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1
关键词:教学设计 基本要求 因素
1.数学学科教学设计现状综述
教学设计的英文表达为“instructional design”,为什么用instruction而不用teaching,原因是我们希望描述对人们的学习有直接影响的所有事件,而不是只描述由教师个人发起的那些事件(Robert M.Gagne,1999)。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不只是教师如何教,关键是学生如何学。在现实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把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备课,只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习惯进行教学准备的活动,甚至有的时候备课只是为了应付学校和上级部门的检查。即便有为数不多的教师在用心搞数学教学设计,但他们的教学设计多以教学层次为基本层次,而很少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层次的设计,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出现了种种问题。
2.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2.1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不是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而是习惯于把教学过程归结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上课做不完,课外继续练”,在大量反复操作的基础上达到掌握的目的。教学评价时,主要看结果,即分数的高低。新“课标”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对此,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轻过程、重结论,单纯依靠重复操练的“经验性”教法,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减轻学生大量的重复操练产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2.2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之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真正把学生当作数学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心理规律,创设情境,注重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参与动机,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参与兴趣,从而使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2.3重视释疑解难过程的调控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质疑、释疑、辩错。设疑,即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学生如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明他们已在积极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积极思维的表现。通过设疑,能培养学生追根究底、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质疑,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释疑,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疑难的问题。辨错,即学生对教师的有意“示错”进行分析、判断,提高防错能力。
3.进行教学评价,确定评价方式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改进教师的教学;同时,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教学设计中,评价不应视作一个独立的事件或过程,评价应伴随教学活动的始终,在教学设计中应多使用形成性评价。课堂教学中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表现。这是评价过程最基本的两个方面。当学生缺乏自信时,教师要激励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与充分肯定。由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和思维角度的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思维结果
例如:数学教材八(下)“10. 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节中,有一讨论问题“在ABC中,AB=4cm,AC=2cm,(1)在AB上取一点D,当AD=cm时,ACD∽ABC;(2)在AC延长线上取一点E,当CE=cm时,AEB∽ABC,此时,BE与D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这个问题对初学相似三角形识别方法的八年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学设计中可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案、学生先根据题意,D画分析、探究,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获得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结束语
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就要对教学设计出现的问题有清楚的认识,要针对不同教师出现的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唯有如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才能更加完善,我们的课堂才能有更多的生成,更多的精彩。
参考文献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2
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设计的一般要求,又要按照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理,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因此,合作学习教学设计从分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科特点以及学生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入手,查明学生现状与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能力水平之间的差异,然后制定教学目标(包括学术性目标和合作技能目标)和教学结构与策略。
二、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参与任务
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就是使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能动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同时,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向后,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不但包括认知目标,也包括合作技能目标),使学生形成一种目标意识。
第二阶段:引导学习
学生具备了这种心理倾向,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事先精心设计的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分步骤地进行学习,突出本课的新知识点。这时,教师就进入了“引导学习”的环节。此环节分为两个阶段对容易理解的内容采用集体教学或自主学习的形式。(如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史、化学介绍性知识如合成材料、金属的冶炼、环境保护等);对学习内容有一定难度的(如化学平衡、有机化学、晶体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等)采用教师精讲、师生互动等形式,共同明确难点和关键之处,为新课难点内容的下半节合作教学打好基础。
第三阶段:情境创设
学生对新的知识基本掌握以后,可以在教师创设的任务情景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形成“活学活用”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具备新知识点迁移要求的活动情景,即练习任务,供学生练习。尽量让学生能取长补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使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在创设情境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要使学生明确合作活动的目的、方向和要求,在过程中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合作技能的教授与指导。教师必须对情境设计,让学生才能与到情境设计活动之中,为情境提供技术、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
第四阶段: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教学中,活动以合作为主,强调团体意识,团体之间进行竞争,充满竞争的课堂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要用积极性的语言评价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激发她们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
