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企业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企业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工业企业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范文1

建立健全节水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节水法规和标准体系,是实施用水效率管理制度的强有力保障,必须优先完善其相应的法规和标准体系作为支撑。加强节水法制建设,建立用水效率管理法规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等法律、法规,逐步研究制定符合云南实际,与节水目标相适应、与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及用水效率考核管理需求配套的规范化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和效率评价体系,为规范化、标准化的用水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推行节约用水技术措施应用社会可控制性用水行业主要为工业、农业和城镇居民等,用水形式主要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其中农业用水量的90%用于种植业灌溉,其余用于林业、牧业、渔业以及农村饮水等,尽管农业用水所占比重近年来明显下降,但仍是本省第一用水大户。应大力推行的节水技术措施,按农业、工业、城镇居民用水分述如下。(1)农业节水技术。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大力推行和采用农业用水优化配置技术、高效输配水技术、田间节水技术、生物节水与农艺节水技术等,优化配置多种水源,实现农业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提高用水效率。(2)工业节水技术。通过广泛推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技术、冷却节水技术、热力和工艺系统节水技术、洗涤节水技术、工业给水和废水处理节水技术、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技术、工业输用水管网、设备防漏和快速堵漏修复技术、工业用水计量管理技术等,提高火力发电、钢铁、石油、石化、化工、造纸、纺织、有色金属、食品与发酵等高用水行业水的利用率与用水效率。(3)城市生活节水。通过推广节水型器具应用、城市再生水利用、城市雨水等利用技术、城市供水管网的检漏和防渗技术、公共供水企业自用水节水技术、公共建筑节水技术、市政环境节水技术、城市节水信息技术等,节约和控制城市居民、商贸、机关、院校、旅游、园林景观、洗浴等社会服务业用水,促进节水型城市的建设。搭建跨部门协调管理机构建立用水效率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省水利厅厅长担任,副组长由省水利厅分管副厅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分管副主任、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分管副主任、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担任;省财政厅、省科学技术厅、省环境保护厅、省农业厅、省质监局、省国家税务局、省国土资源厅、省监察厅、省统计局为考核领导小组成员。主要职责:负责用水效率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指导用水效率管理工作,并对用水效率管理工作实施监督。

构建分级考评机制

在用水效率管理领导小组监督指导下,成立用水效率考核工作组,该工作组由水利厅牵头,省级考核组织机构成员单位和各州(市)职能部门及有关专家共同组成。主要职责:负责对省用水效率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完成有关表格调查资料的收集、材料报告、现场实地考察以及汇总总结等。考评由区域用水效率考核、工业用水效率考核、农业用水效率考核和居民生活用水考核几部分组成。用水效率分级考评机制见图2。(1)区域用水效率考核体系考核对象为区域,主要指云南省所辖的州(市)或县(区)级行政区。即为云南省的8个地级市、8个自治州共16个州市及其所辖的12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79个县、29个自治县共129个县(区)。重点是州市政府的所在地、市辖区、县级市。(2)工业用水效率考核体系考核对象为云南省辖区内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是火力发电、纺织、造纸、化工、食品、制药、烟草、水泥、冶金矿产等高用水行业中的取用水企业。(3)农业用水效率考核体系考核对象为云南省辖区内的各级农田水利灌区,重点是大中型灌区。(4)居民生活用水效率考核体系考核对象为云南省辖区内的城镇居民聚居区,即为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聚集区(人口上万人),包括社区、居委会、集镇、街道邻里、居民小区等。分级考评机制采用自下而上的自查和自上而下的抽查、检查组成,分县、州(市)、省3级进行考评,其考评程序如下。(1)省水利厅将会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考核工作组,具体负责考核,协调、准备相关事宜。(2)每年1月底前,各考核对象将上年度用水效率定性考核指标落实情况和定量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表格、自查报告,报州(市)级人民政府,同时抄送州(市)水利(务)局。(3)每年2月底前,各州(市)人民政府对本区域内县(区)用水效率考核指标落实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核查,形成州(市)级考核自评报告,报省考核领导小组。(4)每年3月,水利厅将会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织考核工作组,通过重点抽查和现场核查等方式,对各州(市)考核指标落实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和监督核查,形成考核评价报告,于每年3月底前上报省政府,经省政府批准后,再上报水利部。制定分类考核办法依据《国务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有关规定及不同行业考核控制指标的目标,分类制定《云南省规模以上企业用水效率考核管理办法》、《云南省大中型灌区用水效率考核管理办法》和《云南省居民生活用水效率考核管理办法》,各办法中明确考核主体、适用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评分标准、奖惩措施等几个方面,保障用水效率考核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制定各地方考核指标控制标准根据不同行业分解给云南省的考核控制指标的目标,结合云南省16州市水资源及用水效率指标偏差较大的情况,分州市制定不同的考核控制指标,不能搞一刀切,水资源越缺乏的地区考核指标越容易实现,水资源丰富地区,考核指标难于实现。2.7逐步实施用水定额管理为实施用水效率考核指标值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必须对各行业实施用水定额管理。(1)工业用水方面逐步贯彻实施工业水平衡测试,完善计量设施,对工业用水按照地方标准考核指标定额管理。(2)居民生活用水方面按照地方标准考核指标定额使用,制定合理收费标准,实施梯度水价管理。(3)农业用水方面逐步建立我省节水灌溉试验站网,开展节水灌溉试验基础研究工作,加强节水灌溉制度的试验和长期统计研究,制定按作物需水要求和土壤墒情适时、适量灌溉的最佳节水灌溉制度,监控不同作物的节水灌溉定额,为科学制定我省种植作物的灌溉定额提供基础支撑。同时也要开展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监测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测算各类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考核指标值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依据。2.8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用水效率的有效管理离不开公众参与,积极引导公众“爱护水、节约水”,能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结合节水型社会建设,广泛宣传节水知识。通过建立节水型社区、节水型企业和节水示范灌区,积极引导公众参与节水管理,水资源丰富地区也要倡导公众节约用水,留出更多的生态用水。

