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科护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1
循证护理,又被称为实证护理,主要是将来自医学专家的研究、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资源的整合后作为最好的证据,进而制定病人的护理保健计划。循证护理更加注重慎重、准确和明智的分析所了解的研究依据,然后根据分析的情况进行护理计划,同时还考虑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从而制定出最为完善的护理方案。
2.1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技术中的应用: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技术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在对儿科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儿童的血管一般都比较细,再加上儿童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而不配合护士人员的操作,使得治疗的过程变得更加困难。进行循证护理后,通过了解儿童的心理和采取直刺法进针等有效的手段,同时加大进针的角度,减少进针给儿童带来的疼痛。还要保证一次性进针的成功率,护士人员应该掌握无痛进针的技术,了解进针所学的时间等,这些都是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技术中有效体现。
2.2循证护理在儿科各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循证护理在儿科各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由于家长缺乏必要的医疗知识,表现出焦虑等不好的表情,进而影响到儿童的心理,从而影响了整个治疗的过程。使用循证护理治疗法,首先在对儿童治疗前就尽量减轻家长的焦虑心情。例如,对于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疗,要及时地了解情况,并且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还能有助于儿童早日康复。而在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循证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法,以及将康复方案制定的明确到各个阶段,最后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2.3循证护理在儿科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循证护理在儿科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现代的医学证明支气管哮喘完全是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当然预防和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而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对这类儿科疾病进行预防和健康教育很有效果,对于支气管哮喘疾病,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查找一次有关哮喘的教育管理的循证证据,并及时调整教育的有关内容。最先进的技术是使用计算机对并且进行跟踪和管理,进而保证病人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矫正,这种方法取得了很理想的效果。健康教育也是儿科疾病护理中一项重要的措施。现在,使用系统的方法将同类疾病的共性进行以总结,进而进行一定的教育活动,从而有助于制度标准的健康教育计划。同时,还应该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对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删减或者增加,还要注意对计划进行不断的反馈和调整。最后,根据家长对医学的认知能力,循证护理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因此,通过循证健康教育,保证患者能够接受最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从而缩短治疗的疗程,就能进一步减少患者的痛苦。
三、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综合循证护理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可以看出,现在,我国儿科的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掌握还不够完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实际进行循证护理的过程中,严重缺少对病人的观察,因而对其可靠性值得怀疑。造成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我国的在职护理人员受的教育大多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专业素质还不够高。进一步导致他们理解和利用国内外优秀专业文献的能力不足,进而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等也非常困难。第二,循证护理的资源还比较贫乏。主要表现在循证护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不够,进而造成科研型论文的数量较少,并且论文的质量也不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循证护理在我国的有效应用。
