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管理的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仓库管理的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仓库管理的基础知识

仓库管理的基础知识范文1

【Pick to】The core library automation has to be automatic, high efficiency, save time, energy, and scientific use of space characteristic. And warehouse system of high efficiency and the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warehouse management personnel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ore library automation of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puts forward the management personnel for new system needs to do some management methods proposal, the proposal targeted, can be applied

【关键词】自动化岩心库; 存储; 管理; 效率

【Key words】The core library automation; Storage; Management;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TP2

前言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岩心、岩屑和井壁取心的存储量越来越大,对快捷、高效的存储有了更高的需求,由此开发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大港油田自动化岩心库在2011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3197平方米,可存储岩心20.16万米,该岩心库采用机电一体化自动数字化物流仓储系统,我们称之为 “自动化岩心库”,具有自动、高效、省时、省力、科学利用空间的特点。大港油田自动岩心库的建成投运,为大港油气勘探开发、地质科研等提供更加丰富的基础资料,为大港油田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系统结构及工作特点

大港油田自动化岩心库取代了旧的岩心库架构和老的管理模式,自动化岩心库是一种用于存放岩心的多层高架仓库系统,它由立体货架、堆垛机、输送机、搬运设备、托盘、管理信息系统及其他设备构成,能按指令自动完成岩心的存储作业,并能对库存货位进行自动管理,自动化岩心库具有以下工作特点:

1.可提高仓库利用率及货物管理质量

由于使用高层货架存储岩心,存储区可以大幅度地向高空发展,充分利用仓库地面和空间,因此,节省了库存占地面积,提高了仓库利用率。另外采用高层货架储存货物,并结合计算机管理,可以容易地实现先入先出,便于防止货物的丢失及损坏,提高了货物管理质量。 2.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使用机械和自动化设备,运行和处理速度快,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也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能方便地对岩心进行管理,使岩心库的管理更趋合理化。岩心库采用自动化技术后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实现货物的自动出入库作业,从而改善工作环境,保证安全操作。 3.科学储备,提高岩心调节水平

由于自动化仓库采用计算机控制,对各种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能减少货物处理过程中的差错,而利用人工管理很难做到这一点。同时借助于计算机管理还能有效地利用仓库储存能力,便于清点和盘库,从而提高仓库的管理水平。

二、加强自动化岩心库管理的几点建议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出现,使传统的岩心库管理变为自动化管理,按需实现先入先出的机械化、自动化仓储作业。在储存的同时,可以对岩心进行必要的拣选、组配,并根据具体需要,有计划地将库存岩心按指定的数量要求送到合适的地点,满足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的需要。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出现使“静态仓库”变成了“动态仓库”,同时对仓库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更新管理观念,转变管理模式

我们岩心库的管理人员已经习惯了过去几十年的老的管理模式,而现在的自动化岩心库是全新的管理方式,采用机电一体化自动数字化物流仓储系统,出入库作业由计算机系统控制。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尽快的更新管理观念,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和操作规程,并从一开始就严格的执行。并且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操作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动化岩心库发挥出高效益。

2.从基础做起,掌握仓库管理方法

全新的设备、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操作理念这对我们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管理人员要静下心来,从了解自动化岩心库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入手,逐步掌握自动化仓库的操作和维护方法,掌握仓储作业基本技能,这样有利于仓管人员逐步提升操控能力和管理效率。

3.未雨绸缪,预防为主

自动化岩心库管理系统,它由立体货架、堆垛机、输送机、搬运设备、托盘、管理信息系统及其他设备构成,综合性比较强。特别是在设备的故障处理和设备的维护保养上,在投入运行的初期,操作人员基本上不知道设备的保养重点在什么地方,不知为何发生故障,每次只有等故障出现了,再想办法,有时候需要等厂家来人才能解决问题,这不仅影响到了正常工作、还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也给仓管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

因此超前预防更重要,解决问题还是要从掌握基础做起:一是要有学习规划。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在参加培训和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二是要多实践。在保证安全操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多实践。三是要多总结。在实践中总结每次发生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故障方法,从中找出规律,目前我们总是处于等故障解决故障,这给我们的正常工作造成很大影响,给油田开发建设应用带来更多的麻烦。因此我们必须要超前谋划,将系统故障提前扼杀在摇篮里。四是强化维护保养。在容易诱发故障的位置上多下功夫,从设备的前期维护保养上下功夫从而降低故障的频次。比如我们可以让设备要从低位然后在到高位这样一个顺序运行,尽可能不要直接高位运行,也可以先低位预运行然后再在高位运行。五是确保运行安全可靠。这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就是每当设备使用频率低时、天气变化起伏大时都要对设备进行预热运行,特别是天气换季的时候,以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仓库管理的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物流;管理;实验室;软件

