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政道路规划设计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政道路规划设计要点范文1
1 引言
市政道路的规划对于道路设计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城市的建筑主要就是根据道路的规划进行的,城市中的广场、街道、旅游景点的建筑都要先进行相应的规划才行。但是如今的城市建筑过程中基本上都没有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规划设计,或者是规划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另外,市政道路规划中往往忽略质量重视速度,市政道路规划中普遍存在有些城市为了追求建设速度,忽略建设的质量,只重视自己的业绩而不重视城市的正常发展,不但导致市政道路建设中出现质量问题,还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鉴于此,如何做好市政道路规划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2市政道路规划中常见问题分析
(1)市政道路规划缺乏远期规划。现在很多城市路经常修,交通拥堵却没有得到改善。受到资金的约束,城市道路建了,配套的管网却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雨天道路排水不畅,城市道路经常开挖埋设管道。新建道路设施承受不了过大交通荷载,未到使用年限就已破损。出现的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城市道路设计缺乏远期规划。
(2)整体格局规划设计不合理 城市的道路整体布局存在设计缺陷,道路的功能和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一直以来,道路规划设计理念始终以机动车为重点服务对象但实际上机动车占用道路资源越来越多,交通拥堵不但没解决反而更加严重了。道路建成后相关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实际通行能力主要取决于前期的路网规划设计。最近几年,我国的路网设计带有显著的工程设计理念,而鲜少考虑交通方面需求,致使建成的道路无法满足车流、人流、横断面等方面的实际需要,结构设计不科学。
(3)市政道路网的结构不合理。许多城市进行市政路网规划时,过多考虑当地交通需求过分追求形象、景观,乱建宽马路;主、次干路无非机动车道、盲道,支路无人行道或人行标志,人行道被商摊和其他设施侵占,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乱停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断头、过窄,在非机动车道随意设置减速坎;刻意减少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通信设施,造成道路上人流与车流相互占道,交通事故频发。
(4)市政道路及附属设施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 道路系统施工图设计主要涵盖了路面结构设计、道路系统总平面设计、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各组团道路平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等内容。道路附属设施的规划设计包括各类管线工程及临近道路城市配套设施。道路整体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城市路网的规划和设计更直观、更全面。
3解决城市道路规划问题的对策
3.1做好市政道路整体格局的规划设计
(1)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必须严把质量关。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完成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合理规划步行、自行车道及停车设施,并提出近期建设项目。尤其是城区次干道和街巷的绿化,为自行车和行人提供舒适的道路环境。(2)设计市政路网布局时,应综合考虑横断面上车道等的比例,车道宽度应满足车辆通行能力、行驶速度等要求,同时兼顾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车种的普及,要不断优化横断面设计,合理安排横断面上车道与分隔带的比例,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3)同时从道路的附属设施布置和维护出发,调整好断面各部分的比例,做好市政道路整体的设计和规划。
3.2道路节点的设计
(1)道路节点功能分类原则。从道路节点功能分类的角度上来讲,市政道路的节点规划建设要能够满足各个流向的车辆都能够高速、连续、通畅的通过市政道路的交叉口。(2)道路交叉口设计的针对性规划原则。一是做好路网与建筑设施的衔接配套、互联互通工作,打造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的道路交通体系;二是加强与省交通运输厅。省厅公路局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快推进路网设计前期工作,提高路政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即要求道路的前期规划设计须兼顾市政路网的协调发展,要将市政道路系统和交通运输系统之间的车流量交换作为重点规划项目,要把握全局,而非单一的交通工程。城市道路建设要优先保证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新建及改、扩建城市道路,要设置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城市支路和居住区道路,要设置步行道。在城市路桥改造中,严禁通过挤占步行道、自行车道方式拓宽机动车道。同时,应适当拓宽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空间,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优先通行。通过调节道路整体性的设计,对交通系统的修复和管理能够获得较高的效率,同时成功率也大大增加。
3.3市政道路附属设施施工图设计
(1)注意小偏角的设计。小偏角是平面定线的设计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因为它在很多时候都可以解决在定线中遇到的问题。如果道路的设计速度较低,小偏角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并不大,所以在工程比较艰巨的路段还是可以设计小偏角的。但是对于高等级的公路要尽量避免使用。(2)避免最小纵坡。合理进行道路排水系统的布置。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道路纵坡的设计,以确保排水系统的完整性,以防止水流对路基边坡的冲刷和对路基的破坏。设计道路纵断面时,纵坡坡度不宜小于0.3%。这不仅仅是为了配合最小排水的要求,也是车辆安全行驶的保障。(3)超高及加宽的应用。超高问题是市政路网设计的又一个缺陷。最近几年,我国关于市政路网的设计常常存在很大的争议。我们在实践中意识到,市政路网规划必须考虑行车速度,但是切忌以偏概全,过于关注行车速度的要求而采用小半径的方式增加超高段,尤其是不宜用在挨近交叉口的路段设计上。在现实条件下,若无特殊要求,圆曲线线形的设计应尽量不采用超高的曲线半径,如果不得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它的超高坡度也不能大于1.5%,也就是不能超过路面的设计横坡。加宽车道是当前路网改造的一个主要方式。实际操作时,宜在机动车道内侧加宽车道。若加宽车道内侧有难度,则可同时加宽车道内外两侧,以确保加宽后的车道能够保证车辆安全通行。(5)路面结构设计。各地在道路设计建设中,道路的线型断面以及交叉口设计要充分考虑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要求,主、次干路上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原则上要进行硬隔离。慎重选择“慢行一体化”道路设计,自行车道原则上应尽可能避免与步行道共板设置,确需采用的,要召开有各方面专家参加的论证会,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3.4生态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要结合道路周围的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等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保证道路规划和周围的协调性,保证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道路周围的景观创造和划分要根据其特点,以最大程度的保护自然资源为目标,利用不同的感觉要素形成各种各样的景观框架,然后不断增加目标的范围,从而形成连接不同城市的景观网络。