四、总结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2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和分析均为我院儿科在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266例患儿。其中,男孩122例,女孩144例;患者年龄在0.4~8岁,平均年龄(4.1±1.1)岁;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33例,对比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①护理人员过硬的业务能力:由于每个家庭的重心就是孩子,孩子的各种反应尤其是疼痛反应都极易导致大人的过度紧张,乃至出现惊恐、焦虑等不安情绪。护理人员应时刻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与医生保持密切的沟通,并与患儿家属共同解决问题。②安全护理的预防意识:作为儿科的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预见意识,做好每项预防工作。核实每项医嘱,将其准确性做到万无一失;将指示牌置于分发的每样药物前,以保证每样药物的准确性;集中强调容易出错的环节,做好分类管理。③心理护理:由于现在的家庭模式多是独生子女,患儿家属极为重视对于患儿的护理效果。由于患儿年龄的不同,应给予不同的交流方式,多与患儿交流、沟通,每位护理人员应以缓和的语气、和蔼的态度对待每位患儿,做到良好的医患沟通。④环境管理: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较为喜欢充满童趣与活泼的气氛。因此,应以患儿的心理与行为喜好为前提,将病区环境营造成独特、活泼、充满童趣的氛围。对照组:常规的护理措施。
1.3评价方法定期对患儿及其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表,统计调查表结果;观察并记录护理人员在患儿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次数,即业务不熟练、认识不到位和环境管理问题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发现,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9%(129/133),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77.4%,103/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治疗结束后,明显降低试验组护理人员出现的业务不熟练、认识不到位和环境管理问题等,其问题发生率为8.27%(11/133),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医院的众多科室中最为特殊的就是儿科,同时儿科护理工作的难度系数也较大。儿科患者年龄较小,其认知能力较差,多需陪护,其护理操作比较繁琐、零碎,且临时出现的处置问题较多,增加了护理的困难程度与特殊性。如头皮或是上肢静脉注射时,若是护理人员不能做到一步到位,或是在顺利进针后,出现固定问题,都会致使家长对护理人员出现不满情绪,认为其工作能力不够或是态度不认真,严重者还会出现医疗纠纷。因此,儿科护理人员过硬的业务能力是对其基本要求。同时应用先进科学的护理方案可有效避免儿科护患纠纷。本研究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试验组仅出现11例的护理问题,其中包括2例业务不熟练、3例认识不到位和6例环境管理不到位,而未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对照组的133例中发生34例护理问题;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试验组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6.9%(129/133),明显优于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77.4%,103/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是试验组的优质护理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一是因为优质护理是从患儿的各个方面如心理、环境等方面提供其需要,给予患者最佳的护理方式;二是其中的心理护理可使患儿与护理人员形成较好的沟通关系,降低惧怕心理。三是环境管理给患儿营造了一种游乐的气氛,使患儿虽身在病房但犹如身在游乐园的感觉,从内心深处更加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四是最重要的,即强化护理人员业务熟练程度,其业务能力的增强,可大幅度减少医疗纠纷问题,显著提高护理质量。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3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480例患儿。男280例,女200例;月龄(75.9±12.3)个月;疾病分类:呼吸系统疾病202例(42.1%,包括肺炎、支气管炎、哮喘),消化系统疾病121例(25.2%,包括腹泻,腹痛,肠易激综合征等),耳鼻喉疾病84例(17.5%,包括中耳炎,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皮肤疾病73例(15.2%,包括荨麻疹,疱疹,皮炎等)。入选标准:非手术患儿,具有活动能力;无精神疾患;发育正常,无先天性畸形或疾病;亲属陪同住院。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大体相似。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患儿常规护理,如指标监测、症状观察、用药督导、饮食护理、卫生护理、安全管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
1.2.2观察组
1.2.2.1护理标识
在对照组护理内容的基础上加用护理标识,采用腕带卡片,选用专门的防水软质塑料制成,表面光滑,对皮肤摩擦小,采用防脱落式设计,扣上后患儿不能轻易自己打开。腕带卡片上记录有患儿基本信息,包括住院号、病房号、床号、姓名、年龄、疾病类型、陪同者联系方式(主要为患儿父母)。由护士和患儿家属确认无误后,在家属的帮助下给患儿佩戴。
