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股权激励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股权激励方式范文1
关键词:委托 股权激励 股票期权 股票增值权 限制性股票
一、引言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是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的重中之重,是解决公司治理中委托问题的核心所在。其中,股权激励方式正在被我国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所采用。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票的形式给予其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作为公司股东参与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忠实勤勉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股权激励制度能够有效降低经营者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风险的程度。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股权激励的监管法规,各类股权激励的案例大量涌现。
二、国内外研究回顾
关于各种股权激励方式之间的选择问题,国内外学者均做了大量的研究。Feltham和Wu(2001)基于经理人期望效用函数为其工作努力程度凹函数的前提假设,建立了一个模型。其得出的结论是,当经理人行为仅对产出均值产生影响时,限制性股票的作用大于股票期权;当经理人行为对产出均值和产出方差共同产生影响时,限制性股票的优势却无法发挥。Richard A Lambert和David Lacker(2004)研究发现,在既定的努力程度下,以不同形式激励经理人,激励成本是股票期权行权价的减函数。因此,得出结论:股票期权对企业来说是成本最高的激励方式。刘浩和孙铮(2009)从激励的影响、会计处理方式的影响、税收与现金流的影响三个方面对股权激励和限制性股票分别进行了研究。目前来看,有关我国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方式的研究还有待完善。
三、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监管法规
(一)主要监管法规
1、针对上市公司
以中国证监会于2005年12月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为标志,我国开始建立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监管政策框架。2008年,中国证监会又相继《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1-3号》,对激励对象范围、行权价格、行权条件、制定激励计划时机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细化。
2、针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国资委、财政部2006年先后联合颁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境外办法》”)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境内办法》”),明确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操作规范。由于实践中部分公司存在实施条件过宽、预期收益失控、业绩考核不严等问题,2008年国资委、财政部又联合《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以进一步加强监管。
(二)激励对象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原则上限于三类:一是董事,二是高级管理人员,三是对公司整体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其中,监事、独立董事以及由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以外的人员担任的外部董事,不得参与股权激励计划。
四、上市公司主要股权激励方式
(一)股票增值权
股票增值权是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一定的时期和条件下,获得一定数量的股票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收益的权利。股权激励对象不实际拥有股票,也不拥有股东表决权、分红权、配股权。每一份股票增值权的收益=股票市价-行权价格。
股票增值权实际上是公司给予激励对象的一种激励报酬,该报酬的取得完全取决于激励对象能否通过努力工作使得公司的股价超过行权价,以获取收益。股票增值权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便于实施,不需要进行真正的股权变更和股票发行。激励对象不实际持有股票,不用为行权支出现金,不会摊薄股东权益。另外,公司的现金流压力比较小,只需要在激励对象行权时,根据行权价和市场价之间的差额向其支付即可。
1、授予方式
可一次授予或多次授予。如果分多次授予,原则上每年授予一次,且该计划拟授予的股票增值权对应的股票总量不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任何一名激励对象获授的股票增值权对应的股权累计不得超过股本总额的1%。
2、行权价格
根据《境外办法》,行权价为取股票增值权授予日的收盘价与股票增值权授予日的前5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之间价格较高者。根据《境内办法》,行权价为取股票增值权授予日的收盘价与股票增值权授予日的前3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之间价格较高者。
3、行权限制期
行权限制期为股权授予日至股权生效日的期限。股权限制期原则上定为两年,在限制期内不得行权。
