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财务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财务报告

企业财务报告范文1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报告问题对策

随着现代社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企业的活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而在经济活动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就是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其来源主要包括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

所谓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财务会计包括会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其中,会计报表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

企业上报财务报表必须如实、清晰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的全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在反映过程中,应不偏不倚,客观地充分披露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机遇,更重要的是在充分披露的过程中,提供的信息必须是可比的,其可靠性也至关重要。

一、企业所制定的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披露不完整

尽管完整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不可否认这是现行财务会计与报告在知识经济下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在现行财务报告中,各项目只反映主体的经济活动,具有高度的浓缩性,掩盖了企业个别经济业务或交易的特性。如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款,我们只能了解其总额,而无法进一步了解应收款中有哪些客户、客户的资信状况、账龄的长短等情况。还有存货,一个企业存货包括原材料、产成品、库存商品等,但这些存货中有多大比例已贬值、已积压滞销、已做发出商品但货款不能收回?这些个别信息往往要比综合信息对决策者来说更为有用。

其次,现行财务报告的不完整性还在于它实际上是一种通用格式的报表,它提供给不同使用者以相同的会计信息,并将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予以程式化。然而,随着新环境下财务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通用格式财务报表以外的、有利于特殊信息需要的“专用”财务报表。且由于使用者的目的和方法不同、被估价的资产不同、报告公司的环境不同、使用者的信息偏好不同,所以使用者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而程式化的通用格式的报表,实在难以满足上述需求。

再次,由于现行的财务报表反映的经营事项必须以货币计量为基础,而对于一些非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如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以及各种软资产如知识产权、职工智力等能为企业带来巨额收益的信息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得到充分揭示,以致广大投资者不能做出最佳决策。而在信息时代,信息成为经济活动最主要的资源,劳动者付出的主要是智力劳动,产品或劳务的价值构成中知识含量占相当大的比重,知识资本成为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公司未来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的动力所在。因此我们要重视对这类信息的披露。

2.信息披露不及时

随着企业生产周期的缩短,经济活动风险的加剧。目前的年度审计报告和季度会计报表体系已不能够适应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尽管过去和现在的财务信息与将来的财务信息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仍然不能满足对信息使用者不间断地进行决策需要。他们希望随时得到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这种基于会计分期假设定期编制的报表具有滞后性,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

3.对风险和不确定信息的披露不足

由于估计和判断的客观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在目前的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负债乃至企业的期间利润都是非常确定的单一数字体现的。可见,财务报表中的各个项目以貌似的确定性掩盖了其本质的不确定性。如我国现行的处汇管理制度由原来对美元相对固定的汇率机制改为一揽子货币的浮动汇率机制,那么在进出口贸易的远期结汇或付汇业务中,会计工作确认的利润就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只有将来真正收回或付出货款时才能最后确定业务利润。同时,应收款(或应付款)的不确定势必会影响资产或负债的不真实。理智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会为这些貌似十分确定得数字所迷惑,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去验证和再确认,甚至不厌其烦地去对财务报表上的单一数字进行重新分解,然后再按照自己的判断重新组合和汇总。会计人员将零散的会计数据经过确认、记录和计量最终汇总为单一的数字;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又将之按照自己的需要分解再组合。这样合了又分,分了又合的报表编制与分析程序,对整个社会资源意味着巨大的浪费。

4.忽略未来可能的经济活动

信息使用者往往以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评价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影响着他们所作出的各种决策。但现行财务报告是立足与企业已发生的确定易和事项的,基本上是一张历史会计数据汇总表、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虽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但无法满足决策有用性的要求。尽管《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提取八项准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历史成本与现行市价形成的差距。在这个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变化得迅猛的世界里,未来预测信息的价值已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重要。

二、完善财务报表的措施

要完善财务报表的反映内容,增加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必须按《会计法》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和期限等原则性规定,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1.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会计队伍越来越庞大。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对会计这个职业的认识也只停留在简单的记账、算账上,并没有真正把它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管理活动来对待。这样可能会使会计报告的严肃性大打折扣并导致会计信息的不严谨,失去了决策者参考价值。

2.扩展信息披露范围,适当增加报表附注内容。

按照财务报告的充分揭示原则,凡是为达到公正表达企业经济事项所必要的信息均应完整提供,并使用户易于理解,亦即财务报告应揭示所有对用户的理解及决策有用的重要信息。因此应在现行财务报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适当扩展信息披露的内容。不仅要有财务信息,还要披露非财务信息;不仅要有定量信息,还要披露定性信息;不仅要有确定的信息,还要披露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有历史信息,还要披露预测信息;不仅要有整体信息,还要披露分部信息。因此,财务报告的内容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要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的揭示,将金融衍生工具纳入表内,充分披露它的价值变动、报酬与风险的转移、潜在风险以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以配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2)要注重知识资本、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软资产信息的披露。