云南省用水效率管理取得初步成效

对云南省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用水效率现状调查,采用调查、调研、数据采集与分析研究等技术手段,构建云南省区域与行业(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用水效率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云南省适用的上述用水效率管理模式。完成了《云南省大中型灌区考核方案》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考核方案》,并试点在曲靖、昆明等州市开展试点考核,2012年本考核管理模式在曲靖、昆明等地的用水效率试点考核和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中得到了应用,同时也为红河等州市制定节约用水考核方案、政策等中提供了参考,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结语

工业企业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范文2

一、当前即墨市用水现状

即墨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十年九旱”是即墨基本水情。2015年以来,我市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气候异常干旱,无有效强降水。截止10月底,全市共降雨40次,总降雨量仅为340毫米,比去年同期少185毫米,较多年同期少260毫米,是自1951年以来的第二个较重干旱年份。

全市四座中型水库总库容85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30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来水量1800万立方米。由于近四年连续干旱,各水库蓄水严重不足,2012年四座水库降雨进水仅100万立方米,2013年进水400万立方米,2014年受“麦德姆”台风影响也只进水1300万立方米。

今年汛期我市四座水库没有进水,现总蓄水量不足150万立方米,其中石棚、宋化泉、挪城三座水库均已低于死库容,基本干涸,仅王圈水库尚有库容60万立方米,主要保障蓝色硅谷核心区的用水需求。我市正常日均需水量为12.5―13万立方米,高峰日供水量突破15万立方米。而城区日可供原水约7.5万立方米,日用水缺口达5―6万立方米,对企业限水50%后日缺口仍有2―3万立方米,现有水源已难以满足城区用水需求。

针对这一严峻形势,即墨市将解决城乡用水安全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水源联合调度,加快实施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全面推进节水限水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用水需求。为尽快缓解城区供水压力,我市紧急实施总投资约2.1亿元的11项应急水源工程,使水资源紧张的状况得到初步缓解。

二、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对立统一的,两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保护工作做得好,水资源才能永续开发利用;开发利用科学合理了,也就达到了保护的目的。

1.农业、工业污染

即墨市位于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30强中,居全省第1位、全国第12位,经济水平相对较高,但就我国目前的工业发展来看,高经济效益的背后往往伴随的资源浪费和资源污染。即墨市不少企业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都缺乏节约和环保意识,不懂得循环利用、利用率较差。甚至个别企业将工业废水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墨水河等河流,导致近年来墨水河的水质越来越差。

即墨市周边农村有面积广阔的耕地,每年农田灌溉用水量在5600万立方米左右,占全市总用水量的44%左右。另外,农田施肥使得泥土里含有大量的镁、磷、铁、钙等元素,这些元素随着雨水渗入地下,汇入河流、大海,会造成水质富营养化,对水中的生态平衡和水质都有很大的影响。

2.生活垃圾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但是,人们的环保意识并没有很大的提高,街道上随处可见的生活垃圾,也慢慢“扩散”到河里、水库里。即墨市市区供水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有4处,分别为王圈水库、石棚水库、宋化泉水库、挪城水库。一旦这些水源地受到污染,那不但是一种水资源破坏,更会威胁到我市市民的生命安全。