物流学属于应用学科,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先进性、应用性和服务性等特征。物流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操作标准和技术标准,物流路线的规划、物流方案的编制、物流网络的构建、物流园区的建设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搭建等都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每一项活动都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做出全新的设计,这就要求物流行业的从业者具有很强的操作能力和分析处理业务的能力。根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物流专业的教学不能沿袭传统的课本为主的教学模式,需要建立培养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不具备建设实践基地教学条件的,要建立仿真实验室,从而加强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增强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

1加强实验教学的意义

1.1实验教学是开放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

广播电视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系统掌握物流基础知识和方法,能从事各类物流型企业的需求分析、运作方案的制定、物流供应链的设计及过程控制能力,也能从事企事业单位物流运作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物流系统中的实际问题。当前,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偏向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或者实践教学内容较少,学员毕业实习前缺乏清晰的、明确的、操作性强的实践任务,也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现有的实践环节主要以社会调查报告为主,实践环节的考核标准不够清晰,同时缺少有效的监控管理手段。这种培养方式造成学员毕业后所掌握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与用人单位的上岗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是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必然要求。

1.2实验教学是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调查显示,就全国总体来看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惊人。预计2015年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40~50万人,其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将达到20~30万人。可见物流人才培养市场是很广阔的,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传统的物流管理教育无法实现可视性和操作性,通过建设实训实验室给学员提供可操作性的场所,来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升物流人才培养的质量[1]。

1.3实验教学是培养物流人才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

物流人才的职业技能需要社会、行业、用人单位的实践检验,广播电视大学通过实验和实践教学让学员置身于一定的场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结合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模拟物流的各个环节和运作流程,来获得参与物流企业工作的前期经验和技术能力。在此过程中,学员可以不断提高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操作能力、物流线路的规划方法、物流信息系统的操作步骤能力,不断提高物流管理能力和操作技能。

2物流仿真实训实验室要实现的功能

受客观环境以及物流设备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建设实践基地尚需时日。随着物流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针对广播电视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的缺陷,可基于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设计和开发一个虚拟现实的实验环境[1],应用于日常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教学。物流实训实验室不仅可以面向学员开放,开展在校学员实训,还可以开展在职培训、师资培训等,而且可以覆盖电子商务专业的部分实验实训项目,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通过网络教学、实验室开放等措施,建立起开放式的教学环境[2]。

3物流仿真实训实验室的构成

3.1物流实训实验室的硬件配置要求

仿真实验室主要由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网络环境构成。最理想的硬件环境是在一个单独的服务器上运行,也可以在单独的PC机上运行,推荐配置CPU单核主频2GHz以上;双核主频1.5GHz以上;二级缓存1M以上。内存DDR2512MB以上;硬盘7200rpm以上,容量80G以上。软件环境要求较小,具体包括以下几项:操作系统MicrosoftWindows2000以上操作系统;由自己开发的或者外包的最新版本的教学版软件;数据库(比如SQLServer2000);必要的杀毒软件,特别是在B/S结构中的服务器上必须具备良好的杀毒功能,服务器一旦中毒,将会影响到整个实验室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3.2物流虚拟实验室的软件系统构成

3.2.1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具备信息查询和功能,仓储中心仓容量、价格,运输中心运量、路线规划,平台上运行的客户的资源状况都可查询和浏览,同时建设一些有助于学员们扩展视野和查阅资料的栏目。如:案例库和拓展栏目,新闻资讯、商务合作等。

