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经营状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合作社经营状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合作社经营状况

农业合作社经营状况范文1

关键词:农村合作社;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188

1 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

1.1 服务管理意识淡薄,业务能力差

目前,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状况良莠不齐,在人员的配备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管理和服务的不到位。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业务培训,文化水平、业务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格格不入,无法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我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需求。在农村经济环境下,服务意识淡薄,农村和农村合作社之间缺乏主动的沟通,农村对于农村合作社的信任程度不高,导致了农村合作社的业务能力差,相对的经营效益少,无法实现和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

1.2 业务范围狭小,合作形式单一

我国农村合作社的组织形式非常的单一,业务的范围非常的狭小,在业务的创新和拓展能力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以农户为主体,实现农户和公司、农户和企业及合作经济组织等多元化的组织形式的实现,不应该局限在狭窄的行业和地域范围内,忽视了农村合作社的功能性的发挥。在产业经营模式上,农民也只是停留在生产的层面上,缺乏技术、资金等保障和支持,农业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农民在处理利润分配,资金运作等问题上缺乏自,农村合作社没能体现对农民利益的保障,这些问题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3 法律制度不完善,保障机制缺失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农民的利益需要保障,农村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实现规范化。但是在农村合作社的相关法律政策措施问题上仍旧存在很大的漏洞,法律法规在农村合作社制度规范问题上存在法律空白,农村合作社在农村的发展环境并不稳定。农民对于农村合作社的信任程度不高,这就造成双方合作取法有效的约束和监督。在竞争条件下如果出现了不合法、不规范的现象,农村合作社和农民的利益都会受到很大的损失,因此,制定完善的法律规范,实现立法监督管理,对于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对策分析

2.1 创新服务和管理模式,吸引广泛的信贷资金

专业性的人才是农村合作社发展的重要保障,提升农村合作社的管理能力,选拔具有高素质的较强业务能力的专业性人才,提升农村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加大农村合作社的宣传,例如,吸引广泛的社会关注,以业务和服务的创新带动社会企业单位和农村的合作的积极性。以完善的管理机制和高效的服务内容,吸引信贷资金,降低经营分享。以信贷优惠、降低贷款利率,简化操作流程、调整信贷期限等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实现农村合作社的创新发展。

2.2 拓展业务合作范围,实现商业化营运模式

鼓励农村合作社进行自主运营,鼓励农村合作社实现股份制的管理形式,降低对企业的依赖性,按照入股的多少来决定分得的利润多少,提升农村的参与的积极性,明确在土地使用和收益分配上农民的参与性,以透明的、公开的管理模式推动农村合作社的商业化的运营模式。推动农村合作社突破行业间、地域间和产业间的活动范围,灵活的实现合作形式,间接地带动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的发展建设,体现农村经济的产业特色,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规划。

2.3 推进立法监督管理,维护良性的竞争环境

农村合作社想要实现更长远的发展必须要从内部的管理和外部的监督出发,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法律规范,形成内外的合力,完善农村合作社的制度体系的建立。注重农村合作社的公开化和公平性的竞争环境,以立法为保障,实现良性的竞争参与,维护农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内部的管理上进行严格的规范,增强农村合作社的抗风险能力。充分的考虑到市场因素和农村的发展需求,注重细节问题,尽可能的避免在管理上和法律监督上存在的漏洞,为农民的利益实现作出充分的保障,维护农村经济稳定的发展环境。

3 结 论

综上所述,农村合作社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立足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对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促进,以现代化的经营和管理模式,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准确的把握市场的经济规律,实现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合作发展,体现农村合作社的功能性的发挥,以法律为保障,以制度为监督,以利润为导向,实现长远的经济规划,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利润,实现农村经济,农业建设的科学发展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欣一.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政策建议[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09):38-41.

农业合作社经营状况范文2

关键词:人参;种植;专业合作社;参与意愿;阻碍因素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001-07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ginseng planting,to introduce the cooperative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operation mode which has been mature to the Jilin ginseng planting industry and to play the advantages of cooperative scale operation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duce the risk of farmers' operation,to improve operating earnings and to restore the whole industry of Jilin ginseng. 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willingness of ginseng farmers' being cooperative member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m joining in the cooperatives,such a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farmers' householders,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farmers' family planting operations and the farmers' perception of the cooperation as well as by using relevant knowledge of sociology,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and so on,we have found out that the low cognition of cooperative of farmers,the lack of knowledge of the market economy,the weak ability of resisting the market's risk and the weak supporting from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the government are the main resistance factors of the farmers to join the ginseng planting cooperation. Based on this,we put forward that four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ginseng farmers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In this way to guide the broad masses of farmers to join in the cooper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s.

Key words:Ginseng;Planting;Cooperatives;Participation willing;Obstructive factor

1 研究背景

1.1 吉林人参产业发展现状 吉林省的人参栽培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总产量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的85%和70%,但产值却只有韩国人参产值的10%(冯莫涵,2013;t望东方周刊,2015)。而与吉林人参同出一源的韩国高丽参却利用独特的行会发展模式、技术创新支持和品牌支撑等优势,已初步掌握了国际人参市场的定价权,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吉林省农委数据显示,中国80%以上的人参产业利润靠原料销售,吉林省人参的出口量一度是韩国的20余倍,但出口创汇额却只有韩国的1/20(中国新闻网,2014)。如何充分发挥人参作为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的资源优势,振兴吉林的人参产业,赶上以至超过韩国人参产业,重夺人参强国的地位。从整个人参产业链条寻找突破口,探索合作社生产组织模式在吉林省人参种植密集区的可行性,是振兴吉林人参产业的重要一步。

1.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历史与现状 合作社思想起源于19世纪初的欧洲空想社会主义。1844年,诞生于英国的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被认为是世界上产生最早的合作社,这样一个由28名纺织工人自发组织成立的消费互助组织使合作社从理想主义转向实用主义。

虽然合作社思想起源于欧洲,但真正开花结果、发展壮大起来的合作社组织在美国。2005年美国的合作社数量2 896个,社员257.1万人。尽管如此,社员数也远远超过了美国当年213万的农民数量,可见美国农民几乎全部加入了专业合作社(魏威,穆久顺,2009)。

美国加州杏仁商会、荷兰FloraHolland花卉拍卖合作社和以色列基布兹农业合作社都是闻名世界的农业生产合作组织,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成立最晚的美国加州杏仁商会也有着超过60a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历过改革开放前的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和的探索失败阶段;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至2000年间的痛苦蜕变阶段;2000年后加入WTO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的发展阶段。

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128.88万户,比2013年底增长了31.18%,出资总额2.73万亿元,增长44.15%(中国农民合作社研究网,2015)。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分布在种植、畜牧养殖、农机、渔业、林业等各个产业,其中种植和养殖业占近80%,为农民致富、农业增收和农村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3 相关文献回顾 近年来,关于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些学者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如表1所示。