(3)要重视对企业未来价值预测信息的披露。

(4)要重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信息的披露。如因环境因素而产生的或有负债、治理污染的成本,以及其他环境风险损失等影响企业发展的相关信息。

(5)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股东权益稀释方面的信息。否则公司经营者易通过权益交换方式来降低利息费用,虚增企业利润,可能诱导投资者做出有损经济利益的决策。

(6)增加财务报表附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仍停留在以报表为主要内容的阶段。而发达国家会计报表附注长度几乎是报表本身的5倍,因而适当增加报表附注,增加有用信息的披露,是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也是充分体现会计信息全面性、相关性的有效手段。

3.缩短报告时间间隔,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

当前,企业面临的现实是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衍生工具不断涌现,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日益显著,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期大大缩短。而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在时效上不能很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因此,首先必须建立一套能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一方面,定期报告仍要存在,作为财务成果分配的依据;另一方面,编制实时报告作为有效决策的依据。为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及时性,我国中期财务报告可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在时间上采用季报编制形式,在内容上要重点突出,避免“小而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会计数据能通过计算机进行实时的处理与反映,会计人员账务处理一完成,计算机就可以自动生成报表。这就大大缩短了报告输出的时间间隔。其次,必须建立和完善实时财务报告系统。通过互联网企业会计信息已经成为企业与用户沟通的重要手段。

4.严格执行《会计法》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和期限应当符合法定要求。各单位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及时向本单位和有关财务关系人,以及财政、税务等部门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以便有关财务关系人及政府部门及时了解经营和业务活动情况,据此做出决策。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报告范文2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财务报告准则;借鉴

一、前言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及泛北部湾经济圈的蓬勃发展,我国与越南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多。如何促进两国间的经济信息交流、降低两国的贸易壁垒、提高两国贸易效率、减少贸易成本是摆在中越两国面前的现实问题。会计作为一门国际商业语言在中越两国经济发展和双边经济关系的深化中有着重要作用。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方面信息的文件,是所有者和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经济情况、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中越两国财务报告准则差异的研究,有利于深刻认识中越两国会计发展的现状,改进和完善我国自身的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中越两国财务报告的趋同,为两国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

二、中越企业财务报告准则比较

越南《第21号准则――财务报告列报》由两大部分共七十四条规定构成。第一大部分为总则,规定了准则的目的和使用范围;第二大部分为准则内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准则――财务报告列报》由六章共三十五条规定构成,第一章为总则,规定了准则的目的和报告的构成;第二章是对财务报告的基本要求;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别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的列报要求。比较可以看出,中越两国在财务报告目标、名称与定义、报告构成、格式、附注与财务报告说明书和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借鉴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

(一)财务报告目标的比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可见,我国的财务报告目标首先是受托责任观;其次才强调决策有用性(黄毅等,2009)。

而越南财务报告目标以决策有用观为主,没有要求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淡化了管理者的受托责任,更重视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利用。

(二)名称与定义的比较

在财务报告的名称上,越南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称为财务报告,而我国称为财务会计报告,从而使其与我国的会计法、企业财务报告条例中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称呼相吻合。

在财务报告的定义上,我国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报表附注及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而越南在《第21号准则――财务报告》中对财务报告的定义进行了规范,财务报告是根据一定的结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财务报告构成的比较

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准则――财务报表列报》中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财务会计报表、财务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企业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还包括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越南的财务报告由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说明书组成,其中会计平衡表、经营活动成果表、资金周转报表分别类似于我国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而财务报告说明书则类似于我国的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报表方面我国比越南多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这是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不仅包括所有者权益总量的增减变动,还包括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重要结构性信息,特别是要反映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让报表使用者准确理解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原因。越南财务报告不包含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并不是忽略股东权益,相反,越南《第21号准则――财务报告列报》中规定:“除了财务报告外,企业还可以编制管理报告,主要是描述和解释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主要特征,以及如果董事会认为在作出经济决策过程中对他们是有用的一些不确定的重要事项应该进行处理。”由此可见,要了解越南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信息,可以通过管理报告等其他相关资料来获取。

(四)财务报告格式的比较

虽然中越两国在制定财务报告准则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但由于两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会计环境不同,两国对财务报告的格式要求有较大差异。我国会计制度对于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及其附表格式都有统一规定,要求各单位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当严格执行统一规定,不能随意增列或减少表内项目,更不能任意变更表内各项目的经济内容。而越南对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并没有我国这么严格,只有指导性的说明,留给企业可选择的空间比较大。