3.2.2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

以Intranet/Extranet/Internet为运行平台,以注册的学员为客户和主体,并提供在线方式监控订单在各部门的运行过程,该平台的交流方式主要以网络技术为主降低费用的支出。学员主要是以分组的形式扮演角色和完成流程任务,每一次新任务开始要交换角色,主要角色有:系统管理员、资源管理员、仓库管理员、运输委托单管理员、运输调度员、运输管理员、财务人员等。教师可以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调整模块构成增减操作难易度来增强学员实验兴趣,增强具体场景的应变能力。初始环境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根据物流企业数据资料构建运行环境,设置好各个职能部门,不同职能部门完成不同的任务,对仓储成本、运输成本、配送费用、设施设备成本划定区间范围。二是对时间的设置采用虚拟手段,12分钟等同于24小时的模拟时间。各模块功能如下:(1)系统管理:是整个系统的高层管理,主要负责学员角色的分配和系统用户的管理,对管理中心机构维护管理、全系统基础数据的审核管理和基础参数配置。(2)仓储管理:根据管理中心下达的仓储作业计划负责货物的仓储作业,对货物的入库、出库、盘库、移库和库存进行管理,该模块支持QX分拣库、QX立体库、普通平面库、普通立体库、保温立体库、冷藏平面库等现代化仓库[3],可以实现对仓库作业流程和智能化的货位管理等仓储作业的熟练操作。(3)运输管理:根据客户下达的订单,制定出运输委托单并下达运输作业计划任务。执行集货、配载作业。在运输过程中,进行运输调度的管理,实时监控运输过程及货物的在途跟踪,该模块支持通过GPS和GIS对货物进行跟踪管理。(4)异常管理:对系统发生的异常进行处理。(5)合作管理:第三方物流运营需要与客户、供应商、承运商等签订大量的合同,对于刚签订的合同要及时添加到系统中,以作为合同的备份文件和资料。(6)资源管理:是对该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的设计、管理与维护,包括供应商、承运商的信息,以及运输业务和仓储业务要用到的车辆、货物、货位的信息。(7)客户管理:对物流公司客户的基本信息进行维护,向客户提供收货、发货信息,为客户提供所有的物流服务,学员可以通过该模块,掌握操作信息系统的流程和向物流公司快速获取所需要的服务。(8)结算管理:包括运输和仓库的费用结算,在运输业务和仓储业务结束后,都要对该业务进行财务结算,并打印出财务报表。(9)统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负责对公司财务的利润、销售收入、成本、运营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其财务比率和财务状况。第三方物流管理仿真实验系统的具体流程主要有以下步骤:(1)生产商填写发货单,并交给分销商;分销商确认;生产商填写运输委托单,发给第三方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审核并确认。通过信息系统查询库存数量,并及时补货,向承运商发出运输通知。(2)承运商确认准备运输,运输中心接到指令后安排运输作业,同时向仓储中心发出出库指令和清单。(3)仓储中心根据出库清单填写出库单并进行出库确认,安排出库,将货物装入承运商的运输工具。(4)货物处于在途,运输中心对货物进行跟踪和监控,分销商、承运商和生产商进行到货确认。(5)物流中心填写结算清单发给生产商,生产商结算并支付费用,物流中心确认并打印财务报表发给承运商并支付费用,承运商确认费用支付并打印财务报表。第三方物流管理仿真实验系统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3.2.3物流技术模拟系统。

该系统用来模拟商务活动、物流活动及国际贸易活动。主要涉及到的信息技术有POS机、无线手持终端采集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AVG(无人搬运车)、电子标签拣选货架、GPS车辆跟踪技术。将物流技术融于管理信息系统中,集技术与管理为一体来完成包含物流总部、物流配送中心、国际物流公司、国内供方用户、国外厂商、船务公司、海港码头、航空公司、空港机场、海关、检验检疫局、银行等各机构的系统所要实现功能。系统设计能使学员体验物流技术真切的实验环境,学员可以完成一系列业务活动,得到全方位的训练。物流技术实践平台系统如图2所示。物流技术模拟系统以连锁超市管理系统作为模拟的实验环境,连锁超市管理系统包括连锁超市总部管理系统、配送中心管理子系统、门店POS管理系统以及通信管理系统。

各子系统的功能如下:连锁超市总部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1)管理整个连锁网点的资料和管理连锁网点的供应链;(2)对商品的进、销、退、存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对门店上传单据的检查对门店的运作管理进行规范;(3)提供财务结算功能和向总部管理人员提供营运分析数据。

配送中心系统的功能:(1)完成要货处理和提供补货;(2)提供对大宗客户或其他客户的批发销售功能;(3)提供详细的仓库管理、完整的库存管理、批发销售的收款功能;(4)提供高效的分拣配送流程和处理方法。

门店POS系统的功能:(1)对前台POS系统的数据进行管理;(2)提供快速作业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提供调拨、报损、仓库管理,提供完善的促销功能和提供快速有效的多种盘点方式;(3)对商品的进、销、退、存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提供多种营运数据分析报表。这两个系统是相对独立的,感兴趣的学员可以选择两个系统的学习,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其一。

4物流仿真实训实验室建设注意事项

物流实验室的设计要全面考虑,给学员的学习提供实训的虚拟实验基地,通过这个平台学员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消化;同时要体现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特点。但不能为了体现新颖性和吸引性而纯粹“游戏性”的界面设计和实验环境。实验室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实习基地,为教师教学提供完整、系统的辅助教学工具,从而真正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4.1逐步推进