4、行权有效期
行权有效期为股权限制期满后至股权终止日的时间,由上市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原则上不得低于3年。在行权有效期内原则上采取匀速分批行权办法,或按照符合境外上市规则要求的办法行权。超过行权有效期的,其权利自动失效,并不可追溯行使。
(二)股票期权
股票期权是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股权激励对象有权行使该项权利,也有权放弃该项权利,但不能将该权利用来质押、转让或偿债。
股票期权在价格、授予方式、行权限制期、行权有效期等各个方面均与股票增值权相同。这也是为什么股票增值权通常被称为“虚拟股票期权”。两者的不同之处是:股票期权行权时,被激励对象需要先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买入公司股票,再通过在二级市场出售来实现收益。而股票增值权行权时,直接由公司按照市场价格和授予价格之间的差额向被激励对象现金支付。
股权激励对象通过行使股票期权所获得的股票来源有两种,一是上市公司向其定向发行股份,二是上市公司通过公开市场回购股票。
(三)限制性股票
限制性股票,是指上市公司无偿将一定数量的股票赠与或者以较低的价格授予激励对象。激励对象只有在工作年限或业绩目标符合股权激励计划规定条件时,才可出售限制性股票并从中获益;反之,如果预定目标没有实现,公司有权收回免费赠与的限制性股票或者按照原来较低的授予价格回购。
1、个人出资水平
个人出资水平不得低于按证券监管规定确定的限制性股票价格的50%。
2、禁售期和解锁期
在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内,每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其禁售期不得低于2年。禁售期满,根据业绩目标完成情况确定激励对象可解锁的股票数量。解锁期不得低于3年,原则上采取匀速解锁办法。
3、未达到限制性股票解锁条件
限售期内任一年度,若未达到限制性股票解锁条件,激励对象当年不得申请限制性股票解锁。限售期满后,未达到解锁条件的限制性股票由公司以认购成本价购回注销。
五、三种主要股权激励方式的区别
(一)基本权利义务不同
股票期权和股票增值权属于“期权”性质的激励方式,而限制性股票则属于“期股”性质的激励方式,不同性质带来了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股票期权和股票增值权持有者拥有行权的权利,但没有行权的义务。如果股票价格低于行权价格,持有者可以不行权,从而避免损失。限制性股票持有者需要先用自有资金购买公司股票,当股价低于买入价时,需要承担相应的损失,具有一定的惩罚性。三者相比,股票期权和股票增值权激励有余,而限制不足。
(二)激励标的物不同
股票期权行权后,激励对象将持有公司股票,获得完整的股东权益。限制性股票授予被激励对象后,也将获得完整的股东权益。而股票增值权是一种虚拟的股权激励工具,激励标的物仅仅是二级市场股价和行权价之间的差额,并不真正拥有公司的股票。
(三)激励主导作用不同
相对而言,股票期权和股票增值权的主要作用是激励人才和吸引人才,而限制性股票的主要作用是留住人才。持有股票期权或股票增值权的激励对象只有努力提升公司业绩,使股价超过行权价格,行权才有意义,否则持有的股票期权将毫无价值。如果公司股价持续下跌,低于股票期权行权价时,股票期权或股票增值权持有者离开企业的机会成本为零。而只要股票价格不为零,限制性股票对持有者来说仍存在一定的价值。
(四)收益实现方式不同
对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来说,被激励对象均需要先使用自有资金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买入公司股票,然后在市场上出售才能够实现收益。激励对象获得的收益在二级市场进行兑现。而股票增值权的激励对象的收益由企业用现金进行支付,其实质是企业奖金的延期支付。
(五)估值方式不同
股票期权和股票增值权的价值一般采用期权定价模型进行计算。这种估值方式受到模型参数的影响,对于参数选择没有统一的标准,甚至一些参数依赖于人为的主观判断,容易被公司经营者所操纵。而限制性股票的价值计算简单,即为授予日的股票市场价值和个人出资价格之差。
六、结语
从实践中看,股票期权是资本市场上最流行的激励方式,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适合于成长初期或者扩张期的企业。高成长性的企业股票上涨空间较大,而股票期权的性质决定了它在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方面更为有效,采用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大于其他方式。同时,采用股票期权模式,是以股票的升值收益作为激励成本,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规模较大的成熟型企业倾向于采用限制性股票来激励员工。大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更多地是求稳,而不是求快,经营决策以规避风险为主。如果公司股价下跌,限制性股票持有者也将因此而承担相应损失。这样可以更好地突出限制性股票的“惩罚性”,可以有效避免股票期权激励有余而限制不足的问题。
股票增值权适用于现金流充裕且发展稳定的公司。部分在境外上市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采用这种工具,主要是因为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均涉及到管理层将最终持有公司股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对此往往比较敏感。股票增值权的持有对象并不拥有公司股票,实际上是公司给予激励对象的一种激励报酬。
参考文献:
[1]陈清泰,吴敬琏.股票期权实证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付强,吴娓.限制性股票奖励、激励性股票期权与企业薪酬制度的选择[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5;11:50-51
股权激励方式范文2
