各项管理要素。
4.1设计管理
目前,国内输变电工程设计大多数按照两阶段进行,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鉴于总承包设计管理还没有成熟和较为统一的流程,现以初步设计为例,提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初步设计参考主流程
图1界定了包含业主在内的各单位在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界面及工作程序,不涉及各单位的内部环节。初步设计决定了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工程概算的金额,方案和概算一经审定,主设备的技术参数就不能随意更改,审定的概算金额也决定了工程造价的上限,总承包商在该阶段承担了很大风险。因此,总承包商在设计及评审阶段要充分与业主单位沟通工程设计要求,各方协商达成共识,并形成经各方签字确认的会议纪要、备忘录等书面材料,作为设计院的重要设计依据。以上措施一方面可以避免业主无理增加要求或提高标准;另一方面也限制承包商无故推诿或降低设计标准,从根源上减少后续设计变更、避免工程造价超概算。施工图设计及预算编制可以参考以上流程,严格按照审定的初步设计为依据,避免或减少扯皮现象发生。但施工图设计阶段,总承包需要融入施工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单位的建议及意见,发挥三方协同互补的优势。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备供货商不仅要提供设备本体的技术参数、设备图样等技术资料,同时,更要参与系统设计、辅助设备的选型、不同厂家设备的接口设计。对工程占地面积少、空间要求严格的特殊项目,关键是整合一次、二次设备,优化设计,减少不合理的冗余空间。所有设备图样及相关技术参数,严格履行供应商、设计院双方签字确认和总承包方审批的流程,避免或减少发生责任不清、内部互相推诿,确保设备技术标准满足合同要求及造价不超出概算。
(2)施工单位要对施工图深入分析,结合施工经验及现场实际情况对图样、资料进行可施工性论证。重点参与总平面布置、变电站内道路布局,确保大型设备及施工用吊车等能够顺利进场,保证施工作业面距离及吊车停靠位置。
4.2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涉及招标、签合同、重要设备监造、催交、出厂验收、设备运输、到场检验、施工及运行中的现场技术服务等环节。大型设备的采购管理影响整个工程的工期及造价,关系到工程设计及施工阶段的质量。
采购环节的主要控制指标有质量、进度、造价。以下就采购阶段采购形式、签合同、设备运输、现场技术服务等重要影响因素做重点阐述。
(1)采购形式的选择及质量控制要点。设备材料的采购要以国家招投标法为依据,选择合法合规的采购形式,兼顾工程对设备材料的需求计划。设备材料质量是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和关键。
(2)签署合同。签署合同要重点明确合同供应范围、质量标准、合同金额及支付方式、进度保证、违约责任及解决方式、风险分担界面。在履行合同阶段,以上几方面是约束供需双方的重要法律文件和履约依据,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供应商随意降低供货标准、供货延迟、技术服务推诿、扯皮;另一方面,约束总承包商或业主单位及时并足额支付预付款、进度款等工程款。
(3)大型设备的运输管理。目前,国内的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所配套的变压器、电抗器等大型特重设备运输难度大,设备出厂运抵施工现场沿途的公路或桥梁经常需要加固、加强,个别路径甚至需要新建道路及桥梁,需要协调公路或桥梁单位、政府部门、当地居民等,协调难度大、时间难于准确预测。
(4)现场技术服务。变电站工程中设备种类多、设备间接口复杂、施工现场需要供应商高质量配合工程实体的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经调查分析,不同厂家的现场技术服务水平差距很大,直接影响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安全三个方面。因此,需要通过资格审查、细化合同条款、甚至是降低供应商等级等手段约束供应商提高现场技术服务水平。
4.3施工管理
总承包项目施工管理不局限于对施工单位的管理,泛指施工阶段对总承包项目部所属职能部门及各单位的管理。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款支付。由于大多数施工单位垫资施工的能力有限,延后支付工程款会增加施工单位的现金流压力,导致对施工单位的管控能力降低、施工积极性降低、施工单位材料采购能力降低,施工单位被动减少施工投入,将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指标的实现。