第五阶段:评价总结
通过以上四阶段的合作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各组合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况,通过观察,通过设计练习进行学习情况检测,对各小组掌握知识的技能、合作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的认知、合作学习中的情感态度进行综合合理的评价。这对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认知感和合作技能都很必要,同时由于上述四阶段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阶段,可以进入新一轮循环,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适时整改,以不断组合,使教学基本要素围绕各阶段小组合作教学活动不断变化而变化,但须肯定的是,基本要素要始终如一。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3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习兴趣;学生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具有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的作用有三种:一是对未来的活动的准备作用,学生时代的兴趣常对其未来的事业有重大价值。二是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时,他便精神愉快,精力集中,不易疲倦,效果显着。三是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要求同学通过学习生物课程后要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这对同学的全面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而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兴趣尤为重要。
一、生物课堂教学设计及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基础来计划和安排教学全过程的诛环节及各要素,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的科学。好的教学设计能灵活应用好各种教学手段,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和参与到教学中,大大的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实际过程中要考虑到几个基本要素: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这些基本要素都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到的,教师只有综合了这些基本要素,才能上好一堂课。
二、运用教学技能组织好课堂教学
教师认真备课,为上好这节课打下了基础。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得看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技能来组织好课堂教学。参加工作了一年,就教学技能这块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下面就简单的介绍几种教学技能,旨在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好的学习氛围。
导课是在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利用导入方法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个开路,希望通过新课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进入新知识学习的状态,同时,好的导入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欲望的形成。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方便学生理解,让学生感觉到新内容的有趣性和价值性。接下来就是设计好导入内容,使每节课一开始,就紧紧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他们全神贯注的学习新课。另外,导入还可以做到使前后内容相互连贯,温固而知新,复习前面的内容,又为以后的内容做个铺垫。再教学中,通常使用复习导入、实验导入、设置疑问等方法。比如,在讲解必修课“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个章节中,通过上一节内容“新陈代谢和酶”的复习后,导入新内容,首先教师给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要从它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出发,其中,条件是光和酶,原料有CO2和水,对植物体来说,CO2可以从大气中获得,那么水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又是下一章节所要讲的内容。
所以,导入在教学中是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这不仅能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而且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为课堂营造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情趣。
三、合理运用好其它技能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同样得运用好其它教学技能,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完成教学任务。比如,提问技能,分组讨论等方法。
提问技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来完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集中学生注意力,师生双方相互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能通过对学生的提问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师提问,可以检查到学生学习和教学情况,并能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问技能的方式很多,特别是自然学科,它跟日常生活比较贴切,比如,我们讲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这一节内容后,知道了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吸水的方式是渗透作用,并在黑板上形象做图,让学生理解植物细胞怎么吸水,怎么失水,吸水、失水对植物细胞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后,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卖菜的小贩要不间断的往菜上浇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来进行解释。”理论与实践想结合,学生很容易就理解这个知识点。
分组讨论学习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分组讨论学习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能让学生相互沟通,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学生的团体意识增强,提高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秩序,设置好讨论的主题,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相应的归纳总结。
四、实施开展多项实验教学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4
关键词:微型学习;学习活动设计;肯普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0-0034-03
一、引言
随着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个标志,微型学习成为人们在各个学习领域比较“时髦”的一种非正式学习的新型模式(尤其在成人学习及培训领域)。众多研究者尝试用微型学习辅助日常学习,或者进行混合式学习,由此也设计出了自己认为合理的微型学习活动,但是笔者认为这些微型学习活动有很多不可取之处。肯普模式作为第一代教学设计模式,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也有自己优于其它模式的特点,这些优点可以为微型学习模式提供一些启示。
二、 基本概念
1.肯普模式
肯普模式是由肯普提出的,是第一代教学系统设计。他认为,一个教学系统应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学生、方法、目标和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是组成教学系统设计的出发点和大致框架,并由此扩展,提出了一个教学系统设计的椭圆型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由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处于最中间的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考虑的,而中间的十个环节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经历的部分,最外面的环节则是贯穿始终的。它可以用以下三句话概括:强调四个基本要素(学生、方法、目标和评价);适当安排十个教学环节;着重解决三个主要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教怎样)。