非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协助达成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首先,激励方案的实施能减少经营者的短期行为,有利于使其更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如果引入股权激励,考核指标的设置并不单单只是注重当年的财务性指标,还注重企业未来的价值,而且长期股权激励方案还设定部分奖励卸任后延期发放等条件,使得经营者不仅关心任期内的业绩,并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
其次,激励方案的实施能够创造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一般而言,企业的所有者较为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企业的其他人员则较为注重各自在任期内的收益,其两者的利益并不完全致。引入股权激励方案可以让企业的管理者和关键技术人员成为企业股东,成为利益共同体,进而弱化两者之司的矛盾。
第二,业绩激励。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后,企业管理者和关键技术人员成为公司股东,具有分享利润的权力。此时经营者会因为自己工作的好坏而获得奖励或惩罚,这种预期具有一种强烈的导向作用,会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益驱动有利于刺激员工潜力的发挥,促使其采用各种新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核心竞争能力。
第三,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实施股权激励方案不仅可以让其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收益,还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四种激励方案及实施障碍
在企业发展和个人利益的驱动下,各类型的企业均实施股权激励的必要。但由于非上市公司在交易市场上的局限性,无法通过资本市场分摊股权激励的成本,也无法通过市场确定单位价格,因此非上市公司无法采用股票期权,期股等常用的股权激励工具,非上市公司能使用的激励方案主要有:
虚拟股票
虚拟股票指企业将净资产分成若干相同价值的股份,形成的一种“账面”上的股票。激励对象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权和股价增值收益,但这部分虚拟股票没有所有权,没有表决权,不能转让和出售,在离开企业时自动失效。
然而,虚拟股票的激励方案有其自身的问题与障碍。
首先,价格制定需要一定的依据。对于该问题,企业一般会通过聘请薪酬方面的咨询专家,结合自身的经营目标,选择定的标准(一般是财务标准)对虚拟股票予以定价。企业采取该方法不仅通过专业化的公司获取较能反映企业业绩的真实数据,也可体现激励方案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其次,引发现金支出风险。虽然该激励方式不会影响企业的资产和所有权结构,但企业会因此发生较大的资金支出,该障碍一般会通过设立专门的基金予以解决。
再次,潜伏“道德风险”。由于非上市企业经营信息的不公开性,缺乏有效的市场和社会监督,而虚拟股票激励方式又将激励对象收益与未来业绩的增值水平挂钩,这时作为“内部人”的激励对象则可利用信息不对称人为地提高企业业绩,使个人利益最大化,却不一定使得公司和原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因此,这种“道德风险”需相对应的配套措施予以弥补。
业绩单位
业绩单位是指企业每年预先给激励对象制定考核与奖励指标,绩效考核方法、奖金分配比例、奖金发放方法等,若激励对象完成考核指标,则实施业绩单位激励计划。企业一般在实施过程中,将奖励基金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在考核结束之后直接发放;另一部分则以风险基金的形式由企业代为保管,当激励对象合同期结束之后再以现金形式发放。但是,如果激励对象在工作中对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从风险基金中扣除部分奖励。在业绩单位激励方案中,激励对象只拥有企业收益的分配权,没有企业增值收益,没有所有权,没有表决权,不能转让和出售。
相对其它激励模式,业绩单位主要是缺少了企业增值的附加收益,较大的可能导致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但业绩单位激励模式一般会与风险基金予以配合使用,进而强化激励效果。通过风险基金,在现金奖励中增加股份收益,也就是说,企业可以用没有发放给激励对象的风险基金购买公司股份,将股份的分红收益和兑现后的增值收益,计入风险基金中。而当激励计划结束时,企业可以将风险基金全额发放给激励对象。由此可见,风险基金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约束经营者的行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施以激励;激励对象也会为了提高风险基金的收入,努力提高公司业绩,一定程度上增强业绩单元的长期激励性。
“账面”增值权
“账面”增值权是指具有企业增值收益权利的“账面”性股票的激励方式,其没有分红权、所有权、表决权。其具体又分为购买型和虚拟型两种。其中,购买型是指在激励计划期初,需按照每股净资产购买一定数量的“账面”股份,期末再由企业回购。而虚拟型则是指在期初不需通过购买,而是由企业无偿授予“账面”股份,在期末根据企业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和名义股份的数量来计算激励对象的收益。
这种方案中,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问题尤为突出。由于账面”增值权没有虚拟股权的当期的分红权收益,经营者的收益更大程度上的与企业的未来业绩挂钩,因而更易导致为了个人利益而人为的增加企业业绩水平。
限制性股票
股权激励方式范文3
[关键词]媒体管理层 股票期权 激励