(五)附注与财务报告说明书的比较

附注是财务报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一般企业的附注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的基本情况;2.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3.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4.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5.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6.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7.或有事项;8.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9.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越南的财务报告说明书包括:1.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2.发生重要交易和事项选择和运用的具体会计政策;3.会计准则规定而未能在其他财务报告中披露的任何信息;4.提供未能在其他财务报告中披露,但又被视为必须真实、公允披露的补充信息;5.会计平衡表、经营活动成果表和在资金周转报表中相应金额文字描述和更详细的分析;6.其他会计准则要求披露的信息和一些必须真实和公允地披露必要的补充信息;7.列报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的附注与越南的财务报告说明书相比,更加具体和详细,涉及范围更广,分类也更明确,通过严格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务报告编制者弄虚作假的机会,也给财务报告使用者更全面、更具体的信息。而越南的财务报告说明书,在披露的内容上没有严格的界定,只是强调要按一定的顺序和一贯性披露,使之能够与其他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比较即可。

三、启示

(一)明确财务报告目标,提高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我国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主要以资金管理为导向,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着眼于国家宏观管理,受托责任和决策作用同样重视。与其他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现行的财务报告内容不够完备(冯俊萍,2010)。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我国国际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有更高的要求,以便其作出及时而科学的决策。这就要求我国必须明确会计目标,扩大财务报告的范围,向国际会计准则看齐,要注重所披露财务报告对于管理者决策的相关性,逐渐规范和发展资本市场,促进社会资本的流动性和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两国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必然性

中越两国在制定财务报告准则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越南对国际会计准则借鉴程度较大,甚至直接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但中越两国都根据本国国情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修改列示。以资产负债表(越南的会计平衡表)的列报为例,越南的会计平衡表中直接略去了国际会计准则中要求列示的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生物资产、递延所得税等项目(吴志娟,2008);而我国则是在充分考虑本国会计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资产负债表中略去了恶性通货膨胀,将国际会计准则中要求列示的不动产、厂房及设备、无形资产等作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由此可见,在会计国际化程度日益加强的情况下,如果中越两国财务报告准则存在重大差异,双方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必将进行大量调整,从而加大了双方的贸易成本,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因此要真正实现中越两国经贸合作快速发展,降低贸易壁垒,必须要充分发挥会计这门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在两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两国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可比性。由于两国同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两国会计准则又不同程度地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这为实现两国会计准则的趋同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家瑗,等.中国―越南会计比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 李付学,佘晓燕.越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及完善[J].东南亚纵横,2009(8).

[3] 池昭梅.中国会计规范趋同研究[J].财会月刊(理论),2008(4).

[4] 何昊.中越会计规范体制的比较分析[J].会计之友,2009(9).

[5] 梁淑红.中国―东盟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比较[J].会计之友,2008(6).

[6] 冯俊萍.中越会计模式的比较与启示[J].东南亚纵横,2010(1).

企业财务报告范文3

作者简介:知名撰稿人,任教于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畅销财会专著多部。

一、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的国际进展

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有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诸多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它的内容含

量只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15%左右,它去掉了许多对中小企业意义不大的会计项目,大大减少了中小企业需要披露的信息量。其次,在表述上,它采取较为浅白的语言来撰写,更加通俗易懂,这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学习成本。

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减少了中小企业花费在财务工作上的资源和时间,让企业可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经营和管理上,变相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虽然有诸多优点,但它也如同一把双刃剑,会导致企业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质量下降,所以,如何设法在成本和利益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十分关键。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并已经在我国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2008年将在大多数国有企业实行新会计准则。新准则的复杂性为它在中小企业推广带来困难,所以,将现有的新准则一分为二――分为一般企业财务报告准则和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已经得到专家的重视。我国目前在中小企业实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其他国家在类似制度的内容上差异较大。所以,制订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作为各国制订相应准则的参照已经成为国际会计界的共识。

根据一项调查,约95%的欧盟中小企业、97% 的亚太区企业和99%的美国企业表示,他们对解决会计准则的简化问题的需要极为迫切,这对于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出台的时间表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国际共识推动了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制订进程的加快,包括英国、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国对制订国际趋同的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都非常积极。

许多专家认为,制订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是一个比制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更为艰巨的挑战,因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中小企业的差距上远远超过在上市公司等大企业上的差距,找到一套同时满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模各异的会计实体的需要,并且要直接、清晰、简明易懂的准则似乎是难以达到的目标。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有的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的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但对于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由于在业益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既无法适用小企业会计制度,又无法适用企业会计制度,这类企业会计规范是我国会计制度和准则的“盲点”。这种执行标准的不统一影响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使用,一些结构性矛盾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二、制订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的若干重要原则