(2)进度计划安排及实施。施工是检验设计及设备材料质量的重要阶段,施工阶段需要设计、设备材料供应商充分配合施工单位,以施工里程碑计划为依据,合理安排设计、设备材料供货进度及交叉配合节点。设备材料供应进度一方面要满足施工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减少施工单位的现场仓储保管压力,合理安排设备材料进场时间。
(3)协调管理。该阶段总承包商管控的核心以施工现场工程管理为基准,重点加强设计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商与施工单位的配合,设计出图进度要能够满足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申请要及时得到响应及处理。
(4)技术支持。对于大型重点工程,除施工单位自身的施工技术保障外,设计单位要派长驻工地代表、设备材料供应商要派技术服务联络人员或技术服务人员,全方位保障施工有技术支持。
5结语
综上所述,EPC总承包模式可以显著减少工程项目成本、大幅度缩短项目工期、减少投资风险,但该项目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并不长,国内总承包项目缺少市场培育,政府监管政策及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所提出的流程及方法在实践中需要根据以上因素的变化而进行相应地调整。
参考文献
电商设计要素范文4
家得宝是全球最大的家居建材用品零售商和美国第二大零售商,销售各类建筑材料、五金、水暖、厨卫、灯具、电器等,并提供各类相关服务,拥有连锁超市2243家,遍布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且连续9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欢迎的专业零售商”,并在2007年美国财富500强中排名第17位,2006年全球财富500强排名第43位,同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仰慕的专业零售商“第1位”及“最受仰慕的公司”第13位。从1978年亚特兰大的第一家店到今天足迹遍布全球。在美国49个州拥有1200多家店铺,海外有133家。
但是在中国的市场业绩乏善可陈,在2006年,家得宝以超过1亿美金的代价收购天津家世界。在2009年7月和10月,家得宝就先后关闭青岛店和沈阳店;2010年5月,家得宝北京分钟寺店停业关门;2010年11月,家得宝天津东丽店关门;2011年1月,家得宝北京店关门。截至2011年,仅存天津、西安、郑州等7家门店。 今天的家得宝,却落得全部关店的下场!
为什么家得宝必然会关店?原因:1、其以美国经验与模式操作中国的市场,造成水土不服;2、缺乏正确分析与评估的单店经营模式,导致连年亏损;3、单店长期不盈利,总部持续亏损。
当然,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今年房地产行业下滑拖累了整个家居建材行业,因此,导致了整个门店业绩难以改善。
从家得宝关店事件来看,这不得不让零售行业的人士要审视要成功开设一家门店的要素是什么?一个单店不盈利,总部可能盈利吗?但笔者想提醒的是,谨慎开店。 其实,国内很多开连锁门店的人相信规模盈利的可能性,有这样想法的人实际上是大错特错了,一个门店没有业绩,都是亏损的,能保证连锁系统的盈利吗?有人说,不一定,由于连锁门店规模的开店,可以通过规模采购降低采购成本,通过规模化运营,降低供应链管理成本;通过不断开店,降低学习成本....其实,我们说通过连锁的规模优势来盈利的理由还有很多。
但是一直以来,笔者总是在所有的场所强调并不断重复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单店没有盈利基础,千万不要开连锁店;单店不盈利,注定是一个失败的连锁企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连锁体系中,复制的基础是单店,如果单店不盈利,依靠其他形式的盈利或者获得收入来源是不长久的。单店盈利如此重要,那么,成功开设一个成功的连锁单店基础是什么?要素是什么?单店系统的构成要素有那些呢?不妨可以从以下三个要素来进行分析。
单店系统模式的构成三个要素:
1、单店经营模式:客户定位要清楚;基于客户,设计提供的产品/服务组合、服务模式;基于客户定位,设计您门店的定价策略、盈利模式及财务模型;最后,确定您的门店在总部战略控制。
2、单店营运管理模式:基于第一个要素,门店的组织系统、制度与流程体系应该进行怎么样的规划与设计才能完成并满足前端客户的需求?