传媒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是传媒组织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传媒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极大地推动媒体集团的发展。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看,激励是激发和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是整个管理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媒体高级管理层的激励对媒体的发展至关重要。媒体高级管理层是指能够极大影响媒体发展的高端人才,包括社长、总编、经理等。对这些影响媒体发展的高端人才,必须实行有效的激励措施。但是目前我国媒体属于事业单位性质,媒体的高级管理层(总编、社长、台长)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而不是媒体集团通过市场手段自由获得。这使得媒体高级管理层面对来自两方面的激励,一方面是强激励,即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的激励,一般通过晋升、调动等方式实现。另一种是弱激励,即来自媒体集团的激励,一般通过薪酬设计实现。两种激励的来源不同,激励强度和激励效果也不同。
对于政府主管部门来说,激励媒体高级管理层的方式是晋升和调动,这种激励是一种强激励。而媒体集团激励是一种弱激励,由于媒体集团没有选择和任命高级经理层的权力,这就使得高级管理层可能产生机会主义行为,他不知道什么时候组织会将他调离传媒集团,也很难预料自己会在集团内部工作多久。因而,根据委托理论,他不会将自身看作一名职业经理人,对传媒集团的经营作出长期战略规划,眼前的工作可能只被看作仕途晋升的跳板。因为当高级管理层工作有了业绩,就可能被主管部门调离传媒集团,担任更高级别的行政职务。因此,对媒体高级管理层来说,他可能先对主管部门负责,然后才对集团负责。
相比之下,媒体集团自身对高级管理层的激励,更多通过薪酬设计实现。而薪酬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高级管理层回避短期利益,从媒体集团长期发展的战略角度考虑问题。因此,媒体集团在进行长期薪酬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薪酬的激励功能,使高级管理层将个人利益、短期利益和集团利益、长期利益结合起来。 按照工商业界的一般做法,希望高级管理层长期留任,并将其工作绩效和组织长期发展结合在一起的办法之一,是对高级管理层实行股票期权计划(stock option)。股票期权是指企业给高级管理层在一定时间内按照某个限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企业股票的权利。它既不是股票,也不是现金,而是一种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限定价格购买本企业股票的权利。他可以行使这一权利,也可以放弃这一权利。一般来说,当企业经营效益较好、股票价格升高时,高级管理层会选择行使股票期权,用原先规定的低价购买本公司股票,从而获得不菲的差价收益:在公司经营业绩不佳、股价下降时,则放弃行使这一权利。股票期权通过把企业利润和个体收益相捆绑,能有效激励高级管理层为企业创造利润。
据调查。截止1997年底,美国45%的上市公司使用了股票期权计划,1994年这个比例仅为10%。1996年《财富》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中,89%的公司向高级管理层发放股票期权。在高级管理层薪酬体系中,股票期权也占到很大比重,据《福布斯》调查,1990年美国800家上市公司的CEO的总收入中,来自股票期权的收入占到43%。从1982年到1997年,股票期权带来的实际收入增加了178倍,而工资和奖金的收入增长不到l倍。1998年,美国收入最高的10位CEO有90%的收入来自股票期权。
国际上许多大型传媒企业如迪斯尼公司、时代华纳公司等,都率先在高级管理人员中实行股票期权计划。在这两家公司中,经理人的股票期权占整个薪酬的比例超过了基本工资和奖金。f3J1988年,迪斯尼公司总裁迈克尔・D・艾斯纳行使股票期权获得了3260万美元。艾斯纳在1984年开始担任迪斯尼的总裁,当时他的底薪只有75万美元,但在他的薪酬合同中规定,如果迪斯尼的股权收益率超过9%,他就可以得到全部利润的2%作为奖金。他还获得了迪斯尼公司200万股的股票期权,行权价为14美元。在他的领导下,迪斯尼的股票价格上升到了84美元。1988年,艾斯纳在股票期权中获得了3260万美元的收入。于是1989年,他和迪斯尼公司又签订了一份新合同,薪水仍然为75万美元,如果股权收益率超过11%,迪斯尼还给他全部利润的2%,他还得到了150万股新的股票期权,行权价为69美元,这是新合同签订日时造斯尼公司的股价,还有另外的50万股,行权价为79美元。艾斯纳在1989年得到750万美元红利,在1990年得到另外的1050万美元。而迪斯尼公司也在1990年实现了6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和8.2亿美元的利润。股票期权计划对总裁艾斯纳产生了强有力的激励,促使他不仅追求企业的短期利润,还充分考虑了迪斯尼公司的长远发展。
股票期权之所以能够对关键性的高级管理层产生激励,主要原因有三。首先,高级管理层属于市场稀缺的一流人才资源,市场需求远远大于市场供给。按照供需原理,这些人才被企业竞相聘用,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人才流动性极大。媒体组织一方面要激励高级管理层为媒体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另一方面又要想方设法避免人才流失,股票期权是一个可以一举两得的方式。高层管理人员要获得更高的收益,就必须通过改善媒体经营业绩以提高股价,这需要高级管理层做出较长时期的努力,只有当股价提高之后高层管理者的收益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同时企业经营的成功也会增加高级管理层的人力资本价值。这样,媒体和高层管理者得到了双赢的结果。
其次,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传媒产业需要高度集中智力资源进行创造性工作,高级管理层作为人力资本,理应得到和其它资本相似的回报。通过股票期权。可以实现人力资本的市场价值。另外,担负着媒体领导者职责的经理层。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他们可能会避免作出长期投资,而只注重短期收益,这样做将会损害媒体长远利益。为了避免高级管理层只注重短期利益而损害媒体长期发展,媒体通过向高级管理层发放股票期权,可以有效激励高级管理层大胆创新,将媒体长期利益和高级管理层自身利益相结合,实现媒体组织的长远发展。