首先,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的制订要把握“可操作性强”这一点。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相对不高,可操作性就成为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制订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我国1000余万会计从业人士中,高素质的专业会计人才并不多,会计人员对较为复杂的会计概念存在理解障碍。由于中小企业存在着这种先天劣势,所以,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的详细程度、报告对象、报告方式等均应有别于大型企业。另外,对于对财务报告的需要,中小企业与上市公司也有着很大相同,这就需要它们把减少成本负担作为另一个重要考虑,成本包括人员成本、培训费、审计费等。

其次,在会计信息方面,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要把握“重要性原则”。过多的信息会产生误导和加大判断的难度,所以,没必要把信息披露得过于具体,而是披露重要的信息,其他信息则可以简化处理。呈报的信息太多时,真正相关的信息就可能被掩盖,反而会影响企业的分析和决策,因此,中小企业没有必要披露一些不实用和没有意义的信息。中小企业财务报告的用户主要是银行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他们最关注企业的短期现金流量、到期偿债能力等。这不同于受到多方“关注”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用户不仅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还包括股民、债权人、供应商、潜在投资者等等,他们不仅关注公司的现实收益,也关注公司的长远盈利和增长潜质。

第三,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要注重成本投入和效益。中小企业遵循准则所花费的成本必须小于其预期获得的收益。只有当会计信息所能带来的效益高于成本时,才值得提供。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主席格雷厄姆-沃德说:“国际会计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的目标,就是要制订出简明扼要、相关性强、容易理解的准则,以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使他们遵循准则的利益大于支出,这意味着,他们准备、审计和财务报告的各项成本之和应该与其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需求成正比。”

最后,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必须要考虑企业的成长问题,应充分考虑到小企业向中型企业转化、中型企业向大型企业转化的这一情况。有些企业发展很快,几年之内规模就会增加几倍甚至十几倍,从一个小型企业变为中型企业,或中型企业变为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重要特征就是快速成长性,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中小企业更是如此。因此,在制订会计准则时,应有一定的弹性,以便于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在不同准则与制度之间转换。中型企业由于规模较大,在财务报告上应比小型企业详细,同时应与大型企业有所区分。中型企业可以对部分非主营业务或者对当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影响不大的事项自主选择披露或不披露。对于成长较强的中型企业,其财务核算和报告应尽量与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看齐,参照执行一般企业财务报告准则。所以,对于相当一部分中型企业来说,不适用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

三、对中小企业的合理界定是关键

谁有资格采纳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是一个难点,如何清楚地给“中小型”下定义,并且界定中小企业之间的界限,成为制订中小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问题,它不仅涉及到一个适用范围,也关系到这套准则是否真正能发挥其作用,而不是造成混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尚未对“中小企业”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原则上来讲,对于完整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应该是适用于上市公司或是有公众受托责任的公司。国家的准则制订机构,应该被允许来界定中小企业,而且能够相关的财务报告准则。从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来说,并没有对谁有资格使用这套制度设定一个明确的界限。这套在2005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制度,是《企业会计制度》的“简化版”。

已经达成的共识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界限是“不涉及公众利益”这一个原则,而不是把企业的资产规模作为最主要的界定要素。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并不仅限于业务规模小的公司,任何没有涉及公众责任的企业都有采用该准则的可能性。此外,有些国家还对中小企业制订了一些数量指标界限,如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小企业定义为:营业额相对较小,年总收入低于500万美元。我国在2003年公布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为:从业人员在2000人以下,销售额在3亿元以下。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目前对小企业的界定标准过于广泛,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十分不利于实际操作和把握。所以,很多专家建议将企业分为四类。即将目前的小型企业再划分为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主要是个体经营者或者家庭经营企业。

对于微型企业,若企业采用定税制,则对其财务核算不作具体要求;对于稍具规模者需要查账征收时,只需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简单的财务报告就可以满足其纳税需要。因此,针对该类企业的会计准则应强调实用性和简洁性,没有必要专门制订针对这类企业的会计准则,但需要制订指导性的会计制度以引导和帮助该类企业建立账簿体系,并把这类企业会计核算和报告与纳税结合起来。

对于小企业,应当考虑税法的要求,减少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出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因税务部门是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之一,在有关会计事项的处理上,应尽量考虑税法的要求,减少小企业在计税过程中涉及的纳税调整事项,同时减少税务部门对该类企业的计征成本。在尽量减少会计与税收之间差异的前提下,小企业按照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小企业的核算和报告在内容上也应比中型企业更简单、比微型企业稍详细。小型企业应简化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长期投资、融资租赁、借款费用、应交税金、或有事项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的核算,减少不必要的披露内容,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豁免一些报告要求。