2.微型学习
微型学习是指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习相对短小的知识内容的学习活动,根据这个定义,微型学习是很早以前就存在的,比如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小知识块。而在新媒介时期下,奥地利学习研究专家林德纳(Lindner)将微型学习表述为一种指向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 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1]。
它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学习内容短小、学习活动时间短、学习者有自主选择权、学习平台(使用的媒介)多样化等。
(1)学习内容小而精。微型学习的学习单元主题小而明确;内容单元是模块式的,每个模块呈现特定的信息;学习内容的呈现简单多样化,可以是文字、图片、音频或者视频等等。
(2)学习活动时间短。由于微型学习最开始是成人或者培训机构为了快速达到学习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学习,学习活动时间不能持续太久。一般学习者都是用零碎的时间来学习的。
(3)学习者有自主选择权。微型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所以内容的选择和媒体的使用都是由学习者来决定的。
(4)媒体使用随意性。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学习者不仅可以使用PC机,多媒体来进行学习,也可以用便携式的移动通讯工具(比如智能手机,ipad,iphone等手持设备)来进行学习。
(5)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者可以选择自己通过微型媒体来学习,也可以选择面对面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通过多媒体来进行学习。
三、现有微型学习活动设计的分析
笔者在中国知网中分别输入 “微型学习”和“微学习”,找到了2008年到2014年之间相关论文99篇,其中有关学习活动设计的文章共10篇,这些微型学习活动设计涉及到的基本都是英语类知识的学习。本文选择了其中的一个微型学习活动进行分析(因为此微型学习活动选自核心期刊并且将英语的知识点归纳的非常详细,活动也进行了实施,所以比较具有代表性)。
在这个微型学习活动的设计中,设计者将学习内容的分类和要训练的技能划分的很明确,学习活动也设计的非常详细,并且强调由于学习设备、学习者需要的差异,每个学习活动环节的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节,这也体现了学习活动设计的灵活性。而且“移动查询”、“移动听说”这样的环节是依托移动终端的,体现了微型学习的随时随意性。
但是设计中还是存在以下一些不合理之处:
1.对于语言类知识的学习,听、说都是需要一个语言环境作为支撑的,即建构主义所强调的情境式学习,旨在让学习者融入现实环境,而设计者却只在说的环节设计了学习者之间进行合作学习,虽然指出了合作,但合作并不代表有互动、有交流。
2.读和看都需要进行美文赏析,而读和看一般是结合在一起对英语学习才更有效,毕竟眼过千遍不如口动一次,而且在美文欣赏的过程中,一些简单的单词也会被学习者记住。
3.在这个微型学习活动的设计中,并没有很明了地体现出评价的环节。评价也是互动的一种,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它是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检验。针对学习者的表现则每个阶段给予合适的评价,可以使学习者了解到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没有掌握,也可以作为一种外部动机鼓励学习者更加努力的学习,所以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主体的重要性,微型学习也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但是在一些环节中并没有体现出这些。比如 “输入型内容”的“热点话题”环节,它体现出的是教师为学习者选择好内容让学习者进行学习,并不是学习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内容的。
5.学习活动设计中的一些环节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合并,但是设计者只是指出时间长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并没有提到某些环节也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经历与否的,所以学习活动的安排也不是很灵活。
通过分析以上的微型学习活动,可以发现在微型学习活动设计时,设计者容易将微型学习视为传统的学习活动在时间上进行压缩,学习目标、任务和内容都缩小。忽略了微型学习的真正含义,即:让学习者利用零碎的片段化时间随时随地、轻松愉悦进行学习的学习方式,它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学习者对更好、更有效的非正式学习体验的需要。所以,微型学习活动的设计者要时刻考虑到学习活动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习者的自和选择权。
此外,由于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微型学习都是基于社交平台和移动便携终端的,这就要求设计者充分重视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不管是赞、分享还是转发,它们都是对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肯定,这会促使学习者更好的去学习,更深入的去交互,从而更彻底地掌握学习内容。但是有些学习活动的设计并没有很好的将互动环节表现出来。互动是学习者之间进行问题解答、知识分享和传达,证明学习者有没有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不管是学习之前还是学习之后,互动都应该贯穿其中。
四、肯普模式对微型学习活动设计的启示
作为第一代教学设计模式,肯普模式不合理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典型的以“教”为中心的、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模式,因为整个教学过程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只是一个“刺激-反应”的联结,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它也有优于其它模式的地方,这些对微型学习活动结构设计和内容设计都有所启示:
1.在结构上
(1)肯普模式将贯穿始终的环节(修改和评价)在环形圈内标出,是为了表明评价和修改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所有的活动设计都要采用环形,而是设计者应该让学习者在进行微型学习的过程中能随时随意地进入到必要的环节,比如互动。随着社交工具和移动便携工具的快速发展,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体现了人们对分享的需要。所以应该让互动环节融入到每个学习活动环节中去。
(2)肯普模式将学生的需要和约束条件放在了最中间,是为了指明这些因素应该随时被考虑到。所以设计者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将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没有学生的需要,也就没有进行微型学习的必要了。而且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要进行微型学习所需要依附的终端,比如小型多媒体、PC机、智能手机、ipad、iphone等等。
(3)肯普模式强调教学设计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因素之间相对独立性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某个因素,避免按部就班地使用模式禁锢教学过程,造成形式化,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安排这十个教学环节,所以在设计微型学习活动时,也应该如此,因为微型学习是一种强调学习者按照自己的需要随时进行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因素之间具有相互联系性,即一个因素所采取的决策不会过多的影响其他因素,这有点像模块化的思想:高内聚,低耦合。
2.在内容上
(1)肯普模式强调了四个基本要素:学生、方法、目标和评价,在设计微型学习活动时也应该以这四个基本要素为根本。
(2)肯普模式强调了评价的重要性,使评价贯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可知评价的重要性。所以设计者在设计微型学习活动时,也要认真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如何考量,什么时间考量,以便学习者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然后更好、更有效的去学习。
五、结语
微型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学习方式,在基于社交工具和便携移动终端的微型学习中,更是强调了互动的重要性,所以设计者在设计微型学习活动时要时刻考虑到学习者的自主选择权,不管是对媒体终端的选择、社交平台的选择还是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也要让学习者随时进行互动交流,因为互动也是判断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检验环节,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激励,可以促使学习者更好、更轻松、更有效的进行微型学习。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徐志斌.社交红利[M] .北京: 北京联合出版社,2013.