我国一些上市的传媒股份公司,如电广传媒、博瑞传播都开始实行股票期权。如电广传媒于2000年开始对高管实行股票期权。高级管理层的薪酬采用“基薪收入+年功收入+奖励股票”的股权激励模式。公司根据年度业绩决定对高管奖励股票的数量,但是公司奖励的股票只能在经营管理者离职或卸任半年后方可在二级市场中交易。博瑞传播在2008年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及子公司骨干44人发放了1600万份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14,89元/股,每份股票期权拥有在授权日起八年内的可行权日以行权价格和行权条件购买一股公司股票的权利。为了让激励更加有效,该公司还分三个年度对高管进行考核,考核得分在80分以下的,不仅该激励对象个人当年的期权被注销,其个人的股票期权额度也会减少,同时全体激励对象当期股票期权总额也会缩小。
股权激励方式范文4
长期以来,煤矿作业中的安全通风管理不受人们的重视,从业者的安全意识不够高,从而导致许许多多矿难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工人的生命安全。据不完全统计,因为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不当而导致的矿难伤亡率逐渐上升。我们通过探讨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发现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加大安全防范力度,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说,探讨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当前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中存在的隐患
瓦斯安全是煤矿作业的关键。很多煤矿企业在作业中对瓦斯安全认识不够充分,通常只是检查表面的瓦斯安全,而没有进行实质深入的检查。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中也存在很多漏洞,煤矿企业虽然迫于压力安装了许多通风设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并且多数通风设备都是摆设,陈旧漏风且年久失修,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在日常管理中,有些小煤矿为了节约成本,只在用风量大的地方提供通风设备,忽略了最低巷道的风俗,甚至依靠自然风,使通风安全更加得不到保障。“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是我们的生产理念和宗旨,为保障矿井生产安全作业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近日,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分析,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当前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中存在的隐患:
2.1煤矿安全基础差
我国早期的煤矿开采技术、设备还能满足当时较少的需求量,但是随着后期开采量的增加,市场标准的提高,由于技术因素、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设备早已不能满足当代的需求。其中,许多陈旧的设备没有被淘汰,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也未能加以系统的完善,再加上缺乏资金,技术水平不达标,因此短期内完善煤矿安全通风管理难以做到。所以说,煤矿安全基础差是当前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中存在的隐患之一。
2.2技术水平较低
煤矿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比较低,尤其是通风管理人员大都不具备专业的知识,没有充足的处理事故现场的经验,即使发现了故障或者隐患,也很难及时予以解决。煤矿生产涉及通信、计算机等各行各业,我国现有的煤矿难以具备各行各业的专家,因此,发现问题自己内部不能及时解决,还需要从外界“调兵遣将”,这也就加深了通风事故的风险。
2.3小煤矿开采的影响
煤炭市场巨大的利益促使一大批小煤矿的产生,小煤矿的隐患极其大。首先,小煤矿没有经过国家的批准,难以保证工人的安全。其次,小煤矿的资金匮乏、技术不到位、极度节约生产成本,很容易引发各种安全事故。另外,小煤矿并没有全面监测矿井情况,对井下地形不熟悉,也是矿产生产隐患之一。
3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
完善煤矿的安全通风管理系统,保障环境安全,重视人为因素的重要作用,以加强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奠定基础。以下就是笔者总结的几点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
3.1完善煤矿的安全通风管理系统
完善煤矿的安全通风管理系统,有利于保证煤矿作业安全,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首先,要提高人们尤其是矿井领导的安全意识,树立高度的安全生产理念,加强对工作人员尤其是通风管理人员的监管,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形成自领导到员工、自上而下的高度安全意识。其次,重视人才培养,对矿产生产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提高工人处理灾难的能力。因此,完善煤矿的安全通风管理系统,有利于保证煤矿作业安全,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