3、单店识别系统:分别SI、MI、VI识别系统。基于客户的需求,我们的门店应该选在什么位置——城市、城市位置、周边环境?设计符合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门店动线、灯光系统、陈列?基于什么样的服务理念?我们的门店VI、MI应该进行什么样的规划? 从上面的三个要素来说,家得宝在第一个重要的要素就犯了错误,简单地说,市场的客户群已经发生了变化,为什么还要遵循美国市场的模式?看看7-11便利店是怎么做的:门店细分成社区店、校园店、商务区、旅游区,因此,对于门店的产品组合要求自然不同,你可以经常看到在机场看到的门店,是以本地化的特产较多,而在校园门店看到的是针对这个学生喜好的商品较多,显然消费群体的差异导致了门店产品、服务及后台服务的的差异性。
这也就是为什么肯德基针对不同位置的门店采取了不同的价格策略,为什么不是全国统一价格?为什么不同地区门店的产品配送与产品组合是不同的?
电商设计要素范文5
为何大部分独立电商都面临生存危机?这个问题与产品、营销、营运等诸多因素关联。本文试图从大数据与电商营销层面去做一些思考。
大数据营销的核心
独立电商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营销挑战,这种挑战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营销成本越来越高,获客成本居高不下。成本高企的主要因素是媒体对定价权的掌握,以及电商巨头对资源的垄断;其次,随着媒体碎片化越来越严重,营销管理效率受到挑战,机会成本越来越高。电商在找到适合自己的媒体之前,需要一个不小的试错成本和时间积累;第三,促销竞争越来越激烈,用户忠诚度越来越低。一个同行的促销就轻易把用户给挖走,不动用特殊优惠难以触动沉睡的老用户。以往期望有高二购率的高举高打营销模式日渐式微。
电商营销的关键要素,在于营销渠道的选择、营销效率的管控和营销规模的可放大性。不断会有新的渠道出现,然而这个渠道是不是一个优质渠道,主要体现在是否可以达到效率与规模的平衡。
大数据正是这样一个工具,帮助电商进行管控与计算,平衡效率与规模。大数据在电商营销中的应用,核心是做数据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大体可分为CRM数据、访客数据和第三方数据三类,数据规模依次呈几何级数递增。所谓保值,是练内功,通过数据发现消费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用户细分和聚类,用适合的工具与用户交流其关心的内容,最终实现用户的转化与再转化;所谓增值,是走出去,基于对自身用户的持续画像,以此在外网寻找“有缘人”,故增值的核心是数据个性绽放,业务需求匹配。不论保值还是增值,应注重积累和持续,而非短平快;注重价值规律由内向外发掘,不同层次的差异化和递进关系,而非一刀切。
大数据与网站优化
电商营销,转化率是关键,提升站内转化率是优化广告效果的基础。电商网站优化的核心KPI就是看转化率是否得到提高、转化成本是否可控。在这一块,美国的Amazon是行业的标杆。Amazon网站上,有超过35%的销售来自于站内推荐系统。推荐引擎是大数据的典型应用,其原理是追踪每一个访客的站内访问行为,并建立推荐模型,预测该用户可能感兴趣购买的商品,然后通过推荐模块在网站页面输出展示这些商品,从而吸引用户点击并购买。
大数据不仅可以洞察消费者的购买兴趣,还可以帮助网站开发者去做UI/UE的优化。通过大数据AB测试,可以了解页面布局和功能设计对于二跳率、转化率的影响,从而避免主观判断UI/UE的优劣,通过数据来持续优化UI/UE。在美国,有专门做AB测试的大数据公司,已经拿到了多轮融资,正在准备上市。在中国,目前电商的接受程度还非常有限,还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
大数据与会员营销
传统的电商CRM,通过RFM模型对已购买顾客进行分组和差异化的营销互动。而事实上,除了已购买顾客,还有大量的到访顾客、兴趣顾客、加入购物车未提交顾客等等,这些潜在购买顾客
的数量级可能是已购买顾客的上万倍甚至更高。在大数据时代之前,我们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潜在顾客群是无法管理和营销互动的。大数据使CRM的概念发生了升级,变为VRM(访客关系管理)。