【参考文献】
市政道路规划设计要点范文2
关键词:城郊;市政道路排水;规划设计;标准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城郊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优劣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影响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而且对道路完好、城市环保以及城市防洪排涝等都有直接的影响。通过对一些道路排水现状和排水设施布设情况的分析表明,市政道路常见的各种危害中,水是危害公路的主要自然因素。大多数路基的损害, 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害都不同程度地与水的侵蚀有关。水的作用加剧了路基和路面结构的损坏,加快了路面使用性能的恶化,缩短了它们的使用寿命。因此,道路排水通畅与否是影响路面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设置市政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系统,能够将积滞在路面结构内的水分迅速地排出路基、路面结构外,有利于改善道路的使用性能, 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所以, 如何能够更好的规划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郊市政排水管网规划设计存在的困难
由于城郊市政排水管网经过的路线不属于城市主城区,且道路两侧用地性质不确定,规划部门无法提供各种管网的规划资料。因此,城郊市政排水管网规划设计存在以下一些困难。
市政道路排水设施建设滞后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城郊地块以较快的速度开发,但其所涉及到的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施建设往往滞后于地块的建设,影响了城郊道路排水规划科学化的发展。往往出现道路要求快速建设,造成了排水工程规划没有编制,一些排水工程往往不能与道路工程同期施工;有的虽然设计完成后,排水工程规划由于相关原因需要修改,许多工程项目未能按照规划进行建设,规划的指导意义也没有得到真正体现,造成了工程需要再次改造。
2、排水走向与设计参数
城郊市政道路排水管网要求排水管道同步实施,但由于缺乏规划资料,污水走向方案、服务面积,雨水汇水面积、参数的选取等均存在不确定性。
3、城郊市政排水管网设计与排水规划结合不紧密
城郊市政道路排水网设计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规划设计图纸,管线标准横断面图中仅仅标识雨、污水管线位置。尽管从排水本身而言,敷设在非车行道下,便于施工和管理维护,但由于地下管线种类繁多,且管线权属部门不同,规划部门无法提供管线规划走廊,有时建设资金安排不同步,不能在道路施工期间同步安排管线建设。在非车行道宽度有限的情况下,这种缺乏管位综合考虑的做法,势必导致今后“拉锁马路”现象。应与竖向规划和排水专项规划紧密结合,从而避免出现道路排水管道管径、埋深等设计不合理的情况,避免造成排水管道频繁改造、道路重复开挖而增加投资。
4、城郊市政排水管网规划未做到统筹兼顾
城郊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规划是动态的,在排水体制、排水量标准、排水主干管的定线工作完成以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局部调整,以便工程的具体实施。应做到使道路排水管网规划同城郊发展总体规划相一致和协调,同建筑规划、城郊路网规划、地上和地下基础设施规划等相配合,且规划服务年限稍长时,排水体制、排水量标准预测都应留出富余之地。
二、城郊道路规划设计的要点
1、城郊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道路雨水管道位置设计
建议雨水管道尽量布置在车行道外边线和人行道内边线之间非机动车道上。
这样设计,一方面避免了雨水管道布置在车行道上,另一方面也可以尽量缩短雨水口连接管和雨水预留管道的长度。
2)道路污水管道位置设计
建议布置在距道路两侧红线内边1m处。
如此一来不但可以满足污水管道的设计规范要求及收水功能要求,也大大地方便了道路两侧地块建筑物污水的就近接入,大大节约了工程造价图5是一个典型的60m宽的路幅的雨污水管线位置布置图。
3) 道路排水设计一般包含两类
第一类排水是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强度的影响。设计通常采用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对于地下水位较高路段,施工期间一般都考虑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
第二类排水是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
设计一般包括:
①. 路面水: 通过道路横坡、急流槽、边沟及排水构造物等形成完整排水系统把路面水收集并排出路基范围,对于超高路段,可通过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处的中央排水沟和横向排水管等排出路面水,或通过中央分隔带开豁口方法把超高路段外侧路面水排到路面另外一侧并通过路面横坡排出。
②. 下渗水: 中央分隔带下渗水,可通过在中央分隔带下设置纵向盲沟收集,并每隔一段距离设置集水井和横向排水管将下渗水排出路基; 路肩下渗水,一般处理方法为在路肩设置纵向渗沟,并通过横向排水管排出路基。
4) 处理好道路与排水的关系
城市排水管沟一般均依托道路布设,道路定线对市区排水组织、排水管沟的埋深、排水的重力流或提升有重大影响,道路高程的确定对两侧地块的排水也有很大影响,应保证道路雨水口高程低于两侧地坪20 cm 以上, 否则不利于地表径流的排除。道路纵坡的确定宜与两侧用地的纵向坡度一致,避免大的逆坡而导致的排水管沟埋深过大及两侧用地排水困难。规划雨水管道时,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以最短的距离排入附近的池塘、河流、湖泊或郊区灌溉系统。只有当水置较远,且地形平坦或地形不利的情况下,才需要考虑设置水泵站;当天然水体的水位高于管道出口时,可以设置出口泵站。同时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雨水干管应结合主要道路走向沿山谷低处布置,两侧斜坡地可借支管连接。具体布置时,应先根据地形划分地面水径流的分水岭线,然后在相邻分水线之间沿谷线低处布置。
5)合理选择和布置出水口
出水口要结合地形以及水体的具体情况,分散或适当集中布置。如果管道出水口的地质构造或者建筑构造比较简单,工程造价不高时,经济可行性高, 可以考虑分散布置;反之,若河流水位变化很大,或者管道出水口离排水处很远时,出水口的建筑费用就很大,此时不宜采用过多的出水口,可以考虑集中布置并选择合适的出水口。新型城市还要特别注意立交桥位置的道路排水,考虑到立交桥位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结合老城市的经验,可以考虑设计自流、调蓄、泵站抽升等几种方式,当然配套的管网设施,泵站设计能力都要符合当地的条件。