1.2.2.2建立患儿档案
为每位患儿建档,具体包括:①基本信息:除腕带上的信息外,还包括患儿性格、体质状态、病史(护士通过直接观察,与患儿交流,与患儿家属沟通等方式获得)。护理信息包括基本护理项目和重点护理项目;②基本护理:根据患儿病情,在何时实施何项护理,每落实一项,则记录一项;③重点护理:包括卫生护理、病菌感染和过敏患儿的护理,如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荨麻疹等,这些患儿要避免交叉和继发感染,重点做好患儿个人卫生和病房环境卫生;④用药管理:用药种类较多或用药频繁的患儿,注意药物配伍禁忌、特殊药物的使用方法和药物不良反应;⑤其他护理:对性格活跃的患儿以及睡眠不安稳的患儿,输液治疗期间需特别注意防止输液管道受压或脱落、坠床、跌倒等意外。
1.2.2.3准确施护
①将基本护理信息制成表格,同时发放给患儿家属,以便在要对患儿实施护理时,家长能将患儿召唤至施护地点(主要为病房),护士能及时施护,减少护士寻找患儿的时间;②护士根据患儿档案和腕带,核对患儿姓名和病床号,以迅速确定施护对象;③根据档案上患儿的病情信息、当前状态、服用药物和相关检查,准确完成对症施护,提高护理效率;④护士向患儿家属介绍医院环境及其住院期间注意事项,如开水房、药房、食堂、相关的检查科室等,告知患儿在其年龄段可能具有的潜在住院风险,如跌倒、坠床、误食、误吸、乱跑等,让家属加强对患儿的防范。
1.3效果评价
统计两组护理意外发生率,每例患儿每天平均护理时间,家属满意度等。家属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量表,4分为满意,3分为比较满意,2分为部分满意,1分为不满意,0分为非常不满意。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意外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意外拔管1例(0.4%),及时发现后得到妥善处理;对照组发生护理意外8例(3.3%),其中3例意外拔管,2例采血错误,3例遗漏服药,均在当日核查中发现,并及时得到纠正。两组护理意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
2.2每例患儿每日护理时间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每例患儿每日平均护理时间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显示了更好的护理效果。
3讨论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4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普通病区分为2个护理单元,共设63张床位,收治患儿年龄为生后1个月至14周岁,病种均为儿内科病种。共有护士长2名,护士24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6名,护士18名;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19人;护士平均年龄32岁。床护比为1∶0.3~0.4,床位利用率年平均为98.3%以上。
1.2方法
1.2.1实行新颖有效的管理框架模式
实行护士长—责任护士—轮班护士—辅助护士四层立体管理框架模式。儿科1护理单元设33张床位,划分成3个责护组,每个责护组分管11张床位;儿科2护理单元设30张床,每个责护组分管10张床位。每3个责护组设1名护士长,主管护师或副主任护师职称。每组责任护士1名,护师职称;轮班护士2名和辅助护士1名,均为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
1.2.2改变护士责任意识与护理理念
培训责任护士,转变护理理念。要求责任护士一定要改变以治疗、处置为主的传统护理模式,把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从患儿入院起,认真做好入院宣教工作,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语言通俗易懂,文明礼貌,绝不能出现冷、硬、推现象。强调细节护理与个案护理,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对于性格偏激或多疑的家属护士要有耐性,多解释、多关心,学会换位思考,把患儿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爱护,消除家长的不信任心理,尽最大努力得到患儿家属的满意。
1.2.3熟练护理技能与知识
加强全体护士专科及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熟练掌握三基知识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也是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的根本。护士长提前安排每周护士要掌握的护理知识,同时安排责任护士利用空闲时间组织护士学习。每日晨会后护士长抽查护士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未掌握者及时整改直到掌握为止。儿科护理操作中小儿静脉穿刺最难也是最容易引起护患纠纷的操作,要求年轻护士要多向高年资护士学习穿刺技巧,穿刺时面对患儿恐惧、哭闹、家长焦虑等状况,护士要对家长进行心理安抚,对患儿操作动作轻柔,细心地呵护,以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避免纠纷发生。
1.2.4增强督查力度
不断督促检查,护士长每日巡视病房,询问患者病情以及对护理工作的建议与意见,指导护理要点,发现不足及时整改。科室每周1次护理查房及讲座,每月进行1次三基知识和技术操作考试。护理部每月进行1次质控考核及满意度调查,每季进行1次三基知识和技术操作考核。通过层层把关来提高护理质量。
1.2.5创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
改善病区环境,病房内挂粉色卡通窗帘,走廊墙壁悬挂儿童喜爱的各种动物壁画及为家长准备的育儿知识宣传栏。设立3个特色病房,备有电视机、饮水机,每个护理单元备有微波炉为患儿热奶热饭。为患儿的安全着想每个床都增设活动床挡,以防患儿坠床。同时在每个床头都悬挂有温馨提示。
2结果
儿科开展优质护理后,护士的三基知识考核合格率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调查达到95%以上,护理连续2年达到零投诉的满意效果。