如果把《小企业会计制度》作为我国的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准则,它已经通过其成功实践被广大小企业所接受。我国目前采用《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只要求编4张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必须编制;现金流量表由企业选择编制;应交增值税明细表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编制。除了这些报表外,不要求披露更多的财务信息。

四、我国会计制度与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国际准则日期指日可待,等到它后,我国目前实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也会涉及国际趋同问题。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应唯在一次会议上认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订的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要充分考虑中国的情况,因为中国有着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成熟经验。

应唯副司长建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以小企业而不是中小企业作为规范的对象。她认为,从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来看,某些中型企业与大型企业并没有本质的差别,要求其执行相对简化的小企业会计标准,不利于该部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真正执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存在困难的应当是规模极小的小型企业。所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拟议中的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准则应在考虑各国现实经济情况的基础上,制订一个参考性的量化标准,明确中小企业的具体界定,而且拟议中的准则应侧重于没有公共受托责任的小型企业,不把中型企业涵盖在内。

她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订是各国会计标准趋同的过程,小企业会计标准也是一样,对于像中国这样已经制订了相对比较成熟的小企业会计标准国家的做法,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制订相应准则时应充分考虑,减少小企业会计标准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趋同的成本。在统一的概念框架基础上,小企业会计准则应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简化,体现小型企业与其他大中型企业会计核算的本质差别。”

企业财务报告范文4

一、财务报告的理论基础

(一)契约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 Jensen和Meckling从理论上对财务报告的契约论进行了阐释,为解决企业家与投资人、债权人之间的冲突,需要找到使契约各方都认可的监督方式,以保证承诺的履行,作为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反应的财务报告就成为使各方都满意的监督方式。

根据契约论,一系列契约的参与人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和供应商等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需要构建一种全面有序的信息传递机制,并加以有效监督,打破信息在优劣双方的不对称分布,推动各种有用信息的均衡分布。财务报告为缓解委托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起了重要作用。

(二)有效市场与信息披露 按照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在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能够迅速准确的反映全部市场信息。但实际上,即使在证券市场较为发达的美国,证券市场也不能够达到强式有效。个别竞争者通过信息搜寻已经提前获得了一部分信息。就个体而言,信息搜寻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但就整个社会而言,信息搜寻成本是一种资源浪费。投资者要求信息披露更为及时,以便做出及时的经济决策。因此,财务报告所包含的信息应该及时、全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使证券价格更能充分反映信息,以促进市场效率的提高。

二、现行财务报告的不足之处

(一)现行财务报告形式上的不足 具体表现在:

(1)财务报表格式以及表内项目固定化。现行的财务报表在形式上具有格式固定、表内项目固定以及报表种类固定的特点。这种固定形式的财务报表的优点是使各个企业间的财务信息具有可比性。但是却制约了企业对外提供财务信息的数量和财务信息内容上的拓展,许多对使用者有用的财务信息,由于固定格式的财务报表的限制,无法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无法提供给信息使用者。

(2)财务报表综合反映的特征削弱了财务信息的有用性。综合反映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特征,也是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一个缺陷。许多使用者在拿到企业提供的综合反映的财务报表后,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专门分析后才能得到决策有用的信息,在综合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会计人员的执业素质的高低,综合后的信息必然会有所差异。财务报表内许多固定项目是多个会计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例如“存货”,使用者不能了解到企业存货项目的构成,正常数额的存货数不一定就是正常的,因为有可能存在某种存货短缺而其他存货偏多的现象,但从报表中列示的“存货”项目,使用者根本无法知道是否存在上述情况。

(3)财务报表的构成不均衡。企业财务报表包括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其中的会计报表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报表附注是对报表内项目的补充说明。但是现在由于报表格式的固定和单一,许多对于使用者有用的信息却因不能满足确认与计量的要求而不能做表内反映,而表外的附注由于具有灵活性,许多信息转而借助表外的附注予以披露。表外辅助项目的大量涌现,使得其已经有超过会计报表的趋势。财务报表的这种不均衡,不仅给使用者带来了困惑, 即究竟该关注哪部分。

(二)现行财务报告内容上的不足 具体表现在:

(1)不能完全满足信息相关性的需求。现行的财务报告在资产负债的计价上主要采用历史成本原则,从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来看,采用历史成本所计量的信息与使用者所要求的相关性是有一定差距的,而相关性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目标之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阐述相关性时认为,信息要成为有用的,就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联。当信息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估过去、现在或未来的事件或者通过确证或纠正使用者过去的评价,影响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就具有相关性。