表1 影响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意愿的因素及相关指标

[影响因素\&相关指标\&学者\&农户户主个人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是否为干部\&郭红东,等(2010)、季湘铭(2010)、张(2012)、王克亚,等(2009)\&农户家庭生产经营状况\&家庭总收入,经营年限,经营规模,土地连片程度,农业劳动力比例,投入成本,商品化程度(农产品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商品率,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张冬平,等(2007)、王克亚,等(2009)、郭红东,等(2010)、季湘铭(2010)、张(2012)\&市场环境\&销售半径,主要销售途径,主要销售地,价格波动情况\&郭红东,等(2010)、季湘铭(2010)、张(2012)\&当地地形环境\&山地,丘陵,平原\&王克亚,等(2009)\&当地社会经济环境\&政府支持力度,为农服务组织满意度,产业集中度,合作社分布与发展情况,贫富差距,经济发展水平\&郭红东,等(2010)、刘宇翔,等(2012)\&农户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看法\&农户对专业合作社运作模式的了解情况,目前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困难,入/退社条件\&郭红东,等(2010)、季湘铭(2010)\&]

根据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归纳和总结,并结合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现状,本文把影响人参种植专业户加入专业合作社意愿的因素归纳为种植户自身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种植户对专业合作社的认知。人参种植户自身因素主要是指种植户户主和种植户家庭经营基本特征;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市场特征和为农服务组织的服务水平;种植户对专业合作社的认知主要指种植户对专业合作社运作模式的了解情况、认为目前发展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困难和应该由谁牵头成立人参种植专业合作社比较合适。

组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提高农户家庭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发挥合作社生产组织模式的规模经营优势,从而达到控制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提高种植户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谈判地位,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作用。而要实现这些优势,首先就要吸引广大农户的参加。因此,要充分了解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组织的意愿高低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意见和建议,引导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

2 数据来源

在2015年春节前后,作者利用寒假间隙对部分人参种植专业户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走访调研活动。本次调查地点选择了人参种植密集的吉林省东部地区的抚松和集安两市县,这2个市县是吉林省最具代表性的人参种植区域,有“人参之乡”的美誉。辖区内人参种植从业人数、交易市场覆盖面、药业公司数量和规模在吉林省内都排在前列。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2份,收回159份,回收率为98.15%,其中有效问卷154份,有效率达96.86%。

3 被调查种植户参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总体情况

从表2统计可知,只有4.55%的被调查人参种植户加入了种植专业合作社,95.45%的种植户还没有加入。当对没有加入的人参种植户,问到是否有意愿加入专业合作社问题时,92.52%的种植户表示愿意加入,7.48%的种植户不愿加入。这表明,吉林省目前人参种植户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比例很低,但种植户的加入意愿却非常高。

4 种植户自身因素

4.1 被调查种植户户主基本特征 对回收的154份有效问卷的人参种植户受访户主的基本特征进行统计,如表3所示。

表3统计发现,人参种植户受访户主平均年龄为46周岁,46岁以上的受访户主数量占总样本的50%,可以看出中老年群体成为人参种植的主力军。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逐步推广,使得出生在吉林农村的“80后”一代也有了接触高等教育的机会,跨地域求学、在工作地定居并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经济收入,使得年轻一代很少再回到农村继续从事人参种植经营。

参农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只接受了小学和初中教育的比例占到了样本量的81.2%。这是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社会总体教育资源匮乏,农村教育管理体制还很不完善,农民在教育观念上仍然受旧时代的影响,这一代出生的人家庭经济能力有限,也比较欠缺追求高等教育的思维。

超过50%的受访人参种植户有着超过15a的人参种植经验,多数年轻参农也都是从他们的父辈那里获得参地资源和学习到种参技术。几十年来,种植户已经摸索出了从选地、播种、田间护理,成品出土等一整套人参种植模式。人参种植已经成为当地一项延续性传统产业。

4.2 被调查种植户家庭种植经营状况 从表4可以看出,家庭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家庭占样本总量的85.7%,人参种植户家庭年收入水平显著高于省内其他农作区的农民群体。吉林省是全国的商品粮大省,盛产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产品。但面临美洲和南亚农产品的激烈竞争,使得商品粮市场行情遇冷,商品粮单价逐渐下跌,使得那些耕地资源少的种植户收入更加有限。

吉林省长白山区属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四季分明,森林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且透光适中,恰好满足人参生长的自然条件。然而独特的地形地势和珍贵的林业资源在成就了人参种植产业的同时也阻碍了人们与外界的有效接触。当地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匮乏,从而使得那些渴望走出大山、接触都市生活的年轻一辈继续留下从事人参种植的越来越少,除了外出求学,很多年轻人也远到城市务工,多数家庭只留下上了年岁的父母继续从事人参种植。

参农的种植规模也参差不齐,大到上6.6hm2以上,小到0.07~0.14hm2,但以小散户为主,种植规模都不大。近年来,国家逐渐限制原始林木的砍伐,使得用于人参种植的土地资源总量逐年趋于减少,而大田改造正处于试验阶段,参农还没有完全掌握大田人参种植技术,同时参农几十年来已习惯伐林种参的园参栽培模式。山区种参用地的减少,种植替代技术的缺失,使得当地人参种植经营总面积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5 外部环境

5.1 主要销售渠道不畅 吉林地区的人参主要销往抚松县万良人参集贸市场,这个号称东南亚最大的人参交易集散地目前由大明集团公司持有,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参市场的“晴雨表”,然而其规定的摊位收费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受到了广大参农的抵制。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营利性质和国家为了提升行业质量的规范要求与农户维护自身利益的诉求形成冲突,而短时间内又没有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于是参农自发成立了一个人参交易市场。参农自发成立市场的简陋与企业资源的闲置告诉人们,吉林省这个世界最大的人参产品市场并不平静,正面临着一连串的考验,而这仅仅是脆弱的人参产业链条上的一环。

5.2 为农服务组织的满意度不高 随着市场化发展的深入,农户种植经营受外部因素影响的程度逐年加大。外部组织的服务对农户种植经营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而为了验证种植户是否切实得到了外部组织的有效服务,对其服务的满意程度如何,作者在问卷中设计了“目前下列各种为农服务组织为您家提供的服务,您的满意程度如何?”的题项。结果显示,受访种植户对农村信用社提供服务的满意度最低,近40%的受访种植户对农村信用社提供的服务表示较不满意。可能原因在于信用社在当地的金融垄断性质,在贷款资质审核、放贷额度限制和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工作质量欠佳。人参种植户对当地农村/社区经济组织、村委会和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的满意度也比较低(如表5所示)。

5.3 参农种植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6表统计可知,市场价格波动太大是摆在种植户面前的最大问题,27.27%的受访种植户认为在价格波动太大这个环节有很大问题,66.23%的受访种植户认为在价格波动太大这个环节有较大问题。

根据吉林省农委提供的统计数据,2013年鲜人参收购价格达到了历史最高160元/kg,经分析以下几个因素推动了此次价格的大幅上扬:首先,国家紧缩林业政策,严格控制参地面积,使得适合人参种植的林地资源越来越少,导致种植减少,产量下降,供给受限。而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以人参为原料的药品、保健品、日化用品及礼品的需求量每年持续增长,特别是人参获许进入食品后使得需求量上升,导致价格大幅上涨。其次,因为人参生产周期长,在人参成品前各年度间生产资料投入及人工价格近几年一直处于上涨状态,造成了人参种植成本大幅增加,从而市场价格上涨。最后,几家大型药企进行的大手笔收购和“囤货”也成为价格暴涨的推手。2013年吉林全省人参产业实现产值290.6亿元,较2012年增长42.1%(中国食品报,2015)。