物流实验室的建设不是完全的一步到位,各地物流发展速度和重点是不一样的,不能完全忽略地区差距建设整齐划一的物流实验室,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学员本身的特点有重点的建设核心部分,要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来建设,先满足基本的需要,然后再根据行业的发展新动态来补充和完善。当然要有总体规划,不能抱有短浅发展目光。

4.2增强互动

互动性是仿真实验的重要特点之一,学员实训过程中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物流企业的运营,物流实验室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物流设备、物流操作、物流过程真实逼真的通过友好界面和清晰画面展现到学习者面前,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物流设备的功能和特性。模拟真实物流企业的硬件环境,如仓储仿真中模拟多种物流设备,港口仿真中模拟多种码头相关设备,运输仿真中模拟多种运输相关设备。只有仿真物流企业的管理流程,学员在仿真实验过程中进行互动、共同完成物流任务,物流技术及物流管理方法才能学有所用。

4.3过程可控

具备实验课程体系建立、过程管理、实验指导和在线交流等功能。教师可根据实验教学计划在系统中自主创建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可控制上课内容、上课时间、实验人数、实验分组等,方便教师对实验过程进行指导、监控,把握学员的实验过程,减轻实验备课负担,方便教学。

4.4评价管理

通过对学员操作过程进行跟踪,根据评分体系对学员实验过程进行自动打分,使学员规范操作过程,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4]。物流仿真实训实验室的建设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以及社会物流人才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优化实验室系统,改善实验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同时,建立管理制度,加强系统及设备的维护是实验室高效运行的保障。当前广播电视大学的物流专业,由于缺少实验条件只能停留在课堂授课、企业参观的模式,实践环节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加强物流流程、操作能力、系统规划能力的培养,切实提升学员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衔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员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员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通过建设物流仿真实训实验室,将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贯穿渗透整个教学环节中,按照认知—实践—综合应用递进,每个实践环节完成不同技能训练,为实现培养物流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提供充足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周利琴,洪玫,饶军.物流教学仿真实验室的实现[J].计算机应用,2006(26):298-302.

[2]陈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3):117-118.

[3]李向文.第三方物流及其信息化管理模拟实验教程[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仓库管理的基础知识范文3

一、“教学做”一体化的基本内涵

 

“教学做”一体化,即理实一体化,是把纯理论与实操内容整合成与实体企业紧密结合的教学项目,运用项目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实施“教学做”一体化,重点体现在教材选择方面,选用以信息技术支撑的高职物流管理教材,将理论知识完全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学生通过操作去掌握操作过程中需要的理论知识,这也调动了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做的方面,结合实体企业背景,使学生操作计算机仿真软件(Flexsim),通过仿真使学生全方位的分析企业运作的模式、业务流程,企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这样边做边学能够培养学生对信息管理的意识,打开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的地位

 

《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该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物流信息技术,熟悉物流运作的业务流程及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知道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研发,达到相应的操作水平,为其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该课程属于综合性较强的边缘交叉课程,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其授课的内容包括物流信息管理认知、物流信息管理基础(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研发和维护等。是非常实用的专业课程。

 

三、《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物流信息管理实务》授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偏重于课堂上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技能的培养。追根究底还是培养计划的问题,培养计划对课时限定。该课程通常每周2到3课时,时间限定一学期,在短短的课堂上教师很难讲透专业理论知识,也没有足够时间让学生在实训室动手操作,更谈不上学生到企业进行物流信息管理的顶岗实习。所以,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致使很多学生觉得学习这门课很枯燥,没有兴趣,从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加上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的薄弱,因此学起来特别吃力,教学效果更加糟糕。基于这些现状,必须对该课程进行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期培育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四、以岗位技能要求为核心,优化授课内容

 

根据专业培养的定位,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情况及实体企业需求情况的调研,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岗位有:采购专员(采购经理、采购主管、采购总监)、微机员(制单员)、技术管理员、一线仓库管理员、送货员、管控员、配货员、报关报检专业员、车辆调度专员、客户管理员、财务结算员等,根据企业匹配的这些岗位,可以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技能,如订单管理能力、采购与供应管理能力、货物运输管理能力、仓库管理能力、物流环节的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软件及英语应用能力,尤其一带一路、航空物流的大背景下,对物流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些能力的培养,信息是贯穿整个物流流程,而对信息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一个集成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所以,物流信息管理实务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核心课程。

 