(2)无法反映某些不能货币化的信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源、数字资源、金融工具等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另外,原材料的供应和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这些信息不符合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无法用货币形式在表内进行反映,从而无法反映在企业对外报出的财务报告中。然而,有时这些信息对企业的竞争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现有的财务报表主要是反映以货币计量的历史成本的数据,而对大量的非货币信息无法体现,这无疑将大大削弱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3)财务报告完整性较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关于完整性的表述中认为,财务报表内的信息要具有可靠性,就必须在重要性的成本允许的范围内做到完整。遗漏会造成信息的虚假或使人误解,从而使信息不可靠并且相关性上有缺陷。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没有纳入的排除在表外的还有很多,如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源、创新技术等。而这些内容不仅可以帮助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更全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更全面地了解企业资产、负债的真实状况,也更有力于企业竞争地位的提升和使用者的决策有用。

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报告改进成果借鉴

(一)关于公允列报的要求 国际会计准则中则将 “公允列报”放在了首要位置,并且明确指出,如果企业的管理层断定遵从某项准则的要求将导致误解,企业在必要的情形下可以背离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而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以及相关规定中没有“公允列报”的表述,只有要求“遵循各项会计准则进行确认和计量”,即认为达到上述要求即达到了公允列报的要求,不允许有任何的背离,很少涉及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随着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化,企业交易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我们的会计准则不可能对企业所有的业务进行事无巨细的规定,况且也只有企业的管理层才能对交易的实质有较好的把握,国际会计准则“公允列报”的要求更能反映企业交易的实质,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二)关于会计政策的要求 2008年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取消了有关“会计政策”的描述,即为了实现公允列报的目标,企业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会计政策,并且在“缺乏特定的国际会计准则和常设结实委员会的解释”时,管理层可以运用自己的判断来制定政策。

我国财务报告列报的总体要求中没有会计政策选择和运用单独进行表述,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的这一做法保持了一致,我国只是要求“遵循各项会计准则进行确认和计量”。一般来说,关于具体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问题,企业会计准则中大都有具体的规定,很少涉及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但是,这种统一的规定是否能反映交易的实质尚待检验,我们是否应该像国际会计准则那样给企业以更多的选择权,以反映交易的实质,而不是采用通用的会计政策以及提供通用目的的财务报告。

四、现行财务报告改进建议

(一)针对财务报告的重大不足进行改进 具体表现在:

(1)加强预测性财务状况信息及增值信息披露。从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角度看,企业财务报告现在所提供的信息偏重于历史信息,这些信息与面向未来的决策相比,显然缺乏相关性。从反映企业所承担的受托责任角度看,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的增强意识以及社会经济的进步,提供更完全的、企业财务信息需求者所需要的信息,应当成为企业现行财务报告改革的主要内容。提供预测性财务信息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这一手段帮助投资者和其他有关人士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管理者对经营责任的履行情况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2)鼓励自愿信息披露、强化信息的自愿披露。鼓励企业进行适当的自愿披露,包括披露一些有一定依据的预测和前瞻性信息和管理当局的意图等,以及企业的研发投入、新产品的投产、行业前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公司自愿披露,从长远来看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力的。自愿披露可以将本公司的好消息及时传递到会计信息市场,以便吸引理智的投资者,为公司以较小的代价进行筹资提供有利的条件;自愿披露本身也是无形的广告效应,一般来说,人们普遍认为,只有业绩良好的企业才会进行自愿披露,这种自愿披露可以提供公司的知名度,并增加本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的可理解性。

(二)根据使用者需求实行改进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完善财务报告体系,编制全面业绩报告。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财务报表的列报》(IAS1)的列报综合收益信息的要求,即通过两种方法来表述已确认的利得和损失,一是通过权益变动表, 二是通过单独的“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我国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编制的“所有权益变动表中”分别列示“净利润”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 这体现了企业综合收益的构成。

(2)增加知识资本信息。由于知识资本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财务报告中应当反映知识资本信息。知识资本信息主要包括企业无形资产信息和人力资本信息等智力资本信息。传统财务报告不反映人力资本的价值,从而低估了企业资产总额,忽视了劳动者对企业的经济贡献。而且,财务报告信息的使用者也十分关心企业知识资本信息。因而,在财务报告中应考虑充分揭示和披露人力资源这项企业十分重要的资产及其有关的权益和费用情况。

(3)提供社会责任信息。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社会的制约,即企业的生产经营必须以不危害社会利益并促进社会利益的实现为前提。企业只有通过社会效益的实现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经济效益目标。在财务报告中应当增加社会责任信息,即增加有关企业污染环境的状况,治理污染的信息和对整个社会的贡献等信息,这样,既有利于整个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并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向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并可为企业赢得潜在的顾客和投资者。