3.2保障环境安全
首先,需要设计合理安全的矿井开拓布置,保证矿井拥有充足的风量,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其次,加强设备的管理与维修,确保通风机的正常运转,保证矿井能够正常通风。另外,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矿井安全装备水平。必须配备齐全的仪器仪表等设备,加强对危险系数的监测。保障环境安全是保证煤矿安全通风的重要措施,因此加大对环境安全保障的投入十分必要。
3.3重视人为因素的重要作用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办事,不仅具有公信力,也能极大地保证矿井生产的安全。(2)加大安全培训,岗前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处理灾害的应变能力。(3)提高矿井领导以及工人的安全意识,务必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4)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工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把矿井当做自己的家,把工友当做自己的家人,大家互帮互助,互相关心,保障工人充分的休息时间,确保工人以安全健康的状态投入工作生产中。
4总结及展望
“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是我们的生产理念和宗旨,长期以来,煤矿作业中的安全通风管理不受人们的重视,从业者的安全意识不够高,从而导致许许多多矿难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完善煤矿的安全通风管理系统,保障环境安全,重视人为因素的重要作用,以加强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奠定基础。因此说,探讨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董学军 单位: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武安市南洺河铁矿
【参考文献】
股权激励方式范文5
关键词 变电运行;安全管理;重要性;举措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1-0163-01
保证用电安全是电力系统发展的核心,只有深刻了解变电安全管理的意义,充分发挥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优势,实行相关有效措施,对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进行预防处理,加强对变电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与投资比重,才能更好的保障用电者的用电安全,保证我国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发展。本文就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阐述了实行变电安全管理的意义与目前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1 我国变电运行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由于我国对变电运行安全的不够重视,所以我国变电运行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操作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隐患,管理者观念对变电运行造成的隐患,设备使用隐患等等。无论是操作原因还是由于管理者观念不足或者是没有相应监督机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没有对变电运行管理不足,导致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不能及时作出风险识别与风险处理,造成工作人员的懈怠,同时造成设备的年久失修或者安全性能不过关。
2 我国电网发展的局限性
发展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我国电网发展中得到了体现,因为变电运行安全是运用自动化控制的技术,增加电压的稳定性,保证我国电网的供电平衡,增加输出电功率的利用率。由于科技发展的限制,我国环状配电网还不可以局部停电,并且一旦人工操作失误,会增加维修时间,加大我国变电运行的不稳定性。
3 如何加强变电运行安全管理
1)提高工作人员各方面能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首先要做到对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与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减少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另外,应保证变电运行工作人员有着一定的知识储备,有对应的应急措施处理,保证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人员做到的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应该有着对专业化设备的一定了解,才能更好的驾驭机器设备。这就要求了企业领导干部加强对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加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自身知识储备。管理者应对技术工人加大监督,聘用专业人士,保证变电运行工作的安全开展。变电站变电运行安全需要多专业的协调与配合,所以需要多方人才的参与,无论是验收、投运还是运行维护,都少不了专业知识的运用。所以需要相关人员积极学习,善于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理论知识和使用技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耐心有毅力,使变电站变电运行安全技术不断完善。