[3]祝智庭, 张 浩, 顾小清. 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10-13.
[4]顾小清,顾凤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7-21.
[5]陈维维,李艺.移动微型学习的内涵和结构[J].中国电化教育,2008,(9):16-19.
[6]程志 ,龚朝花. 活动理论观照下的微型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1,(4):21-26.
[7]朱琦,李兆君. 大学英语课程微型学习的内容选择和活动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2,(8):77-79.
[8]吴明超,李子运.微技术支持的微型学习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2-115.
[9]朱学伟,朱 昱,徐小丽. 基于碎片化应用的微型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91-95.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5
唯物辩证法两点论认为:认识复杂事物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这就启示我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都只看到了课堂教学结构的某一方面,宣扬一方而否定另一方,其结果会陷入一点论。因此,双主教学结构是遵循两点论的科学思维方法。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探究“双主教学结构”需要认识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特点,准确把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对教学要素进行全面统整,需要对教学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排列等,使整体功能最大化、教学效果更优良。思想政治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强,承担着“三观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根本任务。学生认识社会及世界观形成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又必须依靠学生的主体性。
二、融合信息技术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素分析
课堂教学结构是众多要素参与的系统。有学者认为,从必要性看,教学要素分为基本和非基本要素,课堂教学的六个基本要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时间、空间。尽管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结构要素的“铁三角”,但是随着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师生获取资源的途径更便捷、更多元,从而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深刻、教和学的方式更灵活高效,教学空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学基本要素的样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根本任务,主要表现在学生能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应对复杂现实社会问题,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收集功能,能及时反映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为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时提供大量复杂现实社会问题素材,生成教学需要的诸多真实情境问题,这与思想政治学科任务高度契合,是思想政治课与信息技术融合区别于其他学科融合的显著特征。综上所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素有其独特性质和功能,特别是信息技术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殊任务提供了有效载体,能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融合信息技术的思想政治课双主教学结构
思想政治课的双主教学结构,“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真实的情境问题为主线”,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思维引导方面的主导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寻找线索和解决问题方面的主体性。
(一)教师主导的多元化学习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适当的情境材料,设置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课前,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传输自学任务清单,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浅层加工;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自学情况,尤其是学生质疑的内容,做出教学设计调整。课中,教师预设真实有效的情境,以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问题的欲望。课堂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有思考空间,是真问题,要指向教学目标和学生思维。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要收放自如、层层递进,有延伸、有突破、有创新。“情境预设,问题驱动,思维引导,总结深化”是教师主导的课堂脉络,体现了教师对课堂的顶层设计和教学主张。课后,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远程辅导或在线答疑,以拓展延伸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学生主体的探究式学习
学生主动进入情境问题,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相关知识信息,帮助自己思考并解决问题,不断获取新知,促进思维发展。课前,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教材完成自学任务,并将自学疑问或问题反馈教师。课中,学生阅读情境材料并提取情境中的有效信息,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解决问题,通过练习巩固新知或发现新问题,通过发现新旧问题的内在联系提升思维品质。“进入情景,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巩固升华”是学生发挥主体性的课堂学习方式。课后,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同伴学习、师生互动式学习或社区学习等,以提升学习理解水平。不难发现,在双主教学结构系统中,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信息技术都是联结教师和教材(资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资源)便捷有效的手段。特别是针对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信息技术手段能迅速传播时政资讯,活化教材内容;针对思想政治课的动态性,信息技术手段能及时捕捉热点新闻,补充教学资源。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绘制问题解决思维导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推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与学方式变革。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6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技能
Abstract: teachers before class, good instructional design, reasonable class using a variety of ways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extbooks boring text and vivid, the image of the show to the students,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the stude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so that students easier to accept.Key words: rural secondary schools; biology teaching; interest in learning; teaching skills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自然学科的基础。如何搞好被学生称为“豆芽”学科的生物课程教学工作是每位农村中学生物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而利用农村生物资源优势,在教学中通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直观教具、进行科学实验、用生物学知识指导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和动物养殖,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1、生物课堂教学设计及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基础来计划和安排教学全过程的诛环节及各要素,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的科学。好的教学设计能灵活应用好各种教学手段,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和参与到教学中,大大的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实际过程中要考虑到几个基本要素: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这些基本要素都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到的,教师只有综合了这些基本要素,才能上好每一堂课。