(三)结合企业经济活动的特点改进 近年来,企业并购和重组在不断涌现、持续进行。经济活动的变化和复杂化、多样化,必然对财务报告的改进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市场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采用公允价值的条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适度应用公允价值。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许多企业有了用于赚取租金和资本增值的房地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了规范,这可使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这些情况都是我国结合使用者需求进行财务报告改进的成功实例。但是现行的财务报告并没有完全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现在许多使用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很关心,应结合使用者的需求,反映投资者所关心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孙铮:《财务会计理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3]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方法准则探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4]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葛家澍、陈少华:《公司财务报告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何日胜:《我国财务报告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财会研究》2006年第10期。

[7]黄晓波:《基于广义资本的财务报告》,《会计研究》2007年第10期。

[8]黄珍文、胡海波:《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缺陷及其改革》,《商业研究》2002年第4期。

[9]刘玉廷:《关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问题》,《会计研究》2009年第9期。

[10]潘经民:《谈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与企业财务分析的联系与区别》,《工业会计》1999年第8期。

[11]宋永春:《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亟待改进》,《财经科学》2007年第12期。

[12]孙艳:《浅谈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商业研究》2004年第12期。

企业财务报告范文5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财务报告 偿债能力 盈利能力

一、前言

在过去的两年里,楼市熄火股市动荡,房地产行业整体萎靡,房地产企业的运营状况也因此备受关注。很多房地产公司都出现了资金周转不灵、融资困难等多重问题。

二、案例分析

在1984年5月成立的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住宅开发商,他们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因此,本文以2012-2014年万科公司财务状况为背景进行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企业利用其资产来偿还各种债务(包括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的能力。通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判断该企业的投资机会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一个企业偿债能力较强,说明它的财务状况良好,即资金充足并且该企业的综合能力也是经得起考验的。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反映一个企业在短期债务到期时能够变现以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通常利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进行分析。

(1)流动比率:2012-2014年该企业的流动比率分别为:1.41,1.40,1.34。由于受到政策的影响,房地产这一行业的流动比率逐年下降,其偿债能力走下坡路。因此,建议企业应密切存货量大小、资金周转速度、变现能力以及应收账款等其他财务指标。(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相对流动比率而言,扣除了一些流动性不确定性较大的项目,有效避免了流动比率的一些局限性,其反映的企业偿债能力更可信。一般来说,这一指标的数值越高,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越强。该指标在1左右最佳。

该企业2012-2014年速动比率:0.37,0.41,0.34。根据数据可知,速动比率并不是特别理想,2013年小幅回升,2014年又落回了0.34。与流动比率相比,扣掉了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有所下降。但由于房地产行业其特殊性,存货占据流动资产的比率较高,加上国家政策的影响,房产销售乏力,资金回笼较慢。可以结合同行业的财务指标来具体分析,若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则可以认为其短期偿债能力尚可。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一个企业在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所拥有的资产足够用来偿还一些长期的债务的能力,它反映了一个企业能否健康稳定的运营,通常用资产负债率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应小于100%,如果一个企业的该项指标低于50%,说明该企业拥有良好的偿还债务能力。万科企业2012-2014年资产负债率为:74.69%,78.32%,78%。资产负债率略有上升,整个房地产行业通常都会出现这一比率较高的情况。因此,建议企业可以从房地产行业的整体出发,通过平均水平来做具体分析。

(二)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是企业通过调动、运用各方面的资产以协同配合运作,来获得收益的能力。通过比率分析可以看出一个企业对于资金或资源的管理能力和资产使用效率的高低。企业的可用资金充足且周转灵活,资产使用效率就越高,企业便能更快地实现资本增值,从而加强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

根据企业2012-2014年财务报告,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6.18,60.63,54.54;存货周转率:0.2522,0.2817,0.3162;流动资产周转率:0.2918,0.3174,0.3336。从整体来看,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均呈现上升态势,因此万科公司的营运能力呈现良性走势。

(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利用所持资金和资源,配合合理高效的运营手段,获取利润的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财务指标来体现:

该企业2012-2014年净资产收益率为:0.1,0.14,0.17;销售毛利率为:0.4,0.37,0.37;基本每股收益为:0.88,1.14,1.33。从数据看,净资产收益率小幅增长,受到政策的影响,销售毛利率小幅下降,但总体来看盈利能力依旧很强。

(四)发展能力分析

该企业2012-2014年净资产增长率:24.27,21.09,38.37;总资产增长率:56.7,27.88,26.51。从数据看,企业的净资产增长率逐年上升,总资产增长缺逐年下降,说明企业在不断控制其自身的扩张以适应政策带来的市场变化,同时依然保持良好的净资产增长率,说明了企业在增强盈利控制风险这方面表现良好,有较好的发展能力。