然而,进入到2015年的秋季市场交易时节,国内人参市场遭遇到了“寒冬”,鲜人参的市价从2013年的160元/kg左右降到了60元/kg左右,下降幅度之大出乎所有行业人员的预料。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不可控制,但是个中缘由,可以大致推出:中国产业洞察网2013年的统计显示,人参及其产品作为一种高档礼品和补品占据市场消费需求的38%(中国产业洞察网,2013),在国家大的政策环境和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导致人参及其产品有效需求减少;由于国际人参市场的竞争强度和消费者商品意识的持续增强,中国鲜人参的农药残留和皂含量等指标与韩国等知名人参品牌相比处于劣势,国家食品药品质检部门和企业都逐渐加强对人参原料的质量把控,而人参4-6a的生长培育周期很漫长,质量提高很难在短时期内立竿见影,人参的生产加工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导致人参原料达不到国家和企业的质量要求,而且鲜人参不宜大量储存,农户深加工能力和市场需求有限,因此只能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出售,也就有了“人参卖个萝卜价”的戏言,从中也可以看出广大参农的无奈与无助。

土地规模过小也是种植户遇到的很大难题。26.62%的受访种植户认为,在土地规模过小这个环节有很大问题;60.39%的受访种植户认为在土地规模过小这个环节有较大问题。为了控制人参无序种植,控制人参产业盲目发展问题,2010年11月,吉林省林业厅下发文件,收紧林业政策,控制利用采伐迹地种植人参的面积,并将人参种植区域控制在全省的15县(市、区),这样使得可用于人参种植的林地资源越来越少。而且人参这种作物生长周期长,且不能连茬连作。有些种植户远到黑龙江省去买参地,但参地价格的大幅上涨和政策变化的不可预测性,使得种植户想要扩大人参种植面积变得尤为艰难。小散户为此更是苦不堪言,面临着两难抉择,如果放弃种植则失去了世辈传承下来的生存技能和经济来源,若坚持种植,收入不再有保证,甚至多年辛苦攒下的积蓄也会付诸东流。种植大户兼并小户的现象正在一些地区出现,大户也由于投资巨大,加上人参价格的起伏不定,偿还不上银行贷款导致的跑路事件也时有发生。

6 种植户对专业合作社的认知情况

6.1 种植户对专业合作社运作的了解情况 超过50%的受访种植户听说过合作社这种组织,但不了解合作社具体的运作模式,将近1/4比例的受访种植户甚至没有听说过专业合作社。作者经调查了解到,当地村镇有少数几家人参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但当地绝大多数的参农却不知道该组织的存在(见图2)。此次调查中,已经加入到人参种植专业合作社的7户参农表示加入其中没有得到任何益处,合作社没有真正有效运转起来,也不了解各级政府部门是否有支持合作社发展的相关政策,他们认为即使上级政府有支持合作社发展的相关政策,比如无息贷款或者购买农机补贴等,也大多由合作社发起人一户享有。合作社只是名义存在,实际上每户参农还是各自经营,各担风险。

已经完全私有化经营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在极少数的下乡指导中,也大多是推销农用生产资料,如农药、肥料和薄膜。当地农村信用社最近几年对种植户的贷款资质也进行严格把控,实施的五户联保放贷模式使得想贷款的人参种植小散户望而却步,转而向民间借贷。但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导致贷款成本和风险极高,新的放贷模式亟需推出。

在阻碍成立发展人参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重要因素中,认为人心不齐和没有好的带头人的受访种植户比例也都超过了1/4。吉林省农村地广人稀,农户院落和种参用地相隔较远。几十年来,独立经营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然而由于近年来种参用地的紧张,人参种植户们更加重视已有参地资源,种植大户不愿与小户共担风险,小户也不想被大户蚕食,导致在种植户内部对合作经营的分歧很大。自家有多少参地资源和多大经济能力就相应经营多大规模,尽量维持现状是大部分种植户的心声。

在种植户看来,政府作为市场调控者而不是主要参与者的角色性质,私营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本质,种植户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薄弱等因素,使得人参产业链条上每个环节的相关从业者都不敢带头成立专业合作社组织,而一个好的带头人对组织的成立和发展至关重要。卓越的领导力和快速处置风险的能力,能够有效执行产业发展政策并及时反馈,是一个好的组织带头人应具备的素质条件。

6.3 目前由谁来牵头成立人参种植专业合作社比较合适 调查发现,参农普遍支持成立人参种植专业合作社,但对发起人资质的要求严格,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扶持和指导。由表7统计可以看出,人参种植户更加倾向于由当地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牵头成立人参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户倾向于前者主要是考虑到,政府有强有力的行政权力,在调控市场、资金补贴,税收减免,保险赔偿等领域能够给予扶持。倾向于后者主要是因为,私营企业诸如药企或者食品公司作为市场的直接参与者,能够及时发现市场环境的变化并适时调整市场战略,应对和处置风险的能力较强。由于近几年市场需求量稳定,药企收购了参农大部分的鲜人参成品,且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所以,参农非常愿意与药企建立直接的合作关系。

经调查了解,当地目前主要有2种运行模式的人参种植专业合作社:一种是由人参种植大户发起成立。由于个体种植户对市场环境的认知和处置风险的能力有限,运转资金的缺乏,合作社没有实际运转起来,只是挂牌存在;另一种是由药业公司发起成立。由制药企业提供参地资源、运作资金和回购渠道,人参种植户提供种植技术和日常护理,到收获季节,制药企业再抽回一定比例的鲜人参成品,剩余归种植户所有。由于近年来人参市场行情低落,人参价格大幅下跌,加上田间管理问题频出,导致人参亩产量下降,此种合作社运行模式发展也遇到瓶颈,没有推广开来。

与此同时,国家质检部门又新增了2项人参检测标准,由原来的5项增加到现在的7项,而药业公司也不能确切解释这两项新增标准的具体含义,也没有相应的科研或技术部门进行指导,导致药业不敢贸然大量收购参农手中的人参成品。药业公司现有大量的产品积压,去库存任务巨大,而市场需求在短期内也没有扩大的趋势,所以,参农处人参积压的情况也会持续出现。

在人参种植用地紧张,投入成本逐年提高,销售价格及其不稳定的情况下,积极引导人参种植专业户加入到种植合作社中来,发挥合作社的规模经营优势,在种植、加工、销售和品牌创建等环节为吉林人参产业助力,在减少种植户经营风险、保障种植户利益的同时充分发挥人参之乡的产业区位优势,打响长白山人参品牌,为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和农村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7 结论与建议

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经过实地调查,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影响当地人参种植户没有加入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因素有很多,而种植户对专业合作社认知程度低,市场经济知识欠缺,抵御风险能力薄弱和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是有碍于种植户加入人参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因素。所以当前要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引导种植户积极加入专业合作社,并改善其运营。这对发挥专业合作社的规模经济优势,降低种植户经营风险,提高种植户经营收益,复兴整个吉林人参产业都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当地政府应在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的同时,定期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例如组织合作社经营专家讲座和学习交流会,培育合作社组织的专业管理人才,不断加深种植户对合作组织的制度和章程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运营管理合作社组织的能力。