通过上述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可以确定该课程在物流专业中的地位及对各个工作岗位中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进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然后以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为重点,遵循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按照企业岗位工作的内容来构建教学任务。为便于教学实施,把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模块,由基础到拓展,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表入里依次设置。《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内容的分配见下表:

 

五、《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是授课最常用的方式,如ERP企业资源计划,通过多媒体视频、动画、图片等方式传递可视化效果,使学生很好的理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性、系统的结构、功能、作用乃至具体的应用。再如GPS、GIS、POS、EOS、EDI、条码、RFID、TMS等技术,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动画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物流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从而增添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也丰富了课堂内容,提升了教学效果。

 

2.理论授课采用实体企业案例做背景

 

如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采用顺丰快递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顺丰快递的订单;如海尔的“一流三网”信息平台,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学生登录海尔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熟悉其中所有功能架构,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进行汇报,将系统平台截图进行模块解释,教师最后对每个小组的PPT课件的制作、汇报内容、汇报情况进行点评总结,使学生边做边学,既激发了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增添了学习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汇报能力等。

 

3.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条件展开一体化教学

 

我校有专业物流实训室,如物流3D仿真实训室、物流技术实训室、物流模拟实训室、物流沙盘实训室、物流生产实训室、智能超市等,要充分利用现成的资源整合授课内容。另外,这些实训室大都是物流业务流程的仿真,如物流3D仿真实训室,主要采用的是3D数字化仿真平台,通过虚拟技术再现物流真实场景,整个仿真过程可采用任务导向,业务流程仿真,角色系统自动分配,仿真过程中岗位职责明确,边做边学,不懂就学,不懂就问,使学生通过实训仿真过程实现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师对每一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增强了授课中的过程监控,也达到了课程考核的主要目的,提高了实训质量和学生动手的实践能力。物流 3D数字仿真实训的内容主要有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配送系统)、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进行课程一体化教学,如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仿真是使学生认知仓储型物流企业主要的业务种类及业务流程,结合实体企业大的背景,其任务主要有出入库作业、配送作业、沃尔玛配送、海尔集团的配送等业务。

 

4.加强校外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一个保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使学生通过校外物流实训基地进行定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边做边学,以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途径和就业渠道。例如,众品实业集团、双汇冷链物流、鲜易冷链、风神物流、德邦物流、京东、当当等合作实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六、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完善考核标准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更好的结合。在实施一体化过程中,双方采用 “员工”间的交流与探讨,企业式的分工与协作,差异化的能力培养计划与安排,启发式的自主探索和创新。同时,支持学生根据教学项目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制定考核标准,可借鉴企业的考核模式,将企业的考核指标引入教学中,改变传统的用试卷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真正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优化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物流人才。所以,该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就要选择合适的考核方式,具体实施可采用任务导向,流程仿真,角色的分工明确,使学生仿真过程补充理论知识,不仅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也更好的理解了物流企业的运作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每个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加大了整个教学中的监控,真正达到理实一体化考核的目的。

仓库管理的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新策略

在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下,部分学院开始侧重于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2000年我国教育部批准北京一所学院可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开始,至2013年12月我国各大高校相继有1500多所学院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目前,正是各大高校教学方法快速发展时期,但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一个专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同时,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相比教学设施相对较差,因而必须探求一些更适合新时代教育的教学模式。

一、高职物流管理课程的专业特点

1.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物流管理所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它主要涉及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方面的知识,其中包括:包装、运输、配送、流通等方面。这就使它成为技术科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的理论和方法是在多重学科的基本理论上实现的。在组织物流管理工作时,首先要进行全面的分析,从经济效益与技术的可行性两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量。因此,物流管理专业要对各方面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在充分熟识自然科学和物流运输技术的基础上还需要经济管理以及商品学方面的知识。

2.系统性强、程序繁琐。一般由运送、配送、仓库储存等7个分部组成一整套的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性较大的系统。由于物流系统的复杂性导致下属的子系统产生较强的效益背反现象。因而在组织物流管理工作时,在宏观上进行综合性的考量是极有必要的,可达到优化物流系统整体配置的效果,避免局部最优产生资源浪费。

3.应用性强、灵活度高。物流管理专业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在课题研究以及数据采集方面多源于商品生产和流通,它的研究成果也是来应用在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物流管理立足于宏观上的发展规划,经济利益以及物流技术的改进与提高。在物流的运作过程中,其环节操作的灵活性较强,导致了其标准化成都偏低。这就需要从事物流管理的工作人员对操作流程的掌握。