2、 设计施工的要点
a. 污水设计总流量Q, L / s。Q = Q1 + Q2 + Q3, 其中,Q1 为居住区生活污水设计流量, L / s, 按下式计算: Q1 = n ×N×K,n 为污水定额, L /( 人* d) ,含居民生活污水定额和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可按当地用水定额的80%~ 90%采用,N 为设计人口数,Kz 为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有关规定计取或按实际数据采用; Q2 为工业企业内生活污水量、淋浴污水量, L /s, 应与国家现行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协调; Q3为工业企业的工业废水量,L / s,工业废水量及其总变化系数应根据工艺特点确定,并与国家现行的工业用水量有关规定协调。
b. 雨水设计流量Q,L/ s。按下式计算: Q = F × q ×Ψ。其中,F为汇水面积, ha, 其划分应结合地形坡度、汇水面积的大小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况划定,地形较平坦时,可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汇水面积,地形坡度较大时,应按地面雨水径流的水流方向划分汇水面积;Ψ为径流系数,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有关规定计取;q 为设计暴雨强度。
管径的选择在排水管道设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管径选择合适,在能满足排水量要求的同时,还减小的投资,除排水量是管径选择的重要因素外,还有决定管径选择的因素为地形、管道材质、当地的管材规格等。若按设计流量计算确定的管径小于最小管径,则采取规定的最小管径,其坡度采用相应的最小设计坡度。当计算雨水时可能会出现下游的暴雨强度比上游的暴雨强度小时,应取上游的设计管径及坡度。
雨水管:确定暴雨强度公式、设计暴雨重现期、地面集流时间等设计参数,划分雨水汇水面积,布管,水力计算,确定管径、坡度、流速等。污水管:根据单位人口污水量,确定比流量,划分服务面积,布管,水力计算,确定管径、坡度、流速等。
结束语:
城郊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分支。做好城郊市政道路排水规划设计,对高速发展的城市意义重大,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城郊市政道路排水规划设计要结合城郊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水系特点,与城郊雨水资源的利用相结合,与城郊路面建设相结合及与城郊污水排放控制相结合,增加排水高效性,降低工程造价。建设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生态型的新型排水体系。
市政道路规划设计要点范文3
【关键词】市政道路;智能化;路线设计
1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重要性
我国科学技术、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建设速度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生活。同时,国民经济和生活质量提升,私家车数量逐渐升高,对城市交通体系建设规模以及完善性提出新的要求。现阶段,多数城市道路建设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常出行需求,为提升人民群众基础生活质量,城市积极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市政道工程建设属于重要内容,其建设科学性、合理性对城市现代化、智能化建设发展存在一定影响。另外,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对周边环境也存在影响,对人民群众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存在影响。合理设计道路工程,与周围环境形成有机整体,保证道路通达性,缩减人民出行花费的时间,实现各项生产活动高效开展,最大程度降低交通事故发生几率,促使现代化、智能化城市建设更进一步发展。此外,经济的发展需要商品的流通,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对商品运输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加强市政道路工程智能化设计有助于提升交通运输整体效率,从而实现当地以及全国经济的发展。
1.2必要性
市政道路工程和一般公路建设标准存在差距,相比于一般公路建设,其标准要求更高,施工更复杂。在施工前需考虑自行车道、绿化带、城市管道等问题,在设计环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市政道路工程属于重要内容,如果道路规划建设不合理将对人民群众出行产生影响,造成交通拥堵和影响社会安定和谐。因此,市政道路工程的规划设计要以城市服务为标准,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动城市建设发展。
2市政道路工程智能化设计思路
2.1路灯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思路
路灯是市政道路工程智能化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企业以及居民用电量的不断增加,资源节约逐渐被提上了日程,而要想减少电力资源的浪费就可以通过路灯智能控制系统实现,通过路灯终端、智能控制系统以及节能理念的相互结合,使路灯的开关系统智能化,让路灯更加符合人们的生活规律,减少资源的浪费。路灯智能控制系统主要是以路灯为载体,再通过传感器中数据信息的收集以及与无线技术的连接,对路灯实行远程控制,这就需要在路灯的顶端安装一个光照度传感器,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在灯具的附近安装一个视频监控设备,通过监控设备实时查看车流状态,对路灯进行智能控制。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技术主要有PLC电力线载波技术,该技术已在国内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其主要是将输电线路作为信号载体实现信息通讯,有效避免了电力资源浪费的现象。
2.2交通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现阶段,在我国交通领域中依然存在公共交通发展缓慢、交通管理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而交通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可以切实提升交通管理水平,从而为人们的安全出行提供有力保障。交通智能控制系统与路灯智能系统相比,功能基本相似,主要的区别在数据信息的采集层和业务层。同时,由于交通智能控制系统对图像可视化的效果要求较高,需要通过高德地图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准确呈现道路交通运行情况,从而为汽车的出行创造有利条件。除此之外,对于交通智能控制系统的日常维护,还需要安装交通诱导系统,当遭遇交通拥堵或者突发问题时,通过交通诱导系统,可以疏散、调配车辆运行状况,减少和避免更严重的交通拥堵。
3市政道路工程设计
3.1道路参数的设计