2)管理者应该改变传统观念,进行创新,合理的规划管理,合理分配各个部门的分工,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多方了解变电站变电运行安全,开展变电站变电运行安全产品展示会等,对自身电网进行合理的保护。其次,要对硬件把关严格,不要因为价格的低廉去选择不合格的元件,这不仅会大大增加电力系统的危险性,更会使电力自动化失误次数增加,运行成本增加并且对公民、企业用电造成不便。最后,经常对电力系统或保护系统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各个环节平稳运行。同时需要相关人员对新配的保护系统进行质检与效验,以保证所选择的保护系统可以发挥最大的能力来保护所匹配的电力系统。另外,由于是使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难免会用到计算机,所以应该有按避雷针等安全措施。进行模拟实验是必要的检测两者是否匹配的方法之一,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硬件软件设施进行严格把关,设置良好的运行环境。
3)依据安全保护要求强化验收投运及运行维护。电力系统是一个完整复杂的系统,应用到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在维护时用到多方专业的结合,如机械工程、工程绘图、电气及其自动化、电力工程等,这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并且各个环节的严格要求,不能出一丝披露,否则可能出现蝴蝶效应,所以在强化验收的过程中做到严格有序。管理者应该完善相关监督机制,对变电运行相关工作进行全方位检测,提高变电运行的效率,减少意外的发生,保证用电安全。
4 变电运行中意外风险的处理
1)排除安全隐患。变电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随着设备的老化情况的加重,就会出现各种缺陷,从而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对设备进行巡视则为变电运行日常重点工作,早期我们主要采取“听、看、嗅”等方法对设备进行判断检查,用眼睛检查设备外观是否有异常状况;用耳朵听设备运行所发出声音是否正常;用鼻子分辨是否有因过热导致绝缘材料发出特殊气味。近几年随着检测技术水平提升,除了常规的“听、看、嗅”外,增加了测温仪测温方法,即用红外点温仪或红外热成像仪对带电设备开展检查,实践证明这种方式非常有效,特别是红外热成像仪,我们就多次用热成像仪发现设备严重发热点,避免了事故发生,但红外热成像仪缺点是造价昂贵,未能普及使用。
2)加强设备监控。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主的监控行业已经逐步发展起来。监控可以为监督者的监督做科学依据,提供了科学可靠的监督记录,使监督者可以正确的做出判断,因此对于变电运行方面,对于监测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修,能保证变电运行与用电安全。为我国变电站基础设施提供了可靠平稳的运行环境。加强设备监控工作,在对于其设备的维修及检测中,要做到对设备故障的正确分析、对故障的追踪、进行维修故障,同时进行维修后的监测是否符合实际中的运用。对整个变电站的所有设备进行统一监测,以故障分析为主线,消除安全隐患,提高维修效率,为监督者提供更科学化、有信服度的依据,保证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需要多方面协调参与,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电力系统管理者需要完善相应监督机制,技术人员需要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保证不出现操作失误。安全管理变电运行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管理者应改变思考角度,不能一味追求自身利益,应该站在用电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保证用电安全。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意识到我国如今在变电管理中的缺陷与不足,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进行风险处理,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股权激励方式范文6
关键词 电力企业;生产事故;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 X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1)122-0228-01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与此同时,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刻,电力生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
1 目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1.1 安全培训教育缺失
对安全培训教育的强化还不够,安全氛围营造的还不够浓厚,致使职工安全意识薄弱,习惯性违章时有发生,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有些临时性工作,特别是配电修理工作容易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工作。例如:未开修理证书就进行维修操作,容易产生触电事故。某些工作需要停电之后才可以操作,但是工作人员平时并不注意,同样易引发伤亡事故。以上事实足以证明安全培训教育是减少电力企业事故发生的前提。
1.2 责任划分不明确
目前电力生产发生安全事故究其主要因素缺乏安全生产的意识,未能及时实施预防措施。如今,几乎每个电力生产企业都采取措施并编制出一些列方针和政策,要求各部门都要各负其职,因为少数单位缺乏安全生产的意识,对待工作往往只是持有简单应对的态度。个部门领导指示忙于表面工作,并未进行更深层面的调查,这就从根本上发现不了问题更不用说去解决问题了;对待工作极其不负责不认真,对某些事故的情况尚未了解清楚就草草了事。