三、总结与建议

2015年,楼市利好信息接连出台,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根据上文的分析,万科的总体财务状况良好,公司运营稳定高效,这与万科长期以来科学的发展战略密不可分。在继续保持的基础上还应该对经济形势、国家政策、竞争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拓展新的融资渠道,打开海外市场,进一步完善资产结构和企业管理机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大力把控风险,稳中求进,以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天恩,张炎兴,李生校.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技巧与运用[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企业财务报告范文6

关键词:集团企业;财务报告;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一、集团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使得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以及真实性不能得以保证

当今,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通货膨胀不可避免的存在,集团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在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成本,其所计量得出的会计信息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可靠性,具体表现在:

一是因为物价的变动以及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环境,集团企业的价值变动不能被很好的反映;二是因为知识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所引起的无形损耗,被人们忽略不计,这就势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对一些无形资产、人力资本等要素重视程度不够,不能披露或是不能完全披露

传统的会计是以工业时代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资产财务报告的局限性也就日益的突显出来,而这,主要是表现在实物性、有形性等资产价值量的多少与集团企业所能创造的未来现金流量能力相互之间的相关性是逐渐减弱、剥离的。无形资产(比如信息技术资产和人力资本等)在集团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不可小觑。有时候,甚至是集团企业财富资产的主要创造者。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如果想拥有稳固的一席之地,其所获得的筹码关键是所能拥有的人力资源、创新技术等无形的软资产,集团企业的不竭发展动力主要依赖一流的人才以及不断更新换代的技术。因此,集团的财务报告不应该只对有形资产披露重视,还应当格外的注重无法计量的无形资产。

3.对风险信息的反映缺失

因为现在各个集团企业兼并以及合并的浪潮下,他们为了分散风险,从而抢占市场,在跨行业、地区甚至跨国界的经营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在这种情况下,其所经营环境下的不确定性是很大的,超出了以往,市场风险以及行业风险是广泛存在的。在财务报告中,各种的风险信息表露无疑,而且拥有着不可替代性。但是,因为一是集团企业市场风险以及行业风险存在的个别性,二是金融工具使用的特殊性,所以,风险在财务报告中,就一直很少被披露。由此可见,现在的集团企业财务报告对于在风险信息上的反映,一定程度是缺失的。

二、针对集团企业财务报告体系问题的对策

1.对财务报告中的计量属性加以改变

在集团企业未来的财务报告中,部分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期末存货作减值测试时以账面价值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来判断。对于一些明确性很强的项目(比如有形资产和负债等等)以及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波动不大的项目,可以用历史成本来加以反映;然而,对于一些具有不确定性质的无形资产以及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波动较大的项目,就应该用公允价值来反映,从而来提高集团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客观性和其对风险的很好披露。另外,在不介意工作量和成本的情况下,可以单独的编制两套报表,其中一套以历史成本做为基础,一套把公允价值做为基础。

2.加大对于无形资产力度的披露,尤其增加对人才资源信息等披露

集团企业应该对自创商誉、知识产权、衍生性金融工具创新以及人才资源等无形的资产加以大力度的披露,特别是人才资源,可以单独的编制一份关于人才资源的信息表,也可以分别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表中反映人才资产、人才收益、成本和费用以及人才投资支出等信息。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各种表外对相关信息做一个披露,比如文化程度、创新能力等。

3.强化对分部报告的改进,以便反映行业风险

分部报告其实主要就是对一个集团企业旗下,全部的附属机构、部门重要的财务情况和经营管理成果信息的一种分解归类,按照地区、行业或是产品类别等划分,以便向各种信息的需求、使用者提供企业集团各个分部的财务信息,也使得信息需求、使用者能够可以及时、方便的了解各个行业、各个地区分部信息的具体情况。但是,随着现在逐步迈入了知识经济型的社会,集团企业也迅速的崛起,所以对于了解确定以及分析多种业务、事项的机会风险、行业风险这些问题就格外的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如果集团企业能够进一步的强化对分部报告的改进,提供其在不同机会下、风险下的明确分部报告信息,以此来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一定的投资决策以及信贷决策就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根据以往的实践表明,集团企业在对于未来的经营报酬以及经营风险的分析上,披露了分部财务信息的集团企业,没有披露分部财务信息的集团企业,两者之间的准确性差异差了很多,其前者的准确性一定是高于后者的。

三、结论

从以上的对集团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问题以及对策的剖析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现在,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中,集团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受到了很多的冲击,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比如对风险信息的披露力度不够、对人才等无形资产不够重视等。笔者对于这些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希望能够为集团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杨久宏.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分析与解决的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8(05).

[2]姚智伟.影响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因素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2).

[3]陈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4]宋丹阳.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思考[J].沈阳干部学刊,2009(02).

[5]杨斌.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7(02).