市政道路工程的设计应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开展,路面不同,其使用年限也存在差异,按照不同标准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方案。根据市政道路规划建设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路面施工材料。例如,水泥混凝土材料的路面使用年限约为20a~30a,沥青材料路面使用年限约为15a,但是道路在实际投入使用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下水渗透、重载车辆碾压、养护工作不足、气候因素等,造成实际使用年限少于预期使用年限。因此,设计人员需预判道路未来使用情况,将道路损坏情况加入设计环节中,预留相关参数,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科学性、安全性。
3.2交叉路口的设计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交叉路口的设计极为重要。城市规划建设速度不断提升,车辆运输流量逐渐增加,对于交叉路口的安全性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在设计时应尽量确保交叉口线形使用直线,中线的交角不可小于70°,在特殊情况下交角不可少于45°,交叉口的三角视距范围内,不得存在高度超过1.2m的障碍物,否则会阻挡驾驶员视线,交叉口的进口道纵坡度不可超过25°,对于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考虑因素比较多,例如排水系统、行车舒适性等。
3.3道路线路设计
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在未来生活中,城市车流量将不断增加,对于城市道路建设体系要求逐渐提高,为确保行车安全性和通畅性需要科学设计道路线路,着重考虑安全性,尽量选用半径较大的圆曲线,相比于直线,圆曲线设计效果更佳,在主干道沿线尽可能避免设计转弯处,以免发生交通事故。另外,对于道路路线的设计并不只是单一的对道路本身设计,也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将周围环境和道路线路整合为整体,例如,管道设施、绿化工程等,确保道路工程建设和周围环境相融合。
3.4绿化设计
市政道路工程中道路绿化属于重要内容,对于城市环境的美化和道路周围环境保护发挥着积极作用,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时应考虑到驾驶员视野问题。通过绿化设计为驾驶员驾驶车辆提供引导作用。例如,在道路凸形竖曲线、弯道外侧位置设计种植高大乔木起到警示作用,使驾驶员预判前方道路行驶方向。同时,绿化可作为道路的隔离带,但中间的乔木不可选择过高植物,以免遮挡变、转道车辆驾驶员的视野。另外,设计绿化工程时,加强植株观赏性重视程度,按照市政道路线路确定绿化类型。
4市政道路工程智能化技术以及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在市政工程中对于先进技术的应用逐渐普遍。对促进市政道路工程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应用先进技术有助于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提升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4.1BIM技术应用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应用BIM技术可有效提升各方面效果。①使用BIM技术分析道路工程沿线地势以及地形,收集施工现场地势和地形情况为方案设计和后续施工奠定基础。同时,BIM技术中具有三维建模功能。设计人员全面勘察分析工程现场地质情况,并尽量结合原有地形情况分析,为BIM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数据搜集结束后将相关数据信息传输至BIM系统中,BIM系统对此整理分析,自动生成三维效果图,为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1]。②BIM技术应用在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环节。对于BIM技术的应用便是搜集相关工程参数,在全景视图模式下分析所涉及参数,并在设计过程中计算施工材料性能、材料种类以及使用量,三维建模,以便设计人员第一时间发现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不合理内容并调整,不断优化和完善设计方案。同时,使用BIM技术的仿真模拟特性对市政道路工程关键部位设计情况进行可行性评估,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③利用BIM技术分析市政管线管网设计,对于该技术的应用需要配合相关软件具体使用。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以及影响,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受到市政管道因素影响。
4.2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对城市道路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对城市居民出行安全性和舒适度也存在影响。其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的市政道路工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力度。设计工作的开展对后续项目施工的有序、科学开展存在直接影响,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要全面考察项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按照当地实际岩性、水文地质情况开展设计工作。在设计时积极应用新型设备和技术,有效提升设计质量和效率。另外,加强人员培养,提升其质量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确保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应用智能化设备开展各项工作,使其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城市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设计,实现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发展速度逐渐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亟待完善,其中市政道路工程属于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科学性对人们出行舒适性、安全性存在直接影响。为实现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需要积极开展智能化设计,优化设计方案,实现市政道路工程高质量施工。
参考文献
市政道路规划设计要点范文4
关键词:道路规划 ; 合理 ; 桥梁景观
中图分类号:U41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市政道路工程现代化建设的开展、桥梁的景观设计如火如荼,其工程质量与建设速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市政道路工程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道路的纵、平横断面的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和道路的配套基础设施。其中,路基路面工程必须根据市政道路工程的总体规划原则进行设计和规划,市政道路工程的设计原则包括:
首先,要在满足城市的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设计道路交通,土地的使用要满通运输需求。要充分发挥城市的道路交通对于土地开发强度的制约与促进作用,完善和优化城市的用地布局,使城市的运转效能得到提高,改善城市的环境,提供高效、经济、低公害、舒适和安全的交通条件。
其次,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同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形成个体交通和公共交通优势互补的多元化客运网络。
再次,要充分考虑道路的无障碍设计,保证行动不便者能够安全、方便地使用城市道路,达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互结合的目的。
最后,城市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城市的道路交通要紧密结合。与城市的主干道相互结合的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电信管广电线、电力管线、雨水管线、污水管线、给水管线,结合城市的美化亮化道路灌溉及绿化设施、景灯设施、路灯及交管红绿灯控制设施等。
对各基础设施进行综合规划,除景灯、路灯、绿化及部分电信、电力设施设计在路面以上,其他的管线设施都在路面以下,以保证道路的视线通畅、环境良好,道路设施功能完善、齐全,环境优美,引导城市的空间向纵横延伸,确保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2.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设计关键点
2.1控制路基面层裂缝
根据实践总结的经验,市政道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当中的裂缝控制,关键要采用稳定性能较好、收缩性较小的结构作为基层,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对这种类型施工材料裂缝的原理给予充分考虑,其出现裂缝最主要的原因是材料收缩。材料收缩有两个主要方面:温缩和干缩。无论是哪种收缩,都同施工材料塑性指标和含水率有关。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添加具有减水、缓凝性能的外加剂来确保施工材料能达到符合施工要求的含水率。只有保证了施工材料这两方面的指标参数,才能够保证很少甚至避免出现裂缝。
2.2控制基层平整度
路基是道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和强度是确保路面稳定的条件。所以,在设计与施工上都要保证路基质量。而面层平整度的好坏对行车的安全和舒适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控制路基路面的平整度,要对不同的基层区别对待。
为了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必须非常严格地控制路基压实度,尤其要注意路堤与人工构造物衔接处的压实,减少衔接处沉降错落影响。路基经碾压以后要进行密实度、纵横坡度、几何尺寸、标高等指标的检测,检测合格后才可以进行路面结构的施工。对于各种路面材料要进行必要的试验与施工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要果断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2.3对软土地基的处理
通过对大量的市政道路工程调查表明,软土地基的路段由于地基沉降引起跳车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施工图的设计过程中地质钻探的布孔太少,钻探不深,软土地基没有被及时发现,或者对软土地基的深度、范围和物理力学性质等没能准确探明,致使没有对软土地基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或处理方法不够完善。
另外,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计算参数和计算方法与软土地基实际情况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距,软土地基的处理很难达到技术要求及预期效果。另外,雨水侵蚀导致路基填充材料流失和强度降低,也是导致市政道路工程的路基沉降一个主要原因。各种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适的适应性和机理各有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采用。
2.4路基路面排水
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受到水的影响,很多路基的病害都是水的侵蚀导致的。另外,从不损害当地的农田水利设施和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必须要做好路基的排水,并且要与地区的排水规划相互协调,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在路基施工中要重视施工排水,避免水患给路基和路面的施工造成多余的损失。
3.城市桥梁景观设计方法探讨
在城市新城区建设开发的过程中,特别是地处江南区域,待建的桥梁很多,这些桥梁如何与城市景色融为一体,如何与老城区的古桥相得益彰,如何延续地方文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3.1桥梁的环境景观
桥梁景观分解成线型设计、造型设计、平面布局设计、色彩设计、肌理设计、装饰设计等六大部分。桥梁景观总是与地景、城市景观相伴生,有时其复合景观意义更大。如悉尼大桥与悉尼歌剧院的景观伴生成为悉尼甚至澳大利亚的标志;武汉长江大桥与与龟蛇两山的景观伴生一直为武汉城市的骄傲等。景观的伴生效果实质为环境中的景观和谐与有机,这里的环境既包含自然环境因素又包含人文环境因素。
3.2桥梁景观元素的组织与设计方法
桥梁景观首先是慎重处理桥梁形象的定位;第二步就是依据形象定位及分析得出的概念进行图式化处理;第三对桥梁的标志性组件依据上述结果进行设计;第四确定桥梁景观的标志色;第五桥梁景观元素的设计。
形象定位:包括城市精神、市民行为准则、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等,从中形成桥梁景观理念。
标志物与标志图案:包括标志物与标志图案的多样化比较设计;根据桥梁尺度确定的标志物及图案的尺寸要求;标志物与标志图案的适合纹样设计等(可考虑方形适合、圆形适合甚至椭圆形等不同的类型)。桥梁标志物可以是桥塔、桥台、桥头堡或其他对桥梁有景观制高作用的构件。
标志色:可沿用城市标志色,也可根据城市的环境、文化确定标志色,选用的色彩应有一个量化标准,并要与标志物与图案纹样的色彩设计配合,同时还应与桥梁防腐涂装结合。
桥梁景观元素的设计:包括桥梁附属的花坛、座椅、栏杆、广告牌、电话亭、公交车站、人行天桥、垃圾桶、指示标牌及灯具等元素,也包含地面铺装、窨井盖板、建筑小品等。其设计要以标志色为统一,以标志图案为特征。
柯桥的桥梁在传统的风格中,特别强调简练的风格,如石雕的桥拦、望柱、龙门等构件都极少装饰,这使柯桥的桥梁显得简繁有序、对比恰当,在某种程度上,这种风格与现代设计的理念较为融洽。它所反映出的民间桥梁的个性特色对新桥的设计具有很好地示范作用。
柯北新区所做的概念设计01号方案,其灵感即来自小江桥和华春桥方墩式望柱与石栏杆的造型特色,考虑到现代工业的特色,通过加入古铜色铝质扶手及在桥板上预留槽灯的形式,力求表现出现代桥梁与传统元素相结合的语言特色。同时,中央部分的栏杆连续设置,使方墩式望柱的节奏更强,简洁的抱鼓石及序列的方墩,又使桥梁具有对比的韵味。
3.3桥梁景观设计协同机制的建立
路、桥设计与管理部门应完善机制,鼓励专业设计部门与景观设计单位的联合,以吸纳更多的建筑师、地景师、环境艺术师、雕塑师介入,使桥梁在决策伊始便体现景观与技术、经济、功能的和谐、优化,从而提高景观本体的内在“素质”。
4.结语