3体会
3.1责任制护理推进了优质护理的开展
责任护士对每名自己所管辖患儿的全程护理,使患儿家属感到面对一个陌生环境,陌生人群有了依靠,有困难找责任护士,有疑问找责任护士;同时责任护士也利用为患儿治疗、处置、生活护理时与患儿及家属多沟通,讲解一些与患儿疾病有关的知识,不仅融洽了护患关系,更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
3.2重视细节,保障安全优质服务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责任护士不仅贴近了每个患儿家庭,更能从细微之处观察患儿的病情,及早发现潜在的并发症,给医生诊治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同时指导家属给患儿正确用药(口服药),教会家属如何避免呛奶,婴幼儿喂药技巧,确保患儿的安全、健康。
3.3优质护理服务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必然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5
对于基层医院,由于病床有限,一个病房往往收治5-6名的患者,而陪同患者的家属一般在2名以上,这会导致病房内空气不新鲜,尤其作为基层医院,卫生条件较差,势必会增加儿童感染的风险。作为医护人员,也会和家长进行沟通,希望家长能按照医院的病人管理办法,但是家长往往都不理解,经常会发生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由于陪床人数的事情的纠纷。这些都增加了儿科病房管理的难度[3]。
二、儿科护理人员不足
对于医疗护理这一职业而言,在很多人眼里看来,是伺候人的职业,大部分人不想从事这个行业。加之儿童护理工作繁琐、难度大,所以儿科护理人员的数量不足、资源相对匮乏。基层护理人员工资待遇较低,也是造成基层儿科护理人员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大部分是合同制,属于事业编制外的人员,相关的福利也不能享受。所以大部门在基层医院工作的护理人员都是临时性的,只是在基层医院实习几年,然后一旦有更加合适的工作机会,就会离职。我接触的一个儿科护士,业务能力和人员素质水平很高,自己也很喜欢这份工作,但由于工资待遇太低,遭到家人的极力反对,离开她喜欢的岗位,她曾经和我说过,如果她哪怕属于编制内的人员,她也不会离开的。
针对基层医院儿童护理的困难,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决。
三、提高基层医院医护人员业务能力
平时加强对基层医院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作为医护人员的领导,应在科室里进行医护技能方面的培训,为员工创造更多良好的培训机会,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定期组织医护人员技能评比练赛活动,以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对于医护人员,要抓紧每一次学习机会,努力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才能在复杂的医疗护理工作中,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四、加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加强业务能力培养的同时,作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领导,要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该岗位的重要性,尤其在处理复杂的医疗护理问题时,作为领导要信任自己的下属,给予更大的支持,尽量少去批评自己的下属。对于医护工作人员而言,在工作中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面对各种复杂的挑战,不要紧张,每一次挑战是自己成长锻炼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不断的突破自己。
五、医院领导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作为基层医院领导而言,应该注重对护理人员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给儿科护理人员更多的关爱和尊重。医院的领导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对于优秀的护理人员提高其薪酬或给予相应奖励。对于繁琐的医护工作,医院应定期举办相应的文体、娱乐活动,使医护人员身心得到放松,让医护人员感受到温暖,积极营造和谐温馨家庭般的工作环境。
六、政府和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基层医院的投入
针对目前基层医院条件差,配套设施不足的现状,政府和卫生部门应该加大改善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条件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等。本人在基层医院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多年,护理人员离职的主要原因,不是自己的工资水平低,而是没有拥有一个正式的事业编制。对于不能解决编制问题的医护人员,政府和卫生部门应该增加该部分人员的薪酬和补贴,以防止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流失。
七、结论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6