二、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新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计划。在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应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结合本校的办学特点预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应以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复合型人才为办学目的。在教学大纲的,学科的基础是建立在管理学的角度上以经济学位辅助,在专业基础课方面应包含物流管理的技术、方法以及理论知识。一些教学条件较好的高校可加入物流实践课程,在考核中进行独立考核,实践时间设置范围在1年~4年之间。由此可见,教学大纲编写的重要性,在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中,教材的选择必须贴合实际,课时量课程的制定必须明确,避免重复教学,浪费教学时间。在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教学方式等方面必须坚决实行以确保教学计划的正常实施。

2.“递进式”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以岗位和岗位群的需求为导向,以实用性教学为原则。分三个层面进行递进式教学,分别为岗位认识、岗位实训、顶岗实习。可与企业实行联合办学的教学模式,让去也员工兼职教师在校内担任实践课导师进行教学指导工作。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技能训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物流信息处理能力和业务处理能力。提升学生的事物处理能力、职业技能、技术的应用能力、岗位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建立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我的发展能力和专业性。在第1学期学习物流的基础知识,在2~3学期进行岗位技能的模拟训练,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岗位创新能力。在4~5学期进行轮岗制实践训练。学生在第6学期进行物流专业体验学习以及一些相关证件的考取。随继安排顶岗实行工作,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从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

3.实行顶岗实训,项目教学法。顶岗实训法是一种新型的实训模式,它指的是让学生参与到校外的实训基地中,或者直接顶班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性学习。可聘用物流企业中的技术精英、专家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中提升自我专业技能,充实教学的实践内容。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物流管理这一概念的理解同时掌握物流管理中的各项学科知识。为了更新教师的专业能力,可实行“双师型”的教学模式,派遣部分教师与实践基地人员护换,进行岗位的实践训练,实践时间半年至一年为佳。项目教学的实施可帮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整个项目的处理实践,是掌握物流管理专业技能的最佳途径,也是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项目教学仍然属于一个新的课题,还处于不断的尝试和磨合中。在两年一届的全国物流设计比赛为各高校实行项目教学提供了基础。部分条件较好的高校积极的参与物流设计比赛。在在物流管理之间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大赛中的一些真实案例布置课题让学生完成。在课题的完成中提高学生的各项物流管理能力,比如: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仓库管理与库存量的把握等等都能在物流设计比赛课题中得到锻炼。

三、结语

为了压缩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他们对物流岗位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期望招聘那些具备全面物流管理知识的人才,达到一人可胜任多个岗位的效果。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属于一种新兴专业,该专业的教学模式尚未建立成熟。各大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更多高级物流管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不断探索,力求寻找到一种适合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为市场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培养出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物流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仓库管理的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物流发展物流人才对策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综合性强、操作性强,其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竞争。因此,开展国内外综合物流业务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拥有一大批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精通物流业务,懂得物流运作规律的管理人才。现代物流人才的匮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物流教育也严重滞后于物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培养物流人才,解决我国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

发展物流业需要复合型物流人才

物流人才类别

宏观管理层次的人才。包括教学、科研、人才培训、政府机构制定物流政策、规划等方面人才。

各类企业的物流管理人才。企业的包含面很广,尤其是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物流人才有大量的需求。

物流企业的管理人才。

物流作业的一线操作人员:

仓库主管人员既具备物流作业各环节管理的基本素质,又熟悉车辆保养维修、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懂得如何最合理地调度企业的车辆和人员、如何最为合理地规划进出货、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行车路径、如何最大限度地为承运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配送中心主管人员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知识与技能,如物流基础知识、财务知识、营销知识与IT技能等,了解运作流程并不断加以改进,利用信息共享及分析,对配送中心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提高库存周转率,开展各项增值服务,实现为供应商联合管理库存。

客户服务代表既熟悉客户的各项要求和服务承诺,具备货物信息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能力,也了解仓库管理、运输作业、结算、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销售支持人员。

网络维护员IT技术是其具备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要了解物流具体业务操作的流程,对物流信息系统出现的问题作出准确的诊断。

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

物流人才既要懂得物流技术,又要懂得物流经济,不仅要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供应链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仓储运输专业知识、财务成本管理知识、外语知识、安全管理知识、法律知识。随着物流人才数量的增加,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则从数量型向素质型转变,不单纯追求人才的数量,更注重那种政治思想好、实践能力强、能够很快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在其专业技术应用领域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有事业心、责任心、适应力强的物流人才。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还从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除了要求掌握物流专业知识和技术外,还要求其精通一门以上外语,熟练运用计算机,有较宽知识面等。现在最为抢手的物流人才是那些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型人才。