3.地表拦水和不合理开采

即墨市主要河流有14条,且均为入海河流,河道坡降大,由于缺少必要的拦蓄工程,加之大部分现有工程建成后没有进行大的维修,存在渗漏、裂缝、塌陷等不安全因素,使之汛期不能充分蓄水,另外地表径流量不能充分利用,达不到正常的运营目的,水资源浪费严重。

此外,即墨市还存在大量住户私自开井的现象,用水不计入水表,以此为凭借大量使用地下水,对水资源的利用率极其低下,造成了水资源严重浪费。

三、落实水资源保护措施

1.立法为先

想要对企业和公民提出保护水资源的要求,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作为依据。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山东省实施办法》、《山东省取水许可管理办法》、《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青岛市实施若干规定》、《青岛市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法律所具有的强制性和严谨性,会使得水资源保护工作事半功倍。另外,政府和环保部门可以制定严格的缴费制度,对排污和过量用水的企业要收取一定的罚款。另外,还要足额征收污水处理费,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提供资金支持。

2.推行节水工艺

即墨市作为典型的缺水型城市,应该大力推广节水设备和节水器具。对新建居民生活用水、机关事业单位及商业服务业等用水强制推广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凡是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另外,还要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现有非节水型器具改造,对现有居民住宅供水计量设施全部实行户表外移改造。对重点的行业推广节水工艺、技术及设备,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对节水设备、器具的研制,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是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强制大型工业企业必须配置废水净化过滤系统,实现对废水的再利用,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区、机关事业单位及商业服务业等再生水设施建设。居民住宅小区及新建大型文化、教育、宾馆、饭店设施,都必须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没有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在用大型公建工程,也要完善再生水配套设施。

3.调整农业结构

在本市大力推广抗旱、优质的农作物品种,推广科学的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农艺措施相结合的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并对农业用水逐步实行计量管理,总量控制,实行奖节罚超的制度,适时开征农业水资源费,使农业节水工作由工程节水向制度节水转变。根据不同农作物具有不同的需水量这一规律,把各种农作物进行优化配置,使产量和用水量达到最佳,从而提高灌溉用水效益,并大力推广优化技术与计算机在灌溉用水管理中的应用,提高水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4.加大宣传力度

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和危机感,大力宣扬节约用水的思想,通过印制资料和宣传海报等形式,提高公民对节水重要性的认识。

5.严格限制私自开井

即墨市已经被划定为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行业主管部门应该严格限制自备井的开采和使用,对开井申请进行严格核查,除为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确需取水的,不再审批开凿新的自备井。对于公共供水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自备井,安装监控设施,实行定额限量开采,适时关停,超采罚款。

6.宏观调控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

工业企业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范文3

一、水价调整及实施的基本情况

社会对现行水价有较高的认可度。*年,我市对水价进行了一次调整,水价平均上调23.4%;*年进行了再次调整,平均上调34.1%,两次上调幅度为65.5%(含污水处理费,下同)。我市中心区居民生活用水现行价格为2.00元/立方米,与石家庄市相同,全省最高。工业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服务业和特种行业用自来水水价大部分居全省中上游水平。我市水价调整遵循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市物价局认真组织了水价调整听证会,所定价格符合唐山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与唐山市中心区居民生活水平相适应,有较高的认可度。对现行水价,供水单位和绝大多数用水企业、居民个人均表示应该接受和可以接受。只有部分洗浴、洗车业主反映现行水价偏高。

水价调整有力推动了社会节水意识的提高。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科学规范地调整水价,有力推动了全社会节水意识的提高。自来水价格调整后,自来水公司销售收入大幅增长,今年1至10月为978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06万元,增长18.3%;而同期用水量6062万立方米,同比减少922万立方米,降低了13.2%。唐钢(集团)公司不断增强市场意识、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近年在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水资源重复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年一至十月份,唐钢在主要产品产量、产品销售收入和利税同比全面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用水却同比减少近130万吨,水的重复利用量达到95.53%,吨钢耗新水同比降低1.47吨。水价调整,不仅有力推动了生产企业的节水意识的提高,而且对行政事业和其他各行业以及城市居民都有相应的推动作用。连汽车洗车场有的也改造了洗车设施,实现了水的重复利用。水价调整实现了自来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和推动节水的双赢。