在传统的儿科护理实践中,对幼儿疾病作出诊断以及对幼儿身体作出护理是主要的服务流程。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大众需求的多元化,儿科护理服务流程不仅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同时也逐渐得到发展与完善。在儿科护理服务流程的发展中,虽然一些医院受到经济等各类因素限制而不能做到完全到位,但是这并不影响儿科护理实践体现人文关怀并构建人性化的服务流程。一是在儿科护理区,有必要对整体布局作出合理规划。如医院应当考虑到家长在孩子生病后的焦虑心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儿科护理服务流程效率。在此要求下,医院可以在儿科护理区设置专门用于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以及调度整个区域中儿科护理工作的服务台,从而确保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幼儿护理的情况以及确保儿科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医院中的儿科护理部门需要与儿科医疗就诊部门之间密切协作、相互协调,并在确保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三是儿科护理部门有必要设置导医人员,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服务流程是否具有便捷性,不仅关系着患者所享受的护理质量,同时也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情绪产生着一定影响,所以,在儿科护理服务流程的改进中,有必要在对医院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的基础上将减轻病人及家属焦虑、提高服务效率作为重要的出发点,这些内容是儿科护理服务流程中对人文关怀的体现与应用,同时也能够让患者及其家属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体验到关爱与尊重。
二、人文关怀在塑造护理环境方面的应用
患者所看到的儿科护理环境是患者对儿科护理工作所产生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不仅影响着患者在接受护理中的心理与行为,同时也影响护理工作人员的情绪以及工作态度。作为幼儿,他们希望能够在自己所喜欢的环境中接受护理,而作为幼儿家长,更是希望护理环境能够体现出安静、温馨的特点。从对幼儿需求的满足方面来看,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环境的设计与塑造需要建立在对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作出了解与尊重的基础之上。在病区环境的设计中,不仅要确保病室的采光、通风、温度以及湿度能够满足幼儿的舒适性要求,同时有必要在细节方面作出改善,如使用防滑地板、卡通笔画、动画造型,改变墙壁颜色、被褥颜色,增加电视并播放动画片等。这些手段能够有效缓解与消除幼儿在接受护理中所具有的恐惧心理。作为护理人员,也应当主动将自身当作护理环境中的重要要素,并通过使用文雅的举止、轻柔的动作来开展护理工作,同时护理人员要重视与幼儿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消除幼儿对护理工作者所具有的陌生感,并体现出儿科护理工作所具有的人情味。护理环境的塑造也应当考虑家长尤其是陪床家长的需求。在此方面,有必要在病房外以及病房内部的闲置空间设置座位,并在座位旁边放上报纸、杂志、故事书等,这样能够有效消除看望病人的家属以及陪床家属的交流情绪,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可以消磨时间的项目。同时,针对一些行动不便的幼儿,有必要设置无障碍通道,从而可以让家长以及护理人员能够方便地带领幼儿外出放松紧张情绪。另外,在儿科护理区,有必要设置明确的指示标识并保证有清洁的卫生,开水、针线包等物品不应当离病房具有太远距离。在对儿科护理环境的优化与改善中,医院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坚持围绕幼儿的身体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家长需求来对护理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塑造,从而在提升护理行业形象的同时推动社会大众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高。
三、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良好的控制、组织与激励来对医院中的信息、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作出调节,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儿科护理管理中对人文关怀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医院精神和医院文化的塑造以及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方面。这里所提到的医院精神是指包括儿科护理人员在内的医院工作者在医疗和护理实践中所具备的群体意识,其中爱岗敬业、救死扶伤等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医院精神是推动儿科护理服务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医院文化是指医院软文化,即医院在儿科护理的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文化理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等。每个医院都会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具有特色的医院文化,这种文化会对儿科护理工作者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指导。在儿科护理实践的管理工作中,有必要针对儿科护理工作者采取奖惩机制,从而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并对其积极性进行调动。同时需要重视职业道德知识培训以及专业培训,确保儿科护理工作者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并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