物流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除了掌握物流专业知识和技术外,物流人才还需要具有前瞻性,即不受现有的机构、制度和一些做法的约束。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能够创造合理化的物流条件,组织员工为物流合理化而工作的魄力。应具备开拓未知领域的先驱者的气概,具有挑战精神,具有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从战略高度考虑问题的素养,具备构筑信息系统的能力。要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组织管理的才能。具备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异常事故和应急作业的处理能力、物流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力。一个优秀的物流人才,需要用至少二至三年的时间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去实习,了解各个部门的业务特点、物流需求。

我国物流人才的现状

我国物流人才数量严重短缺,现有的物流人才专业水平较低,而整个物流教育滞后于物流业发展。

物流人才数量严重缺乏

物流人才是稀缺资源,更是战略资源。物流人才是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我国有200多万个与物流相关的企业需要物流人才,如果到2010年给每10个企业输送1个物流大专以上人才就是20万,每5个企业输送1个就是40万,如果给2个企业的物流在职人员培训1人,就是100万,给每个企业各培训1人,就是200万人。到2010年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量约为100-200万人。而专业人才年培养规模约5000人,在职人员年培训规模约5万人,与需求数量相差甚远,这种物流人才的培养教育状况很难实现社会需求。

物流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缺乏一批有理论、会经营、懂管理的拥有现代物流理念的物流管理人才,物流规划咨询人才、物流管理人才、物流科研、物流师资等在业内最缺乏,能够进行整套物流方案的策划与设计的综合性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今后一段时间,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将更吃香。物流教育滞后于物流业发展

我国物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但物流教育滞后,物流人才培养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高等院校目前培养出来的人员知识面较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弱,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对物流人才的要求。

培养我国物流人才的建议

创造物流发展的“软环境”,形成对物流的正确认识

我国现代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我国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忽视流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流通方式和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重视对物流的宣传引导,认识现代物流,接受现代物流理念。

通过学历教育培养物流人才

首先要抓好物流学科建设。现代物流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正处在不断研究和完善的过程中,作为一个交叉学科,与管理学、工学、经济学、交通运输工程等息息相关,但又不同于这些学科,要开展对物流学科的研究。物流专业目前虽是目录外专业,但要当作正规专业来办,争取在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时进入,还要争取进入一级学科,重点培养造就优秀的物流学科带头人。

第二要抓好师资与教材两个环节。物流师资建设,要组织单课程或多课程的师资培训,提高理论水平。而教材已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并没有完全解决高质量的问题,缺高水平的精品教材。要确定不同层次物流专业的核心教材,组织高水平老师编写,并争取进入教育部教材规划。

第三要推动物流的产学研结合。物流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产业,作为

理论性极强的学科,离不开产学研的结合。物流研究中心与物流研究所要与教学结合起来,把研究成果用于企业。学校在教学中要重视物流实验室建设,重视实习这一环节。特别是中专与高职的学历教育,更要重视动手能力,重视案例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

第四要培养多层次物流人才。物流研究生教育要重理论研究与方法,面向科研人员、高等学校教师和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目的是培养其较强的研究能力、使其能够驾驭物流日常业务的经营和决策,具备解决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及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科教育要重素质、重基础、重知识面的协调发展,面向企业,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适应性,具有物流经营与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能力,以及具有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和物流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中级物流经营管理人才,使其能够直接管理和操作物流作业的全过程。专科和高职教育是基础性的物流教育,要重操作、技能和实践,主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从事物流过程管理的实际操作人员。

通过职业培训培养物流人才

要提高整个物流人员的素质,除了不断输入新的素质较高的人员以外,还必须重视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加强现有物流人员的培训。职业培训的起点要高,培训对象应以项目经理为主,要形式多样化,可以采用讲授、研讨,也可以是座谈、交流,并有不同的层次,以适应不同人员的需要。短期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应更强,在短时间内发挥实际功能和作用,解决具体问题。长期培训要有长远考虑,不能只顾眼前,片面地强调实用。

我国物流在职人员的培训,要把物流管理人员的培训作为重点,培养造就优秀物流企业家,围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加快培养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物流企业家。以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大力提高物流企业家素质。还要培训物流专业管理人员,如交通运输、仓储、包装、港口、海关、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分拨中心、物流信息平台等不同的专业管理人才与专业物流工程人才。