城市供水系统建设不断加强。市政府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强化城市供水系统建设,投巨资启动了三期供水工程,进行了应急供水系统建设,有力缓解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水资源极其短缺的矛盾。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公司等涉水管理部门针对水价调整后的新情况,围绕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采取了许多新举措,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新提高。两次水价调整,均得到了较好贯彻落实,没有出现搭车加价和随意降价等问题。今年前10个月应收水费10043万元,实收9795万元,拖欠248万元,收缴率97.5%。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1、阶梯水价没有得到落实。市物价局唐价价管字(*)22号文件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做出了明确规定,提出“阶梯水价按成熟一批,改革一批的原则,逐步在全市普遍推开,具体实施办法和时间由市城管局制定组织实施”。但截止目前,在全市均没有实行,而且连条件较好的水表外置的小区也没有试行。

2、盗水和跑冒滴漏的问题比较突出。市自来水公司反映,目前我市自来水供销差率在28%左右(含合理耗损)。如按全年用水量计算,每年损失自来水一千多万立方米,按现行水价计算约折3000万元。造成这么大的供销差距的原因是:盗水、管网漏失、无偿用水、放小流不走表等等。同时认为,也不能排除计量的准确因素的影响。

3、自备水和自来水的价格逆差有悖于节水和水资源保护的初衷。政府调整水价,无疑是为节水和搞好水资源保护,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而企业用自来水现行水价1.80元/立方米,自备井水0.70元/立方米(仅指水资源费,不含电力、人工等费用),即便打足自备井水全部成本,也大大低于自来水价格。因此,从用水成本上就促使一些有自备井的企业尽力多用地下水,而少用不用自来水。其结果是地表水用量相对减少,企业用水成本相对降低,而地下水储量也相应减少。认为这是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4、供水管网极待修缮。自来水公司今年普查供水管线220千米,查出明漏19处,暗漏16处,按用水量计算可挽回经济损失400多万元。这一方面说明了自来水公司的工作成绩,另一方面更说明了我市自来水供水管线老化破损严重的程度,以及进一步加强供水管网改造修缮的重要性。

5、按企业销售收入收取河道维护费不合理。调研中了解到,唐钢的河道维修费按企业销售收入的千分之一收取。这个问题虽和我市水价没有直接关系,其规定是省物价局制定的,但认为此问题与水价有一定关联,因此一并提出。唐钢今年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而用水量却大幅下降,但支付的河道维修费却因销售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这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或者说充满了不少计划经济的色彩。

二、几点意见和建议

1、深入进行水资源短缺性和商品化的宣传教育。近年来,由于不断的宣传教育,人们对水资源的相对短缺和保护好水资源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计划经济条件下长期的低价供水政策,人们对水资源的商品属性认识还相对滞后。因此,要进一步深入进行水资源短缺性和商品化的宣传教育,使人们充分理解水价改革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而为进一步搞好水价改革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建立充分利用地表水,以地下水为补充和储备的水资源开发使用机制。相对与地表水而言,地下水有着保护更简洁、储备更方便、水质更优良等鲜明特点。但由于我市地下水现行水价低于地表水水价,这就从客观上促使有自备井的单位多用地下水,而少用地表水,同时,也在诱使一些单位在研究为提高效益而如何“开发利用”地下水。其结果是表面上节约了地表水,实质上却浪费了地下水。长此下去,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的趋势将很难遏制。因此,建议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我市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状况,提出建立充分利用地表水,而以地下水为补充和储备的水资源开发使用机制,经讨论论证后贯彻落实。

3、积极探讨和改革水费收缴办法。由自来水公司收费员每月入户查表收费的习惯作法已经暴露了许多弊端:水表作弊、欠费不交、躲避收费等等,同时也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因此,要认真研究并逐步推开水表外置和水费预交,还可积极探索煤(气)、水、电收费“一卡通”或“一卡制”,实行“一卡通”不但可以节约许多劳动,而且可以方便居民,同时将有效地提高煤(气)、水、电费收缴率。

4、进一步搞好中水利用以更有效地节约水资源。我市污水处理近年取得快速发展,污水处理能力和质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处领先地位,进一步搞好中水利用已成为搞好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建议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组织专门力量,认真研究中水利用问题。本着统筹考虑,先易后难的原则,不断提高污水入网比例和污水处理率,积极探索中水在工业、农业、城市绿化、城市消防用水等方面的应用。

5、进一步健全用水管理办法。建议由市城管局、市水务局修定完善唐山市自来水管理办法和唐山市水资源管理办法,更加明确管水与用水双方的权力与责任,违章与处罚等条款。管理办法经相应程序批准后施行。