总之,如何合理规划设计路基路面,避免市政道路的路基路面建成后发生病害,我们需要根据以往的始终能够道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当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经过深入地分析、总结,在施工过程中把握每一个环节,控制路基路面工程的施工质量。而道桥景观问题是道桥工程美学、城市规划学、环境美学、人文地理、民族心理、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经济等方面知识在工程建设上的综合体现。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道桥景观问题必将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市政道路规划设计要点范文5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形式;设计要点;渠化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市政道路交叉口也是目前市政工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和内容,是整个工程中最值得我们关注与重视的一部分。所谓的交叉口主要指的是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道路在同一平面相交汇的道路结构或者是多个不同平面相交叉的道路模式,这种工程模式的应用是一种综合性的工作模式和工作体系,也是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最受人们关注的环节,更是现代化工程中最为关键的,其是车辆与行人汇集,行人转换以及疏散工作中的必经路段,因此在工作中对这一环节加以总结和研究是十分关注和重要的。
在当前的市政道路工程中,平面交叉口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成为整个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多年的社会发展实践总结,在整个交通事故中其中有七成左右都是出现在平面交叉口,因此在目前的设计工作中对于交叉口设计十分关键。因此,在目前的道路工程中做好交叉路口的设计工作十分关键和重要,也是整个工程得以顺利、持续进行的关键所在。
一、工程概述
该项目淮徐高速宿迁西互通至121省道连接线工程位于宿迁市西南部,该项目北连淮徐高速宿迁西互通,南接121省道,加强了宿迁市西南片区与主城区的联系;本项目的建设对于完善区域公路网络,促进耿车、埠子、龙河等重点乡镇融入主城,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加快西南乡镇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构建耿车镇、埠子镇、龙河镇工业走廊具有重要作用。
平面交叉的设置是以满足沿线群众日常劳动、生活及出行需要为原则。通过与沿线地方政府到现场踏勘,充分协商,并结合地方路网规划,考虑平交设置的合理间距,对与本项目交叉的道路进行合理归并、取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考虑原路线改移,最终确定平面交叉的设置方案。
1.1.1平面交叉方案
本项目Ⅰ标段 (K0+000~K2+479.816)共设置平面交叉7处,主要平面交叉3处。平面交叉设置一览表见下表:
1.1.2平面交叉口设计
主要交叉设置一览表
1. K0+000.0与S324平面交叉
本交叉为T形字交叉,交角为51°。被交道为324省道,路基宽24m,路面宽22.5m。断面形式为:路基宽度为24m,横断面形式为:双黄线0.5 m、2×3.75m行车道、3.5m硬路肩(含右侧路缘带0.5m)和0.75m土路肩。本次设计依据省厅公路局的研究成果,采用渠化设计方案,体现路权分配思想,增设左转车道。交叉范围内路面采用沥青砼结构,设置导流岛对右转车道车量分离,保证交叉口车辆通行顺畅。
2. K0+000.0与S325(开发区大道西延)平面交叉
本交叉为X形字交叉,交角为53°。被交道为325省道,路基宽26m,路面宽24.5m。断面形式为:路基宽度为26.0m,横断面形式为:中央分隔带2.0m,两侧各设宽0.75m的路缘带、2×3.75m行车道、3.0m硬路肩(含右侧路缘带0.5m)和0.75m土路肩。本次设计依据省厅公路局的研究成果,采用渠化设计方案,体现路权分配思想,增设左转车道。交叉范围内路面采用沥青砼结构,设置导流岛对右转车道车量分离,保证交叉口车辆通行顺畅。由于S325有桥梁限制,因此S325只做简易式鱼肚皮。
1.1.3.其他交叉
其他交叉是村道、机耕道搭接道口,路基宽度均小于或等于5m。鉴于被交道交通主要是非机动车辆或农用车辆,交叉形式采用加铺转角式,转角半径采用5~15m。交叉范围内采用结构形式按路面设计图。
二、市政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要点
(一)设计前的准备
1、绘出主要线条
按比例绘出设计线、被交路的道路中线、中央分隔带、机动车道、两侧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的分界线,标明宽度。
2、确定转角处缘石半径
根据道路调查资料中设计线与被交路的设计车速确定交叉口的行车速度,交叉口内的计算行车速度应按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的0.5 倍~0.7 倍计算,直行车取大值,转弯车取小值。
市政道路交叉口转角处的缘石宜做成圆曲线或复曲线三幅路四幅路交叉口的缘石转弯最小半径应满足非机动车行车要求单幅路双幅路交叉口缘石转弯最小半径见下表。
表交叉口缘石转弯最小半径
(二)平面交叉口平面设计的要点
1、交叉口的视距
为了保证交叉口上的行车安全,驾驶员在进入交叉口前的一段距离内,应能看到相交道路上的行车情况,以便能及时采取措施顺利通过或安全停车。这段必要的距离应该不小于停车视距。视距三角范围内不应有超过1.2 米的构筑物,如该范围内有用地为非市政用地,规划部门应控制周边用地进入视距三角范围内的建筑物的高度不超过1.2 米。
2、交叉口的渠化设计
交叉口的渠化设计应根据交通量流向增设交叉口进口道的车道数。据相关规范,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左转车辆多于3 或4pcu(小交叉口为3,大交叉口为4)时,应增设左转专用车道。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右转车多于4pcu时应增设右转专用车道。根据交叉口形状交通量流向和用地条件设置交通岛,交通岛应以缘石围砌,人行横道处缘石高度可降为零。交叉口的进口道设右转专用车道时,右侧横向相交道路的出口道应设加速车道。右转专用车道长度应保证右转车不受相邻停候车队长度的影响;加速车道应保证加速所需长度两者均应调查后计算确定。
3、人行过街横道线设计
路基宽度大于30m 的道路上,应在中央分隔带或对向车道的分界线处的人行横道上设置安全岛。安全岛长度宜不小于人行横道宽度,宽度与中央分隔带相同或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在安全岛面积不能满足等候信号放行的行人停留需要、桥墩或其他构筑物遮挡驾驶人视线等情况下,人行横道可错位设置。
(三)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要点
交叉口的另一个主要设计内容是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平交口竖向设计主要是按照纵断面,道路横坡进行设计,在设计的时候要尽量使路面等高线圆滑,不要有棱角突出,在车道转弯的时候考虑到车道横坡方向及大小。同时还要考虑被交路是新建筑的道路还是老道路的问题,更要考虑到交叉口排水的问题。
结语
综上,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合理设计对改善和提高城市整体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行驶性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实际行车情况和交通系统的整体网状结构,保证道路规划和设计的合理性及科学性,避免主观性和随意性,有效的提高城市道路的整体运输能力和安全行。
参考文献:
[1]宋新生.城市绿色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与协调[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6.4.