(2)当地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单位应加强对优秀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宣传,提高种植户对专业合作社的认可度。通过对种植户的宣传教育使其认识到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合作社的健康发展能对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和农村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只有以事实为依据,以利益为导向,让种植户认识到加入其中能够给他们的种植经营带来益处,才能激发种植户的加入欲望和合作意识,从而引导种植户的实际加入行为。

(3)普及市场经济知识,增强种植户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由于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耕作习惯养成的惰性和市场经济知识的缺乏,种植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下风,在遇到风险与困难时应对办法匮乏,甚至束手无策。政府部门应联合当地龙头企业,走乡进户,向广大人参种植户宣传讲解目前市场发展状况和对市场未来发展的预期,提高农民对所处市场环境的了解程度,从而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能够采取措施有效应对、降低和化解风险。

(4)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提高相关扶持政策的透明度。首先要安排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政府部门可以倡导设立合作社发展专项基金,由财政拨出适当比例资金设立原始基金股,鼓励私营企业注资组成合作社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其次,要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服务。当地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改善信贷服务体系,兼顾安全与便利,有效缓解和解决专业合作社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周转资金问(下转10页)(上接6页)题;再者,要实施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注册在案的专业合作社的所得收入减免所得税等。

参考文献

[1]张冬平,丁鹭,夏海龙.基于Logit模型下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41(3):338-341.

[2]王克亚,刘婷,邹宇.欠发达地区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意愿调查研究[J].经济纵横,2009(7):71-73.

[3]季湘铭.发达地区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及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0.

[4]张.吉林省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梨树县为例[J].当代生态农业,2012(1):49-53.

[5]郭红东,陈敏.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及影响因素[J].商业研究,2010(6):168-171.

[6]刘宇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2,9:64-69,111.

[7]崔晓林,魏华.“国参崛起依靠谁”[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12-01(B02).

[8]姬少玲.东北地区人参种植业现状与存在问题[J]. 辽宁林业科技,2015(3):49-51.

[9]盛洪昌,刘倩如,刘欣.关于吉林人参产业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2,31(16):147-148.

[10]王樵,井岚.关于我国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5):51-54.

[11]周玉杰,王菁.吉林人参产业的发展与韩国人参产业发展的对比[J].生物技术世界,2015(1):48-49.

[12]王姝琛,崔为.试论人参文化与长白山人参的品牌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6):011.

[13]冯莫涵.吉林省“长白山人参”区域品牌创建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研究,2013(5):54-56.

[14]王振华.刍议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对策[J].长白学刊,2013,6:023.

[15]任明杰.大国小企业,中国人参也亟需“疗伤”[N].中国证券报.2013-09-06(AO4).

[16]彭浩,吕龙石.中国人参药用和栽培史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00-10402.

[17]乔国栋.中国东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18]孙晓霞.东北地区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19]赵萌,仲伟周,高建中.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选择及其政策含义[J].农村经济,2012(1).

[20]王元元:《中国人参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产值仅为韩国10%》[Z].《t望东方周刊》,2015,10,09.

[21]李彦国:《吉林人参“抱团打天下”力争市场话语权》[Z].中国新闻网,2014,01.24.

[22]工商总局办公厅、综合司,《2014年度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128.88万户》[Z].国家工商总局网站,2015,1.23.

[23]魏威,穆久顺.美国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比较及其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09(33):199-200.

[24]樊旭兵.从加州杏仁营销的成功案例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巨大作用[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0(9):56-58.

[25]胡伟斌,黄祖辉,梁巧.合作社生命周期:荷兰案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农村经济,2015(10):117-124.

[26]张玉军. 以色列农业合作社的组织运营及其发展[J].世界农业,2007(8):41-44.

[27]LeVay C.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Theory:A Review[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3,34(1):1-44.

[28]Staatz J. M.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theory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1987,2(20):74-95.

[29]Cook M L. The future of US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A neo-institutional approach[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5,77(5):1153-1159.

农业合作社经营状况范文3

村镇银行的成立为我国农村经济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符合村镇银行建立的初衷。但从其发展的现状看,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回顾了我国村镇银行成立前农村金融环境,分析村镇银行成立的必然性和其历史使命,然后分析近年来村镇银行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村镇银行;农村金融;城乡二元结构

一、村镇银行成立的必要性

中国是农业和人口大国,以城市和农村为区域划分使我国经济形成了城市和农村分割的发展模式,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明显慢于城市,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作为一国经济的核心和助推器—金融的发展也呈现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农村金融明显滞后于城市金融的发展,这进一步制约了农村经济。村镇银行成立的背景。一是农村金融机构分布不合理。从地域看,农村金融机构的分布呈现出中西部分布较稀疏,东部地区较密集;农村地区分布较少,而城市地区分布较多。当然,各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都已形成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三足鼎立的格局。但这三家金融机构并没有撑起广大农村金融市场的一片天。农业银行已撤并了乡镇以下的分支机构,而县以上的农业银行对农村金融的支持作用非常少;农业发展银行是政策性银行,不和农户直接开展信贷活动;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最主要也是具有垄断性的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农村,特别是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农村企业和农村居民所能享受的金融服务非常少。二是农村金融资源多数流向城市。一段时间以来,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总量呈增长趋势,但其增加的幅度却在减少。长期看,农业信贷资金存贷差在扩大,存贷比在下降。商业性金融机构逐利性特点决定了从农村吸收到的存款大多会流向利润丰厚的城市重点行业和大集团、大企业,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金融资源供给不足的状况。三是农村金融需求增加与供给不足形成矛盾。农村经济格局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后发生深刻变化。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出现了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个体户等组织形式。因此,对金融需求的主体过去只有种植户,而现在还包括农村中小企业、龙头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多种主体。农业生产上由粗放型农业向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转变,这些转变会需要大量的信贷资金。村镇银行成立前农村金融体系主要问题原因分析。一是正规金融机构功能不健全。农业政策性银行作用发挥有限。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但它却很难承担起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重任。究其原因,一方面农业发展银行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不畅通,资金使用效率低,业务范围仅限于粮油棉流通领域,不涉足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等更多领域,因此已退化为“粮食银行”。

在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趋利性原则作用下,形成了农村资金流失的两大主要渠道: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它们在农业领域吸收了大量储蓄存款,但向农业、农民和农村发放的贷款却很少,不少地方的商业银行甚至不对涉农企业和农民发放贷款,从而使农业资金向非农领域转移。农村信用社是农村正规金融的主力,它的发展存在种种难题,满足农村金融需求能力不强。尽管经过了管理体制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后,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有所改观,但日益表现出银行化和商业化发展方向。改革后的农信社也显露出“嫌贫爱富”的本性,导致原本就因收入低、自有资金少、难以找到担保人等的农户被拒之门外,难以与农信社达成信贷协议。二是非正规金融机构受抑制。由于正规金融在资金供给方面无法满足需求,催生了农村居民个人之间、个人与民间金融组织之间的货币型借款融资,从而出现在农村中非正规金融中介组织形式,主要有:钱庄、农业合作基金会、民间借贷等。这些组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正规金融供给不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它们的活动范围和经营规模上的劣势使其难以应对较高风险;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制度不规范,内部经营管理较混乱等原因,使其隐藏着较大的金融隐患,且基本游离于国家的监管之外。非正规金融机构长期受到压抑,如1999年关闭了当时农村各地广泛存在的农村合作基金会。