工业企业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范文4

1.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有力推进,水生态安全网络建设初步形成为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总体部署,切实增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气清”的美丽港城,近年,连云港市结合饮用水水源保护,通过河流(湖库)、滨岸带生态修复,湿地保护、修复和建设,排污口整治等综合措施,积极构建包括清水廊道、尾水通道的水生态安全网络。围绕市区饮用水安全,完成了蔷薇河下游段清淤和生态修复工程,并积极推进蔷薇河“河长制”配套基础工程。实施了东海县尾水通道工程改造、赣榆区“鱼养水”生物措施、小塔山水源地涵养、灌云县叮当河综合整治工程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以及排淡河、东盐河、玉带河、龙尾河等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和河滨带绿化工程。

2.水管理基础工作扎实,现代水管理体系基本形成连云港市先后印发和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通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办法》《连云港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关于印发蔷薇河“河长制”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全面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了水资源有偿使用、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取水许可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用水计量和统计等5项制度,为水利依法行政提供了政策支撑和法制保障;建立了江苏省水环境监测中心连云港分中心等,提升了水质和入河排污口监测能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逐步深入,各区县“三条红线”业已确定。加强了节水监督、取水许可审批、水资源论证、地下水管理、水功能区监督管理等工作力度。这些制度、措施的贯彻实施,对有效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3.水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水文化体系初步构建近年,连云港市充分发挥依托自然资源的优势,做足山水文章,融入文化元素,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努力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水文化体系。将“人水和谐”理念融入河道综合治理、湿地公园建设、水利风景区建设等水利工程建设中,构成了连云港市水文化的主体,并已成为宣传水文化、弘扬水生态文明的重要平台、窗口和阵地。通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及水法和水土保持法的大力宣传,丰富了广大市民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热爱自然、保护水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二、水生态文明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压力大,水安全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连云港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压力很大,水源地普遍水质不达标,无在线监测系统;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滞后,仅市区和东海县有应急水源地,没有达到省委省政府对城区饮用水提出的“双源双线”要求。在区域供水方面,连云港市各县区域供水覆盖率很低,且水源单一、供水管网安全可靠性差,亟待加强水厂及供水管网规划建设,提高区域供水覆盖率。在城市防洪方面,连云港市防洪(潮)除涝能力总体偏低,市区城市防洪与100年一遇防洪标准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市区老城区排涝能力仍不足,连云新城和徐圩新区等除涝配套工程建设相对滞后,达不到20年一遇排涝标准;赣榆城区和灌南、灌云两县县城依托流域治理,防洪除涝标准总体偏低。在生态供水保证方面,目前连云港市尚未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工作,建议尽快开展此项工作,以摸清河湖的健康状况,并采取措施维持其健康,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节水减排任务艰巨受区位因素制约,连云港市长期承接上游省市的客水污染,同时,本地工业高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持续快速提高,而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却相对滞后,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率、处理标准不高;部分老城区排水管网未能达到雨污分流,部分工业、生活污水直接进入临近河道;一些河段底泥淤积严重,产生内源污染。另外,随着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活、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饮用水水源保护、污水处理和垃圾收运、处理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上述诸多问题致使饮用水水源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较低,短期内实现持续改善的压力较大。

3.水生态系统有所退化,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恢复任重道远连云港市突出问题之一是河湖水质较差,加之河网区水体功能混杂,河流上水闸众多,河流流动性受到影响,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导致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饮用水不安全等问题凸显。连云港市地处下游河网区,其河流水质极易受上游以及连通河流相互影响,而连云港市饮用水水源多以河流为主,其清水廊道与部分河流连通,一旦发生污染事件,将直接导致饮用水水源水质恶化,水质安全得不到保障。另外,由于土地开发、工程建设,过分压缩河湖水系空间,使河道岸边陡峭,河滩消失,大量湿地改变用途;传统的以工程为美的观念支配河道治理,用硬质材料替代河道浅滩和深潭,使部分河流失去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沿海滩涂不合理开发,使河口潮间带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4.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现代水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东海县、灌云县用水总量控制实现度仅为0.60和0.30,而市区、赣榆区、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用水效率控制实现度均低于1.00。因此,必须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效率控制管理;增强水资源监管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城乡一体管理;建立水资源补偿机制;建立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的现代水管理体系。

5.水文化体系需要完善,水生态文明意识需要提升连云港市水文化遗存面临城市迅速发展的威胁,需要得到有效保护。连云港市水文化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初创阶段,需要完善和提升。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管理中要融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要素,提高水利工程的文化品位。