大数据应用将所有网站的到访用户都管理起来,从访问到注册、加入购物车、支付、购买等环节,建立一个客户转化销售漏斗,这是进行广义会员营销的基础。同时,大数据的引入,使得传统的EDM、SMS变得更加智能化、高效率。VRM的思想,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库营销升级版,这种升级,体现在基础数据、营销内容、触达渠道、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VRM体系,是电商深入开展数据库营销的基础。
大数据与媒体广告
展示广告的程序化购买,是未来的媒体采购主流模式。程序化购买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应用的普及。从媒体端的资源整合,到第一、第二、第三方数据的收集管理,再到智能竞价、动态创意、智能LP的应用,大数据是必要条件和催化剂。
最近一两年程序化购买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从单纯的公开市场竞价DSP,到私有化竞价市场PMP的出现,再到移动广告的程序化购买。如此快速的广告采购方式升级,是很多电商所不适应的。反过来看,这些新的媒体采购方式,虽然从理论上能够帮助到电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事实上电商在程序化购买的实施过程中,实际效果与其期望值还有不小的距离。
电商要利用大数据做好媒体广告程序化购买,离不开以下几点:1、要有自身的大数据营销规划和架构,具有大数据营销的技术储备和思想意识;2、选择DSP供应商要慎重,不能偏听偏信,前期最好多选几家,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3、科学设定程序化购买的KPI,不能简单照搬其它渠道的KPI要求;4、合理设定程序化购买项目的启动和评价周期,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5、培养自己的大数据营销人才,深入进行大数据洞察,而不是简单外包,浅尝辄止。
大数据与电商营销生态圈
电商设计要素范文6
关键词:生鲜电商:多层穿梭车:配送中心仿真
1、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显著增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农贸市场、社区便民店和超市等居民购买生鲜商品的传统渠道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因此生鲜电商应运而生。现阶段发展生鲜产品业务已经成为电商业新的发展空间与利润增长点。
发展生鲜电商,势必要发展冷链物流。作为冷链物流运作的关键节点,物流配送中心是实现产品快速、准确、按时配送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生鲜电商配送中心既要像普通电商配送中心一样作业效率高,又因为货品的特殊性需要使用冷库存储。如何能够提高宝贵的冷库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又提高其作业效率,成为生鲜电商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层穿梭车系统是一种由负责水平运动的轨道导引车辆(Rail GuidedVehicle,RGV)和负责垂直运动的提升机(Lift)共同组成的新型仓储系统,于2000年左右在欧洲、美国等地开始陆续投入使用。多层穿梭车作业系统的出现,在极大地提高了仓库空间的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配送中心的作业效率,同时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因此此处拟采用多层穿梭车式立体库进行规划同时采用SIM3D进行仿真,进而为生鲜电商解决冷库的存储效率与作业效率之间的矛盾提供解决方案。
2、课题研究的现状
欧美、日本等国家,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起步较早,物流业发展较为完善,对于物流行业指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较为完善,这些都使得其发展比我国相对成熟。
Hu Kuan-Yu和Chang Tian-sheng针对自动化作业系统承担生鲜电商配送中心分拣任务的情况,结合生鲜电商产品出入库频率较高,同时包装又不规则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更便捷灵活的自动化存储系统,并运用蚁群算法,确定了拣选的最优路线,并通过实际的仿真验证证明了该设计的有效性。