综上所述,由于农村的金融环境与城市相比有较大差异,多数金融机构在“营利性”经营原则指导下减少了对农村的金融供给。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周期长、风险大,投资回报率低,这些决定了,对于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便缺少吸引力。中国农村市场化程度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少技术含量较高、投资回报率较高的优质项目,农村金融机构可投资的空间较小。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需要真正服务“三农”,扎根农村的专业银行出现。村镇银行成立的意义。为改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相对薄弱的局面,为解决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矛盾的状况。中国银监会于2006年下发《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号)。这一文件的出台,进一步开放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大门,村镇银行应运而生。村镇银行作为全新的农村金融组织,对农村金融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并肩负起了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使命。

一是增加农村金融市场供给,解决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如前分析,农村大量的资金通过商业银行、邮政储蓄等渠道流进城市,而资金回流渠道严重缺乏,从而农村金融供求不均衡问题突出。村镇银行建立初衷是贴近农民、服务农村专营小额贷款的机构,能够为农村金融供给注入新鲜血液。二是打破农村金融市场垄断局面,引入机构间竞争。由于市场机制作用,自1998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开始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据统计,2006年底时,全国平均每乡镇的商业银行网点不到3个,有三千多个乡镇没有营业网点,从而使各地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处于垄断地位,一家独大。村镇银行的建立受到中央银行经营许可,在银监局监管下的正规银行。从业务特点看,村镇银行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经营较农村信用合作社更为灵活。因此,虽然从业务总量上,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相比没有优势,但仍然对其形成竞争,这就促使农村信用社能够在细分市场、提供服务等方面更下功夫,当然最终受益的便是广大村镇客户。三是较低的准入门槛促使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高利贷信用在我国农村自古就有,改革开放以后,农村非正规金融随着经济活动的活跃仍然迅速发展。农研中心于2005年对农房信用与民间借贷调查中发现,农村非正规金融借贷高达95%。中央财经大学于2006年对中国地下金融进行调查表明,地下融资规模占比达到28.7%。可见,农村非正规金融作用的范围广、规模大,在正规金融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非正规金融交易圈子小、资金来源不稳定等弊端显而易见,因此其长期发展受到抑制。在2006年12月,银监会宣布鼓励社会民间资本设立村镇银行,村镇银行低准入门槛可以使大量民间资本通过投资入股的形式开办村镇银行,进而纳入规范的金融机构体系。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我国村镇银行经营模式。村镇银行从其性质看,它属于银行类金融机构。其成立必须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批准;并由境内或境外的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法人、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而设立。《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村镇银行在安全性、流动性和营利性原则下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和自我约束,并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从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看,可以经营存贷款、结算、票据、同业拆借等一般商业银行业务外,还可以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各类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

村镇银行的建立对发起人的要求高及国家对村镇银行管理制度决定了村镇银行的经营具有其独特之处。首先,村镇银行因其管理层少、结构简单,因此运营机制灵活,业务手续简单,效率比其他很多金融机构更高。其次,村镇银行的发起人都是有实力的法人或自然人,成立之后还吸引投资者注资,从而使村镇银行普遍资本充足率较高。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的优势。一是村镇银行数量不断增大,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从2007年第一家村镇银行成立后,村镇银行蓬勃发展,在全国开花。从表1看,村镇银行的增幅最快出现在2010~2011年,而2012年后其增幅逐渐下降。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在培育村镇银行的初期,银监会对各金融机构发起意愿有着非常乐观的估计,曾制定了到2011年发展1027家的计划,为此放松发起行资质要求。2011年7月,监管逐渐理性,下发《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将确定主发起行、村镇银行组建地点、数量的权限从地方银监局上收到银监会,并强调支持优质发起行批量化设立村镇银行。

二是村镇银行资产规模迅速扩大,支农作用明显。村镇银行的各项业务发展较快,表现在资产总额连年快速增长,从2008年161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7973亿元,增长48倍多。另外,至2014年底全国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580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862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05亿元,农户贷款余额2111亿元,这两项贷款占比92.9%,存贷比83.7%高于75%存贷比的监管红线。这些数据说明: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机构,其规模发展较快,业务经营较平衡,支农作用非常显著,说明其建立达到了当时的预期效果。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村镇银行地区分布不均衡。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建立村镇银行1071家,遍布全国31个省,1083个县(市),占全国县(市)总数57.6%。另据统计,在1071家村镇银行当中,中西部省份达到665家,占比62.1%。从这些比例看中西部省份的村镇银行数量不算少,但这些银行大多集中在西部比较发达的地区,而青海、宁夏和甘肃等欠发达的西部省份的村镇银行却非常少。可见,发起行更倾向到发达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而在真正需要金融支持的欠发达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的没太多积极性。至使其在地区分布上出现不均衡,这也就偏离了村镇银行设立的政策初衷,农村对资金需求的状况没有实质上改善。二是服务条件不足,业务品种单一。根据银监会下发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可经营业务较广泛。但就目前村镇银行的软硬件条件看,远不具备完成这些业务的水平。第一,有些村镇银行没接入人民银行的实时支付系统,资金清算只能依靠手工操作,汇划到帐速度慢且易出错。第二,有些村镇银行尚未接入征信系统,这就制约了其发展信贷业务,也给其带来更大的风险。第三,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滞后。一方面,与商业银行和农信社相比,村镇银行设备投入少、管理水平低、技术力量薄弱,这就使许多业务无法开展。另一方面,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是在乡镇的广大农村居民,所处乡镇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农村居民对金融行业的认知、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和居民收入等因素都限制了村镇银行业务的开展。由于上述原因,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就是目前村镇银行办理最多的业务。三是村镇银行的知名度不够导致吸储困难。村镇银行与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一样,“存款是立行之本”,但村镇银行基础薄弱,与在农村已根深蒂固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相比,认可度和知名度都很低,不少群众仍然以为村镇银行属于私人银行,怀疑其安全性,而不愿将钱存在村镇银行。加之,村镇银行业务单一、网点少、村镇银行之间没有联网等原因导致存取不方便,因而吸纳存款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村镇银行有较充足的资本金率,但因吸储困难,也会使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存在着生存危机。

三、我国村镇银行进一步发展对策

加大贫困地区政策支持,提升村镇银行的覆盖面。贫困地区村镇银行分布稀少,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因贫困地区金融活动利润空间低而成本高,发起行参与不积极。政府部分可对这些贫困地区的村镇银行给予政策倾斜,例如央行可降低存款准备金、提供支农再贷款优惠等;地方政府可对其适当减免所得税、营业税等。另外,还可以在一些贫困地区,适当放宽村镇银行发起人的条件,从而改善因发起人不足而导致的村镇银行区域分布不均的现象。

加大宣传并增设网点,吸收更多存款。村镇银行存在着营业网点少、知名度低、吸收存款困难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间又互为因果。另外,村镇银行本身硬件设备技术落后进一步制约了其业务的开展。因此,投入基本建设资金,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大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认可度;再有就是扩大建设的规模,增加经营网点,从而有利于村镇银行开展业务,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农业合作社经营状况范文4