[2]武贤慧,童景盛.城镇道路功能分类思考及启示[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12.
市政道路规划设计要点范文6
关键词:城市河道;滨水景观;风景园林;人文展示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ndscape system of city planning and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river, the river in satisfying city sewage,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water based on shipping and other functions, mining and development value of ecological value, cultural value, aesthetic value and recreation of its unique, let the city landscape in the extension and development, make the river became a city in the green corridor, corridor and cultural display.
Key words: City River; waterfront landscape; landscape; Culture Exhibition
中图分类号:S757.4+2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人们与水总有着深厚的渊源,在现代的城市建设中,人们更注重水与城市景观的互动。规划师们把城市文化融入到河道景观中,让河流与城市共生,带动城市河流犹如城市的血液,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生活和故事。慈湖河是一条流淌了上百年的自然河流,伴随着对它的景观改造,它将成为马鞍山市最主要的景观绿带。
1 项目概况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是一个坐落于长江支流水系上的城市。城区内主要支流河道有慈湖河、采石河、襄城河、雨山河、六汾河及犁尖湾河,自东向西流入长江。慈湖河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城区最长的长江支流,由南向北穿越整个城区东部。随着城市“东扩南进”的发展布局定位,慈湖河已成为穿越市区的一条河道,担负着工农业用水、城市泄洪、景观游憩、服务周边居民文化活动需求等重要功能。
2 存在问题
2.1防洪能力不足,水质不达标
河道年代久远,堤身崩塌渗漏,河道两岸堤防防洪标准不足;两岸排涝泵站现状多为农排,设施老化,除涝能力低;旱季基流少,沿河两岸的漏排污水直排入河,同时由于上游矿山带来的酸性废水等也影响水质,现状水质基本为劣Ⅴ类;两岸垃圾挂岸,河道空间内杂草丛生。
2.2缺乏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慈湖河是一条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自然河流,随着城市的建设及发展,在河道两岸,有很多的小区拔地而起,慈湖河除了本身的防洪功能外,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河道没有为依水而居的市民提供邻里交流的空间及场所,使连续的街道空间和临水界面失去了相互的依托和支持,显得孤立。忽略了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
3 规划的目标及设计要点
综合分析慈湖河的现状与规划定位,慈湖河景观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从水脉、绿脉、文脉三大脉络进行设计,以达到城市与自然的共生,人文与生态的和谐。通过主要三大脉络贯穿整个慈湖河中游段景观规划设计,三大设计脉络犹如项链中的金丝线一般,使两岸的景观系统形成一串“项链”,各重要景观节点犹如散落其间的珍珠。通过对慈湖河中段(东环路~林里路)景观综合整治,提升马鞍山整体城市形象,完善马鞍山城市功能,扩展城市生态空间,推动马鞍山转型,促进社会就业及社会和谐,建设我国工业化城市转型及人居环境提升的示范城市。
设计要点主要是通过建立开放空间系统,包括从高动态都市化过渡到自然和可持续性环境的多样化社区设施,形成开放社会生活环境,并将焦点放在尊重和维护慈湖河环境上。主要的设计目标有:传承马鞍山文化资源;发展河滨开放空间走廊,提供多样化的社区休闲活动机遇;创造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居住环境;提升马鞍山的都市形象;提升周边土地的经济价值;改善慈湖河的水质和生态环境;成为投资和居住的持续发展空间
4 总体布局:打造“一心、两轴、三元素”的景观总体布局:
一心:以马濮路桥(才俊桥)核心段为中心。打造集商业、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酒吧街城市广场核心景观带,成为未来城市门户的一张崭新的名片。