强化资格认证提高物流人才水平

为了与专业人才上岗需要通过权威机构的测评、考核,获得资格认证的国际惯例接轨,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协会和教育机构借鉴国际经验,适时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培训体系,对该体系的培训内容中与中国国情不符合的方面做适当的修改,推出了中国物流行业及国际通用的资格认证培训,同时承担资格认证或职称的评判与审定。

通过出国进修扩大物流人才培养渠道

组织有一定管理实践经验和专业基础的人员到国外考察、培训、进修,学习国外在物流方面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学校应当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与外国物流管理机构的交往,将师资送到国外培训进修,并积极引进物流高级人才,以缓解我国在这方面的人员欠缺。

仓库管理的基础知识范文6

 

会计是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上升,同时对基层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基层会计人员还是助理会计师,首席财务总监,其工作的进行都需要会计理论知识的支撑,他们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实训技能,更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而这一点恰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薄弱点。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中职学校学生底子薄,自主学习能力差,且理论知识相对枯燥,学生兴趣不高

 

我们知道中职院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5周岁至18岁之间,自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文化基础相对较低,通常存在厌学情绪,尤其对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相较于实训技能培训的趣味性,具有较强的连贯性的会计基础知识相对枯燥,而且普遍有学生反应“听不懂,理解起来感觉困难”,学习积极性下降,同时中职学校通常管理较中学宽恕,学生自律性差,对于学习存在懒散拖延的心理,长此以往,其会计基础知识学习更差,进一步导致“听不懂,理解困难”,进而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下降,更加不想学习,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二、教学方法相对守旧,缺乏会计实践经验

 

现有中职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教而不重学,通常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而经济的发展变化使会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相对落后,普遍采用较为陈旧的教学方法情况下;会计专业对实践要求较高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的得到满足,同时许多执教老师不具备一定会计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理论性的教学,缺乏生动实用的教学案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学习。

 

三、中职学校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重视意识有待深化

 

从社会对于基础会计专业人员要求的信息反馈来看,大多数企业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首先要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企业不愿花费多余的资金和时间重新培养人才,所以他们更青睐于那些掌握基本日常会计操作技能的毕业生或者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目前很多学校为了更好提高学生就业率,从而提升扩大学校影响,学校均采取了向加强会计专业的实训技能方面倾斜的教学模式较多,建立仿真模拟岗位,安排学生提早进入实习单位实习,这就导致实训时间过多,而相对会计理论课程时间被缩短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逐渐成长,其工作学习的要求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基础实训操作的会计技能。无论是从专业人员的自身发展来讲,还是企事业单位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的职业竞争压力来说,基础理论知识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其发展,使其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总的来说学校缺乏了对于学生的长远的职业规划。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中职会计专业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均需要找准定位,除满足市场对于会计人员的的需求外,更要对自己进行长远的职业规划,把握会计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和基础理论学习的平衡度。具体操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执教老师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陈旧呆板的说教教学模式,可以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什么叫“行动导向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教师事先在所构建的特定学习情境中,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为主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完成学习过程所提出的任务,进而积累知识、学习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具体过程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依据授课内容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组织教学过程。

 

其次,学校采取“双管齐下”方式,一方面强调实训技能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于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那么对于代课老师的要求不仅仅需要其较好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企业财务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更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后期职业生涯的做好“奠基石”。

 

作为会计中职院校,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可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于会计核算、出纳、税务等岗位工作或者相关部门从事社保文秘、仓库管理、收银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很多学校为了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三年制的学习时间,学生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都安排校外实习,而且学生在校期间也安排了大量实训技能课程,这就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减少,对于理论知识掌握较为薄弱,对此我们呼吁中职专业学校对分配理论和实训课程进行合理安排,避免为了短期相关利益,而忽视学生长远发展;于此同时我们的老师们也需要具备熟习企业会计工作完整操作流程能力,具备真实的实战经验,而不是走马观花所谓的企业实践锻炼“真人秀”。

 

为了学生就业后的长远发展,为了降低学生在激烈竞争中的失业机率,中职专业学校必须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因为单一的会计实操技能,在没有完善的理论知识的支撑下,是不足以解决会计专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工作需要的。

 

再者,教师必要时需要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重要性的认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根据专家认定,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途径学习所有掌握的知识比例是不同的:听觉只能掌握20%,视觉能掌握30%,视觉+听觉可以达到50%,而自己动手时可达到90%。所以,学生只有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到的知识。由此可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其效果必定会事半功倍。

 

众所周知,会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还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并且知识的储备需要经常不断的补充和更新,所以国家提倡专业性的继续教育。总之,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掌握实操技能和理论知识,同等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使自己在未来的会计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