1.3 应急体系不健全
某些企业的应急指挥体系或者应急指挥机构等不健全,不能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进行有序、有力、高效的抢救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没有建立应急准备和应急策划,在事故发生时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1.4 安全监督上措施不力
由于供电企业安全监察部门人员少,专业知识欠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经常被一些非生产性事务缠绕,习惯于事故后的调查和责任追究。此外近年来,供电企业农村电力设施发生被窃、破坏的情况比较多。窃电给社会和电力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2 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建议
2.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预警和应急体系
1)电力企业管理人员要时刻做好事故预想,科学合理地完成电网的运行,并把电力设备的检测工作落实;不定时组织面对冬夏用电高峰的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团结协作能力,有针对性的完善物资储备;畅通与当地政府职能机关的联动机制;进一步改进应急预案,保证应急预案的高度可操作性;建立对不可抗力或者突发事件引起的事故的预警系统,确保应急机制的顺利启动。
2)要配备一个应急指挥调度中心与一个专业能力强大的应急救助队伍。同时应急物资储备也要充分,并且完善满足通信需求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应急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将装备技术的发展应用到对应急抢救的服务上,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来强化应急抢救的专家队伍,从而提高应急工作效率。在完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事故应急处置体系后,可以实现事故统一应急指挥、统一的应急救援,各种应急信息的收集整理、应急演练等目标,进而形成一种宏观的应急处置理念,将临时慌乱救急升级到专业应急处置的高度,为电力企业的安全防御及抵抗灾害等能力的提升做出贡献。
2.2 做好安全培训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定期对参加生产活动的全体职工加以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隐患意识。在接触新技术和新机械的时候,必须先进行培训,过关后方可上岗操作。这样既能增强员工的操作技术水平又能提高领导的按却生产能力。对某些职务有特别要求的员工必须做到先学习后上岗。安全管理部门要着重强化安全培训业务,使员工能够规范、安全、有责任心的进行业务操作,提高员工的安全工作技能。领导应该从自身做起,起到带头的作用,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在全体电力职工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2.3 加强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目前基本上是与行政管理体系相对应的,也是目前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以实现的寄出。基层干部务必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基层干部应该更加认真地负起安全责任。
2)安全责任要在执行和实施中得以丰富和落实。所以从客观上说责任是一层更比一层大;而且,几层的工作,要具体到每一个环节,各负其职,责任分明。
2.4 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现场管理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重中之重,务必严格执行。最为重要的是,班组管理的前提是安全操作,应该引起大家的特别关注,认真落实。某些电力事故在发生时,通常是因为现场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马马虎虎造成的。个别人员因为不想麻烦,自以为是,从表面现象入手,没能做到彻底分析,给个人和亲人制造灾难,同时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建议对多发性和重复性的事故进行认真的总结,提高改进办法,并形成规定和制度,治理薄弱环节。
2.5 实行安全生产监督制度
电力单位根据产权及管理等原因,执行上级监督下级,也就是电力企业监督分电力企业、和子电力企业;以此类推一级监督一级,实行级级监督制度;此外,电力企业系统各单位的的安全生产不仅要接受电力企业的内部监管,更要接收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
3 结束语
安全第一,保证安全才能促进发展。安全生产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所以电力企业的各个部门要加强安全隐患意识的学习,在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更要做好安全监督;以上问题是否能够落实及解决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倩.浅谈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J].民营科技,2011,10.
[2]吴继志.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探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