2、运用各种教学技能,组织好课堂教学
教师认真备课,为上好这节课打下基础。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得看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技能来组织好课堂教学。本文简单的介绍几种教学技能,旨在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好的学习氛围。
导课是在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利用导入方法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个开路,希望通过新课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进入新知识学习的状态,同时,好的导入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欲望的形成。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方便学生理解,让学生感觉到新内容的有趣性和价值性。接下来就是设计好导入内容,使每节课一开始,就紧紧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他们全神贯注的学习新课。另外,导入还可以做到使前后内容相互连贯,温固而知新,复习前面的内容,又为以后的内容做个铺垫。再教学中,通常使用复习导入、实验导入、设置疑问等方法。比如,在讲解必修课“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个章节中,通过上一节内容“新陈代谢和酶”的复习后,导入新内容,首先教师给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要从它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出发,其中,条件是光和酶,原料有CO2和水,对植物体来说,CO2可以从大气中获得,那么水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又是下一章节所要讲的内容。
所以,导入在教学中是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这不仅能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而且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为课堂营造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情趣。
2.1 利用农村丰富的生物资源构建新的生物教学模式
广大的农村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植物种类繁多,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红薯等常见的农作物;还有代表各地特色的特产;满山四季常青的柏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各种野草野花,动物的种类繁多,家家户户都饲养猪、鸡等动物,这些动植物是学生都是十分熟悉的。因此,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农村活生生的生物比任何生物标本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知识,探求生物学奥秘的愿望,所以,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师具备充分利用农村生物资源的优势进行因地施教的条件。
2.2 利用农村生物资源,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传统的生物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挂图片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人们对生物重要性认识程度降低,学生对该学科重视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很难达在中学教育中开设生物课的教学目的,因此必须建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新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把生物教学分三大模块:课堂教学,讲解生物知识;野外观察,印证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既验证课堂所学,又探索未知奥秘。
2.3 利用生物知识指导生产,在丰收中体会学习生物的快乐
农村中学的学生家里都有一块责任地,有的家里还有鱼塘,生猪、獭兔等养殖场。教师有责任把生物知识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指导农业生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收获中体会学习生物的快乐。如插秧时节,要求学生运用光合作用这部分知识,指导家长在插秧时一定要做到合理密植,要讲究植株的稀密、横竖尺寸,这样才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使水稻获得最大的收获。同样旱土上种作物也要讲究稀密、横竖尺寸。
2.4 合理运用好其它技能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同样得运用好其它教学技能,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完成教学任务。比如,提问技能,分组讨论等方法。
提问技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来完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集中学生注意力,师生双方相互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能通过对学生的提问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师提问,可以检查到学生学习和教学情况,并能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问技能的方式很多,特别是自然学科,它跟日常生活比较贴切,比如,我们讲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这一节内容后,知道了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吸水的方式是渗透作用,并在黑板上形象做图,让学生理解植物细胞怎么吸水,怎么失水,吸水、失水对植物细胞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后,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卖菜的小贩要不间断的往菜上浇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来进行解释”。理论与实践想结合,学生很容易就理解这个知识点。
分组讨论学习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分组讨论学习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能让学生相互沟通,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学生的团体意识增强,提高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秩序,设置好讨论的主题,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相应的归纳总结。
3、实施开展多项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给学生讲解的各种理论都是前人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如今,高考“3+X”到来,给生物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帮助学生高考,实验设计这块成为重中之重。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怎么设计实验?在高考时,如何面对最后一题——创新试验设计,这得靠平时试验的累积。
实际上,兴趣因人而异,因教材内容也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更好的方法来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爱这门课,喜欢上这门课,提高教学质量,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得学生能在课堂上和学校里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4、结束语
总之,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只要合理利用这些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就一定能搞好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朱宏辉.关于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