关键词:农业保险体系;半强制保险;农商合作;再保险

中图分类号:F84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10)03-0047-05

一、引 言

农业保险可以有效地分散和转移农户的生产风险,是许多发达国家采用的重要非价格农业保护工具。不同国家在农业保险发展背景、产业政策、具体扶持措施以及采用的农业保险技术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别,从而农业保险的具体发展模式也各不相同。但是,经过多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对农业保险的属性各国学者已经有了较为一致的认识:农作物保险不具有私人物品的特征,更多趋向于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政府应该在农业保险的推广和发展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综述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效应研究是国外学者的研究热点。Barry K.Goodwin等学者对不同生产规模下农业保险赔款的计算分析表明受补偿农户当年的收入可以提高到正常年份的70%,证明了农业保险的收入稳定功能;Jerr),R.Skees等人的实证研究表明农业保险赔款可以带动商业销售额、个人收入和总产量的等比例增加,证明了农业保险的社会福利效应;Goodwin和Smith等学者根据测算得到农民平均支付保费可以得到的赔款比例,分析了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实现,证明了农业保险的财政政策效应。

另外,关于农业保险的市场失灵问题,国外学者也有较多的研究。Chambers等学者的研究表明了农业风险的相关性导致了比较严重的系统性风险,Knight等学者的研究则证明了农业保险中比较明显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农业保险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失败;另外,Goodwin等学者的研究证明了农民的较低收入水平对农业保险购买力的严重制约,”在没有政府补贴效应的情况下将导致农业保险的市场失灵。

在关于农业保险的需求分析和合理保障水平的研究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很深入。SaleemShaik、Keith H.Coble和Thomas O.Knight等学者对农作物保险的需求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保险购买决策的因素分别有初始财富、风险规避系数、产量均值、产量标准差、价格均值、价格标准差、风险发生概率、灌溉比率、以及选择购买收入保险而非数量保险的决策等。而美国农业部的一项全国调查结果表明,没有参加联邦农作物保险的农民之所以不参加保险排序第一位的原因就是保障水平太低。

上述研究成果总体上肯定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社会福利效应,也通过对农业生产风险的分析阐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市场失灵现象以及原因,特别是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不足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提出了保障水平较低在抑制需求方面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提供了很多有借鉴意义的思路。

(二)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

首先,高涛从保费补贴和交易成本等两个方面剖析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效率的影响因素,“认为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保费补贴的激励效果,政府财政补贴的合理有效必须建立在充分分析消费主体意愿的基础上,也证明了政策性补贴对于农业保险的重要意义。

吕春生、王道龙等学者从农业保险的三个参与主体,即从农民、政府和保险公司出发,首先分析了农民的文化程度、收入状况、行为选择等因素的影响。其次分析了政府在保险法律法规建设、政策性补贴等方面因素的重要作用,以及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阐述了农业保险需求不足和供给乏力的主要原因。

王敏俊的研究成果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不足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更加强调了农民对农业风险认知程度、农民对养老保险的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强调了小规模农户在不同风险分散方式间的选择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哪种风险对他们的生活影响较大就越倾向于在资金约束的情况下选择分散这种风险的方式,因此养老保险的匮乏在农户心中更加重要,从而影响了农业保险的需求。

国内外研究学者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进行分析时,更多强调了对保险需求和参保意愿的调查研究,以及财政补贴的效应研究,而对我国实际国情下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路径选择和体系完善还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

三、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经营模式和问题

(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主要经营模式

2004年,中国保监会在上海、吉林、黑龙江分别批设了安信、安华和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在江苏、浙江、四川、新疆等依靠地方政府支持开展了保险公司与政府联办、为政府代办以及保险公司自营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试点工作。

在不同的经营模式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包含以下三种:

吉林省是国家首批农业保险试点,其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是以专业化的安华农业保险公司为依托。在具体经营活动中,创建了以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中心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的两大兼业渠道的新形式,近几年通过这两条渠道完成的保费收入占比达到70%。另外,在部分地区尝试了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农业保险的创新经营模式。安华公司在开展农业保险的实践中,利用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统一参加保险,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调动了地方政府、农户、保险公司和涉农企业的积极性。目前,27个粮食主产县参加了农业保险试点,占县(市)总数的45%,投保粮食作物197万公顷,占全省粮食作物总面积的47%,171万户农民参加了农业保险,占全省农村总户数的45%。

黑龙江省虽然没有被列入全国首批试点,但省政府决定自行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以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为依托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相互保险公司是一种有别于股份制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适用于道德风险较高的领域,投保人可以根据章程成为法人的会员,向公司交纳保险费,其会员是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统一体。在经营活动中,根据自身特点创建了大灾准备金制度,以农场保险协会为单位,当综合赔付率超过120%时,其超过的部分动用大灾准备金弥补。另外初步建立了防灾减灾体系,利用各项技术预防或减轻灾害损失,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2008年,黑龙江省内的50多个市县承保能繁育母猪29.12万头,承保奶牛12.88万头;此外在黑龙江垦区承保能

繁育母猪22.68万头,承保奶牛27.46万头,占黑龙江垦区可保存量的100%。

另外,比较典型的是我国浙江省的农业保险共保体模式,共保体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等十家商业性保险公司组成。根据浙江省政府授权,经营浙江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按照规章约定的比例,分摊保费,承担风险,享受政策,共同提供服务。在经营模式上,浙江省农业保险引入了主要保农作物产量的创新,以迅速恢复农业生产为保险的主要目的。2008年全省试点地区扩大到有农业生产的83个县(市、区),参保农户13.9万户,参保率达79%,保费收入1.4亿元,保险金额124亿元,占全省农业生产总值的14%。

(二)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经济承受能力差,而且没有充分的保险意识,很多应当参保的农户自己不愿意或没有能力交保费,政府不能强制收取,国家的各项补贴资金又不允许代扣代缴。因此,在农业保险试点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农民自筹保费难以筹集。受到收入水平和知识层次的制约,大部分农户的保险意识淡薄,已成为阻碍农业保险大面积推广的最大制约因素。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要靠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教育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来实现,还要考虑通过建立差异化的半强制保险制度来增加农民对农业保险的体验,在实践中体会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和益处。

其次,保险公司经营成本高、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农村保险点多、线长、面广,承保工作量大,经营成本高。另外,农作物保险的系统性风险很高,如果发生灾害则是受灾面积大、损失比例大,并且重复遭灾的可能性也大。同时,农业保险的特点决定了其存在农户和保险公司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户的道德风险和农业保险理赔的难度导致了赔付水平的进一步上升。除了保险公司要考虑增加在农业保险风险识别和理赔处理上的专业性,更多应从创新组织架构上去思考,部分借鉴相互制保险公司在利用农业合作组织上的成功经验,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巨灾风险基金和再保险体系未能建立,农业保险赔付资金匮乏。2007年,我国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大面积旱灾,造成农作物生长发育缓慢或滞育甚至枯死,农业保险试点地区农作物受旱总面积达到了农作物投保面积的77.3%以上,直接引发了农业保险的超赔。在实际理赔工作中,部分地区由于保险公司的资本金有限,只能将赔付金按照比例发放到农户手中,不能按照实际受损程度进行足额赔偿,严重影响了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积极性。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协调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同时借助国际再保险市场的支持,建立多层次的再保险体系,消除农户和保险公司的后顾之忧。