两轴:以慈湖河为纽带,打造两条景观轴线,横向人文景观轴,纵向生态景观轴。
三元素:建筑元素(现代建筑风格、徽派元素)、历史文化元素诗歌文化、楚汉文化、李白文化)、植物主题元素(桂花、银杏、垂柳、香樟),将这三个元素作为慈湖河景观设计的三条主线,使慈湖河景观上达到相互呼应、浑然一体的效果。
五片区:慈河绿廊(东环路~湖南路)、慈河艺苑(湖南路~旅游大道)、慈河康园(旅游大道~桥山路)、慈河探幽(桥山路~葛羊路)、慈河柳岸(葛羊路~林里路)。
5 水面形态塑造:一方面,尊重河流宜弯则弯的自然属性,并在核心段拓宽河道,塑造葫芦状的水面,打造时宽时窄的水面形态。另一方面,由于河道下游橡胶坝的设定及河道纵坡较缓,形成了静止的河道水面,为打造静动结合、多样性的水流形态,丰富景观空间,在河道内侧(湖南路~马濮路段)打造一条动态的生态渠,利用1#人工湿地处理出水,经由8.04m高程跌落至6.0m高程,形成面墙瀑布,在约400米的流程中,逐级落差跌水至河道,生态渠两岸的条石驳岸及生态漫滩的设计,体现出不同形态的水流。同时在酒吧街附近1#景观内湖,利用1#湿地出水打造面墙瀑布的景观,以及在内湖设置喷泉等动态水景,丰富了项目的水面形态。
6 交通流线设计:打造丰富的、有层次的、有组织的交通线路。河道内:在保持堤顶人行流线畅通的情况下,适当局部设置下行亲水园路及平台,同时结合河道5.5m景观水位,在7.0~8.5m高程设置2.5~3m宽线性自由的带状人行及自行车流线(二级平台),并在局部与亲水平台连接的地方,设计1.5m宽的人行道路连接,构成一个立体多样的河道休闲步道系统。为了避免人流穿越道路,河道内二级平台在市政桥梁底贯穿了人行路线,保证了整个步道系统的贯通。河道外:一方面,结合慈湖河路规划,在与公交车站连接的地方,设计广场用于人流的集散;另一方面,在整个河道绿带内设置具有明显标志的自行车道,满足市民健身要求,同时公园的游览步道(1.5~2.5m宽)贯穿整个公园的所有景观点和功能性设施,让每个节点的道路系统连续,同时曲折迂回丰富景观空间。为满足河道两侧景观空间的连接,河道内设置了4座景观桥梁,同时在园路设计上考虑了无障碍设计,满足特殊人群的休闲需求。
7 竖向设计:整体上以堤顶为制高点,向两边放坡,重要节点广场平面处理,与道路及堤顶相连接的地方,微地形放坡处理,达到无缝衔接。微地形塑造可以结合土方就地就衡利用,以节省造价。在具体竖向设计过程中,通过打造不同层次的最高点,次高点,最低点的景点,使景观节点富有空间多样性,形态美化。本工程主要通过不同的竖向设计,打造三种地形空间:
①开敞平缓的地形空间
可供人进入游赏及活动的园林地形空间,如:缓坡大草坪,此类地形的坡度小,场地占地大,形成较大面积的活动“面”,可供人们开展各类活动,如放风筝、踢毽子等活动、草地野餐等。如诗韵广场两侧的缓坡大草坪等。
②稍陡郁闭的地形空间
以种植为主的地形空间,此类园林地形坡度相对可以比较大,以植物造景为主,形成由植物分隔的郁闭空间。由于坡度较大,决定了人的活动不能在坡地上全面展开,人的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此类地形中专门设计的活动“点”及游览“线”中,如铺装平台、亭子、廊、轩等及游步道中,以步行观赏活动内容为主。
③陡峭封闭的地形空间
以空间分隔为主要目的的园林地形空间,此类地形较高,形成实线隔断,空间领域感强。由于坡度大,不宜设置活动设施,但可以适当设置台阶。此类地形的功能性突出,兼顾景观观赏性。如连接堤顶路的边界处,通过堆高的山体,使对岸的景色若隐若现,水流声断断续续。
8 灯光设计:整个慈湖河景观区域按照不同区域及性质划分照明等级,中心景观节点区域,为游客提供一个明亮的游园环境,次要点为二级照明等级,照明效果柔和,园路及自行车道为三级照明区域。灯光设计采取点光、泛光、带状光结合的形式,并将灯具设计景观化,充分考虑灯具白天的景观效果。灯光布局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在广场的部分区域设置特色景观灯,光源采用数码管,具有动感、柔和的照明效果,以烘托夜晚的园内气氛;绿化带和绿化中的建筑和雕塑小品布置泛光灯,局部用霓虹灯勾勒轮廓,形成视觉焦点。
9 植物设计
绿化设计在对基地原有植被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进行布置。
河道外种植主要以自然、生态为原则。考虑到周边多以居住区为主,为满足居住休闲的需要,河道外种植设计结合景观广场、亭、步道、球场等进行了合理布置,树种选择上主要以香花蜜源植物为主,植物选种时充分考虑了植物形、色、香相结合,使人身处其间时均可体验到自然生态的美。靠近市政道路一侧,加大绿化种植量,以防尘降噪的树种为主,使其在形成天然的绿色屏障。
河道内种植在满足行洪断面的需求下,重要节点处以点缀大规格乔木为主,营造简洁、大气的河道内景观,打造一个多形态的绿地景观。
10 公用与游憩设施设计:河道旁厕所、园灯、果皮箱、饮水站、路标、导游牌等设施。厕所结合管理处及周边的公建一起布置,方便游客就近使用。厕所数量按有人容量的1%设置厕所蹲位,同时考虑了无障碍设计。在保证方便实用的前提下,选址尽量远离水域。果皮箱沿自行车道及人行道设置,每隔400-600米设置一个。各个景点附近设置果皮箱,统一定时清理收集。导示牌应设于景点、景区入口处,路标设在交叉路口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