三、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对策措施

1.以城乡供水和防洪除涝为主体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巩固流域防洪工程,全面完成海堤达标建设,加强区域治理、城市防洪除涝建设,完善流域、区域、城市相协调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着力加强蔷薇河、古泊善后河、龙王河等区域骨干河道、其他重要河道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强洼地圩区治理,整治入海河道,完成病险水库和大中型泵闸加固改造,加快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2.以饮用水安全为核心的健康水生态体系建设为提高连云港市饮用水安全,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为核心,以河道生态治理与修复为重点,建设有地方特色的健康水生态体系。通过入河排污口整治、截污导流、河道疏浚等手段减少污染负荷;通过河滨带修复、提高河湖流通性、湿地净化功能等措施,提高水体净化能力,构筑河流生态屏障;以湿地公园建设为主体,通过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充分发挥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娱乐、水环境调节等功能。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河道生态治理、河(湖)滨带植被恢复工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工程等。

3.以清洁减排为目标的水环境保护体系建设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清洁生产。大力推行企业清洁生产,以此为契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绿色经济增长。提高环保准入门槛,提升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加大涉水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规范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积极鼓励各工业区开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作,创建生态工业园区。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强化对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评估和验收,促进企业减少污水排放。②推广节水技术,减少污水排放量。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城市。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工艺,降低单位产品的水耗,提高水循环利用效率。建立和完善城市再生水利用系统,减少废污水排放。③推进截污导流工程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提高截污收集能力。加快推进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配套,加强现有污水排水管网的维修和养护。实施河道整治,清除河流污染底泥,通过生物措施、控源截污等手段,净化河流水质。④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厂建设及现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按照“城乡统筹、就近接管、相邻联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布局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提升城乡污水处理率和水平。

4.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水管理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用水总量控制管理、用水效率控制管理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管理,提升水资源监管能力。严格河库管理,实行河库“蓝线”管理制度,全面实行“河长制”,建立水资源补偿机制,严格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强化地下水管理,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完善水法规配套体系建设。

工业企业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循环经济;城镇水资源;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2-0104-04

水循环经济首先是一种先进的水资源经济发展模式,它是建立在社会水循环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遵循循环经济的思想,按照水资源节约、水环境友好的原则,在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始终贯穿“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重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并以完善的制度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为保障,提高水的利用效益和效率,最大限度地减轻和降低污染,来实现社会发展的最终可持续性。甘肃作为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省份之一,如何发展循环经济,科学合理的运用水资源解决好城镇水瓶颈问题是甘肃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

1.循环经济理论在水循环经济中的理论意义

“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指在人、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②。吴季松与10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世界17位思想者于2005年在世界“思想者节日论坛”中首次全面提出循环经济5R原则。循环经济的5R原则是在3R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得出的循环经济全面的行为准则。循环经济的5R原则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

再思考(rethink)――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水资源供需动态平衡理论,以大系统工程观,将水资源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水资源在自然状态和人为扰动及干涉下的循环规律。

减量化(reduce)――将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工程各种投入,延伸到提高人类生活水准的层面上来,合理地减少水资源需求(满足的是需求,而不是欲望)。

再使用(reuse)――将依赖水资源的传统产业资源需求,逐步转化为依赖可再生的或富有的替代资源。在使用上优先进行流域内调配,优先利用地表水、优先保证生态用水等。

再循环(recycle)――水资源循环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同时又是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为保证数量和质量上的完整性,中水回用是再使用和再循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再修复(repair)――可持续发展要有良好的生态系统为基础,作为社会财富的基础的自然生态系统,是第二财富,要不断地修复被人类活动破坏的水生态系统③。

2.城镇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2.1.1取水许可管理机制不到位。取水许可是用水管理的制度的关键环节,也是保证用水平衡的首要制度措施。当前,由于水资源利用缺乏科学合理的调控手段和管理机制,导致了取水与用水、地下水与地表水、地区与地区间用水的整体不平衡。无论供水企业还是用水企业,都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造成一方面地表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地下水又超采严重。造成这一结果最直接的原因是水资源没有实行统一管理,尤其是地下水未实行统一的取水许可管理。

2.1.2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价格是有效调控水资源管理的杠杆,但当前我们所运行的水价机制仅仅是以用水量来调控用水量,这种单一、单调、单独的水价形成机制导致了有钱企业或单位就可无节制地用水或浪费水,而普通居民或许用水就相对紧张。因此,水价问题是导致供水企业亏损的最直接原因。在合理的水价机制尚未形成、企业利益无法得到切实保障的情况下,供水企业就不可能进行彻底的市场化改革。目前我省实施的《甘肃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规定了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由以前的征收标准为每立方米0.03~0.06元提高为每立方米0.10~0.30元。政府有关部门必须要针对现行水价政策中的问题,及时完善改革政策,引导各地供水企业尽快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2.2城镇污水处理的效率较低