四、完善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差异化的半强制性农业保险制度

扩大农户的投保范围,不仅可以增加受保障的农户数量,还可以使保险公司获得更大量的保险标的、更充足的保费来源和更分散的承保风险,对于提升保险公司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从而最终保障保险农户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农户的农业保险意识普遍不足,适当利用政府的行政手段建立差异化的半强制保险制度是扩大农户投保范围的有效途径。

以种植业保险为例,针对保险标的的不同属性,可以将种植农作物分为重要农作物、经济农作物和一般农作物。对于玉米、水稻、小麦等重要农作物,由于其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可以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采取的法定保险方式,把投保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发放国家农业补贴、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等福利制度相结合,相当于实行强制性保险制度。对于烤烟、大豆等经济类农作物,由于其本身的经济价值较高,发生灾害时遭受的损失也比较大,很容易导致农户因灾返贫的现象发生,应当采取半强制性保险制度,将投保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发放贷款、龙头企业优先采购等优惠政策相结合。对于一般农作物,可以主要采用自愿投保商业保险的形式进行投保。

通过上述差异化的保险制度,可以大大提高重要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投保范围,减少逆向选择现象的发生,使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覆盖到更多的农户,保险人也可以获得良好的经营环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农业保险相互会社”参股的农商合作股份公司创新模式

目前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形成制约的主要问题是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即保险公司和农户双方在当前保险计划和保险价格的前提下达到市场均衡水平的矛盾。由于农业保险的风险程度和特殊属性,农户和保险人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农户通过虚假赔案或虚报损失数额的方式获取利益时保险人进行专业性判断需要很大的代价才能发现。因此,农户的道德风险也是导致农业保险赔付状况不佳的重要原因,并进一步加剧了农业保险的供需矛盾。

通过对我国农业保险现状的研究,我们看到农业保险公司注重于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中心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渠道关系,在营销上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如果把这种农商合作的营销模式进一步拓展,在承保理赔和风险控制环节也有深入的合作,将使农户道德风险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方案。从国际和国内借鉴方面,日本的保险相互会社模式值得参考。

我国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政策型农业保险公司,并对其组织架构进行创新。将各地区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集中起来成立一个“全国性农业保险相互会社”,再由这个相互会社作为主体参股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双方进行由营销到承保、理赔的全方位合作,组建农商合作的股份有限公司。在创新的农商合作股份公司模式中,由相互会社推动营销活动可以降低保险公司营销中支付的手续费,由相互会社统一办理承保手续可以降低承保环节的风险评估费用,由相互会社承担主要的损失评估工作可以降低理赔环节的查勘定损费用,特别是利用了相互会社的组织模式特点解决了农户的道德风险问题。该模式大大降低农业保险的经营费用和暗付状况,可以使同一保险计划的保费数额大大下降,促进农业保险市场的均衡水平改善。

(三)建立多层次的农业再保险体系

农业保险的系统性风险特点决定了巨灾出现的概率明显高于企业财产保险和机动车辆保险等主要的财产保险险种。我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又主要依托于商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农业生产的特性决定了农业保险体系面临比较严重的巨灾风险,而农业再保险体系的不成熟使得巨灾风险无法有效分散,这对农业保险体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构成了巨大隐患。

我国目前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上主要采用了保费按比例补贴形式,这极大地减少了农户的经济负担、增加了投保的积极性。但是,多层次农业保险在保险体系建立时对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最大效果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在政府部门的广泛重视和支持下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首先,中央政府必须确定全国统一的再保险公司作为政策性农业再保险的经营主体,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地区间气候和灾害的

差异较大,农业再保险体系的建立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分散农业保险所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

在此基础之上,中央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整合各级政府部门的资源,建立由中央到省、市的多层次再保险体系。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把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重心由救济转移到完善农业保险体系上来,在中央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的协调下,由各级政府与农保公司签订再保险合同,承担由于超出国家政策性农业再保险公司合同赔偿限额之上部分造成的无法得到合理补偿的农户生产成本。同时,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也必须在年度经营核算中提取符合精算原则的巨灾风险准备金,用于应对自然灾害较多的年度中巨灾风险的赔付。

(四)农商合作股份公司更注重加强防灾防损和农户的防灾减灾教育工作

农业保险中导致保险费率较高的原因除了发生农业生产的风险损失频率较高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被保险农户的逆向选择,即风险程度更高的农户更愿意选择投保,从而导致保险的损失率升高和保险费率的升高,保险费率的提高又进一步降低风险人群的投保意愿,形成一个不断的恶性循环。而如何限制逆向选择、促进被保险人的顺向选择行为是一项保险业务是否可以得到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我国学者对顺向选择机制的研究中发现,投保人的心理气质和对待风险态度的差异决定了保险市场中顺向选择的存在。事实上,从顺向选择的角度看,除了以上对待风险态度的原因外,保险从业人员作为从事特定行业风险管理的专家所具有的专业性应当是投保人更加看中的优势。因此,农商合作股份公司应当加强防灾防损能力和对农户的防灾减灾教育,促进农业保险市场中顺向选择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

农商合作的保险股份公司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中的重要主体,应当在聘请专业化的农业技术人才的同时,利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技术人才力量,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特别是在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等重要的农业生产风险方面,加强与气象部门和农业科研院所的专业性合作,立足于防止和减轻灾害的发生、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通过专业化的防灾减灾服务提升自身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另外,要加强对农户的防灾减灾教育宣传,从农业生产中灾害的基础知识、灾害的识别技术和灾害发生时的减损技术等多方面对农户进行培训,一方面提升了农户对农业生产风险的认识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农户自身防灾减损的能力。

只有通过加强防灾防损能力和对农户的防灾减灾教育,农商合作的保险股份公司才能真正发挥出农业保险风险管理专家的应有作用,使农户在参加农业保险中获得赔付以外的额外附加利益,有利于改变农户单纯从获得赔付角度衡量农业保险意义的方式,真正发挥农业保险市场中的顺向选择机制。

五、结 论

农作物生产的属性和国际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自2D03年以来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多个省份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建立了不同的经营模式、也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在供需矛盾、经营成本和再保险支持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农业合作社经营状况范文5

为了更好的从容的面对考试,考前复习,多做题,,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我们要重视每一场考试,认真对待,好好复习,争取取得理想的成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真题一、单选题

1.1979年,第一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在()成立。

A.广西贺州

B.河北邢台

C.江苏常州

D.河南驻马店

2.国际市场通常采用()对债券风险进行评估。

A.债券信用评级法

B.债券风险评级法

C.内部评级法

D.外部评级法

3.金融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促进作用不包括()。

A.能够在很多方面直接促进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

B.银行上市发行股票,其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可能导致银行经营管理者的短期行为

C.为商业银行的客户评价及风险提供了参考标准

D.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能为商业银行提供大量的风险管理工具,在市场上通过正常的交易来转移风险

4.商业银行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支持,这属于商业银行的()。

A.授信业务

B.受信业务

C.表外业务

D.中间业务

5.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成立于2005年8月10日,其主要职责包括()。

A.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B.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C.经理国库

D.组织实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

6.1999年,我国为了管理和处置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收

购、管理和处置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的部分不良资产。

A.国家开发银行

B.中国进出口银行

C.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D.中国人民银行

7.以下有关货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B.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货币供应量