国内相关研究,欧强在基于穿梭车技术的信息化冷库建设的研究中指出当前穿梭车技术在普通仓库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但对于温度控制比较复杂的生鲜冷库领域的应用还有待探究,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如何建设信息化冷库进行了研究。王勇胜对生鲜电商的物流配送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基础设施水平,信息化程度,法规完善情况,并分析了生鲜电商的发展前景。
从以上文献检索的结果来看,对于生鲜电商配送中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生鲜电商的发展情况,评估目前现状,通过对其物流模式等的研究探究其未来发展的出路,二是从设施设备的角度,探究生鲜电商配送中心的规划,探究具体设备在冷库中的应用,研究新的适合生鲜电商使用的存储及分拣设备。
3、E公司生鲜电商配送中心案例介绍
E公司生鲜配送中心冷库存储区共有2个大小一样的仓库,每个长26米,宽20米,净高9米,总面积为1040m2,容积8320m3。目前库区存储包括进口水果、国产水果、精选肉类、禽蛋产品、海鲜水产、乳品糕点、新鲜蔬菜、方便速食、粮油杂货、饮料酒水、礼品礼券等11个大类,3200多种产品,温度控制在-15℃左右,当前每库每日出库入库单品数量均在5000件左右。
3.1冷库存储区作业区域划分
E公司冷库存储区多层穿梭车式自动化立体冷库分区如下:
此处仓库有比较大的装卸货月台,并且是半封闭式的。为了节约冷库的宝贵资源,尽量将能够不占用冷库区的功能区域放到月台上进行,因此收货区和退货区都位于月台的指定区域,检验区、配合性区域、冷库区办公室这3个区域位于冷库旁边的办公场所内。最终,布置在冷库内部的区域只有入库暂存区、出入库区、存储区、出库暂存区这4个区域。
3.2冷库存储区工艺流程分析
冷库存储区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拆垛、装箱贴标、入库、存储、出库、码盘等工作,这些工作是顺序依次完成的,其工艺流程如下:
4、建立仿真建模
对于物流系统的仿真一般按照如下流程进行:确定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控制逻辑编程,运行仿真系统,仿真结果分析和优化。
本文根据实际需求采用Sim 3D仿真软件,该软件具有很好的物理效果和高效的仿真能力,具备一定的仿真数据分析能力,非常符合本文的仿真需求。
4.1仿真的要素
对于配送中心的仿真要素进行分析,要遵循模型尽量简化,仿真模型层次化、模块化的原则。
以下是根据E公司配送中心冷库存储区的布置图,同时结合Sim 3D仿真软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的该仿真系统的仿真要素。由于此次仿真主要是测试硬件系统的性能,因此对于入库以前的拆垛、贴标等工序及出库以后的码垛等人工操作的工序不进行仿真。该系统总共包括5个部分:
(1)入库系统
入库系统由4台入库输送机及分别附着在输送机上的4个货物发生器组成。货物发生器用来产生料箱,模拟货物,入库输送机将这些模拟货物送到出入库调度系统的穿梭车上。
(2)出入库调度系y
出入库调度系统主要由环形穿梭车轨道、8台穿梭车、穿梭车管理器、导流管理器构成。
环形轨道用来承载调度系统的穿梭车,8台穿梭车主要负责将入库输送机送来的货物转运给多层穿梭车存储系统的入库输送机,穿梭车管理器主要负责对穿梭车进行任务的分配工作,导流管理器主要用来定义出入库调度系统的货物流向及分配。入库时,货物流向由4台入库输送机经过出入库调度系统流向5台多层穿梭车存储系统的入库输送机;出库时,货物流向由5台多层穿梭车存储系统的出库输送机经过出入库调度系统流向4台出库输送机。
(3)多层穿梭车存储系统
在整个系统中,多层穿梭车存储系统最为复杂,主要包括5台入库输送机、5台出库输送机、10台提升机、70台入库平台、70台出库平台、70台穿梭车、70个穿梭车轨道、10列14层货架、4200个货位。
(4)出库系统
出库系统由4台出库输送机及分别附着在输送机上的4货物消除器组成。,出库输送机与出入库调度系统的穿梭车进行接驳,其上的货物消除器用完成模拟货物的消除工作。
(5)统计系统