目前我省城镇污水处理的建设、运行、管理体制依然是沿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传统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污水处理的全部费用由政府承担,这就造成了政府负担过重的局面。以兰州市为例,年排放生活污水就达1.22亿吨,污水处理率仅为25%。根据《甘肃省城镇污水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初步方案》的规划目标:到2010年,兰州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天水、白银、酒泉、嘉峪关、武威、张掖、金昌等7市污水处理率达60%,其他城市及县城所在地的污水处理率达50%。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污水有价排放、有偿处理、有偿使用。同时,制定鼓励污水处理的经济政策,通过价格杠杆,使污水排放的价格略高于处理的价格。这样污水处理厂只要认真管理、积极经营就会有赢利,且略高于其他行业的赢利水平,这样就会使污水处理有发展潜力,在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中有竞争力。

2.3城镇供水存在安全隐患

2.3.1城镇供水系统以技术提高效率的局面尚未形成。一方面,供水管网漏损严重。管网状况不容乐观,供水管网局部材质差、老化严重,抗路面荷载和适应温度变化能力差,耐压不够,冬季爆管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浪费水现象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给本已严峻的供水形势造成了新的压力。由于我省城镇发展的程度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备,在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建设过程中非人为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不高。除此之外,节水规划不够系统,节水的高新技术、监测、管理、监督等环节很难发挥应有效用,水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不高。

2.3.2水源单一,以多渠道供水提高供水量的结构尚未建立。城镇大多采取一个水系、一个水库、一条河道的单一水源向城镇供水的方式。一旦水源的水质水量受到影响,将直接影响到城镇的供水安全。例如,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作为兰州市全市用水的唯一水源地,该公司一水厂至二水厂生产输水自流沟频频受到人为污染,并且自上游柴家峡水电站建成并投产发电后,水源口正取水也受到了威胁。目前,我省尚未开拓新的供水渠道,单一的供水形式对城镇的供水安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必须要在形成多渠道的供水结构上下工夫。

3.加快我省城镇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对策

3.1完善法律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效率

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污染已发展成为威胁人类生活和发展的世界性的重大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我省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应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资源,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善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使经济的发展保持在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之内。

3.1.1强化取水许可和排污许可制度,建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和用水、节水评估制度。各地应加强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和年审工作,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凡需要办理取水许可的建设项目都必须进行水资源论证。城镇新建和改扩建的工程项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有用水、节水的评估内容,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及排污许可制度,通过政府的有效控制,在用水的源头上解决无节制用水和不平衡用水的问题。

3.1.2建立健全民众的监督机制,让制度成为资源节约的有力保证。特别在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地市,还必须加强水利法制建设和水行政执法工作,依法治水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治水管水向全面依法管理转变,充分发挥水行政监察执法队伍的作用,依法查处典型违章水事案件。通过进一步规范水资源取水许可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许可管理,依法维护用水秩序,同时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扩大法制教育的影响范围,加强执法巡查,尽可能减少违章水事案件发生。对违法的责任者和当事人应当追查其责任,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利用法律手段强化人们的节水观念。

3.1.3建立科学的水价机制。首先,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运行机制,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配置、全面节约、高效利用、有效保护、综合治理,全面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形成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科学的水价计价方式,建立供水、污水处理、回用水和地下水四者之间合理的比例关系;引入竞争机制,推动供水、污水处理企业改革。将水价形成机制改革和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坚持两项改革相互促进的方针,实行政企分开,努力发挥市场机制对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最后,城市供水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完整系统,在经营管理形式上只能实行独家经营。这种自然垄断性特点,使供水价格不能像普通商品一样实行价格自由浮动,在水价和供水服务管理方面必须要坚持政府宏观控制。同时,还要明确水价的调整周期,对水价实行动态管理。

3.2加强污水资源化,促进水资源良性循环

污水资源化强调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资源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节水措施,也标志着向节水型城市迈进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不仅如此,它还将环境自净能力和人工处理结合起来发展效率高、能耗少、费用低的污染处理防治技术,大大减少了厂污水的排放量,减少了水体污染,促进了水环境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当前,世界上不少国家把城市污水开辟为城市第二水资源,其水循环利用率比较高,而其费用也远远低于开辟新鲜水源和远距离引水,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3.2.1健全管理机制,完善规章制度。管理体制的完善和政策、法规的支持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度保障。建立科学完备的水资源与环保管理体制,建立和健全有关法规、政策体系及检查、监督机制,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证。应该建立取水、排污许可制度,用水、环保审计制度,浪费、污染惩罚制度。逐步实现计划用水,适度开采,限额供应,节奖超罚,改善环境,控制污染。建议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中加入污水回收率指标。