C.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

D.M1被称为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

8.()是指单位类客户在存人款项时不约定存期,支取时需提前通知银行,并约定支取存款日期和金额方能支取的存款类型。

A.单位活期存款

B.单位定期存款

C.单位通知存款

D.单位协定存款

9.银团贷款的主要成员中,()负责接受借款人的委托、策划组织银团并安排贷款分销。

A.参加行

B.牵头行

C.副牵头行

D.行

10.下列关于“法人账户透支”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法人账户透支属于短期贷款的一种

B.主要用于满足借款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临时性资金需要

C.申请办理法人账户透支业务的借款人需在经办行有一定的结算业务量

D.一般情况下,对法人账户透支业务申请人的还款能力及担保要求要低于普通流动资金贷款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基本存款账户的存款人的有()。

A.居民委员会

B.外国驻华机构

C.机关

D.企业法人

2.汇款的方式主要有()。

A.电汇

B.票汇

C.信汇

D.信用证

3.发行金融债券的主体有()。

A.政策性银行

B.中央银行

C.商业银行

D.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

4.下列属于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有()。

A.直接投资

B.企业信贷

C.劳务收支

D.汇款

5.下列属于我国的商品期货市场的是()。

A.大连

B.郑州

C.上海

D.中国金融

6.银监会的监管措施包括()。

A.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如实向社会公众披露财务会计报告

B.实地查阅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账表、文件、档案等各种资料

C.对金融机构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审查核准

D.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要求其就业务活动和风险管理的重大事项做出说明

7.福费廷的英文意为放弃,这种放弃包括()。

A.出口商买断票据,放弃了对所出售票据的一切权益

B.出口商卖断票据,放弃了对所出售票据的一切权益

C.银行买断票据,放弃对出口商所贴现款项的追索权

D.银行卖断票据,放弃对进口商所贴现款项的追索权

8.根据不同角度所区分的银行资本中的经济资本()。

A.是防止银行倒闭的最后防线

B.是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C.是银行需要保有的最低资本量

D.是银行实际承担风险的最直接反映

9.下列关于外汇标价方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直接标价法下,数额较小的为外汇买人价,数额较大的为外汇卖出价

B.直接标价法又称为应收标价法

C.间接标价法又称为应付标价法

D.大多数国家采用直接标价法

10.负有先履行债务的贷款人在贷款合同签订后,有确切证据证明借款人出现下列哪些情形之一时,贷款人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或称不安抗辩权),中止交付约定款项,并要求借款人提供适当担保?()

A.经营状况恶化

D.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C.丧失商业信誉

D.对外投资失败

11.关于会计平衡法则()。

A.根据会计平衡的要求,通用的借贷记账方法

B.借贷记账法要求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C.负债记录于账户借方

D.所有者权益计人贷方

12.根据《担保法》规定,可以质押的权利包括()。

A.汇票、本票、支票

B.存款单、仓单、提单

C.土地所有权

D.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

13.的法律特征是()。

A.行为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

B.人一般应以被人的名义从事活动

C.人独立意思表示

D.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人

14.根据《刑法》的规定,以下属于金融诈骗的违法行为是()。

A.编造引进资金的理由从银行贷款

B.上市公司董事长变更,没有进行披露

C.自制信用卡从银行提款机提款

D.提供不完整的财务报表,以获取银行贷款

15.下列哪些组织机构具有风险监督管理职能?()

A.监事会

B.监察室

C.财务控制部

D.内部审计部

16.关于同业拆借,叙述不正确的是()。

A.拆借双方仅限于商业银行

B.拆人资金只能用于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C.隔夜拆借一般不需要抵押

D.拆借利率由中央银行预先规定

17.目前我国对利率管制的规定有()。

A.中国人民银行是管理利率的唯一有权机关

B.银监会是管理利率的唯一有权机关

C.商业银行可以按规定降低存款利率

D.商业银行可以自由提高存款利率

18.中小商业银行包括()。

A.股份制商业银行

B.住房储蓄银行

C.城市商业银行

D.农业合作银行

E.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19.下列属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职责的有()。

A.金融统计

B.维护支付清算系统

C.公开市场操作

D.防范跨市场风险

E.监督上海证券交易所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真题答案详解一、单选题

1.答案:D解释:1979年,第一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在河南驻马店成立。

2.答案:A解释:国际市场通常采用债券信用评级方法对债券风险进行评估。

3.答案:B解释:金融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促进作用包括能够在很多方面直接促进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

为商业银行的客户评价及风险提供了参考标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能为商业银行提供大量的风险管理工具,在市场上通过正常的交易来转移风险等。

4.答案:A解释:个人授信是指银行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和提供的担保,事先给客户核准一个额度,在一定时期内,客户可在该额度内连续、循环使用贷款。

5.答案:D解释: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经理国库都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职责,故A、B、C选项错误。

6.答案:A解释:1999年,我国为了管理和处置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成立了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东方资产管理司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收购、管理和处置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部分不良资产。

7.答案:B解释: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基础货币,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故B选项说法错误。

A、C、D选项说法均正确。

8.答案:C解释:单位通知存款是指单位类客户在存人款项时不约定存期,支取时需提前通知银行,并约定支取存款日期和金额方能支取的存款类型。

9.答案:B解释:牵头行是指接受借款人的委托,策划组织银团并安排贷款分销的银行。

参加行是指接受牵头行的邀请参加银团,并按照协商确定的份额提供贷款的银行。副牵头行是介于牵头行和参加行之间的成员。行是指负责协调贷款及还款支付管理等工作的银行。故A、C、D选项错误。

10.答案:D解释:略

二、多选题

1.答案:ABCD解释:可以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包括: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机关,事业单位,团级(含)以上军队、武警部队及分散执勤的支(分)队,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组织,异地常设机构,外国驻华机构,个体工商户,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区委员会,单位设立的独立核算的附属机构,其他组织。

2.答案:ABC解释:汇款的方式一般情况下有三种:电汇、票汇、信汇,由于电子化的高速发展,现在汇款主要使用电汇方式。

3.答案:ACD解释:发行金融债券的主体有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

4.答案:CD解释:劳务收支和汇款是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

5.答案:ABCD解释:四个选项全属于我国的商品期货市场。

6.答案:ABCD解释:四个选项全是银监会的监管措施。

7.答案:BC解释:福费廷是出口商卖断票据,放弃了对所出售票据的一切权益;

银行(包买人)买断票据,放弃对出口商所贴现款项的追索权,可能承担票据拒付的风险。

8.答案:ACD解释:B描述的是会计资本。

9.答案:AD解释:间接标价法又称为应收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又称为应付标价法。

10.答案:ABC解释:贷款人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情形除了ABC外,还包括借款人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难以按期归还贷款。

11.答案:AB解释:负债的减少计入借方,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计入贷方。

12.答案:ABD解释:可以质押的权利不包括不动产。

13.答案:ABD解释:人在权限范围内独立意思表示。

14.答案:ACD解释:董事长变更未披露不属于金融诈骗,没有违反《刑法》。

但也是没有遵循信息披露的要求。

15.答案:ACD解释:略

16.答案:ABD解释:同业拆借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的资金借贷,拆入资金用来满足暂时临时性周转资金的不足。

拆借利率随资金供求的变化而变化。

17.答案:ACD解释:B中应为央行。

18.答案:AC解释:中小商业银行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