统计系统主要由Experiments插件,Analysis插件,Throughput数据收集器构成。Experiments插件用来完成仿真实验的仿真时间、仿真变量设置工作,Analysis插件类似于Excel用来完成仿真数据的分析、图表绘制工作,Throughput数据收集器用来完成系统的吞吐能力、设备利用情况的数据的收集工作。
4.2建立仿真模型
仿真模型的建立阶段,首先要在分析实际物流系统运行流程的基础上进行仿真实体的布局工作,其次要在分析各个仿真实体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之上进行必要的编程工作,最后要将仿真的数据进行具体的分析提炼,作为仿真实体的参数进行设定。
基于以上对于E公司配送中心冷库存储区仿真系统结构的分析,同时为了达到尽量真实的仿真效果,此处采用1:1的比例对该仿真系统进行模型的布局搭建,并按照整体系统的实际运作逻辑对仿真模型进行了编程。E公司配送中心冷库存储区仿真系统立体图如下:
5、仿真结果分析与优化
基于以上仿真模型分析、逻辑编程、参数设置的结果进行仿真,采用Sim3D数据统计模块进行整体系统的吞吐量、设备利用率、作业效率的统计。
5.1运行仿真模型
对E公司配送中心冷库存储区仿真系统整体进行仿真,仿真模型整体同时运行,出入库工作同时开展。当仿真实验进行到40分钟左右时出现了明显的系统瓶颈问题,即出入库调度系统的环形轨道上的RGV小车全部载有等待入库的货物,没有小车执行出库任务,而仓库中所有的穿梭车又在等待执行出库指令,没有穿梭车执行入库任务,系统至此陷入死循环,导致整体系统的货物流断流,实验至此停止,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结果输出。
5.2仿真结果分析
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除了明显能够看到的出入库调度系统的问题以外,系统中是否存在其他问题,我们并不清楚,因此拟将该系统的模块分开进行测试,从而发现每个部分存在的问题。
1.对于多层穿梭车存储系统的仿真研究
根据实验的结果可知多层穿梭车存储系统的吞吐能力约为584件/小时,满足系统设计的目标,并且没有超出太多,因此该部分并不是影响系统作业效率的因素。
由于此处软件底层没有定义设备的状态量,因此无法统计设备的利用率,我们只能试根据实际的布局情况,在满足系统设计目标的基础上减少设备的数量,以求得系统设备的最小数量。
此处对货架的层数进行调整,发现当货架层数为8层,货位数为2400个时,该系统仍然能够完成出入库任务,只是此时应对库存增加的能力下降。
2.对于入库模块、出入库调度模块、出库模块的仿真研究
根据实验的结果可知入库模块、出入库调度模块、出库模块的吞吐能力约为每小时202件,远远小于系统设计的目标,因此此处成为整体系统的瓶颈,需要进一步调整改进。
5.3仿真系统优化
对于物流系统瓶颈问题的处理一般有三种思路:一是提高瓶颈模块物流设备的运行速度,二是增加该模块的设备的数量,三是对该模块进行重新的规划,或者更换更高效的设备。
因为此处出入库调度模块的RGV小车的速度设置到了3m/s,而一般的RGV的速度为120-250m/min,所以其速度提升空间不大,而且由于环形轨道的转弯处为180。转弯,如果将其速度调高,现实中RGV容易冲出轨道,所以不应当对其速度进行调整。因此此处最好的方法是增加RGV的数量,或者对该模块进行重新的规划、更换更高效的设备。
5.4优化结果
通过以上对于E公司配送中心冷库存储区的模拟仿真及三次调整,此处得以最终确定该配送中心冷库存储区的布置及设备参数。
最终能够完成系统任务目标的设备最少数量为:1、入库模块,4台入库输送机;2、出入库调度系统,8台RGV小车;3、多层穿梭车存储系统,5台入库输送机,10台提升机,40个入库平台,40台穿梭车,40个出库平台,8层货架2400个货位,5台出库输送机;4、出库系统,5条辊筒输送线,总长约40米。
此处结合改进后的配置最后一次整体的仿真验证。E公司配送中心冷库存储区仿真的模型如下图,仿真模型整体同时运行,出入库工作同时开展。
以下是对于E公司配送中心冷库存储区仿真系统运行的结果:
规划的目标为每一个库每天10小时出入库数量均为5000件,根据实验的结果可知E公司配送中心冷库存储区仿真系统的入库能力约为500件/小时出库能力约为505件/小时,刚刚能够满足系统设计的目标,最终,保留以上配置作为E公司冷库存储区的最终配置。
经过仿真,虽然增加了出库输送线的长度,但对于多层穿梭车存储系统节约了30台穿梭车,极大的减少了设备投资。此时的空间利用情况接近3000m3,相对于原来采用托盘货架时1000m3左右空间利用率提高了3倍,作业能力为原来人工作业时晌2.5倍。
6、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