3.2.2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污水的可持续利用。不仅要发展和使用能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绿色技术(能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原材料和能源使用的技术、工艺或产品的总称)和清洁工艺(低污染工艺),而且也要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可以利用发展循环用水和废水回收再用等技术。城镇应该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造传统的工业企业和建立高新技术产业,以达到节能、节水的目的。

3.3加强城镇供水综合规划与管理,提高城镇供水安全城镇供水安全是指城市供水系统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保证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城镇工业用水、城镇生态用水和消防用水,同时必须满足用户对水量、水质和水压的要求,做到具备充足的水源、足够的取水、净水设施能力和合理的输配水管理,并力求在运行过程中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④。

城镇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实质是根据城镇水资源的状况和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的需求情况,对城镇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合理安排。它的关键是处理好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之间的供需关系,处理好人与资源、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利益关系,合理布局生产力。

3.3.1修订政策法规,建立相关制度,为适应城镇供水水质督察工作的需要,尽快修改完善《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适时修订《城镇供水条例》或制定《城镇供水水质督察条例》,确立水质督察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明确各级督察机构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使得水质督察工作有法可依。

3.3.2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节水标准和用水标准,确定各行业的用水定额、用水效率等指标,采取定额管理;对城市供水管网进行有效的运行维护,减少供水过程的跑、冒、滴、漏,加大建设过程的质量控制。根据总表计量等于分表计量之和,及时掌握总管泄漏情况;根据进表计量等于出表计量加损耗,及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问题。一旦发现计量异常,能及时查明原因并处理,使浪费水现象处理在萌芽状态,提高供水效率。

3.3.3加强城市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重点加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统一管理。要科学确定供水水源次序。城市用水要做到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先当地水、后过境水。逐步改变过去一个水系、一个水库、一条河道的单一水源向城市供水的方式,采取"多库串联,水系联网,地表水与地下水联调,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方式。

3.4建设节水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节水型社会的核心问题是通过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区域或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节流,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节水的第一概念,节水仅局限于传统的节约用水,只强调“节省”、“减少用水”;降低工业企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用水器具的用水量;提倡全社会节约用水,减少浪费。第二方面是节水的第二概念,节水除节约用水外,还包括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水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这里强调不仅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而且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即在获得同样的工业产值或经济效益的条件下,通过科学合理用水,使水的用量减少,降低水资源消耗量;在消耗或利用同样水量的前提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水资源由低效益用途向节水、高效领域进行配置,提高经济产出和经济价值,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第三方面是节水的第三概念,节水除前述两方面外,还包括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淡水供给量,降低资源供给压力,而且可以减少污水排放,改善水环境,降低供水投资。我省的张掖市作为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的城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水利部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张掖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普遍意义在于,节水型社会一定是“节水”和“增长”双赢的发展,是在用水量下降的同时,实现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发展。张掖的成功经验可以在城镇进行推广。

4.结语

为保持甘肃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供水安全已经势在必行。解决我省城镇水资源问题应从水循环经济的视阈下出发,在完善法律制度的同时应依靠科技的进步来提高用水质量与效益,加强污水资源化、加强城镇供水综合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工作。从我省城镇的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来看,通过建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和用水、节水评估制度,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污水的可持续利用、加强城市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的、现实的选择。

基金项目:文章为兰州理工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注释:

①马忠玉,蒋洪强.水循环经济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J].生态环境,2006,(02):416.

②吴季松.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1~28.

③姚伟龙,姚富铃.循环经济理论在北京市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26~27.

④秦秋莉,陈景艳.我国城市供水安全状况分析及保障对策研究[J].水利研究,2001,(03):27.

参考文献:

[1]朱玉萍.甘肃水资源开发治理现状及对策[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2,(04).

[2]黄文胜.甘肃省水资源的特征与节水型社会的建设[J].地下水,2006,(06).

[3]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3.

[4]陈筱云.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05).

[5]孔彦.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与展望[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0).

[6]马迎春,董秀全,曲媛媛.完善水价机制加快供水企业市场化改革步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11).

[7]施春红,葛华军.城市供水安全分析及对策研究[J].2007,(06).

[作者简介]高云(1963―),男,甘肃民勤人,高教管理研究员,兰州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政府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